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教案

时间:2023-06-02 07:54:39 其它教案 我要投稿

精选科学教案模板汇编六篇

  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就有可能用到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恰当地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那么问题来了,教案应该怎么写?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科学教案6篇,欢迎大家分享。

精选科学教案模板汇编六篇

科学教案 篇1

  一、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光是直线传播的

  过程与方法

  1、有依据地推测光的传播路径

  2、设计验证光是直线传播的实验

  3、通过实验中的现象分析推理得出光是直线传播的

  4、利用光的传播规律解释为什么会有影子

  情感、态度、价值观

  1、培养学生爱思考的习惯,以及善于思考的能力

  2、知道推测要有依据

  3、在实验中能认真观察、勤于思考,根据实验结果实事求是地进行分析、推理

  二、教学准备

  教师演示:有关光是直线传播地图片和课件

  分组实验:手电筒、3张在同一位置打孔的长方形卡纸、屏、空心弯管和直管

  三、教学重、难点

  会用多种方法验证光的传播路径

  四、课时安排

  1课时

  五、教学过程

  1、引入

  1)清晨,太阳出来,房间撒满了阳光;黑夜,打开手电筒,灯光照亮了前面的路。当光照亮周围的物体时,我们是否想过它从哪里来,又是怎样照到物体上的

  2、光是怎样照到物体上的

  1) 让学生推测光的传播路径,重在说出推测的依据

  书上已有:舞台上的灯光,从云层中透过的阳光

  但应该启发更多:影子总是在背光的一面,光能被不透明的物体挡住,

  影子形象和被照物体的侧面一致

  3、验证光的传播路线

  1)学生仔细阅读书上第28-29页,明白实验的方法和步骤(最好请个别学生描述一遍实验的操作)

  2)2人一组自行操作

  3)解释汇报两次实验的`现象

  4、其它的方法验证光的传播路线

  1)提示注意用眼

  2)书上资料的介绍

  六、作业设计

  作业本上的配套作业

  七、板书设计

  2.3光是怎样传播的

  我的推测:直线传播

  我的依据:验证光的传播路线

  八、教学后记

科学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知识和技能

  认识电流的磁效应。

  知道通电导体的周围存在磁场,通电螺线管的磁场与条形磁铁的磁场相似。

  理解电磁铁的特性和工作原理。

  2、过程和方法

  观察和体验通电导体与磁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初步了解电和磁之间有某种联系。

  探究通电螺线管外部磁场的方向。

  3、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认识电与磁之间的相互联系,使学生乐于探索自然界的奥妙。

  重、难点:

  1、 试验探究电流的磁效应的规律。

  2、 探究通电螺线管的磁场规律。

  教学器材:

  电脑平台、磁体、小磁针、电源、导线

  教学课时:

  2时

  教学过程:

  一、前提测评:

  1、静止后的磁针指南的一端叫 极,又叫 极,指北的一端叫 极,又叫 极。

  2、同名磁极相互 ,异名磁极相互 ;磁极间的相互作用是通过 发生的。

  3、磁场的方向是这样规定的:小磁针静止时 极所指的方向就是该点的 ;可以利用带箭头的曲线来描述磁场,这样的曲线叫做 。

  4、使原来没有磁性的物体获得磁性的过程叫 。

  二、导学达标:

  引入课题:试验“猜一猜”

  利用隐蔽的通电螺线管吸引小铁钉,让学生猜是什么物体?

  磁体对进入磁场的物体会发生作用,能否利用人工作用产生磁场、控制磁场?

  进行新课:

  1、电流的磁效应:

  试验:53页图8.2-2示,结果

  结论:通电导体的`周围有磁场,磁场的方向跟电流的

  方向有关,这现象叫电流的磁效应。(这试验叫奥斯特试验)

  思考:为什么手电筒、普通电线通电时吸引力好像不存在?……如何增强磁场?(做成螺线管,也叫线圈,如……开始的试验)

  2、探究:通电螺线管的磁场

  猜想:通电螺线管能否产生磁场,磁场可能与哪种磁体的相似?

