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科学教案

时间:2023-06-07 09:13:45 其它教案 我要投稿

【热门】中班科学教案锦集九篇

  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弄通教材内容,进而选择科学、恰当的教学方法。那么优秀的教案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中班科学教案9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热门】中班科学教案锦集九篇

中班科学教案 篇1

  设计意图:

  在平时的区域活动中发现孩子们对剪纸非常感兴趣,经常把纸剪成各种各样的形状,借此契机让孩子再把圆形变成纸条的过程中,通过动脑,比较,培养孩子的认真观察,手眼的协调能力。

  活动目标:

  1、养成做事细致的好习惯,体验成功的快乐。

  2、通过观察与比较,知道粗细会影响纸条长短的变化。

  活动重点:

  把圆形变成螺旋形。

  活动难点:

  说出圆形变成螺旋形的'方法。

  活动准备:

  一人一把剪刀、圆形纸片,三角形,正方形,长方形纸片。

  活动过程:

  一、第一次操作,把圆形变成长纸条。

  小朋友们,老师这有一个圆纸片,你们能把它变成一根纸条吗?用你们手中的小剪刀一起试一试吧。

  二、第二次操作,尝试剪出螺旋形。

  1、小朋友们剪完以后剩下了很多纸片,可不可以一点也不浪费,把一整个圆形都变成一个长长的纸条呢?

  2、那请小朋友来试试看谁可以剪出长纸条。幼儿操作,教师引导幼儿自由探索操作方法:顺着圆形一直往下剪。

  3、展示幼儿的作品,引导幼儿说出剪螺旋形的方法。

  三、第三次操作,比比谁剪的长。

  1、 比较纸条的长短:纸条都剪完了,你们剪得纸条一样吗?(不一样)哪不一样?(长短不一样,)还有哪不一样?(短的粗,长的细)如果让你剪出一个长长的纸条你会怎么剪?(剪得细一点,剪得越细纸条越长)

  2、 现在我们来比赛请小朋友们剪出一个长长的纸条,谁剪的最长,谁就是冠军。

  3、 评出冠军 。

  四、总结:

  除了圆形可以剪出一个长长的纸条,那三角形,正方形,和长方形能不能剪呢?让我们一起回班剪剪看吧。

中班科学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理解故事的内容,感受故事的诙谐情趣。

  初步了解瓷器光滑、坚硬、易碎等特点。

  活动准备:

  瓷杯、瓷盘、瓷碗、花瓶等器具(可事先布置在活动室的窗台、区域、桌子上)。

  瓷猫或其他瓷玩具。

  挂图《瓷花猫》。

  语言磁带或CD。

  活动过程:

  活动导入。

  教师:你觉得老鼠见了猫会怎么样?

  教师:可是有一只猫却被老鼠摔了,这是怎么回事呢?

  欣赏故事《瓷花猫》。

  教师讲述故事开头至"如果真的有猫,他就得考虑带着太太和孩子搬家了"--教师:故事中的小老鼠叫什么名字?他想去干什么?他吃到蛋糕了吗?为什么?

  --教师:怕怕和妈妈怕猫么?你是从故事里的哪些地方听出来的?

  --教师:谁来学学怕怕和妈妈害怕的样子?(引导幼儿表现"哧溜一声跑了回来","直打哆嗦"的样子等。)教师接着讲述故事至结尾。

  --教师:鼠爸爸有了什么新发现?

  --教师:鼠爸爸是怎么发现它不是真花猫的?

  --教师:鼠爸爸对花猫做了哪些事情?谁愿意学一学鼠爸爸?

  --教师:你觉得这只花猫是由什么做的呢?(幼儿做简短推测。)--教师:鼠爸爸的判断很准确,真的是一只假猫,是一只用瓷做成的花猫。故事的名字就叫"瓷花猫"。

  再次欣赏故事。

  生活中的瓷器。

  教师出示各种收集来的瓷玩具(每组一个)--教师:这些都是什么?

  --教师:摸一摸、看一看,它是什么样的?有什么感觉?

  --教师:和其他的玩具(可以和玻璃的、布的进行对比)比,它有什么不一样?

  --教师:为什么玩的时候要小心?

  --教师:你在生活中还见过哪些瓷器?

