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教案

时间:2023-06-01 08:37:27 教案 我要投稿

实用的美术教案范文锦集8篇

  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可能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教案是教材及大纲与课堂教学的纽带和桥梁。那么你有了解过教案吗?以下是小编整理的美术教案8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实用的美术教案范文锦集8篇

美术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认识不同用途、不同特点的船,初步了解船的发展历程。

  2.能抓住船的结构特点,大胆地表现自己心目中的大船。

  3.通过探究、表现等活动,使学生领悟人与自然的关系,以及科技和文化在社会中的作用。

  教学重点:

  抓住船的结构特点,大胆表现自己心目中的大船。

  教学难点:

  探究过程中立意和构思,生动画出船的状态。

  教学准备:

  师生共同收集有关船的图片及图像资料,查找有关船的发展及科技方面的故事。

  学生:绘画工具、剪刀、胶水

  教师:代表大海的蓝色大纸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揭题

  二、感知与启示

  1.分小组展示学生收集来的有关船的图片和资料,并选择小组集体认为最好的.图片资料向全班展示。

  师问:

  (1)你知道这艘船叫什么船吗?为什么?

  (2)还有其它种类的船吗?(全体同学欣赏图片并议论)

  2.了解船的发展历程,学生根据收集来的有关资料议论教师提出的问题。

  (1)师问:谁知道最初的船儿是怎样的?(就是根木头浮在水面上)

  (2)师:这样的船造型真简单,老师也能马上想到几种,你们看,这块西瓜皮就可以成为一艘船。别看它小,至少可以装载几百、几千只蚂蚁。像这样造型简单又很实用的“船”,小朋友们还能想出几艘吗?(撑开的伞、香泡皮、瓶盖等)

  (3)师:接着又出现了用木头做成的月亮型的船。有的造船师傅还在船上叉上风帆,就成了帆船,然后便出现了铁皮船、气垫船、快艇等。(课件出示相关船的图片)

  三、设计创作

  1.师问:看了这么多的船,你能画出你心目中的大船吗?

  2.学生自由创作,教师巡视指导。

  四、作业展评

  师:让我们的大船到海中去航行吧!

  1.用剪刀将自己画的大船按外轮廊剪下来,贴在老师准备的蓝色大纸上。

  2.学生自评——互评——教师总结。

美术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德育目标]: 引导学生通过创意和操作感受电脑美术课的乐趣和设计制作成功的喜悦。

  [智育目标]:指导学生学习Windows画图程序的操作方法,绘制有趣的装饰画。

  [素质发展目标]:指导学生进一步了解Windows画图程序中笔刷工具的功能,学会利用笔刷工具的不同设置进行绘画创作。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用笔刷工具进行电脑绘画练习

  [教学难点]:掌握笔刷工具的特点,合理运用。

  教学准备

  电脑

  学生活动设计

  一、 组织教学

  组织学生有序进入电脑教室,安排好每位学生的座位及使用的电脑,并开机。老师检查每台电脑的开机情况,遇到电脑故障及时调整学生座位。

  二、引导阶段

  1、复习、启发

  师:上学期,我们在电脑美术课上学习过运用“画图”程序进行电脑绘画,同学们学会了许多电脑绘画工具的用法,画出了非常漂亮的画。许多同学还在课后自学了许多绘画技巧和绘画工具的用法,现在,老师想问大家两个问题:

  A、你还记得哪些绘画工具?学会了哪些绘画技巧?(绘画工具:画笔、颜料桶、橡皮擦、喷枪、放大镜等,绘画技巧:复制粘贴、反色、裁剪、移动图形等)

  B、你最喜欢用什么绘画工具?为什么?能不能用你喜欢的工具或绘画技巧在电脑上操作演示给大家看?

  (请3-5位学生到教师机上操作演示,同时通过网络广播演示给全体学生看。)

  2、老师归纳:

  师:“刚才几位同学的演示很好,掌声给予鼓励!电脑绘画的工具和操作方法很多,只有多练习、多动脑才会掌握更多的电脑绘画方法和技巧,才能画出更多更好的的电脑美术作品。” 3、欣赏图案,复习 “复制、粘贴”。

  课件出示上面图案:“这张画你喜欢吗?你知不知道怎么画出来的? 谁到教师主机上演示给大家看?”

