第24课教案

时间:2021-12-16 20:34:15 教案 我要投稿

第24课教案

24、健忘的教授 -----  个体教案 学习目标: 1、 学会10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 将课题和课文内容对照学习,知道教授是一个治学严谨,行事洒脱,而对小事又十分“健忘”的人。 4、根据课文内容准确理解教授眼里的中国,使学生也能崇拜和尊敬我们的祖国。 教学重点:理解文中刻画了一个怎样的伊里奇教授。 教学难点:理解教授惊人的记忆力及教育学生热爱祖国。 教学过程: 一、直接导入。 今天,我们学习24《健忘的教授》,请同学们看老师板书,指导“健”的写法,理解“健忘”。文中哪位健忘? 教授记忆力不好? 板书:伊里奇 1984年一位中国小伙子杨晖来到原南斯拉夫的贝尔格莱德大学文学系读研究生时,伊里奇教授给他留下了深刻印象,杨晖将他眼中的教授写成文章发表在《海外文摘》上。今天,我们所学的课文就是节选于这篇文章的。 二、初读课文,了解文章主要内容。谈谈对伊里奇教授的初步印象,并提出自己的疑问。 1、出示词语:权威 崇拜 裤兜儿 涉及 某版本 婴儿车 妻子 ( 指名读 ) 2、课文介绍伊里奇教授是个怎样的'人?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恰当运用上面的词语,将课文内容浓缩成一两句话。 3、学生回答。学生自由练说,指名回答。 4、教师小结:一个在学术方面有着惊人成就,同时,他对一些事又特别“健忘”的伊里奇教授到底是不是健忘的人吗? 三、再读课文,围绕“健忘”还是“不健忘”在文中寻求疑问的答案。 (一)默读课文,捕捉最能说明你的看法的词句勾画下来。教师巡视。 (二)生答,师引导理解。 1、三次上课。 2、教师小结:在与西方世界隔绝了近四十年之后,1978年我国改革开放,短短六年后的1984年作者杨晖去贝尔格莱德大学留学,在一般外国人的心中的中国是古老的、神秘的,中国人的面孔是很少见的,一张特殊的外国人面孔,多半会给人留下深刻印象,但是一连三次,他都没记住“我”这个外国人的面孔。 3、但是,是什么让教授记住了他的国籍?教授是怎样评价中国的,找出来读读。 4、教授心目中的中国是个()的国家。 猜想一下:他怎么了解这些的?教授对中国是一种什么样的感情? 5、指导学生有感情朗读。 6、教授的健忘远不止这一件事,还闹了什么笑话? 7、忘了学生的长相,忘了把儿子推回家,忘了开出去的车子,这么一位健忘的教授怎么会成为权威,有着惊人的才能? 出示第五自然段 你从这段话中,读出了一位怎样的教授? “没有……,没有……”他的课本、教案在哪里? “电脑”有什么特点?你见过电脑输出吗?是怎样的?“更”“竟”“甚至”说明了什么?伊里奇教授为什么能记住这些?如果你是杨晖,面对这样一位拥有如此惊人记忆力、侃侃而谈的教授,想对他说些什么? 因此,他说:第一课我就被这位教授征服了。理解:征服。 (三)引导小结: 教授是个健忘的人吗?谈谈你的看法。(生活中健忘,学术中专注) 用“健忘的教授”为课题,文中大笔墨写教授的健忘,实际的意图是什么?生答。 四、总结全课。 其实很多有名的科学家、艺术家也都是这样。你还记得我们学过哪些科学家、艺术家的故事吗?他们那种专注于事业,专注于科学的精神是值得我们深深钦佩和学习的。在我们的生活中其实也是一样,没有专注精神,做什么事都不可能获得成功。让我们记住这位专注于学问,忘记了生活琐事的教授——伊里奇。用一个成语概括他的这种工作态度。教师推荐:聚精会神 、专心致志 、 全神贯注、心无旁若、目不转睛 、一心一意、 一丝不苟、心无二用 五、拓展。 收集科学家有关全神贯注的故事,举办故事会,进一步了解伊里奇教授这个人。 六、作业 1、抄写词语。 2、完成课堂作业。 板书:  24、健忘的教授 权威  惊人的才能(惊人的记忆力)——专注学问 健忘(学生、儿子、车子)——忘记琐事    

【第24课教案】相关文章:

人教版音乐第5册教案第7单元《报春》教案02-20

《第3单元 第1课 策划准备》教案03-07

课程第9章异常处理教案:第9章、第11章10-27

第4课蚂蚁教案10-10

第3课日历教案10-10

第23夜 教案草稿03-08

第18课.《吆喝》教案03-07

小学语文第 3 册第2单元教案集合01-21

第,第元稹,第的意思,第赏析 -诗词大全0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