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教案

时间:2023-10-07 07:20:32 其它教案 我要投稿

科学教案4篇【荐】

  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有必要进行细致的教案准备工作,教案是教学蓝图,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教案应该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科学教案4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科学教案4篇【荐】

科学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区分植根系和须根系。

  2、理解根尖的基本结构特点及其相关功能。

  3、知道根吸水的主要部位和吸水、失水的条件。

  4、了解植物缺乏氮、磷、钾的病症。

  5、知道水体富营养化的基本症状。

  6、初步学习数据处理能力--干扰数据的辨别和删除。

  7、初步学习“实验方案”的优劣性比较。

  重点难点分析重点:根尖的结构和功能(对水和无机盐的吸收)

  教学预设

  【引入】请同学用恰当的比喻说说土壤与植物的关系。--没有土壤,植物就无法生长。

  一、植物的根系:

  1、植物是通过根来吸收土壤中的各种营养物质--水分贺无机盐的。

  【实验】根的观察--了解根是如何吸收土壤中的营养物质的。

  植物

  比较项目大豆小麦

  根的数目

  是否有明显发达的根

  还有哪些植物具有这样的根

  2、根系:一株植物所有的根合在一起,叫做根系。

  有明显发达的主根和侧根之分的根系,叫做直根系。

  没有明显的主侧根之分的根系,叫做须根系。

  【举例】常见的作物中,哪些是直根系,哪些是须根系?

  【问题】根的功能,你知道吗?--固定和吸收。

  3、植物的根在土壤中的分布,与土壤的结构、肥力、通气状况和水分状况等因素有关。

  【探究】植物根系(同种植物的根系)的分布与地下水位的高低的关系

  提出问题:根系的分布和地下水位高低的关系如何?

  建立假设:(1)地下水位高,植物根系分布浅。

  (2)地下水位低,植物根系分布浅。

  (3)地下水位的高低与植物根系分布无关。

  实验方案:1、野外调查

  2、野外栽培

  3、实验室栽培

  实验方案优劣评价:

  ⑴组织野外观察较难,还要强调安全问题。虽然观察条件不是任何学校所在地都能满足,但是一旦观察到,则实验成功率就较大;

  ⑵野外栽培,可控性增强,但实验条件也不是任何学校都能满足的;

  ⑶实验室栽培,虽然可控性较强,但模拟地下水位的高低不大容易做到。

  数据处理:一株植物根系的长度是根系所有根的平均长度--所有植物根的长度之和除以根的总数(多次测量取平均值)。数据处理时,应该去掉无效数据。

  实验结论:地下水位越高,根系的平均长度会越短,根系分布浅。

  二、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

  【实验】研究根的吸水部位

  实验现象:被剪去根的前端的小麦先出现萎焉现象。

  结论:说明根吸水的部位在根尖。

  【讨论】在农业生产中,移栽作物幼苗是时为什么要带土移栽?--免于损伤幼嫩的根尖,使根尖在适应“新环境”以前,仍旧在一段时间内可以从被夹带的土壤中获取水分和营养物质。

  【问题】为什么根尖能从土壤中吸收水分呢?

  【观察】了解根尖的结构:显微镜观察根尖

  根尖的结构:

  根冠:细胞排列不整齐。保护后面的组织,使根在向前生长时,不被土壤颗粒檫伤。

  分生区:细胞质的密度较大,没有液泡。能不断分裂,使根生长。

  伸长区:细胞的液泡较小(通过吸收水分而形成),细胞壁较薄。细胞能迅速生长,把根尖推向土层。

  根毛区:细胞有较大的液泡(由小液泡融合而成),细胞壁较厚,内有输导组织(导管)。植物的根毛很多,保证了植物能吸收足够的营养。根毛区是根尖吸水的主要部位。

  有人统计:正在抽穗的一株黑麦的根系具有1381万条根和140多根亿条根毛。

  【问题】植物的根是否在如何情况下,都能从土壤中吸收水分呢?

  实例:当作物施了过多的肥料时,作物反而发生萎焉现象。这表明作物体内的水分减少了。为什么?

  【实验】植物细胞失水的实验

  实验现象:在清水中的青菜没有出现萎焉现象,在浓盐水中的植物出现了萎焉现象。

  结论:植物细胞细胞液的浓度只有在高于土壤溶液的浓度时,植物的根才能吸水。

  【思考】有无其它方法证明根毛确实必须在土壤浓度小于细胞液浓度时才能吸水?

