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

时间:2023-03-14 10:27:09 教案 我要投稿

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15篇)

  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通常需要用到教案来辅助教学,教案是教学活动的总的组织纲领和行动方案。那么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欢迎阅读与收藏。

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15篇)

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1

  教学目标:

  1、了解蝙蝠的耳朵和嘴是怎样配合探路的。

  2、了解飞机夜间安全飞行与蝙蝠探路之间的联系.。

  3、交流仿生学资料,激发学生热爱科学、乐于观察与探索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1、理解科学家解开蝙蝠夜间飞行的奥秘的过程。

  2、弄清楚蝙蝠和雷达各自的探路原理及彼此的联系。

  课前准备:

  PPT课件、蝙蝠和雷达图片各一张、三次试验表格。

  教学过程:

  出示蝙蝠、雷达图片引入

  1、蝙蝠是一种动物,雷达是一种探测器,它们有什么联系呢?让我们继续来学习第11课《蝙蝠和雷达》。

  二、品读课文第3自然段

  师:1、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知道通过研究蝙蝠受到启示,发明了雷达解决了飞机夜间飞行的安全问题。那么蝙蝠到底有什么本事能引起了科学家对它的关注呢?它夜间飞的本领有多强呢?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第3自然段,用横线画出描写蝙蝠夜间飞行本领强的句子并说说你的体会。

  2、学生汇报感受、体会。

  3、用关联词:即使.....也......,造句。

  师:蝙蝠夜间飞行的本领如此高强,到底靠的是什么呢?难道说蝙蝠的眼睛特别敏锐,能够看清楚夜间的所有东西吗?为了弄清楚这个问题,科学家开始做什么?(试验)

  三:出示课文4到6自然段内容。(合作、交流)

  师:1、为了搞清楚蝙蝠夜间飞行的秘密,科学家是怎样做试验的?得出了怎样的'结论呢?默读课文找出相关句子小组合作、交流完成表格。

  试验顺序

  试验方法

  试验结果

  试验结论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2、学生汇报

  3、谈谈三次试验结果证明了什么?

  4、理解“配合起来”,对比读句子:

  (1)三次不同的试验证明,蝙蝠夜里飞行,靠的不是眼睛,它是用嘴和耳朵配合起来探路的。

  (2)三次不同的试验证明,蝙蝠夜里飞行,靠的不是眼睛,它是用嘴和耳朵探路的。

  师:科学家三次试验证明蝙蝠是靠耳朵和嘴配合起来探路的。蝙蝠在飞行过程中它的耳朵和嘴是怎样互相配合的呢?

  四、出示课文7自然段。(PPT)

  1、齐读第7自然段,画出蝙蝠飞行过程的句子,体会蝙蝠飞行中耳朵和嘴的互相配合。

  2、学生汇报找到句子及体会。

  3、借助PPT图片来理解一下超声波。

  4、让学生画蝙蝠飞行的示意图并说说蝙蝠的飞行过程。

  5、角色扮演(请三个同学出来演示蝙蝠飞行过程)。加深学生对蝙蝠飞行过程的理解。

  五、探究原理,解读雷达。

  1、师:科学家模仿蝙蝠探路的方法,发明了雷达解决了飞机夜间飞行的安全问题。那雷达又是怎样工作的呢?请默读第8自然段,读后同桌互相说说你们的体会。

  2、学生汇报体会。

  3、学生写出雷达工作示意图,并讲解雷达工作的过程。

  4、思考蝙蝠和雷达有什么相似之处呢?完成课后练习第3题。

  5、科学家从蝙蝠身上得到启示,发明了雷达,从而使得飞机在夜里也能安全地飞行,假如有一天,蝙蝠和飞机相遇了,它们会说些什么话呢?小组内互相说一说。

  6、请学生汇报。

  六、交流仿生学资料。

  师:1、课前老师叫同学生收集了仿生学的资料,现在我们一起来交流展示一下你们找到的资料吧!

  2、学生交流分享课前找到的资料。

  七、总结全文,升华情感。

  1、同学们,学完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吗?

  2、学生汇报。

  师总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科学家从蝙蝠身上受到启示从而发明了雷达,可见大自然是我们人类的老师,希望同学们在生活中也能像科学家一样善于观察,发现秘密,长大了发明出新的东西为人类服务。

  作业。

  科学家从蝙蝠身上得到启示,发明了雷达,你从大自然中得到什么启示,想要发明什么呢?以:我想发明......”为题目,写一篇小作文。

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2

  教学目标:

  1、朗读课文,感受燕子的活泼可爱和光彩夺目的春天景色,培养热爱自然的情趣。

  2、学习作者按一定的顺序、抓住特点进行观察的方法。

  3、自学生字、新词;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重点:

  通过朗读,体会燕子的形象、春天的景色和作者的感情,根据自己的理解画出小燕子及春天的景色。

  教学难点:

  体会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在文中的运用。

  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语:

  从《燕子》这个题目可知道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写什么?谁知道关于燕子的知识,大胆地给同学们说一说。

  二、以读为主,读中探究

  1、自主读书

  要求:(1)要把课文读通读顺,难懂的句子多读几遍。生字、新词可利用工具书解决。(2)把不理解的内容和有疑问的地方标出来。

  2、汇报交流

  (1)以学习小组为单位交流学习情况。

  如:你读懂了哪些内容?读了本文,你有什么感受?

  (2)提出学习中的疑难问题。

  3、再读释疑

  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学习方式解决以上提出的问题。

  (个人读、双人读、小组读、互相讨论等学习方式;教师巡视课堂,或询问、或指导、或鼓励。)

  三、自主性练习设计(以下三题任做两题)

  1、根据课文的描写,发挥自己的想象,画出燕子及春天的样子。

  2、默读课文,说说课文是从那几方面描写燕子的,表现了燕子怎样的特点。

  3、勾画出自己喜欢的语句,读给大家听,并说说为什么喜欢。

  第二课时

  一、品读美文,欣赏美景。

  1、读文作画,感知语言

  听课文作画的过程,实际上就是一个还原的过程,即由文字符号还原成图画的过程。通过这一还原过程,可以引导学生再造事物的形象和课文的意境,从而比较深入地感知课文的语言。

  2、评画学文,品味语言

  评画的实质就是教师引导学生对课文"咬文嚼字",从而品味其规范的语言,领悟语言形式是怎样被用来贴切地表情达意的。

  3、赏画诵文,积累语言

  借助图画这一中介帮助学生背诵课文,从而积累规范的语言。

  4、运用语言,说写"光彩夺目的.春天"。

  让学生先说再写自己见过或想象中的春天美景。

  二、结束语:

  课文给我们带来了美的享受。课文从燕子的外形写到燕子在春天里飞来了,接着从燕子飞行的美,又写到它停息的美。

  春天是美的,燕子也是美的。春天因为有了燕子,更有生机,而燕子因为有了春天的衬托,又显得更矫健。课文以抒情的笔调,赞美了活泼可爱的燕子,也赞美了光彩夺目的春天。

  板书设计:

  张贴学生的画

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3

  一、学习目标:

  1、在朗读中认识“憔、悴、愚”3个生字;

  2、理解“憔悴不堪、声嘶力竭、愚笨”3个词语;

  3、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4、抓住重点段落的朗读,体会“母爱的呼唤”中的含义,并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教学重点:

  难点独立阅读课文,争取用前三篇课文的`学习方法,自读自悟,读懂课文。

  三、学法指导:

  讨论法、合作交流法、练习法

  四、自主学习预习导学:

  1、读文识字,把不认识的字圈出来,通过看拼音、查字典或问别人来认识,难读处做上记号,多读几遍,争取读正确。

  2、通过以上认真朗读课文,你能认准生字吗?给下面加点字注音。

  ()()()()

  憔悴不堪愚笨声嘶力竭

  3、请你再把课文读一遍,在读不明白的词语下打“?”自己能解决的词意,我就自己解决,不依赖别人。你理解了这些词语的意思吗?

