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数学多位数乘一位数的教案

时间:2023-11-14 10:51:10 赛赛 数学教案 我要投稿

三年级数学多位数乘一位数的教案(精选17篇)

  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案,教案有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动的开展。那么应当如何写教案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三年级数学多位数乘一位数的教案,欢迎阅读与收藏。

三年级数学多位数乘一位数的教案(精选17篇)

  三年级数学多位数乘一位数的教案 1

  一、课时内容

  1.经历整理和复习的过程,理清知识脉络,进行分类归纳,学会有序整理的学习方法,提高学习能力,形成清晰、完整的知识结构。

  2.进一步巩固多位数乘一位数的口算、估算、笔算方法,能熟练、准确地进行计算。

  3.进一步体验“归一”和“归总”问题的数量关系,提升解决此类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过程

  小组交流,整理归纳

  师:同学们,第6单元的学习已经结束了,我们学习了哪些知识呢?现在给大家一点时间,以小组为单位把本单元的知识进行整理,请各小组长做好记录。

  【学情预设】学生互相交流,教师巡视,掌握学生的整理情况和方法。

  师:现在请各个小组来汇报一下你们的成果吧!

  教学提示:教师根据小组的汇报用知识网络图的形式板书各部分主要内容(或出示课件),同时对学生用结构图、表格等方式进行整理给予肯定。

  师:同学们整理得非常好。看一看知识网络图,就能把这个单元的知识点给整理好了。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自主整理,交流汇报,明确本单元知识脉络,进一步培养学生整理知识的良好习惯和能力。

  三、复习巩固,提升认识

  1.复习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

  师:请同学们完成教材第75页第1题,比比看谁算得又对又快。

  【学情预设】 学生独立完成,指名汇报,并要求学生说一说计算时乘的顺序。

  师:笔算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题目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哪些地方容易出错?

  【学情预设】 有学生会说出忘记加上进位数;也有学生会说有0时不知道怎样对齐。

  2.复习用乘法解决问题。

  师:现在我们再来解决教材第75页的第2题。大家先独立完成第(1)题。

  【学情预设】 学生能很快用口算完成。

  师:第(2)题应该怎样解决呢?

  【学情预设】 列式为136×6,可以用笔算来解决,这样不容易出错。

  师:从第(3)题中你能得到什么信息?

  【学情预设】 学生可以提炼出有效信息。

  师:这个问题应该怎么解决呢?

  【学情预设】 同桌之间进行讨论。

  预设1:可以用笔算解决,列式为65×7,算出结果后再与400比较。

  预设2:可以用估算解决,65×7的结果肯定比400大,所以能走到。

  四、补充练习,发散思维

  1.完成教材第76页“练习十六”第3题。

  把握课堂节奏,以点名口答的形式练习用乘法解决单位转化的问题。

  2.完成教材第76页“练习十六”第5题。

  指导学生观察数据,通过尝试找出规律并进行验证,最后完成表格。

  教学提示:对于三年级学生来说,有时候很难找出数据之间蕴含的规律,教师要注意引导他们从学过的运算着手去尝试。

  3.完成教材第76页“练习十六”第6题。

  先请学生提取信息,再根据数量关系列出算式,并求解作答。注意引导列分步算式的学生如何列综合算式。

  设计意图:充分利用教材素材,对复习内容进行运用。以学生独立完成和表达为主,加深对笔算和解决问题的理解,提高计算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作业设计,检验成果

  完成课时练习。

  六、教学反思

  根据本课内容与复习目标,依据学生当前的学习经验和能力,充分发挥学生自主学习、归纳总结和探索交流的能力。使学生在计算和解决实际问题中,寻求知识间的内在联系,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关系,从而更深入地理解算法和算理,有效地掌握解决实际问题的思路和方法。但是由于平时过于偏重笔算,而忽视口算和估算,会导致部分学生在这方面有所欠缺,应适当布置一些专项练习。

  三年级数学多位数乘一位数的教案 2

  一、教材分析

  《多位数乘一位数》是人民教育出版社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第60页的知识。是笔算多位数乘一位数的第一课(不进位乘法),是本册的重点内容。经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已经认识了乘法的算理;熟练掌握了口算乘法。本节课的教学安排既是对前面知识的巩固和熟练,也是学生进一步学习多位数乘一位数的进位乘法的基础。

  二、教学目标

  根据教学内容、综合教材编排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我确定如下教学目标:

  1、通过本课的师生共同探究,学生会用笔算乘法(不进位乘法)进行计算,并会把该方法运用于更多位数的乘法。

  2、学生在探究过程中,通过自主观察、引导演示,动手操作,体会自主探究问题,获取知识,获得自主体验知识带来的乐趣,体验数学学习中的成功感。

  3、学生通过小组合作,讨论交流,情景再现,动手操作等活动,体验与人合作的乐趣,培养与人沟通交流合作能力。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列竖式计算多位数乘一位数的算法算理,会用多位数乘一位数的方法进行计算。

  教学难点:熟练地计算多位数乘一位数。

  四、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情境图、学生分组

  五、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激趣导入

  1、课件出示美术课画图情景图

  教师:同学们你们喜欢在美术课上绘画吗?

  学生:喜欢。

  教师:三位小朋友们正在做手工,大家看看,小明、小敏、小丽正在做贺卡呢,大家看看他们做卡片时都用到些什么?

  学生:彩笔,纸板,铅笔。

  教师:对,大家观察得很仔细,大家看了之后可以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2、学生会带,教师选择性板书:一共有多少支彩笔?

