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科版二年级上第六单元教学设计与反思

时间:2021-09-26 19:20:37 教学反思 我要投稿

小学语文教科版二年级上第六单元教学设计与反思

课题:11《锯是怎样发明的》

小学语文教科版二年级上第六单元教学设计与反思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生字,并会写字。理解“传说、发明、启发”等词语的意思,会用“发现”造句。

2.朗读课文,理解课文,了解鲁班是怎样发明锯的。

3.懂得只有善思爱想,才能有所创造。

教学重点:

1.鲁班是怎样发明锯的。

2.识字、写字,会用“发现”造句。

教学难点:鲁班是怎样发明锯的。

教学准备:班班通课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揭题

1.出示实物“锯”,问:这是什么?(锯)是由谁发明的?(鲁班)是怎么发明的?让我们学习课文。

2.板书课题,齐读。

二、读课文,学习字词

1.分小组学习。

(1)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读字连词,想想意思。

(3)再读课文,思考问题。

2.交流。

(1)指名自由分节读课文,评议。

(2)开火车读字连词。

(3)交流新词词义。

3.指导用“发现”造句。

(1)说说“发现”的意思(区别“看见”)。

(2)完成课后练习二。

(3)联系生活,独立造句。

(4)说说课文哪几节介绍了锯的发明?

三、指导写字:

1.分小组交流识字的方法,观察字在田字格中位置。

2.分层要求默写、抄写。

第二课时

一、回顾引新

1.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课文的第三、第四小节写了锯是怎样发明的。这节课我们重点读懂这两小节。

2.同学们,你们在读第三、四节时,有没有想过:是什么启发鲁班发明了锯?(出示小草)

二、学习第三、四小节

1.这是一棵怎样的小草?课文的哪一句话告诉了我们?(出示,读句)

2.体会“仔细一看”、“发现”。

3.小草的叶子边上有许多小齿,可真厉害!课文中哪几句话写出了这个意思?请你读读课文把它们划出来。

(1)分小组学习讨论。

(2)交流,出示:

一棵小草怎么会这样厉害?

忽然,他的手指被一根小草划破了,流出血来。

他试了试,在手指上一拉就是一道口子。

(3)这几句话该怎么读才能显出小草的锋利?

互相评议,指导读。

4.这时鲁班又怎么想?出示:

如果用铁打一把有齿的工具,在树上来回拉,不是比用斧子砍快得多吗?

(1)这句话很长,谁能读好?指导读。

(2)这句话的意思懂吗?有没有不懂的地方?

(3)互助解疑,齐读句子。

5.鲁班的设想成功了吗?读第四节的最后一句。

(1)哪个词最能体现鲁班成功了?(果然)

(2)指导读句。

6.小结:鲁班发现小草的叶子边上有许多小齿,想到照小草的叶子那样,用铁打一把有齿的工具,从而发明了锯。这个过程也是鲁班受到启发的过程。(板书:启发)

三、明白道理,积累运用

1.你知道了鲁班是个怎样的人?

2.创设情景:当时与鲁班一起干活的人也十分佩服他。有的还十分好奇,追问鲁班是怎么发明出锯的。你猜,鲁班会怎么说?

教学反思:

本节课结束时,我补充了《鲁班和橹板》、《鲁班造伞》等故事材料,同样让学生采用课上的“读读想想,画画比比” 的方法来阅读,进一步地体会鲁班善于观察、善于联想、积极动手尝试的优秀品质。既巩固了阅读方法的训练,又突出了本课的重点教学。

课题:12《有趣的发现》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并能正确、美观地书写。

3.初步懂得生物只有适应自然环境才能生存下来的道理,学习达尔文认真思考的科学精神。

教学重点、难点:

初步懂得生物只有适应自然环境才能生存下来的道理,学习达尔文仔细观察,认真思考的科学精神。

教具准备:班班通课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课前谈话,知识铺垫。

   1.小朋友,在我们地球上生存着许许多多的昆虫,它们世世代代,繁衍生息。瞧(出示昆虫图),老师这儿就有许多,认识他们吗?

   2.指名学生说。

   3.仔细观察你会发现这些昆虫有一些相同之处。

   4.是啊,这些昆虫有的翅膀特别大,有的翅膀特别小,还有的没有翅膀。(教师用笔圈出同类,并分别标上“翅膀大”“翅膀小”“没翅膀”)

二、揭示课题,引发疑问。

   1.今天,老师想和大家一起去读一个与昆虫有关的`小故事,名字就叫——(出示课题:有趣的发现)

   2.指名读题,注意轻声“的”。

   3.读了题目在你脑中是否出现了一些小问号呢?

