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数学教学反思

时间:2022-12-23 17:49:20 教学反思 我要投稿

高中数学教学反思

  身为一名人民教师,课堂教学是我们的工作之一,通过教学反思可以快速积累我们的教学经验,那么教学反思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高中数学教学反思,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高中数学教学反思

高中数学教学反思1

  作为一名高中数学教师来说不仅要上好每一堂课,还要对教材进行加工,对教学过程以及教学的结果进行反思。因为数学教育不仅仅关注学生的学习结果,更为关注结果是如何发生,发展的。

  一、为什么要进行教学反思

  1、什么是教学反思呢?教学反思是指“教师以自己的教学活动为思考对象,对自己所做出的行为、决策以及由此产生的结果进行审视和分析的过程。”反思性教学是西方一些发达国家的师范教育领域里兴起并迅速向普教领域延伸的新的教学实践和理论。也是近年来国外盛行的教学方法之一。现代教育最重要的特征就是张扬人的主体性,提倡个性的发展,充分发挥每个人的主观能动性及特长,以期取得最大的效益和最高的发展。因此社会、学校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种要求不仅体现在对教师专业知识的追求上,更重要的体现在对教师的综合素质,教学效益的要求上。

  2、教学反思的意义:教学反思是一种非常有益的思维活动,它一方面是对自己在教学中的正确行为予以肯定,不断地积累经验;另一方面又是自己同自己“过不去”挑自己的刺,找出在教学实践中与教学新理念不相吻合的甚至和教学新理念相违背的做法,进行自我批评,并且予以改正,通过不断完善自己的教学行为使自己以后的教学方法更加完美。一个教师要想成为一名优秀教师,除了具备一定的教学经验外,还必须具备不断反思的意识。一个教师不论其教学能力起点有多高,都有必要通过多种途径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这样做有利于提高教师的自我教学意识,增强自我评价、自我纠错的能力,然后再回到实践进行新的一轮反思,不断循环,螺旋上升。另一方面通过对反思的探索,构建理论与实践的桥梁,对反思基本理念进行确认,将理论回归实际。这样才能使自己与时俱进;才能对自己提出更高更远的目标,向教学艺术的殿堂迈进。

  二、对数学概念的反思——学会数学的思考

  对于学生来说,学习数学的一个重要目的是要学会数学的思考,用数学的眼光去看世界。而对于教师来说,他还要从"教"的角度去看数学,他不仅要能“做”,还应当能够教会别人去“做”,因此教师对教学概念的反思应当从逻辑的,历史的,关系的等方面去展开。

  以数列为例:从逻辑的角度看,数列的概念包含它的定义,表示方法,通向公式,分类,以及几个特殊的数列,结合之前学习过的函数来说,它在某种程度上说,数列也是一类函数,当然也具有函数的相关性质,但不是全部。

  从关系的角度来看,不仅数列的主要内容之间存在着种种实质性的联系,数列与其他中学数学内容也有着密切的联系.数列也就是定义在自然数集合上的函数。

  三、对学数学的反思

  对于在数学课堂每一位学生来说,他们的头脑并不是一张白纸——对数学有着自己的认识和感受。教师不能把他们看着“空的容器”,按照自己的意思往这些“空的容器”里“灌输数学”这样常常会进入误区,因为师生之间在数学知识、数学活动经验、兴趣爱好、社会生活阅历等方面存在很大的差异,这些差异使得他们对同一个教学活动的感觉通常是不一样的。应该怎样对学生进行教学,教师会说要因材施教.

  可实际教学中,又用一样的标准去衡量每一位学生,要求每一位学生都应该掌握哪些知识,要求每一位学生完成同样难度的作业等等.每一位学生固有的素质,学习态度,学习能力都不一样,对学习有余力的学生要帮助他们向更高层次迈进.平时布置作业时,让优生做完书上的习题后,再加上两三道有难度的题目,让学生多多思考,提高思含量.对于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则要降低学习要求,努力达到基本要求。布置作业时,让学困生,尽量完成书上的习题,课后习题不在家做,对于书上个别特别难的题目可以不做练习。

  四、遵循教学反思的四个视角

  第一是将自己的经历融入教学过程之中。在教学过程之中,我们常常把自己学习数学的经历作为选择教学方法的.一个重要参照,我们每一个人都做过学生,我们每一个人都学过数学,在学习过程中所品尝过的喜怒哀乐,紧张,痛苦和欢乐的经历对我们今天的学生仍有一定的启迪.当然,我们已有的数学学习经历还不够给自己提供更多,更有价值,可用作反思的素材,那么我们可以“重新做一次学生”以学习者的身份从事一些探索性的活动,并有意识的对活动过程的有关行为做出反思。

  第二是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将教学行为的本质在于使学生受益,教得好是为了促进学得好。在新课程实验中,学习分段函数时,让学生去了解出租汽车的出租费用,或家长工资中的扣税标准,并写出调查报告。在讲习题时,当我们向学生介绍一些精巧奇妙的解法时,特别是一些奇思妙解时,学生表面上听懂了,但当他自己解题时却茫然失措.我们教师在备课时把要讲的问题设计的十分精巧,连板书都设计好了,表面上看天衣无缝,其实,任何人都会遭遇失败,教师把自己思维过程中失败的部分隐瞒了,最有意义,最有启发的东西抽掉了,学生除了赞叹我们教师的高超的解题能力以外,又有什么收获呢?所以贝尔纳说“构成我们学习上最大障碍的是已知的东西,而不是未知的东西”。

  第三就是要多与同事交流因为同事之间长期相处,彼此之间形成了可以讨论教学问题的共同语言,沟通方式和宽松氛围,便于展开有意义的讨论。由于所处的教学环境相似,所面对的教学对象知识和能力水平相近,因此容易找到共同关注的教学问题展开对彼此都有成效的交流。交流的方式很多,比如:共同设计教学活动,相互听课,做课后分析等等.交流的话题包括:我觉得这堂课的地方是……,我觉得这堂课糟糕的地方是……;这个地方的处理不知道怎么样如果是你会怎么处理我本想在这里“放一放”学生,但怕收不回来,你觉得该怎么做我最怕遇到这种“意外”情况,但今天感觉处理得还可以,你觉得怎样合作解决问题——共同从事教学设计,从设计的依据,出发点,到教学重心,基本教学过程,甚至富有创意的素材或问题.更为重要的是这样的设计要为其后的教学反思留下空间.