  (二)、合作探究

  1、解决问题

  教师:小精灵呀和大家一样,也是想知道桌子上一共有几支彩笔,大家一起来解决这个问题吧。(教师再约学生一起分析情景图,图中一共有三盒彩笔,每盒有12支彩笔。)大家知道了这些,要怎样列式呢?分小组讨论。

  学生1:12+12+12=36,每盒彩笔12支,一共有三盒,就是三个12相加。

  学生2:123=36,因为12=10+2所以123=103+23=36

  学生3:123=36,因为12=9+3,所以123=93+33=36

  教师:大家真了不起,想起这么多的方法,真是人多力量大,一下子就把小精灵和大家想知道的.问题解决了。除了以上方法大家还有更简单的方法吗?以前大家学过列竖式使加法变得更简单,那么乘法可不可以用列竖式的方法使计算更简便?

  引导学生讨论研究笔算乘法这个问题。

  教师:用竖式计算加法是用怎么列呢?谁来说说。

  学生回顾:加数加上加数,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加起。

  2、总结乘法的竖式计算

  教师:在乘法中,规定两个相乘的数叫因数,和加法竖式一样,因数乘以因数,相同数位对齐(教师列出乘法竖式,边列边讲解)。那具体要怎样计算呢?大家分组讨论。让学生到黑板上板书。

  学生1:先把个位上的2和3相乘得6,把6写在个位,再用十位上的1和3相乘得3,表示3个十,把3写在十位上。

  学生2:先用十位上的1和3相乘得30,把3写在十位上,再用个位上的2和3相乘得6,把6写在个位上。

  教师:大家的想法呢,统一起来就133=30,23=6,30+6=36,和刚才开始时的第二种方法是一样的,只是现在用竖式表示。

  3、多媒体课件直观演示乘法竖式计算过程

  4、小结

  大家来说说今天学到什么?

  学生:多位数乘一位数,把这个数每一位上的数分别乘这个一位数。

  (三)、巩固提高

  学生在黑板演示教材60页做一做第一第二题,集体纠错。

  (四)、回顾总结

  1、今天你学到了什么?

  2、你今天的表现怎么样?你觉得同组中组员的表现怎么样?

  3、对全班学生给予表扬。

  三年级数学多位数乘一位数的教案 3

  设计说明

  本节课教学的是多位数乘一位数连续进位的笔算乘法,尽管算理和算法与不连续进位的笔算乘法相同,但相对比较复杂,学生计算时也更容易出错,因此,在教学本节课时,不仅要在学生的探究过程中给予适当引导,还要通过对比教学,突破连续进位的难点。

  1.自主探究,适时指导。

  由于连续进位的笔算乘法与不连续进位的笔算乘法的计算方法和算理相同,因此先让学生尝试独立完成计算,再在小组内交流计算方法。教师在学生自主探究过程中,针对学生容易出错的地方给予适时指导,并帮助分析原因,加深学生的印象,促进学生对算理的理解和对算法的掌握。同时,在精确计算前,让学生估一估积的范围,培养学生用估算来检验精确计算结果的习惯。

  2.加强对比,突破难点。

  教学过程中,通过两个对比来突破难点。一是把连续进位与不连续进位的笔算乘法的过程加以对比;二是将三位数乘一位数的进位叠加和两位数乘一位数的进位叠加进行对比。通过对比,让学生再次体会“哪一位相乘满几十就要向前一位进几”的计算方法,同时引导学生牢记两点:一是把进位的数写在竖式相应位置的横线上;二是算前一位的积时不要漏加后面进位进上来的数。通过对比和练习,提高学生计算的准确性,并培养学生检验的习惯。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 PPT课件

  教学过程

  复习旧知

  1.计算下列各题。(课件出示)

  2.说一说上面两道题的'笔算方法。

  (从个位乘起,乘到哪一位,积就写在哪一位的下面,哪一位相乘的积满几十,就向前一位进几)

  设计意图:“温故而知新”,课前进行乘加两步混合计算及多位数乘一位数(不连续进位)的笔算乘法的训练,为学习新知作铺垫。

  探究新知

  1.课件出示教材62页例3。

  (1)观察情境图,收集、整理数学信息。

  (已知条件:饮料每箱24瓶,共9箱;所求问题:9箱饮料一共有多少瓶)

  2.学生独立列式。(24×9)

  (1)学生估算9箱大约有多少瓶饮料,然后汇报估算方法及结果。

  方法一:10箱是240瓶,9箱一定比240瓶少。

  方法二:因为24比20 大,比30小,20×9=180,30×9=270,所以24×9的得数在180和270之间。

  (2)学生独立列竖式计算,组内交流算法。

  3.课件出示24×9,24×4两个笔算竖式。

  (1)仔细观察,比较两个算式的异同,集体交流。

  相同点:都是两位数乘一位数,计算方法相同,都有进位。

  不同点:第一个算式个位向十位进位,十位也向百位进位;第二个算式只有个位向十位进位。

  (2)揭示课题:像第一个算式这样的乘法,叫做连续进位乘法,也是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内容。

  4.引导学生总结多位数乘一位数(连续进位)笔算乘法的计算法则。

  (多位数乘一位数,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乘起,用一位数分别去乘多位数每一个数位上的数,哪一位上的乘积满几十就向前一位进几)

  说明:在乘法里,乘数也叫做因数。

  5.学生尝试笔算137×6。

  (课件出示,学生试做,教师巡视订正)

  (1)比较137×6和24×9两个竖式,找找异同点。

  (相同点:都乘一位数,计算方法相同,都是连续进位乘法。不同点:第一个算式是三位数乘一位数,最高位没有进位;第二个算式是两位数乘一位数,最高位有进位)

  (2)学生讨论:计算连续进位的笔算乘法要注意什么?