  憔悴不堪:愚笨:

  声嘶力竭:温馨:

  五、问题解决:

  1、通过朗读课文,知道这篇课文围绕,主要讲了三件事:

  把三件事连起来,就是文章的主要内容。

  2、同桌一起把课文开头和结尾两段连起来深情地读读,你们发现课文是呼应的写法;再联系全文想想:全文具备的叙述特点。

  六、达标测试:

  1、把下列词语补充完整,再选两个装进课后的词语花篮里。

  一()一()()()而泣()声()语

  ()憔()()()嘶()竭天()海()

  2、收集一些关于母爱的名言、诗句,写在采集本里。找一条作为自己的座右铭,写下来。

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4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掌握12个字,认识9个字。

  2、引导学生体会诗句的神奇、文字的魅力。

  3、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和创新意识、能力。

  过程与方法:

  引导学生边读边想象,读、说结合,让学生在读中感悟,并把自己的想象说出来。在学习最后几个自然段时,适时引导学生展开讨论。网络拓展阅读,进一步感受诗的文字魅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激发学生对语言文字的喜爱。培养学生勇于面对挑战的精神和持之以恒、不断尝试和创新的创新精神。培养学生利用网络的意思和能力。

  教学重难点:

  感受语言文字的魅力,激发学生学习、运用语言文字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尝试、创新精神和面对挑战的勇气。

  课时划分:

  1课时

  教学准备:

  网络教室。

  教学过程:

  一、教师带领学生网上搜索《再别康桥》,欣赏朗诵,由诗入文,激发兴趣。

  师介绍:徐志摩是我国近代的诗人,《再别康桥》是他的代表作之一。这节课,我们就一起走进诗的世界,去体会诗的奇妙,去感受诗人的魅力与神奇。

  板书课题《诗人》。

  生齐读板书。

  二、初读感悟、引入情境。

  1、自由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记住字型。

  用开火车的形式认读生字。

  教师出示:衬、醉、齿、幅、悟、察。检查学生认读并交流记住字型的方法,对容易出错的地方重点提示。

  2、小组分段朗读课文,教师巡视,对学生朗读中出现的问题及时纠正。

  3、师小结:我发现刚才同学们读得都非常认真,_小组在读的时候还注意了把容易读错的地方和重点的词句做上了记号,这个方法非常好,希望其他小组向他们学习。

  三、精读细品,体会诗意。

  1、出示第一组诗。

  2、自由朗读诗句,想一想,你看到的是一幅怎样的画面,感受如何呢?

  教师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语体会诗句。(两句诗中共出现了五种颜色:绿、白、红、蓝、银,出现了四种事物:荷叶、荷花、天空、白云。碧绿指的是荷叶,银花和白絮都是用来形容白云的。)

  (学生学习情况预设:诗中的`事物学生应不难找出,教师可根据学生回答引导学生说说是怎么知道的,以加深学生对诗句的理解,然后通过这些重点词语引导学生去感受美丽的景色和文字的神奇魅力。如果学生没能找到,教师应予以提示,帮助学生理解)

  在理解诗句意思的基础上,结合插图引导学生感受诗句所勾画的美丽画面,体会文字的魅力和神奇。在学生谈理解和体会时,要让学生带着自己的体会读读诗句,让学生在读中体会。

  3、诗人真是了不起啊!他能用文字绘出色彩缤纷的图画,谁来夸夸咱们的诗人。

  通过夸一夸的方法,加深学生对文字、诗句作用的感受和体会,在学生评价时教师再适时加以引导。

  (预设评价语:1、说得真好,我代表诗人谢谢你!2、看来,你真得很喜欢诗人,希望你以后也可以成为一个出色的诗人。)

  4、齐读课文1、2自然段。

  师:我和大家一样非常喜欢诗人,我认为诗人的诗非常神奇,他能用文字创造出许多奇迹。诗人除了是大画家,他还有其他的本事。

  5、出示第二组诗。

  (1)读一读,说说你的收获。

  (2)组内交流,教师巡视、指导。(对学生的想法和学习情况要及时掌握。)

  (3)全班交流。(学习情况预设:学生应能理解这组诗,甚至有的学生可能会说出诗人是音乐家,对学生出现的各种理解,除错误的以外,教师都应予以肯定,同时要相机引导学生感受文字的神奇魅力,让学生知道文字也能说话,能静也能动。)

  学生说完以后,要让学生把自己的感受读出来。

  预设评价:

  1、听了你的朗读,我仿佛听到了大自然的各种声音,你真了不起。

  2、读的真好,公鸡用声音指挥太阳,这情景太有趣了。

  3、通过你的朗读,文字仿佛都活了起来,真是神奇啊!

  4、如果能边想象边读,你一定会读得更好的。

  师:诗人真是神奇啊!他能指挥文字奏出悦耳的乐章,在他的手中,文字也变的神奇起来,能发出声音,能制造我们平时难以看见和想象的画面。让我们拿起书来,再一次感受诗人的神奇、文字的神奇吧!

  6、齐读课文3、4自然段。

  师:诗人是大画家、是音乐家,他还是个魔术师呢?他的魔术是怎么变的呢?让我们一起来看看诗人的表演吧!

  7、出示第三组诗。

  自由朗读,说说诗人是怎样变魔术的?

  (1)小组讨论后全班交流。教师巡视。

  (应解决的几个问题是:诗人把什么变成了人?诗人把人变成了什么?这个魔术神奇在哪呢?)

  谁能把这组诗读一读,帮我们的诗人完成他的魔术。

  (预设评价:1、你的魔术变得真棒!2、读的真好,我相信如果你也能成为出色的诗人魔术师。3、你的魔术有破绽哦!斜阳似乎没醉呀,听起来怎么还是像太阳不太象人呢?)

  师:诗人伟大的魔术师,没有哪个魔术师能像诗人这样神奇,我们一起配合来完成这个魔术,好吗?

  8、师读第5段,生齐读第6段。

  四、拓展延伸,深化体会。

  诗人是大画家、诗人是音乐家、诗人是魔术师,同学们,你们想当诗人吗?让我也感受一下你们的神奇。

  从画家、音乐家、魔术师中选一个进行练笔。

  (预设评价:人是位画家,他的笔是彩笔,能用文字绘出色彩缤纷的图画,他笔下的色彩是多么丰富啊!他勾画的图画是多么美丽啊!我们都应该向他学习。)

  引导学生向老师这样来评价其他同学的作品。

  五、网上拓展阅读。

  让学生搜索自己喜欢的诗人的作品,读一读,体验诗句的神奇魅力。

  六、课堂练习

  1、抄写生字词。

  2、练笔:学当小诗人。

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5

  教学目标:

  1、从小女孩交树种、推想她捡树种的具体描述中,体会小女孩做事认真的美好品德和作者赞美小女孩的.思想感情。

  2、学习抓住人物外貌、动作、语言、神情细致描写,表现人物特点的写作方法。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认识“槐 掺 涩 兜 俊”等5个生字,会写“略 涩 裤 惭 愧 掠 唯 恐”等词语,并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理解词义。

  教学重点:

  从小女孩交树种、推想她捡树种的具体描述中,体会小女孩做事认真的美好品德和作者赞美小女孩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学习抓住人物外貌、动作、语言、神情细致描写,表现人物特点的写作方法。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2、练习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能根据文章内容给文章分段,并能简单说说段落大意。

  教学重点:

  练习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在语言环境中理解、体会新词。

  教学准备:

  演示文稿(字词卡片)

  教学过程:

  一、明确本单元学习任务

  1、导语:今天,我们开始新学期第一个单元的学习,在这个单元,我们将读到哪些有趣的文章呢?还要掌握哪些读懂课文的本领呢?让我们一起打开书,读一读“单元导读”吧!

