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理和复习数学教案

时间:2023-02-11 12:54:43 数学教案 我要投稿

整理和复习数学教案15篇

  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时常需要用到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教案要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整理和复习数学教案,欢迎阅读与收藏。

整理和复习数学教案15篇

整理和复习数学教案1

  教学内容:

  课本第88页“你学会了什么”教学内容;课本第89页至90页“你会做吗?”第1题至第7题。

  教学目标:

  1、通过回忆、讨论与交流,让学生将图形变换、除法、方向与位置、生活中的负数这四个单元知识进行归纳、梳理,使之系统化、条理想化。

  2、通过练习,巩固图形变换、除法、方向与位置、生活中的负数等这四个单元所学的知识,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

  教学过程:指导复习与整理

  1、提出问题

  我们已经学习了图形的变换、除法、方向与位置、生活中的负数这四个单元,在这四个单元的学习中,你学会了什么?

  2、全班交流,教师进行归纳总结

  图形变换

  ●认识简单图形旋转过程中形成的'复杂图形,并能在方格纸上将简单图形旋转90°

  ●了解图形变换的操作过程

  ●欣赏简单图形旋转中形成的美丽图案。

  除法

  ●三位数除以整十数

  ●三位数除以二位数的除法

  ●路程、时间与速度的数量关系

  ●体会万、亿的实际意义

  ●整数四则混合运算

  方向与位置

  ●用数对表示位置

  ●用方向和距离表示位置

  生活中的负数

  ●了解零下温度的表示方法

  ●了解生活中常见负数的实际意义

  让学生回忆以上内容后,教师再让学生说一说自已还学习了哪些数学思考方法。

  三、指导练习

  指导学生完成课本第88页至90页“你会做吗”第1题至第7题。

  四、全课小结

  四、布置作业。

整理和复习数学教案2

  学内容:练习十三的第46题。

  教学目的:使学生掌握所学的立体图形之间的联系和区别。学会运用本单元所学的立体图形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教具准备:

  ①画有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圆锥和球*的立体图形的投影片;

  ②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圆锥和球*的模型各一个。

  教学过程:

  一、复习整理

  教师:我们已经学习了几种立体图形?它们的名称是什么?

  学生:我们学习过五种立体图形(如果没有选学球就说四种立体图形)。它们是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圆锥和球。

  教师出示画有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圆锥和球的立体图形的投影片,让学生观察。

  教师:这些立体图形都有各自的特点,我们一起来说一说它们各自的特点。

  指名让几个学生分别说一说每种立体图形的特点。分别说出每一种图形的组成部分及名称,如几个顶点、几条棱、几个面、几个底面、底面的形状、高、曲面等。

  教师:我们还学习了求这些图形的表面积和体积,谁能说一说每一种图形的表面积和它的体积有什么区别?

  指名让几个学生分别拿着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的模型说明:什么是这个立体图形的表面积;什么是这个立体图形的体积。

  教师:怎样求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的表面积?

  指名让几个学生分别说求长方体、正方体、圆柱表面积的方法。

  教师:怎样求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圆锥的体积?

  指名让几个学生分别说求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积的方法和公式。

  教师:大家说得很好,学习得很扎实。这些立体图形除了各自的特点以外,有的图形还有与其他图形共同的特点。现在我们就来动动脑筋,给它们分分类,把有共同特点的图形分成一类。先自己试着分一分,然后说一说,你是根据什么分类的,它们共同的特点是什么。

  让学生自己试着分,然后让学生发言说自己的分法、分类的'理由。通过教师与学生的讨论,可以有几种分法。如:

  长方体和正方体都有6个面、12条棱、8个顶点,没有曲面。

  圆柱和圆锥的底面都是圆形。

  圆柱、圆锥和球都有曲面。

  长方体、正方体和圆柱都是上下一样大。

  长方体、正方体和圆柱的体积计算方法都是底面积高。

  教师:很好2我们不但掌握了这个单元学习的新知识,还会把新学习的知识与以前学习的知识结合起来理解,这使我们掌握的知识更丰富、运用起来也更灵活。

  二、课堂练习

  教师:现在.我们还要练习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这样可以使我们知道所学的知识有什么用处。还可以使我们进一步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

  1.做练习十三的第4题。

  读题后,让学生讨论这道题的题意是什么,要求的是什么。

  解这道题先要求什么?(先要求这个底面直径是2米、高是3米的圆柱的侧面积,加上这个圆柱的底面面积。)