  (哪一位向前一位进位时,要把进位的数写在竖式相应位置的横线上;计算前一位的积时,要记着加上后面进位进上来的数)

  设计意图:通过独立探究,让学生经历知识迁移和抽象计算法则的过程。教学过程中两次进行对比,让学生进一步明确多位数乘一位数连续进位笔算乘法的算理和笔算方法,突破难点。同时在精确计算前,用估算明确乘积的范围,培养学生用估算检验结果的意识和能力。

  巩固练习

  1.计算。

  69×8=   76×4=

  164×5=   245×3=

  2.完成课堂活动卡,集体交流订正。

  3.王力读一本书,每天读26页,9天读完。这本书一共有多少页?

  4.学校想为三年级的6个班各配备一台录音机,每台录音机139元,一共需要多少元?

  课堂总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布置作业

  教材64页6、7、8题。

  板书设计

  多位数乘一位数(连续进位)的笔算乘法

  24×9=216(瓶)

  多位数乘一位数(连续进位)的笔算方法: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乘起,用一位数分别去乘多位数每一个数位上的数,哪一位上的乘积满几十就向前一位进几。

  三年级数学多位数乘一位数的教案 4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体验面积的含义,初步学会比较物体表面和封闭图形面积的大小。

  2、通过比较两个图形面积大小的过程,让学生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培养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同时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3、创设有目的的活动,让学生经历知识形成的过程,培养学生主动探索与团结协作的意识和能力,使学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学具袋(正方形与长方形每生各一个,剪刀、固体胶、小纸片、硬币等)

  2、学生准备:学具袋(正方形与长方形每生各一个,剪刀、固体胶、小纸片、硬币等)

  【教学重点】

  理解面积的含义,体验比较策略的多样性。

  【教学难点】

  理解面积含义,比较两个图形面积的大小。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1、手掌面及数学书封面引出物体表面大小就是它们的面积。(板书:物体表面的大小——面积)

  2、以淘气想加入到同学们当中来,出示课件引出:封闭图形的大小就是它们的'面积。(板书:封闭图形)

  二、初探面积的含义。

  1、感知:

  ①寻找身边物体的面积,学生举手回答。

  ②比较物体面积的大小,同桌互说并举手回答。

  2、学生活动:比较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大小

  ①教师出示长方形与正方形。学生猜测图形面积的大小。

  ②学生动手操作,利用学具袋中的学具想出多种方法比较两个图形的大小。师巡视指导。

  ③学生演示不同方法并由学生选择测量面积比较准确的方法。

  ④师引出数格子的方法。

  三、应用。

  1、(课件出示)用数格子的方法比较两个图形面积的大小。生观察后举手回答。

  2、出示两个正方形,学生讨论并判断是否可以用数格子的方法。让学生知道比较时格子的大小要一样。

  3、书本40页画一画。

  四、拓展(小小设计师)

  在方格纸中小组合作完成一个图形贴画。

  1、由智慧老人送礼物引出。

  2、教师提出活动具体要求。

  3、投影仪展示学生部分作品,并比较图形面积大小。

  五、 总结

  在今天的学习中,你都知道了些什么?

  三年级数学多位数乘一位数的教案 5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使学生感知乘法处处在生活中。

  2、培养学生观察和思维能力。

  教学过程:

  一、复习

  二、探讨交流

  1、学生观察情境图。

  ⑴、这幅图是在什么地方?

  ⑵、在小组里说说自己观察到的内容。

  2、教学p26中的例2。

  师:这道题应该怎样算?你有什么新的发现?

  ⑴、将图中提供的'信息用文字表达出来。

  书店有许多书,连环画每套18本,王老师买了3套,一共是多少本?

  ⑵、出示小精灵的问话:你能算出王老师买了多少本连环画吗?

  ⑶、学生独立完成,把自己的算法说给同组的同学听。

  ⑷、各组代表汇报本组的各种算法,并说说本组的新发现。

  ⑸、教师将小组的汇报板演到黑板上。

  三、做一做

  学生在练习上完成做一做的三题,教师巡视了解情况。

  四、巩固练习

  1、练习十七题第1题,学生独立完成后,同桌互相检查。

  2、练习十七题第2题,学生独立完成后,同桌说说为什么用乘法计算。

  3、练习十七题第3、4题,学生独立完成后,小组交流,说说你是怎样想的,又是怎样做的。

  五、全课小结。

  1、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你还有什么想说的。

  2、教师小结(略)

  三年级数学多位数乘一位数的教案 6

  教学目的:

  使学生掌握第一个因数末尾有0的乘法的计算方法,能够正确地计算。

  教学过程:

  一、复习

  然后让学生口算,教师逐题从上到下分别写出左右两组题的得数。然后提问:观察每一组题,第一个因数有什么特点?乘积有什么特点?怎样算比较简便?

  教师总结学生的回答:第一个因数末尾有0的乘法可以先用第二个因数乘第一个因数中0前面的数,再看第一个因数末尾有几个0,就在乘得的数的后面添几个0。

  二、新课

  1、教学例9。

  教师出示例题350X3,提问学生:这道题怎样用笔算?

  教师再提问:还有更简便的算法吗?