  2、学生自主读“单元导读”。

  3、交流体会。

  4、引导学生提炼学习目标。(1)学会体会情感的方法。(2)学习做人做事的道理。

  二、谈话引入

  1、板书课题,谈话导入

  同学们,你们见过种子吗?看看这两包树种,说说有什么不同?今天我们一起学习第一课《种子》。

  三、学习生字、新词

  1、默读课文,边读边画出生字。

  2、读准生字字音,认清字形,同桌合作识字。

  3、学生交流识字方法。教师针对学生容易读错和认错的字作适当指导。

  4、认读词语,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理解词义。

  掺杂羞涩惭愧凝望惟恐小心翼翼

  掺杂:混杂 羞涩: 心里害羞而举动拘束不自然 惭愧:1.因有缺点﹑错误或未能尽责等而感到不安或羞耻。

  惟恐:只怕,就怕。

  四、自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朗读,教师提醒学生借助拼音把字音读准,把句子读通顺。

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6

  教学要求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千里马等词语在生活中的引申义

  2、积累和动物攸关的气象谚语

  重难点:

  1、 能够通过工具书、查阅资料等办法了解千里马等词语的其他含义。

  2、 2、能够抓住自己喜欢的动物的 特点来写写出动物让人觉得新奇有趣后印象深刻的内容。

  3、 课时划分:四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 温故知新

  1、 出示题目中的词语,让学生读读

  2、 指名说说:你发现了什么?这些词语中都有动物的名称)

  3、 教师:能结合生活实际,说说这些词语的字面意思吗?

  4、 教师导读,其实这些词语还有其他的比喻义。例如:千里马就是比喻有才能的人。

  5、 引得学生借助资料和工具,了解其他词语的意思。

  6、 集体反馈。

  7、 补充练习:连一连

  孺子牛 比喻没有骨气,摇尾巴乞怜的人

  笑面虎 比喻在当地称王称霸、胡作非为的人

  地头蛇 比喻任劳任怨、埋头苦干的人

  丧家犬 比喻外表善良,实际是心狠手辣的人

  二、 语海拾贝

  1、 学生自由读一读,要求读准字音

  2、 指名第一读,教师指导学生读好“焦、雷、响”等字

  3、 大家一起读一读

  4、 教师:同学们,这些都是通过动物预报天气的谚语。读了这些句子,你知道哪些动物都有预报天气的本领吗?他们又是怎么预报的呢?

  5、 指名反馈

  6、 拓展:你们还知道哪些这样的气象谚语?引得学生反馈他们手机的资料。

  7、 再读句子,熟读成诵。

  三、 点击成语

  1、 教师出示成语“熟能生巧”。指导学生读一读

  2、 指名说说这个成语的意思。(熟读了就能找到窍门)

  3、 教师导读:关于这个成语还有一个故事呢!生读故事,想一想:短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情 ?

  4、 学生自读短文

  5、 指名反馈

  6、 教师:同学们,从这个故事中,你们受到 了什么启发呢?只要勤学苦练就一定能取得成功。

  四、 自主阅读园地

  1、 教师导读

  2、 指名反馈

  3、 教师:同学们,本文的作者不仅为我们介绍了可爱的绿毛龟,还流露了自己以及家人对绿毛龟的喜爱之情。请大家读书时读出感情

  4、 集体反馈,指导朗读有关的词句

  5、 教师小结:同学们,动物是人类的好朋友,他们都有的憨厚可掬,有的'机灵活泼,有的姿态优雅,让我们一起行动起来,保护他们吧

  五、 布置作业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激发兴趣

  二、词语接龙,说含动物的的成语

  活动规则:以小组为单位同时进行竞赛,时间为一分钟。小组成员一个接一个说成语, 内说的与动物有关的参与最多的小组获胜。

  三、积累歇后语

  1、指名说一说收集到的和动物有关的歇后语。

  2、教师出示常见的和动物有关的歇后语,大家一起读一读。

  1) 老鼠过街---------人人喊打

  2) 牛鼻子穿环------让人牵着走

  3) 老虎嘴边的胡须---------谁敢去摸

  4) 兔子不吃窝边草---------留情(青)

  5) 鲤鱼跳龙门--------高升

  6) 蛇头上的苍蝇------自来的食

  7) 马槽里伸个驴头------------多了一张嘴

  8) 羊群里跑出个骆驼-----抖什么威风

  9) 猴子捞月亮-------------空忙一场

  10) 鸡毛炒韭菜-----------乱七八糟

  11) 狗逮老鼠猫看家------反常

  12) 猪嘴里挖泥鳅--------死也挖不出来

  3、再读,积累歇后语

  四、 猜谜语

  学生出谜面,同学们互相猜一猜。

  五、 自由汇报

  六、 布置作业

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7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体会父亲的深刻含义,教育学生做事要有信心,要尽自己最大的努

  力。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

  3、认识“逞、崎、岖、煌”4个生字,会写“斯、凝、煮、蝉、哲、燃、煌、智、

  慧”9个字,要求掌握的词语有“煮热、燃起、灯火辉煌、智慧”等。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理解父亲说的话的含义。

  【教学难点】结合重点词句理解父亲和我的三次对话,背诵课文的最后一自然段。

  【教具】

  1.多媒体课件

  2.搜集有关描写山的诗句

  【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

  一、预习提纲

  二、展示交流

  (一)出示课件,谈话引入,揭示课题。

  很多同学都有过爬山的经历,也写过爬山的周记,老师想问问同学们爬山给你最大的感受和收获是什么?

  谈谈你的父亲说过什么给你留下深刻的印象,为什么印象深刻。

  2.今天我们来了解一对父子,听听他们在爬山的过程中有什么深刻的对话。

  3.板书课题,齐读。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学生朗读课文,提示学生做到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读完后,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什么事,自己知道了什么。

  (三)学习生字、字词。

  1、圈画生字和要求掌握的词语,读一读,记一记。

  2、引导学生理解词语的意思(按预习笔记

  (四)细读课文,感悟理解

  1、默读课文,找出父亲说的话画上记号,说说父亲是在什么地方、什么情况下说出这些话的。

  2、理解父亲第一次说的话。

  (1)齐读

  (2)说说“我们”爬山与别人有所的不同。

  (3)“征服”还可以换成别的词?“征服山”和“征服自然”各是什么意思?

  (五)指导书写生字。重点指导斯、凝、煮、燃、慧”。

  三、检测反馈

  1.课件出示词语、生字

  2.流利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预习提纲

  二、展示交流

  (一)继续细读课文,感悟理解

  1、理解父亲第二次说的话

  (1)在课文中找到父亲第二字说的话,并指名朗读,学生在朗读过程中,让其他同学思考。

  (2)学生带问题思考说说父亲的话强调的是什么?小组讨论,选出代表发言。

  (3)你能举一个自己尽力做一件事的.例子吗?

  2、理解父亲第三次说的话

  (1)齐读本段课文。

  (2)小组讨论

  A父亲为什么要说这些话?

  B说说这位父亲的话给你什么启示?

  (3)把父亲三次说的话连起来读一读。

  3.齐读最后一段,回答有什么新的感悟,说说学到了怎么样的智慧,并指导背诵最后一自然段。

  4.有感情的朗读全文。

  三、检测反馈

  1、巩固生字、新词,同桌互相检查认读。

  2、拓展。让学生走进大自然,欣赏大自然,看一看大自然有哪些美景,听一听有哪些美妙的声音,然后用心去体会,用大脑去思考。

  四、板书设计

  爬山

  不重要爬到山顶

  重要是否尽了力

  教学反思

  这篇课文重在说理,把朴素而深刻的道理寓于具体的事例之中。通过对本课的学习,不仅使学生获得语文知识和技能,而且能启发学生的思想,陶冶他们的情操,让他们在潜移默化中受到熏陶,从中学习做人的道理,从而形成学生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对于学生来说,爬山并不是一件陌生的事情。很多同学都有过爬山的经历,也写过爬山的周记。教学伊始,我创设情境,让学生回顾自己的爬山感受,奠定学生学习课文的认知、情感的基础。

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8

  教学目标:

  在学生课前预习课文有所收获基础上,通过检查预习的方式了解在学生初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提出不理解的问题等情况,指导学生再读课文,讨论交流,结合自己生活实例,深入理解课文所蕴含的“珍惜时光”这一深刻哲理。

  教学准备:

  教师:幻灯、电脑、课件学生:预习课文,搜集有关珍惜时间的名言

  教学过程:

  一、全文初探

  (一)导入新课

  方案一:教师:今天老师给大家猜个谜语,看谁先猜到:“看不见,摸不着,跑得快,不长脚,只见它过去,不见它回头”。

  学生可能猜到谜底“时间”。

  然后教师问:“同学们对时间这个概念,是怎么认识的。”引出对时间不断流逝永不复返的认识。

  方案二:教师放课前录制好的钟表嘀嗒、嘀嗒响的'录音,让学生认真听,教师问:“听到了什么?有什么感受?”学生能回答:“听到了钟表走动的声音,感受到时间一直往向走,不断流逝。”

  让学生交流预习时搜集的材料,加深对时间的认识。

  教师小结:台湾作家林清玄不仅感受到了时间不断流逝,时间的珍贵,更让我们敬佩的是他在生活中还能和时间赛跑(板书),今天我们学习第三课《和时间赛跑》。

  (二)检查预习,质疑问难

  想想课文讲了哪些事?读后你明白了什么?第一问:学生在课前反复读课文基础上会回答:(1)外祖母去逝,爸爸和“我”谈话;(2)观察太阳变化;(3)观察小鸟飞行路线;(4)和太阳赛跑;(5)和作业赛跑五件事。如果学生说不全,引导其他学生补充。[这一环节设计,培养了学生抓课文主要内容的能力]

  第二问:质疑问难:四人小组活动,在小组讨论的基础上提出共性问题。在学生回答后出示预先写好的问题:

  (1)“所有时间里的事物,都永远不会回来”什么意思?