  腌制青菜时,青菜失水;海水漫入农田,作物萎焉等。

  正常情况下,植物根毛细胞的细胞液中营养物质的质量分数一般高于土壤溶液的质量分数,因此它能从土壤中吸收水分。若施肥过多,土壤溶液的质量分数会超过根毛细胞液内的质量分数,细胞就会失水过多而发生“烧苗”现象。

  当土壤溶液的浓度高于细胞液的浓度时,植物细胞失水;当土壤溶液的浓度低于细胞液的`浓度时,植物细胞吸水。

  三、植物生长需要无机盐

  1、植物的生长除了从土壤中吸收水分外,还需要无机盐。

  【实验】配制四种营养液,观察植物在营养液中的生长。

  实验现象:在分别缺乏氮、磷和钾元素的培养液中,植物的生长状况不同,分别出现生长异常。当分别按标准添加含氮、磷和钾的化合物后,植物的生长慢慢恢复正常。

  实验结论:植物的生长需要无机盐,不同的无机盐对植物生长起不同的作用。

  2、植物和环境是相互影响的。

  植物可以帮助土壤积累有机物,农林业生产也会对土壤产生一些负面影响。

  (1)过多施肥会使土壤板结,改变土壤的结构。

  (2)“水华”现象介绍

  水华(waterblooms)是淡水中的一种自然生态现象,只是仅由藻类引起的,如蓝藻(严格意义上应称为蓝细菌)、绿藻、硅藻等,也就是水的富营养化。“水华”发生时,水一股呈蓝色或绿色。这种在自然界就有的“水华”现象,在我国古代历史上就有记载。在自然界中它们很快消失,并没有给水产动物和人类带来危害。

  淡水中富营养化后,“水华”频繁出现,面积逐年扩散,持续时间逐年延长。太湖、滇池、巢湖、洪泽湖都有“水华”,就连流动的河流,如长江最大支流————汉江下游汉口江段中也出现“水华”。淡水中“水华”造成的最大危害是:饮用水源受到威胁,藻毒素通过食物链影响人类的健康,蓝藻“水华”的次生代谢产物MCRST能损害肝脏,具有促癌效应,直接威胁人类的健康和生存。此外,自来水厂的过滤装置被藻类“水华”填塞,漂浮在水面上的“水华”影响景观,并有难闻的臭昧。

  【阅读】植物营养的吸收

科学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在玩中发现摩擦产生静电的现象。

  2、体验大胆猜想和认真验证的科学探究过程。

  3、激发幼儿对科学探索兴趣。

  活动准备:

  塑料梳子、塑料尺子、塑料笔、塑料袋、纸屑、铅笔、水彩笔、记录卡、两种颜色的盘子等。

  活动方法:实验法、观察法。

  活动过程:

  一、猜一猜,想一想:

  今天老师带来了一些碎纸片,请小朋友们动动小脑筋想一想,如果我们不直接用手拿,有什么好办法可以将红色盘子里的纸屑放到黄色的盘子里。

  小结:小朋友真爱动脑筋,想到的办法可真多。

  二、玩一玩、试一试:

  请幼儿尝试用一支水彩笔把小纸片从一个盘子里取到另一个盘子。

  老师也想到了一个好办法,看,这是什么呀?(水彩笔)水彩笔也能把小纸片取出来,你们信吗?请小朋友去试一试,玩一玩,注意玩的时候不要把小纸片掉在地上,做一个讲卫生的孩子。(教师巡回指导)你们把小纸片取出来了吗?谁来说说看?

  三、幼儿实验,尝试用水彩笔取出小纸片。

  我的办法和你们的都不一样,小朋友仔细看,彩笔彩笔头上擦,纸片纸片起来吧。你们看小纸片怎么样了?(吸起来了)谁来说说看我是怎么做的?(在头发上擦擦)那你们想试一试吗?(幼儿实验)你们刚刚实验成功了吗?谁来试试看?

  小结:这是怎么回事呢?为什么水彩笔在头上擦一擦就可以把小纸片吸起来了呢?原来水彩笔与头发摩擦以后产生了静电,这种现象就叫摩擦起电,叫什么呀?(摩擦起电)

  四、尝试用不同材料进行摩擦起电。

  1、猜一猜。

  老师还给小朋友准备了一些材料,看,这是什么?(塑料梳子、塑料尺子、塑料笔、塑料袋、铅笔、筷子等)这儿还有一张记录表,先请小朋友猜一猜,它们跟头发摩擦以后,能不能产生静电,将小纸片吸起来,如果能就在下面打“√”,不能就在下面打“×”,看,这是小朋友第一次猜想,我们把它记录在第一次的表格里。

  2、试一试。

  刚才小朋友都猜想了,现在我们来试一试,看看小朋友的猜想到底对不对呢,那我们就来验证一下,请小朋友拿每样材料跟你的头发摩擦,看看那种物体能将纸屑吸起来,把你的验证结果告诉老师记录在第二次的'表格上。幼儿操作,老师进行记录。