  活动延伸:

  幼儿熟悉故事之后可以进行故事表演。

  按照材料对教室里的玩具进行分类,并制作材料标记,如塑料制、木制、纸制、铁制、陶瓷制等。

  活动反思:

  《瓷花猫》这个故事富有生活情趣,故事中角色的`动作逼真又夸张,非常适合幼儿进行故事表演。教师可以让幼儿在熟悉故事的基础上,跟随故事磁带进行表演,表现出"害怕"和"试探"的肢体语言及表情变化。

  由于故事情节有趣,部分幼儿可能不会关注到"瓷花猫"的形象特点,对此,教师应当顺应幼儿的兴趣点,先帮助幼儿理解故事,再通过事先准备好的瓷玩具,帮助幼儿感受瓷花猫坚硬、冰凉、光滑等特点。

中班科学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感知洋葱、大蒜的外形特征,比较他们之间的异同。

  2.了解洋葱、大蒜的特殊气味,找出和他们有相似气味的蔬菜。

  3.知道这类蔬菜营养好,教育幼儿喜欢吃这些蔬菜。

  活动准备:

  1.课件、洋葱炒蛋的菜一盘。食物菜及蒜头做的菜图片。

  2.洋葱、蒜头、蒜苗、葱、韭菜、萝卜、菠菜、青菜等蔬菜若干。

  活动过程:

  一、多种感官感知洋葱

  师:出示洋葱,小朋友这是什么?你想知道洋葱的秘密吗?

  1.看一看洋葱长什么样?剥一剥、闻一闻,你会发现什么?(在桌子上操作)

  2.幼儿操作,教师交待安全要求(剥了洋葱不要用手去揉眼睛)

  3.幼儿回座位说说自己的发现。

  4.小结:洋葱的外形、颜色、剥开来是一层一层的。剥、切洋葱时,洋葱身体里有一种东西会刺激我们的眼睛,所以我们剥洋葱时眼睛会流泪。

  二、比较洋葱和蒜头的异同点

  师:小朋友真棒,发现了洋葱身上的秘密,但是老师发现小朋友在吃洋葱做的菜时,好多小朋友都不要吃洋葱,不愿意跟它做朋友,所以洋葱很难过,它要找朋友。

  1.小朋友你们看,谁会愿意和洋葱做朋友呢?(出示课件)

  说:嗨,洋葱,我是蒜头,我愿意做你的好朋友。

  2.为什么蒜头愿意和洋葱做好朋友呢?老师带来了蒜头,请你们去解开这个秘密吧。

  看看蒜头长什么样?摸一摸、剥一剥、闻一闻,再和洋葱比一比,他们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和不同的地方?(在桌子上操作)

  3.幼儿操作,讲解安全要求(剥了蒜头后也不要用手去揉眼睛)

  4.幼儿说说自己的发现。

  5.老师小结:蒜头和洋葱的异同点

  不同点:洋葱的外面的皮是紫色的,蒜头的外面的皮是白的;洋葱剥开来是一层一层的,蒜头剥开来是一瓣一瓣的;剥洋葱时会刺激眼睛,剥蒜头时不会刺激眼睛;洋葱的个儿大,蒜头的个儿小。

  相同点:洋葱摸上去硬硬的,蒜头摸上去也是硬硬的;洋葱身上有特殊的气味,蒜头身上也有特殊的气味;洋葱可以做菜吃,蒜头也可以做菜吃。

  三、探索和洋葱有相似气味的其他蔬菜

  师:原来洋葱和蒜头身上的.气味差不多的,所以它们就做好朋友了。但洋葱还想找更多的蔬菜好朋友,小朋友一起帮洋葱找找吧。(出示蒜苗、葱、韭菜、萝卜、菠菜、青菜等蔬菜)

  1.讲解要求:和洋葱身上的气味差不多的蔬菜才是洋葱的好朋友。

  2.幼儿从老师的篮子里拿一种蔬菜,找出洋葱的好朋友,并说说理由。

  3.今天小朋友帮洋葱找到了好多蔬菜朋友,这些蔬菜朋友都有特殊的气味,还有丰富的营养,而且还有杀菌的特殊功效,小朋友不要怕这些气味,应该多吃这类蔬菜。今天叶老师用洋葱做了一盘菜,(出示菜),我们小朋友回班级和其他的小朋友一起去品尝好吗。