  第四就是善于利用参考资料,学习相关的数学教育理论,我们能够对许多实践中感到疑惑的现象做出解释;能够对存在与现象背后的问题有比较清楚的认识;能够更加理智的看待自己和他人教学经验;能够更大限度的做出有效的教学决策。

高中数学教学反思2

  在教学活动中,离不开学生活动,因此,教学反思中,对学生在教学中的参与活动,应该深刻反思,不能沿用满堂灌的教学方式,而应该逐步展开以学生参与为主的教学活动,作好记录,课后就教学效果进行反思,哪些活动采用的得当,哪些需要改进,教师一定要结合教学目的,以及学生们的切身感受深刻思考,及时听取学生们的意见,这是非常宝贵的声音。我认为,教学反思不只是停留在教师的层面,更应该多吸收学生的反馈意见,因为,要看效果,最终还得落实到学生身上,学生的声音,是最真实的`声音。

  高中数学重在具备良好的数学思维,因而,在教学反思中,应该重点思考如何在教学中使学生具备数学思维。学生中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是大多数,头脑里容下的是过多的题,这些题显得杂乱无章,经过反思,我是这让学生把握数学题、知识点的规律,将其科学的分类,这样,知识有了条理,学习效率自然自然就上去了,教师的指导也就有了明确目标。

高中数学教学反思3

  对于高中阶段的数学学习,更多强调的是学生的思维品质的培养,注重的是学生在掌握了初步的知识的基础上,透过分析、归纳、综合,不断地对所学知识进行演绎,经过不断地推导总结,对知识构成本质上的认识。解决学生的思维障碍对于高中数学的学习有很大的用心好处。根据对这些不断地总结思考,对于解决高中数学思维障碍,我有以下几点认识和思考。

  1.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熟悉学生已有的知识状况

  高中数学,相比于初中和小学阶段的数学,比较注重于逻辑思考。因此,教师在讲解新的知识的时候,要先回顾教学需要用到的基础知识,做好新旧知识的衔接,不让学生觉得突兀。例如,在刚开始学习高中数学的时候,一般都要先复习初中阶段学到的一元二次函数的具体资料,而对于那些不含任何参数的函数的最大值和最小值的求解比较简单,对于那些内含参数的求解可能对于很多的学生有点困难。在这个时候,我就先从不含参数的函数最大值和最小值求解开始讲起,逐步过渡到内含参数的函数的最大值最小值的求解,最后对求解区间变化的题目进行讲解。经过这样几步的层层递进,学生就会掌握各种一元二次函数的最值求解问题,也在必须程度上调动了全班学生的学习用心性。学生的思维也变得很清晰、很系统,对知识点构成了总体的认识。

  2.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侧重于学生的发散思维潜力的培养

  在高中数学的教学过程中,很多的教师只注重集中思维的培养,不重视提升学生的发散思维潜力。其实,发散思维对于高中数学的学习是至关重要的,能够很好地帮忙学生掌握教材中的基础知识,更加灵活自如地应用知识,这也是新的时代对高中数学教学提出的新的要求。在讲解数学问题的时候,教师不能固定学生的思维,同一道题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不同的思考,鼓励学生从不同的思考角度想出新的方法来解决同一个问题。发散思维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系统的知识网络,使学生的阶梯思路更加开阔,知识之间的联系也变得更加密切。教学中,透过引入开放性的数学题目,使学生突破常规的思维方法,解决学生的思维障碍,在课堂上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来处理问题,做到解题的思路和方法的灵活应用,从而突破学生的数学思维障碍。

  3.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更新教学理念,改善教学方法

  教学本来就是一种认识新事物的过程,教师要根据认识新事物的规律来引导学生在已有的知识的基础上能够做好与新知识的衔接,在头脑中建立起二者之间的相互关系。教学方法的改善要思考到学生的实际状况,不能只按照教师自己的逻辑思考进行“填鸭式”的教学。教师要讲教材中的一些定义和定理引导学生深刻理解其内涵,从问题的'表面去逐步挖掘其本质性的东西,要使学生逐步构成抽象的思维,能够在解决一些经常见到的数学问题的同时也要尝试着解决一些抽象的数学难题。在遇到一些难以解决的问题时,要引导学生变换思维方式,探索解决问题的新的方法和手段。

  4.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将数学思想方法作为教学的重点

  高中数学的学习更多的是数学思维方法的学习。学生在学习中要逐步掌握一些常见的数学思维方法,比如数学建模。对于数学的学习,不在于做了多少的题,而是在做每一种类型的题目的时候能够领悟其中用到的数学思维方法。一旦掌握了解题的思维方法,至于计算,就是一些基础技能的考查了。教师要引导学生在掌握数学思维方法的基础上,在解题过程中能够透过分析题目,想到用哪一种思维方法来解决问题,或者透过适当地转换形式,以适用某个数学思维方法。综上所述,在高中数学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不断地进行教学总结,要掌握班上学生的数学基础状况,培养学生集中思维的同时要重视发散思维潜力的培养,加强自身的业务潜力,根据学生的反馈信息改善教学方法,将对数学思想方法的教学作为重点。教师要不断地在实践当中进行探索和发现,总结教学的经验,并进行及时的改善,只有这样才能不断改善高中数学教学,解决学生的数学思维障碍,这对于高中数学的教学具有深远的重大好处。

高中数学教学反思4

  高中数学新课程标准指出要注重学生数学能力的培养,强调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应用,发展数学应用意识,而高中学数学最常见直接有效的方法就是探究法,这与数学建模有很多相同点,本文主要讲解信息技术与高中数学建模有机整合,实现有效教学。

  一、数学建模定义

  所谓数学建模就是创建一个数学模型的全过程,即当需要从定量的角度分析和研究一个实际问题时,人们就要在深入调查研究、了解对象信息、作出简化假设、分析内在规律等工作的基础上,用数学的语言、符号及方法去近似地刻画该实际问题,也就是建立数学模型,然后用通过计算得到的结果来解释实际问题,并接受实际的检验。在数学建模中,很多内容与运动变化有关,传统教学方式缺乏有效的手段处理这类问题,而信息技术的利用,为解决这一难题提供了有力的工具。

  二、Excel在高中数学建模中的运用

  Excel软件是常用的办公软件,操作简单,易于高中教师掌握的一种理财、数学分析软件,它在高中数学建模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如单变量求解、回归分析、线性规划、非常规方程求解等。

  三、几何画板在高中数学建模中的运用

  几何画板是一个适用于数学教学的软件平台,为教师和学生提供了一个探索几何图形内在关系的环境。它以点、线、圆为基本元素,通过对这些基本元素的变换、构造、测算、计算、动画和跟踪轨迹等方式,能显示或构造出较为复杂的图形。数学问题的本质往往是非常抽象的`,怎样把抽象的概念形象化、具体化,使以前认为模棱两可的结论更为直观化呢?这就是高中数学教师要探究和摸索的问题。往往老师在实际教学过程,可以利用几何画板来让学生自己研究一些简单而有趣的问题,使概念形象化,数形结合,让结论更直观化,也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收获更好的教学效果,同时提高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思考的能力。高中数学新课程标准提出应利用信息技术来呈现以往教学中难以呈现的课程内容,在保证笔算训练的前提下,尽可能使用科学型计算器、各种数学教育技术平台,加强数学教学与信息技术的结合,鼓励学生运用计算机、计算器等进行探索和发现。信息技术与数学建模和数学探究有机结合的教学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信息技术在数学建模思想意识培养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主要是提供了有力工具和技术支持,它是更好更快进行建模的基础。

高中数学教学反思5

  对于许多学生来说,学习数学的目标仅仅是应对考试,其实不然,学习数学的一个更重要的目的是要学会数学的思考,用数学的眼光去看世界,去了解世界。而对于我们数学教师而言,我们还要从教的角度去看待数学,去发现数学,不仅要自己能做、能理解,更重要的是要能够教会学生去做、去理解,因此教师对教学概念的反思应当从逻辑的、历史的、辨证的等方面去发展。比如:

  从逻辑的角度看

  函数概念主要包含定义域、值域、对应关系三个要素,以及函数的单调性、奇偶性、周期性、对称性等性质和一些具体的特殊函数,如指数函数、对数函数、幂函数等这些内容是函数教学的基础,但不是函数的全部。

