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科学教案

时间:2023-10-19 09:36:55 其它教案 我要投稿

大班科学教案6篇【合集】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恰当地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来参考自己需要的教案吧!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大班科学教案6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大班科学教案6篇【合集】

大班科学教案 篇1

  设计意图:

  “我是从哪里来的?”,当孩子面对生命的疑惑而稚嫩发问时,爸爸、妈妈都在努力用最适当的方式给孩子最好的解答。为了满足孩子的好奇心与求知欲,我设计了这节活动,利用PPT和视频让孩子直观地了解胎儿形成、生长的过程,知道自己从哪儿来,通过能讲述交流,让幼儿了解自己从哪里来的同时,也知道父母养育自己的艰辛。

  活动目标:

  1、让幼儿初步了解自己是从哪里来的,在妈妈肚子里是如何长大的。

  2、激发幼儿探索自身奥秘的好奇心。

  活动准备:

  PPT,胎儿生长视频,人手一份画册,胎儿生长图片,幼儿照片,气球

  活动流程:

  情境导入—观看PPT—观看视频、交流讨论—制作画册—延伸活动

  活动过程:

  一、情景导入

  与怀孕的老师交流讨论,引起幼儿探索的'兴趣。

  二、观看PPT,了解胎儿在妈妈肚子里的生长过程。

  引导幼儿仔细观看,交流讨论

  三、观看视频

  结合感恩教育,交流讨论:

  宝宝出生后什么都不会,大人要为宝宝做什么?

  我们要怎样感谢她们?

  三、制作连环画册:我的成长故事

  四、延伸活动:

  学做准妈妈,保护自己的气球宝宝

大班科学教案 篇2

  设计意图:

  根据大班幼儿的特点,已经认识了"+"、"-"和"="的基础上,引导幼儿认识">"和"<"。根据">"和"<"比较形象的特点和幼儿一起探讨,通过儿歌和身体的感知,让幼儿记住这两个符号开口的方向,这样既能加深幼儿对内容的记忆,也能培养幼儿思维的灵活性。

  活动内容:《神奇的两条"于"》

  活动目标:

  1.认识">"、"<",理解它们的含义。

  2.根据">"、"<"比较形象特点,通过儿歌和身体感知,让幼儿记住读法和运用。

  3.培养幼儿思维的灵活性。

  活动重点:理解">"、"<"的含义。

  活动难点:大于号、小于号的实际应用。

  活动准备:课件PPT、儿歌、1-10的数字头饰

  活动过程:

  一、导入课题:认识">"、"<"

  1.带小朋友们去看海,出示PPT课件问:你们看到大海里有什么?(海豚、海龟),海龟、海豚各有几只?幼儿说出数量,教师出示PPT, 5 3,海龟和海豚比,谁多?谁少?那么5和3相比,那个数字大?那个数字小? 教师问:我们可以在5和3之间放一个符号,让别人一看就知道哪边的数字大,哪边的数字小。我们以前学过"="放到这可以吗?启发幼儿,引出">",让幼儿观察大于号的嘴巴向着前面,对着大数笑,大于号前边的'数比后边的数大,读5大于3.

  2.大海里除了有海龟和海豚,我们一起看看还有什么,出示PPT,问:大鲨鱼和小海马在生活在这里,找一找, 大鲨鱼有几条?小海马有几只?,说出各自的数量 2 6,引出"<",观察小于号的大嘴巴也是对着数字大的,但是方向是向后边,表示前边的数比后边的数小,读小于号,说出2小于5.

  3.教师:大于号和小于号都有一个大嘴巴,长得也差不多,我们怎样记住它们呢?你们有什么好办法吗?引出儿歌《大于号,小于号》。(教案:)大小两条于,名字各不一,嘴巴向 >,它叫大于号。 嘴巴向 <,它叫小于号。陪我一起游戏和学习.

