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数学教案

时间:2021-03-02 08:19:25 数学教案 我要投稿

【实用】小班数学教案3篇

  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时常需要用到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依据,有着重要的地位。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小班数学教案3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实用】小班数学教案3篇

小班数学教案 篇1

  小班数学活动设计:送图形宝宝回家

  [活动目标] 1、让幼儿认识图形(正方形、圆形、三角形)。

  2、让幼儿能正确的分辨正方形、圆形、三角形。

  [活动准备]

  圆形宝宝、三角形宝宝、正方形宝宝教具各一个,图形卡片若干。

  [活动过程]

  1、导入:师:小朋友们喜不喜欢交新朋友啊?

  幼:喜欢。

  师:今天老师在来幼儿园的路上遇到了三个图形宝宝,它们听说我们幼儿园里的小朋友是即聪明可爱

  又好客,它们想和小朋友门成为朋友,所以老师就把它们带来了,小朋友们欢迎不欢迎它们啊?

  幼:欢迎。

  师:那我们就一起来听听图形宝宝的自我介绍吧。

  2、教师出示图形并学着图形宝宝的口吻来自我介绍。

  出示正方形宝宝:小朋友们好,我是图形宝宝,我的名字叫正方形。我想你们成为好朋友,(接着出示三角形宝宝)小朋友你们好,我也是图形宝宝,我的名字叫三角形,我也想和你们成为好朋友。(出示圆形)小朋友们好,我也是图形宝宝,我的名字叫圆形。我想和你们成为好朋友,你们能接受我吗?

  师:小朋友们听图形宝宝的自我介绍了,现在都知道它们的名字了。那我们看看我们生活中的哪些东西分别像这些图形宝宝啊?

  教师出示图形宝宝让幼儿说像什么,教师也可以引导幼儿如说正方形像手帕时要是幼儿想不起,就可以提示说我们在吃东西时,把小嘴弄脏了幼儿园里的老师是用什么给小朋友们把小嘴擦干净的呀?等之类的话来引导幼儿

  3、游戏:送图形宝宝回家

  (1)在地板上分别画出大的正方形、圆形、三角形。游戏对象全班,游戏规则:当老师拿出正方形全体小朋友就要站到正方形里去(如人数过多,站在图形外面也算)。这样当老师出示哪个图形小朋友们就站到相应的图形里去。

  (2)把图形卡片发到幼儿手里(一人一张,一部分幼儿发三角形,一部分幼儿发正方形,一部分幼儿发圆形),游戏规则:当教师是说麻烦小朋友们把图形宝宝送回家时,幼儿们就要站到与自己手中相同的图形中去,这样再让幼儿互换手中的卡片重复游戏。

  [活动延伸]

  利用折叠、剪纸、绘画等作图形,涂画图形,引发幼儿拿图形与具体实物的形状联系、对应、玩相同游戏。

小班数学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通过触觉感知圆形的特征,知道圆形没有边,没有棱角。

  活动准备:

  1、 圆形、方形、三角形等各种形状的小饼干若干,托盘若干。

  2、 活动前,请幼儿把手洗干净。

  3、 自制圆形卡片(可以用硬纸板剪成圆形)

  活动过程:

  1、 出示圆形卡片,请幼儿触摸,感知圆形的特征。

  ——圆形摸起来是什么感觉?

  ——圆形摸起来没有愣,没有边。(教师帮助幼儿圆形的特点)

  2、 请幼儿观看课件,引导幼儿看图,找出圆形。

  ——盘子里有许多好吃的饼干,请用笔把圆形的饼干圈起来。

  (让幼儿在学具上操作,然后老师用PPT演示对照)

  3、 将小饼干分到若干托盘,请幼儿找出托盘中的圆形饼干。选择正确后,可以让幼儿吃掉该圆形饼干,本环节可以重复进行。

  提示:

  1、 活动结束后,让幼儿把剩下的饼干吃掉,给幼儿温开水。

  2、 将玩具卡《形形色色》投放在益智活动区,请幼儿找出各种颜色的圆形图片。

  3、 在日常活动中,请幼儿找一找教室中的圆形物品。

小班数学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能按形状给物体进行分类。

  2、会用视觉、触觉等感官感知圆形、正方形。

  3、乐于讲述自己的发现给小朋友听。

  活动准备:

  1、饼干(圆形、正方形的小包装),食品盘子一个。

  2、几何图形片若干,小盘子若干(每个盘子里有6—7个几何图形片),碗宝宝(嘴巴分别是圆形和正方形的)若干。

  3、活动前组织幼儿将手洗净。

  活动过程:

  一、碗宝宝来作客,幼儿观察碗宝宝嘴巴的形状。

  1、用布遮住碗宝宝,提问引起幼儿的兴趣:小朋友们猜猜看,这里面是什么好玩的东西?(幼儿自由猜),那我们来看看到底是什么呀?哦,是两个可爱的碗宝宝,那小朋友看看这两个碗宝宝有什么地方不一样?(引导幼儿观察碗宝宝,发现碗宝宝嘴巴的形状有圆形的,还有正方形的。)

  二、碗宝宝吃“饼干”,按形状分图形片。

  1、观察“饼干”。

  教师出示图形片:碗宝宝肚子饿了,它们想吃东西了,老师这里有许多的“饼干”,看看这些“饼干”是什么形状的?(幼儿观察、发现“饼干”有圆形的,还有正方形的。)

  2、喂碗宝宝吃“饼干”。

  教师:现在我们就来喂碗宝宝吃东西吧!这个碗宝宝应该吃什么形状的“饼干”呢?(幼儿根据碗宝宝的.嘴巴形状,喂相同形状的“饼干”。幼儿边喂边说:碗宝宝,给你吃“XX饼干”。

  3、幼儿操作:喂碗宝宝吃“饼干”。

  要求:根据碗宝宝的嘴巴形状,喂其吃相同形状的“饼干”。

  三、幼儿吃饼干。

  1、教师出示有小包装饼干的盘子:请每个小朋友拿一袋饼干,看看你拿的饼干是什么形状的?

  2、请幼儿说说自己的发现:饼干有圆形的,还有正方形的。

  3、幼儿吃饼干。

  教师:吃的时候可以和旁边的好朋友说一句话:我吃的是XX饼干。

  《看谁抓得多》数学教学反思

  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看谁抓得多》活动来源于幼儿生活,是幼儿生活中常会碰到的的事情。本次活动让孩子们发现生活中的数字,初步了解它们的不同用途,并且学会运用数字解决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从中体验活动的乐趣。这样不仅激发了孩子对数字的兴趣,也培养了孩子积极关注身边事物的情感态度。

  本次活动主要是让孩子学会记录的方法。所以在整个活动中,我分了三个步骤。1、怎样玩。2、抓玩具。3、猜猜看。在第一环节中利用幼儿每天都玩的积木来引出课题,设置悬念,激发幼儿的想象力,让幼儿主动去想办法,成为课堂的主体,教师在引导时交代清楚记录单记录不仅自己能看懂,也要让别人看懂。让孩子带着目的去操作。第二环节幼儿操作记录由于是大班了而且在数学活动中已经多次使用过记录表了因此这次也不例外孩子对记录表格非常熟悉。让孩子玩看谁抓得多的游戏,孩子通过玩游戏自然的导出了数的概念和认知,通过不同的数量进行观察、数数、记录,比比谁的眼力快谁的动作速度快,这样让孩子感受到了数字的神奇和有趣,并将幼儿对数字的理解、运用进一步加以扩展和延伸。因为数学来源于生活而最终必回归生活。通过这一过程,孩子可以进一步体验到数字的妙用,感受到运用数字的快乐,从中也增强了孩子学习数学的信心。

  在最后的猜猜看中我们又发现了新的问题如:老师抓了28个我怎么抓了8个等问题值得孩子们进一不去思考。所以我把这些材料投放到区域活动中让孩子继续去探索发现。

【小班数学教案】相关文章:

小班数学教案04-28

小班数学教案分类01-15

小班数学教案排序01-16

学前小班数学教案01-16

小班数学教案(二)02-20

铺路小班数学教案11-22

配对小班数学教案11-22

小班数学教案:乘车01-17

图形的小班数学教案06-10

《汤圆》小班数学教案1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