  从关系的角度来看

  不仅函数的主要内容之间存在着种种实质性的联系,比如定义域和对应关系确定了值域,函数与其他数学内容之间也存在着密切的联系。

  方程的根可以作为这个方程对应函数的图象与坐标轴交点的横坐标;不等式的解就是这个不等式对应函数的图象在轴上方或者下方的那一部分所对应的横坐标的集合;数列也就是定义在自然数集合上的函数;同样的几何部分也与函数有着密切的联系。

  在新课程背景下的数学课堂教学中,要提高教学质量,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我们应该多思考,多准备,充分做到备教材、备学生、备教法,提高自身的教学机智,发挥自身的主导作用。不仅要求学生学会,而且要让学生会学,特别是自学,尤其是在课堂上,不仅要发展学生的智力因素,而且要在有限的时间内,出色的完成教学任务,不能穿新鞋走老路。

  教师在教学生时不能把他们看作是空的容器,按照自己的意愿往这些空的容器里灌输数学知识就完了,这样往往会进入误区,因为师生之间在数学知识、数学活动经验、兴趣爱好、社会生活阅历等方面都存在着非常大的差异,这些差异会使得他们对同一个教学活动的.感觉常常是不一样的。在教学中,为了更好的教会学生学习,一个比较有效的方式就是在教学的过程中尽量把学生头脑中问题挤出来,让他们把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显露出来。

  在数学教学方法上,要有明确的教学目标,要能突出重点、化解难点,要善于应用现代化教学手段,要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对学生及时鼓励、关爱学生,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作用,重视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渗透教学思想方法,培养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

高中数学教学反思6

  新课程提倡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发现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探究式学习的习惯。如果数学教师对于教学不做任何反思,既不注意及时吸收他们的研究成果,又不对教学做认真的思考,上课时,只是就事论事地将基本的知识传授给学生,下课后要他们死记,而不鼓励他们去思考分析问题,那么,又怎能转变学生被动接受、死记硬背的学习方式,拓展学生学习和探究数学问题的空间呢?所以,教师首先要在教学中不断反思。

  一、教学理念

  新课程标准理念要求教师从片面注重知识的传授转变到注重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教师不仅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更重要的是要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促进学生学会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引导学生探究学习,让学生亲历、感受和理解知识产生和发展的过程,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和创新思维能力,重视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能力,因此我们应该更新教育观念,真正做到变注入式教学为启发式,变学生被动听课为主动参与,变单纯知识传授为知能并重。在教学中让学生自己观察,让学生自己思考,让学生自己表述,让学生自己动手,让学生自己得出结论。课堂教学应将学生的学习过程由接受—记忆—模仿—练习转化为探索—研究—创新,逐步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再发现问题的能力。教师要在反思自己教学行为的同时,观察并反思学生的学习过程,检查、审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学到了什么,遇到了什么,形成了怎样的能力,发现并解决了什么问题,这种反思有利于学生观察能力、自学能力、实验能力、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的提高。

  二、教学方法、教学手段

  1.要做到重点突出,难点破之有效

  教师在上课开始时,可以在黑板的一角将这些内容简短地写出来,以便引起学生的重视。讲授重点内容,教师应该采取一种最通俗易懂的,最适合自己学生的教学方法来讲授,也可以从多个方面来讲解,重要的是要配以基础,经典的习题,当然适当地插入与此类知识有关的笑话那是最好不过了,使学生对所学内容在大脑中留下深刻的印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对新知识的.接受能力。在选择例题和习题时最好能从易到难呈阶梯式展现。这既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对突破教学难点也是有帮助的。一堂课难点不宜太多,突破一个就可以了,最好的突破方法还是在讲之前就应该先做好铺垫,扫清后面可能出现的障碍,一步一步的接近目标,这样效果比直接讲要好的多,这种方法我是屡试不爽。

  2.学生是主体,老师是主导

  课堂上学生是主体,老师是主导,教师要围绕着学生展开教学。在教学过程中,自始至终让学生唱主角,使学生变被动为主动,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师成为学习的领路人。在一堂课中,教师要做到精讲,尽量少讲,让学生多动脑,多动手。

  刚毕业那会,每次上课,看到学生一道题目往往要思考很久才能得出答案,我就有点心急,每次都忍不住在他们即将做出答案的时候将方法告诉他们。这样容易造成学生对老师的依赖,不利于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和新方法的形成。学生的思维本身就是一个资源库,学生往往会想出我意想不到的好方法来。

  3.重视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

  很多教师把主要精力放在难度较大的综合题上,认为只有通过解决难题才能培养能力,因而相对地忽视了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方法的教学。教学中急急忙忙把公式、定理推证拿出来,或草草讲一道例题就通过大量的题目来训练学生。其实定理、公式推证的过程本身就蕴含着重要的解题方法和规律,不讲公式的推导就直接让学生去做题,试图通过让学生大量地做题去总结出一些方法,规律。结果却是多数学生不但“悟”不出方法、规律,而且只会机械地模仿,思维水平较低,有时甚至生搬硬套;照葫芦画瓢,将简单问题复杂化。众所周知,近年来高考数学试题越来越新颖,越来越灵活,如果教师在教学中过于粗疏或学生在学习中对基本知识不求甚解,都会导致在考试中判断错误。另外现在的试题量过大,有些学生往往无法完成全部试卷的解答,而解题速度的快慢主要取决于基本技能、基本方法的熟练程度及能力的高低。因此在切实重视基础知识的落实的同时应重视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的培养。

  三、业务学习

  1.丰富数学专业学识

  学科专业知识对于新课程的实施以及开展教学反思,至关重要。数学教师如何提高专业修养、丰富专业学识呢?关键是多研读数学学学术论文、数学杂志、数学刊物等。阅读这些具有较高学术价值资料,不但足以提高专业素质,而且还具有分析史料、推理证明以及论断评价等研究方法。

  2.多听课

  听课作为一种教育研究范式,是一个涉及课堂全方位的、内涵较丰富的活动。特别是同事互相听课、不含有考核或权威指导成分,自由度较大,通过相互观察、切磋和批判性对话有助于提高教学水平。

  听课者对课堂中的教师和学生进行细致的观察,留下详细、具体的听课记录,并做了评课,课后,再与授课教师及时进行交流、分析,推动教学策略的改进,这在无形中会促进数学教师教学反思能力的提升。

  3.课后小结与反思笔记

  课后小结与反思笔记,就是把教学过程中的一些感触、思考或困惑及时记录下来,以便重新审核自己的教学行为。新课程下,以数学学科来说,其实平常的数学教学中需要教师课后小结、反思的地方太多了。

  总之,数学教学中需要反思的地方很多,还需要我们进一步深入探索,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只有勤分析,善反思,不断总结,我们的教育教学理念和教学能力才能与时俱进。

高中数学教学反思7

  随着课程的逐步深入,可能导致学生对高中数学课程的难以理解和教师对高中数学课程的难以教学的问题出现。为了有更好的教学效果,我们用情境创设来提高我们的教学质量,让学生在情境中不知不觉地理解和记住某些知识,在情境中学习,在快乐中学习。

  一、情境创设的对象和意义

  我们针对教学中出现的一系列问题,比如说学生对于比较难的知识点听不懂;对长久以来的机械教学感到厌倦,不想听,这时我们需要对教学方法进行调整,给学生创造一个不一样的课堂,吸引学生的眼球,丰富多彩的情境不仅提高了学生的积极性,而且对于课堂的效率也有非常显著的提高。

