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教案

时间:2023-05-28 13:21:49 其它教案 我要投稿

有关科学教案范文集合7篇

  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教案,教案是教材及大纲与课堂教学的纽带和桥梁。优秀的教案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科学教案7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有关科学教案范文集合7篇

科学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学习将正方形、长方形变成三角形的方法。

  2.能在操作中探索多种解决问题的方法,并能大胆表达自己的操作方法。

  3.让幼儿学会初步的记录方法。

  4.在交流活动中能注意倾听并尊重同伴的讲话。

  活动准备

  1.步骤图,记录纸、笔、剪刀。

  2.正方形、长方形纸若干。

  活动过程

  一、引导幼儿探索用正方形纸变成三角形

  1.小兔子有一块正方形的.布,它准备把它变成两条三角形的围巾,小朋友们有什么好办法帮助小兔子吗?

  幼儿交流自己的方法,老师请个别幼儿进行操作。

  2.这次小兔子想请小朋友用正方形的布变出四个三角形,想一想你有什么方法?

  幼儿操作,教师注意观察幼儿解决问题的不同策略。

  3.谁来说说你是用什么方法变出四个三角形的?谁的方法和他不一样?引导幼儿相互介绍自己变三角形的方法。教师将幼儿的方法用步骤图的方式进行记录

  二、引导幼儿探索用长方形纸变成三角形的方法

  1.小兔子还有一块长方形的布,也请小朋友帮它变出四个三角形。这次请小朋友用不同的方法来变,你有几种方法就拿几张纸试一试。

  2.幼儿操作,教师观察幼儿解决问题的不同策略。

  3.请幼儿介绍自己的操作方法,教师将幼儿的方法用步骤图的方式进行记录,帮助幼儿直观了解不同解决问题的方法。

  三、活动延伸

  在科学区创设“图形变变变”展览板。

  提供图形请幼儿变成三角形,再请幼儿将变成的三角形拼回成原来的图形,粘贴在纸板上进行展示。

  活动反思

  此次活动设计我能够结合中班幼儿的年龄特点,确定活动目标和活动形式。由于幼儿直觉行动思维和形象思维的年龄特点,整个科学活动我都采取了操作和游戏的方式,让幼儿在动手的过程中亲自感知、探索、总结。

科学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喜欢水果,能正确说出几种常见水果的名称,并了解其典型特征。

  2、认识几种比较特别的水果,感知水果的多样性。

  3、大胆说出自己的理解。

  4、让幼儿学会初步的记录方法。

  活动准备

  1、请每位幼儿带1-2样水果来园,盛装在大篮子里或用一块大布盖好。

  2、各种水果的图片或照片若干。

  3、各种水果的粘纸。

  4、裁剪好的做相框用的各种彩色纸条。

  活动过程:

  一、了解水果的'外形特征。

  1、以水果照相馆的情景导入,引导幼儿看看哪些水果来拍照了。

  2、请幼儿介绍自己带来的水果(苹果、橘子、香蕉、梨等)鼓励幼儿正确说出其名称,引导幼儿观察各种水果的典型特征。如:我们来看看,**小朋友带来的是什么水果?(苹果)和苹果娃娃问个好吧!苹果娃娃长得什么样?有谁吃过苹果?苹果是什么味道的?我们给苹果娃娃拍个照吧!(两手拇指与食指相对,做照相机的样子)

  3、向幼儿介绍几种比较特殊的水果,如猕猴桃、芒果、椰子等,让幼儿知道这些水果的名称。如:这位水果娃娃是谁?(猕猴桃)你们愿意和它握握手吗?(感受猕猴桃表皮的粗糙和毛茸茸的特征)

  二、扮演水果娃娃。

  请幼儿挑选自己喜欢的水果粘纸粘在额头上,扮演自己喜欢的水果,拍一张“集体照”。

  三、为“水果”照片制作相框。

  1、照片“冲印”好(出示各种照片或图片)后,激发幼儿产生为水果制作相框的愿望。

  2、幼儿制作,教师个别辅导,提醒幼儿粘贴时不要把水果盖上,只装饰边缘。

  3、把制作好的想矿布置在活动室墙面。

  小百科:水果,是指多汁且主要味觉为甜味和酸味,可食用的植物果实。水果不但含有丰富的营养,而且能够促进消化。

科学教案 篇3

  教材分析:

  “斑马线”对于中班幼儿来说并不陌生,他们大多知道“过马路要走斑马线”,但对斑马线的重要作用及怎样安全过马路了解得并不多。本活动借助故事《马路上的斑马线》展开,在生动的故事情节中,引导幼儿初步感受斑马线的由来和作用;利用图片、人们过马路的视频和游戏,指导幼儿掌握安全过马路的方法,进一步了解交通安全的重要性,帮助幼儿树立交通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从而能自觉遵守交通规则。