  然后让学生独立做题,教师行间巡视,做完以后集体订正。

  2.做练习十三的第5题。

  请学生读题后,教师提问:这道题先要求什么?(先要根据高与半径的比,求出高的长度。)

  然后让学生独立做题,教师行间巡视,提醒学生第(1)小题的得数需要取近似值,注意取近似值的方法。做完以后集体订正。

  3.做练习十三的第6题。

  请学生读题后,教师提问让学生思考:

  这道题先要求什么:(先要求这个底面积是12.56平方米、高是1。2米的圆锥的体积:)

  再求什么?(再求已知这个长方体的体积,又知道它的宽是10米、高是2厘米,求这个长方体的长。)

  然后让学生独立做题,教师行间巡视,做完以后集体订正。

整理和复习数学教案3

  授课日期:

  教学内容:整理复习课(教材第58及第59页)。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巩固复习两位数乘两位数的口算、估算、笔算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通过对本单元知识点的整理,使学生有一个整体的认识,培养学生整理概括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使学生进一步体会计算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应用意识。

  德育目标: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正确口算、估算和笔算,

  教学难点:用所学知识正确灵活地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方法:

  教法:情景交际法。

  学法:自主学习法。

  教学手段:多媒体辅助教学

  教学准备:PPT课件

  课型:复习课

  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引思。

  口算乘法。

  计算。

  20×60 90×30 80×80 15×20

  700×30 80×40 50×70 400×20

  学生在教材上完成后,教师指名学生回答问题,全班一起订正,并让学生选题说一说口算的方法。教师总结。为了简便计算整十数和整百数相乘,两位数乘整百数,我们可以先把两个因数0前面的数字相乘,再看看两个因数一共有几个0,就在乘积的`末尾添上几个0。

  二、互动生成。

  让学生看教材第教材练习题练习13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引导学生认真看懂题意再列式解答,完成后指名学生说出题意、计算过程和结果,集体订正。通过这两道题的练习,引导学生总结出。解决问题时,一定要看清问题是什么,根据问题从题中或图中找出数据信息,再列式解答。

  三、学以致用。

  1、直接写出得数。

  40×72= 600×300= 30×23= 13×20=

  53×30= 20×700= 100×70= 22×40=

  23×20= 80×90= 50×20= 60×70=

  2、笔算。

  58×29 67×13 47×54 31×14

  24×13 33×11 65×28 52×36

  四、拓展提升。

  (1)学校要为校队队员买36套运动服,每套运动服售价98元,一共需要多少元?

  (2)每箱梨重19千克,32箱梨共重多少千克?

  (3)32个同学在运动场接力赛跑,平均每个同学跑85米,一共跑了多少米?

  (4)一个果园,收了500千克桃,运出13筐,平均每筐25千克,还剩多少千克桃?

  4、在下面每个算式的方框里填上相同的两位数,使算式成立。

  3×□=1□ 6×□=3□

  五、课堂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六、作业布置。第59页练习十三。

  七、板书设计。

  八、教学反思。

  1、记成功之举。

  2、记败笔之处。

  3、记教学机智。

  4、记学生见解。

  5、记再教设计。

整理和复习数学教案4

  教材分析: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小数的意义和性质”这一单元共有“五个板块”的内容:小数的意义和读写法、小数的性质和大小比较、小数点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小数与单位换算和小数的近似数,其中小数的意义的理解是本单元的关键。这一单元涉及到的内容比较多,而且知识点比较散,所以这一单元的复习有一定的难度。

  学情分析:

  根据学生平时的作业情况,笔者出了相应的前测卷,了解了学生对本单元知识的掌握情况。通过前测分析,发现:本单元知识学生的错误主要集中在小数的意义、小数的近似数和小数与单位换算这三块内容,其中学生对小数的意义的理解和掌握很不乐观,情况如下:

  图1第一幅图的错误率居然达到了25、53%,第二幅图的错误率是36、17%,图2的错误率也是25、53%。图1第一幅图和图2的错误率是我没有预想到的,测试前我以为这样的基本的题、常见的题,学生的掌握情况会比较好,但是前测的结果让我吃了一惊。图1第一幅图错误的学生大部分填了1、4,第二幅图大部分填了0、3。细细分析图1这么高的错误率,我们会发现:学生只是关注到了涂色部分的份数而没有关注到分成的总份数,实质上学生对小数的意义没有真正地理解。至于图2,我发现学生说不出1到2这一大段表示多少,也就是说学生对这样的题学生没有真正地理解后去做,有些无从下手。

  教学目标:

  1、通过对本单元知识系统地整理和复习,让学生进一步理解和掌握本单元知识,沟通小数和分数、小数和整数之间的联系,形成新的认知结构。

  2、通过介绍0.3、分析错例、猜数等方式,让学生感受复习与整理的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3、在学习中,让每一位学生享受到表达的乐趣和成功的喜悦,让学生产生学习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通过整理和练习,巩固本单元知识。

  教学难点:通过整理和练习,对知识的进一步领悟。

  教学预设:

  一、梳理知识

  1、回顾知识。

  (1)揭题:同学们,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对小数的意义和性质这一单元进行整理和复习。(出示课题:小数的意义和性质整理和复习)

  (2)引导回顾:回忆一下,这一单元我们学了哪些知识?