  二、情境创设的原则

  情境创设的根本目的是对学生的自身发展具有良好的促进意义,我们不但注重情景的模拟,还要在情境创设中对学生的未来有影响,教会他们面对问题的分析方法,其中最重要的是指导学生对于世界观的认知,找出普遍的规律,积极思考,情境创设在无形中对于学生有深远的影响。在情境创设中,我们最基本的'是要保证教学内容的准确性,保证与教材相一致,假如创设的教学的内容都有问题,那么无论如何创设情景都是一个失败的案例,只能为你带来麻烦,给学生带来负担。其次,教学是合理的教学,是在现有基础上的教学,是有侧重点的教学,情境创设出一个能被大家所理解的所看到的浅显的内容才是好的教学案例。我们在情境创设中忌讳华而不实的教学方法。最后,我们要根据学生现有的认知水平进行情境创设,过高过低的估计都不利于教学的进行。情境创设要量身定做,争取达到最完美的教学效果。另外,情境创设更要注重创新,与时俱进。作为国家未来栋梁的二十一世纪的学生,正在努力接受着新知识的滋养,我们不能把过去的例子一遍一遍的重复,创新的案例使教学事半功倍。与此同时,教师与学生的关系也正在微妙变化着,我们根据与学生之间的关系变更教学策略,引导学生对数学的正确思考方式,让学生真正爱上数学。

  三、情境创设的方法

  (一)抛实际问题,给学生对求解的渴望

  在情境创设方法中,最基本的就是向学生抛问题,把我们常见的生活中的问题提出来,引起学生的共鸣,推进学生对问题求解的热情。我们知道,数学虽然是一门理学学科,但是也是来源于生活,都是从生活中抽出的模型,我们只需将数学模型回归到生活中,就可以达到意想不到的效果,这种方法简单易行,是多数教师教学的首选方法。例1:在我们学习“余弦定理”中,教师做课程导入便可这样: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正弦定理,知道了通过两条边及两条边的对角的计算,便可得到三角形边长和角度的所有数据,那我们想想如果只知道两边和这两边所夹的角,能不能求出第三边呢?由此引出余弦定理,进而得出余弦定理的适用范围。这便是一个成功的案例,我们通过对问题的抛出引出了本节课讲授的知识点,避免了直接讲授余弦定理的使用条件造成和正弦定理相混的情况。不但使课堂更有效率,对于学生的记忆也很有帮助。

  (二)实际性的计算,给学生验证定理

  对于错综复杂的定理,教师自己当初学的时候都有困难,更不用说是小我们十几岁的学生了,那么此时,我们如果将这些定理实际地让学生算一算,最后再告诉他们规律,那么对于学生的印象就会深刻许多。例2:同样是学三角函数,教师可以在课程导入时从直角三角形出发,分别计算各边与对角正弦值的比值,接着算锐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学生惊奇地发现比值都是一样的,这就代表这是个普遍适用的规律,我们最后在引入正弦定理,相信通过这种方法,学生会比较容易接受。我们通过让学生自己动手计算,不但让他们自己发现规律,而且验证了正弦定理的普适性,所以在教学中,应自己探索有效的方法,让学生真正喜欢上教师的授课。

  (三)发散性的思维,让学生自主探究

  我们在情境创设中,发散思维也是很常见的方法,这提高了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对创新性有很大的帮助。例3:我们在学习“数列”的时候,学习了等差数列。在学习等差数列中,最重要的就是通项公式,我们在教学中,先拿出几个等差数列的例子,让学生自主讨论他们的通项公式,共同检验公式正确与否,而后,教师给出写等差数列的方法,回头再次与学生给出的相比较,最后在反复探究中,得到写通项公式最快速的方式。这旨在引导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在数学中,发散性思维极其重要,毕竟数学不仅仅是一门死记硬背的科目,我们在情境创设中,多多少少给他们一些开发,对于他们以后的学习具有很重要的意义。

  (四)用自身的体验,给学生难忘的经历

  当讲述的内容不容易理解时,教师可以选择将它娱乐化。这样学生会在游戏中不知不觉体会到知识的价值。例4:当我们学习“排列组合”的时候,教师就可以进行课堂互动,让学生上前边来,演示各种排法,比如说红绿灯有多少种排列方式的问题,学生通过自己的体验回答是6种,那么我们就可以进一步引导,与3*2*1结果相同,这时我们便可以引导出求排列问题的方法。新课标下的数学课程,最重要的就是让学生有探索能力,有独自思考的能力,这些都是一个学生在人生中需要逐渐培养起来的意识,我想我们从现在开始加以引导,通过情境创设让他们多在这方面思考思考,争取为培养出一个全方面发展的人才做出贡献。

高中数学教学反思8

  如何有效利用课堂教学时间,如何尽可能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在课堂上40分钟的学习效率,是一个很重要的课题。对于学生来说,学习数学的一个重要目的是要学会数学的思考,用数学的眼光去看世界,去了解世界。而对于数学教师来说,他还要从教的角度去看数学去挖掘数学,他不仅要能做、会理解,还应当能够教会别人去做、去理解,在多年的教学中我总结了以下几点做法。

  一、精心设计教学方案,认真抓好内容落实

  备课时要依据教材,但又不拘泥于教材,灵活运用教材。在数学教学中,要通过师生的共同努力,使学生在知识、能力、技能、心理、思想品德等方面达到预定的目标,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备课要围绕目标选择教学的策略、方法和媒体,把内容进行必要的重组。

  每一堂课都要有教学重点,而整堂的教学都是围绕着教学重点来逐步展开的。为了让学生明确本堂课的重点、难点,教师在上课开始时,可以在黑板的一角将这些内容简短地写出来,以便引起学生的重视。讲授重点内容,是整堂课的教学高潮。教师要通过声音、手势、板书等刺激学生的大脑,使学生能够兴奋起来,适当地还可以插入与此类知识有关的笑话,对所学内容在大脑中刻下强烈的印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对新知识的接受能力。尤其是在选择例题时,例题最好是呈阶梯式展现,我在准备一堂课时,通常是将一节或一章的题目先做完,再针对本节的知识内容选择相关题目,往往每节课都涉及好几种题型。

  二、重视个体差异,做好启发引导

  教师在教学生是不能把他们看着空的容器,按照自己的意思往这些空的容器里灌输数学这样常常会进入误区,因为师生之间在数学知识、数学活动经验、兴趣爱好、社会生活阅历等方面存在很大的差异,这些差异使得他们对同一个教学活动的感觉通常是不一样的。要想多制造一些供课后反思的数学学习素材,一个比较有效的方式就是在教学过程中尽可能多的把学生头脑中问题挤出来,使他们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暴露出来。

  三、重视知识联系,强化智力训练

  要了解学生的现状和认知结构,了解学生此阶段的知识水平,以便因材施教,并要处理好课堂教学中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的关系,课堂教学是实施课程教学的主阵地,也是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和素质教育的主渠道,课堂教学不但要加强双基而且要提高智力,要发展学生的创造力。不但要让学生学会,而且要让学生会学,特别是自学,尤其是在课堂上,不但要发展学生的智力因素,而且要提高学生在课堂40分钟的学习效率,在有限的时间里,出色地完成教学任务。

