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科学活动教案

时间:2023-03-17 13:59:49 其它教案 我要投稿

【精】中班科学活动教案

  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就有可能用到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科学、合理地支配课堂时间。那么优秀的教案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中班科学活动教案,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精】中班科学活动教案

中班科学活动教案1

  [设计意图]

  幼儿对水的喜爱似乎是一种天性,只要有时间、有机会他们总爱在水里玩耍、嘻闹,但又往往受到大人的制约,无法尽兴地去玩水。因此,我们经常发现在洗手时幼儿们经常把衣服袖子弄湿,或者是洗一次手要花很长的时间。为了彻底满足孩子们的好奇心,尊重他们对水的兴趣,使他们对水有更多的了解,因此设计了“我们一起来玩水”这一活动。

  [教案目的]

  1、在中感知水的主要特性和用处,知道节约用水,体验玩水的快乐。

  2、鼓励幼儿大胆提出问题,能用较完整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想法。

  3、培养幼儿对科学探索活动的兴趣及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教案准备]

  1、盛满水的盆

  2、塑料袋、铁丝

  3、透明的瓶子、颜料、图画纸等。

  4、各种会沉和浮的玩具如:纸船、塑料杯、石头、铁罐等

  [教案过程]

  一、水真有用

  1、出示装满水的盆,让幼儿说一说水有什么用?

  2、请幼儿讨论该怎样节约用水

  3、教师总结:水真有用,没有水我们人类和动物、植物就无法生存,所以我们要节约用水。

  二、水真好玩

  1、幼儿分组探索

  第一组:玩水袋:引导幼儿感知水的流动性。

  第二组:会变颜色的水:引导幼儿观察水的`颜色变化

  第三组:沉浮:引导幼儿讨论什么东西会沉下去?什么东西会浮在水面?

  2、师小结:刚才每个小朋友都用水玩了各种好玩的,请小朋友回去想一想还可以用水玩什么好玩的。

  三、活动延伸

  让幼儿回家和爸爸妈妈说说今天在玩水的感受。

  [评析]

  利用孩子的天性,在活动中,为幼儿营造轻松、愉快、自主的氛围,使幼儿能够积极参与到当中来,叙述自己对水的体验和享受玩水的乐趣。

  从身边小事启发幼儿,让幼儿认识到水对人类及各种动植物的重要性,让幼儿从小养成节约用水的好习惯,并懂得珍惜每一滴水。以分组活动的形式,让每个幼儿按意愿选择组别活动,教师在适当的时候给以引导启发,使幼儿在有趣的中,主动探索科学现象,从而获得粗浅的科学知识和科学体验,并体验的快乐。

中班科学活动教案2

  活动目标:

  1.观察螃蟹外显特征,了解螃蟹的生活习性。

  2.示意表达自己的认知和感受。

  活动准备:

  螃蟹活动视频、挂图、实物。

  活动过程:

  一、猜谜导入,引出课题。

  1.八只脚,抬面鼓,两把剪刀头上舞,生来最爱横行走,嘴里常把泡泡吐。

  2.出示挂图、实物,让幼儿观察。

  螃蟹有一个硬硬的壳,有八条腿,有两只大大的钳子(大鳌)……

  二、集中认识螃蟹,通过课件观察。

  螃蟹喜欢吃什么?螃蟹为什么横着走?

  1.观察螃蟹的身体,用筷子戳它的壳,知道螃蟹的壳是硬硬的.。

  2.观察螃蟹的脚,数脚。

  3.认识螃蟹的两只大钳子,知道螃蟹的大钳子很厉害。

  4.观察螃蟹的肚子,发现雌蟹与雄蟹肚子上盖子的形状明显不同。

  5.观察螃蟹的眼睛和嘴,发现螃蟹嘴边吐泡沫的现象。

  6.观察螃蟹怎样走路,学一学螃蟹横着走。

  三、游戏(看谁答的对)

  教师提问:

  1.螃蟹有壳吗?

  2.壳是黑色的吗?

  3.螃蟹有脚吗?

  4.有8只脚吗?

  5.螃蟹直着爬吗?

  6.螃蟹横着爬吗?

  7.螃蟹生活在海里吗?

  8.螃蟹嘴里外什么会吐泡泡?

  9.螃蟹的眼睛长在头上吗?

  10.螃蟹会说话吗?

  四、延伸活动:画螃蟹。

中班科学活动教案3

  活动目标:

  1、感知并发现磁铁能吸铁制品的特性。

  2、能初步尝试用所学到的知识来解决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并且了解磁铁在生活中的运用。

  3、体验科学活动的乐趣。

  活动准备:

  1、幻灯片、记录表,道具图片。

  2、操作学具:磁铁、积木木头类:积木塑料类:尺子纸类:餐巾纸铁制品:曲别针、钉子,夹子

  活动过程:

  1、导入猜谜语,出示磁铁,引入活动通过看ppt磁铁在生活中的广泛用途,并具体讲解

  2、做实验磁铁宝宝找朋友教师:小朋友你们看,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什么?

