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美术教案

时间:2023-05-09 18:20:58 美术教案 我要投稿

关于八年级美术教案模板六篇

  作为一名老师,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科学、合理地支配课堂时间。如何把教案做到重点突出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八年级美术教案6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关于八年级美术教案模板六篇

八年级美术教案 篇1

  教学课题:文艺复兴的颂歌——《春》

  教学类别:欣赏课

  教学课时:2课时

  教材分析:

  一、教学指导思想

  通过对波提切利的壁画《春》这一具有人文精神性质的作品的欣赏,让学生在广泛的文化情境中认识美术作品的重要作用。通过美术作品与文化情境的互动关系,使学生既能通过一定的文化意境有效地解读和欣赏作品,又能通过作品了解相关的文化情境。

  此外,让学生对美术及美术作品自身的一些特点,如作品的时代背景、主题思想、形式语言以及作者等有一定的了解和认识。使学生对“文艺复兴”这一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有所了解和认识。从而提高他们对艺术作品的鉴赏能力,开拓视野、积累知识、提高艺术修养素质。

  让学生充分认识到,作为社会大家庭的成员之一,必须具备一定的普通知识。这些普通知识是一个人的快乐之源,它既是专业知识发展的基础,也是人际交往的基础。普通知识涉及广泛,美术知识就是其中之一。对经典美术作品的必要理解,是当今社会作为一个公民所应当具备的普通知识。

  二、教材版面分析

  教材内容包括三个版面,第一版面为《春》的全图,采用这样大的版面旨在让学生获得对作品有效的“目力接触”,获得整体的视觉感受和了解。第二、三个版面采用了局部分解、加注、解释和相关背景、作品介绍等方法,让学生更加深入、具体地理解作品以及相关的文化意境。这三个版面的关系是相互联系的,学习时可以相互结合反复阅读和欣赏,采用从整体到局部再回到整体的学习方式和与之相应的从综合到分析再进行综合的学习过程。

  三、教学内容与目标

  1、显性内容与目标

  (1)、通过欣赏,初步了解作品的创作主题和表现手法,理解所表达的创作思想。

  (2)、在认识作品的形式美感的基础上,进一步理解作品所体现的人文精神。

  2、隐性内容与目标

  培养珍视人类文化遗产和多元文化的态度,养成珍惜生命价值和关注人的生存状态的人文精神。培养丰富的情感。

  四、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理解作品与文艺复兴所倡导的人文精神的关系及作品的形式美。 难点:了解作品中神话人物的象征与寓意关系。

  (理解作品与文艺复兴所倡导的人文主义精神的关系时,要让学生充分感受作品所表现出的春的气息和人物动态表现出的青春活力,并启发学生找到春所代

  表的万木复苏、生机昂然与人性的觉醒和复苏之间的联系。此外还要具体介绍画中神话人物不同的象征关系,从而加深学生对主题的理解)

  五、教学措施:

  基本上按课本提供的程序进行。但为了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首先让学生欣赏作品和通览课文,并思考怎样才能真正学好这一课。即先通过视觉整体感受作品的构图、人物造型组合、场景、色彩等,再进入到主要局部和各个细节进行欣赏和分析。再这一过程中,适时向学生介绍描述画面中的情节和希腊神话中的人物,介绍文艺复兴和人文主义的主要精神,以帮助学生理解作品的主题思想。

  这幅作品,通过对罗马神话中唤醒春天诸神的富于想象力的描绘,表现了人于自然和谐相处的寓意。体现了意大利文艺复兴早期新兴资产阶级的生活趣味和审美理想。由于东西方文化的差异,作品给人的感觉有些抽象,教学时应该就作品的时代背景和画面的各个情节作比较详细的介绍和讲解,对教材的内容做适当的补充。

  教师首先应该从内容、形式上对作品有较深刻的认识,不能以己昏昏,使人昭昭。对寓意与象征要作适当介绍。

  六、教学过程(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请同学们打开课本的第一页。展现在我们面前的是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著名画家波提切利的一幅蛋彩画:文艺复兴的颂歌——《春》。

  (板书课题)文艺复兴的颂歌——《春》

  (二)、学习新内容

  谁能告诉我作品的主题是什么呢?(见课本第1页的作品介绍)(板书)作品的主题思想

  这幅作品,通过对罗马神话中唤醒春天诸神的富于想象力的描绘,表现了人于自然和谐相处的寓意。体现了意大利文艺复兴早期新兴资产阶级的生活趣味和审美理想。(让学生首先对作品的主题有所了解)