   4.学生质疑:

三、初读课文。

1.自由轻声练读课文。

要求:(1)标好小节号。(2)读准生字字音。(3)读通课文中的长句子。教师巡视指导。

  2.检查自学情况。

  (1)抽读生字词。

  (2)去拼音后,指名带读这些词语,开火车读。

  (3)问:课文有几个自然段?出示第3自然段,重点指导读第二至第四句。

  (4)指名分自然段试读课文。评议。

  3.范读课文。

四、学习生字

  1.(出示生字卡)读一读,巩固生字的字音。

  2.你是怎么样记住每个生字的?指导分析生字的结构和偏旁。

  上下结构——容、易、究。

  左右结构——较、研。

  半包围结构——达、存。

  3.指导书写:你在字形上有什么要提醒大家注意的? 

  4.你能给这些生字组词或用它来说一句话吗?

  5.集体书空这些生字。

  6.学生描红。

  五、布置作业

  1.课堂上完成《习字册》。

2.课后熟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揭题 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7《有趣的发现》

2.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知道课文写了谁获得了有趣的发现吗?指名说。

二、指导学文

(一)学习第二自然段

1.师:达尔文到海洋中的一个小岛上去考察,发现了什么有趣的现象呢?请小朋友快速读课文第二自然段,划出相关的句子。

2.交流:

岛上的昆虫要么翅膀特别大,要么就没有翅膀,感到很奇怪。

①谁再读?达尔文看到了几种昆虫?指名说。

②奇怪什么意思?你觉得奇怪在哪儿呢?(看图:从哪里看出达尔文很奇怪呢?)

③质疑:是啊,读到这儿,你有什么问题要问?

为什么没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昆虫呢?真是奇怪!

④你觉得应用怎样的语气来读?谁来读?小朋友一齐来用动作演示读一下。

(二)学习第三自然段

1.自由读第三自然段,将达尔文找到的答案用你喜欢的符号划出来。

2.交流:达尔文找到的答案究竟是什么呢?指名读。

①引读:(出示课件)原来 ……指名读。

②其实在很久很久以前,岛上的昆虫各种各样,有(学生回答,教师板书)。

③可因为岛上:(出示句子)岛上经常刮大风。

听风声,用语言描述,想象刮大风时的情景,树叶会怎样?海上的风浪呢?一般的昆虫呢?在这种情况下,你怕吗?读好“经常”。

③(出示课件)句二:在这种情况下,没有翅膀的昆虫,它们怕吗?你从哪句看出来的?读给大家听。

你想它们会被风刮到海里去吗?能生活下来吗?风来了,想想它们可能生活在哪里?(草丛、泥土、石缝)读好“不大可能”。像小蚂蚁、小螳螂多幸运,为它们感到高兴吗?你觉得应怎样读?评议。动作演示读。

( 同法学习句3和句4。)

④ 句三:翅膀大的昆虫又是怎样的呢?指名说。像蝴蝶,也比较幸运,它们也不容易被淹死,为什么呢?引读这句话。谁再读?评议。翅膀大的昆虫真勇敢!(强调翅膀大,力气大)

⑤ 句四:有一类昆虫就没有这么幸运了,它们是……引读:可怜的是……

一种昆虫的消失经历了很长很长的时间,所以书上说——逐渐消失

是呀,它们可怜就可怜在长了翅膀,偏偏翅膀又长得小,所以它们只能灭亡。让我们再读读这句话,来表达我们的同情。

3.角色演示读。刚才我们学习了不同翅膀的昆虫情况,现在让我们亲自来到这个小岛上,体会体会做昆虫的感觉好吗?分小组,(大翅膀、小翅膀、没翅膀)听!大风来啦,你挥动你的翅膀感觉一下――你怕吗?(指名接着说。)

4.齐读这几句。

5.师小结:(我们从达尔文的发现中看出:只有适应自然环境的生物,才能生存下来。)

(三)那达尔文是怎样找到这些答案的呢?你从哪句看出来的,指名回答。

1.根据回答出示句子比较:

达尔文捉来(许多)昆虫,(反复)观察比较,(终于)找到了答案。

达尔文捉来昆虫,观察比较,找到了答案。

2.谁再读?你觉得哪个句子好?为什么?

3.交流:从“许多、反复、终于”这些词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4.指导朗读:在这样的一个很长又很难的过程中,达尔文找到了答案,他的心情怎么样?很高兴,那我们读的时候心情应该怎样?