  主机上打开“画图”程序,画面左上角显示单个小猫图案。

  请1-2位学生到主机上作演示复制粘贴的`方法。

  操作方法:选定工具选择小猫——(编辑菜单)复制——(编辑菜单)粘贴——拖动小猫到合适位置——完成

  师:“刚才两位同学复制出了小猫,如果按照这样的方法还可以复制出很多很多。请看老师制作的两张作品。”

  4、课件展示两张(2开图画纸大小)打印出来的四方连续纹样:

  师:这两张图案就是运用复制粘贴的方法制作的,漂亮吗?你觉得这两张漂亮的图案纸像什么?

  学生发言:象包装纸、象桌布、象花布、象地毯、象窗帘……

  三、发展阶段

  1、认识“四方连续纹样”

  (1)老师把两张作品贴在黑板上,引导学生观察:

  “请同学们认真观察这两张作品上的图案,图案有什么变化?是怎样变化的?是否发现它的规律?

  学生观察回答,老师归纳纹样排列特点:西瓜图案上下、左右翻转重复排列,小猫左右、上下整齐排列。

  电脑屏幕显示:上下左右不断重复的图案叫“四方连续纹样”。

  2、观察对比:这四张图有什么不一样?

  (方向不一样,上下左右翻转)

  (2)用什么方法可以改变一张图的方向?

  问:“哪位同学能把这张图上下、左右翻转过来?”

  请2-3位学生到主机上尝试翻转小猫图像。对学生的操作给予表扬。

  方法:用选定工具框选图案——在图像菜单中选择“翻转/旋转”——水平翻转(或垂直翻转)——完成

  3、欣赏课本范图

  让学生翻开课本,欣赏四方连续纹样作品。

  四、实践阶段

  1、师示范绘制四方连续:

  老师以清晰的演示讲解示范四方连续纹样的绘制过程:

  A、用矩形、画笔、颜料桶等工具画一幅简洁的图案。

  B、选中图案,在“编辑”菜单中分别选择“复制”“粘贴”,在“图像”菜单中点击“翻转/旋转”或“拉伸/扭曲”。

  C、移动图案,排列成有规律的四方连续纹样。

  现在,同学们已经知道四方连续的绘画方法了,动手试试吧?

  2、学生实践

  A、作业:运用所学方法,画一块花布。

  B、学生绘画,老师巡视指导。

  鼓励学生认真作画,大胆创意图形。老师在巡视中注意对个别学生的指导。

  C、学生保存作品。(个别学生不会保存的可让学生相互帮助或老师帮忙)

  五、作品展评

  1、选择10-15张学生作品(包括2-3张不理想的作业),通过网络展示。

  引导学生评价交流:图形是否有创意?排列是否有规律?复制、粘贴、翻转和旋转、拉伸和扭曲等方法运用得好不好?

  2、思考:我们设计的大花布可以制作成什么呢?(衣服、桌布、裙子、地毯……)

  六、时装制作和表演

  师:“我们设计的四方连续纹样可以制作成很多东西!老师现在就把这两张花布(西瓜和小猫图案)制作成两件衣服好不好?”

  1、老师现场快速制作“马夹”和“裙子”

  (激发学生兴趣,直观引导学生学会设计与应用)

  师:这是两件是什么衣服?哪位同学想穿穿这件新衣服?(让学生轮流试穿)“穿上这件衣服感觉怎样?在电视上有没看过时装表演?能不能学走模特步把你这件“马夹”展示给大家看?

  2、学生时装秀表演:

  A、让6-8位学生轮流穿上“马夹”和“裙子”,随着节奏明快的音乐绕教室走一圈!