  这是一副蛋彩画,哪位同学再说说,什么是蛋彩画好吗?(见课本第2页的课文)

  (板书)什么是蛋彩画

  学生乙:蛋彩画是15世纪欧洲油画正式形成以前的两种最常用的画法之一(另一种画法是“湿画法”)。因它是用鸡蛋黄或鸡蛋清调和颜料作画而得名。欧洲油画材料和技法得到完善后,蛋彩画逐渐被油画所取代。(了解相关绘画的相关技法)

  关于作者你们又知道多少呢?(见课本第3页的介绍,了解作者)(板书)画家简介

  学生丙:桑德罗.波提切利(1444/5——1510)是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佛罗伦萨最著名的画家之一。他的艺术风格不仅在当时是独特的,而且在整个欧洲绘画史上也是非常突出的。他的作品不仅赋予诗的想象,而且在造型手法方面也独树一帜,这就是他不完全依靠欧洲传统绘画的明暗造型手法,而是同时强调表现被描述对象的组织结构,并善于运用刚柔相济的线条表现被描述对象的美感,追求画面的装饰效果。现存的《春》和《维纳斯的诞生》是他的两件最有力的代表作品。

  桑德罗.波提切利是意大利15世纪文艺复兴时期佛罗伦萨画派最后一位大师。他的全部作品中,有相当多的作品采用的是古希腊与古罗马神话题材。(课件显示“希腊神话”的注释)

  课本中还提到了“文艺复兴”的词汇,大家知道什么是“文艺复兴”吗?(见课本第2页的课文,了解相关背景)

  (板书)文艺复兴

  学生丁:“文艺复兴”一词源于意大利,它的原意是“再生”,是指古希腊、古罗马的文化艺术在14——16世纪的欧洲得到了再生,意即复兴。实际上,这一时期并非古希腊、古罗马文化艺术简单的复兴,而是由资本主义的产生而引发的一场新兴资产阶级的思想文化运动。它对于破除近千年基督教的神学世界观的束缚,是一次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它使欧洲的科学、文化艺术出现了前所未有的繁荣。这一运动的发源地和中心就是意大利。(教师演示课件,使学生对这一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有更全面更深刻的了解和认识)

  教师诱导描述:(简单描述,让学生对画面形成一个初步印象)

  这幅作品是作者受到诗人波利齐安诺的诗的激发而创作的。画面上描绘的是,在黎明的橘树林里,一群仙女来到了人间,给人间带来了春天的勃勃生机和无限欢乐。

  在画面的右边,代表着温暖春风的“西风神”从天而降,试图拥抱他面前的美女克罗丽丝,而克罗丽丝极力想摆脱西风神的拥抱。从她口中呼出的温馨之气变成了一枝鲜花。(为什么代表温暖春风的不是东风神,而是西风神呢?原来,由于地理位置的差异,意大利的春风是西风)。那位全身饰满鲜花的美女嫣然是克罗丽丝极力想摆脱西风神而变形成的“花神”。

  而在画面的左侧占有显著地位的男子形象,是往来于众神之间的传信使者“力神”墨丘利(希腊神话中的“赫耳墨斯”)。因他终日奔走在外,所以他的鞋子上长着翅膀。他伸出右手好象在采摘树上的果子,其实,他是用手里所持的具有魔力的蛇杖“神杖”,轻轻一指,驱散冬天的阴云,自然界的万物仿佛都已经苏醒了。他在这里是报春的象征,所以又称“春神”。他在画面上的位置恰好与右册的西风神相互呼应。

  风神、花神和春神三个形象象征“春回大地、万物复苏、万象争荣”的季节即

  将来临。

  位于画面正中的`是爱与美的女神维纳斯(课件显示局部形象),她是画面的中心人物。她的形象端庄秀美,脸上透露出发自内心的喜悦之情。她举着的右手好象控制着整个画面中的人物。

  画面上飞翔着的是蒙着眼睛的小“爱神”丘比特,他正盲目的张弓欲射出象征爱情之箭,谁要是中了他的金箭,就会产生如痴如狂的爱情之火。

  美惠三女神沐浴在阳光里,正相互携手默默翩翩起舞,被描绘的富有生气,使人感受到无限美好的意境。她们象征着“美丽”、“青春”和“欢乐”,她们将给人间带来勃勃生机和无限欢乐。