  活动目标:

  1、认识斑马线,知道斑马线的作用及重要性。

  2、能说出安全过马路的方法,乐意与同伴交流自己过马路的经验。

  3、懂得过马路应遵守交通规则。

  活动准备:

  1、幼儿有和成人一起过马路、走斑马线的经验。

  2、布置简单的马路场景,《幼儿素质发展课程·多媒体教学资源包》课件14,“幼儿学习材料”—《我会保护自己》。

  活动建议:

  1、出示图片,谈话导入活动。

  提问:这是什么地方?马路上车辆来来往往,你敢自己过马路吗?为什么?

  2、引导幼儿欣赏故事《马路上的斑马线》,了解斑马线的'作用。

  (1)引导幼儿利用图片讲故事,了解小动物过马路的方法。提问:小动物们是怎样过马路的?小猴子想了个什么办法?

  (2)出示斑马线和斑马的图片,引导幼儿进行比较,了解斑马线的由来。

  小结:原来,斑马线就是受斑马身上的条纹启发而来。黑白条纹很容易让人看到,过马路时走斑马线要安全很多。

  (3)引导幼儿说说身边的斑马线,知道斑马线的重要性。

  提问:你在哪里见过斑马线?走斑马线的时候还应该注意什么?路口还有什么?它们的作用是什么?(红绿灯、数字提示信号。)

  小结:过马路要走斑马线,来往的车辆看见行人走在斑马线上,会自觉放速度停下来,让行人先过。过马路时除了要走斑马线,还要看红绿灯,看看左右有没有车辆,条件允许时快速通过斑马线过马路。

  3、利用课件、游戏,帮助幼儿拓展过马路的方法,巩固过马路的交通规则。

  (1)请幼儿观看课件,分析每幅画面,学习过马路的方法。

  提问:他们是怎样过马路的?这样做有什么危险?除了斑马线,过马路还可以走哪里?

  小结:小朋友过马路应该有大人带领,不能在斑马线上嬉笑打闹,集体过马路要紧跟着队伍。过马路时还可以走过街天桥、地下通道。

  (2)组织“过马路”游戏,进一步帮助幼儿巩固过马路的交通规则。

  在教室内布置简单的马路场景,用课件演示红绿灯和倒计时牌,幼儿分别扮演小司机、交警、行人等开展游戏,教师指导。

  附:教学内容

  马路上的斑马线

  有一群快乐的小伙伴,每天早上他们都要穿过小路去幼儿园。后来,汽车摩托车多了起来,小路不够宽了。大家一起动手,修了一条宽宽的马路。早上小伙伴们来到宽宽的马路边,看着来来往往的车辆,吓得不敢过马路。这时一匹斑马出来晨跑,路过这儿,说:“我来帮你们!”斑马让大家都爬上自己的背,驮着他们踏上马路。真奇怪,来来往往的车辆立刻发现了他们,主动放慢速度。

  树上的一只猴子看见这一切。晚上,聪明的小猴子想出一个好办法,用白漆在小伙伴们过马路的地方涂上跟斑马身上一样的白色条纹。

  第二天,来来往往的车辆看见小伙伴们拉着手从斑马线上过马路,都自觉放慢速度。这下好了,大家要过马路时先看清来往车辆,再通过斑马线,就一点儿也不害怕了。

科学教案 篇4

  目标:

  引导幼儿观察燃烧现象,了解火的用途与危害,增进幼儿安全防火的意识。

  准备:

  蜡烛若干支,大、中、小玻璃杯,小烤炉等。

  过程:

  1、燃烧蜡烛

  点燃几支蜡烛,观察蜡烛燃烧的过程。注意火焰的颜色、形态,感知火发出的光和热。将一张纸用烛火点燃,观察纸燃烧的'过程。让幼儿用手在蜡烛附近烤一烤,并说说有什么感觉。

  教师提醒幼儿火能燃着许多东西,火会烫伤手指和皮肤。不能随便玩火。

  2、玻璃杯“灭火器”

  教师用一个杯子扣住正在燃烧的蜡烛,观察火焰熄灭的全过程。启发幼儿思考火被熄灭的原因(燃烧需要空气)。

  用大、中、小三个玻璃杯盖住三支燃烧的蜡烛,观察三个杯子里哪支蜡烛先熄灭。想一想为什么三支蜡烛熄灭的时间不同(大小杯内空气的多少不同,影响燃烧的时间)。

  3、讨论

  火有哪些用途?(烧饭、取暖、照明等)。

  火对人有什么危害?(如烫伤皮肤、烧毁房屋、森林)。

  怎样防止火带来的灾害?教师在幼儿讨论的基础上,介绍一些安全防火措施。

  如不要随意玩火,不在火炉附近玩易燃物,不放鞭炮等。

  4、请幼儿参与做点心,然后用小烤炉烘烤点心。实际体验火给人带来的快乐。

  建议:

  教师在引导幼儿认识火的同时,要特别强调安全防火要求。

科学教案 篇5

  活动目标

  1、了解放大镜的作用,知道放大镜可以放大观察物体。

  2、利用放大镜来观察物体,感受其中的变化。

  准备活动

  【自由选择活动-科学领域】-Big eye small eye活动纸- 放大镜(可以放大看吗?)

  活动内容

  【导入】

  1. 观看动画片【放大镜】,说说放大镜的作用并找找我们周围和放大镜作用相似的物体。

  - 用放大镜可以干什么?

  - 小的字可以放大,小的.昆虫也可以放大观察。

  - 还可以干什么呢?

  - 找找我们周围和放大镜作用相似的物品,都有什么呢?

  - 利用放大镜来观察物体。

  【展开】

  2. 观看视频【放大镜】,了解实验的目标,备品和实验顺序。

  - 今天我们要做的实验叫什么?

  - 做实验的时候都需要哪些东西呢?

  - 用放大镜怎样观察植物呢?

  - 看一看实验顺序 。

  1)用眼睛观察植物的叶子。

  2)用放大镜仔细地观察。

  【活动1:利用放大镜观察植物的叶子。】

  3. 利用放大镜观察植物的叶子。

  - 让我们用放大镜观察植物怎么样?

  - 我们来观察植物的叶子吧,植物的叶子上有怎样的花纹呢?

  【结束】

  4.实验结束后,Big eye small eye活动纸- 放大镜(可以放大)写出实验结果。

  扩展活动

  阳光明媚,无风的时候,带幼儿们www.chinajiaoan.cn到外边用放大镜来聚光。

  注意事项

  用正确的方法使用放大镜,不是把放大镜放在眼睛前而是把放大镜放在物体的前面。

  活动评价

  对于是否理解放大镜的性质进行评价。

  教师活动相关信息

  放大镜上有凸透镜,阳光照射在放大镜上,阳光通过凸透镜聚集的点就叫做焦点。这样通过放大镜的阳光聚合在一点上就可以把纸点燃了。

科学教案 篇6

  一、活动目标

  1、能细致观察梧桐树叶叶脉的结构特征,初步了解叶脉的作用。

  2、能用较清楚的语言讲述自己的观察,理解词语:主脉、侧脉。

  二、活动准备

  1、《梧桐树叶脉的秘密》记录单(梧桐树叶形状的纸片若干),人手一个放大镜。

  2、叶脉书签、叶脉图片、叶脉PPT、梧桐树叶以及其他园内幼儿常见的树叶等。

  3、幼儿已经观察过落叶的现象,捡拾过落叶,绘画活动中给“梧桐树叶”涂过色。

  三、活动过程

  1、欣赏幼儿绘画作品,引发对叶脉的关注。

  (1)教师:秋天到了,梧桐树的树叶都飘落下来了。昨天,我们用笔把这些美丽的梧桐树叶都画了下来,我们一起来看看小朋友眼中观察到的梧桐树叶是怎样的。

  (2)(引导幼儿关注画有叶脉的树叶)这幅画好像和别的有点不一样,这些线条是什么?(引出叶脉)小朋友们画的叶脉是什么样的?

  2、观察梧桐树叶的叶脉,探索其结构。

  (1)自由观察实物。

  ●教师:我们仔细看看梧桐树叶的叶脉到底是怎样生长的。请每人拿一片树叶观察,你觉得观察哪一面会把叶脉看得更清楚一些呢?

  ●教师巡回指导观察,及时肯定有的小朋友既能观察叶子的正面又能观察叶子的反面。

  (2)细致观察并交流。

  ●教师出示叶脉PPT:我们一起看一看、说一说叶脉是什么样的。

  ●认识主脉和侧脉。

  提问:你发现叶脉了吗?有几根非常明显的叶脉?(引出主脉)主脉是从哪里生长出来的?一直长到什么地方?除了主脉,还有其他的叶脉吗?(引出侧脉)侧脉是怎样生长的?