  根据生说师相机板贴知识点。

  2、整理知识。

  (1)提出问题:那现在我写一个小数(板书:0.3),你能用学过的知识来介绍它吗?

  (2)明确要求:在你的介绍中不出现这个数,但让别人一听就明白你在介绍它。(出示课件)

  (3)回答一生,理解要求

  评价:这样的介绍符合要求吗?

  (4)知识归类:他用到了这儿的什么知识?

  3、独立思考

  (5)思考:他是从意义的角度来介绍的,那还有不一样的'介绍吗?

  (6)记录:看来已经有很多同学想到了,别急,把你想到的记录在学习单第1题的框里。

  学生记录。

  师巡视并引导:想到一种的再想想还有没有不同的介绍方法,比一比谁想到的方法最多。

  (7)汇报,根据生说师相机板书内容。

  预设:

  ①意义:3个0.1;画图;十分位上是3,个位是0等。

  ②大小比较:比0.2大比0.4小的一位小数。

  ③小数点的移动规律:如3的小数点左移一位是几。

  ④近似数:如0.29保留一位小数。

  ⑤单位换算:如300千克等于几吨。

  (8)总结:一个0.3大家居然想到了这么多,这是我们全班同学的智慧,把掌声送给自己。

  【设计意图:通过“介绍0.3”,让学生自主地对本单元知识进行梳理。这样的学习任务,对学生来说是具有挑战性的,可以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这样的学习任务,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内完成教学目标,提高教学效率。在“思考介绍方法”和“汇报介绍方法”的过程中,让每一位学生都享受到表达的乐趣和成功的喜悦,感受到“如果你有一种思想,我有一种思想,彼此交换,我们每个人就有了两种思想,甚至多于两种思想”。】

  二、查漏补缺

  1、过渡:刚才我们用一个0、3对这单元的知识进行了梳理,这节课除了梳理,我们还需要查漏补缺,我对你们的作业和练习情况进行了整理。猜一猜,我们班哪块知识错误最多?(出示课件)

  2、根据生说,课件相机出示相应内容并分析。

  预设:

  (1)小数与单位换算。

  ①出示错例。

  ②说妙招:的确,这块内容错误比较多。那做这类题目谁有妙招?

  学生总结方法,师板书。

  ③做一做:那让我们用这个妙招一起来做一做这几题。在学习单第2题的框里写一写过程。

  ④汇报,师相机书写过程。

  (2)小数的近似数。

  ①出示错例。

  ②分析错误:这题错误稍微有点多,主要有两种错误,(出示错例)你能帮忙分析一下错误原因吗?

  生分析原因。

  ③引导总结:对于做这样的题你有什么要提醒大家的?

  (3)小数的性质与大小比较。

  ①课件:恭喜你们,你们做得很棒!

  ②沟通联系:同学们做得这么棒,这个问题肯定难不倒大家,那小数的大小比较跟整数的大小比较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③同桌交流:想好的跟同桌说一说。

  ④汇报。

  (4)小数点的移动规律。

  ①课件:恭喜你们,你们做得很棒!

  ②沟通联系:小数点的移动规律其实我们早就用到过了,一起来看。

  出示题,做题,问:仔细观察,你有什么发现?

  (5)小数的意义和读写法。

  ①课件出示:找0、4题

  ②学生判断:图2、

  ③激疑:图1为什么不可以?(0.04)图3呢?(0.8)

  ④总结:都涂了4格,为什么表示的小数却不一样?

  图1得出4/100,图2得出4/10,图3:通过再分得到了8/10,所以这个4格其实表示的是0.8。所以我们不仅要看涂的份数,还要看分的总份数。

  ⑤沟通联系:那问题又来了,出示问题:小数和分数有着怎样的联系?