  由于这一群唤醒春天的众神的到来,整个橘树林里洋溢着春天的活力。那挂满树枝的红橘和满地的齐花异草,不正是春天最好的象征吗?这些都是作者对美好生活无比向往的心灵写照。他把诗人对春天的赞美以丰富的形象象征性地铺设在这一幅画面上。

  (三)、课堂小结:

  我们要想很好的领会作品,必须对画面各个局部所描绘的内容作比较详细的了解和研究。今天这节课就上到这里,请同学们课后做好复习和预习,下一课时我们将对画面的各个局部和画面所表达的内在含义做更深入的分析和研究。

  (第二课时)

  (一)、导入新课

  上一节课我们大致了解了作品《春》的主题、作者和作品所表达的意境,还了解了蛋彩画、文艺复兴等背景资料。今天我们将对作品的各个局部所表达的内容作更深入的了解,对作者所使用的艺术语言有所认识,从而更好的理解作品采用的艺术形式和所表达的主题内涵。

  (二)、学习新内容(在描述的基础上分析作品,由感官优先,引导学生进入思维主导状态,透过表面更深刻地理解作品的意蕴)

  (板书)1、美神维纳斯

  首先让我们欣赏作品的中心人物“爱与美的女神”维纳斯。在上一节课中我已经对维纳斯做了简单的介绍,课本中也有说明。请哪位同学来朗读一下好吗?学生甲:她是位于画面的中央,是画面的中心人物。她的形象端庄、秀美,脸上露出发自内心的喜悦之情。她轻举着的右手,好象控制着整个画面中的人物。

  我们不难看出,作者在画面上展示了那么多充满青春欢乐的天神形象,尽管他们显得庄重与自信,维纳斯的形象却并不显得十分欢乐,尽管描绘的是春,但画面却透出一丝纤弱和淡淡的忧郁。为什么会这样呢?波提切利在创作这幅作品之前,曾创作过一幅《维纳斯的诞生》。(演示课件)

  意大利现实主义绘画的拓荒者是乔托,而100年后诞生在佛罗伦萨的画家桑德罗.波提切利(1444—1510)就是这一艺术形式的先驱者了。

  15世纪的佛罗伦萨,不仅工商业日趋繁荣,文化也是意大利最发达的地方。城市的新兴力量是市民阶级(资产阶级的前身),他们就是这个城市的文艺主顾。当时的教皇和贵族的势力还很强大,这就必然在文艺上要和新兴起来的市民阶级发生矛盾。波提切利成长的年代,正是佛罗伦萨城市共和政权逐渐被集中在一个银行豪门——美第奇家族手中的年代。15世纪70年代中叶以后,他受到劳伦佐.美第奇家族的宠遇,他的艺术多少也受到也沾染上了一些宫廷贵族文化的气息。但他又是著名的僧侣画家腓力波.利比的学生,利比是一位敢于表现世俗生活的现实主义画家。后来波提切利又崇拜更为激进的佛罗伦萨左翼画家安.波拉约罗和委罗基奥的艺术,并当过他们的助手。所以,波提切利作为佛罗伦萨最后一位大师,他的思想是充满矛盾的。

  《维纳斯的诞生》一画,原是为装饰劳伦佐的别墅与1485年而作的。据说,画家是从波利齐安诺的一首长诗《吉奥斯特纳》中受到启迪,诗中形容维纳斯女神从爱情海中诞生,风神把她送到岸边,春神又忙迎来,正欲给她披上用天上的星星织成的锦衣。画面上纷飞的鲜花更加强了诗的意境。画家在处理这个场面时,舍弃了苑市中一些过于喧闹的描写,把美神安排在一个及幽静的地方,背景是平静而微有碧波的海面。维纳斯忧郁地站在象征她诞生之源的贝壳之上。她的体态显得娇柔无力,对迎接者以及这个世界似乎缺乏热烈的反应,她仿佛对来到人间不是满怀信心,反而充满了惆怅的情绪。维纳斯这个形象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艺术家自身在这个时期对现实生活有些不安与惶恐。

