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泥塑大象》教案

时间:2021-09-25 08:57:06 其它教案 我要投稿

《泥塑大象》教案

  一、教学目标

《泥塑大象》教案

  1.学习简单的泥塑工艺,用黏土(橡皮泥或彩泥)塑一只生动的大象。

  2.通过塑大象,培养学生的立体造型能力和动手创造能力,激发学生对泥塑的兴趣。

  3.了解大象的能干,做一个保护珍稀动物的好学生。

  二、教材分析

  1.编写思路。

  大象是陆上最大的哺乳动物,体高约3米,皮厚毛疏,肢粗如柱,鼻如圆筒可伸屈,成年的雄象有一对长长的象牙。小朋友们都非常喜爱大象,因为大象善良、能干。我国只在西双版纳有野生象群。只有少数几个大型动物园饲有大象,很多小学生都难得一见。但《动物世界》等电视节目,间接地为小学生提供了观察象群生活的机会。本课教材中安排了大象的图片、雕像资料,让学生有个直观的感知。

  做做玩玩,学生十分喜欢。泥塑可训练学生手指小肌肉群的灵活性,通过搓、团、捏、接、拉、揿、压等不同操作方法的运用,使手指灵巧。教学时可联系一年级上学期学过的'《花式“点心”》等,进行泥塑基本方法的训练。大象不同动态泥塑造型的训练,可培养学生的立体造型能力、空间想象力和创造力。为此,在教学时应抓住两点:其一,进行泥工操作训练,提高泥塑造型的表现能力。其二,树立物体整体概念,能抓住大象体形的基本特征:大身板、粗肢、大脑袋、大耳、长鼻、大牙,塑出自己喜爱的大象。关键是教育学生先模仿后创造,从塑造过程中培养对造型艺术的兴趣。

  教材中安排了泥塑过程,利于学生模仿。教学时,教师要多加演示大象造型的动态变化,尊重学生个性,鼓励学生创造,从而激发学生潜在的创造潜能。

  2.重点、难点。

  重点:培养学生的立体造型能力。塑成的大象做到造型上能抓住形体主要特征,既夸张又可爱。

  难点:对大象整体比例的把握和动态的塑造。

  三、教学设计

  ●方案一

  课前准备

  (学生)黏土(橡皮泥或彩泥)、自制塑刀、小毛巾等

  (教师)课件、黏土(橡皮泥或彩泥)、自制塑刀(将冰棍棒、竹片或铅笔等削成尖的、平的等形状就可用了)、泥塑示范作品等

  教学过程

  1.故事导入。

  (1)讲述《瞎子摸象》的故事,归纳出大象形体的基本特征:大身板、粗肢、大脑袋、大耳、长鼻、大牙。

  (2)提问:你了解大象吗?你喜欢大象吗?为什么?(大象温顺、善良、聪明,力大无比,能帮人干许多活等。课件播放相关画面。)

  (3)揭题:《泥塑大象》。

  2.技法操练。

  (1)提问:要让泥巴听话,就得用泥塑的基本操作方法。你还记得吗?

  (课件展示搓、团、捏、接、拉、揿、压等基本操作方法。)

  (2)随即让学生操练。

  3.尝试制作。

  鼓励学生按书上的制作步骤试制大象。

  4.直观演示。

  (1)课件演示黏土塑象的一般操作过程,教师现场示范。

  (2)归纳制作过程:

  ①炼泥:先加工黏土,增加黏土的可塑性。

  ②分泥:按头、躯干、四肢的大小分泥。

  ③捏部件:细心地捏出大象各个部件。

  搓四肢时,大小粗细要一致。

  搓象鼻时,与躯干的用泥分量差不多。注意一头粗、一头细。

  搓象耳时,把一个比“头”小的椭圆形泥球轻轻地压平,分两半,塑成一对大耳。

  用小刀在嘴的部位轻刺,刻出微张的嘴;在眼部位置上刻出一对小眼睛。

  搓出一条细泥条,截成等长的两段作象牙,细心地粘到嘴的外面;再搓一截作尾,粘到尾的位置上。

  ④组合。

  ⑤修饰:如挖出鼻孔、压出鼻纹,加披头巾、挂毯,动态加工等,塑出一只生动的象。

  5.创作指导。

  (1)确定主题,如洒水、搬木头、嬉戏、拔河等。

  (2)要求姿态生动(抓住大象的形体、动态特征等进行大胆变化)。

  6.学生作业。

  (1)自由组成小组,确定主题,合作创作。

  (2)教师辅导时,注意对大象的形体、动态特征的把握。

  7.展评延伸。

  (1)按小组展示作品,谈谈创作体会。

  (2)师生互评、共评,从主题明确、形态生动等方面完成评价。

  (3)课件介绍民间泥塑,如“惠山泥塑”、“苏州大阿福”、“北京泥人张”等泥塑作品,以引起学生的兴趣。

  (4)鼓励学生课后尝试制作。

【《泥塑大象》教案】相关文章:

泥塑大班美术教案06-05

泥塑05-16

大班美术泥塑优秀教案10-17

泥塑作文05-20

有趣的泥塑08-27

泥塑济公04-22

泥塑活动方案08-10

敦煌泥塑特色01-17

学习泥塑作文04-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