  磁铁宝宝是来找朋友的.,它想与被它吸住的物品做朋友。

  通过做实验来让小朋友知道磁铁的用途,完成表格填写。

  3、通过实验钉子、曲别针,夹子是磁铁的好朋友。磁铁有磁性,能吸起像钉子、曲别针这样的含铁的物品。不能吸起像积木这样的木制品、纸巾这样的纸制品、尺子这样的塑料制品、玻璃球这样的玻璃制品。

中班科学活动教案4

  活动目标

  1、 初步感知蜗牛的外形特征和生活习性

  2、 体验观察探究蜗牛的快乐,萌发关注、喜爱蜗牛的情感活动重点自主观察探索,了解蜗牛的外形特征活动难点通过实验操作,感知幼儿的生活习性

  一、活动准备

  1、关于蜗牛的视频和图片。

  2、蜗牛、青菜等活动过程教学反思活动环节预设时间一、分享交流寻找蜗牛的经验

  提问:你见过蜗牛吗?你是在哪里看到蜗牛的?你见过的蜗牛是什么样的.?

  二、观察蜗牛的外形

  1、观看关于蜗牛的视频,初步了解蜗牛的身体构造和生活习性,并通过讨论、交流、探索,进一步了解蜗牛的外形特征

  2、 教师小结:蜗牛背上有一个壳,头上有触角,眼睛长在触角上,身体是软软的,有点透明。

  三、谈话了解蜗牛的生活习性

  讨论:我们可以在什么地方找到蜗牛的?蜗牛喜欢生活在什么地方?蜗牛喜欢吃什么?

  四、教师结合资料,向幼儿进一步介绍蜗牛

  五、进一步探索,感知蜗牛的生活习性

  1、请幼儿回家对蜗牛进行试验,通过试验进一步探究蜗牛是害虫还是益虫。

  在教学引入环节中,我首先让幼儿对已获得的经验进行分享交流,当激发起幼儿学习兴趣时,马上进入主题。为了让幼儿观察更清晰,我请幼儿观看我事先找好的介绍蜗牛的视频,然后我去结合图片作进一步的知识经验的提升,使学习不显得枯燥,更具形象生动性。

  在这节课快结束的时候,幼儿针对蜗牛是害虫还是益虫的问题发生了分歧。于是,我请幼儿回家自己做实验来进一步探究,将课堂内容很自然地延伸到课外生活中。

中班科学活动教案5

  一、活动目标:

  1、通过自由探索活动了解纸的特性,感知不同的纸有不同的用处。

  2、培养幼儿探索的兴趣和爱惜纸张,变废为宝,尊敬劳动人民的情感。

  二、活动准备:

  师生共同收集各类纸,剪刀、笔、水等

  三、活动过程:

  (一)各种各样的纸

  1、看一看、摸一摸。我们身边都有哪些不同的纸?(引导幼儿用眼睛观察颜色的`不同并用手触摸感觉光滑与粗糙。)

  2、折一折、吹一吹。(引导幼儿发现纸的硬软及厚薄不同)

  3、]撕一撕,比一比。(引导幼儿观察哪种容易撕破及撕纸过程中纸的变化。)

  4、说一说,你还见过哪些纸?

  (二)水中的纸娃娃(分组活动)

  1、通过自由探索,看一看,比一比,什么纸会吸水?什么纸不会吸水?为幼儿准备各种各样的纸张,让幼儿将各种各样的纸张放入水中试一试,看看哪些纸湿了,哪些纸不会湿。教师有意识的引导幼儿分类,并作记录。

  2、比一比:教师为幼儿准备同样大小的各种纸张,让幼儿将纸分别放入水中,比一比什么纸吸水快,吸水强?

  3、比一比:鼓励幼儿将纸折成各种各样的船,放入水中,看哪艘船在水中停留的时间最长?

  (三)交流讨论,分享同伴的经验。

  引导幼儿交流探索的过程与结果,探索纸的用处,交流幼儿已有的经验。

  (四)情景感知体验理解。

  观看录象,向幼儿介绍纸的发明者,造纸的过程,激发幼儿对科学的兴趣和对科学家的崇敬之情。

  说一说:我们应该怎样爱惜纸张?

  (五)好玩的纸制体育玩具。

  教师提供多种纸制玩具,有纸棒、纸球、报纸等,让幼儿自由选择玩具,进行探索创新,教师鼓励幼儿想出不同的玩法。

  教师引导幼儿合作玩。

  中班科学活动教案――特种车

中班科学活动教案6

  活动目标:

  1、尝试用看一看、摸一摸、捏一捏的方式了解海绵的特性。

  2、乐于参加探索活动,乐意用语言来表达自己在活动中的发现。

  活动准备:

  盒子、海绵。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导入:老师今天给你们带来了一个朋友,我们来认识一下,出示一个海绵玩具:好可爱的宝宝,老师这还有好多呢!

  1、幼儿通过看一看、玩一玩、摸一摸,感知海绵的特性。现在每人发一个,拿到之后看一看、玩一玩、摸一摸,你们玩过这个吗?在家里见过吗?