  四、用好教学手段,提高课堂效率

  现代化教学手段的显著特点一是能有效地增大每一堂课的课容量,从而把原来40分钟的内容在35分钟中就加以解决,二是减轻教师板书的工作量,使教师能有精力讲深讲透所举例子,提高讲解效率,三是直观性强,容易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四是有利于对整堂课所学内容进行回顾和小结,在课堂教学结束时,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堂课的内容,学习的重点和难点,同时通过投影仪,同步地将内容在瞬间跃然幕上,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和掌握本堂课的内容,在课堂教学中。

  对于板演量大的内容,如立体几何中的一些几何图形、一些简单但数量较多的小问答题、文字量较多应用题,复习课中章节内容的总结、选择题的训练等等都可以借助于投影仪来完成,可能的话教学可以自编电脑课件,借助电脑来生动形象地展示所教内容,如讲授正弦曲线、余弦曲线的图形、棱锥体积公式的推导过程都可以用电脑来演示。

  五、注重内容差异,优化教学方法

  每一堂课都有规定的教学任务和目标要求,所谓教学有法,但无定法教师要能随着教学内容的变化,教学对象的变化,教学设备的变化,灵活应用教学方法,数学教学的方法很多,对于新授课,我们往往采用讲授法来向学生传授新知识,而在立体几何中,我们还时常穿插演示法。来向学生展示几何模型,或者验证几何结论,如在教授立体几何之前,要求学生每人用铅丝做一个立方体的几何模型,观察其各条棱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各条棱与正方体对角线之间、各个侧面的对角线之间所形成的角度,这样在讲授空间两条直线之间的位置关系时,就可以通过这些几何模型,直观地加以说明,此外我们还可以结合课堂内容,灵活采用谈话、读书指导、作业、练习等多种教学方法。

  六、强化三基教学,注重解题指导

  众所周知近年来数学试题的新颖性、灵活性越来越强,不少师生把主要精力放在难度较大的综合题上,认为只有通过解决难题才能培养能力,因而相对地忽视了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方法的教学,教学中急急忙忙把公式、定理推证拿出来,或草草讲一道例题就通过大量的`题目来训练学生,其实定理、公式推证的过程就蕴含着重要的解题方法和规律,教师没有充分暴露思维过程,没有发掘其内在的规律。就让学生去做题,试图通过让学生大量地做题去悟出某些道理,结果是多数学生悟不出方法、规律,理解浮浅记忆不牢只会机械地模仿,思维水平较低,有时甚至生搬硬套,照葫芦画瓢,将简单问题复杂化。

  如果教师在教学中过于粗疏或学生在学习中对基本知识不求甚解,都会导致在考试中判断错误,不少学生说现在的试题量过大,他们往往无法完成全部试卷的解答,而解题速度的快慢主要取决于基本技能、基本方法的熟练程度及能力的高低,可见在切实重视基础知识的落实中同时应重视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的培养。

  七、渗透教学思想,培养综合能力

  常用的数学思想方法有转化的思想,类比归纳与类比联想的思想,分类讨论的思想,数形结合的思想以及配方法、换元法、待定系数法、反证法等。这些基本思想和方法分散地渗透在中学数学教材的条章节之中。在平时的教学中,教师要在传授基础知识的同时,有意识地、恰当在讲解与渗透基本数学思想和方法,帮助学生掌握科学的方法,从而达到传授知识,培养能力的目的。只有这样,学生才能灵活运用和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

  八、培养学习兴趣,关注学生发展

  高中课程的宗旨是着眼于学生的发展。对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要及时加以总结,适当给予鼓励,并处理好课堂的偶发事件,及时调整课堂教学。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随时了解学生对所讲内容的掌握情况。

高中数学教学反思9

  本人任教高中数学新课程已有三年,通过实践,对高中新课程的教学理念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对新课标下的具体教学实施有了一些经验或想法。以下就是自己在新课改背景下,对一些教学内容所做的思考与体会。

  一、将数学教学内容的学术形态转化为学生易于接受的教育形态 [案例1]弧度制的教学

  在弧度制的教学中,教材在介绍了弧度制的概念时,直接给出“1弧度的角” 的定义,然而学生难以接受,常常不解地问:“怎么想到要把长度等于半径的弧所对的圆心角叫做1弧度的角?”如果老师照本宣科,学生便更加感到乏味:“弧度,弧度,越学越糊涂。”“弧度制”这类学生在生活与社会实践中从未碰到过的概念,直接给出它的定义,学生会很难理解。在课堂教学中,可采用如下设计的教学过程。

  1、创设故事情境

  一个生病的小男孩得知自己的体温是“102”时,十分忧伤地独自一个人躺在床上“等死”。而他的爸爸对此却一无所知,他以为儿子是想休息,所以才没有陪伴他,等他从外面打猎回来,发现儿子不见好转时,才发现儿子没有吃药。一问才知道,他儿子在学校里听同学说一个人的体温是“44”度时就不能活。当爸爸告诉他就像英里和千米一样,有两种不同的体温测量标准,一种37度是正常,而另一种98度是正常时,他才一下子放松下来,委屈的泪水哗哗地流下来。 在生活、生产和科学研究中,一个量可以有几种不同的计量单位(老师可以让学生说出如长度、面积、质量等一些量的不同计量单位),并指出对于“角”仅用“度”做单位就很不方便。因此,我们要学习角的另一种计量单位——弧度。如此引入很.自然引出或鼓励学生猜测“角”还有没有其他度量方式,从而开启思维的闸门。

  2、探索角新的度量方法

  可从两种度量实质上的一致之处开始探索:拿两个量角器拼成一个圆,可以看出圆周被分成360份,其中每一份所对的圆心角的度数就是1度,然后提出问题“拿”圆上不同的圆弧,度量圆周时,得到的数值是否一样? 为了探索这个问题,把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思考下列问题:

  ① 1度的角是如何规定的?

  ② 用一个圆心角所对的弧长来度量一个圆心角的大小是否可行?同一个圆心角在半径不等的圆中所对弧长相等吗?

  ③ 用一个圆的半径来度量该圆一个圆心角的大小是否可行?其值会不会由于圆半径的变化而变化?

  ④ 如何定义圆心角的大小?说明这种度量的'好处。

  要求学生分组讨论以上问题,写出结果,在班内交流结果,师生共同确定答案。

  这样处理可将弧度概念与度量有机结合起来,有效化解难点,在探索中又注重课堂交流能力的培养,使学生在不断的交流中逐渐明晰自己的思路。

  二、由重结果走向重过程

  新的课程标准不仅强调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获得,更强调让学生经历知识 的形成过程,以及伴随这一过程产生的积极的情感体验和正确的价值观。

  [案例2] 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的探求。

  为了求得一般的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先用一个简捷公式来表示。

  已知等比数列{ an}的公比为q,求这个数列的前n项和Sn。即Sn=a1+a2+a3+、、、+an 。

  (1)知识回顾。

  类比学过的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不难想到等比数列前n项和Sn也希望能用a1、an,n或q来表示。

  请同学们回答:对于等比数列,我们已经掌握了哪些知识?

  ①等比数的定义,用式子表示为:

  ②还可以用一系列整式表示:

  a2=a1q

  a3=a2q

  a4=a3q

  ......

  an =an-1q

  ......