中班科学教案 篇4

  设计意图

  动物睡眠的方式千奇百怪,孩子们有着浓厚的探究欲望。但幼儿缺少和动物接触的机会,通过这个活动,让幼儿了解更多小动物的睡眠姿势。并以幼儿的生活经验为基础,引导幼儿明白正确的睡眠方式更有益于身体健康。

  活动目标

  1.了解一些常见动物的睡眠方式。

  2.尝试用动作表现不同动物的睡眠方式。

  3.知道正确的睡眠方式有益于身体健康。

  活动准备

  1.和幼儿一起收集有关动物睡觉的资料。

  2.大转盘、自制图书。

  活动过程

  一、动物模仿操带入

  孩子们,我们一起学小动物走路的.样子好吗?

  “我是一只长颈鹿,伸长脖子走,我是一只小白兔,蹦呀蹦蹦跳,我是一只小小鸟,飞呀飞的高,我是一只小小象,甩着鼻子走。

  二、借助图书了解几种动物的睡眠方式,并尝试用动作模仿

  小动物们不仅走路方式不一样,他们还有很多秘密等着我们去发现呢!这本图书里藏着小动物睡觉的秘密,我

  们一起来看看!

  三、游戏:快乐大转盘

  引导幼儿分组用动作表现动物不同的睡眠方式。

  四、ppt呈现更多动物的睡眠,拓宽幼儿知识经验

  小结:动物们不同的睡觉方式是为了让自己更安全更舒服睡得更香。

  五、了解人的正确睡姿

  小朋友们应该怎样睡觉呢?(幼儿讨论并示范)。

  小结:睡觉的时候可以仰卧,也可以向左或者向右侧卧。最正确的睡姿应该是向右侧卧,头枕枕头,小手放好,腿微蜷……这样的睡眠姿势会让我们的身体更健康。

  六、结束环节

  小结:我们知道了正确的睡觉姿势,在以后的生活中,一定要养成正确的睡觉习惯,早睡早起,睡觉香香,身体棒棒!

中班科学教案 篇5

  活动目标:

  1、用普通话朗诵儿歌,练习发准“蚕、睡、吃、花儿”等字词的读音。

  2、初步了解豌豆、蚕豆从开花到结成豆荚,加工成豆制食品的`过程,喜欢吃豆类食品。

  活动重点: 用普通话朗诵儿歌。

  活动难点:念准字的读音。

  活动准备:

  1、幼儿用书《豌豆蚕豆》。

  2、各类豆制食品。

  活动过程:

  1、品尝食品导入活动:

  出示豆制食品供幼儿品尝:

  “你吃过这些食品吗?味道如何?它是用什么东西加工成的?”

  出示豌豆、蚕豆,帮助幼儿小结:

  “这些食品都是由豌豆、蚕豆加工成的。”

  2、欣赏诗歌,理解豌豆、蚕豆从“花豆荚豆米”的过程。

  教师有节奏地朗诵儿歌。

  幼儿阅读图书《豌豆、蚕豆》,按顺序观察、理解画面。

  引导幼儿用诗歌里的语句表达:

  “诗歌里的豌豆、蚕豆是怎样长大的?都能做成哪些食品?”

  3、学念诗歌:

  教师和幼儿一起学习朗诵儿歌。

  帮助幼儿发准“蚕、睡、吃、花儿”等字词的读音。(鼓励幼儿分句接龙念儿歌。)

中班科学教案 篇6

  活动目标

  1.了解各种蘑菇的名称、外形特征,认识各种各样的蘑菇。

  2.知道有些蘑菇是有毒的,不能吃,初步学会分辨有毒蘑菇及食用菇。

  3.培养幼儿乐于参加探索游戏活动的兴趣。

  4.大胆、清楚地表达自己对蘑菇见解。

  5.在活动中将幼儿可爱的一面展现出来。

  教学重点、难点

  认识各种各样的蘑菇;分辨有毒蘑菇及食用菇。

  活动准备

  1.兔妈妈头饰一个,兔宝宝头饰幼儿人手一个。

  2.选择一处室外草地,设置草地场景,草地上散落各种蘑菇图片。

  3.香菇实物若干(干的和鲜的两种),各种干燥过的食品,如木耳、海带、金针菇等

  活动过程

  一、导入

  老师:“今天我们来玩采蘑菇。老师当兔妈妈,小朋友当小兔,我们一起到山上去采蘑菇。”

