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教案

时间:2024-04-07 08:20:50 其它教案 我要投稿

小班教案7篇【优选】

  作为一名教职工,往往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准确把握教材的重点与难点,进而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那么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小班教案7篇,欢迎大家分享。

小班教案7篇【优选】

小班教案 篇1

  【设计意图】

  3-4岁的幼儿对周围世界都充满着好奇。植物怎样生长的?西瓜内为什么有黑色的瓜籽?瓜籽有什么用?香蕉内的小黑点是什么?面对幼儿如此多的问题,怎样才能让幼儿的好奇心得到满足,并让他们永远保持一颗充满想象的童心?从幼儿每天吃的水果开始,开展一次寻找种子的活动,这样既能让幼儿知道水果、蔬菜和花草树木都有种子,又能对种子产生探索兴趣。

  【活动目标】

  1、了解水果、蔬菜和花草树木都有种子。

  2、知道不同植物的种子外形不同。

  3、对种子产生探索兴趣。

  4、在活动中,让幼儿体验成功的喜悦。

  5、通过实验培养互相礼让,学习分工合作的能力。

  【活动准备】

  西瓜、香蕉、苹果、梨;家长配合收集各种种子;录像带。

  【活动过程】

  1、找水果的种子。

  (1)让幼儿品尝西瓜。提问:西瓜的种子在哪里?看看是什么样子的?

  (2)让幼儿品尝香蕉。提问:香蕉有种子吗?它的种子在哪里?告诉幼儿香蕉中的小黑点就是香蕉的种子。

  (3)找出苹果、梨的种子

  2、利用每天饭后吃水果的时机,和幼儿一起品尝、讨论:

  (1)你今天吃的是什么水果?它有种子吗?

  (2)找一找它的种子在哪里?看看是什么样子的?

  3、看录像:大树的种子在哪里?种子埋入土里——发芽——小树——大树——结果子。

  延伸提示:

  1、可将各种种子做成标本,贴上标签。

  2、尝试种豆,观察种子的变化。

  3、亲子活动:找蔬菜等农作物的种子

  提问:毛豆、萝卜、青菜有种子吗?通过“家长园地”,请家长和幼儿一起寻找蔬菜等农作物的种子,每天安排一段时间,让幼儿介绍,展示自己找到的种子。

  教学反思:

  活动中充分让幼儿动口动脑,既培养了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又发展了思维,各种各样的种子是幼儿日常生活中常见但又不被注意的东西,因此调动幼儿主动参与搜集各种丰富的材料,结合幼儿的.实际经验,调动幼儿多感官参与,鼓励幼儿自由的观察、操作、发现、比较、讨论与探究,充分展示了一个以幼儿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发现学习的动态活动过程。使幼儿带着浓厚的兴趣,强烈的探究欲望,对种子的形状、颜色、大小及异同展开了多角度地联想和思考,在亲自动手操作的活动中加深了认识,以至于在“分组找种子”这一环节中都积极参与,各抒己见,其观察能力既思维创造能力得到了高度和谐地发展。整个活动的气氛随幼儿思维的活跃而活跃起来。孩子们是在玩中找,找中学,议中学,想中学结束的。

小班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让幼儿理解故事中的主要内容。学习词:太快、太响、太轻、太慢。

  2、培养幼儿在多人面前较大胆、自然的表述。

  活动准备:

  小猫小羊小狗小鸡等活动教具一套,背景图一张。

  活动过程:

  一、引起幼儿兴趣(出示故事中的小动物角色,请幼儿辨认,并模仿小动物叫声。)

  二、导入故事

  1、教师边演示教具边完整讲述故事一遍,然后启发幼儿共同回忆故事中的主要内容,理解故事的主要情节。

  A、通过看、想回忆故事中谁参加了唱歌比赛?

  B、小动物们是怎么唱歌的`?

  C、你喜欢哪个小动物并模仿?

  2、那谁唱得最好呢?(分别让幼儿模仿小鸡、小鸭、小狗、小羊、小猫唱歌。了解“太轻”“太响”“太快”“太慢”的含义)

  3、听录音讲述故事第二遍。

  A、唱歌比赛谁得了第一名?

  B、小猫为什么得第一名?