  学生回答后,教师告诉学生:第一个因数末尾的0可以先不计算,只用乘法去乘0前面的数,最后再把第一个因数末尾的`0、落下来。然后让学生列竖式用简便算法计算。

  教师接着出示2500X3,让学生用简便方法试算。

  集体订正时,让学生说一说怎样计算简便。

  2、做例9下面做一做中的题目。

  指导学生做做一做中的题目时,可先让学生独立做,教师要注意巡视,了解学生计算的情况。

  三、课堂练习

  1、做练习六的第1题。

  让学生独立做,教师注意行间巡视,了解学生竖式写得对不对,有什么问题。然后集体订正,结合学生出现的问题加以说明。

  2、做练习六的第2题。让学生独立做,直接把得数写在教科书上。教师了解学生在2分15秒内全做完的学生

  有多少,哪些学生还没有做完。然后集体订正。

  3、做练习六中的第3题。

  学生做前教师提问:各是多少是什么意思?要求的是什么?

  4、做练习六中的第4题。

  让学生独立用竖式计算。教师行间巡视,个别辅导。然后集体订正。

  5、做练习六中的第5题。

  让学生独立解答。教师行间巡视,个别辅导。

  三年级数学多位数乘一位数的教案 7

  教学内容:

  教科书p68中的主题图。

  教学目标:

  使学生加深对乘法含义的理解,让学生知道生活中处处有乘法。

  教学重点:

  通过观察能熟练用乘法问题。

  教学过程:

  一、复习。

  二、结合生活情况使学生加深体会乘法的含义。

  1、教学p68的.主题图。

  (1)、让学生独立观察教科书p68中情境图。

  思考:

  ①、这幅画面是什么地方?

  ②、你发现了画面中有什么游戏项目。

  (2)、在小组中互相说说自己观察到了什么内容。

  (3)、各小组代表汇报。

  (4)、教师板书学生汇报的数据。

  (5)、师:根据你们提供的信息(条件),你能提出用乘法计算的问题吗?大家在小组里议一议。

  2、感知生活中有乘法。

  (1)、学生汇报。(略)

  (2)、师:这些活动,你们在哪亲身体验过呢?

  3、体会生活中的数学问题。

  师:除以上这些数学问题,你们谁还能提出其他的数学问题,并使用乘法计算?

  学生通过思考,自由回答。

  三、练一练

  三年级数学多位数乘一位数的教案 8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74页例1,练习十六第1——4题。

  教学目标:

  使学生经历多位数乘一位数(不进位)的计算过程,初步学会乘法竖式的书写格式,了解竖式每一步计算的含义。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合作交流的学习方法和积极的学习态度,体验计算方法的多样化。

  教学过程

  一、提出问题:出示例1情境图。

  师:元旦到了。小明、小华和小丽正在用彩笔画画,准备布置“迎接元旦”专刊。他们

  要用美丽鲜艳的彩色图画歌颂伟大的祖国,迎接新年的.到来。

  师:你能提出哪些用乘法计算的数学问题呢?

  先请同学们估算一下,3合大约有多少枝彩笔?

  师:如果我们要知道准确的枝数,该怎么办呢?

  小精灵问:怎样算一共有多少枝彩笔?

  二、探讨交流

  师:

  1、用什么方法计算?怎么列式?

  2、12×3表示什么意思?

  3、这道题与我们以前学过的乘法计算有什么不同?

  师:这道题该怎样算呢?

  1、让学生思考,计算摆一摆小棒或画图等。能想出几种算法的,就把几种算写出来。

  2、算完以后,在小组里交流,把自己的算法说给同组的其他同学听。

  4、教师巡回了解各组的情况,鼓励学习有困难的学生积极参与小组的活动。

  5、全班汇报。教师将汇报板演在黑板上。

  三、介绍竖式。

  学生在练习本上完成“做一做”的三道题,教师巡视了解情况。

  四、巩固练习

  学生完成练习十六的作业。每道题让学生估算,然后再用竖式计算。

  第1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后,说说为什么是用乘法计算。

  第2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后,同桌互相检查并说说自己是怎么算的。

  第3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后,再交流这道题有哪几种算法。

  三年级数学多位数乘一位数的教案 9

  教学内容:

  一位数乘多位数的笔算乘法。

  教学目标:

  1、和复习笔算乘法。

  2、能够利用乘法笔算解决生活中遇到的问题。

  教学过程:

  一、和复习笔算乘法

  1、做和复习中的第1题。

  指名不同的学生读出每个算式,并说出得数。

  2、做第2题;

  先让学生说一说笔算乘法的计算法则,再说一说哪些地方最容易出错。

  二、和复习口算乘法

  让学生竖着口算每一组题目。然后让学生说一说每一种口算乘法应该怎样算。接着让生口算第3题。

  三、课堂练习

  1、做和复习中的第4题。先让学生独立做一做,然后集体订正。订正时,指名让学生说一说是怎样想的。

  2、做和复习中的第5题。

  先让学生自己做,订正时,让学生根据竖式说得数是怎么样算的。

  3、做练习七中的'第1题。

  让学生独立列式计算,教师行间巡视,个别指导。然后集体订正。

  4、做练习七中的第2题。

  让学生用竖式计算,并把得数写在教科书上。

  四、数学游戏

  教师先说明游戏的内容并把2、3、4、5、6写在黑板上并举例说明一个数,把这个数连续乘2、3、4、5、6的意思。然后说一个14以内的数并宣布游戏开始,让全班学生一起。

  三年级数学多位数乘一位数的教案 10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70页例2,练习十五第4,5,6题。

