告别依赖走向自立的教学反思

时间:2021-03-09 13:03:52 教学反思 我要投稿

告别依赖走向自立的教学反思

  身为一名人民老师,课堂教学是重要的任务之一,对学到的教学技巧,我们可以记录在教学反思中,那么教学反思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告别依赖走向自立的教学反思,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告别依赖走向自立的教学反思

  告别依赖走向自立的教学反思1

  这是我第一次比较“立体”地参与并体验思想品德课“同课异构”教研活动,我参与活动的课题是七年级下册思想品德第三课第二框《告别依赖,走向自立》。我从一个新教师的角度先就“同课异构”这一主题来谈谈自己参与活动后的一些认识。同课异构的特色是:集体备课、集体评课,这一特色较大限度地发挥了教师教学“集思广益”的优势。一般情况下,执教者准备展示课这一过程很大程度上就是本校科组教师集体备课的过程,是大家在教学理念、教学思路、教学风格上的比较直接的一次“对话”,最终生成的展示课就是教师集体备课的结晶。在评课阶段,不同的教师通过这个平台交流更直接——共同探讨教学思路、效果、疑惑;不同的教学思想撞击后结出许多美丽的“教学火花”,这样更利于大家相互取长补短、更利于大家集体成长与进步。

  以下是我关于这节课的教学反思:

  1、“创设丰富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唤起学生的创新意识,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这是当前我国初中《思想品德》课程进一步深化改革的必然要求。如何“真正让课堂的主体——全体学生‘活’起来,使学生主动积极地参与到各项教学活动中去,进而培养学生良好的政治素养”?为了激“活”学生思维,我设计本节课的总体理念是: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依赖的危害,在体验中感悟自立的重要性,在感悟中升华——做一个自立自强的人。针对本课的三大板块分别设计三个活动,分别是以生活短片、小品、竞赛等学生比较感兴趣的活动形式呈现于学生,活动中创设的情境都是立足于学生身边发生的事设计的,这样学生在课堂中参与的积极性是较高的,也就达到了我预期的激“活”学生的设计理念。

  2、注重对抽象知识点的设疑作情景铺垫或者问题铺垫,比如:针对“依赖的危害”等比较抽象的内容,在第一板块教学导入环节中采用学生自拍的生活片段设疑,引入课题,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比较直观、形象地观察依赖现象,导出依赖危害性的相关教学内容。

  3、坚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在传统的教学理念中,“知识本位”、“教师中心”、“结论唯一”,课堂当作学生接受教育的唯一场所,教科书当作知识和信息的唯一来源,学生在课堂上扮演着观众与听众的角色,成为教师灌输的对象,最终使学生学习积极性丧失,学生沦为学习的奴隶。在本节课的每一个教学板块中,我尽量让学生自己去观察生活现象,去思考问题,去讨论问题直至引导学生得出相关知识点的结论。我对于学生分析较好的地方加以肯定,对于学生在参与课堂活动中暴露的问题结合知识点设疑供全班同学加以讨论,这一系列的活动与讨论式教学,真正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使学生主动与积极地参与教学过程,活跃了思想品德课的教与学。

  4、注重对知识点难点突破、重点突出,本课中依赖和依靠的区别是难点,从学生上课反馈的信息看出学生对于本课的难点跟重点掌握得比较好。

  当然,对于本节课的教学我也有不少有待改进的地方:

  首先是本课的第三板块“多实践,多锻炼”有些地方处理得不够好,同学们虽然参与活动的热情较高,但对于“自立能力需要在实践中培养”这一结论并不是十分明确,主要原因是这一结论基本上是由我总结得出的,活动的设计意图不够明确。在备课阶段我便认为对于本节课的重点部分应做到:既要调动学生参与活动、讨论相关知识点的积极性,又要让学生得出结论——自立能力是要通过在实践中反复锻炼获得的,但要做到这一点很难,短短的四十分钟的.课堂教学既有时间上的限制,又有空间上的限制。而重点部分仅仅凭借理论知识的讲解是很难让学生得出相关结论,学生需要从实践活动中去体验,去感悟直至得出结论。我认为像这类问题的解决方法需要课外活动来拓展。

  其次是时间把握得不够好,最后一个活动的时间偏长,课堂的时间没控制好,这是我教学能力上的不足。

  最后是各环节的衔接语过渡不够自然,有待加强。

  上完一堂公开课,看到了自己的进步,也发现了自己身上这么多的不足。人只有发现自己的缺点、意识到自己的不足,并勇于去改正,这样才能离成功更近一点。一次说课,让我收获很多,这离不开很多前辈的细心指导。很感谢科组的各位老师给了我这么好的机会和平台,给了我高效率、高规格的指导,给了我耐心、细致、不严其烦的帮助。我会继续努力,在不断的反思中前行。

  告别依赖走向自立的教学反思2

  在教学中将内容与活动融为一体,学生在自己的践行、合作及师生的互动中自觉主动地进行道德实践、道德认识,实现了道德学习的理想状态。通过内容活动化,活动内容化的组织,学生的个性品质、心理素质得到张扬与发展,自主探究的意识增强,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得到进一步改善。充分重视学生的能力,学生的主体地位在课堂上通过回答问题显现出来,使学生能主动积极地参与到学习中来,这样既锻炼了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又锻炼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贯彻新课标的教学理念,运用了多种多样的教学方法:问卷调查、创设情景讨论、辩论等,对学生以鼓励为主,启发他们主动思考,总的看来,学生表现积极,在思想深处对自立问题有了深刻的认识,较好的实现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突破了教学难点。

  不足:

  1、对学生的回答评价不够灵活自如,有时没有抓住学生思维的智慧和火化,也失去了问题总结的机会。

  2、没有真正把课堂放手给学生。例如,在辩论环节由于顾及时间问题没等到学生充分辩论后就进行了总结,使学生有意犹未尽之感。

  3、由于时间关系课堂小结这一教学环节处理得比较仓促,在创设情境“多实践,多锻炼”这一环节时也由于时间关系得进行不是很理想。

【告别依赖走向自立的教学反思】相关文章:

告别依赖走向自立的教学反思范文04-17

人教版七年告别依赖走向自立教学设计02-10

七年级《告别依赖,走向自立》教案03-03

走向自立作文08-23

告别依赖作文06-17

作文 告别依赖06-14

教案示例七年级下册3.2 告别依赖 走向自立五中刘艳玲03-09

七年级下册思想品德第三课《告别依赖走向自立》政治教案01-09

精选作文告别依赖0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