  (2)“我”把什么当作一个谜?

  (3)“我”怕什么?

  (4)“说不出的滋味”是什么滋味?

  (5)“虽然明天还会有新太阳,但永远不会有今天的太阳了”什么意思?

  [以上全文初探过程,教师了解了学生理解课文内容的程度,为重点探究做了准备]

  二、重点探究,解决问题

  (一)学习课文(1—4自然段)解决前四个问题学习方法可采用指名朗读,自由读这部分内容。联系外祖母去世爸爸说的话谈感受来回答前四个问题,教师这样引入:“从刚才大家疑问中可以看出大家对第4自然段提出问题最集中,那么我们就先来解决这些问题。”然后,学生带着问题读书,小组内交流达成共识:这个谜是“我”对爸爸说的为什么所有时间里的事物都永远不会回来了感到不理解,感到可怕。这里还可以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生活认识来谈。进一步理解“所有时间里事物都永远不会回来”这句话的意思。

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9

  一、教学目标:

  1、从小女孩交树种、推想她捡树种的具体描述中,体会小女孩做事认真的美好品德和作者赞美小女孩的思想感情。

  2、学习抓住人物外貌、动作、语言、神情细致描写,表现人物特点的写作方法。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认识“槐、掺、涩、撩、俊”等5个生字,会写“掺、涩、裤、兜、愧、俊、撑、掠、惟、恐”等词语,并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理解词义。

  二、教学重点:

  从小女孩交树种、推想她捡树种的具体描述中,体会小女孩做事认真的美好品德和作者赞美小女孩的思想感情。

  三、教学难点:

  学习抓住人物外貌、动作、语言、神情细致描写,表现人物特点的写作方法。

  四、教学准备:

  演示文稿(字词卡片)。

  五、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明确本单元学习任务。

  1、导语:今天,我们开始新学期第一个单元的学习,在这个单元,我们将读到哪些有趣的文章呢?还要掌握哪些读懂课文的本领呢?让我们一起打开书,读一读“单元导读”吧!

  2、学生自主读“单元导读”。

  3、交流体会。

  4、引导学生提炼学习目标。

  (1)学会体会情感的方法。

  (2)学习做人做事的道理。

  (二)谈话引入。

  1、板书课题,谈话导入。

  同学们,你们见过种子吗?看看这两包树种,说说有什么不同?今天我们一起学习第一课《种子》。

  (三)自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朗读,教师提醒学生借助拼音把字音读准,把句子读通顺。

  2、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谁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四)学习生字、新词。

  1、默读课文,边读边画出生字。

  2、读准生字字音,认清字形,同桌合作识字。

  3、学生交流识字方法。教师针对学生容易读错和认错的字作适当指导。

  4、认读词语,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理解词义。

  掺杂、羞涩、惭愧、凝望、惟恐、小心翼翼。

  (五)练习朗读,初步感知课文的主要内容。

  1、根据投影出示的内容,练习按事情发展的顺序,用归并自然段的方法给课文分段。投示出示:根据下面的意思把课文分成三段。

  (1)望着交上来的树种,我想说点什么。

  (2)小女孩交的树种不多,却是经过精心挑选的。

  (3)“我”深受感动。

  各组讨论后,在全班汇报。各组派代表发言,如果有意见分歧,老师可以适当点拨:先找出重点段,即哪几个自然段是描写小女孩交树种的?让同学再讨论。

  按照事情的发展顺序,将课文分为三段。

  第一段是课文的第1自然段,写每个同学交来的树种都挺多,我想说点什么。

  第二段是课文的第2~8自然段,写班上一个女孩交的树种不多,却是经过精心挑选的。

  第三段是第9自然段,写“我”和全班同学深受感动。

  (六)练习朗读课文。

  1、轮读。

  2、自由练读。

  3、同桌互读。

  (七)布置作业。

  1、抄写生字,把学会的新词放入“词语花篮”。

  2、继续练习有感情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谈话复习导入。

  1、请同学们回忆一下,《种子》这一课主要写了什么事?

  2、读课文。

  (二)细读课文,感悟理解。

  1、学习第一自然段。

  (1)自由读第一段,说说读懂了什么?

  (2)见到同学们交上来很多树种,我准备说点什么,老师会说什么呢?为什么?

  经过教师的启发引导,使学生明白:因为“讲桌上堆放的洋槐树籽有浅黄的,甚至还有豆绿的。籽粒里掺杂着荚皮和角柄。”“浅黄”、“豆绿”什么意思?说明从颜色上看出种子不成熟,不饱满。“掺杂着荚皮和角柄”写出了从成色上看不纯,杂质多。一些同学只追求上交的树种的数量,而不注意质量。

  2、学习第2—8自然段。

  (1)默读,思考:小女孩交的`树种和大家的有什么不同?

  (2)默读课文第二段,思考:从书中找出描写小女孩的外貌、动作、语言的句子,谈谈你的感受,同学边说教师边板书:

  ①外貌:略带羞涩、低下头(感到愧疚)脸刷地红了站着(深深自责)。

  ②动作:掏出、展平、凝望、抖(认真专注)。

  ③树种:一般大小、饱满、乌黑光泽(精心挑选)。

  (3)你们喜欢这位小女孩吗?为什么?有感情地朗读。

  (4)为什么小女孩的种子少,却令我很感动?用“因为……所以……”说说。

  3、学习最后一段。

  (1)有感情地朗读。

  (2)说说从全班同学的神态和那位老师的动作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三)积累语言。

  1、自由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把自己喜欢的句子和段落多读几遍。

  (四)巩固生字、新词,指导书写。

  1、读生字卡片、词语卡片。

  2.指导书写。

  (五)总结全文,深化体会。

  如果你是这个班集里的一员,你会对小女孩说些什么?

  (六)布置作业。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10

  学习目标

  1.认识7个生字。读读记记“唐朝、西藏、大臣、求婚、断定、豌豆、耕种、沼泽地、技艺”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文成公主进藏故事的美妙与神奇。

  3.抓住文章主要内容,练习简单地讲述故事。

  教学重难点

  能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各段的主要意思,体会使者是怎样找准事情的关键,用不同的办法解决问题。

  课时划分二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课题,交流资料

  关于文成公主,你都知道些什么?

  导语:文成公主知书达礼,不畏艰险,远嫁吐蕃,为促进唐、蕃之间经济文化交流,增进汉藏两族人民亲密友好合作的关系做出了历史性贡献。藏族人民热爱美丽的文成公主,把她当成神一样崇拜,因此,民间流传着许多关于文成公主进藏的故事。今天,我们要读的,是其中的一个故事。

  二、读文识字,整体感知

  1默读课文,用自己喜欢的符号勾出本课的生字和新词。遇到不认识的字和不理解的词语做上记号。(自己试着用工具书解决)

  2学生自主识字,理解词语。

  3小组内交流识字、解词情况。

  提个醒:哪些生字易写错?如:“配”左边不能写成“西”。哪些生字易读错?如:“蕃”读“bō”,不读“fān”;“拴”读翘舌音。

  使命:派人办事的命令,多比喻重大责任。课文里指赞普松赞干布派大臣禄东赞到长安求婚。

  许配:由家长做主,跟某人订婚。课文里指唐朝皇帝把女儿文成公主嫁给松赞干布。

  4教师出示生字、词语检查认读情况,大家相互帮助正音。

  5同桌读课文,看谁读得正确、通顺,不加字、不减字。

  6自由读课文,想一想: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什么事?皇帝向使臣们出了哪三个问题?分别在课文哪些段?