  二、游戏表演:学做">"、"<"

  玩法:请两名幼儿做数字宝宝,戴上数字头饰,一名幼儿站着或者坐着在两个数字中间,用身体姿势表演">"、"<",让小观众们读出所表示的意思。

  延伸活动

  小朋友看了海也累了,就到海边休息一下,玩玩"送符号宝宝回家"游戏,教师出题,进一步复习巩固大于号和小于号,感知数学给生活带来的乐趣。

  活动后:

  通过创设一起去看海,激发幼儿对学习的兴趣,把幼儿带入海洋世界,看到海里的动物一下就吸引了孩子们的眼球,调动起他们强烈的学习兴趣,由"我要学"变为"我要学"。

  在活动中我用儿歌去引导幼儿用身体去感知大于号和小于号比较形象的特点,通过表演游戏这一环节,幼儿在感受的过程中记住大于号和小于号的开口方向,将抽象的问题具体化、形象化。

大班科学教案 篇3

  活动目的:

  1、通过实验纸吸收水会张开,让幼儿了解"睡莲花开"的原因。

  2、乐于参与活动,养成仔细观察和探索的习惯。

  活动准备:

  每组一盆水,若干剪刀和质地不同的纸(蜡光纸、白纸、牛皮纸、报纸等)

  活动过程:

  1、导入,引导幼儿观察桌面材料你看到了什么?(激发幼儿兴趣,导入活动内容)

  2、教师示范折 "睡莲"。

  (1)把正方形纸对折三次b、将角对边折.

  (2)再剪去多余部分,将花瓣向花心折。

  3、幼儿分组折纸,教师巡回观察指导。

  4、将折好的 "睡莲"放入水中:

  (1)请幼儿认真观察"睡莲"在水中发生了什么变化?

  (2)"睡莲"为什么会开花?

  (3)为什么不同质地的纸开花的.速度不一样。

  (4)师对幼儿的回答进行小结:纸的主要成分是植物纤维,内有细小的毛细管,纸遇到水后, 水沿着纸的毛细管上升,使纤维膨胀,于是,原来向里折叠的"花瓣"就张开了。不同质地纸,其吸水性不同,因而"花瓣"张开的速度也不同。

  5、活动结束,请幼儿们收拾材料。

大班科学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1、初步体会视觉暂留现象,学会看图示制作旋转玩具。

  2、通过观察、操作等方法,知道眼睛会产生错觉,旋转后的鱼儿和小鸟的位置会有变化。

  3、对“错觉”游戏感兴趣,乐意参与科学游戏。

  活动准备

  1、幼儿用书,教学挂图。

  2、双面胶带、胶棒或浆糊,筷子人手两根,剪刀人手一把。尺子或一根绳子。

  活动过程

  1、谜语导入:上面毛,下面毛,中间有颗黑葡萄。请你猜猜这是什么?

  2、通过提问引出主提。

  ——教师,我们每一个人都有眼睛,你的饿眼睛能看见什么?

  ——教师:我们的眼睛能看见许多存在的东西,眼睛看见的就都是对的吗?

  3、阅读幼儿用书,学习制作《转转转—鱼儿的家》。

  带领幼儿打开幼儿用书,引导幼儿看图示,教师示范讲解制作中的难点:

  ——剪下制作材料。

  ——看图示用双面胶将筷子固定在方面。

  ——让幼儿了解制作步骤,幼儿进行制作活动,在幼儿制作过程中,教师发现问题及时引导。

  4、引导幼儿玩一玩操作材料,并与同伴交流。

  ——教师:你发现了什么?为什么会发现这种现象呢?启发幼儿说说:鱼缸是鱼儿的'家。

  ——教师小结:我们的眼睛看见一条鱼和一只空鱼缸,但是,当我们旋转它们以后,我们的眼睛产生了错觉,鱼儿就游到了鱼缸里,这是视觉暂留现象。

  5、学习制作《转转转—小鸟家》。

  —教师:刚才,小朋友制作了《转转转—鱼儿的家》,看一看,想一想,如果将中间这张画做成旋转玩具,会怎样?