  教学目标:

  引导学生体验估算的过程,初步了解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估算方法,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

  教学过程:

  一、提出问题。

  1、用多媒体幻灯片逐一出示各种图片。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提出用乘法计算问题。

  内容:邮局邮票出售处,有的邮票一枚80分,有的邮票一枚60分。

  百货商店鞋柜,一双旅游鞋78元,一双皮鞋164元。

  电影院售票处:日场一张电影票15元,夜场一张电影票20元。

  小袋鼠蹦跳一次约2米,小袋鼠蹦跳33次。

  文具商店柜台,每合图钉120个,每包日记本25本。

  2、出示教科书第70页例2主题图:

  三年纪一班29个同学去参观航天航空展览,门票每张8元。

  请学生提出问题,老师在学生提出问题的基础上,补充提出如果老师这时只带250元钱去够吗?

  二、尝试解决。

  1、教师先请学生猜一猜带250元够不够?再请学生思考怎么知道我们猜得对不对呢?看看小精灵是怎么说的?

  2、怎么才能知道829大约是多少呢?能不能用我们前面学过的计算方法来解决这个问题。

  3、启发学生想出前面我们已经学过整十乘一位数的乘法口算。我们可以把29看成最接近的整十数来估算。

  4、因为830﹦240,所以829的积比较接近240。我们可以列成829240。再由小精灵介绍约等号。

  可见带250元够买门票。

  三、拓展引伸

  组织学生小组讨论,然后全班交流,说明各应看成几百或几十。说明因数是三位数时,只要看成最接近的整百数既可。

  四、巩固练习。

  1、完成教科书第70页做一做中的4道题。先由学生独立计算,然后集体订正答案。结合订正答案的过程让学生说一说估算的过程。

  2、教科书第4题,让学生独立完成。

  3、同上课开始时呈现的`几个问题情境和学生们提出的问题,让学生估算结果,找出答案。

  4、请学生举出几个日常生活中的例子。

  五、全课小结

  1、这节课开头我们碰到了什么问题。是怎么用数学的方法来解决的?

  2、上这节课,你有什么感受和体会?

  三年级数学多位数乘一位数的教案 11

  教学目标

  1、让学生进一步巩固除法计算及除法的验算,能正确熟练的进行除法的计算。

  2、培养学生养成验算的好习惯。

  重点难点

  重点:使学生能熟练掌握除法(首位能整除)的计算,养车验算的好习惯。

  难点:熟练除法计算,养成验算的好习惯。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练习七”的前六题,这节课我们继续练习。(板书课题:练习七)

  二、基础知识训练

  1、完成练习七第7题第1组

  学生口算,注意比较每组题中整十数除以一位数和几十几除以一位数口算方法的联系。

  2、完成练习七第7题第2组

  3、学生口算,比较每组题的`关系,说明除法可以用乘法验算。

  4、完成练习七第8题

  5、指名口算,说说你的想法。

  6、完成练习七第9题

  让学生先估算,再用竖式计算,并进行验算。指名板演,全班交流。

  三、解决问题

  1、完成练习七第10题

  出示题目,你从中知道了什么?要求什么问题?应该怎样列式?交流完成,集体订正。

  2、完成练习七第11题

  3、请同学们自己读题,并做在教材上。学生独立完成,交流解题思路。

  4、完成练习七第12题说说题意后独立完成。

  5、集体订正,你怎么解决这个问题?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6、完成练习七思考题

  7、学生读题后思考。引导分析“小宇的火车票价是妈妈的一半”是什么意思,学生独立完成。

  四、全课总结。

  三年级数学多位数乘一位数的教案 12

  教学目标

  1、学生经历探究两位数除以一位数(首位不能整除)的笔算方法的过程,能正确地笔算首位不能整除的两位数除以一位数。

  2、培养学生初步的分析能力和概括的思维能力。

  重点难点

  重点:掌握两位数除以一位数(首位不能整除)的笔算方法。难点:理解首位不能整除的处理方法。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今天这节课,我们来继续学习两位数除以一位数。(板书课题)

  二、互动新授

  1、出示例5情境图

  学生独立审题,然后提问:要求“每班能分到多少个?”该怎样列式?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算式:52÷2让学生观察、尝试,并说说自己发现了什么。

  引导:这类题该怎样解决呢?我们先用小棒来摆一摆。

  2、探究操作。

  提问:应该先摆多少根小棒?

  同桌交流:52根小棒平均分成2份,怎样分呢?每份得多少?请大家先自己独立分一分,然后同桌互相交流分法。

  全班反馈。指名一位学生上台操作。(学生边在实物投影仪上操作演示边叙述分的过程)

  小结:谁来说一说,用小棒算52除以2,是怎样分小棒的?(每份先分得2捆,余下的1捆和2根合起来再分)

  3、教学笔算

  提问:根据刚才摆小棒的过程,52÷2的笔算该I怎样写呢?谁来说说,按照刚才摆的过程,先算哪一位?(根据学生的回答完成十位上的板书)

  追问:余下1个十,接下去怎么算?(学生独立思考,同桌互相说说)指名完成剩下的板书,其他同学完成在教材上。

  提问:哪位同学告诉大家,刚才是怎样笔算的.?(把余下的1和个位上的2移下来组成12,然后除以2,得6)

  检验:这题计算的结果是不是正确呢?可以怎样检查?(乘法验算)

  三、巩固练习

  1、完成想想做做第1题。

  指名4人板演,其余学生完成在教材上。

  反馈时提问:当十位上有余数时,接下去要怎样算?学生交流。

  教师小结:把十位余下来的数和个位移下来的数组成新数,继续除。

  2、完成想想做做第2题。

  分组练习,同桌互评,说说自己是怎样验算的。

  3、完成想想做做第3题。

  分组练习,反馈:这几组题在计算上有什么不同?你发现了什么?小组交流讨论。

  教师小结:前两组题,上面题首位能整除,下面不能整除,余下来的数要和个位组成新数继续除,下面题计算结果有余数。

  4、完成想想做做第4题。

  学生先估算商是几十多,再独立计算,同桌交流评价。

  8、完成想想做做第5题。学生独立观察,理解题意。

  提问:84盆鲜花,组成不同的图案,每6盆摆一个图案可以摆多少个?每7盆呢?