  (3)用放大镜观察细脉。

  教师:除了主脉和侧脉,还有其他的叶脉吗?我们用放大镜来仔细看看,你看到什么啦?你发现了叶脉的什么秘密?(幼儿用放大镜观察时,引导幼儿顺着 叶柄向下看,发现叶脉由粗到细、像许多的管子连接 在一起、像一张大网等秘密。)

  (4)幼儿在记录单上绘画自己观察到的叶脉。可 边用放大镜观察边绘画。

  3、讨论叶脉的作用。

  (1)教师:叶脉为什么会长得像一张网?为什么 会粗细连在一起,一直生长到叶片的各个部分?叶脉 有什么用?

  (2)(观看PPT)叶脉输送养分:植物通过根在泥 土里吸收水分和养料,然后传送到身体的各个部分。 为了传送养料,植物从根的末端开始,经过茎到叶子 的位置,这些管子藏在茎里面,平时是看不见的,但 是到了叶子里面就变成了更细更小的分叉的管子, 它们就是叶脉,我们从外面就能看到。

  (3)支撑叶子:叶脉就像我们身体里的骨头,把 叶子支撑起来。

  4、拓展。

  (1)教师:除了梧桐树叶长有叶脉,其他的树叶 也有叶脉吗?幼儿自己选择不同形态的叶子进行观 察、比较。讨论交流:它们有叶脉吗?它们的`叶脉是 怎样生长的?和梧桐树叶的叶脉一样吗?

  (2)小结:树叶的形状不同,叶脉生长的形状也 会不同,但是它们都会有叶脉,叶脉可以帮助树叶输 送养料和水分,还可以起到支撑树叶的作用。

  四、活动结束

  1、评价

  2、总结

  五、活动延伸

  1、收集更多种类的树叶,观察并记录它们的叶脉。

  2、教师记录并组织幼儿讨论他们自己提出的关 于叶脉及植物的问题,引发幼儿对植物的学习兴趣。

科学教案 篇7

  教学目标:

  1、在找找、看看、说说、做做中鼓励幼儿自主探索果核的秘密。

  2、在交流中能注意倾听,听懂别人的意思。

  3、认识几种常见的核,知道种子的简单生长过程。

  活动重点:

  认识生活中常见的核。

  活动难点:

  种子的简单生长过程。

  活动准备:

  1、各种果实的图片。

  2、各种果实及果核苹果核,桔子核,西瓜籽,南瓜籽,葵花籽、柿子核等若干。

  3、故事图片一套。

  活动过程:

  一、 出示果核,引发兴趣

  1、提问启发、幼儿自由议论。

  (1)这是什么东西呢?教师倾听幼儿的议论呀,是垃圾,不对,是核,是籽,这是苹果核,我在家看到过的……

  (2)引出名称果核:它们长得怎样?

  幼儿自由想象,大胆回答问题。

  2、提问:果核有用吗? 引导幼儿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大胆回答问题。

  二、 看懂图意,了解果核。

  1、出示图片引导幼儿观察。

  2、幼儿交流对图的理解

  老师辅助提问:树上的苹果和地上的苹果一样吗?小鸡有什么变化?为什么呢?

  3、老师有表情的讲述故事。

  4、教师提问,苹果发生了什么变化?小鸡呢?

  三、 剥开果子,探索果核 。

  1、原来果核都是有用的,那我们找找这些果子是否都有果核?

  幼儿自由探索有的用剥,有的咬,有的切找果核,并自由的议论。

  2、交流找到的.果核,看看是谁的宝宝?

  3、引导幼儿说一说自己的发现。

  四、自主商议,继续探索 。

  根据幼儿兴趣去找找果核的妈妈,看看找对了吗?

  游戏活动:果核找家

  这些果核的家在哪里?去找找它们的家。幼儿手拿果核,自由配对。

  活动延伸:

  让幼儿回家后种果核。

  附故事:

  秋天到了,苹果树上结满了苹果,秋风轻轻一吹,苹果随风轻轻地摇摆。突然,一只苹果从树上掉了下来,正好落在小鸡的身边,小鸡问:“你怎么啦?”苹果说: “我长大了,熟透了,所以才掉了下来。”过了几天,苹果渐渐变成茶色了,软软的,象一摊泥,小鸡着急说:“你生病啦?”苹果说:“不,我已经是苹果妈妈了,我正在腐烂,好让宝宝钻进泥土里,生根发芽。你明年再到这里,就能见到我的孩子了。”到了第二年,原来的小鸡已变成了神气的小公鸡了,他没有忘记和苹果妈妈的约定,等到他再来时,已发现在原来的地方已经长出了一棵小苹果树了。

【科学教案】相关文章:

科学教案教案科学教案05-16

科学教案02-22

科学教案12-17

科学教案12-16

科学教案《赛车》04-07

火科学教案10-25

科学教案范文10-15

关于科学教案01-07

学生科学教案03-22

冬天科学教案0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