  ⑥做错题:相信现在大家不会犯这样的错误了吧!这题应该是(1.04)这题呢?总份数不是10份的要先平均分成10份,是0.6。

  【设计意图:这个环节根据学生错误情况,让学生对本单元易混淆和出错的知识进行有针对性的练习,查漏补缺。在练习过程中,让学生说出自己解题的思考过程,总结解题的方法,分析错误的原因,有助于加深学生对本单元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提升思维能力;让学生沟通小数与整数、小数与分数之间的联系,有助于学生从整体上理解和掌握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促进学生认知结构的优化。而且本环节让学生自主选择研究内容,可以很好地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三、巩固提升

  1、猜数。

  (1)大家学得这么棒,奖励大家玩一个猜数的游戏,(出示课件:猜猜我心中想着几)它就装在这个信封里。

  (2)第一猜:给大家第一条信息:它在1与2之间(课件出示直线),会是几呢?

  生猜。

  师:有多少种可能?(无数种)

  (3)第二猜:那再给你第二条信息:它保留一位小数约是1、7,可能是几?

  生猜,师相机板书。

  师:那这个数最小是几?

  最大是几?(1、74,1、749……)(师板书)

  师:这些数都有可能吗?为什么?(只要看百分位,跟后面的数没关系。)

  师:那找得到这个最大的数吗?(找不到)

  师:那有多少种可能?(无数种)

  (4)第三猜:那再给你一个信息:它是一个两位小数。

  生猜,师判断:大了,小了。

  (5)揭晓答案:1.66

  2、找位置。

  (1)那你能在这条线上找到1、66的位置吗?

  (2)那要准确地找到它,谁有好方法?

  3、说关系。

  (1)出示1、0、1、0、01。

  (2)问:1、0、1、0、01之间有着怎样的关系?

  【设计意图:通过“猜数”和“找位置”等活动,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对本单元知识进行综合练习,加深学生对小数的意义的理解和掌握,提升对小数的近似数、小数的大小比较等的认识,直观地理解1、0、1、0、01之间的关系,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在“猜数”活动过程中,让学生初步感知到近似数的取值范围;在“找位置”活动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数感,感知“找小数位置”的步骤:先确定这个小数在哪两个相邻的整数之间,再确定它在哪两个相邻的一位小数之间……感知“找小数位置”的方法:可以从左往右,也可以从右往左等。】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是怎么复习的?对你以后的学习有什么启示?

  【设计意图:通过小结,让学生回顾这节课复习与整理的方法,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

  374650285750小数的意义和性质整理和复习

  小数的意义和性质整理和复习

  742950228600意义和读写

  意义和读写

  板书(部分):

  63500057150

  742950114300性质和大小比较

  性质和大小比较

  74295025400小数点的移动规律

  小数点的移动规律

  768350273050单位换算

  单位换算

  768350203200近似数

  近似数

  教学反思:

  这一单元涉及到的内容比较多,且知识点比较散,对于这一单元的复习,怎样对知识进行梳理?怎样可以做到高效?怎样能让学生形成新的认知?通过对这一节课的研究,感悟到上好复习课,可以从以下3个方面去展开。

  1、制定任务,高效梳理。

  学习任务好比承载教学内容的“舟”,复习课学习任务的选择要符合知识内在的逻辑,又要构建整体的学习框架。“介绍0.3”这一任务无疑是一具有挑战性的任务,学生需唤醒所有有用的知识,这充分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这个“0.3”,承载了本单元涉及的五块内容,学生通过“介绍0.3”,一个单元的知识点以各种方式表达了出来,高效地完成了本单元的知识梳理。

  2、基于学情,有效复习。

  复习的功能之一是查漏补缺,也就是说,要针对学生学习困难和错误进行复习。这一单元知识多又散,一节课中不可能做到面面俱到,通过前测,了解了学生的学情。

  小数的读写、性质与大小比较、小数点移动引起小数的大小比较,这些内容学生基本上没有问题,所以这节课中对这些内容的处理相对比较简单,如大小比较知识只是让学生沟通了小数大小比较与整数大小比较的联系;小数点的移动规律也只是让学生沟通了跟以前知识之间的联系。

  本节课的重点放在小数的意义、小数与单位换算、小数的近似数等内容上。如“找0.4”题,通过让学生思考“为什么都涂了4格,表示的小数却不一样”,通过比较、分析、总结,让学生感悟到“不仅要看涂的份数,还要看平均分成的总份数,平均分成10份、100份、1000份……的才能直接写成小数”,从而进一步理解了小数的意义以及小数与分数的联系。又如“单位换算”这块内容错误比较多,所以让学生经历了“说妙招——用妙招——说思路”这样一个过程,帮助学生掌握这块内容。