  B、分组比赛:男同学穿“马夹”、女同学穿“裙子”比比谁走得最精彩!” 评出优胜者,掌声给予鼓励

  七、收拾与整理

美术教案 篇3

  1.教学方法:讲解,

  2.欣赏

  3.教学目的:

  (1)通过教学,使学生基本懂得美术的概念。初一上学期美术教案

  (2)通过各种图画的展示和讲解,使学生了解美术的分类,并理解绘画,雕塑,工艺美术、建筑艺术和现代设计的概念和分类。初一上学期美术教案

  4.教学难点、重点:

  难点:美术的作用。

  重点:绘画的分类。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师生问好

  二)导入新课

  同学们,今天这堂课是美术课,那么到底什么是美术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共同来初略讨论学习的问题--美术概说(板书课题)

  三)新授:

  美术的概念:

  展示小型雕塑一个,绘画作品一幅。讲解美术的概念,着重强调“物质材料”、“造型手段”、“空间”、“审美价值”。

  美术的分类

  绘画、雕塑、工艺美术、建筑艺术、现代设计

  绘画:使用笔、刀等工具,墨、颜料等材料,在纸、纺织品、木板、墙壁等平面上,通过构图、造型和设色等表现手段,创造艺术形象。(绘画的分类略加讲解。)

  展示作品或图片资料若干,(由于缺乏美术教学挂图及相关的幻灯片,所以应找些较大的图片,如单幅单页画、挂历中的画页等,同时应选用较成熟的艺术家的作品。另外,展示一部分自己的原作,如《女同学头像》、《临“太阳很足的'晌午”》、《藏族妇人》,以增强学生的实际感受,使学生感到老师是一位名符其实的老师。讲解绘画的概念,同时强调绘画的作用:反映社会生活,表达思想情感。

  现代绘画《钢水汗水》:反映了我国当代钢铁工人的社会生活,“钢水的产量和工人的汗水是成正比的”。表达了对钢铁工人的一种敬仰敬佩之情,从刻画细微的画面中,我们似乎听见有人在说:“工人兄弟们,你们辛苦了!”

  雕塑:是雕、刻、塑三种制作方法的总称。

  雕塑的表现形式一般分为:圆雕、浮雕。

  举例:茶陵一中进校门处的雕塑(圆雕)。天安门人民英雄纪念碑基座四周的雕像(浮雕)。

  c、工艺美术:指实用品的造型设计和装饰性美术。

  分类:a、日用工艺(染织工艺、陶瓷工艺等)

  b、陈设工艺(象牙雕塑、装饰绘画)

  d、建筑艺术:通过建筑群体组织,建筑物的形体、平面布置、立面形式、结构方式、内外空间组织、装饰、色彩等各方面的处理所形成的一种综合性艺术。

  公共建筑:

  分类:民用建筑:

  纪念性建筑:

  现代设计:是在现代科学技术和经济发展的基础上形成的一门综合性的应用艺术。

  美术的社会作用: 美术对于人们的精神生活和物质生活都有着积极的作用,它具有三大功能:教育功能、认识功能、审美功能

  (组织同学们以讨论的方式,谈谈对美术及美术的作用的认识和理解。)

  总结学生的发言:

  美术有很强的实用价值,广泛应用于建筑、商业、工业等领域

  三、课本学生范画赏析

  图:紫灰色主调,对比很弱,短直线条杂乱无章,表现出一种灰暗、乱、挣扎的情感。

  图:黄绿色主调,少量红、紫色,整个画面明亮,对比强烈,犹如阳春三月,春游在外,给人以充满活力、精神饱满的感觉。

  四、作业:

  运用抽象或变形的表现手法表现自己的某种情感。

  要求:、用少量文字概括作业表现的情感。、注意造型的基本要素的运用。

美术教案 篇4

  b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了解彩虹的色彩排序,认识常用色。

  2.技能目标:灵活的运用所学的知识,画一幅有彩虹的图画。

  3.能力目标:增加学生的自然常识。

  4.感情目标: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

  认识常用颜色,画出一幅带有彩虹的图画。

  教学难点

  正确排列色彩顺序,大胆表现心中的彩虹,画出关于彩虹的故事。

  教具

  勾线笔、水彩笔或油画棒、图画纸、教学课件

  学具

  勾线笔、水彩笔或油画棒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导入新课

  小朋友们,今天老师带大家去认识一位新朋友——小彩虹。小朋友们,你们在平常生活有见过彩虹吗?

  是在什么地方看见它的呢?在什么时候呢?