  古代希腊人的想象中,维纳斯是成人般地从海中诞生的,生下来就是一个美丽的少女。古希腊的哲学家柏拉图把这段神话做了唯心主义的解释。他说,美是不可能逐步完成或从非美中产生,美只能自身完成,它是无可比拟的。波提切利这幅作品中的维纳斯形象可以作为这种哲学思想的图解。维纳斯的姿态就是按照古典雕像的样式来描绘的,只是把两只手换了个位置。然而画面上的形象并没有古典雕像的健美与悠闲,给观众的印象是萎靡与娇弱,充满着对生活的迷茫。这就是画家对自己对现实的矛盾反映。这样分析并不是说这幅画的艺术价值不高,而是说画面上的维纳斯形象有着画家自己的影子。

  从表现技法上看,作者的写实手法中参杂着一些变形的因素,如维纳斯的脖子过长,头发用线太过分,一缕缕头发好象是有弹性的物体,手足的比例也有些夸张。这一切似乎是作者为了有意加强形象的精神,并不是着重表达肉体。

八年级美术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对书籍封面设计重要性的认识;封面设计的基本内容和表 现形式;封面设计布局的基本组织方法:对称与均衡。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了解书籍装帧设计的基本内容和基本表现形式,并学习对 称与均衡的布局方法。

  难点:对称与均衡的布局方法的理解及应用。

  教具学具准备: 教具学具准备:教材、相关图片、绘画工具。

  教学过程:

  一. 导入 新学期伊始,我们又领到了很多新课本,不同的课本封面都 不相同,请同学们观察一下我们美术课本的封面有什么内容; 同学们逛书店的时候会被五彩斑斓的各种封面所吸引,从而 产生阅读的冲动,甚至会因为对封面的喜爱而买下它… …

  二. 教授新课

  1. 书籍装帧设计的基本内容:封面、封底和书脊。 封面:是设计的主要内容,是一本书风格、内容的视觉表现,通 过封面我们可以直接了解这本书的最基本信息。 封底:是书籍的最后一面,与封面在风格上相呼应,形成统一的' 风格特点。 书脊:是设计中面积最小的一部分,以文字设计为主,便于我们 的收藏和整理,具有强烈的实用性。

  2. 封面设计的基本表现形式: 以绘画为主、以摄影为主、以文字为主和以图案为主。讲解四种基本 表现形式的基本特征。 提醒同学们注意,无论哪种表现形式,文字都是不可或缺的重要 内容。

  3. 封面布局的基本组织方法: 对称:这是比较简单的设计方法,将各种设计元素按照一定的对 称方法进行安排,使画面达到稳定平衡的效果。如 轴对称 点对称 均衡:均衡和对称的目的相同,都是使得画面平衡稳定。均衡是一 种视觉上的平衡,方法更加的灵活多样,富于变化。举例讲解均衡的 方法,如利用色彩的深浅、距离的远近、形状的大小等等。讲解以下 两个作品: 对称使画面获得绝对的平衡,均衡使画面获得灵活的视觉平衡。 用对称的方法设计封面适合于比较稳重、庄重的题材,而用均衡的方 法设计封面更适合于轻松活泼的题材内容。

  三.作业 请同学们采用均衡的方法做一个封面设计草图。 以绘画作为主要表现 形式,文字可用方块替代。注意画面要达到所要求的平衡感。

八年级美术教案 篇3

  一、导入

  播放大提琴独奏曲《海顿主题变奏曲》,使学生进入一个提琴音乐的氛围,欣赏两分钟。

  提问: 同学们听完这段大提琴演奏曲后,有什么感受?大提琴的音色特点有哪些?

  同学们回答后进行总结:大提琴的音色悠扬,琴弦的音色含情,旋律动人。特别人性和自然,能较好地反映人的情感。

  大提琴的四根琴弦,具有四种特点。第一根琴弦a弦,发音华丽,富于歌唱性;第二根弦d弦,音色朦胧;第三、第四根弦,G弦C音色低沉响亮。因此,大提琴是近代管弦乐队不可少的次中音和低音乐器。

  二、欣赏分析大提琴的构造和造型

  利用电脑和大屏幕,欣赏大提琴的造型。让学生自由讨论后回答大提琴的特点有哪些?学生回答后总结:

  (1)造型华丽高贵,大方适度,色彩漂亮雅致。

  (2)具有优美的曲线和弧面,造型显得柔美。

  (3)有粗细的直线,直线的琴杆和琴弦,使提琴的造型柔中有刚。

  (4)大提琴的比例感很适当,点、线、面均衡,显得造型完美,素有乐器中的美男子之称。

  三、解构艺术造型的特点

  所谓的解构艺术造型,就是打破原有的'形状和形体,然后重新组合,构成新的形状和形体。例如:1994年中国北京举行一个盛大的文艺晚会, 中央电视台实况转播,其中一个国外的美术大师现场表演艺术创作R帐跫野鸦布铺在地上,各种颜色倾倒在画布上,然后拿起一把漂亮的大提琴,高高举过头顶,奋力向倒满油彩的画布砸下去。琴应声而碎,油彩飞溅,画家稍加整理,一副现代的艺术作品顿时产生了。台下一片惊叹欢呼,这就是利用分解构成的艺术造型原理进行创作的?BR>解构艺术造型,其特点就是打破陈规,不受原有形象的束缚,重新组合形成新的形象。这种造型手法,具有很大的不可预测性,可以产生偶然性和新奇感。

  进行解构艺术造型训练,可以启发智慧,激发人的潜能,使艺术的思维更加活跃,使受训练的学生思想解放和更加敏捷,会对日常生活中的艺术形式有更多的发现和创意。

  四、利用电脑展示解构艺术造型的作品

  1.利用大提琴的造型,进行分解构成。

  图:《提琴时代》《花的旋律》

  2.利用圆号的造型,进行分解构成。

  图《圆号新形象》《提琴与圆号》

  3.利用蝴蝶的造型,进行分解构成。

  图:《蝴蝶新组合造型》

  4.利用鱼的造型,进行分解构成。

  图:《多条鱼组合构成》

  5.利用大提琴、圆号、蝴蝶、鱼的造型进行综合分解构成。

  图:《自然交响乐》《圆号梦想曲》《一起为鱼儿伴奏》《大提琴时代的士高》

  课堂练习

  利用大提琴、圆号、鱼、蝴蝶的图案,进行分解构成练习。(每位学生发一份图案资料,学生利用资料剪贴、拼接进行造型练习)

  要求

  一、分割的形状不能太碎,要尽可能保持大提琴、圆号、鱼、蝴蝶造型的特点。

  二、重新组合构成画面时,注意构图的均衡、大小、轻重感,点线面有机的结合。

  课堂上学生练习时,老师巡回指导,及时表扬有创意的学生,马上展示给全体同学看,会对学生有很好的鼓励作用。

八年级美术教案 篇4

  教材版本:义务教育课程标准美术教材 (湘版.修订版)

  教学年级:八年级 上册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初步了解生活用品设计的基本要求。

  2、以手机为范例,分析手机的功能、造型、色彩、材质、消费者的喜好及其关系,尝试对手机进行造型上的个性化创新设计,学习对生活用品进行巧妙设计的方式和方法。

  3、会关注日常生活,善于发现问题,寻求解决办法,表现出初步的设计意识,对奇思妙想的创新活动感兴趣。

  教学重点:

  分析手机的功能、造型、色彩、材质、消费者的喜好及其关系,尝试对手机进行造型上的个性化创新设计,学习对生活用品进行巧妙设计的方式和方法。

  教学难点:

  对生活用品进行巧妙的创新设计。

  教材分析:

  本课属于“设计应用”类型课。以日常生活用品的造型设计作为本课的主体内容,旨在培养学生关注日常生活中的设计产品,形成面对生活实际需要的设计意识。课前,要求学生收集与查找各种与手机有关的资料,能帮助学生顺利进入课堂学习活动。参与资料收集,培养学生有目的地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教学导入中,试图以展示造型各异的生活用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感受设计与生活的联系,初步了解设计的基本要求,并对奇思妙想的创新活动感兴趣。课中,着重以手机为范例,分析手机的功能、造型、色彩、材质、消费者的喜好及其关系等,尝试对手机进行造型上的个性化创新设计,学习对生活用品进行巧妙设计的方式和方法。

  教学策略:

  本节课,我本着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引导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设计的主要教学策略有讨论法、比较分析法和演示法。

  通过以上方法的运用,激发学生主动参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精神。

  教学准备:

  1、教具:多媒体、小蜜蜂、实物投影仪

  2、学具:铅笔、黑色油性笔、彩笔等作图工具、白纸、课前查找的与手机有关的各种资料。

  教学过程教 学 内 容CAI运用

  一、激趣导新

  1、新奇的日常生活用品欣赏(双层自行车、汽车旱冰鞋、有趣的餐具等)

  2、小结:设计的基本要求。

  3、观察:这把椅子在造型上有何创新之处? 点击目录中“引子”部分

  二、手机的发展历程

  从最早的老式手机到人们广泛使用的普通手机再到最新设计和展示的新款手机图片,以自动播放的方式让学生欣赏。点击目录中“欣赏一” 部分

  三、交流、讨论与学习

  1、讨论:从手机发展的历程来看,你觉得近年来手机在哪方面的变化最大?

  2、说一说:这款手机由哪些部分构成? 猜一猜:这两款手机最适合哪些人使用?

  3、依次欣赏各款造型上富有特色的手机,并分析每种手机所适合的不同消费群体,使学生逐步了解不同手机的造型与功能之间的关系。

  4、思考:如果为运动员设计一款手机,你会怎样去考虑?

  5、手机色彩与消费者之间的关系分析。

  6、手机材质与手感、质感分析。

  7、小结学习情况。

  四、学生活动

  1、交流:你觉得自己所收集的资料中的手机哪些地方还可以改进?(老师小结学习情况并与学生交流自己设计的手机图)

  2、作业要求:根据有关手机资料,针对生活需要,设计一款新颖的个性化手机,并用铅笔、彩笔等工具画出设计图。

  3、学习小提示。 点击目录中“活动”部分

  五、作业讲评

  1、分小组派代表上台来讲述自己的设计图及其设计思路。

  2、师生互评。点击目录中“欣赏二”部分

  六、拓展

  1、各式各样的自行车设计。

  2、椅子巧设计。

  3、杯盘的多样化设计。点击目录中“拓展”部分

  七、总结

  下课老师总结本课情况,提出课后要求:设计在我们的生活中无处不在,我们要善于去发现问题,思考解决的办法。。

八年级美术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通过纸板的切割,折曲,设计制作造型美观,功能实用的椅子与沙发。初步了解立体构成知识在设计中的应用。

  2.思想目标:通过坐椅的设计,使学生关注生活,热爱生活,认识以人为本的设计思想。

  3.能力目标:培养敢于想象,勇于实践的创新精神和立体造型的设计能力。

  [教学重点]

  设计与生活的关系,认识到生活中充满了设计,设计的前提是敢于创造,椅子是生活中最常见的生活用品,但很少有人意识地注意它,研究它,分析它的造型,功能,材料,色彩以及风格,品位。引导学生通过设计椅子关注生活中的其他设计,可以激发学生的创造热情。

  [教学重点]

  设计构思。椅子设计用材很少,技法也较简单,制作起来也比较省时,但关键是构思,好的构思才能产生好的作品。

  [课前准备]

  工具:剪刀、刀、胶水、双面胶

  材料:较硬的纸板、卡纸、废纸盒、硬包装纸等。

  [教学过程]

  1.组织教学:以饱满的精神走上讲台,起立,问好等

  2.导入新课:在上课之前老师想问你们几个小问题:如果没有椅子,大家无论春夏秋冬都坐在地板上上课、休息,大家有什么感觉?是舒服还是不舒服?(学生回答)很好,大家都发表了自己的见解,那么老师要告诉你们在远古时代无论天晴、刮风、下雨人类都是坐在地上或者岩石上的,可是冰冷潮湿的大地回使身体抵抗力减低,因此人们会感到不舒服甚至生病。后来人们渐渐的发现在天气不好的时候把石头、断了的树干搬到山洞里,这样他们可以不用作在潮湿的地上了,随着人类文明的进步,人类发明了更易搬动的椅子,而到今天我们不但有了椅子为了舒适我们还有了沙发,现在的椅子的样式更加多样化,在材料、形式等都有了很大的进步。

  3.讲授新课:那么我想请同学告诉我(板书)

  (1)椅子都在那些地方出现?[用途]

  (2)做椅子的材料有那些?