  学生列式计算。集体订正。

  9、完成想想做做第6题。

  提问:你能根据题意,提出一些用除法计算的问题吗?同桌互相说一说,指名说。全班列式计算。

  学生可能提出这些问题:

  茶瓶的单价是玻璃杯的几倍?是瓷杯的几倍?电水壶的单价是玻璃杯的几倍?是瓷杯的几倍?

  五、课堂小结

  提问: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小结:通过这节课,我们学会了两位数除以一位数(首位不能整除)的笔算方法,当首位不能整除时,余下来的数要和个位上的数合起来组成新数后再除。

  三年级数学多位数乘一位数的教案 13

  教学目标:

  1、自主探究两、三位数乘一位数(连续进位)的计算过程,理解其算理,掌握其计算法则。

  2、理解、概括多位数乘一位数(连续进位)的计算法则。

  3、继续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和先估算后计算的良好习惯。

  4、在自主探究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和失败的情感,体会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价值。

  教学重点:

  理解和探索连续进位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理解连续进位的算理。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教师:在前面的课程当中我们学习了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一次进位乘法,现在请同学们想一想,既然有一次进位,那么有没有两次进位、三次进位呢?带着这个问题,让我们一起来开始今天的学习。

  二、探究新知

  (一)探索两位数乘一位数(连续进位)笔算方法

  1、展示情境图(课本第17页例7)

  (1)根据这幅图片,你可以得到哪些信息?

  让学生认真观察情境图,获取相关信息。

  (2)要求野鸭有多少只,可以怎样列式?

  根据学生回答,教师板书“48×4”

  (3)请同学们利用我们前面学过的列竖式来计算一下这个题目,请一名同学到黑板列竖式计算。(教师巡视指导学生计算。)

  (4)争当小老师,指名让学生讲解48×4的详细计算步骤,注意让学生说清楚十位、百位上分别是几?是怎样得到的?

  2、总结。

  教师:通过以上几个题目的计算,请同学们思考总结一下,在用竖式计算连续进位的两位数乘一位数时应该注意什么?

  学生:分组讨论,思考交流,然后汇报,教师帮助总结。(课件展示):

  1、用一位数乘两位数上个位上的数,积满几十向十位进几;

  2、用一位数乘两位数上十位上的数,积满几百向百位进几;

  3、不要漏加进位数字。

  (二)探索三位数乘一位数(连续进位)笔算方法

  教师:刚才同学们表现得非常棒,完全靠自己主动探索就找到了两位数乘一位数(连续进位)乘法的计算方法,现在敢不敢继续挑战,探索出三位数乘一位数(连续进位)笔算方法?

  1、教学试一试。 2 7 2× 4

  (1)让学生尝试计算,教师注意巡视指导。

  (2)争当小老师,指名让学生讲解积的百位、千位上各是几?分别是怎样得到的?

  3、总结。

  教师:通过例7各试一试两道题目的计算,请同学们思考总结一下,在用竖式计算连续进位的两三位数乘一位数时应该注意什么?

  学生:分组讨论,思考交流,然后汇报,教师帮助总结。(课件展示):

  1、用一位数乘两位数上个位上的数,积满几十向十位进几;

  2、用一位数乘两位数上十位上的数,积满几百向百位进几;

  3、用一位数乘两位数上百位上的数,积满几千向千位进几;

  4、不要漏加进位数字。

  三、巩固练习

  1、想想做做第1题。

  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指导,然后选择几名学生展示自己的计算过程并说明计算步骤。

  2、火眼金睛。(想想做做第2题)

  3、想想做做第4题。

  出示情景图,让学生说一说你获取到哪些信息?然后列式解答。

  4、想想做做第5题。

  (1)出示情景图,让学生说一说你获取到哪些信息?

  (2)你打算如何比较?(让学生先和同桌交流一下比较方法,然后全班交流,让学生明白选择估算方法来比较更为简单。)

  5、想想做做第6题。

  出示题目,先让学生认真读题,然后说一说解决第1个问题需要哪些条件?解决第2个问题需要哪些条件?