  4、教师小结:鼓励幼儿再次模仿小猫唱歌,学说小猫唱得不轻也不响、不快也不慢,唱得好听极了。

  三、结束部分:

  教师以歌表演《是谁打碎了花瓶》结束课程,请小朋友欣赏《是谁打碎了花瓶》。

  有一天,小鸡、鸭子、小狗、小羊和小猫比赛唱歌,它们请小白兔做评判员。 小鸡第一个唱:"叽叽叽,叽叽叽。"小白兔说:"小鸡唱得太轻了。" 鸭子接着唱:"嘎嘎嘎,嘎嘎嘎。"小白兔说:"鸭子唱得太响了。" 小狗说:"我来唱。"它很快跑到前面,唱:"汪汪汪,汪汪汪。"小白兔说:"小狗唱得太快了。" 小羊说:"我来唱。"它慢吞吞地走到前面,唱:"咩--咩--咩--"小白兔说:"小羊唱得太慢了。" 最后,轮到小猫唱。小猫不慌不忙地走到前面,唱起来:"喵,喵,喵。"小白兔说:"小猫唱得不快也不慢,声音不小也不大,好听极了,小猫应该得第一名。"

  活动反思:

  在活动中,把幼儿带入到了一个轻松愉快的活动氛围,在评判歌声的过程中,教师有意识的把对比强烈的“太大”和“太小”的声音放在一起,“太快”和“太慢”的声音放在一起,让幼儿在自身的经验基础上,去比较、感知不同的声音带来不同的感受。孩子在这样的情境中丰富了经验,发展了思维,提高了语言表达能力,说话习惯也得到了培养。

小班教案 篇3

  设计意图:

  三至四岁的孩子是自我认知、自我意识初步形成的时期,他们对周围事物越来越感兴趣。我在设计这活动时,从幼儿的兴趣点着手,结合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选题不宜太难,以情景表演引入课题,请来动物过生日,利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找朋友,比较出物体的多少。同时,在活动中为幼儿提供更多操作、探索的机会,有利于幼儿的认知活动向更深、更广的层次迈进。

  教学目标:

  1、引导幼儿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找出较多的物体,回比较多少。

  2、培养幼儿的初步分析、比较能力。

  3、活动中体验到成功的快乐和帮助别人的快乐。

  4、尝试用线条记录实验结果,并能用恰当的`词汇进行描述。

  教学准备:

  图片3张、纸偶2个、记号笔、铃铛、凳子

  教学过程:

  一、情景表演,出示汪汪狗、跳跳兔,引出课题。

  老师给小朋友请来了两位新朋友,一个是汪汪狗,一个是跳跳兔。

  二、出示礼物,感知物体的多少。

  今天是汪汪狗和跳跳兔的生日,他们收到了许多许多礼物。

  出示图片①:跳跳兔收到了什么礼物?萝卜有几个?我们伸出小手数一数?汪汪狗收到了什么礼物?(集体)有几颗?请幼儿想办法比较谁的礼物多?

  出示图片②:跳跳兔收到了什么礼物?汪汪狗收到了什么礼物?哪个小朋友知道3个蘑菇多,还是4个苹果多?你是用什么好办法知道的?

  教师引导:我们是用什么好办法比较多少的?

  出示图片③:跳跳兔收到了什么礼物,有几块饼干?汪汪狗收到了什么,有几根骨头?请幼儿比较,谁的礼物多?你是用什么好办法知道的。请幼儿操作,发现了什么?

  三、游戏:

  ⑴、跳跳兔和汪汪狗要邀请小朋友到他们家来玩抢凳子的游戏,小朋友要听小铃铛的声音学解放军绕着凳子走,铃声停马上坐下,一张凳子坐一个小朋友,看看谁能抢到小凳子。幼儿游戏。

  ⑵、抢凳子的游戏好玩吗?老师还要带小朋友门去外面玩,我们一边唱歌一边找朋友,1个女孩子必须找1个男孩子做朋友。看看谁最能干,会找到朋友,找到朋友的小朋友一起和老师去外面做游戏。

  教学反思:

  这节课讲的是小班数学比较多少,目的是让孩子掌握一一对应的方法。

  活动开始,我拿出两种颜色的气球来引起幼儿的注意。让孩子说出是红颜色的多,还是绿颜色的多。大部分孩子都能准确地说出来,接着我进行小结,让孩子初步了解一一对应的方法。

小班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1、在活动中 幼儿学习、感受动词:抱、躺、靠、坐。

  2、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愿望和兴趣,促进动作的'协调性和平衡能力的发展。

  3、鼓励幼儿大胆尝试,在游戏中发展 幼儿合作交往能力。

  活动准备:

  各种靠垫若干;录音机等。

  活动过程:

  一、认识靠垫,激发游戏兴趣。

  1、小朋友你们看(指靠垫)地毯上有什么?