  3、提问:为什么梳子、直尺、水彩笔能与头发摩擦起电呢?它们有个共同的地方是什么呢,想一想?(因为它们都是塑料做成的)

  五、教师小结。

  活动延伸:

  这些塑料的材料除了与头发摩擦产生静电,还可以在哪里摩擦后也能产生静电,请小朋友去试一试。

科学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通过玩水,发现有的材料能浮在水面上,有的材料能沉在水里。

  2.在玩水发展幼儿对操作的兴趣。

  3.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4.在活动中,引导幼儿仔细观察发现现象,并能以实证研究科学现象。

  5.激发幼儿乐于探索科学实验的乐趣。

  活动准备:

  盛水的大盆3-4个,内装有半盆水;每人一个塑料筐,内有多种材料(小积木.塑料玩具.玻璃球.铁夹子.木夹子等)

  活动过程:

  1.介绍各种材料,引起幼儿的操作兴趣。

  提问:小朋友很喜欢玩水,这儿有几盆水,每人还有一个小筐,小筐里有许多东西,你们一样一样地把它们放入水里玩玩,看看会怎么样?

  2.幼儿自由操作,教师观察幼儿的表现,并引导幼儿边玩边说说自己的'发现。[(不同的材料有的会浮起来,有的会沉下去。)

  活动建议:

  活动继续进行,当孩子发现材料的沉与浮后,再请幼儿将会沉的材料归类放在一起,将能浮起来的材料归类放在一起。

  活动反思:

  1.通过幼儿亲手操作,大胆尝试,观察物体的沉浮现象。

  2.在活动中提供了适宜的材料让幼儿人人动手,满足了中班孩子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

  3.动手操作前利用猜一猜激发孩子的求知欲,从而增强了活动的目的性。

  4.实验结果评价中我给幼儿了充分的肯定。

科学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1.积极探索,大胆试验,感知风力大小与物体移动之间的关系。

  2.结合生活经验大胆、夸张地表现有风天气的各种事物变化。

  3.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4.对科学活动感兴趣,能积极动手探索,寻找答案,感受探索的乐趣。

  5.使幼儿对探索自然现象感兴趣。

  活动准备:

  1.羽毛,树叶,纸,石头,小木棒,回形针等材料每组一份。

  2.扇子、大记录单一份。

  活动重难点:

  1.重点:积极探索,大胆试验,感知风力大小与物体移动之间的关系。

  2.难点:大胆、夸张地表现有风天气的`各种事物变化。

  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风儿在哪里?

  1.师:有时,风儿不知躲到哪里去了?树枝,树叶都不动摇了,我们有什么办法能使风儿快快出现?(幼儿讨论)

  2.师:当风儿出现的时候,会发生什么现象?

  二、幼儿操作,感知风儿能使有些物体移动。

  1.出示操作材料,介绍认识:羽毛,树叶,纸,石头,小木棒,回形针等材料每组一份。

  2.出示并引导幼儿观察记录单,提问:请你猜一猜朝他们吹气时他们是否会移动?请用合适的标记记录在记录单上。

  3.幼儿猜测,并及时记录。

  4.师:我们的猜测是否正确呢,请你动手去实验验证下自己的猜测,再观察下这些物体都是怎么动的,发现它们的运动路线?

  5.幼儿实验操作。引导幼儿将物体有序摆放,一次一个孩子逐个向不同的物体吹风,记录吹动后物体移动的路线。

  6.交流。请幼儿说说哪些物体被风吹动了,哪些没有吹动?为什么呢?被吹动的物体移动的路线是怎样的?

  7.出示一个重物,如一块石头,引导幼儿制造风,想办法使其移动。

  三、表演风来了情景。

  1.幼儿以组为单位:每位幼儿认领组中的一种实验物品,假设自己就是这一物品,然后其它幼儿对着他吹气,这一物品模仿刚才的运动情形,进行相应的表演。

  2.全体幼儿表演幼儿假设自己是风,教师鼓励他们象风一样的行动,如在高空吹,在地上吹,做一股强风,做一阵轻风,慢慢的安静的下来然后开始刮风。

  四、延伸活动。

  1.尝试用其他方法制造风,使石头动起来。

【科学教案】相关文章:

科学教案教案科学教案05-16

科学教案【精选】07-31

【精选】科学教案09-28

[经典]科学教案07-20

科学教案【经典】07-25

科学教案(精选)07-30

(精选)科学教案07-27

科学教案(经典)08-06

科学教案[经典]08-02

科学教案[精选]08-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