  这样针对学生错误的复习过程,极大地节省了时间,提高了课堂效率,并有效地对本单元内容进行了复习。

  3、精选练习,合理拓展。

  复习课除了查漏补缺,还要使学生进一步地熟练技能、拓展思维,本节课的练习设计关注恰当的拓展性。如:有关“小数与近似数”的题学生常碰到如“一个两位小数保留一位小数约是3.5,这个小数最大是(),最小是()”这样的题,所以学生以为“近似数是3.5的数只有两位小数这几个数”。针对这样的情况,教学中,通过让学生猜“近似数是1.7的数”,通过找符合要求的最小数和最大数,让学生从这种固定思维中走了出来,感悟到“近似数是1.7”的数有无数个,并初步感知近似数的取值范围。又如:找1.66的位置,学生经历了“说大概的位置——找确切位置”的过程,并在找确切位置的过程中,让学生用“顺着”和“倒着”等不同的方法来找,从而拓展了学生的思维。

整理和复习数学教案5

  一、教学内容

  解决问题的练习课。(教材第44~45页练习九第3、4、7、8题)

  二、教学目标

  1.复习“已知两个数的和(差)及这两个数的倍数关系,求这两个数”“分数除法在工程问题中的应用”两类分数除法应用题,使学生熟练掌握这两类问题的解决方法。

  2.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重点难点

  重难点:熟练掌握这两类分数除法应用题的解题思路和方法。

  四、教学过程

  一、基础练习

  只列式,不计算。(课件出示题目)

  (1)一条公路全长900 m,已修的米数是剩下的1/2。已修的、剩下的各有多少米?

  (2)修一条公路,甲队单独修要4天,乙队单独修要5天。两队合作,需要修多少天?

  点名学生回答,并说一说分别属于什么类型的应用题。

  二、指导练习

  (一)已知两个数的和(差)及这两个数的倍数关系,求这两个数

  1.教学教材第44页练习九第3题。

  (1)学生读题,理解题意,明确应用题类型。

  (2)师:解决这类题有哪些方法?

  引导学生回顾用方程法和算术法解决。

  (3)引导学生分析题中的数量关系。

  (4)学生独立列式计算,点名学生板演,集体订正。

  (5)师生共同归纳方法。

  2.教学教材第44页练习九第4题。

  学生独立完成,两人一组相互订正,最后集体订正。

  (二)分数除法在工程问题中的应用

  1.教学教材第45页练习九第7题。

  (1)学生读题,理解题意。

  (2)师:这是什么类型的问题?

  引导学生说出是行程问题中的相遇问题。

  师:这类问题有什么数量关系?

  引导学生说出总路程÷速度和=相遇时间。(板书数量关系)

  师:总路程知道吗?

  引导学生发现也可设全程为单位“1”来解决问题。

  (3)学生独立列式计算。

  (4)点名学生回答,根据回答,板书:

  1÷1/2+1/3

  =1÷5/6

  =6/5(时)

  (5)教师小结:类似这样的行程问题也可按照解决工程问题的方法求解。

  2.教学教材第45页练习九第8题。

  点名学生板演,其余学生独立完成,最后集体订正。

  三、巩固练习

  1.完成教材第45页“练习九”第5题。(学生独立完成,教师订正)

  解:设白昼是x小时,则黑夜是3/5x小时。

  x+3/5x=24 x=15

  3/5×15=9(时)

  2.教学教材第45页“练习九”第9题。(学生独立完成,两人一组相互订正)

  1÷1/8+1/10=40/9(天)

  40/9<5,5天能种完。

  3.一项工作,甲单独做要10天完成,乙单独做要15天完成。甲、乙合做几天可以完成这项工作的`4/5?(课件出示题目)

  4/5÷1/10+1/15=24/5(天)

  四、课堂小结

  你有哪些收获?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

  板书设计

  练习课

  第7题:总路程÷速度和=相遇时间

  1÷1/2+1/3

  =1÷5/6

  =6/5(时)

  教学反思

  1.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练习过程中,尽量放手让学生去想、去做、去评。若有疑问,则与同桌或在小组内自由讨论交流,最后集体订正。

  2.重视学生的情感体验。

  学生在思考、交流的过程时,一直处于问题的解决过程中。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应让学生不断积极主动地表现自我,也鼓励学习较弱的学生勇于提出问题,同时用积极的言语对他们的思路给予肯定,使学生有很好的情感体验。

整理和复习数学教案6

  教学内容:教材63页“和复习”