  2、进一步感知海绵的特性是粗糙的,轻轻地。

  你们自己摸摸看,它们是硬硬的还是软软的?往这边看,老师可以在前面拿一个玩具捏一捏,让幼儿观察,摸一摸是什么样子的?(老师示范摸一摸)

  幼儿:软软的。(这是如果有幼儿说出这是海绵,老师就要请幼儿说出:你认识这个材料,这是什么?幼儿:海绵。如果没有幼儿说出,老师就要提问提示幼儿:这个软软的东西是什么?幼儿:海绵。)

  我们摸一摸自己的小脸,滑不滑?幼儿:滑。

  师:滑滑的。再摸一摸手里的海绵玩具是滑滑的吗?幼儿:不是。老师:那是怎样的?幼儿:粗糙的。

  老师:海绵是粗糙的。我们再来甩一甩,是重重的,还是轻轻地?幼儿:轻轻地。

  老师:海绵是轻轻地。

  二、基本部分

  1、和海绵宝宝玩游戏。

  (1)藏在衣服里

  现在让海绵宝宝休息一下,海绵宝宝要和我们玩游戏了。刚才我们的海绵宝宝摸上去怎么样?幼儿:软软的`。(如果有幼儿说硬硬的,老师总结:有的说软软的,有的说硬硬的。我们摸一摸,他是怎样的?"软软的"师:软软的,摸上去没有我们的皮肤那样光滑,我们还可以说他是粗糙的。今天海绵宝宝要和我们玩捉迷藏的游戏,海绵宝宝说他想藏起来,藏哪呢?藏到小朋友的衣服里。(老师示范把玩具藏到衣服里)然后捂起眼睛说我来找了,藏好了吗?幼儿:藏好了。摸摸看,摸上去"软软的"老师:咦在这软软的!这也有,这也是软软的。两个小朋友互相摸一摸,然后老师问幼儿摸上去怎么样?"软软的"老师:你也找到了,摸上去怎么样?"软软的"

  (2)藏在背后面

  把海绵宝宝拿出来,刚才我们把海绵宝宝藏哪了?"衣服里"他摸上去是怎样的?"软软的"现在继续捉迷藏,我们把它藏在哪呢?背后面。老师示范倚一倚什么感觉?幼儿:靠上去也是软软的。你呢?"海绵宝宝靠在后面什么感觉?"幼儿:软软的。老师:"你觉得还有什么时候靠起来是软软的?在家里的时候靠起什么是软软的?"(床、沙发等)他们靠起来感觉软软的,它的里面肯定有"海绵"

  (3)藏在屁股下面

  海绵宝宝休息一下,(老师示范把海绵宝宝放在大腿上)海绵宝宝又要藏了,这次他要藏在哪呢?(有乱的小朋友,老师可以说,让海绵宝宝休息我就告诉你。)这次他要藏在屁股下面,(老师示范把玩具放到屁股下面)上下动一动、掂一掂,感觉怎么样?幼儿:软软的。老师:舒服吗?幼儿:舒服。老师:给你的感觉有点像坐在什么上面了?幼儿:坐在沙发上。老师:软软的,感觉很舒服!

  2、幼儿两次尝试用盒子装海绵宝宝。

  (第一次)幼儿运用自己的感知选用大盒子装海绵宝宝。

  海绵宝宝和我们玩了这么多的游戏有点累了,让他休息一下。海绵宝宝还想藏一个地方,藏在什么地方呢?看一看,这里是什么?(老师吧桌子上面的布掀开)猜一猜,这次海绵宝宝藏在哪里?幼儿:盒子里。老师:想想看,你的海绵宝宝会藏进那个盒子里?能藏进去吗?谁来试一试?

  (请小朋友上来选盒子,小朋友上来后选一个盒子)你觉得你宝宝能放进去吗?幼儿:能。老师:为什么?幼儿:因为盒子大,宝宝小。我们来比一比(老师两手分别那盒子和玩具,举起来让幼儿观看说出结果)老师:怎么样?能放进去吗?幼儿:能。老师:盒子和海绵宝宝谁小?幼儿:盒子大,海绵宝宝小。老师:所以海绵宝宝能放进去。

  老师拿出一个小盒子问幼儿:为什么不选这个盒子呢?幼儿:因为它太小了装不进去海绵宝宝。老师:一会我们试一试。

  现在每个人到前面来选一个盒子,想办法把海绵宝宝放进去,女孩先来,坐在座位上试试看,把海绵宝宝藏进去。(有的小朋友觉得盒子太小了,就到前面换盒子,老师就要问幼儿:你觉得宝宝藏不进去是吗?幼儿:是。老师:那你选一个回去试试吧。

  老师巡回观看问幼儿:都装进去了吗?幼儿:都装进去了。老师:你觉得你的盒子怎么样?幼儿:我觉的我的盒子正合适。老师:你的呢?幼儿:我的盒子也正合适。

  (观察找一个把玩具宝宝藏到小盒子里的幼儿,如果装不进去,老师发现了就帮助他一起装进去,然后问幼儿装进去了吗?幼儿:装进去了。)老师:你刚才装进去的时候用了一个什么动作?海

  绵宝宝总是跑出来,你是怎么把它放回去的?(幼儿回答不出来,就请这个幼儿到前面来)你到前面来给我们做一做,老师两手分别拿盒子和玩具,举起来比一比,让幼儿看出来玩具大,盒子小。然后请上来的这个幼儿装宝宝。(幼儿边做边用到哪些动作的时候,老师在旁边也要做出来,并说出动作的名称,如:按一按。)海绵宝宝装进去了吗?幼儿:装进去了。老师:它用了什么动作把海绵宝宝装进去了?幼儿:按一按。

中班科学活动教案7

  活动目标:

  1、产生对颜色的兴趣。

  2、认识紫色、桔黄色、绿色,通过探索懂得颜色的混合可以变成另外一种颜色。

  3、幼儿能运用颜色大胆创新作品。

  活动准备:

  1、足量的红、黄、蓝三色颜料,透明口杯,棉签若干,调色盘。桔子、茄子、白菜图片各8个。

  2、儿童音乐一首。

  活动过程:

  1、教师导入活动,引起幼儿兴趣。

  教师介绍今天来参加活动的成员,引出桔子宝宝,白菜宝宝,茄子宝宝,并让幼儿说出它们的颜色。

  引出红、黄、蓝、三种颜料,并让幼儿说出颜色。

  2、教师边操作实验边讲解,让幼儿观察颜色变化。

  指导语:今天,老师要当个魔术师,用刚刚带来的颜料变个魔术给你们看看,请你们仔细观察好。

  将红色颜料和黄色颜料倒入一个空口杯中,轻轻摇一摇,变成了什么颜色?(桔黄)用同样的办法变出绿色、紫色。

  并记录如下:黄+蓝=绿色红+蓝=紫色3、交代实验要求,请幼儿调色、上色,教师指导。

  指导语:刚才老师变了魔术,现在请小朋友们来当魔术师,自己来变魔术好不好?

  (1)教师逐个变出一篮子没涂颜色的桔子、白菜和茄子,需要小朋友来帮忙。

  (2)交代实验的要求和注意事项。

  (3)让小朋友们用自己变出的颜色,边听音乐边用棉签给没上颜色的桔子、白菜和茄子,涂上漂亮的颜色。

  3、启发幼儿自我创作图画。

  指导语:我们能干的小朋友们已经给茄子(桔子、白菜)宝宝们上完颜色了,现在我们一起来用自己调出的颜色画一幅自己最喜欢的图画,好吗?

  活动延伸:

  刚才老师和小朋友都当了魔术师,用颜料变了魔术,我请小朋友们回去用其他的颜料变出更多的漂亮颜色,然后把你的魔术分享给老师和朋友们,好吗?

  相关推荐

  中班科学活动教案会唱歌的旺仔宝宝

  活动目标:

  1、在游戏中学习将物体按颜色进行匹配。

  2、尝试用多种方法让圆筒发出声音。

  3、充分体验游戏与成功的快乐。

  活动准备:

  1、请家长协助幼儿收集各种旺仔牛奶筒。

  2、制作好的会唱歌的旺仔宝宝范例一个(在牛奶筒内放入一些物品,使之发出声音)

  3、布置旺仔宝宝的家:铺地垫,上面放人手一个旺仔牛奶筒(红、黄、绿三色);大型积木(红、黄、绿)三块放地垫。

  4、材料人手一盒:豆类(红豆、黄豆、绿豆)或雪花片积塑(红色、黄色、绿色)分类放于红、黄、绿三块大型积木上;剪好的即时贴圆片(红、黄、绿色)

  活动过程:

  一、制作会唱歌的旺仔宝宝

  1、以旺仔宝宝的口吻激趣。

  ①师出示范例,鼓励幼儿用各种方式向旺仔宝宝打招呼。

  ②以旺仔宝宝的.口吻说今天我又来跟你们做游戏了,我的本领可大啦!听,我还会唱歌呢:小旺仔,真好玩,摇一摇,唱一唱,摇一下,唱一下,摇二下,唱二下,我的本领大不大?你们喜欢我吗?我知道小朋友都喜欢跟我玩,今天我还请来了许多好伙伴。(教师和幼儿一起走到圆筒宝宝的家里)

  2、感知1和许多、巩固对红、黄、绿三种颜色的认识。

  ①巩固对红、黄、绿三种颜色的认识。

  这儿有许多旺仔宝宝,看,都有些什么颜色呀?幼儿介绍(红、黄、绿)

  ②感知1和许多。

  让每个幼儿拿1个旺仔宝宝,轻轻地和旺仔宝宝说说话。

  提问:你拿了几个旺仔宝宝?你拿了1个什么样的旺仔宝宝?

  3、制作会唱歌的旺仔宝宝练习颜色匹配。

  ①设疑:你们的旺仔宝宝会唱歌吗?

  为什么我的旺仔宝宝会唱歌,而你们的不会唱歌呢?

  怎样让你们的旺仔宝宝也唱起歌来呢?

  ②提出要求:红宝宝说我要找红朋友,绿宝宝说我要找绿朋友,黄宝宝说我要找黄朋友。

  ③介绍材料:这些红朋友、黄朋友、绿朋友都在哪儿呀?分别介绍豆类、雪花积塑

  ④放找朋友音乐,幼儿边边看边找相同颜色的物体匹配、捡放豆豆或花片,要求边放边数。

  4、帮旺仔宝宝戴帽子找相同颜色的圆片匹配、粘贴(封口)

  ①设疑调皮的豆豆逃了出来,怎么办呢?

  ②用好方法把圆筒封口。

  二、尝试用多种方式让旺仔宝宝唱歌。

  1、幼儿跟教师一起边读儿歌边摇旺仔宝宝。

  2、设疑旺仔宝宝除了摇一摇会唱歌,还会怎样唱歌呢?

  3、幼儿自由尝试、探索,教师观察。

  4、边评价边引导幼儿学习用各种方式让旺仔宝宝唱歌(拍、搓、转、滚、敲身体各部位等)

  三、幼儿带着旺仔宝宝出去玩,活动自然结束

中班科学活动教案8

  活动目标

   1.了解常见的落叶植物,让幼儿对树叶感兴趣。

  2.积发幼儿想象力,进行制作活动。

  活动准备

   1.趣味练习-装饰秋天的树

  2.树叶图片(梧桐、冬青、柏树)

  3.幼儿用美术工具。

  趣味练习

  活动过程

   一、认一认,这是什么树叶?