  2、这叫靠垫,你们想不想有一个这样的靠垫,我们脱掉鞋子,到地毯上选一个自己喜欢的靠垫坐下来吧!

  3、我们把靠垫压一压、捏一捏、拍一拍有什么感觉?(软软的、很舒服的)

  4、靠垫可以用来做什么?我们一起来试一试(靠、抱、躺、坐等)

  二、游戏:

  1、靠垫不但可以抱、靠、躺,还可以玩,你们想玩吗?

  2、“走小路”:(把靠垫一个接一个纵向摆成小路)这条小路高高低低的,谁会勇敢地走过去?

  先由个别幼儿尝试走小路,接着集体练习。

  3、“堆小山”:和幼儿一起把靠垫堆成小山,鼓励 幼儿勇敢地爬过去玩。

  4、“推小山”:和 幼儿一起把“靠垫小山”推倒。

  三、结束:

  今天,我们和靠垫玩了这么多游戏,开心吗?回家后你们把这些游戏和爸爸妈妈一起玩,让他们也开心开心,好吗?

小班教案 篇5

  目标:

  对几何图形发生兴趣。

  用触觉感知圆形、方形的特征。

  辨别图形,学说词语“圆的”“方的”。

  准备圆形、方形块若干;圆形、方形卡片若干。

  圆形、方形纸盘若干(平面的),方手帕一块。

  摸箱或摸袋,里面装有若干方形块、圆形块。

  过程方的圆的不一样。

  辨认圆形和方形。出示圆盘子和方手绢,比较圆的和方的不一样。

  再出示圆形卡片和方形卡片,辨别圆盘子与哪个图形相像,方手绢和哪个图形相像,学说“圆的”“方的'”。

  摸箱游戏真好玩。

  出示摸箱(或摸袋)。这是摸箱,里面有许多方饼干和圆饼干(圆形块、方形块的)。幼儿每次取一个图形卡片,再到摸箱里摸出一个图形块,告诉大家是什么饼干?或根据教师的指示摸图形块,如”摸一个方饼干”。

  分组活动。

  图形配对。供给摸箱(里面有圆形块和方形块)。每人有圆形和方形的)。幼儿每次取一个图形卡片,再到摸箱里摸出一个相同的图形块,放在上面,配成一对,如圆形卡片和摸出的圆形块配成一对,说说圆的和圆的是一对。

  分饼干。供结圆形和方形纸盘,摸箱(内装方形块和圆形块)。每人有圆形和方形的纸盘各一个,按盘子的形状到摸箱里摸饼干(方形块,圆形块),放到相同形状的盘子里,方饼干放到方形的盘子里,圆饼干放到圆形盘子里。说说是什么形状的饼干?两个盘子都要放上一些饼干。

  建议:

  把摸箱游戏材料放到数学角,吸引幼儿来玩摸箱游戏。

  玩“喂饼干”游戏,在数学角摆放立体动物头,动物的口型有的是圆形(如猫的嘴),有的是方形(如熊的嘴),将动物头放在幼儿够得到的地方。

  幼儿按动物的口型,到摸箱里摸出饼干,把饼干喂给相同口型的动物吃(嘴是挖空的)。如圆饼干喂给猫吃,同时说说喂的是什么形状的饼干?还要数数喂了几块饼干。

  在生活中找找像圆形的物品,找找像方形的物品,找到了,贴上这种图形的标记。

小班教案 篇6

  小班语言:谁最羞

  教学目标:

  1、学习辨认教学结构图上的标记,感知小鸡、小鸭、小兔的行走方式。

  2、学习诗歌,感受诗歌天真活泼的情趣,体验小袋鼠害羞的心情。

  教学准备:教学结构图、鸡妈妈、鸭妈妈、兔妈妈、袋鼠妈妈头饰各一个。

  教学过程:

  一、导入。产生学习诗歌的兴趣

  师:今天我们班上来了许多新朋友,请小朋友看一看、说一说,都有谁?