  目的要求:复习有关乘法口诀和用乘法口诀求商的计算内容,用1~9的口诀求商的方法,引导学生掌握除法的排列规律。

  教学重点:沟通乘、除法的联系,掌握口诀求商的方法。

  教学难点:应用表内乘除的知识和倍的概念,来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一、和复习

  1、用乘法口诀求商

  发给学生一张空白的表格,组织学生根据45句乘法口诀写出45道除法算式。

  2、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按一定的规律合作排列除法算式。

  3、指导复习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

  (1)让学生看第2题的图,用自己的话解读题意。

  (2)让学生自主探索解决问题的步骤,确立先求全班认输,再求可分的组数,然后计算。

  (3)引导学生通过合作交流,体会同一个问题有不同的解题策略。

  二、练习十四

  第1题:先算出每道题的结果,写在对应动物的下面,然后再将所得7个结果按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

  第2题:采用计时方式,进行百以内加、减、乘、除口算的复习。

  第3题:以动物园的鸽子为题材,提出不同的'问题,通过问题的解决,使学生感受到生活中确实有许许多多的数学问题。

  第4、6题:以乘除混合运算为主的练习,使学生对乘除混合运算的顺序理解和记忆得更牢固。

  第5题:通过游戏复习表内乘除和倍的概念,两人一组进行活动,使学生进一步理解乘除法之间的关系,理解“倍”的意义。

  第7题:是需通过两步计算才能解决的问题,引导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独立进行解答。

  第8题:是一道开放型问题,以学生游泳为背景,给出多个信息,引导学生从熟悉的生活情境中发现并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从中体会数学就在身边,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

  第9题:是通过游戏复习倍的概念,体会数的大小和数学学习的趣味,培养学生的数感。

  第10题:是供学有余力的学生利用混合运算进行逆向推理的练习,先让学生自主探索,自己填上合适的数,然后组织交流,说一说填数的策略。

  三、。

  教学反思:

整理和复习数学教案7

  教学内容:p53第10-13题

  教学目标:

  1、用分数的有关知识,熟练解决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几分之几的实际问题

  2、能沟通知识之间的相互联系,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熟练解决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几分之几的实际问题

  教学流程

  一、练习与应用

  1第52页第10题

  先做第一题:五一班一共有学生40人,其中女生有21人。女生占全班人数的几分之几?

  (1)先让学生联系分数的意义口头分析:把全班人数看作单位“1”,平均分成40份,女生人数占了其中的21份,所以女生人数占全班人数的21/40。

  (2)再让学生根据分数与除法的关系列出算式,并写出得数。

  (3)独立做下面两题

  (4)交流

  2做第11题

  (1)学生先独立练习

  (2)引导比较A三道题目计算方法有什么相同?

  B算式中选择的除数有什么不同?

  C从中还能想到些什么?

  (3)沟通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与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联系。

  3做第12题练习后加强对比

  (1)计算方法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2)算式中选择的被除数为什么不同?除数为什么相同?

  (3)商的表示方法有什么不同?

  4做第13题练习后加强对比

  要引导学生区别清楚:一:第一个问题是求平均每条童裤用了这块布的几分之几,需要把5米看做单位“1”,并把它平均分成6份,用分数表示其中的一份,得到的分数不注明单位名称。二:第二个问题是求平均每条童裤用布几分之几米,要把5米等分成6份,并用分数表示其中的一份,得到的结果要注明单位名称“米”。

  5思考题

  方法一:可以根据每个分数中分子与分母的大小关系来判断。

  方法二:通过画图帮助思考

  二、课堂

  完成补充习题上的练习。

整理和复习数学教案8

  教学内容:

  义教课程标准(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65~66页

  教学目标:

  1、通过1~6的乘法口诀,进一步熟悉口诀、熟记口诀。

  2、通过研究口诀表的排列规律,发展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3、通过复习有关用口诀解决问题的内容巩固学生对乘法意义的认识,进一步发展学生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难

  1、通过1~6的乘法口诀,进一步熟悉口诀、熟记口诀。

  2、进一步发展学生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同学们前面我们已经学习了1~6的乘法口诀,并且还学习了用乘法口诀解决问题,今天这节课老师要和大家一块对这部分知识进行一个和复习。

  [设计意图]开门见山直奔主题,使学生的学习在一开始就有明确的任务。

  二、复习单元相关的知识

  1、出示1~6的乘法口诀卡我们先来比一比看谁算得又对又快。老师出示卡片学生算出得数

  2、引导学生说出这些算式都用了哪些口诀?