  1.说一说:请你找一片你最喜欢的树叶。

  告诉大家,这是谁的树叶?你为什么喜欢它?

  2.你们知道你喜欢的树叶,是从哪棵大树妈妈的树枝上落下来的吗?

  去找找,找到了就站在这棵大树的前面。

  (站在树的图片前面)

  3.请幼儿说说,你给自己的树叶找的大树妈妈是谁,你从哪里看出来的。

  (梧桐树的树叶像爪子,冬青树叶像小船、柏树树叶像针或刺)

  4.不认识的树叶

  (1)教师:其实,我们周围还有很多别的树叶呢,这片树叶认识吗?

  这棵树叫什么名字?它们都是在秋天里落叶子的吗?

  你们可以看看有关树叶的.书,还可以让爸爸妈妈带你们到公园里去找一找自己不认识的树叶,

  让爸爸妈妈告诉你们。

  (2)出示衫树、银杏树等树叶,让幼儿观察。

  二、想一想:我把树叶当什么?

  1.欣赏儿歌:秋叶

  2.教师:除了你们喜欢的树叶,还有许多小动物也喜欢落叶呢。

  3.提问:小动物们捡起落叶当什么?

  4.想一想:你想把你的树叶变成什么?

  三、做一做,秋叶玩具

  1.想象制作:装饰-秋天的树

  秋天的树非常漂亮,你们把它做出来把。

  2.介绍自己的作品

  四、游戏:秋天树叶飞

  1.教师:你们的叶子都是从大树妈妈高高的树枝上飘落下来的。

  我们让树叶从大树妈妈的身上飞下来好吗?怎么飞呢?你们看。

  2.介绍游戏玩法:听到梧桐树叶飞,手执梧桐树叶的孩子,将树叶使劲网上抛,其他树叶玩法相同。

中班科学活动教案9

  设计意图:

  中班阶段是角色游戏开展的高潮期,在这一阶段幼儿通过模仿成人的活动感受生活、感知社会,在我园的课程安排中就有认识相应的社会机构后开展相应角色游戏的安排,而开设超市,做小小营业员和顾客是幼儿非常热衷的角色游戏之一。超市是小区的服务部门,孩子们经常在家长带领下去超市购物,但孩子在购物过程中往往扮演的是随从的角色,对商品的摆放及怎样有效的找寻所需购置的物品和如何进行付款却比较茫然。所以我设计了该活动,即利用小区中现有的资源让幼儿进行有目的的参观,了解超市中物品摆放的规律和营业员与顾客之间的角色行为,为顺利开设角色游戏——“商店组”打下基础。

  活动目标:

  1、观察超市中物品摆放的规律,探索正确找寻相应商品的技能。

  2.了解营业员和顾客的角色关系和角色行为,知道营业员卖商品,顾客买商品。

  活动准备:

  事先与超市的营业员联系好参观事宜。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1、交代要求:今天要去小区里的超市进行参观,主要看两件事情,第一是看看商店里的商品是怎样摆放的,第二是看看顾客和营业员在做什么事情,谁买东西,谁卖东西?

  2、进行相应安全教育和礼貌教育。

  3、排队步行至超市,与营业员大招呼。

  (此环节要解决的问题是帮助幼儿明确参观的目的,让幼儿带着明确的目的进行认知和观察。)

  (二)基本部分

  1、请小朋友自由观察超市,看看商品是怎样摆放的,有什么规律?

  2、集中,对刚才的问题进行讨论。

  (幼:同样的.商品是摆在一起的;吃的跟吃的放在一起,用得跟用的放在一起;放商品的时候是按用途归类摆放的。)

  教师总结幼儿的发现:商品先按用途进行归类,如果我们给商品分成两个大家,那么吃的东西是一家,用的东西是另一家。要是为吃的东西再分小家的话,就是同样的东西放在一起,成为一家人。

  3、按照刚才大家总结出来的规律快速寻找相应的物品。男孩子的任务是快速找到“德芙巧克力”,女孩子的任务是找到“黄芩牙膏”。

  4、幼儿按要求找寻相应的物品,教师进行检查,表扬速度快的幼儿。

  (此环节要解决的问题是让幼儿用观察的方法探索出超市中物品摆放的规律,并在大家的经验共享中总结规律,最后让幼儿运用总结出的经验进行实地操作,验证这种规律。为角色游戏中幼儿有序的摆放物品和顾客有目的的选择商品打下基础。)

  5、请幼儿进行现场购物,男女孩子中各选出一名代表来当顾客,其余幼儿进行观察。

  6、谈话:刚才谁在买东西,买东西的人我们给个什么称呼,谁在卖东西,又给他一个什么称呼,他们在买卖商品的过程中是怎样做的?