  二、认识蘑菇

  1.教师出示各种蘑菇的图片,结合幼儿用书,让幼儿观察蘑菇的外形。

  2.教师给幼儿讲解蘑菇的基本知识。

  三、讨论

  1.教师引导幼儿回忆自己吃过的蘑菇类食物,如平菇、金针菇、香菇等。

  2.教师请幼儿说说,自己最喜欢吃哪种蘑菇。

  四、玩游戏

  1. 教师要幼儿一起来玩采蘑菇的游戏。教师当兔妈妈,把画有蘑菇的卡片分散放在室外的草地上,请幼儿当小兔去采蘑菇。在草地上捡起一张卡片就算采摘了一朵蘑菇。

  2.在采蘑菇的时候,幼儿一定要仔细分辨有毒的蘑菇和没有毒的蘑菇,有毒的蘑菇幼儿就不要摘。等小兔子摘完没有毒的蘑菇后,由兔妈妈统一把有毒的蘑菇摘走。

  3.幼儿在采摘蘑菇的过程中,教师请幼儿分散地找蘑菇采摘。

  教学反思

  教学成功之处:我以兔妈妈带宝宝们到山上采蘑菇的游戏导入活动,一开始就吸引了孩子们的注意及兴趣,在这一过程中我激发了孩子们参与活动的热情,一下子拉近了孩子与老师的距离,把幼儿带入了宽松和谐的气氛中去,幼儿很快进入角色。这一环节的.展开,幼儿和老师都起到了热身的效果。第二环节,认识蘑菇,大部分孩子都投入到了自己的角色中,注意力一直被吸引,积极性相当高,通过教具的操作,孩子们一直在用所有的感官参与活动!他们看着、听着。第三环节,多数孩子能按讨论要求说出自己喜欢吃的蘑菇,第四环节,采蘑菇是幼儿学习知识的实际运用。

  改进之处:1.认识蘑菇这一教学环节,可以让班上语言表达能力强,认识部分常见蘑菇的幼儿先讲讲,然后教师再讲。2.讨论环节,分组的时候幼儿表达能力强和较差的要进行搭配。3.采蘑菇环节,由于幼儿积极性强,兴趣浓,分组游戏秩序需要进一步规范。

  小百科:蘑菇广泛分布于地球各处,在森林落叶地带最为丰富。食用蘑菇是理想的天然食品或多功能食品。迄今为止在全世界食用最多的食用蘑菇,学名为双孢蘑菇,通称为蘑菇。

中班科学教案 篇7

  设计背景

  班上放着一把纸做的小伞,几个好奇的孩子站在桌子旁看桌上的那把小伞,就伞的作用和材质展开了激烈的讨论!看孩子对伞兴趣这么高,我班进行了一节与伞的材质有关的课程。

  活动目标

  1、初步学习记录的方法。

  2、了解伞的质地与防水性。

  3、了解伞的不同作用及其生活中对人类的作用。

  4、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5、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重点难点

  1、伞在遇到水的时候会有什么样的变化。

  2、能够清楚不同的伞有不同的作用。

  3、学会填写记录表。

  活动准备

  1、各种材质的伞(布,塑料,纸,油纸)

  2、制作伞面的材料(普通纸,玻璃纸,塑料布,蜡纸)

  3、伞的记录观察表,一盆水。

  活动过程

  一、请幼儿观察一个实验:“伞面会不会湿?”

  ——出示塑料伞,纸伞,布伞,油纸伞。教师引导幼儿认识不同材质的伞并且用手去感觉不同材质的伞面布。

  ——在记录表上找出相对名称的伞栏,并且能够在怕水的伞栏打钩。

  ——请幼儿猜猜:将水直接洒在伞面上,伞面会不会湿?水到伞面之后不同材质的伞会有伞面样的反应?