  我们可以在雨后天晴的时候看到它,也可以在晴天的瀑布旁边看到它,还能在阳光下的水池旁边看到它。

  二、知识讲授

  那你们想知道为什么小彩虹会在这些时候出现吗?那我们就来看一下小彩虹是怎么出现的吧。

  小彩虹呀,是被太阳光在水珠的反射下出来的,是不是很神奇呢?那小朋友你们看清楚彩虹的颜色了吗?那你们知道彩虹都是什么颜色组成的吗?你们能从自己的彩笔中找出那几种颜色吗?

  生1找到了红色,大家刚刚看到的彩虹有没有红色?生2找到了黄色……(等学生找齐七种颜色)

  老师也来找一找(拿出红,橙,黄,绿,青,蓝,紫七种颜色彩笔),同学们,老师找得对不对?大家看看少了颜色吗?

  是的,没错,小彩虹就是由红,橙,黄,绿,青,蓝,紫这七种颜色组成的(一边操作PPT)

  那它们是怎么排列的'呢?同学们,你们想想小彩虹的颜色是怎么排序的呢?现在,你们就把刚刚我们找出来的彩虹颜色彩笔按顺序排在在桌子上。(学生排完之后,老师拿笔排一次给他们看。)小彩虹的第一个颜色是…红色,第二个颜色是……

  那现在老师给小朋友们看看小彩虹在其他小朋友的画中是什么样子的呢?(PPT展示范画)他们把彩虹画成美丽的空中河道、水上滑梯、跑道。你们能比其他的小朋友想象的更奇特吗?你想把彩虹画成什么?(学生回答)

  现在就拿起你手中的画笔,在本子上画出你自己心目中的七彩飞虹形象,看看哪个小朋友的想象更奇特?

  (学生作画,放轻音乐,PPT重复放映示范画)

  三、师生互评

  老师看到好多同学画的真是太好了,谁愿意把你的画拿上来介绍给大家呢?

美术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认识各种美术工具和材料。

  2、引导学生用不同的美术工具和材料,大胆、自由的表达自己的各种想法。

  3、引导学生在认识美术工具和材料中对美术课产生兴趣

  教材简析:

  本课是引导学生初识美术工具和材料,可让学生尝试使用一下,或看一看、摸一摸各种绘画的效果。教师要准备好各种形式的美术作品供学生欣赏。

  教学重、难点:

  通过活动引导学生对美术创造产生浓厚的兴趣。

  课前准备:

  (1)教师准备蜡笔、水笔、钢笔、毛笔、油画笔、水彩颜料、橡皮泥、、陶土、剪刀、图画纸、宣纸等美术工具和颜料。

  (2)教师准备一些可用来绘画、雕刻、拓印、拼贴、编织的自然材料和人造材料。

  (3)教师搜集由各种工具和材料制作的美术作品(中国画、水彩画、版画、雕塑、剪纸、素描等)

  教学活动设计:

  (1) 引导阶段:

  教师在课前利用旧衣服自制一挎包,放入各种美术材料和工具。上课时让学生上来抽奖:抽出一样来让其他人说说这是什么东西?是干什么用的?引起学生好奇心,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都掏出来后,教师选几样常用材料当场操作、示范。并出示不同材料所作的美术作品,让学生看一看、摸一摸、比一比、了解不同材料的性能及特点和不同的表现效果。

  (2) 发展阶段

  鼓励学生学用自己感兴趣的工具和材料进行创作,以体会工具和材料的性能。

  在进行创作的过程中,尽量鼓励学生大胆、自由的表现,使学生对美术课产生兴趣。

  (3) 收拾与整理;

  作业完成后,应督促学生收拾工具和材料,整理桌面,保持教室环境的卫生、整洁。

  课后拓展:

  寻找自己家中或周围可用来绘画、粘贴、拓印、拼贴编织的'各种自然材料和人造材料进行尝试性的美术创作。

  教学评价:

  (1) 是否认识一些主要的美术工具材料。

  (2) 能否大胆运用美术工具材料,自由表达自己的想法。

  (3) 是否对美术课产生兴趣。

  札记:

  在展示每一种美术工具材料后,我都出示一张用此工具材料做的画让学生看看、摸摸,加深他们对这种工具材料的了解,学生看得很投入,在练习中能够大胆的画出第一笔。

  课题: 大家都来做

  学习领域:造型*表现

美术教案 篇6

  E――制作我的图画书

  一、活动准备:宣纸、墨汁一瓶、烟台每人一个、毛笔每人一支、浆糊、墨条每人1根

  二、活动过程:

  1、教师引导宝宝做自我介绍,并尝试才艺展示

  2、教师出示文房四宝,提问宝宝他们都叫什么名字?