  (小朋友在买东西,称为顾客。)(阿姨在卖东西,称为营业员。)(顾客把要买的商品递给营业员,营业员扫描价格,顾客付钱,营业员把商品递给顾客。)

  (此环节要解决的问题是让幼儿在真实的情境中了解买卖双方的行为即商品交易的整个过程,正确认知他们的称呼,为以后的角色游戏做经验准备。)

  三、结束部分

  1、与营业员阿姨道别。

  2、进行回园的安全教育。

  3、排队步行回幼儿园。

中班科学活动教案10

  活动目标

  1.通过玩玩、看看等活动,使幼儿初步了解一些水注喷高的原因。

  2.能够通过自己的语言清楚的表述出自己的探索结果。

  3.培养幼儿动手操作、大胆探索的能力。

  活动准备

  1.图片—喷水台

  2.水盆、水、能舀水的容器。

  活动过程

  一、幼儿自由玩水

  1.请幼儿自己选择器具来玩水。

  2.教师巡回观察,了解幼儿玩水的几种方法。

  二、了解喷泉

  1.出示图片-喷泉,幼儿观察。

  教师:小朋友看看图片上是什么?(喷泉)

  你怎么看出来是喷泉呢?

  (幼儿知道并说出水是向上喷的。)

  2.怎样才能让水喷上去呢?

  (鼓励幼儿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

  三、探索喷泉

  1.尝试制造喷泉

  教师:小朋友,你们来试一试怎样才能任谁向上喷呢?

  请幼儿自由玩水,进行探索。

  2.教师巡回观察,并记忆幼儿的探索结果。

  教师小结幼儿的探索情况:哪些幼儿想出了让水向上喷的方法,能使水向上喷。

  哪些幼儿找不到让水向上喷的方法。

  3.请幼儿演示怎样制造出的喷泉。

  4.请幼儿演示不能制造出喷泉。

  引导幼儿共同找出不喷水的原因。

  四、人工喷泉

  1.请幼儿自由结合两人一组进行喷泉比赛,看谁的喷泉喷的.高,并讲出自己喷泉喷的高的原因。

  2.幼儿讨论如何让喷泉喷的更高。

  3.请幼儿寻找合适的材料,制造出喷的更高的喷泉。

中班科学活动教案11

  活动内容:风

  涉及领域:科学、语言

  活动目标

  1、通过观察记录和动手操作活动,容幼儿尝试产生风的各种方法,激发幼儿探索自然现象的兴趣。

  2、初步了解风力有大小之分,风力大小与人们的关系。

  重点、难点:产生风的各种方法,风力的大小。

  活动准备

  幼儿感受过风,并有过观察记录,提供产生风的有关操作材料,风与人们关系的图片。

  活动过程

  1、看看说说,风在哪里?

  教师:“前几天,我们到户外去寻找风娃娃,并画了观察记录。请你轻轻地告诉旁边的朋友,你在哪里找到风娃娃?”张贴个别幼儿的观察记录,请幼儿说出记录的内容。

  小结:当我们看到树叶摇、红旗飘的时候就知道风吹来了,还可以听到“呼呼”的声音,风吹到我们的身上感觉是凉凉的。

  2、探索感受风的产生。

  1)出示静止的纸条和风车,引导幼儿思考:“怎样才能使纸条、风车动起来呢?”“你有什么办法变出风娃娃来呢?”

  2)介绍各种操作材料,提出要求:“小朋友可以用老师给的各种材料和用具去试试,能不能变出风娃娃?看谁想的办法最多。”

  3)幼儿操作,教师指导:“你用什么办法让这些纸条、布条、风车动起来呢?”“除了老师给的这些用具,你还有什么办法能使这些东西动起来?”启发幼儿说出自己的发现和探索的结果。

  4)比较风的`大小:教师用扇子动风车,引导幼儿观察:“为什么风车有时候转得快有时转得慢呢?”(因为扇子轻轻地扇,产生的风力小,风车转得慢;要是用力地扇扇子,产生的风力大,风车也转得快。)

  5)小结:用扇子、纸板扇的时候,空气流动了,变出了风娃娃:用口吹的时候,也吹出了空气,变成了风;跑动的时候,也产生了风。风是有大有小的,适当的风力可以利用来为人们做事,是有益的,风力太大,产生危害,是有害的风。

  3、了解风与人们的关系。

  1)玩游戏:有益的风和有害的风。

  让幼儿观察图片,说出哪些风是有害的?哪些风是有益的?根据风的好处和坏处,贴上高兴和不高兴的娃娃。

  2)请幼儿想想,风还有哪些好处和坏处。

  4、总结,结实活动。

  教学反思:

  1、学习过程中幼儿的参与度很高,接受的也很快,但似乎老师的期望值太高,孩子们一直答不出来,这时老师的主导性就加强了,应该给予孩子足够的思考空间,答案会不可思议的。

  2、事先对幼儿的已有经验了解不够,导致课堂上有些被动。

  3、师幼配合的相当默契,但是一再跟着老师的思路走,这样孩子的思维有些局限。

  4、科学课要求老师的语言组织要相当严谨,流程之间的衔接要过渡自然,今后上课我会多注意。

  5、提醒孩子在回答问题时完整句的表达。

  6、科学课重在让孩子操作,教师的及时总结,帮助孩子清楚地理解这一现象,如果重新上,我会多准备些材料,让大家自主分组讨论操作,然后师幼共同验证,只有孩子亲自操作才会把实验结论清楚地记住。

中班科学活动教案12

  设计思路:

  在一次晨间谈话中,有一位小朋友问我:“老师,老师,在我家的房间里,放着一盆鲜花,为什么阳台的鲜花生命力强,房间的鲜花生命力弱。” 告诉他这跟水份、空气、温度的关系有密切的联系。于是,我开展了科学活动“空气”。