  ——鼓励幼儿在观察表上记录下自己的猜测。

  二、请幼儿自己动手尝试做做这个实验,并且说说自己的观察结果。幼儿分成四组进行试验。

  ——请幼儿将水直接淋到塑料伞,纸伞,布伞,油纸伞的伞面上,甩一甩伞,摸摸看伞面有没有湿。

  ——实验后,和幼儿共同讨论哪些伞会渗水,哪些伞不会渗水。水洒到不同材质的伞面上的时候,伞面都有什么不同的变化。——把伞撑在教师的一个角落,观察哪把伞容易干,哪把伞不会干,需要多久才会干?要求幼儿学会等待并且认真观察记录。

  ——在观察记录表上记下实验结果。

  三、让幼儿对实验结果进行比较,得出怕水的伞分类结果。

  ——与实验前的记录进行比较,说说到底哪些伞会渗水,哪些伞布会渗水。

  ——请幼儿想一想,为什么有些伞会渗水,而有些伞不会。

  ——通过比较使幼儿更加明确不同的伞有不同的用途。

  ——教师带领幼儿对试验进行分析,从而得出不用的伞可以有不同的用途。

  ——幼儿自由讨论哪些伞怕水,哪些伞不怕水,仔细观察。

  教学反思

  1、幼儿通过实验和观察,感知到不同的伞对吸水性的不同。

  2、幼儿在实验中,体会到伞是用不同的材质制作成的。

  3、在活动中应该多准备幼儿可以实验的材料,使每个幼儿在课程中都能参与,从而更好的了解结果。

  4、记录表应该用不同材质的伞面为标头。

  5、幼儿在记录的时候,应该注重孩子记录的及时性与准确性。

中班科学教案 篇8

  学习目标

  了解蝴蝶的外形特征。

  通过观察,发现并欣赏蝴蝶翅膀的对称图案。

  活动准备

  幼儿搜集的蝴蝶图片。

  不同的长方形小纸片,例如糖果包装纸。

  图画纸、彩笔。

  活动过程

  学习领域:

  形式 :集体/小组

  1。 请幼儿猜一种动物:会飞,穿着彩色的衣裳,最爱和花朵做朋友。(蝴蝶。)

  2。 请幼儿出示带到

  幼儿园

  的蝴蝶图片,描述蝴蝶的形态、身上的花纹和颜色等。

  3。 引导幼儿细心观察蝴蝶的'翅膀,说说有什么发现。(翅膀的花纹是对称的。)

  4。 鼓励幼儿思考并讨论:为什么蝴蝶喜欢在花丛中飞来飞去。

  5。 请幼儿自由挑选不同的长方形小纸片,在纸片中间折起来,扭成蝴蝶形状,然后贴在图画纸上,再画上触须。

  活动评价

  能说出蝴蝶的主要外形特征。

  能发现并欣赏蝴蝶翅膀的对称图案。

中班科学教案 篇9

  活动目标

  1、体验探索让纸发出声音带来的乐趣

  2、通过操作实践,尝试探索让纸发出声音的多种方法,体验不同的纸发出的不同声音

  3、探索对比面巾纸和牛皮纸发出的声音,从而了解两种纸质软硬不同发出的声音不同

  物质准备:

  图画纸、皱纹纸、电光纸、面巾纸、牛皮纸

  活动过程

  一、律动《猪小弟操》

  二、试一试,说一说

  1、尝试操作,发现发出声音的方法

  2、用不同的`方法让一张纸发出了不同的声音

  三、比一比,想一想

  1、对比牛皮纸盒面巾纸发出声音的不同

  2、体验用一种方法让不同的纸唱歌

  3、体验多种方法使不同的纸发出不同的声音

  四、听一听,玩一玩

  引导幼儿听音乐选择自己喜欢的纸为歌曲伴奏

  五、情感教育

  小朋友们,今天我们用聪明的智慧发现了纸的秘密,你们太棒了!原来纸能为我们做这么多的事情,它的本领可真大,以后我们也要节约用纸,不能随便的浪费。

【中班科学教案】相关文章:

中班科学教案:认识水_中班科学教案07-05

中班科学教案:会唱歌的杯子_中班科学教案07-19

中班《夏天》科学教案03-29

中班动物科学教案04-01

中班科学教案11-23

中班科学教案08-19

中班优秀科学教案02-16

昆虫的中班科学教案10-05

《竹》中班科学教案10-05

《恐龙》的中班科学教案1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