  三、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根据阅读提示自读课文,了解故事的经过,提出自己的疑问

  交流汇报阅读收获

  1.汇报朗读。请学生分部分朗读课文,通过师生评价,把课文读好。

  因为是民间故事,应用讲故事的口气读,要读出吐蕃使者的智慧和文成公主的神奇。

  比如读“公主找了一段树干横在上面,搭了一座桥”“文成公主听了,剪了一把羊毛撒在地上,就走过去了”“文成公主就把乃巴山背到旁边去”等句,要读出公主做这些事的轻而易举。

  2.交流疑问。

  学生可能提出这样的疑问:

  a.为什么“他断定这个戴鲜花的姑娘一定是文成公主”?

  可以从几方面引导思考:

  鲜花和绢花,一真一假,警示了真假公主。

  公主和其他人什么都一样,只有头上花不一样,这也是惟一能看出区别的地方。

  鲜花配公主,更显其高雅、美丽。

  b.公主怎能背动乃巴山呢?

  可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这样引导:

  为什么人们要这样说呢在他们心目中,文成公主是怎样的人?文中还有许多这样美妙的小故事,你能找到吗?引导学生找到“建桥、撒羊毛、跟鸟说话、树木变化”等地方,感受民间故事的丰富想象力。

  二、总结全文,升华情感

  这篇课文讲了一位聪明的使者能抓住事情的关键,善于动脑筋,急中生智,圆满地解决了三个难题,促成了松赞干布和文成公主美好的姻缘。通过学习,在以后的学习和生活中,我们也应该多动脑筋,做个聪明的孩子。

  三、练习简要讲述这个故事

  1.导语激趣:这个故事充满了神奇色彩,很受人们的欢迎。请你把故事简单讲给父母听,你想怎么讲?

  2.自己练习讲述。

  3.指名讲述,进行评价。评价中指导学生理清文章思路:答应求婚──进藏途中──贡献。要重点讲进藏途中发生的几件小事。

  四、拓展读另一传说《文成公主进藏》

  藏王松赞干布派了一位叫禄东赞的`使者前去长安求婚。当时前往长安求婚的使者共有7人。起初,唐朝皇帝认为西藏太远,不愿将公主远嫁。于是同大臣们商量,出了几个难题来考这7位使者,企图将藏王的使者难住,以便谢绝这门婚事。

  第一个难题是将500匹小马放在中间,500匹母马拴在四周。让这7位使者分辨出每匹小马的亲生之母。其他6位使者无法辨认,他们把小马牵近母马,不是踢就是跑,小马怎么也不敢近母马的身。藏王使者懂得马性,他让人给母马喂上等草料,让它们吃饱。饱食的母马叫将起来,招呼自己的小马去吃奶。于是500匹小马纷纷来到自己的母亲身边,藏王使者毫不费劲地解答了这个难题。

  第二个难题是要用一根线穿过一块中间有弯曲孔道的玉石。那6位使者花了半天的时间,想尽办法都未能穿成。最后轮到藏王的使者,他的办法倒也简单,他捉来一只小蚂蚁,先把细线粘在蚂蚁的脚上,然后在玉石的另一个孔眼处抹一些蜂蜜,蚂蚁闻到蜜香,就赶紧沿着弯曲的孔道往里钻,结果又是藏王使者得胜。

  第三个难题是将两头刨得粗细一般的一根大木头,让7位使者分清哪头是树梢,哪头是树根,同时说出其中的道理。那6位使者看过来,看过去,量了又量,怎么也分不出来。藏王使者叫人把木头放在河里,木头一浮起,前头轻,后头重,轻者为梢,重者为根,一清二楚。

  藏王使者的聪明才智使皇帝很惊讶,也很喜欢他。最后又出了一道难题:谁能在300个穿着打扮一模一样的姑娘中认出谁是公主来?这7位使者都从未见过公主,要认出来谈何容易!那6位使者挑最漂亮的认,结果都认错了。藏王使者从一位老妇那里得知公主从小爱擦一种香水,经常引着飞蝶在头上飞。藏王使者根据老妇这一指点,从300个姑娘中认出了公主。

  皇帝只得同意将公主许配给藏王。藏王使者见了公主说:“你去西藏的时候,别的东西都不必带,只要带些五谷种子、锄犁和工匠就行,这样就可以帮助我们西藏种植更多更好的庄稼。”

  文成公主进藏时,皇帝送给她的是500驮五谷种子、1000驮锄犁,还有数百名的工匠。

  相传当年文成公主辞别父母,离开长安以后,跋山涉水,历尽艰辛来到荒漠的高原上,由于离亲人和家乡越来越远了,不由得思念起远在长安的父母来。她想起临别时母亲送给她一面宝镜时说的话:若怀念亲人时,可从宝镜里看到母亲。于是急忙取出“日月宝镜”,双手捧着照起来,不照则已,一看反倒吃了一惊。原来文成公主从镜子里看到的并不是母亲,而是自己满脸憔悴的愁容。她一生气,把宝镜摔在地上。没想到,宝镜一落地,立刻化成一座高山──后人称之为日月山。它恰好挡去了一条东去河流的去路,河水不得不掉头回流。于是人们称这条河叫倒淌河。有人甚至说这河水就是文成公主的眼泪哩!这日月山和倒淌河就在青海省西宁附近的青藏公路旁。

  五、作业

  把《文成公主进藏》的故事讲给别人听。

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11

  教学目标

  1.能面对不同的情况,向别人介绍自己。

  2.能认真倾听别人的自我介绍,有礼貌地提出意见。

  教学重难点

  对象和目的不同,介绍的内容有所不同。

  教学策略

  首先利用本单元课文和学生的生活实际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交流兴趣。营造一种良好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对“自我介绍”这一话题的兴趣,然后充分利用教材中设置的情境,通过小组讨论、合作交流的方式,使学生能在不同的情况下,相应调整介绍自己的内容,从而提高学生的语言实践能力。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板块一 谈话导入,明确要求

  1.谈话导入,提出任务。

  师导入:通过本单元课文的学习,我们有许多新的收获。如,描写人物,要抓住其语言、动作的特点,我们要把这种方法运用到生活中。在生活中我们常常需要向别人介绍自己:和别人初次见面、转学到新学校、应聘校报记者……面对种种情况,我们应该怎样自我介绍呢?今天的口语交际,我们就来讨论讨论。(课件出示:自我介绍)

  2.小组讨论,明确要求。

  (1)出示课件。

  课件出示:

  选择或创设一个情境,试着作自我介绍。介绍前,想一想是要向谁介绍自己,介绍自己的目的是什么,介绍时需要注意些什么。

  (2)师指名读要求。

  (3)同桌讨论交流自我介绍时要注意些什么;师指名交流。

  (4)师小结:自我介绍时,要明白向谁介绍自己,了解介绍自己的目的,需要了解一些注意事项。

  【设计意图】本次口语交际重在让学生养成良好的交际习惯。讨论口语交际活动的开展要求,全面互动,能把教师的单向灌输变为学生积极思考,主动按要求去交流。同时,有了全体学生的积极参与,目标与要求也落实到了每位同学的心里,使交际活动有所成效。

  板块二 选择情境,全班交流

  1.引导生明确面对不同的情境,自我介绍时应该注意的问题。

  (1)课件出示课本中创设的情境。

  (2)师指四名生分别读一种情境。

  (3)明确不同的情境下,自我介绍应该侧重的方面。

  ①师引导:在不同的情境,不同的场合,我们介绍自己的内容应该进行怎样的调整呢?请在小组内交流讨论。

  ②四人小组内互相讨论,相互补充,明确注意事项;师巡视指导。

  ③师指名交流。

  (4)师小结:转学到新的学校应介绍自己的性格特点、兴趣爱好等方面;应聘校报记者时,应着重介绍自己的语言表达及写作能力;报名参加电视台“我是小歌手”节目,应着重介绍自己在唱歌方面的特长及取得的成绩;去车站接不认识你的客人时,应该着重介绍自己的外貌特征,使别人在人群中一眼就能认出你。