  ③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n=1.n-1 (n≥2). aaq

  (2)新知探求

  联想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推导方法,问:等比数列前n项的和是否也能用一个公式来表示?

  (这是学生完成知识形成过程的重要一步,应留出充分的时间让学生研究和讨论。)

  要用a1、n、q来表示Sn=a1+a2+a3+、、、+an应先将a2,a3, ···,an用a1、n、q来表示。

  即:Sn=a1+a1q+a1q+、、、+a1qn-1

  注意观察每项的结构:每项都是它前面一项的q倍,能否利用这个q倍,对Sn化简求和?

  (经过一番思考)对Sn两边分别乘以q,再与原式相减。经师生共同努力,完成推导过程.

  方法一:用“错位相减法”推导

  方法二:用“迭加法”推导

  方法三:用“等比定理法”推导

  这样设计推导方法加强了知识形成过程的教学,培养了学生的发散思维,既

  关注了学生知识与技能的理解和掌握,更关注了学生情感与态度的形成和发展。而传统教学往往以最快的速度给出公式,然后通过例题演练学生,这样教学结果往往使学生死背公式,而不能灵活运用公式解决问题。

高中数学教学反思10

  当代数学教学模式的发展趋势更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老师的主导作用.而研究性学习是在老师的指导下,学生从自然,社会和生活中选择和确定专题进行研究,并在研究过程中主动的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过程.其中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其最重要的目标之一.所以研究性学习符合教学模式的发展趋势。在做研究性学习时,老师一般自己去选择一些专题,交给学生,让学生在一定时间内完成.我觉得还应当更进一步.老师选最后过渡到学生自己选,即让学生自己提出一个问题,并解决它.这对培养学生思维独立性有巨大帮助,对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⑴在课堂教学中培养.

  ①多采用启发式教学,创造一个良好的问题情境,问题贯穿整堂课始终,问题由学生提出.

  ②加强数学思想方法的教学.比如:

  ⅰ)对比方法教学:正面与反面对比,正向与逆向对比,题型间对比都会与原有认知冲突从而提出问题.

  ⅱ)在讲授猜想,归纳,证明时有助于学生提出问题,故不可轻视.

  ⅲ)特殊化思想教学有助于学生在事物的特殊处提出问题.如常常验证公式在特殊情况下是否成立.

  ⑵培养学生观察自然,社会与生活各种现象的能力.这主要在课堂教学中找到概念的实际模型,在教学中加强数学应用能力教学.

  ⑶给学生讲讲科学家提出问题的故事,激起学生提出问题的兴趣,并意识到提出问题的重要性.比如,哥德巴赫猜想,费尔马大定理都给数学注入活力.

  ⑷教导学生平时多多问自己几个为什么.比如:为什么这种解法要比原先解法简单.我为什么会想到这种办法.为什么我这样做是错的,而那样做却是对的.

  ⑸老师自身要加强修养,培养自己提出问题的能力.把自己提出问题的过程,思路,当时情形讲给学生听.当老师把自己的亲身体会讲给学生听时,学生由于老师思维的别开生面,新奇,他会由不自觉到自觉模仿老师的行为.

  最后当学生初步具备这种提出问题的能力时,在实行研究性学习时,老师就可以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并解决它.

高中数学教学反思11

  期中考试结束了,我觉得本次考试的成绩不尽人意。针对此次考试中出现的一些现象和由此产生的问题,将前段教学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反思整改,使今后的教学工作能更好的开展,教学质量能有一个很大的提升。特反思如下:

  一、考试分析:

  本次期中测试题,考查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的题目比较多,教师对学生能力的培养不足,导致学生应用理解能力较差,因此失分相当严重。另外,学困生的基础知识掌握较差,学习积极性不高,使他们的成绩普遍很低,还有就是,试前总是在赶教学进度,而没给学生复习巩固的时间,这也是成绩底下的一个原因。

  二、教学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1、前段教学中很想让基础差的学生也能掌握一定的`基础知识,提高一定的成绩,而忽视了对合格生和优等生的培养,在优等生的培养方面,没有做到持之以恒,在工作较忙时忽视了对他们的严格管理,导致学生认为老师对他们的学习成绩不是很在意,结果使学生的学习成绩不理想。

  2、尽管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进行了思想工作,但不够到位,对懒学、厌学的学生没有及时正确的引导、培养、提高他们的兴趣,导致有些学生对学习失去了兴趣和动力,因而成绩不理想。

  3、有时自己管不住自己,爱在工作期间开小差,没有把全部精力和时间用于研究教材、研究学生、研究新课改.

  三、整改的措施:

  在教学方法上,主要采取精讲多练,通过这次考试,在今后的教学中,要从以下几点入手:

  1、认真钻研教材、教法、课程标准,深入了解学生,以便有效地指导教学。

  2、重视直观教学,实验操作,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探究能力、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3、继续做好培优转差工作,提高优秀率、良好率、降低学困生率,使学生的整体素质得到提高。

  4、采取各种积极地方法,督促学生互相帮教,共同与教师完成教学任务。

  5、加强自我完善,不断学习理论知识充实自己的头脑,并且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资源搜集教育信息指导教学。

  6、多听优秀教师、同科教师的课,吸取他们的闪光点来指导自己,发挥所有教师的智慧来指导教学。

  总之,在以后的教学中,一定要努力,希望在下半学期,通过老师和学生的共同努力,能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

高中数学教学反思12

  教数学十年,有些教学内容教了好几遍,但是每当重新教这些内容的时候,都有不同的收获:有备课时品出的新鲜味道,也有听课时尝到的独特滋味,更有教学时学生给的不一样的调味方式。套用《论语》里面的名句:“温故而知新,不亦乐乎!”

  记得在学太极拳的时候,老师在教我们每招每式的时候,不仅讲这招的动作要领,还要讲解这招的作用,是用来进攻对方的那个方位,还是用来防御对方的某个招式。在某次备课时,我突然想到,教学生数学就象教他们打拳。每一个系统的章节就是一套严密的“武术套路”,我们不仅要让他们知道这个“套路”的来龙去脉(能帮助我们解决什么问题),还要教他们学会每一个招式(知识点),并告诉他们这些招式的作用及使用方式,对方出什么招,我们得对什么招(看到这道题,就得想到用什么方法来处理),还得带他们操练几遍(做练习)巩固所学技能,最后还得有实战演练(考试或实习作业);在实战中学生要面对各种各样的对手,他们要学会灵活应用这些“招式”来制服“对方”,从而不断增长见识,提高功力。当我把这些想法告诉学生和家长时,发现他们能接受这种观点,这样数学学起来挺快乐的。可我突然又想到了,给人一杯水,自己要有一桶水,想想自己,虽然有一桶水,但桶的容积还比较小。看来还要加强修炼,提高自己的“功力”,向“数林高手”的目标进发。

  在一次听课中,我听到了“数学是一种语言”的说法,开始觉得有些新奇,但仔细一想,却很有感触,不得不佩服这种说法的高明。语言是我们日常沟通的工具,促进我们互相理解,它应该通俗,易懂。数学是一种语言,说明她就在我们生活的周边(事实也是如此,我们细心观察,随时都可以发现数学的影子),说明她有通俗易懂的一面(不是所有的数学知识都那么高深莫测,我相信大部分数学知识都是容易让人理解的,只要你选对正确的表达方式),说明她是沟通的工具(我认为数学促进了人类与大自然客观世界的沟通,让我们进一步了解客观规律,并按客观规律办事)。把数学当成一种语言来教,就要求我们数学老师进一步了解数学的本质,并把本质的东西用通俗易懂的方式传授给学生,让学生容易接受;让学生不再惧怕数学,觉得数学不再的高深莫测难以接近;让学生觉得学数学有乐趣不乏味,愿意走近她研究她。其实,“把本质规律的东西用通俗易懂的方式展示出来”,谈何容易!这需要很深的功力,也是我追求的目标!

