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数学教案

时间:2022-09-15 20:14:42 数学教案 我要投稿

大班数学教案模板5篇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往往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通过教案准备可以更好地根据具体情况对教学进程做适当的必要的调整。快来参考教案是怎么写的吧!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大班数学教案5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大班数学教案模板5篇

大班数学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尝试运用不同组合形式的方块拼出九方格图案。

  2、学习多角度思考问题,进行多种组合,寻求多种答案。

  3、能在记录单上记录并拼出多种组合方法。

  活动准备

  1、教学挂图(三)九方格图案1张,各种颜色,不同组合形式的方块拼图板若干,图板上有不同的数字。

  2、幼儿用书第13、15页的操作材料。与幼儿人数相等的九方格图案若干,记录单若干。

  活动过程

  一、观察、比较各种方块拼图板。

  1、教师出示各种方块拼图板,引导幼儿观察每块拼图板上的正方形是否相同?哪些地方相同?哪些地方不同?

  2、教师出示九方格图底板。

  3、请个别幼儿运用图形重叠的方法,证明就放个图上的每个正方形与拼图板上的每个正方形大小相同。

  4、引导幼儿讨论:你能用这些方块拼图板拼出九方格图案吗?

  二、幼儿操作活动,尝试拼出九方格图案。

  1、与同伴相互交流自己的拼法。

  请一名幼儿运用方块拼图板,在大家面前尝试拼出九方格图案。

  2、教师引导幼儿思考并讨论。

  3、请全体幼儿在小组操作活动中尝试不同组合,寻求多种答案。

  三、尝试运用自己的方法记录每种拼法。

  1、教师出示记录单,引导幼儿讨论:怎样记录自己用那几块图板拼成九方格图案的。

  2、请幼儿操作后在记录单上记录自己想出的.每种拼法。

  四、交流、分享各自的拼图方法。

  1、展示个别幼儿的拼图及记录单,集体进行验证。

  2、请幼儿将自己的所有拼法和相应的记录单展示在桌子上,引导同伴间相互欣赏学习。

大班数学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正确感知10以内的数量,能按群目测数群。

  2.能把两部分数量合起来看,学习按群测数。

  3.大胆讲述自己的操作过程。

  活动准备

  教具:20量的.实物卡片、点卡卡片、纽扣

  学具:纽扣、小棍、印章、不等量卡片

  活动过程

  1.集体活动

  (1)游戏:轮数

  师:小兔开了间中国风礼品店,今天请小朋友帮忙清点一下他的货物数量。先看看大家数数的本领,一起来玩轮数游戏。

  玩法:教师数一个数,手指到谁,谁就接着往向数,直到20.

  (2)多种方法数数。

  教师:出示实物卡片引导幼儿观察:图片上有什么?(灯笼、中国结、熊猫娃娃)有多少?你是怎么看出来的?(一一点数)

  (3)师:还可以用什么方法数的又准又快?请你用自己想到的办法数一数小篮子里有多少纽扣。

  (4)幼儿操作,教师鼓励幼儿采用不同的数数方法,并想出比较快的数数方法。

  (5)交流活动:请个别幼儿演示操作材料,并演示自己的数数方法。

  小结:一般比较快的数数方法可以两个两个数、五个五个数。

  2.分组操作,学习用不同的方法数数。

  (1)数小棍

  (2)数纽扣

  (3)数点卡

  3.活动评价。

  请幼儿自己讲述操作过程。

  活动延伸

  引导幼儿用其他方法进行数数,如三个三个数、十个十个数。

大班数学教案 篇3

  设计意图:

  大班的孩子们即将上小学了,在老师给孩子们渗透幼小衔接的一些知识时,很多孩子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老师,一年是多久呀?几个月是多长时间啊有多少天呢”幼儿对于“年、月、日”这样抽象的要领掌握起来有很大难度,而数学教育能激发孩子多方面智能的发展,因此,我从孩子们的问题入手,积极设计了“年妈妈的一家”这个活动,将“年、月、日”人物化并带入到故事中,设计十二座漂亮的月房子,以礼物的“形式”出现,以童话般的生动形象展示12个月、大月、小月、365个日娃娃,使原来抽象、复杂的概念变得具体、简明、易于理解。

  活动目标:

  1、初步理解年、月、日的概念,感知年、月、日之间的关系。

  2、了解一年有12个月,一个月有30(31)天,一年共有365天。

  3、通过游戏,知道挂历等是记录或查看日期的工具;学习查看它们的方法。

  4、培养幼儿观察和想象能力。

  5、了解数字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初步理解数字与人们生活的关系。

  活动准备:

  1、字卡(年、月、日)各一份、房子图卡1月—12月的月历(大月、小月、2月房子大小有区分);日历、台历和挂历各一份;

  2、小字卡(年、月、日)和数字卡片(12、28、30、31、365)、水彩笔人手一份;

  3、20xx年日历表人手一张。

  活动过程:

  (一)、以到朋友家做客的形式,引导幼儿观察十二座“房子”,引起兴趣。

  1、说一说,你发现了什么

  2、哪几座房子大,哪几座房子小,最小的是哪一座房子

  (二)、以“年妈妈”赠礼物的方式,出示数学卡:12、28、30、31、365,猜猜与“房子”有什么联系,明确探索任务。

  1、幼儿摆弄数字卡并认读。

  2、你认为数字与房子有什么关系(鼓励幼儿大胆想象)

  (三)、讲述故事,帮助幼儿理解年、月、日的概念,了解数字之间的关系。

  1、教师利用大字卡(逐一出示)讲述故事,在讲述过程中,设置问题,引导幼儿发现大、小“房子”里日娃娃数量的差异和联系。

  2、幼儿操作小字卡、数字卡来回答问题:

  ——年妈妈的孩子叫什么名字年妈妈共有多少个日娃娃

  ——年妈妈为日娃娃盖了多少座房子年妈妈给房子起了什么名字

  ——大月房子有哪几座为什么这些房子比较大

  ——小月房子有哪几座为什么这些房子比较小

  ——最小的月是几月为什么二月房子是最小的

  (四)、学习查看年历的方法。

  1、认识日历、台历和挂历。

  2、学习查看年历的方法:认识年份、生肖、月份

  3、幼儿尝试在日历上找节日和自己的生日(例如:五一、六一)。

  活动反思:

  本次数学活动的选材是根据大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发展水平而进行的,在环节设计中我结合幼儿的疑问,运用故事、数字卡游戏、情景展示日娃娃的'家等形式,引导幼儿踊跃参与、积极与老师互动;教具准备充分,活动既有面向全体,也有个体展示的机会。“年”的概念很大,对孩子来说单用语言描述是不够深刻的,所以重点了采用边讲故事边用教具演示的教学方法,让幼儿很快的进入了活动中,并领悟了年、月、日之间的关系;在习得知识后并应用到生活中才是真正的理解,于是在最后一个环节我设计让幼儿在年历中找到自己的生日和节日(五一、十一、六一)等,幼儿表现地很积极很认真,在此环节中得到了提升。

大班数学教案 篇4

  设计意图

  大班幼儿在平时的生活中能够运用空间方位解决问题,例如在平时的一些活动中幼儿能够主动介绍自己的家在出了幼儿园的大门向左走然后在一直往前走就是我的家了。根据《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表明丰富幼儿空间方位识别的经验,引导幼儿运用空间方位经验解决问题,也能够发现生活中许多问题都可以用数学的方法来解决,并且能够体验解决问题的乐趣。在本次活动中让孩子们自主操作课件,在过程中体验数学带来的乐趣。

  活动目标

  1、理解“↑、↓、←、→”箭头表示的意义。

  2、通过数箭头的方法比较路线图的长短,并找出终点的位置。

  3、积极参与活动,在设计出行路线的同时感受其带来的乐趣。

  重点难点

  活动重点:重点:理解“↑、↓、←、→”箭头表示的意义。

  活动难点:

  通过数箭头的方法比较路线图长短,并找出终点的位置。

  活动准备

  PPT课件,线路图教具图片(每位幼儿人手一份)

  活动过程

  一、初步认识四个箭头的含义

  1、出示四个不同方向的箭头,幼儿讨论

  师:你们在哪见过,知道这四张标记图表示什么意思?

  2、用手指出箭头所指方向。

  小结:上面的箭头为大家提供了出行的路线,以及在户外迷路时也可以观察这些指示牌。

  二、展示另外两幅路线图,通过箭头找出在路线图上到达的位置

  1、出示线路图

  师:今天,我们就为小弟弟一家找一找他们的出行路线。

  (1)请你们看一看这幅线路图上都标出了什么地方?

  (2)地图上一道一道的方格表示的什么?表示你走的步数。

  2、出示另两幅路线图,并按箭头找出正确的路线。

  师:你们能看懂这个路线图表示的意思吗?是从哪里出发呢?(上面的是妈妈的出行路线,下面的是爸爸的出行路线)

  3、幼儿操作路线图并讲述过程。

  请你们选择一条路线,想一想,你是想帮助妈妈还是帮助爸爸。等会你们帮助爸爸或妈妈看一下,他们到底去哪里了,并且要用完整的.语句说出来以及数出你走了几步。

  小结:小朋友们都能根据爸爸妈妈的箭头提示,为他们找到了正确的路线。

  三、引导幼儿用多种方法解决问题

  1、小弟弟现在想从家出发去医院,但是中间想要经过理发店,最终到达医院,那他该怎么走呢?

  (1)教师边演示边讲解“小弟弟从家出发向前走了几步,在向右走了……”

  (2)请几位幼儿上来在图片上找一找,并在画路线的同时用完整的语言说出方向,以及数一数走了几步?