  2.生选择情境,小组内交流,互说互评。其余同学认真倾听,适时补充,提出建议。

  3.示例:

  大家好,我叫×××,之前在××学校读书。因为爸爸妈妈工作调动,所以转学到了这里。我性格活泼,平时最喜欢和同学们一起玩耍、游戏;我有很多爱好,如打篮球、看电影、唱歌等,真诚地希望与志同道合的同学一起探讨交流;我对人友善,也很温柔,希望在这里能交到更多的朋友,更愉快地学习。

  4.师生共评:评一评上台交流的同学在自我介绍时有哪些优点,还存在哪些问题,怎样才能说得更清楚,提出建议。

  5.第二次全班交流,要求根据同学们的建议改正不足。

  6.评一评谁的收获大、感受深。

  (1)师引导:在今天的交流中,你最欣赏谁的自我介绍?请你根据他选择的情境的特点,给他评个奖。(建议学生设计小小歌手奖、优秀小记者奖、最佳新人奖等)

  (2)生评议。

  7.四人小组内再次创设情境进行交流,争取做得更好。

  【设计意图】学生创意的火花需要教师去点燃。在课堂结束之际进行评奖活动,既是对学生口语交际活动的一次总结评比,也是再次燃起学生创意的火花,让学生积极思考、认真评价的契机。针对学生的不同表现设立对应的奖项,是对学生语言能力的`又一次考验,为学生提供了一个锤炼语言的好机会。

  教学反思

  “口语交际”的学习是语言的习得与思维发展的过程。这一过程应注重“体验”二字,重点把握:

  为学生创设一个自主发展的空间。学生的发展离不开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学生通过揣摩、比较、运用才能获得新的发展。

  “口语交际”的教学不仅应该注重“说”的能力的培养,还应该强调说出浓浓的“交际味”,同时兼顾“听”的能力的培养与“听”的习惯的养成。

  正确处理好语言发展与知识获得、综合性能力发展的关系。在“口语交际”的学习中,重点应该是发展语言,同时培养学生针对不同情境运用不同方式介绍自己的能力。

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12

  一、说教材:

  《蝙蝠和雷达》是一篇很有意思的科普知识短文,课文主要讲科学家通过反复试验,揭开了蝙蝠能在夜间飞行的原因,并从中受到启发,给飞机装上雷达,解决了飞机在夜间安全飞行的问题。文中叙述思路清晰,逻辑性强,能激发学生阅读科普文章的兴趣,拓宽视野,并激发学生热爱科学,乐于观察和探究的兴趣。

  二、说教学目标:

  1、认识12个生字。正确读写“蝙蝠、清朗、捕捉、飞蛾、蚊子”等词语。

  2、朗读课文,把握课文主要内容与要点,理解飞机夜间安全飞行与蝙蝠探路之间的联系,培养学生的理解和概括能力。

  3、激发学生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运用科学的思维方法探索科学奥秘的兴趣,形成运用科学为人类造福的价值观。

  三、说重、难点: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理解科学家的实验过程,正确读写12个生字。 难点是:弄清蝙蝠探路和飞机空间安全飞行的联系。

  四、学法指导:

  本课教学重点采用学生自读自悟的方法,用多种形式理解课文内容,并结合多媒体课件演示试验与原理,鼓励学生大胆用自己的语言来表述。

  五、教学过程:

  (一)、从课题入手,激发学习兴趣。

  出示课题《蝙蝠和雷达》,简介“蝙蝠”和“雷达”后质疑:蝙蝠和雷达两者一为动物,一为电子设备,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呢?让我们一起来探索其中的奥秘。

  (意图:通过质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主动地获取知识。)

  (二)初读课文,找到联系。

  请学生自读课文。教师提出要求:

  1.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要读得正确、流利。

  2、从文中找出能简要概括蝙蝠和雷达关系的句子。(引导学生找到文章第二自然段的语句回答:在漆黑的夜里,飞机怎么能安全飞行呢?原来是人们从蝙蝠身上得到的启示。)

  (意图:这样设计是为了让学生通过自读课文,初步理解蝙蝠和雷达之间的关系,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三)、合作阅读,理解“试验”。

  1、人们到底是怎么从蝙蝠身上得到启示的呢?先来了解蝙蝠飞行的特点。(课件出示“阅读一”)

  思考:蝙蝠飞行有什么特点?从哪些词语体会到的?

  (意图:这样设计,是为了让学生理解重点词语的意思,从而做到平时用语准确。)

  2、难道真是蝙蝠的眼睛特别敏锐,能在漆黑的夜里看清所有物体吗?为了弄清这个问题一百多年前,科学家做了试验。哪几自然段写“试验”?做了几次试验?(指名回答)

  3、让我们也来当回小科学家,随着课文与科学家一起去做试验好吗?学 生默读文章4——6自然段,然后教师出示课件,学生与教师一起做试验。(意图:这样设计,是想通过试验激起学生探索科学奥秘的兴趣。)

  4、出示表格,让学生根据先前的试验填表。

  (意图:这样设计,是为了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和概括能力。)

  5、引导分析三次试验得出的结论,理解“配合”,体会用词准确。(出示“阅读二”)

  (四)、自主阅读,训练语言。

  1、现在你最想知道什么?(蝙蝠的嘴和耳朵是怎样配合的?)引导学生自 主阅读第七自然段,读后教师播放蝙蝠飞行的动画引导学生得出蝙蝠飞行的原理。

  2、这个秘密是科学家一下子研究出来的吗?从哪个句子知道的`?引导学生体会“反复研究,终于”的意思。

  (意图:这样设计,是为了让学生懂得任何一项科学成果,都是来之不易的,只有不怕困难,勇于探索,敢于攀登的人,才能摘下科学王冠上一颗颗闪光的宝珠,从而激发学生勇于探索的精神。)

  3、 科学家摹仿蝙蝠探路的方法,给飞机装上了雷达,雷达是怎么工作的 呢?(出示“阅读三”)

  学生齐读第8自然段,然后播放飞机飞行的动画,让学生自己归纳得出雷 达工作的原理。

  (意图:这样设计,是为了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概括能力,以及知识的迁移能力。)

  4、课件出示“比较”,让学生通过对比思考:雷达天线的作用就像蝙蝠的什么?荧光屏的作用呢?

  5、我们班准备办个“小小科普展”,要招聘讲解员,你想应聘吗?先考一考:讲解蝙蝠探路的秘密和雷达的工作原理。小讲解员们准备准备吧!(指名讲,再评议。)

  (意图:通过招聘讲解员这样新颖的形式,检测学生对文章内容的掌握情况,培养学生口语交际的能力。)

  (五)、拓展延伸,激发兴趣。

  1、人们从蝙蝠身上得到了启示,发明了( ),用它来( )。

  2、我知道( )的发明是从( )身上得到启示的。

  3、我觉得还可以从( )得到启示,来发明( ),用它来( )。

  4、(结合本单元“综合性学习”)回家可以继续收集有关仿学生学的资料,或动手做工小实验,小发明。

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13

  一、设计理念

  生命的真谛是什么?生命的意义何在,这是人类思考的永恒主题。本组教材,就是围绕“生命”这一专题展开的,选编的四篇中外文学作品,从不同角度反映了对生命的思考感悟。《触摸春天》告诉我们:谁都有热爱生活的权利,谁都可以创造一个属于自己的缤纷世界。编组这组教材的目的,一是引导学生通过读书感受生命的美好,激发对生命的思考,从而更加珍惜生命,热爱生命。二是深刻体会课文中含义深刻词句的意思,发现并引导总结体会句子的方法,培养理解语言的能力,并引导学生不断积累语言,增强语感。

  学生年龄较小,对生命的意义缺乏深刻的理解,因此本组课文就是从过一个个形象、具体的人物和事物来体现生命的意义和价值。

  二、教学目标

  1能正确、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通过感悟、品读课文语言文字,感受盲童对生活的热爱,激发学生热爱生活,创造美好生活的思想感情。

