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科学教案

时间:2023-05-27 09:27:13 其它教案 我要投稿

【推荐】中班科学教案模板汇总五篇

  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弄通教材内容,进而选择科学、恰当的教学方法。那么问题来了,教案应该怎么写?以下是小编整理的中班科学教案5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推荐】中班科学教案模板汇总五篇

中班科学教案 篇1

  设计思路:

  “让电动玩具动起来”这个活动的主题来源于孩子平时的自由游戏。最近在《玩具总动员》的主题活动中,我班最热门的玩具就是令孩子们爱不释手的“各种各样的车”,他们经常拿着不动的车来问我:“杨老师,为什么我的车动不起来呢?”这说明中班孩子已不仅仅满足于单纯的摆弄玩具,他们喜欢探究玩具动不起来的真正原因,有时甚至将玩具车拆开,检查车内部的马达及各种零件等,这又表明孩子已经明显地意识到事物的因果关系。根据平时对孩子的观察,我就设计了这样一次集体活动。

  活动名称:电动玩具动气来(中班)

  活动目标:

  1、尝试自己安装电池,使电动玩具动起来。

  2、对探索怎样让电动玩具动起来有兴趣。

  活动准备:

  电动玩具若干、各种大小的电池若干。

  活动重点:安装顺序。

  活动过程:

  ●玩电动玩具。

  你们喜欢玩这些玩具吗?那等会每个小朋友就选一样自己喜欢的玩具玩,看看与以前玩起来有什么不一样?

  (提供不装电池的电动玩具,幼儿随意挑选一样自己喜欢的玩具玩,在玩的过程中发现这些电动玩具是动不起来的。)

  ——“这些是什么玩具?怎么会动不起来呢?怎样让电动玩具动起来?

  小结:电动玩具一定要装了电池才能动起来。

  现在,老师给你们准备了许多大大小小的电池,看谁能让手中的玩具动起来。还要记住自己用了几节电池,怎样装的方法,等会告诉不会装的小朋友。

  ●尝试安装电池。

  ○幼儿选择电池安装。

  (老师提供大小不一的电池,不作任何提示,让孩子自己挑选电池安装,在安装的.过程中,发现同样装上电池后有些电动玩具还是动不起来。)

  ○比较讨论。

  ——装上电池以后,为什么有的玩具会动,有的玩具不会动呢?电池到底该怎样装?”

  (将相同的两样玩具进行比较,引发幼儿寻找原因,观察电池的正负极,突出安装的顺序。)

  小结:原来,安装电池时,先要找与玩具大小合适的电池、然后数一数你手中的电动玩具需要多少节电池,接着将平的一头对准玩具上的小弹簧轻轻按下去,关上小门,打开开关,电动玩具就会动了。

  ●再次安装电池。

  ——解决问题,体验快乐。

  反思:

  首先我认为预设的两条目标是比较切合的,但由于活动预设后没有试教过,所以第一次活动后,我发觉一些有成功体验的孩子兴趣不在安装电池上面了,同时又发现孩子安装不当的原因:一是电池正负极,二是电池数,三是电池盒中的弹簧这三个问题孩子不清楚。所以在第二次活动前,我对活动的方案和材料的投放作了调整,将投放的的玩具全部不装电池,让孩子在动不起来的情感感受中,产生尝试安装电池的欲望。果然,在第二次活动中,孩子安装电池的行为也更加地投入了。将安装电池的三个关键因素在孩子们交流讨论中用形象化的语言给予了化解,如把安装电池的盒称为肚子,把正极称为戴着一定小帽子等等,再把孩子操作中的问题,用平的一头对准肚子中的弹簧,然后用力往后一拉轻轻一按就解决了这个阻碍安装的问题。虽然这次活动非常成功,但我知道老师应该更注重的是体验这个过程,如在尝试安装电池时,我应该给予孩子更多表达自己想法的时间与机会,由于我性格上的原因,在这方面显得有点急躁,没能给孩子创设更多机会,阻碍了我将头脑中已有的教育理念转化为教育行为。