  四、全课小结。

  教师:通过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三年级数学多位数乘一位数的教案 14

  教学内容:

  第四单元第2课时“”(p38~p39)

  教材分析:

  教材选择了图书室买来新书的情境和“一共买来多少本十万个为什么”的问题。这个问题也是一个书的包装问题,其典型意义在于,一般情况下成套的书,都是一包一套。通过解决“学校买来3套《十万个为什么》,每套是12本,求一共买来多少本”的问题,即12×3,学习一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试一试,把问题延伸改成“7套《十万个为什么》一共有多少本?”,学习两位数乘一位数进位的笔算方法。

  这里是本套教材第一次学习乘法竖式,教师要进行必要的示范和指导。

  设计思路:一是选择现实生活中的熟悉事物,让学生在解决与这件事物有关多个问题的过程中,学习数学计算;二是让学生在自主探索、交流的过程中学习新的计算方法,教学中,教师应充分挖掘教材中的信息,创造性的使用教材,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灵活解决问题,帮助学生不断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学会计算方法。

  教学目标:

  1、结合买书问题,经历探索一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的过程。

  2、会正确地笔算一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

  3、能积极参加数学学习活动,激发探索新知识的兴趣。

  教学准备:

  课件、情境录音带、习题板、录音机。

  教学过程:

  一、 检复铺垫:

  二、 情境交流:

  1、出示情境问题“买书问题”

  (放录音)同学们好,我是你们的学习伙伴“亮亮”,告诉大家个好消息,我校图书馆的老师们又买进新书啦!书名是《十万个为什么》,相信你们也一定喜欢。)

  相机出示相关信息和问题“买来3套,每套是12本。”

  “一共买来多少本《十万个为什么》?”

  2、指名完整读题后,学生在练习本上试列出算式。

  3、交流算式:让小组内交流算法;班内交流不同的算法,要求学生说出自己的思路。

  三、交流算法:

  1、列成乘法算式12×3= (本),该怎么笔算呢?

  【教师作为参与者,提出问题】

  2、学生交流:

  3、引导小结 “乘的顺序”和“积的书写位置” :今天学的是一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笔算时要注意“先乘个位上的`数,积要写在乘数个位的下面;再乘十位上的数,积写在乘数十位的下边。”(相机板书课题“一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

  4、“试一试”: 7套《十万个为什么》一共有多少本?

  教师出示问题后,指名完整地口述信息和问题;学生独立思考,在练习本上列式;指名列式,说说为什么这样列式?(为什么列乘法算式)学生在练习本上独立试算,指名板演。12×7= ( 本)集体订正时,学生口述计算过程;教师重点追问板演生:这个“8”是怎样算出来的? 1 2× 1 7 这个“8”是怎样算出来的?→8 4

  5、教师引导小结 “笔算进位乘法要注意什么” ;

  鼓励学生联系板书的几道例题,完整地说说笔算“一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要注意哪几点。

  四、实践应用:“练一练”

  投影出示习题,重点指导学生读懂题意,然后学生独立解答。

  交流第3题时,要重点让学生说说是怎样发现规律的。

  三年级数学多位数乘一位数的教案 15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进一步理解除法的意义,掌握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笔算方法并验算;

  2、经历探索笔算过程,体会乘、除法之间的关系;

  3、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会合作交流,培养合作意识。

  重点难点

  重点: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笔算及验算

  难点: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笔算及验算

  教学用具

  课件、小棒

  教学过程

  核心知识: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笔算及验算方法;

  前置基础: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笔算及验算

  后继地位:多位数除以一位数笔算基础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1、上节课我们去风筝加工车间参观,发现了很多数学信息,解决了一些数学问题,今天我们去包装车间看看(课件出示信息窗3情景图)

  2、仔细观察一下,从图中你能发现哪些信息?

  学生可能发现:246只燕子风筝,438只老鹰风筝,752只孔雀风筝,燕子风筝每盒装2只,老鹰风筝每盒装3只,孔雀风筝每盒装6只。

  根据这些信息能提什么数学问题?

  3、提出问题

  根据学生的回答,出示数学信息和提出的数学问题:

  (1)燕子风筝一共能装多少盒?

  (2)老鹰风筝一共能装多少盒?

  (3)孔雀风筝一共能装多少盒?

  二、小组探究

  1.解决问题:燕子风筝一共能装多少盒?

  (1)引导学生列出算式(师板书246÷2=)找生说出算式所表示的.意义

  (2)探究246÷2的计算方法

  你想不想知道确切的结果呢?引导学生用笔算方法计算

  ①小组讨论、交流、教师巡视

  ②汇报交流(学生分别说计算方法,重点让学生说一说1为什么写在百位上?)

  ③探究笔算方法,理解算理

  同位说一说算法,并说说为什么这样算,找一两名学生完整地口述一遍,重点讲清笔算中除的顺序和商的书写位置。

  2、解决“老鹰风筝一共能装多少盒?”

  (1)先自主探究,遇到问题同位交流

  (2)全班交流:你是怎么算的?百位除完有余数怎么办?十位上又有余数怎么办?

  3、学习验算:

  算得对吗?怎样验算?理解:商×除数=被除数

  4、自主探究“孔雀风筝一共能装几盒?”

  自主尝试笔算,全班交流。

  5、小结:怎样计算三位数除以一位数?

  三、拓展提高:

  1、自主练习1

  2、自主练习题3

  四、总结:这节课有什么收获?

  教学后记

  在学习两位数有余数除法的基础上,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究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笔算,重点解决百位的位置,学生理解得比较快,80%的学生接受较好。

  三年级数学多位数乘一位数的教案 16

  教学目标:

  1.探索并掌握“0和任何数相乘都等于0”的规律。

  2.探索并掌握一个因数中间有0的计算方法,理解算理。

  3.结合具体情景,能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学习中的简单问题,培养学生应用意识和能力。

  4.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培养学生学会合作学习。

  教学重点:

  1.掌握“0和任何数相乘都等于0”的规律。

  2.掌握一个因数中间有0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理解一个因数中间有0的乘法的算理。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教学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

  1.快速口算:(屏幕闪现后隐藏)

  200×2

  800×2

  6×700

  7×800

  30×3

  10×3

  50×0

  设疑:50×0=0还是50×0=50?你能给出合理的解释吗?