  3、出示空白的乘法口诀表,老师把有关1的乘法口诀全部摆在第一列的位置。

  [设计意图]进行口算练习,巩固1~6的乘法口算。

  1)组织小组进行汇报。哪个小组来展示一下你们小组排列的结果?并说一说你们为什么要这样排列?

  [设计意图]小组合作学习,共同探究乘法口诀表的排列规路,并体验这一规律。在掌握规律的基础上记忆口诀,加深对1~6的乘法口诀的认识。

  2)引导观察乘法口诀表的跑列规律。请大家仔细观察这张乘法口诀表,看看他有怎样的排列规律?

  3)引导学生从各个方向朗读乘法口诀表加深记忆。

  [设计意图]从各个方向朗读乘法口诀表,加深对乘法口诀的`认识,更加熟练地掌握乘法口诀的。起到巩固强化的目的。

  4)引导学生从各个方向背诵乘法口诀表加深记忆。

  4、复习用乘法解决问题

  1)出示教材65页第2题,引导学生明确题目的意义思,说一说主题图的含义。

  2)让学生先独立进行解答。

  3)引导学生说己的解答方法和理由。

  4)组织集体校正。

  [设计意图]通过对解答过程的说理,使学生进一步理解乘法的意义,熟悉用乘法解决问题的基本思考方法。

  三、学习效果测评

  1口算练习,组织完成66页第1、2题

  2补充练习想一想算一算

  (1)有16名学生,每条船限坐5人,3条船能坐下吗?

  (2)公园的门票每张3元,小红20元买5张够吗?

  [设计意图]结合实践运用,达到预计效果。

  四、随堂练习

整理和复习数学教案9

  教学目标

  1.巩固复习两位数乘两位数的口算、笔算的方法,会用乘法、除法解决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

  2.使学生进一步体会计算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应用意识。

  3.培养学生归纳整理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1.学会熟练正确地口算和笔算两位数乘两位数。

  2.用所学知识正确灵活地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一、复习整理

  1.学生阅读教材41页至59页,回顾本单元学的内容。

  2.同桌互相交流。

  3.汇报:本单元学的内容。提出问题?老师引导并归纳,板书如下:

  两位数乘两位数

  口算

  笔算:不进位乘法、进位乘法

  解决问题

  二、基本练习

  1.完成教材第58页第1题。

  (1)以竞赛的方式进行,学生完成后说说发现了什么?

  (2)笔算时要注意些什么?

  2.完成练习十三第1题。

  在书上独立完成后,指名回答,集体订正,并选几题说说口算方法,最后师小结。

  三、指导练习

  1.完成教材第58页第2题解决问题。

  读题,想:要解决这个问题得知道哪些条件呢?先讨论再回答。

  如何列式?计算结果呢?

  独立解决问题,并鼓励学生寻找不同的解决方法。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引导学生讨论并进行交流。

  最后全班汇报交流,交流时说出自己的笔算过程。师适时板书。

  【设计意图】

  让学生在交流中再次熟悉解决问题的方法,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

  2.练习十三第2题。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3.练习十三第4、5题。

  (1)读题理解题意。

  (2)讨论:你选择什么方法做,为什么?

  (3)汇报:你是怎么想的?还有不同的想法吗?

  (4)小结:我们在解决问题时一定要看清问题是什么,根据问题从题中或图中找出数据信息,再列式解答。

  4.练习十三第6题。

  (1)指导学生收集题目中的信息,分析数量关系。

  (2)独立列式解答,集体订正。

  【设计意图】

  在多种形式的练习过程中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独立思考的习惯,并对所学知识进行梳理和整理,形成系统的认识。

  四、归纳总结

  说一说学完这单元你有哪些收获?

整理和复习数学教案10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65页。

  教学目标:学生进一步明确乘法的含义,引导学生发现乘法口诀标的排列规律,熟记1~6的乘法口诀,并且能利用口诀进行熟练计算,同时培养学生的分析、比较、综合能力。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回忆整理,建立本单元知识系统,巩固知识。

  教学设计:

  一、创设情境

  1.同学们回忆一下,这一单元我们学过了哪些内容?

  学生小组回忆交流,然后在班内汇报。

  2.教师小结,并交待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二、探究体验

  1.出示1~6的乘法口诀空表,组织学生回忆归纳,把口诀填入表中。

  2.读表中的乘法口诀,仔细观察:表中的乘法口诀是怎样排列的?