  最近,在和学生一起探讨学习向量。向量是数学中一个很神奇的东西,没有运算,向量就是一个指示路标,但一旦我们给她赋予了运算之后,她展示了不可思议的力量。这在教学过程中我不断的体会到。在向学生展示运用向量解决各种原来认为挺复杂的题目而向量却简洁有效的解决了的'时候,我常常会感叹:向量又“兵不血刃”解决了问题。向量是解决数学问题的一把利刃,其实数学也是一把解决各种自然、生活、社会问题的利刃。在开始介绍向量数量积的时候,我们课本的引例是物理中功的定义,功是一个标量(数量),而力和位移是矢量(向量),两个向量在一定的规则下变成一个数量,由此我们数学上定义了“数量积”这个概念,这是一个“神来之笔”,在接下来的学习中我们确实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了这一笔的“神奇”。课堂上我就感慨了一句:数学就是一把宝刀,当物理需要解决某个问题的时候,我们就递上一把锋利的刀把它刷刷解决了。当下,有个学生(应该是个物理高手,呵呵)就说了,老师,数学应该是个“磨刀石”,物理解决问题时它已经有“刀”了,数学是把这把“刀”磨得更加的锋利、好用!一想,还真是!学生的比喻也很贴切,给了我不一样的看问题的方式。数学是人们在各个领域认识自然规律的有力武器,当人们在某个问题徘徊时,数学就会以自己独特的方式带他们突破瓶颈,进入更深层次的领域,这一点在科技高速发展的今天将会越来越明显。这又让我想到了,数学是“磨刀石”的话,那我们就要教学生怎么“磨刀”,就是怎么用数学的眼光来看待所遇到的问题——在各个自然学科中,我们会遇到各种各样的的问题,当我们把它们的主要信息抽象出来后,我们不妨用相应的数学模型结合本学科的知识进行研究,相信这样会有意向不到的效果。有句话我很赞赏(原话记不全了,但大体意思理解了):当你忘掉所有数学的知识点之后剩下的关于数学的东西,那才是真正的数学!这些数学的东西就是数学的思想方法,也是我们老师要交给学生最主要的东西!

  我还听到了一些说法:数学是一种文化。(我认可)。数学是一种美。(我感受到了)。数学是一种哲学。(我觉得也是,但理解有限)……

  写到这,我突然想到了:数学就是数学!她有各种各样的表象,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理解,同一个人在不同的时期也有不同的体会。这正是数学既平凡又伟大的地方,也是她高深莫测的地方。联想到“佛”,我想没有人知道真正的“佛”是什么样的,不同的人心中的“佛”也不一样,同一个人在不同时期看到的“佛”也不一样。

  此时,突然有一种很强烈的感觉在脑中回荡:敬畏数学!作为数学的一名传播者,越走近数学,我就对数学越加的敬畏!我对我的传播工作更加的谨慎,我要尽力把正确的有效的数学知识以恰当合理的方式传授给学生,让他们享受到数学给他们学习生活带来的乐趣。若学生听完我的数学课后,有如此的感觉,我无憾矣!

  我的乱弹乱唱,只博一乐,不足挂齿。同行好友若有高见,欢迎“抛砖”!

高中数学教学反思13

  一方面,有助于我们在新课程改革环境中更深入研究数学教学.当代国内外教育界都提出“教师即研究者”.教学反思中的“反思”,从本质上来说,就是教师的一种经常的、贯穿始终的对教学活动中各种现象进行检查、分析、反馈、调节,使整个教学活动日趋优化的过程.这无疑会促进教师关注自己的教学行为,深入地开展教学研究活动.

  作为一种学习方式,研究性学习成为时下教学界研究的热点之一.近几年,有部分中学开展数学“研究性学习成果”的展示活动;许多教学杂志也刊登了很多关于研究性学习的文章……可见,各地普遍重视研究性学习,需要我们深入、细致的探讨.

  另一方面,有助于我们在新课程改革下实践教学智慧.教学的复杂性决定了它不是教师展现知识、演练技艺的过程,而是教师实践智慧的过程.我在初登教坛时,为了教好数学课,经常通过多讲定理、多做习题,但往往学生理解不深刻,不能真正地掌握.通过反思我意识到人的认识是从感性到理性发展的,那么知识的掌握也应该遵循这样的规律.

  一、对理论、专业基础和日常教学行为方面的反思

  数学老师要进行教学反思,固然依赖于自身在教学实践中不断积累起来的经验,但是仅仅停留在经验的认识上是远远不够的,因为教学是一种复杂的社会运动,对教学行为的反思需要以一定数学知识的教学理论和专业学识为基础.

  1。转变数学教学理念

  教学理念是教学行为的理论支点.新课程背景下,数学教师应该经常反思自己或他人的教学行为,及时更新教学理念.新的教学理念认为:课程是教师、学生、教材、环境四个因素的整合.教学是一种对话、一种沟通、一种合作共建,而这样的教学所蕴含的课堂文化,有着鲜明的.和谐、民主、平等色彩.那么,在教学中如何体现新的教学理念呢?答案是要在教与学的交互活动中,不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和合作学习的习惯,提高他们独立思考、创新思维的能力.

  2。丰富数学专业知识

  学科专业知识对于新课程的实施以及开展教学反思至关重要.数学教师如何提高专业修养、丰富专业知识呢?关键是多研读数学名著、数学学术论文、数学著作等.阅读这些具有较高学术价值的名著,不但可以提高专业素质,而且还具有分析史料、推理证明以及论断评价等研究方法.

  3。对日常教学行为质疑和追问

  新课程与旧课程的最大不同就是呈现出许多不确定的因素.过去,教材统一、标准统一、考试统一,数学教师可以依赖一本教科书、一本教学参考书等“走向学生”;而新课程在教学目标、教学结果、个性化教育课程的综合性等方面都出现了不确定性,要求教师“带着学生走向教材”.这就需要教师对教学方法的选择、教学手段的创新、课程资源的选用、课堂模式的转变、自主学习机会的提供、考试与评价方式的更新等方面多加追问和思考.唯有对日常教学行为的质疑和追问,课改理念才能在实践中体现,教学活动才能在实践中革故鼎新.

  二、教学基本策略的反思

  1、数学课案例研究

  “所谓案例,其实就是在真实的教育教学情境中发生的典型事例,是围绕事件而展开的故事,是对事件的描述.”案例研究就是把教学过程中发生的这样或那样的事件用案例的形式表现出来,并对此进行分析、探讨.案例研究的素材主要来源有三个方面:一是研究自己的课堂,并从自己大量的教学实践中积累一定的案例;而是观察别人的课堂,从中捕捉案例;三是在平时注意搜集书面材料中的案例.

