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揉、勾、抹、破”让集体教案个性化十足

时间:2021-12-16 10:07:28 教案 我要投稿

“揉、勾、抹、破”让集体教案个性化十足

“揉、勾、抹、破”让集体教案个性化十足 (刊于《基础教育论坛》) 集体教案是同轨教师资源共享的产物,本意是节省时间,优势互补。如果说教案是一张“脸”,那么,集体教案就是孪生兄弟的“脸”,鼻子、眼睛都很相似,有着“模式化”的美丽,犹如戴着京剧脸谱中的面具,改变了人的面貌,有一定的表现力,面部却不能有任何完全属于自己情绪上的变化,其结果只能在旁观者的眼中却迷失了“自我”, 在实际工作中,许多老师生搬硬套集体教案,甚至打印好后便束之高阁,不再与之“会面”,仅仅把它当作应付学校检查的“挡箭牌”,使之浮于表层,偏离了应有的作用,集体教案让渐渐让这些教师失去了“自我”。其实,我们可以学习京剧脸谱涂面化妆的方法,在集体教案这张“脸”上,采用“揉、勾、抹、破”的技巧原理,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自己的教学风格等个性化的特点,为它“化化妆”,使集体教案产生如涂面化妆一样的效果:“既夸大眼睛、眉毛、鼻子、嘴的形状和部位,又可以表达人物的喜、怒、哀、乐等感情变化”,使集体教案更加具有生气、贴合实际。 揉:熟悉教案 集体教案要能产生良好的使用效果,教师必须对对集体教案非常熟悉,使用时得心应手,做到对集体教案的每一个环节设计都烂熟于心,每一处设计的用意都心领神会,每一个题目的解答过程都能清楚的描述,导语、过渡语、结语都能流畅的说出,集体教案的整体轮廓、枝枝叶叶能清晰地出现在自己脑海之中。熟悉的过程,可以是对集体教案中语言的反复阅读、不断提炼,可以是对某处处理方式的多次思考、逐步突破,也可以是与其他教师对某处设计异议的深入探讨,此为“揉”。 熟悉教案的过程,需要准备不同颜色的笔,分层分次进行标记。 勾:二次备课 集体教案是“众人智慧与集体力量”的产物,有着很高的价值,所以最终将打印共享,此为“求同”;但“求同”并非是对个人意见的'漠视,个人仍然可以坚持自己的看法和意见,此为“存异”。因此,在博采众家之长的基础上,教师在上每一课前,对打印的集体教案,要认真学习,然后再次思考,进行必要的二次备课,反复研读,不断修改,一直到自己满意为止。二次备课可以是对某一篇课文的重新解读,可以是对某一个细节处理的进一步完善,也可以是对某一种类型题目的解题思路的备注。每一次研读、每一次修改、每一个备注都将是一个熟悉教案的过程、学习他人教学技艺的过程、不断提高自己教学水平的过程,此为“勾”。 为了便于进行二次备课,我们需加大文档的打印行距,留下二次备课的间隙。 抹:精彩点评 集体教案循环使用,方能进一步凸显它的价值。因此,对于集体教案中表现出来的许多优秀的教学理念、情境设计、环节处理,我们必须作出精彩的点评,以便以后自己或他人使用时一目了然,很快弄清教案设计的意图。点评可以是对教案中某一个精彩的词,用一句话“点明”;也可以是对教案中某一句特殊的话,用几句话“细化”;还可以是对教案中某一个精彩的环节设计,用一段话细细“描述”,此为“抹”。 为了便于进行精彩点评,需要对文档进行分栏(左大右小)。集体教案打印在左边一栏,在右边的空白处印上横线,便于书写。 破:教学后记 教学前,教案只是一种预设,许多问题难以发现,教学后,问题才浮出水面。比如,没有预设到的问题、学生出乎意料的回答(或提问)、某一个环节呈现出的精彩、个别需要改进的问题处理方式等等,这些,我们都需要用笔记录下来,形成教学后记。这既是为下一轮循环使用服务,也是对自己一次教学成败的记录,更是对自己成长的一次促进。教学后记可以是几句话的归纳,也可以是一段话的描述;可以是提纲挈领式的排列,也可以是一篇文章的细致描绘,此为“破”。 为了便于书写教学后记,我们必须在每一课时的教案后,留下大片空白。 经过“揉、勾、抹、破”后的集体教案,仍是集体智慧的集中体现,点点笔墨却又好似“满天星”,表达着教师独特的“心声”,就像京剧脸谱的构图,多种多样、五彩缤纷,每个人物都富有各自的个性,而绝不雷同,可谓“风景,这边独好!”

【“揉、勾、抹、破”让集体教案个性化十足】相关文章:

勾抹10-25

李清照:摊破浣溪沙·揉破黄金万点轻01-18

一抹秋色揉心境作文08-24

一抹揉绉的忧伤作文08-14

揉错(揉錯)10-25

勾担(勾擔)10-26

勾手指教案模板11-25

勾姓的来源,姓勾的名人01-01

大班数学优质课教案《彩色图形勾一勾》09-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