  (1)试验:54页图8.2-4示

  (对比条形磁体)

  结论:通电螺线管外部的磁场与 磁体的磁场相似。指出N极、S极

  猜想:改变电流方向,磁场方向会不会变化?

  (2)试验:54页图8.2-4示,但电流方向相反

  结果:

  结论:

  指出图8.2-5中的N极、S极讨论:能否利用一句话来概括这普遍性的规律?(参考55页提示)

  (3)安培定则: 右手握螺线管,让四指弯向螺线管中电流的方向,则大拇指所指的那一端就是通电螺线管的N极。

  练习:判断一些通电螺线管的N、S极

  3、达标练习:课本后50页 “动手动脑学物理”

  完成物理套餐中的本节内容。

  小 结:根据板书,总结本节内容,明确重、难点。

  课后活动:

  1、 完成物理套餐中课堂未完成的内容。

  2、 课本后练习。

  教学后记:

  1、重点磁场的含义,以及磁感线的含义,比较抽象,应重点分析。

  2、 多试验。

科学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说出人体主要感官和感受器的功能。

  2.学会用实验和归纳的方法探究嗅觉、 味觉、皮肤感觉的特点。

  [本节相关的知识条目和教学建议]

  1.感觉器官与感受器

  2.皮肤的感觉功能

  3.鼻和嗅觉

  4.舌和味觉

  [教学方法]

  1.体验 皮肤触觉、鼻的嗅觉、舌的味觉。做到人人参与,亲身体验。

  2.比较 触觉、嗅觉与味觉在信息接受上的异同

  3.观察 自己的舌头

  4.实验 皮肤不同部位、舌头不同部位不同刺激的敏感性

  [教学重、难点]

  皮肤感觉、嗅觉、味觉实验及归纳

  [教学过程]

  一、新课引入

  我们生活的世界丰富多彩,如果生物不能很快感觉和适应周围环境的变化,就无法生存与繁衍。

  二、新课教学

  读 图:图中的人感觉到了什么?

  (由于图中几种情景的感觉都比较简单、常见,让学生读图,谈谈各种情景的感受)

  1.学生讨论

  2.学生讲述各自的感受

  3.学生归纳人的感受和感觉器。

  讨 论:

  1.你最喜欢和最讨厌的环境刺激有哪些?大家的结论都相同吗?(学生积极发言)

  2.小明为什么要戴着耳机欣赏音乐?(从不同角度讨论,戴耳机的利弊)

  总 结:人的感觉有视觉、听觉、嗅觉、味觉、痛觉等,相应的感受器为眼、耳、鼻、

  舌头、皮肤等。

  (一)皮肤的感觉功能

  探究提出问题1:皮肤能感受到哪些信息?(皮肤能感受到哪些刺激?)

  猜 想:冷热感、软硬感、疼痛感、压力感。

  设计实验:被实验者戴上眼罩,另一同学取物品给他触摸。

  收集证据:摸刷子的感觉。[(1)背面有纸部分不冷(2)无纸部分背面光滑,正面部分有刺感(3)刷子拿在手中,有沉甸感。(解释)]

  探究提出问题2:哪里的皮肤最敏感?

  实 验:一根鬃毛,用镊子夹住后接触皮肤不同部位:手背、手指、手臂、头颈等处, 各标上记号,说出感受(要求闭上眼)。可以相互进行。

  实 验:铅笔尖,快速刺痛不同部位,手心,手背,手指头处。(解释)

  结 论:人体皮肤上有丰富的神经细胞,能感受到很丰富感觉,如有冷、热觉、痛觉、解压感等。

  (二)鼻子的嗅觉

  活 动:戴上眼罩,让同学闻月季花香,请他辨别是什么物质。

  知 识:花的香味刺激了鼻腔中的神经末梢形成兴奋,嗅觉神经将兴奋传到大脑皮层,

  形成嗅觉。

  阅读课本:P4图1-4,讨论对图中所示情况有过的'经验,归纳嗅觉特点。

  嗅觉特点:

  (1)嗅觉灵敏度会因人的体质状况而变化。特别是疲劳。

  (2)嗅觉灵敏度随人年纪增长而有所减弱。

  (3)不同的动物对不同气味表现出不同的敏感度。

  气味可以收集和保存:出示十只已收藏好的瓶子,请学生回家模仿着做。

  (三)舌和味觉

  1.讨论的舌的特征:(预先让学生观察自己的舌)出示舌的,再出示一张放大的舌面。

  小知识:舌的表面约有一万个味蕾!

  2.讨论味觉形成过程:以甜味为例。

  糖放入嘴里,溶解于唾液,刺激味觉细胞,味觉神经将信息传递到大脑。

  3.探究。

  问 题:舌不同区域的各种味觉敏感度一样吗?

  猜 想:舌上不同区域对不同的味觉敏感程度不一样。

  设计实验:配制好甜、酸、苦、辣四种液体,分别用棉签蘸取并擦拭舌不同部位:舌尖,

  舌两侧,舌根。分别感受。

  收集证据:由学生讨论而得(甜咸在舌尖,酸在侧,苦在舌根)。(解释)

  4.嗅觉和味觉共同工作。

  实 验:捏住鼻子吃香蕉,味道怎样?(说明味觉和嗅觉是共同工作的)

  生活中感冒了为何食欲不振,味道也不佳了?

  课堂小结:

  1.了解了人有哪些感受器,有哪几种感觉、

  2.具体认识了触觉、嗅觉、味觉的形成原因和一些特征。

  课堂反馈:

  1.通过 感知天气变化,通过 感知周围肯定有正在开花的桂花树。

  2.盲人是怎样辨认人民币的?

  3.公安警察破案时为何要带上一只警犬?

科学教案 篇4

  【课程安排】

  一课时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1.使学生知道化学是在分子层次上认识物质和制备新物质的一门科学。

  2.让学生了解20世纪化学发展的基本特征和21世纪化学发展的趋势,明确现代化学作为中心学科在科学技术中的地位。

  3.让学生了解现代化学科学的主要分支以及在高中阶段将要进行哪些化学模块的学习,以及这些课程模块所包含的内容。

  4.使学生了解进行化学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和必要技能,让学生了解高中化学的学习方法。

  2.过程与方法目标

  1.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查阅相关资料进行分析概括的能力。

  2.通过探究课例培养学生学会运用观察、实验、比较、分类、归纳、概括等方法对获取的'信息进行加工,同时训练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交流能力。

  3.通过对案例的探究,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新意识,从而悟出学好化学的科学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的

  1.通过化学史的教学,使学生认识并欣赏化学科学对提高人类生活质量和促进社会发展的重要作用。

  2.通过化学高科技产品及技术介绍,激发学生的科学审美感和对微观世界的联想,激励学生培养自己的化学审美创造力。

  3.介绍我国科学家在化学科学的贡献和成就,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4.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引导学生思考“化学与社会”、“化学与职业”等问题,激发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关注与化学有关地社会问题,引领学生进入高中化学的学习。

  【教学重点、难点】

  使学生知道化学是在原子、分子层次上研究物质的。

  【教学准备】

  金属镁、氧化铜粉末、活性炭、氢氧化钠溶液、澄清石灰水、浓盐酸、碳酸钠溶液、氯化钠溶液、石蕊试液、酚酞试液、PH试纸、酒精灯、火柴、试管、胶头滴管、玻璃片、药匙、砂纸等

  多媒体教学平台

  【教学方法】

  探究式教学

  【教学过程】

  电脑展示

【科学教案】相关文章:

科学教案教案科学教案05-16

科学教案02-22

科学教案12-17

科学教案12-16

科学教案《赛车》04-07

火科学教案10-25

科学教案范文10-15

关于科学教案01-07

学生科学教案03-22

冬天科学教案0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