  3、教师提问宝宝见过古代的书本吗??都是什么形状?什么颜色的?

  4、教师出示宣纸,告诉宝宝古代的书都是写在这种纸上的。

  5、教师统发宣纸,让宝宝感知宣纸的透明性,柔软度

  6、教师出示墨条,示范在砚台上磨墨

  7、教师统发墨条和砚台,让宝宝自己磨墨

  8、教师出示毛笔,在宣纸上表现安三墨法

  9、教师统发材料,让宝宝自己在纸上操作

  10、教师统发材料,让宝宝多次操作

  11、教师把画好的宣纸放在一边晾干,并辅助宝宝完成

  12、教师出示浆糊,让宝宝感知浆糊的粘稠型

  13、教师示范将画好的宣纸用浆糊把左侧面粘在一起

  14、教师统发材料,让宝宝自己操作

  15、教师出示毛笔,在封面画上漂亮的图案,并署名

  16、教师辅助宝宝署名日期

  17、教师引导宝宝自己讲解作品

  18、留念

  三、活动总结:

  本节课让宝宝复习对文芳四宝的认识,对印象最深刻的长影用水墨画来绘画出属于自己的图画书

  最后我们给自己的图画书取名,用言语来表达自己图画书的故事

  E――2会动的小木偶

  一、活动准备:彩纸,见多,小木偶一个,打口器一个,按扣

  二、活动过程:

  1、教师引导宝宝做自我介绍才艺表演

  2、教师出示小木偶,让宝宝观察小木偶的特点,教师播放小木偶的音乐,让宝宝模仿小木偶来行走。

  3、教师出示彩纸,让宝宝观察彩纸的颜色和形状

  4、教师提问宝宝头是什么形状

  5、教师出示彩纸和剪刀,把彩纸剪成圆形

  6、教师统发彩纸和剪刀让宝宝自己操作

  7、教师让观察自己的身体是什么颜色的什么形状的.?

  8、教师出示彩纸和剪刀,示范把彩纸剪成圆边的长方形,提问宝宝像不像宝宝的身体?

  9、教师统发彩纸和剪刀,让宝宝自己剪身体

  10、教师提问宝宝胳膊和腿是什么形状?

  11、教师示范用彩纸剪成椭圆形,来做胳膊和腿

  12、教师统发彩纸和剪刀让宝宝自己来操作

  13、教师把彩纸摆起来,像宝宝的形状,让宝宝观察还缺什么?

  14、教师出示彩笔,在脸蛋上画上五官和头发

  15、教师统发彩笔,让宝宝自己操作

  16、教师出示小木偶,让宝宝比较小木偶和我们用彩纸剪成小人偶有什么区别?

  17、教师出示打孔器,在彩纸人偶的颈部背部大腿处膝盖处分别打孔

  18、教师出示按扣,示范把按扣固定在颈部背部大腿处膝盖处,并示范让彩纸小人偶动起来

  19、教师统发按扣,让宝宝自己完成。

  三、活动总结:

  本节课通过让宝宝观察小人偶,学习小人偶行走,了解小木偶的特点,闭关根据这一特点自己制作会动的小木偶,增添宝宝日常生活的制作乐趣,培养宝宝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美术教案 篇7

  》

  教学时数:

  一节课

  课型: 单一(绘画)

  教学理念:

  本节课以生活中最常见的但却容易被人忽视的事物——“草丛”为题材。以“草丛中”为主题,通过观察作画,使学生初步学会观察写生的方法。激发学生的想象力,鼓励学生进行主观性创作,使学生体验观察性绘画和想象性绘画相结合的乐趣。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真观察、分析草类植物的结构、外形特征,并能进行描绘,表现草类植物的特征。

  2、使学生能用线描的方式表现一片草丛,体现草叶之间、草与人物或动物之间的穿插、遮挡和前后的空间关系。

  3、欣赏画家的作品,进行对比学习。

  4、使学生学会思考,发挥想象力,进行主观性的想象作画。

  5、使学生学会观察自然,并认识自然、热爱自然。

  教学重点:

  1、让学生了解事物的特征在绘画中的重要性。

  2、让学生学会观察作画,了解草的结构特征。

  3、草丛中的空间关系,前后关系和近大远小等关系的运用。

  教学难点:

  学生思维的扩散,想象力的充分发挥。必须使学生联想起日常生活里自己喜欢的东西,并展开想象,多想多画。

  教学方法:

  多媒体图片和视频展示,实物展示,讲解并演示。

  教学准备:

  老师:多媒体课件(含图片)、示范用的图纸、工具(剪刀、笔、胶布)、剪贴画和实物(各种草类)

  学生:绘画纸、铅笔

  教学过程:

  板书设计:

  一.草的特征:

  1、草的结构——叶子、枝干。

  2、草叶的外形特征——细长或椭圆等。

  3、叶面的`转折。

  二、草丛的特点:

  1、许多草共同生长。

  2、草与草之间有高低起伏的关系。

  3、草与草之间有前后关系。

  4、草与草之间会相互穿插。

  三、改画:

  把课本上的三片草叶改成有正反两面,有变化的草叶。

  四、对比:

  欣赏画作,对比不同,找出差距,进行修改。

  五、描绘:

  1、注意草丛中的疏密关系。

  2、表现出草的穿插、 遮挡、高低变化,和草之间的前后关系。

  五、课后作业:

  1、想象草丛中会发生的故事。

  2、把故事中的主角加到草丛中去。

  小知识点:

  注意观察生活,记住自己喜欢的东西的特征。

  教学反思:

  通过批改这堂课的作业,发现有部分学生出现想画但不知道画什么的现象。这说明学生未充分发挥想象力,在之后的课程中应采用各种方法,如:看图、看视频、听故事等,来激发学生的想象力,让他们敢想敢画。

  还有些学生不会画自己想画的东西或画出来的不象那个东西。这种现象说明学生的观察力不够,在之后的课程中应该多引导学生去观察事物,记住它的特征。

美术教案 篇8

  教学目标:

  1、发现生活中有趣的便笺盒,并说一说它们的结构和功能。

  2、巧用废弃纸盒设计、制作一个美观实用的便笺盒。

  3、利用废弃材料设计制作成品,学生体会成功的轻松和愉悦。

  教学重点:通过设计制作便笺盒,让学生体会活动的乐趣。

  教学难点:如何对废弃纸盒进行构思、设计和制作。

  课前准备:各种废旧纸盒、剪刀、彩纸、胶水、彩笔、直尺等。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出示一个纸盒,向学生介绍盒子的形状、颜色、用途和作用。

  2、组织学生介绍各自的纸盒

  3、提问:在平时你们是如何处理这些纸盒的`?

  4、出示范作,说明自己对纸盒的处理。

  5、揭示课题:便笺盒

  6、说一说便笺盒有哪些功能。

  二、艺术实践

  1、分析思考:怎样使你带的纸盒变成一只便笺盒?

  (小组讨论:可以单独用一个纸盒做,也可以用多个纸盒组合。)

  2、尝试制作:巧妙利用纸盒的形状和颜色,制作出一个便笺盒的雏形。(教师指导)

  3、小组选出1—2件作品介绍制作经验。

  4、给同学的设计制作提供一些建议。

  5、你在制作中遇到了哪些困难?(师生共同解决)

  6、加工、装饰:用不同的方法对便笺盒的雏形进一步加工、装饰,使之更新颖、美观、实用。(教师指导学生完成作业)

  三、评价

  1、展示学生作业:小组内展示,并介绍自己的作品。

  2、评价:你认为谁的设计最好?如果让你来评价的话,你看重便笺盒的造型美观,还是看重实用功能?说一说理由。

  四、总结

  教育学生要有一双善于发现美的眼睛,寻找身边的一些废弃材料;具有一颗创造的心,把它们变成可以美化我们生活的东西

【美术教案】相关文章:

大班美术教案大班美术教案02-17

中班美术教案美术中班教案01-07

美术教案-美术:螃蟹09-29

精品美术教案美术作品教案08-23

美术的教案01-04

《美术》教案02-18

经典美术教案03-05

美术教案01-26

美术教案12-16

美术教案1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