  很好,看来大家都是生活中是细心人,那么我们来看下设计师们所设计的椅子好吗?(播放幻灯片)看了设计师的作品,我想请问各位同学在观看的时候体会到了什么了吗?(椅子与我们生活有关吗?)(板书椅子与生活)

  很好,大家都很细心,也很聪明,那么老师今天将带大家走进坐椅的设计世界。(板书课题)

  看到课题大家都明白了我们今天设计坐椅所用的材料了吧!——纸板

  4.示范:

  现在先由老师为大家师范一下制作的过程和要领。在制作之前要想好你设计的'椅子的用途,想好用途后你就可以开始设计椅子的形状了,在纸上画好你设计的椅子的草图,草图完成就可以选择材料的颜色了,根据设计的图纸,我们就开始动手制作了。(讲解要点的时候同时做师范)(注意事项:特别提醒大家在制作时小心使用剪刀、刀等利器。不要划伤了自己和他人)

  5.同学制作:现在看了老师的制作讲解,现在就请大家以未来设计师的心态利用手中的纸板,发挥自己的想象,动手制作一个坐椅吧!

  6.作业战时并点评。

  7.布置作业,结束。

八年级美术教案 篇6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布置理想的家居》,我将围绕教什么,怎么教和为什么这样做,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和教学过程、六个方面来说明我的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本课是人美版初中美术15册第10课,依据美术新课程标准的理念,我明确了本课属于综合·探索。通过对居室及主题墙面的设计,将学生引导到居室美化这一新知识领域中去,为他们一生在此领域中的探索和发展打下初步的基础,

  这是作为一个追求高尚生活的'普通人所需要的。

  二、学情分析

  依据初中生的年龄特点和个体差异制定本课教学方法。初中生两级分化已形成,个体差异明显,形象思维占主体地位,因而直观性教学更贴近学生实际。

  三、教学目标

  必须从学生角度出发,同时结合教材人文与科技的特色,我把教学目标分成三个维度来阐述。

  知识与技能目标:居室美化的平面设计与效果图制作(手绘、剪贴、电脑)。

  过程与方法目标:培养细致、耐心、认真完成制作的学习态度和良好品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个性、自信,倾听师长同学意见的包容情怀和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四、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居室的布置设计方案,因为此乃作业,是教学效果的最好体现。

  教学难点:设计中创新意识、功能意识和审美意识的完美结合。要探究其中的审美因素,正确理解功能与美化的关系很重要,关键在于启发学生按照自己的心愿去设计理想的家居环境。总之,学生不可能全部自己“探究”出来,教师应发挥主导作用,一引导学生思索,二帮其总结归纳,师生互动将其难点解决。

  五、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范作、等

  学生准备:美术教材、收集的图片、绘画工具等

  六、教学方法

  依据本课实际,我以体验、问答和小组合作的方式来完成本课内容,目的在于学生做出有创意、功能合理、制作特点的效果图来,认识到室内空间是一种美化了的物质环境,是艺术与技术结合的产物。另外以音乐贯穿课堂,通过直观的图片欣赏,来达到教学目标。

  七、教学过程

  依据美术新课程标准的理念来组织课堂教学,我的教学过程设置如下:导入新课——讲授新课——学生讨论——作业展示——小结——拓展。

  时间分配:导入2分钟,讲授新课10分钟,讨论5分钟,学生练习23分钟,展示拓展5分钟。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生活中,我们停留时间最长的地方是哪里?词汇?这些温暖、亲切的氛围要什么来营造呢?(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主动参与)

  (二)讲授新课,教师演示

  运用电脑图片进行直观教学

  (三)学生讨论总结

  联系自己的实际谈谈自己的设想,你想如何布置?

  (四)学生练习,教师指导

  由于大环境我们以手绘效果图为作业,所以要求独立完成。(教师提出明确作业要求)

  (五)展示作业,评价交流

  学生自评互评和师评,尊重个性差异。(以鼓励为主)

  (六)拓展提高

  本节学会了什么?体会是什么?你喜欢今天这堂课吗?你会因今天所学的内容去美化生活吗?

  板书设计:目的是再现过程,突出强调重点。

【八年级美术教案】相关文章:

八年级美术教案02-13

八年级美术教案01-02

八年级美术下册教案12-16

八年级美术教案4篇02-14

八年级美术教案四篇04-23

精选八年级美术教案3篇04-25

八年级美术教案五篇04-28

【精选】八年级美术教案四篇04-28

八年级美术教案3篇04-28

精选八年级美术教案三篇04-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