  2.揭示研究问题:有关0的乘法

  二、探索新知

  1. 探索 理解“0与任何数相乘都得0”

  出示:小猫钓鱼情境图。

  师:小黄猫、小红猫、小蓝猫又去河边钓鱼了,可是他们钓得并不认真,一会儿扑蝴蝶,一会儿捉蜻蜓,我们一起去看看它们今天又有什么收获呢?(出示小猫钓鱼图)

  师:3只小猫一共钓了多少条鱼?你怎么看出来的?

  师:你能用加法算式表示吗?生说师完成板书:0+0+0=0

  你能改写成乘法算式吗?指名汇报,学生回答师板书:0×3=0

  或3×0=0

  师:你是怎么知道得数是0的?生答出:因为3个0相加等于0,

  所以0×3=0。

  4、师:刚才我们已经知道了0和3相乘等于0,下面我们再来做几道题目,想一想:0×7= 8×0= 0×0=

  指名汇报,说说你是怎么知道的?(7个0相加等于0)

  教师:现在你知道50×0=0还是50×0=50?你能给出合理的解释吗?

  5、填一填:25×□=0 □×0=0

  6、结合□×0=0 总结“0与任何数相乘都得0”

  二、在解决问题过程中,探索“乘数中间有0的乘法”笔算方法

  1.师:刚才小朋友学到了一个有关0的新的知识点,下面我们用学到的知识去解决一些生活中的数学问题。

  2.创设生活场景,出示:学校体育馆有4个同样的'看台,看!这就是其中的一个,你能看出这个看台有几排座位,每排几个吗?提出问题:这个看台一共有多少座位?学生独立计算,交流反馈。

  3.师:一个看台有102个座位,那么4个看台有多少个座位呢?

  先请小朋友估计一下4个看台大约有多少个座位?(学生回答大约有400个或400多个)

  师:说说你是怎样想的?生回答。

  师:那么他估计得对不对呢?请小朋友一起来算一算。指名一人板演。

  师指着十位上的0问:为什么十位上写0?生回答(因为十位上0和4相乘得0)师:看来4个看台有408个座位,刚才小朋友估计得完全正确,你们可真厉害!

  三、巩固练习

  师:下面老师来考考你们:

  1. 做22页的想想做做第2题

  学生做在书上(指名4个学生板演。)

  反馈:集体校对得数。

  为什么后面三道题目积的中间没有“0”呢?

  师:全对的举一下手,看来小朋友们个个都很聪明。

  引导观察:今天计算的三位数乘一位数有什么共同的特点?

  揭示课题:乘数中间有0的乘法。

  2.“想想做做”第3题

  老师以前碰到过一个小朋友叫马小虎他做题可马虎了,让我们一起来帮帮他好吗?(出示题目,看)先找一找他错在哪里,再改正过来,把正确的答案写在旁边。(查找问题所在,并订正,集体校对)小朋友可真细心老师代表马小虎谢谢大家。

  3.“想想做做”第5题。

  (1)编2个中国结要用多少厘米?(学生独立解答)

  (2)要求还剩下多少厘米?需要知道哪些条件?原来有多少?已经用去了多少厘米?

  4. “想想做做”第6题。

  师: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第5题说说你从图中知道了哪些信息?

  师:你能估计出3个书架大约有多少本书吗?指名学生回答。

  师问:你是怎么估计出来的。学生回答。

  四、总结

  1.师:同学们,今天你们学到了哪些知识?(学生回答)师出示标题:对,今天我们学习的就是:乘数中间有0的乘法

  2.请小朋友回想一下我们在算的时候要注意什么呢?

  五、作业

  在课堂作业本上完成作业第22页第4题。

  三年级数学多位数乘一位数的教案 17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熟练口算除法,进一步掌握竖式计算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首位整除),并用乘法对除法进行验算。

  2、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初步学会简单的,有条理的思考,能对解决问题的过程进行反思。

  重点难点

  重点:提高除法计算的熟练程度。难点:提高计算的正确率。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1、回忆我们前面所学的除法。

  2、谈话:这节课我们学习“练习七”,第1-6题。(板书课题:练习七)

  二、基础知识训练

  1、完成练习七第1题指名学生口算。

  说说每组题的联系和区别。

  2、完成练习七第2题指名学生口算。

  提醒学生注意乘法的运算,选两题说说是怎样想的。

  3、完成练习七第3题

  指名板演,计算并验算,看谁算得又对又快。说说有余数的'除法和没有余数除法是怎样验算的。

  4、完成练习七第4题学生独立计算,填表。提醒学生验算的方法。

  表扬正确率高,计算快的学生。

  三、解决问题

  1、完成练习七第5题

  2、多媒体出示第5题,指名学生读题,你知道了什么?要求什么?学生列式解答。

  小结:怎样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

  3、完成练习七第6题。

  出示题目“一个网球拍多少元?”学生列式计算,集体订正,教师评价。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练习了哪些知识?

【三年级数学多位数乘一位数的教案】相关文章:

数学《多位数乘一位数》教案03-29

多位数乘一位数教案01-28

多位数乘一位数复习教案12-16

三年级数学多位数乘一位数的教案01-10

三年级数学多位数乘一位数的教案(9篇)01-10

小学三年级上册数学《多位数乘一位数》教案02-11

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多位数乘一位数》教案02-09

小学三年级上册数学《多位数乘一位数》教案4篇02-11

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多位数乘一位数》教案5篇0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