  向小动物打招呼:“你们好!你们好!”

  二、通过观察结构图,初步理解诗歌

  师:小朋友,老师在小动物的旁边还画了一些标记。

  提问:

  (1)小鸡、鸡妈妈的'旁边有什么标记?标记像什么?学习诗歌:小鸡,跟着妈妈,走!走!走!

  (2)小鸭、鸭妈妈的旁边有什么标记?这个标记像什么?猜猜小鸭和妈妈在干什么?学习诗歌:小鸭,跟着妈妈,游!游!游!

  (3)小兔和兔妈妈有什么标记?猜猜那个箭头表示什么意思呢?小兔子和妈妈在干什么?学习诗歌:小兔、跟着妈妈,跳!跳!跳!

  (4)小袋鼠在哪里?小鸡、小鸭、小兔都跟着妈妈,小袋鼠呢?害羞的动作,我们一起来做一做吧!学习诗歌:小袋鼠,他要妈妈抱,羞!羞!羞!

  三、完整欣赏诗歌

  师:“刚才我们念得诗歌有一个好听的名字,叫《谁最羞》,请老师把诗歌完整的念一遍。”

  四、游戏

  我们一起来玩个游戏吧!

  规则:请四名老师分别做动物妈妈,让幼儿自由选择动物宝宝,跟着妈妈学本领。五分钟后,检查学本领的情况。集体念诗歌。

  五、结束

  小动物都在学本领,只有小袋鼠它要妈妈抱,羞!羞!羞!我们可不能像小袋鼠一样。我们长大了,要学习本领,不能什么事情都依赖别人,自己的事情要自己做。

小班教案 篇7

  活动目标

  1、练习发声母CH的发音

  2、初步掌握动物的不同叫声及小动物爱吃的食物。(难点)

  3、培养幼儿能在集体面前大胆说话的欲望。(重点)

  活动准备

  1、小鸭,小鸡,小猫,山羊,黄狗的图片各一张。

  2、已初步认识以上的.小动物。

  3、老师自编儿歌《什么动物吃什么》一首。

  活动过程

  一、谁来了?一起来表演……

  1、看……这是什么?(出示小鸡)小鸡来小班作客,它想考考小朋友,她是怎么叫的?我们一起来表演小鸡。它最喜欢吃什么?

  2、接下来听听谁来了?喵喵喵……谁来了?(出示小猫)一起表演小猫,小猫最喜欢吃什么?

  3、再来听听是谁来了?咩咩咩……谁来了?(出示小羊)它也来了。一起来表演它最喜欢吃什么?

  4、我们再来看是谁来了啊!它最喜欢吃骨头了。猜猜它是谁?(小狗)小狗怎么叫?我们一起来表演小狗。

  二、学儿歌

  1、老师把这些小动物和它们喜欢的食物编成儿歌,你们来听一听。

  小小鸡,叽叽叽,吃什么,吃小虫。小小猫,喵喵喵,吃什么,吃小鱼。

  小小羊,咩咩咩,吃什么,吃青草。小小狗,汪汪汪,吃什么,吃骨头。

  2、你们刚刚在儿歌里听到了什么?出儿歌内容。

  4、请幼儿带上相应胸饰自由表演出其对应的儿歌。

  5、把儿歌从头到尾连起来念一遍,表演出来。

  三、送食物

  1、请幼儿扮演小动物,按照儿歌的内容去找自己爱吃的食物。

  2、教师和幼儿进行检查纠错后进行品尝。

  四、到外面去玩

  扮小动物一边念儿歌一边去外面玩(结束)。

【小班教案】相关文章:

小班教案07-22

(精选)小班教案08-10

小班教案【经典】09-22

小班教案【精选】09-27

小班的教案12-31

小班教案[经典]10-22

(经典)小班教案11-21

小班教案(精选)11-23

(经典)小班教案11-27

[经典]小班教案0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