  3领悟“谁都有生活的权利,谁都可以创造一个属于自己的缤纷世界”的内涵。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通过读、悟、品读课文语言文字,感受课文的美。

  教学难点 感受盲童对生活的热爱,领悟“谁都有生活的权利,谁都可以创造一个属于自己的缤纷世界”的内涵。

  四、教学方法

  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通过启发,找出文中的重点词句,让学生在合作交流,探究活动中,联系上下文,结合生活实际理解句子。

  五、教学过程

  (一)课前准备

  在春暖春开的季节,很高心和大家一起来上课。同学们你们高兴吗?用你们的方式表示一下对康老师的欢迎好吗?大家的掌声包含了欢迎,也包含了对老师的鼓励。老师为了表示谢意,送给大家一首歌,会唱的可以小声跟着唱。

  (二)导入

  1 歌声好听吗?那老师太高兴了。我们可以开始上课好吗?小朋友在寻找春天,因为春天是美丽的,春天在你们的眼中是什么样的,可以用个词语来形容一下吗? (学生自由说)(板书春天)

  春天在同学们的眼中真美啊!那同学们是用什么方式发现春天的美呢?(学生自由说)是呀我们可以用明亮的眼睛观赏美丽的春色,用鼻子感受花草的清香,而我们17课主人公安静却用自己独特的方式触摸到了春天。(板书触摸)

  2齐读课题

  (三)整体感知,回顾课文内容。

  1概述文章内容

  谁能说说这篇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学生说)

  安静这样的`举动,作者感叹到:这真是一个是奇迹!(板书奇迹)作者为什么说这是一个奇迹?这不是我们很容易做到的吗?(学生说)

  那安静创造了那些奇迹呢?

  2接读课文,边听课文边思考,把你认为与奇迹有关的语句画下来。

  (四)细读课文,深入品析。

  1、盲女孩安静创造了那些奇迹?把你画出来的语句读给同学听听。

  2、指名说(板书奇迹内容)

  3、相互说一说安静是如何来创造的这些奇迹?你从奇迹中又体会到什么?

  预设(一)安静在花丛中穿梭,她走得很流畅,没有一点磕磕绊绊。

  1、先读出这个句子。

  2、安静是如何做到到的?同学们印象中盲人是如何走路的,而安静却可以做到“流畅”?

  3、想一想安静为什么在这里穿梭呀?(感受生活的美好,安静的开心。)

  4、带着这样的感觉来读第二自然段,(对春天的热爱、安静的开心)

  预设(二)安静在一株月季花前停下来,她慢慢地伸出双手,在花香的引导下,极其准确地伸向一朵沾着露珠的月季花。

  她是怎样做到的?她要干什么?

  同学们请注意安静在花香的引导下,如此准确地知道月季花的位置,她是怎样伸出双手的?从这个细微的动作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带着这种美好的感觉来读第三自然段,点名读。

  安静爱花,爱春天和生活中一切美好的事物,让我们一起读第三自然段,从字里行间去感受她的那份爱。

  预设(三)安静的手指悄然合拢,竟然拢住了那只蝴蝶,真是一个奇迹!睁着眼睛的蝴蝶被盲女孩神奇的灵性捉住了。

  你认为安静是如何拢住蝴蝶的?

  你认为作者是怎样的感觉?(整天穿梭在花丛中,她的身上一定拥有了浓郁的花香,蝴蝶以为她就是一朵花。)

  “神奇的灵性”源于什么?那安静又是什么感觉?(她是那样的热爱花朵、春天,才伸出双手。)

  假设情境,同学们现在就是安静(教师配乐范读),体会安静的内心在想什么?

  看到这样的一幕,作者“我”是什么感受?

  指名读第五自然段。

  作者看见了安静多姿多彩的内心世界,你们看到了吗?那她的内心世界有什么?(学生说)

  预设(四)在春天的深处,安静细细地感受着春光;对于手中的这一只蝴蝶,安静是如何对待的?

  许久,多长时间,说明了什么?

  放飞蝴蝶,安静仰起头来张望,“张望”什么意思,安静又在张望什么呢?(安静用她的心在张望。)

  课件3、安静放飞蝴蝶的那一刻,仰起头来张望,她仿佛看到 ,她想 。(对光明的渴望,对飞翔的渴望)

  4带着这样的渴望,我们读一下第六自然段,点名读。

  (五)回归整体,拓展延伸。

  安静对生活的热爱,对生活得独特感受,感受着你也深深地感动着作者,难怪作者会发出这样的感叹。

  课件:谁都有生活得权利,谁都可以创造一个属于自己的缤纷世界。

  这句话中,“谁”指的是什么?联系课文和生活实际来谈一谈(。一定要热爱生活、生命。)

  老师这里也有一个例子。

  课文链接

  海伦·凯勒从19个月时,就双耳失聪,双眼失明,却依然是快乐的,她也创造了自己的缤纷世界,我们来阅读一下。

  能用一个词或一句话说说海伦·凯勒给你留下的印象,我们看一下课本链接,体会海伦·凯勒的心情是如何的。

  生命是美好的,只要你热爱她,她就会给你机会,创造自己的缤纷世界。但并不是每一个都拥有享受生命的权力。我们不会忘记去年的今天,四川省发生了里氏8.0级大地震,就夺取了无数人的宝贵生命,一位幸存者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当早晨醒来时,我又看见了初升的太阳,我觉得自己是幸福的,说到这里,相信你对生命一定也有了更深的感悟和理解,那么就拿起笔来,写下你心中的感概吧!

  泡泡语还告诉我们……我们能办到吗?让我们下课就开始行动吧,办一期关于“热爱生命”的墙报,同学们,我们应该从哪寻找资料呢!好,老师等待你们的好消息。谢谢同学们的合作,再见!

  六、板书设计

  17、触摸春天

  流畅

  奇迹 伸向 生命是美好的

  拢住

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14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

  2、了解列宁两次走险路的经过,感受他不让害怕压倒自己,时时处处锻炼自己的坚强意志。

  3、培养学生用概括段意的方法,抓住课文主要内容的能力。

  4、学生从小受到不怕困难,自觉磨练意志的教育。

  重点难点:

  1、联系列宁两次走“险”路的经过,体会最后一段话的含义。

  2、练习用归纳段意的方法抓住课文的主要内容。

  教学过程:

  一、游戏导入

  猜一种运动方式。(一条一条说)

  提示:

  ①是一项老少皆宜的运动。

  ②不用借助任何辅助器械。

  ③运动主要靠腿部力量,适于穿运动鞋。

  求助①“电话”求助

  方式②降低难度

  二、新授

  1、板书课题。

  质疑:谁登山?登山干什么?登山途中发生了什么?

  解疑:齐读全文,自读自找。

  设计目的:划分文章的段落,抓住课文的主要内容。

  2、直插重点段落第二段。

  (1)学习2一l 3自然段

  ①读列宁与巴果茨基的对话,让学生初步了解这是一条“太窄、太危险”的小路和列宁走小路的原因,为下文真正理解这条路的“险”和列宁为什么选择“险”路的原因做铺垫。

  导读:不一会儿,他们就来到了小路跟前,巴果茨基说:“你看看,是这样的路。”

  ②课件演示:(山图片)

  总结出:侧面看山:路宽只能容一只脚。(太窄)

  仰视山:一边是峭壁(高而陡)。(太危险)

  俯视山:一边是深渊(深)。

  ③通过从不同方位观察,让学生体会出文中描述小路“险”的程度。

  ④情景假设:如果是你,看到这样险的山,还敢从这儿走过吗?(不)

  因此,巴果茨基用肯定的语气对列宁说:“你不能从这儿过。”联系第一段分析巴果茨基说这句话的真正原因。(自析)

  (2)学习1 4——1 6段自然段。

  ①列宁是怎样做的?从文中找出关键词,在表演时注意体会以下字词含义区别。

  贴移碎

  靠走碎小等……

  ②课文重点是列宁两次走危险的小路,第一次走险路写得比较详细。

  情景模拟:我们把列宁第一次走险路的情景表演出来,好吗?

  (可找来两条长凳接起来,靠在墙边当小路,把黑板当墙壁,凳下面为深渊)

  学生熟悉钻研“剧本”,想想特别要演好哪些动作,可加上小圆圈提醒自己。

  ③重点抓住:列宁停在最险的地方,巴果茨基大声喊:“往回走!”