中班科学教案 篇2

  一、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认识并了解各种形状的船的名字、外形、用途,激发幼儿对船的探究兴趣。

  2、培养幼儿安静倾听、认真观察的能力。

  二、活动准备

  船的图片PPT

  三、活动过程

  (一)谜语导入,引出课题。

  钢铁身子千万斤,搁在水里它不沉,不怕风浪大,就怕水不深。你们知道还有哪些船吗?(教师引导幼儿回忆认识的船)

  (二)教师出示船的图片并引导幼儿观察、了解按作用分船的种类。

  我这里有许多船的图片,我们来看看这都是些什么样的船?

  (1)“客船”展厅

  a、客轮小结:是带我们出去旅游的,上面都有客舱,客舱内有许多座位,有的客轮是可以睡觉的,上面有床,有空调还有游泳池,可以在船上打牌、下棋、唱歌让我们在旅途中不感到寂寞,坐在船上还可以看岸边的风景。

  (2)“货船”展厅货船小结:货船是给装货的,大的货船运砖瓦、黄沙、石子;中货船运大米食盐;小货船运蔬菜;把这些东西运到各自的地方,都有接货的.客商。

  (3)“军用船”展厅提问:这两只船的样子一样吗?哪里不一样?它们的本领一样吗?哪里不一样?它们分别叫什么名字? 教师出示图片,先向幼儿介绍船的名字,后引导幼儿观察这只船的外形,再介绍这只船的用途。教师在介绍的同时,用提问的方式引导幼儿观察并说出船的名字、外形、用途。

  (三)教师出示图片并引导幼儿观察、了解按材料分船的种类。刚才我们是按船的作用分的,你还知道哪些船的名字?(木船、铁船、气垫船、草船、纸船)

  (四)教师出示图片并引导幼儿观察、了解按动力分船的种类。逐一介绍按动力分船有人动力船、风动力船、电动力船、蒸汽船。

  (五)教师小结,帮助幼儿提升认知经验。教师小结船的名字、外形、引导幼儿一起回忆本次活动。

中班科学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感受风吹来的方向。

  2、了解风为自己的生活带来的方便。

  3、能观察、比较出不同的风。

  4、能大胆进行实践活动,并用完整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意见。

  5、能积极地与同伴交流自己的发现,激发进一步探索风。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感受风的方向。

  难点:观察、比较不同的风。

  活动准备

  风车、扇子、风筝、小盘子、图书、纸张、泡泡水、纸飞机、纸飞镖、羽毛、电风扇、课本(人手一本)

  活动过程

  1. 引起兴趣

  教师:“谁也看不到我的影子,谁也捉不住我的身子,沙沙沙,有时我只摇摇树枝,哗哗哗,有时我要推倒房子,请你猜猜我的名字?”(风)还有什么方法能使风儿出现?幼儿探索各种可以起风的方法。

  2、有关风的图片(有益的风和有害的风)

  ( 1 )游戏:《我们会制造风》通过幼儿自由玩风车、吹泡泡、玩纸飞机、纸飞镖等各种活动体验风的方向、风力,进一步提高幼儿游戏兴趣。

  (2)探索怎样让风为我们做好事?让幼儿了解植树造林可以减少风沙的常识,强化幼儿爱护树林,不乱让垃圾的.行为。

  3、讨论交流。

  (1)观察课本了解风吹来的方向是四面八方的。

  (2)游戏:寻找风吹来的方向

  在游戏中感受不同方向吹来的风,我们身上的衣物也会朝另一个方向摆动,寻找户外还有哪些东西告诉我们风来了

  (3)教师也可以在电风扇上绑上长纸条,然后改变电风扇方向,再请幼儿观察纸条飘动的方向。

  (4)活动结束

  延伸活动:

  小朋友继续尝试用长纸条在有风的地方找“风”。

  教学反思

  1、 学习过程中幼儿的参与度很高,接受的也很快,但似乎老师的期望值太高,孩子们一直答不出来,这时老师的主导性就加强了,应该给予孩子足够的思考空间,答案会不可思议的。

  2、 事先对幼儿的已有经验了解不够,导致课堂上有些被动。

  3、 师幼配合的相当默契,但是一再跟着老师的思路走,这样孩子的思维有些局限。

  4、 科学课要求老师的语言组织要相当严谨,流程之间的衔接要过渡自然,今后上课我会多注意。

  5、 提醒孩子在回答问题时完整句的表达。

  6、 科学课重在让孩子操作,教师的及时总结,帮助孩子清楚地理解这一现象,如果重新上,我会多准备些材料,让大家自主分组讨论操作,然后师幼共同验证,只有孩子亲自操作才会把实验结论清楚地记住。

中班科学教案 篇4

  设计意图:

  幼儿《新刚要》指出科学教育不仅要满足孩子们的好奇心,还要将她们天生的好奇心转化成为求知的欲望,使幼儿永保探究和学习的热情,获得终身积极主动学习的动力。春天到了,许多昆虫陆陆续续的出来活动,蝴蝶也开始忙着采蜜。为了帮助幼儿了解自然界动物的特征,学会有目的、有顺序、连续地观察简单的自然现象,获取感性经验而设计了本次活动。

  活动目标:

  1、通过故事让幼儿了解毛毛虫变蝴蝶的过程。

  2、激发幼儿对周围世界的好奇心和对自然界探索的'兴趣。

  3、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热爱大自然、保护动物的情感。

  活动重难点:

  通过观察知道蝴蝶成长的过程。

  活动准备:

  课件、“蝴蝶飞”音乐、蝴蝶头饰、毛毛虫玩具、蝴蝶演变过程的图片。

  活动过程:

  一、 导入新课

  通过谜语引起幼儿兴趣,导入主题(蝴蝶)

  二、听故事,让幼儿了解蝴蝶生长的过程。

  1、欣赏美丽的蝴蝶的图片,出示毛毛虫玩具引发问题。

  2、毛毛虫与蝴蝶之间的关系是什么?

  3、看图片听故事了解蝴蝶生长过程。

  三、互动模仿游戏,通过排序加深幼儿印象,激发幼儿探索兴趣

  1、跟着故事的节奏模仿毛毛虫变蝴蝶的过程。

  2、通过排序让幼儿理清思路加深印象:卵—幼虫—蛹—成虫(蝴蝶)

  四、通过欣赏蝴蝶的图片培养幼儿热爱大自然保护动物的情感。

  1、欣赏蝴蝶图片,让幼儿感觉色彩、对称的图形。

  2、模仿蝴蝶飞的动作感受美,激发幼儿保护动物的热情。

  五、活动延伸:用不同的材料制作美丽的蝴蝶。

中班科学教案 篇5

  设计思路: 本活动源自《奇妙的蛋》主题。在进行该活动时,《奇妙的蛋》主题的开展处于主题结束即最后的阶段。在前面的小主题中,我们和孩子们一起认识了各种各样的蛋,分辨了真假蛋宝宝,还一起分享了茶叶蛋、小卤蛋、红蛋等,孩子们对蛋充满了无限的热情和新奇感,针对孩子们的学习兴趣和热情,我组织了这次活动,在组织形式上,我考虑到中班幼儿的年龄和学习特点,尝试了用故事、幻灯、小实验有机结合的形式来开展。

  幼儿科学教育的首要任务是激发幼儿对周围事物的好奇心、认知兴趣和探索欲望。因此在预设教育目标时,我首先想到的是如何去激发幼儿对生活中一些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索的兴趣:让孩子们和蛋玩游戏,激发幼儿探索鸡蛋在清水中加入一定量盐后浮起来的现象,从中体验到探索发现的乐趣。