5.师:从这里你能看出达尔文是个怎样的人

(四)学习第四自然段

达尔文通过仔细观察,认真研究,终于明白了“只有适应岛上环境的昆虫才能生存下来。”这就是达尔文最有趣最有意义的发现。

1.引读这一自然段:这个/有趣的发现,对达尔文/后来的科学研究/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2.教师小结;达尔文进行历时五年的环球考察,正是许多像这样的发现,才使他反复研究思考,发现了生物进化的奥秘。所以说这个有趣的发现,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3.再读。

三、总结延伸:

希望我们像达尔文一样,平时养成善于观察、善于动脑的好习惯。其实,很多科学家小时候都有这样的好习惯,看,老师就给大家带来了一个。出示故事。牛顿是世界上非常有名的科学家。

教学反思:

《有趣的发现》类似于一篇科学小短文,告诉孩子们只有适合岛上环境的昆虫才能生存下去,课文的重难点就是第三自然段。在教学过程中,我按预定的教学程序一步一步实施,在理解课文第三自然段时,采用了“创设情境,理解词句”的方法,取得了比较好的效果。为了能让学生在有效的活动中更好地理解三种昆虫在大风来临时的表现,我先播放刮大风的声音,然后描述:小朋友们,现在大风来临了,你是哪种昆虫?当刮大风时,你在干什么呢?孩子们纷纷动了起来,有的变成了大翅膀的蝴蝶,大风来临时在奋力地向前飞着;有的是小蚂蚁,大风一刮,就躲到了石头后面;还有的变成了小翅膀的蜻蜓,大风刮起来了,因为力气小挡不住大风便被吹落到海里去了……

表演完后,我让孩子们大胆地说:“小朋友们,现在你们都是一只只可爱的昆虫,刚才在大风来临时,你们正在做什么呢?”孩子们情绪高涨,有的说:“我是一只可爱的蝴蝶,大风吹起来了,我张大翅膀使劲飞,结果勇敢的我活了下来。”有的说:“我是一只小小的蚂蚁,大风吹来了,我一下子就躲在岩石后面,凤就吹不到我身上了!”说完还得意地学着蚂蚁的样子爬了几下。这时一个同学垂头丧气地站来起来,他伤心地说:“我是一只小翅膀的昆虫,大风吹来了,我的力气小,顶不住,被海风刮到海里去了淹死了。”说完还做了个倒地的动作,那滑稽的样子逗得大家哈哈大笑。这样的课堂,教师教得轻松,学生学得主动,课文重难点在学生的表演练说过程中迎刃而解了。

课题:《壶盖儿为什么会动》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的4个生字。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体会疑问句与反问句的不同。

3.通过学习本课,教育学生从小要善于观察身边的事物,对周围发生的现象要勤于开动脑筋积极思考。

教学重难点:

1.认识7个生字词,培养学生独立识字的能力。

2.瓦特小时候是如何爱动脑筋,爱提问题的。

3.结合学生生活实践经验和课文内容理解动脑筋的含义。

教具准备:班班通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同学们,你们知道世界上有哪些科学家吗?今天,老师为大家带来一位大发明家,他的名字叫瓦特。

2.出示资料,向学生介绍瓦特。

3.板书课题。教学生字“壶”。

4.如果给题目加标点怎样加?

二、出示课文插图,教师讲述课文中的故事。

三、初读课文,认识生字。

1.自由读课文,划出不认识的字(巡视自学情况)。

2.互读课文,要求学生注意读准生字的读音。指导小组合作学习生字。

3.指名读课文,评价

4.在游戏中识字

四、自主研读理解体味

1.再读课文,思考:你读懂了什么?小组交流讨论。

2.汇报交流,教师相机板书。

瓦特在什么情况下发现壶盖会动的?出示第二段文字,指导朗读并评议。

分角色读对话,思考:瓦特和祖母对“水开了壶盖就跳动”看法一样吗?

壶盖到底为什么会动?

出示句子进行比较,理解“更多的水汽,不是可以推动更重的东西吗?”

指导学生评价读文。

提问启发:为什么用“终于”一词?这说明什么?用“终于”一词造句。

瓦特为什么能发明蒸汽机?(相机引导学生体会“动脑筋”。)

你觉得瓦特是个什么样的孩子?

瓦特经过不懈的努力终于发明了蒸汽机,你想对他说些什么呢?

3.鼓励质疑,引导解惑。

你还有什么不懂的地方吗?

五、总结归纳联系实际拓展延伸:

1.从瓦特的故事里,你受到什么启发?

2.生活中有没有哪些现象,也引起你们的思考呢?

六、创新实践

想一想生活中,你靠自己动脑筋解决了哪些问题?写下来,举行“金点子”比赛。

教学反思:

这篇文章理解起来不难,因此,我让学生通过初读感知、自读自悟、重点悟读、讨论交流等展开学习,并引导学生对自己和他人的学习做出评价,从而引导学生学会学习。

课题:《指南针》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认识8个生字。

2.培养学生的阅读分析和理解课文的能力。

3.通过阅读课文,使学生了解指南针的发明和发展的历程,体会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

教学重点:了解指南针的发明经过的几个阶段,并且知道它的用处。

教学难点:体会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

教学准备:班班通课件

教学过程:

一、激发情趣,导入。

1.播放野外迷路的课件,大家为他想想办法,怎么办呢?