  6、幼儿独立制作《转转转—小鸟家》,并与同伴交流、分享旋转后出现的错觉现象,想一想:为什么小鸟会飞到大树上?说一说:大树是小鸟的饿家。

  7、扩展幼儿的想象,激发幼儿的制作兴趣。

  ——教师:今天,我们做了两个有趣的旋转错觉玩具,你还想做什么错觉玩具呢?鼓励幼儿大胆说一说自己的想法。

大班科学教案 篇5

  活动目标:

  1、通过幼儿实验操作,使之了儿解有的物体有被水溶解的特性,溶解了的物体虽改变了原有模样,但性质不变。

  2、通过实验活动,激发幼儿观察事物变化的兴趣,训练幼儿手脑并用的能力。

  3、丰富词汇:溶解、结晶体、固体、粉末状、盐、味精、调味品等,促进幼儿逻辑思维与连贯讲述能力的发展。

  4、培养幼儿观察能力及动手操作能力。

  5、发展合作探究与用符号记录实验结果的能力。

  活动准备:

  1、实验用具、用品。每个幼儿一只小碗、一只食用匙;每组三只小碗,分别装有结晶体的果珍饮料、方糖、红糖;一盆热开水。

  2、教师准备一只玻璃杯、一段蜡烛头、六支长蜡烛、一盒火柴、一只塑料桶、几只热水瓶。

  3、将雨花石、鹅卵石等物浸泡在水中放在自然角。

  活动过程:

  1.观察引导,激发兴趣。

  (1)教师出示一小段蜡烛,再将其放入装水的玻璃杯中,让幼儿观察有什么变化。

  (2)请幼儿思考:蜡烛在水是没发生什么变化,那么其他东西放入水中会发生什么变化呢?

  2.观察了解实验用品。

  (1)教师:请小朋友看看桌上放着什么实验用具和用品?

  (2)请幼儿观察:碗内的果珍、方糖、红糖各是什么样子(形状),什么颜色,什么滋味?(丰富词汇:结晶体、固体、粉末状)

  3.开始做实验。

  (1)让幼儿从上述三种食品中各取少许放在自己的小碗中,再加些热水。

  (2)引导幼儿观察:不搅拌饮料,看看有什么变化?(提示:颜色怎样,滋味如何?)用食匙搅拌后,又有什么变化?然后让幼儿将自己配制的饮料喝完。

  (3)请每组幼儿就以上问题展开议论,请几个幼儿小结,教师补充,同时学习“溶解”一词。

  4.举一反三。

  (1)教师提问:还有什么食品也是用开水冲泡解后饮用的?

  (2)教师提问:妈妈烧菜时用哪些东西使菜更有滋味?(丰富词汇:盐、味精、调味品)

  (3)教师提问:妈妈平时做家务时还使用哪些会溶解的东西呢?(如洗衣粉、肥皂等)

  5.教师小结:世界上有许多东西在一定条件下都会发生变化。有的原来是固体状或粉末状的东西,遇到水就会改变它原来的样子。人们可以利用这些东西的特点来创造美好的生活。

  6.观察熔化实验,激发探索科学奥秘、学习新知识的欲望。

  (1)请幼儿思考:是不是所有的东西放在水里都会溶解?(提示浸在水中的蜡烛)

  (2)请幼儿讨论:蜡烛在水是不会变化,那么用什么办法可以使它发生变化呢?

  (3)教师点燃六支蜡烛,分给每组一支,供幼儿观察:蜡烛在点燃后发生什么变化?(启发幼儿观察火焰下熔化了的烛油)

  (4)教师:小朋友做的实验和老师做的实验有什么不同?糖的溶解和蜡烛的熔化需要什么不同的条件?请小朋友活动后自由讨论,老师下次再告诉大家。

  活动反思:

  本次科学活动,不管是对我个人,还是对我班的孩子来说都是一次体验课。所以,总的来说,不管是从最初的选材到活动方案的设计还是整个活动现场,都走的是“保守”路线。本次活动《溶解》是一个比较经典的科学现象的观察活动,题材紧扣生活,是孩子们熟悉的,这样一次生活化且比较简单的活动,适合初次开展科学活动的教师,也适合第一次接触科学活动的孩子们。因为简单,教师容易体验到成功感,同时也是一次带领孩子走进科学探索世界的敲门砖。