  2、数学课的听课活动

  听课作为一种教育研究方式,是一个涉及课堂全方位的、内涵较丰富的活动.特别是同事互相听课、不含有考核或权威指导成分,自由度较大,通过相互观察、切磋和批判性对话,有助于提高教学水平.

  听课者对课堂中的教师和学生进行细致的观察,留下详细、具体的听课记录,并做了评课,课后,再与授课教师及时进行交流、分析,推动教学策略的改进,这在无形中会促进数学教师教学反思能力的提升.

  3、课后小结与反思笔记

  课后小结与反思笔记,及时把教学过程中的一些感触、思考或困惑及时记录下来,以便重新审核自己的教学行为.新课程下,以数学学科来说,其实平常数学教学中需要教师课后小结、反思的地方太多了.

  总之,虽然新课程下关于数学教师教学反思的研究,目前还是个新课题.许多的反思问题都还需要我们进一步深入探索.但数学教学反思对数学教师的成长作用是显而易见的,是数学教师实现自我发展的有效途径,也是提高数学教学质量的新的尝试,它会促使数学教师成长为新时期研究型、复合型的教师。

高中数学教学反思14

  一、对数学概念的反思——学会数学的思考

  对于学生来说,学习数学的一个重要目的是要学会数学的思考,用数学的眼光去看世界。而对于教师来说,他还要从“教”的角度去看数学,他不仅要能“做”,还应当能够教会别人去“做”,因此教师对教学概念的反思应当从逻辑的、历史的、关系的等方面去展开。

  以函数为例:

  1、从逻辑的角度看,函数概念包含定义域、值域、对应法则等,以及单调性、奇偶性、周期性、对称性等性质和一些具体的函数,这些内容是函数教学的基础,但不是全部。

  2、从关系的角度来看,不仅函数的主要内容之间存在着种种实质性的联系,函数与其他中学数学内容也有着密切的联系。

  如方程的根可以作为函数的图象与x轴交点的横坐标;

  不等式的解就是函数的图象在轴上方的那一部分所对应的横坐标的集合;

  二、对学数学的反思

  当学生走进数学课堂时,他们的头脑并不是一张白纸——对数学有着自己的认识和感受。教师不能把他们看成“空的容器”,按照自己的意思往这些“空的容器”里“灌输数学”这样常常会进入误区,因为师生之间在数学知识、数学活动经验、兴趣爱好、社会生活阅历等方面存在很大的差异,这些差异使得他们对同一个教学活动的感觉通常是不一样的。

  要想多“制造”一些供课后反思的数学学习素材,一个比较有效的方式就是在教学过程中老师尽量少讲,让学生多动手,动脑操作,尽可能多的把学生头脑中问题“挤”出来,使他们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暴露出来。

  三、对教数学的反思

  教得好本质上是为了促进学得好。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是否能够合乎我们的`意愿呢?

  我们在上课、评卷、答疑解难时,我们自以为已经把题目讲得清楚明白了,一题多解,举一反三,发散思维都用到了,学生受到了一定的启发。但结果却不尽如人意,遇到同类型的题目学生仍然很茫然,无从下手。经过反思后发现,自己的讲解并没有很好的针对学生原有的知识水平,从根本上解决学生存在的问题,只是一味的把自己的想法强加给他们,想要他们按照某个固定的程序去解决某一类问题,学生当时也许明白了,但并没有理解问题的本质性的东西。下次遇到同类型的题目只会机械地模仿,有时甚至生搬硬套,照葫芦画瓢,将简单问题复杂化。

高中数学教学反思15

  “数学广角”是新版教材安排的内容,每册教材都有涉及,是在向学生渗透数学思想方法方面做出的新的尝试。本册安排的排列和组合的思想方法不仅在学生以后的实际生活中应用广泛,而且是学生学习概率统计的知识基础,同时也是发展学生抽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的好素材。数学广角的内容每册书一般有两个例题,内容不多,看似简单,实则比较难懂。

  昨天学校督导课,我就上了排列这一节课,这节课重点要培养学生有顺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为了达到这个目标,我做了大量认真仔细的准备工作,首先认真研读教学参考书对本节课的解读,明确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重难点,然后精心设计教学过程,精心制作教学,为学生准备了课堂上要使用的2份作业纸,还布置学生在家里制作了数字、字母卡片,三朵花。功夫不负有心人,上完本节课,我自己感觉学习效果非常好,学生也得到了相应的训练和发展,现把本节课反思如下:

  本节课比较成功的地方有:

  1.教学过程设计有趣味,符合二年级小孩子的心理特征

  本节课,我设计了小豆班运动会的情境,以这个情境为主线,给运动员编号码,分彩花,照相留念。孩子们都喜欢动画片大耳朵图图里边的动画形象,所以他们很乐意参与到本节课的学习。这节课纪律井然有序,学生学得轻松自如,以前我班的一些男生上课总是随意说话,这次可能也是因为有很多听课老师,他们不敢随意说话,因此就认真听课了,正好这次的设计他们也喜欢,因此,整节课教学气氛好,活而不乱。

  2.教学效果显著

  我们的教学需要高效课堂,本节课排列的思考方法学生学习得很清楚、明白,我巡视时发现以前一些学东西很慢的几个学生都掌握了,听课老师巡视,也发现学生掌握非常好。课前备课时,我还担心学生学习有困难,特意把两道练习题的答案都做成了动态直观的,想着到时向学生展示,但是最后都没用到,因为学生都很会想,会表达,根本无需看我的答案。

  3.注重了学生数学思想方法和数学语言的培养

  排列和组合重点要培养学生有序的思考,这节课,我非常注重学生有序思考,教给他们有序思考的方法,还注重他们有序的表达自己的想法,邢皓斌同学讲解自己的方法时,就非常清楚有序,我及时表扬了他。

  4.课前准备充足有效

  为了保证本节课顺利高效,课前我做了大量的准备工作,备课、做、布置指导学生做数字和字母卡片,剪纸花等,各项工作准备充分。

  5.板书设计整齐、井然有序

  为了能突出本节课的'重点、难点内容,我设计了井然有序的板书,为了上课时用两种思考方法写组成的两位数,头一天下午我就在黑板上画好了两个表格,这样避免了只用,翻页后学生啥都不记得了的现象。督导的各位领导对我的板书设计也大为赞赏。

  6.注重了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动手操作

  低年级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这节课的教学内容难度较大,为了让学生能更容易理解,我让他们提前准备了各种卡片和彩花,让他们自己动手摆数字和小花,通过形象的拼摆,他们对于组数、分花、照相站队认识非常形象到位。

  7.练习题的设计注重形式多样

  本节课共设计了两道练习题,第一题和例题形式相似,目的是为了巩固例题,第二题稍微有了难度,需要把例题中学的两种方法都用上,这样训练,学生对于本节课的知识掌握非常扎实。

  本节课还需改进的地方是:

  1.老师的教学语言再力求精炼。

  2.第二个练习题可以换一换形式,找三个学生先站一站,再摆卡片,或是直接让学生三人一组站队,这样,学生活学活用,能切实体会到数学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

【高中数学教学反思】相关文章:

高中数学教学反思(范文)02-02

高中数学教学反思(精选13篇)08-11

高中数学教学案例反思(精选10篇)08-03

高中数学教学论文02-23

高中数学教学心得11-20

高中数学教学总结11-19

高中数学教学计划04-04

对高中数学教学的几点思考12-10

新课标下的高中数学教学1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