2.你知道指南针吗?下面就让我们共同去了解我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的指南针。

二、自由读课文,自主感知。

1.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2.小组互动,小组内互读课文,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

3.检查识字。

4.集体交流读书所得,了解学生自主读书情况。

三、结合插图,理解课文。

1.出示课文插图,引导学生通过看图,通过读一读,议一议、画一画的方式,理解指南针发明的三个阶段。

2.联系课文内容,体会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

四、拓展延伸。

1.除了课文中介绍的指南针,你还见过什么样的指南针?

2.你还知道有什么样的好方法也可以像指南针一样指示方向?

五、推荐作业。

自己动手制作一个简易的指南针。

教学反思:

本节课在对指南针的发展历史、用途、构造组成、使用方法的学生上我采用的是让学生自己探究,本来自己利用学习要点提示,想更好的去挖掘他们的潜力,结果没有达到很好的效果,感觉造成这种后果的原因有两点:第一,对学生了解不足,估计过高,学生在学习出现为难情绪时,没有很好的转变这种情绪为学习的兴趣,致使学生在这个环节后,学习积极性一直不高。第二,教师给学生的学习时间不足,因为想在40分钟内完成、所以这里留给学生的时间比较少,教师下面没能全部指导各组学生的学习。因为一直想在40分钟内完成教学任务,所以在关注全体学生上做的不好,学生对指南针的使用方法,应每组都走过去看看的,这样学生便全部能掌握。我觉得在本节课指南针的使用方法的讲解上,如果利用到实物投影,就能解决这一难题,使学生全部都能掌握。

课题:口语交际《祝贺获奖的同学》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学会怎样向别人表示祝贺,知道向别人祝贺的一般礼节与做法。

2.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3.使学生学会欣赏别人,培养谦虚的品德。

教学重点:

根据具体交际情境合理想象向小明祝贺的情景。

教学难点:

恰当使用祝贺语言。

教学过程:

一、联系生活,创设情境。

教师请学生讲一讲班里最近发生了什么让人高兴的事。在学生说出的高兴事以后,教师要引导学生明确:应该向获奖同学表示祝贺。并选择同学获奖这件事作为首先祝贺的训练材料。

二、阅读提示:

明确教材中对本次口语交际活动的要求。

三、现场模拟,师生评议:

请获奖同学上台,其他同学对他表示祝贺。评议过程中针对学生态度、语言、表情、动作加以指导,引导学生总结出向别人祝贺以及接受别人祝贺时应该说些什么,还要注意哪些问题。

四、情境替换,延展练习:

教师回顾学生上课伊始说出的其他几件高兴事,请同学选择其中自己感兴趣的一件,在小组内模拟一下祝贺的情景,进行延展练习。

五、小组竞赛,师生评议:

选出优胜组,大家对他们表示祝贺,学以致用。

教学反思:

本节课上,一个同学提出“班里的同学获奖,我们应该送上祝福。”另一个同学评价,“祝福这个词不恰当,应该是祝贺吧!”我并不急于做出判断,而是让学生查找、讨论,在这个小意外中,同学们的口语交际有所提高。

课题:《语文七色光六》

教学目标:

1.积累多音字,学会用部首查字法查字典。

2.诵读古诗,背诵积累古诗。

3.培养学生根据制作过程简单写话的能力。

教学重点:学会用部首查字法查字典。

教学难点:学会用部首查字法查字典。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多音字组词要注意从字义引导学生区别字音的不同。

二、学习部首查字法:

1.首先应该让学生知道在什么情况下使用部首查字法。

2.知道字形和读音,不知道字义的时候可以用部首查字法查字,也可以用音序查字法查字。

3.指导学生按课本中提示的“数、查、记”的查字法练习。

4.教师巡视指导。

5.学生独立查其他几个字。

三、日积月累:

1.学生自由朗读。

2.师范读。

3.引导学生感受诗意、体会诗境。

四、知识窗:

1.练习读。

2.学生介绍相关知识。

3.对学生了解欠缺的地方教师补充。

五、大家一起来:

1.布置活动要求。

2.小组合作完成。

【小学语文教科版二年级上第六单元教学设计与反思】相关文章:

苏教版二年级语文上第六单元教案07-23

浙教版二年级语文上第六单元教案07-23

小学作文教学设计反思01-16

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上第一单元教学设计与反思08-30

人教版一上第二单元《位置》教学反思08-04

六上第三单元作文01-17

六上第三单元教案03-07

人教版二上第八单元排列与组合教案03-08

苏教版七年级上第三单元教学设计0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