  教师趁机导入:“他站立了几秒钟”在这么短的时间里,他怎么才能战胜自己这种害怕的心理?学生自想、自说

  再导:哪一个词说明他战胜了自己,经受住了考验?(不慌不忙)

  学生体出会列宁他那种不畏艰险,迎难而上的.坚强意志。此时突破重难点,理会人物超人的意志品质。

  (3)学习l 8自然段

  当列宁战胜了自我,勇敢地走过了峭壁与深渊之间的小路,登上山顶时,他觉得此时看到的日出……。

  学生自己品读,用无比喜悦的心情,读出看到日出美丽和壮观的景象,体会人物无比喜悦的心情。

  3、学习第三段

  承接上文:日出已看完,列宁和巴果茨基完全可以轻轻松松地走大路。列宁又是怎样选择的?为什么?

  (1)扩写:列宁第二次走险路,课文没有作叙述,只用了“毅然决然"一词进行了概括。

  (“这一次我先走。”列宁说完,就……)

  (2)出示表格(笫二次与笫一次走“险”路的不同)对比,领悟最后一段话的含义。

  小结:列宁正是用他自己的实际行动,解释了他所说的话的含义。

  三、总结:(结合板书)

  1、列宁面临三次选择:

  ①为了看日出,赶时间,列宁决定走险路。

  ②列宁走到最险的地方,停下来,……继续走。

  ③下山时,列宁再次选择仍旧走险路。

  2、这三点无一不说明列宁每时每刻、随时随地、不放过任何一次机会,锻炼自己的意志。

  四、巩固练习

  1、议一议:你们基本上都是独生子女,平时生活中,有没有锻炼过自己的意志?

  2、讲一讲:让学生处理好锻炼自己的意志与盲目冒险的关系。

  3、实践活动:开展“从小做起,从小事做起”的活动。

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15

  教学目标

  1.会认“嚣、看”等13个生字,读准多音字“看”;会写“吠、促”等15个字。正确读写“即将、姿态”等16个词语。

  2.理解、积累并学会运用部分词语;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语言的趣味。

  3.学会抓住重点词句,了解白鹅的特点,能体会到作者运用对比、拟人、明贬实褒等方法表达对白鹅的喜爱之情。

  4.积极参与学习活动,在感悟用词的准确、描写的风趣及写话训练中获得愉悦的情感体验。

  教学重点

  感受作者对白鹅的喜爱之情,培养学生保护动物、与动物和谐相处的意识。

  教学难点

  体会作者是如何抓住动物的特点进行描写和说明的。

  教学课时

  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情导入

  1.教师:唐朝骆宾王七岁就作了一首儿诗《鹅》大家还记得吧!一起比比谁背诵得更好。同学们都喜欢鹅吧!请用自己手中的笔画一画鹅。(抽生用粉笔在黑板上简笔画鹅)

  请同学们相互简单评一评。

  2.著名艺术家丰子恺先生,不仅用画笔把白鹅栩栩如生地画出来了,还用通俗易懂的文字写出了文章——《白鹅》。

  3.介绍作者丰子恺。

  二、检查预习情况,整体感知课文

  1.出示卡片,读生字、新词。

  强调读准“看、嚣、吭、吠、促、颇、奢、侈、苟、侍、窥、伺、供”的字音和“看守、净角、譬如、窥伺、侍候、一丝不苟、狂吠、供养不周”等词语,特别注意翘舌音、多音字的读音。

  2.知道什么是“净角”吗?(出示“净角”脸谱图像)“角”是多音字,在“角色”中读“jué”,而不是“jiǎo”。自己读两遍。

  3.请学生独立朗读课文。可以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注意在朗读的过程中遇到生字、难字、难句时作上不同的标记。把难读的句子提出来,同桌相互启发读。

  4.说说白鹅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5.小结:肯定同学们能从不同的角度了解白鹅某方面的特点。

  三、课堂作业

  1.写生字。

  2.抄写生词。

  3.自由读文,圈出不理解的地方。下节课交流。

  第二课时

  一、整体感知,理清脉络

  自由读课文,想一想:这是一只什么样的白鹅?(用课文中的词概括)

  1.口头填空:这是一只的白鹅。(高傲、傲慢、从容不迫、一丝不苟、架子十足、有着老爷脾气、需要人侍候……)

  2.你从哪里知道这是一只高傲的白鹅?(引导学生找相关段落,并完成如下板书。)

  姿态:左顾右盼

  叫声:引吭大叫

  步态:从容不迫

  吃相:架子十足

  二、初识“高傲”

  1.朗读第一自然段,思考:你从哪里看出白鹅的“高傲”?

  2.品词:伸长头颈,左顾右盼。

  3.表情朗读:“好一个高傲的动物!”

  三、学习第三、第四自然段,再识“高傲”

  1.出示两句话:

  (1)鹅的叫声很高傲。

  (2)鹅的步态,更是傲慢。

  2.讨论:作者是怎样把叫声和步态写具体的?找出重点词句读一读,体会作者的写法。

  3.小练笔(填空)

  (1)厉声厉声大叫厉声大叫(从这五个词中你体会到什么?)

  (2)鹅的步调,的,颇像出场。(从这句中你体会到什么?)

  四、研读第五、六、七自然段,总结“高傲”

  1.引导学生尝试提出问题,并带着问题研读、交流。

  如:(1)“鹅的吃饭,常常使我们发笑”,哪些地方使我们发笑?最可笑的是什么?

  (2)鹅吃饭时为什么“非有人侍候不可”?是怎么侍候的?

  (3)作者怎样仔细观察鹅的吃相?是怎样具体描写的?

  (4)鹅的吃相表现出它的高傲,是从哪里看出来的?

  2.品读自己最喜欢的句子,说说为什么喜欢?

  (1)食料简单的句子。(一日三餐、三样东西)

  (2)吃法有板有眼的句子。(三眼一板、一丝不苟、从容不迫;先……再……然后……)

  (3)鹅老爷脾气的句子。(每逢……就……责备、架子十足)

  (4)有人“侍候”的句子。(堂倌、非……不可)

  ⑸狗“扬长而去”的句子。

  3.回顾全文:鹅的“高傲”,具体表现在哪几个方面?

  五、体会情感,朗读背诵

  1.作者写鹅的“高傲”,你有什么看法?(透过字面体会作者对鹅深深的喜爱之情)

  2.朗读、背诵自己喜爱的部分。

  六、作业

  1.抄写文中生动有趣的句子。

  2.观察自己喜爱的一种动物,准备“语文园地四”的口语交际与习作。

  板书设计

  姿态:左顾右盼

  叫声:引吭大叫

  步态:从容不迫

  吃相:架子十足

  教学反思

  品味语言,能提高学生的理解和欣赏能力,学生要有良好的语言运用能力现在就应该有丰厚的'语言积累,所以我把“感受作者幽默风趣的语言风格,抄写、背诵部分描写生动的句子。”作为本课教学的一个很重要的教学目标。

  在学习“鹅的步调从容,大模大样的,颇像京剧里的净角出场。”是让学生抓住“大模大样”理解课文内容,感受鹅走路“高傲”后,引导学生读出鹅走路“大模大样、从容不迫”的特点并引导学生背诵这个句子,做到积累语言。在学习第六自然段的“鹅狗争食记”时让学生选择自己觉得最有趣的一句练习读,抓住关键词读出画面感并背下来。课堂中也安排了把句子补充完整,找一个写得生动有趣的句子抄下来练习。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学生学习兴趣浓厚,学得主动、扎实。课堂上能积极开动脑筋思考问题,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有很多精彩的课堂生成,较好地达成了教学目标。大多数学生能准确地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作者语言文字的魅力,在品味语言、积累语言方面有一定的收获。

【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四年级语文下册教案12-09

小学语文下册教案01-07

四年级语文下册语文园地四教案01-11

四年级语文下册语文园地五教案12-09

四年级语文下册语文园地七教案12-09

四年级语文下册语文园地一教案12-09

四年级语文下册语文天地八教案12-09

四年级苏教版语文下册教案06-09

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01-14

四年级下册的语文教案0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