  活动目标:

  1、通过尝试活动,让幼儿感知空气看不见、摸不着的特点。知道空气到处都有,无处不在。

  2、培养幼儿学习探索事物的简单方法,提高动手能力。

  3、激发幼儿对小实验的'兴趣。

  活动重点:

  通过实验活动,感知空气的存在。

  活动难点:

  通过活动,让幼儿感知空气看不见、摸不着的特点。

  活动准备:

  塑料袋、空瓶子幼儿人手一份,大脸盆每组一个,玻璃杯若干个,蜡烛每组一支,干毛巾若干条。

  活动过程:

  一、导入部分

  教师做深呼吸,幼儿也模仿做深呼吸。

  问:我们用鼻子吸到了什么?空气哪儿?能用眼睛看到吗?

  二、尝试活动(1):“装空气”

  1、幼儿每人拿一塑料袋在活动室任何地方自由捉空气。

  (告诉幼儿先张开塑料袋,然后再捏紧袋口)

  提问:在什么地方捉到空气?

  小结:空气在我们周围,到处都有,无处不在。

  2、讨论:想一想,你见过、用过、玩过的哪些东西里有空气?

  4、小结

  三、尝试活动(2):瓶装水

  (幼儿每人一只瓶子)做实验。

  问:当瓶口放入水中,瓶口会有什么变化?

  (瓶口会泡泡冒出)

  四、尝试活动(3):手帕的变化

  1、1——2名幼儿做实验,其余幼儿观察(杯子里空空的)

  2、讨论:将干毛巾塞进玻璃杯底,再倒扣压下水下,毛巾会怎么样?

  (幼儿实验)

  3、毛巾为什么没有湿?

  4、将毛巾放入杯底,倾斜放入水中,会有什么变化?

  5、毛巾为什么湿了?

  五、尝试活动(4):烛光的变化

  延伸活动:

  将一包湿豆放入密封的袋子里,观察它们的变化。

中班科学活动教案13

  一、活动目标

  1、知道蛙的种类有很多,乐于了解不同蛙类之间的区别。

  2、能用较完整的语言描述蝌蚪变青蛙的过程。

  3、了解蝌蚪变青蛙的成长过程及其不同成长阶段的外形特征。

  二、活动重点

  了解蝌蚪变青蛙的成长过程及其不同成长阶段的外形特征。

  三、活动难点

  能用较完整的语言描述蝌蚪变青蛙的过程。

  四、活动准备

  教学课件PPT,蝌蚪变青蛙成长视频,小蝌蚪变青蛙舞蹈音乐。

  五、活动过程

  (一)图片对比,了解蝌蚪与青蛙外形特征的的不同。

  1、指导语:今天,咱们班来了位小客人,瞧!(投影小蝌蚪)小客人是谁啊?幼儿表述蝌蚪外形特征。师小结:黑黑的身体,大大的脑袋、细细的尾巴。

  2、引导幼儿对比蝌蚪和青蛙的外形特征不同。幼儿表述蝌蚪与青蛙外形特征的不同点。师小结:蝌蚪和青蛙的颜色、外形都不一样,蝌蚪是黑色的',青蛙是绿色的。蝌蚪有尾巴,没有腿,但是青蛙没有尾巴,有四条腿。

  (二)观察图片,初步了解蝌蚪成长不同阶段的外形特点。过渡语:哎,真奇怪,蝌蚪和青蛙长的一点都不像,那蝌蚪是怎么变成青蛙的啊?你们见过其他样子的蝌蚪吗?出示不同阶段蝌蚪照片,请幼儿观察并口述不同点。师幼小结蝌蚪成长不同阶段的外形特点。

  (三)观看视频,了解蝌蚪变青蛙的成长过程。

  1、幼儿根据对蝌蚪成长变化的猜想自主排序。操作规则:那小蝌蚪是怎样一步一步变成青蛙的呐?请你们二个人一组,从红色的圆点开始,根据自己的猜想往后摆一摆。幼儿表述蝌蚪成长变化的猜想。

  2、了解蝌蚪变青蛙的成长过程。指导语:你们有这么多想法,那小蝌蚪到底是怎样一步一步变成大青蛙的,我们一起来看一看!播放《蝌蚪变青蛙》视频。

  3、调整排序,加深对蝌蚪变青蛙成长过程的认识。指导语:你们刚才看到小蝌蚪是怎样一步一步变成青蛙的?幼儿自主修改并表述蝌蚪成长变化的过程。师幼小结:首先它是一个小小卵,然后它长出了小小的尾巴变成小蝌蚪,小蝌蚪先长出了后腿,接着又长出了前腿,慢慢尾巴消失了,就变成了大青蛙。

  (四)舞蹈表演,巩固蝌蚪变青蛙的成长过程。指导语:原来小蝌蚪就是这样变成大青蛙的,咱们也来表演一下《小蝌蚪变青蛙》!引导幼儿表演蝌蚪不同成长阶段的外形特征。

  (五)分享交流,初步了解不同蛙类的区别。提问:小青娃们,你们还认识其他的蛙类朋友吗?师小结:其实世界上蛙的种类有很多,有生长在树上的树蛙,有因为叫声像牛而得名的牛蛙,还有生长在沙漠中的沙漠雨蛙,虽然它们的名字不一样,长得也不一样,但是它们都是由卵宝宝变成小蝌蚪,然后一步一步变成蛙类的。