  活动目标: 1、培养科学探索的好奇心,体验探索发现的乐趣。

  2、初步了解在清水中加入足够的盐可以使鸡蛋浮起来。

  活动准备: 1、实物:鸡蛋人手一个、盐若干

  2、矿泉水瓶人手一个(瓶头已剪去)、勺子、筷子、抹布、纪录表。

  活动过程: 一、边看幻灯,边引出故事情节

  师:"鸡妈妈家新造了房子要请客,一大早,鸡妈妈就带着蛋宝宝一块儿去买东西,它们买了青菜、萝卜、盐,可当鸡妈妈用篮子装好东西准备回家时,发现蛋宝宝不见了,鸡妈妈着急地到处找,找呀找,发现蛋宝宝掉进了一个深深的水沟里,鸡妈妈急的大叫:怎么办呢?

  (评析:生动形象的画面一下子吸引住了孩子的目光,教师以"蛋宝宝掉进水沟"为悬念,把孩子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孩子们也身临其境似的大喊:"蛋宝宝、蛋宝宝掉水里了,快救救它!")

  二、请幼儿帮鸡妈妈想办法,交流自己的.想法

  (评析:孩子们的办法很多,有的幼儿认为让鸡妈妈去拉蛋宝宝,有的幼儿说用绳子绑,还有的说让船来救……孩子们讨论的非常热烈,但孩子们的办法都被同伴一一否定了。没有一个孩子的办法被认为可行的,此时,活动陷入了僵局。)

  三、继续出示幻灯画面,探讨鸡妈妈的办法

  师:"让我们来看看鸡妈妈想了一个什么办法?原来鸡妈妈把刚才买的盐都放进了水沟里,它这样做,能把蛋宝宝救上来吗?

  (评析:对"蛋宝宝能否救上来"幼儿争论的相当激烈,最后形成了强弱两大观点:大多数幼儿认为这样做是不能把蛋宝宝救上来的,也有几个小男孩认为应该可以的,其中一个孩子还说出了自己的理由:听过乌鸦喝水的故事,盐是可以让蛋宝宝浮上来的。)

  四、幼儿第一次分组实验,教师巡回观察。

  师:"你们可以自己动手试一试,但要小心,不要把盐撒出来。"

  (评析:孩子们带着问题去操作,都表现地很投入。但不一会儿,情况出现了,有的幼儿的鸡蛋浮起来了,可有的却还沉在瓶底,此时,孩子们之间出现了波动,觉得很奇怪,都有一种百思不得其解的想法:大家都放了盐,为什么有的蛋浮不上来呢,孩子们都着急了。我就示意他们去问问鸡蛋浮起来的小朋友,原来他们放了好多勺盐。)

  五、教师小结:原来盐放的少,蛋宝宝是浮不起来的,要多放盐,才能让蛋宝宝浮上来。

  六、幼儿第二次分组实验,请幼儿记住自己放盐的勺数。

  1、教师巡回了解、记录幼儿的实验情况。

  2、幼儿互相交流,演示自己的操作过程并分享实验结果。

  (评析:蛋浮起来的探索活动从第一次的无指向性自由探索-有目的的探索(记住放盐的勺数),循序渐进,让幼儿初步感受、理解了清水中加入足够的盐才可以使鸡蛋浮起来这一现象,激发了幼儿从小探索科学奥秘的兴趣。)

  七、继续看幻灯,体验成功的喜悦

  师:"让我们来看看鸡妈妈有没有把蛋宝宝救上来,哦,蛋宝宝真的上来了,盐的力量真的太神奇了!"

  活动延伸:请幼儿回家和爸爸妈妈一起试一试,鸡蛋放在其他水里,它还会浮吗?

【中班科学教案】相关文章:

中班科学教案:认识水_中班科学教案07-05

中班科学教案:会唱歌的杯子_中班科学教案07-19

中班科学教案11-23

中班《夏天》科学教案03-29

中班动物科学教案04-01

中班优秀科学教案02-16

中班科学教案08-19

中班科学教案动物11-06

中班科学教案【荐】01-02

中班科学教案【热门】0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