  (3)比一比自己画的路线并比较出路线的长短。

  小结:这些小朋友走的步数都是一样的,可是他们的路线不一样。

  四、幼儿自由设计出行路线

  1、现在请小朋友们自由设计自己出行路线,并用箭头画出,想一想可以怎么走?并数出你走了几步?

  2、可以怎么走?请你设计一条出行路线。

  活动总结

  本次活动我以图片的导入,大大提高了幼儿的兴趣,使幼儿在整个过程中都被活动环节所吸引,幼儿能在活动中积极发言,大胆表述自己的猜想,达到了教学活动的目标,同时活动中也存在着一些不足,教师的在表述方向的语言不够准确,最后的延伸活动教师言语上应更简洁明了。

  活动过程增添了白板中的多种功能,使活动变得更有趣味性,幼儿通过自己动手操作,更好的去感受到在线路图上用箭头来行走,。但我深知自己在信息技术的运用上还不够充分,在今后的教学生活中,我会不断的加强自身学习,真正将信息技术与教学充分相结合。

大班数学教案 篇5

  活动目标:

  1、通过实际操作和游戏,感知上下叠置的空间位置关系。

  2、指导生活中的叠放物品的好处和注意事项。

  3、愿意与同伴合作完成游戏,合作时尊重他人的意见。

  4、初步培养观察、比较和反应能力。

  5、让幼儿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活动准备:

  五种颜色的积木、餐具若干,记录纸和笔。

  活动过程:

  1、教师出示各种积木,引发孩子的兴趣。

  教师:老师带来了很多积木,我们今天来玩堆积木游戏,你们想玩吗?

  2、通过游戏,初步感知上下叠置的空间位置关系。

  ——这是老师堆的积木塔,大家要接受我的过关大考验才能玩游戏哦!教师出示不同颜色或形状搭成的4层积木塔。

  第一关:引导幼儿分别从上至下,从下至上数分别是什么颜色什么形体?如第一层是红色立方体形状的。

  第二关:这一层积木的上面一块和下面一块积木分别是什么颜色和形状的?(指着中间的一块问)

  第三关:请仔细观察这个积木高塔,记住每一块积木的叠放顺序。然后教师用布把积木塔盖住,让幼儿四人一组回忆积木塔叠放顺序搭出一座一模一样的积木塔。

  3、幼儿展示操作的结果,看一看与老师有什么不同?并请幼儿描述某一块积木的上面和下面分别是什么颜色和什么形状的积木。

  4、通过实际操作引发幼儿发现叠放物品的`好处。

  ——四组变两组,两组的积木合在一起,想办法把这些积木搭起来,思考怎样搭最高。

  ——活动快结束了,咱们把积木都放回篮子里吧,(教师随意放,结果积木放不下)积木放不下,有什么办法让积木放得下呢?启发孩子叠放整齐。

  5、发散孩子思维,生活中有什么东西是叠放的。教师小结:刚才我们发现把物品一个一个地叠放在一起就会比较节省空间,同时也很整齐。但叠放时小朋友也要注意哦,有的物品是不能叠放太高的,如家里的陶瓷碗,如果太高容易歪倒,就会把碗打破。

  活动反思:

  在这个活动中我通过闯关游戏的形式进行,孩子都很感兴趣。从活动中孩子的表现看,孩子对上下叠置的空间位置关系都很明确,能清楚地分辨从上往下数与从下往上数的位置关系。在这个活动中我还注重一点就是根据我班孩子合作能力比较差这一点,所以我设计的这个活动大多数都是以合作的形式进行,如在第二个环节的闯关游戏,从4人到8人一组,在第一次游戏时有个别喜欢表现的孩子(钟镇阳、陈朗)不理同组的同伴,自己拿了积木就搭,结果他们组是最后一个完成的,于是我与孩子一起分析了原因,为什么?引导孩子商量着怎样合作完成任务。在后面的两个闯关游戏中孩子基本上都能做到商量合作完成任务,而且每一次完成任务后孩子都很有成就感。在最后一个环节与孩子一起发现生活中叠放的物品时,孩子们的发言也非常积极,也发现了叠放的好处,如占用的空间少,又美观等。

  从这个活动的效果看,孩子对空间位置都比较熟悉,叠放的物品会比较节省空间,同时也很整齐的道理孩子也懂,如果能把重点放在实践学习如何利用空间位置上,如让孩子摆放积木,让孩子思考怎样摆放可以装得最多,把各种不同大小的玩具放进柜子的那一层最合适等,对我班的孩子挑战性会更大一些。

【大班数学教案】相关文章:

大班对称数学教案04-02

大班数学教案07-20

【精选】大班数学教案07-22

大班数学教案(经典)10-06

大班数学教案[精选]08-23

(精选)大班数学教案08-22

大班数学教案(经典)09-13

大班数学教案【经典】09-12

【经典】大班数学教案09-18

大班数学教案(精选)09-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