  “保守”还体现在整个教学活动过程中。因为是第一次尝试科学活动。我很注重自己的操作常规,也注重培养孩子的操作常规。每一操作,不管是我的'示范,还是请个别孩子尝试,以及到最后全体孩子们的操作,我都在向孩子们强调操作常规。

  为了让孩子在初次接触科学活动时,尽量的感受到规范与完整,我增加了记录这一个环节。当然,结合班级幼儿实际情况,由于是第一开展科学活动并使用记录表。所以,我选择的是集体记录的方式。

  小百科:广义上说,超过两种以上物质混合而成为一个分子状态的均匀相的过程称为溶解。而狭义的溶解指的是一种液体对于固体/液体/或气体产生物理或化学反应使其成为分子状态的均匀相的过程称为溶解。

大班科学教案 篇6

  目标:

  1、尝试将数字1——8进行4次好另外组合,分列成4个好另外号码。

  2、能积极动脑,树立本人处置困难的自疑心,体验成功的悲愉。

  准备:

  1、教具:1——8的数字贴。

  2、学具:幼儿操做纸人足一份。

  过程:

  1、 家中的电话号码。

  (1)请2—3名幼儿道一道本人家中的电话号码,教师用粉笔写在乌板上。

  小同伙,你们家皆有电话吗?(有)你知道本人家的电话号码是若干嘛?请你来道一道。(幼儿道完教师在乌板上写出来)我们来看看xx小同伙家的电话是若干呀,我们一同来念一念。(幼儿一同来念一念那个号码)

  (2)角力较劲争论战收明那些号码皆由哪些数字构成,每家的电话号码是可不异。

  a、小同伙们可实了不得,皆知道本人家的电话号码,然则,你知道吗,在那些号码里还藏着许多奥密呢!请你仔细地看看,那x个号码里面有哪些地方是不异的,哪些地方是好另外?请你好好地比一比,也可以或许战身旁的好同伙筹商一下。(幼儿互相会商,教师可引导个别幼儿讲讲)

  b、教师小结:不异点是每个号码皆有8个数字构成,好别点是每个号码皆是纷歧样的。你知道为什么要把每家的电话号码安拆的纷歧样吗?(随意请2名幼儿讲讲)

  方针:

  a、 8个数字不能重复, 只能用到一次。

  2、出示数字1——8的磁贴,提出设念要求。

  b、请你设念的号码中要有那8个数字,不能少一个数,不能多一个数。

  我们来看看是哪8个数字?(教师边出示磁贴幼儿边念数字)

  3、小小设念员。

  c、 我们先给谁家设念电话号码呢?出示一个小植物磁贴,教师请幼儿来设念,若不行教师可示范着先设念一个,然后再请幼儿给其他几个小植物设念,可以或许为2—3个植物设念一下

  (1)植物园也要给小植物家拆电话了,你乐意为小植物们设念一个8位数的'电话号码吗?

  丛林里还有好多小植物的家出拆上电话呢,我们一同来帮它们先设念一个电话号码吧,幼儿操做,教师巡回引导。

  (2) 请做得快的幼儿引见,为什么能做得又对又快。

  4、我的设念。

  (1) 请2——3位幼儿展示本人的纪录后果,大家查抄是可按要求完成。

  (2)为植物拆电话。

【大班科学教案】相关文章:

大班科学教案:浮起的鸡蛋_大班科学教案06-29

大班科学教案:谈感觉_大班科学教案07-07

大班科学教案:有趣的蛋_大班科学教案07-11

大班科学教案:学吹泡泡_大班科学教案06-29

大班科学教案:物体间的空隙_大班科学教案07-07

大班科学教案:牵牛花_大班科学教案07-06

大班科学教案:大力纸桥_大班科学教案07-13

大班汽车科学教案03-31

大班神奇的科学教案01-22

大班优秀科学教案0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