  (六)课后搜集资料,自然结束活动。指导语:那世界上还有哪些蛙类呐?就由你们自己去搜集资料,明天带到幼儿园来跟小朋友们一起分享交流。

中班科学活动教案14

  活动目标:

  1、学习用放大镜观察西瓜虫,感知西瓜虫的主要外型特性几其生活习性。

  2、对小虫子产生探索的兴趣。

  活动准备:放大镜、画纸、笔、塑料透明小瓶若干。

  活动过程:

  一、谈论西瓜虫

  1、教师出示西瓜虫的图片,引出话题:

  “你们认识西瓜虫吗?”“你知道西瓜虫哪些有趣的事?“你知道西瓜虫喜欢生活在什么地方?

  二、讨论怎样去捉西瓜虫

  1、“幼儿园里什么地方有西瓜虫?我们到什么样的地方才能捉到西瓜虫?

  2、“我们捉西瓜虫需要哪些工具?捉西瓜虫时需要注意什么?

  三、幼儿在园内自由寻找西瓜虫

  1、教师鼓励幼儿结伴去找西瓜虫,并提醒幼儿听到信号就结合。

  四、交流捉西瓜虫的经历

  1、“你们找到西瓜虫了吗?怎么发现的?是在哪里找到的?

  教师小结:西瓜虫喜欢生活在阴暗、潮湿的地方。

  五、观察西瓜虫并进行交流

  1、引导幼儿借助放大镜观察西瓜虫。

  “西瓜虫这么小,我们能看的`清吗?可以用什么工具让我们看清它?

  2、引导幼儿自由观察

  “你发现了什么?”

  3、教师带领哟额自由观察

  “西瓜虫的头上有什么?是什么样的?西瓜虫的身体是什么样的?(教师可让幼儿自由说)

  六、引导幼儿画西瓜虫,并记录自己的观察发现

  “今天西瓜虫跟我们一起玩,我们给这位小客人画个像吧!

  幼儿边观察,边画。

中班科学活动教案15

  活动目标:

  1、常规训练―认规则,培养幼儿的记忆能力。

  2、培养幼儿动手操作能力。

  活动准备:

  大学具块一个,自制大单榫、双榫插接棒各一根

  活动过程:

  一、导入方法

  幼儿做律动导入。

  二、展开方法

  (一)认识彩图正方体画面的排列规则

  教师在幼儿对三型学具常规训练的基础上,对幼儿进行六型学局的常规训练。幼儿打开学具时为粉底色常规排列画面。

  1、教师用大型学具块进行演示:粉底色朝上,向上翻转一次成为黄底色。告诉幼儿:黄底色,黄底色上是星星画面。要求幼儿将15快学具翻成黄底色。

  2、幼儿动手操作,按教师示范的动作双手翻转学具成黄底色。教师巡回,随时知道幼儿双手翻转的协调性。

  3、教师对幼儿的操作活动进行评价。

  4、幼儿以上方法步骤,教师让幼儿依次翻转成蓝底色、绿底色和粉底色。

  5、教师演示:粉底色向左翻转一次成为白底色。告诉幼儿:这是白底色,白底色上是图形画面。要求幼儿将15块学具翻成白底色。

  6、幼儿动手操作,按教师示范的动作将学具翻成白底色。教师随时指导。

  7、依据以上方法,教师让幼儿将学具翻成橘黄底色。

  8、教师对幼儿的操作活动进行评价小结。

  (二)识记单榫插接棒

  1、教师用大单榫插接棒一边示范一边讲解单榫棒的特点。要求幼儿拿出红色单榫棒放在桌子上。

  2、幼儿动手操作,拿出红色单榫接插棒放在桌子上进行观察,教师巡回指导。

  3、教师让幼儿将红插接棒放入格子内。注意每层放三个,没个插接棒的`插槽朝上。

  4、幼儿动手操作,将红插接棒排放在格子内,教师巡回指导,帮助个别幼儿摆放。

  5、依据以上方法步骤,教师分别让幼儿拿出单榫黄插接棒、蓝插接棒和绿插接棒进行验证。然后再分色放入格子内。

  (三)识记双榫插接棒

  1、教师用大双榫插接棒一边示范一边讲解双榫插接棒的特点。

  2、幼儿动手操作,拿出双榫插接棒和单榫插接棒放在桌子上观察比较,教师巡回指导。

  3、教师让幼儿将插接棒放入格子内,注意双榫插接棒放在盒子两边的格子中,每层放四个,每个插接棒的插槽的插槽朝上。

  4、幼儿动手操作进行摆放。教师巡回指导,帮助个别幼儿摆放。

  三、结束方法

  教师给出各种指令,幼儿按指令取放插接棒。例如:教师指令:拿出一根双榫插接棒。要求幼儿迅速拿出放在桌子上,并及时表扬拿得又对又快的幼儿。

【中班科学活动教案】相关文章:

中班科学活动教案08-26

中班学期科学活动教案03-10

中班溶解科学活动教案10-05

中班科学活动的教案10-07

中班科学活动教案《水》03-25

中班科学活动纸教案03-26

中班科学活动浮沉教案08-26

中班科学活动沙教案08-26

中班科学活动教案《磁铁》01-23

中班科学活动教案:水中03-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