  引导学生从横看、竖看、斜看等几方面尽可能的'观察仔细、全面。然后进行小组内交流。

  1.学生分组摆乘法算式卡片,摆成一个有规律的表。并把本组的作品在全班展示。

  2.出示第65页第2题图,学生观察图,说图意,明确要解决的问题,寻找所需要的信息,自己解决问题。

  提醒学生注意:图中每个小朋友手里还拿着一朵花。

  三、实践应用

  1.完成练习十四第1题。

  比一比,看谁做得又快又对。

  2.帮助小动物找家。

  3×4 24 5×6-6

  3×5 12 4×3

  6×2 5×3

  4×6 15 4×5+4

  3.出示第66页第2题图,要求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教师补充提出:小英拿出20元钱,买张票够吗?

  4.黑板出示几幅图,让学生根据图意,选择信息,解决问题。

  共有多少只鸭?

  □×□=□(只)

  每个闹钟6元,6个闹钟多少元?

  □×□=□(元)

整理和复习数学教案11

  第一课时

  复习内容:用字母表示数和简易方程(整理和复习第1~3题,练习三十一第1~3题。)

  复习要求:

  1.使学生进一步明确用字母表示数的意义和作用,会用字母表示数,表示常见的数量关系。

  2.会根据字母所取的值,求含有字母的式子的值。

  3.进一步理解和掌握方程、方程的解和解方程的含义,并能正确地解简易方程,列方程解文字叙述题。

  复习重点:用字母表示数、表示常见的数量关系、正确地解简易方程。

  复习过程:

  一、基本训练

  1.填空。

  (1)排球队共有队员a人,女队员有7人,男队员有()人。

  (2)1千克大米的价钱是1。50元,买x千克大米应付()元。

  (3)甲数比乙数的3倍还多a,甲数是x,乙数是();如果乙数是x,那么甲数是()。

  2.省略乘号,写出下面的式子。

  3a9xa4y5ax

  3.下列各式中,哪些是方程?哪些不是方程?

  (1)12+x=13

  (2)2。5-0。5=2

  (3)5x>3

  (4)14。6-7x=0。6

  (5)x=0

  (6)9=3x

  4.在1、2、3、4、5各数中,哪个数是方程9x-3=24的解。

  二、复习指导

  1.揭示课题:用字母表示数和简易方程(板书)。

  2.复习用字母表示数。

  (1)用字母表示数。

  ①举例说明用字母表示数有哪些作用?(用字母可以表示数,还可以表示数量关系,如小明比小红重2千克,用a表示小明的体重,那么小红的体重就是a2。)

  ②让学生回答:在含有字母的式子里,乘号怎样简写、略写?

  ③让学生做P。133页第1题的第(1)小题,说说一星期跑步的米数为什么用7x表示,现在每天跑的米数为什么用x+200表示。

  (2)含有字母的式子求值。

  ①教师说明:在一个含有字母的式子里,当字母所代表的数值一确定,这个式子的值也就确定了。如上面的例子,当小明的体重是30千克时,即a=30,就可以求出a-2的值。

  ②学生做P。133页第1题的第(2)小题:说一说x=500表示什么意思,求出的7x和x+200的值各代表什么。

  3。复习简易方程。

  (1)举例说明什么是方程,什么是方程的解。

  (2)怎样判断一个式子是不是方程?怎样检验求出的.未知数是不是原方程的解?(使学生明确:判断一个式子是不是方程,要把握二点,第一含有未知数,第二必须是等式。检验方程的解是把求出的未知数的值代人原方程检验,看左右两边是否相等。如果相等,说明求出的未知数的值是原方程的解。

  (3)复习简易方程的解法、步骤及检验方法、书写格式。

  教师板书出①、②、③三个方程,让学生口述解法,使学生明确这几个方程可以直接根据四则运算各部分之间的关系解出来。如6x=30,可以根据乘法各部分间的关系把6x看作因数,30看作积,根据因数=积另一个因数,x=306,求得x=5。

  ①x-5=30②x+12=42③6x=30⑧5x+x

  ④x-5+12=42⑤6x+12=42

  ⑥6x+62=42

  ⑦6(x+2)=42

  然后出示④,让学生看看这个方程有什么特点,使学生看到④是由①、②两个方程复合而成的,⑤是由②、③两个方程复合而成的。等号左边有两步运算,引导学生说出先把哪一部分看作什么数,分两步解。然后由⑤导出⑥,再由⑥导出⑦,引导学生说出这两个方程的联系和解法。最后由③导出⑧,引导学生说出⑧和③的联系及解法。

  (4)学生独立做P。133页第3题,做完后,集体检查订正。

  三、课堂练习

  练习三十一第13题。

  第二课时

  复习内容:用方程和用算术方法解应用题。(整理和复习的第4、5题,练习三十一第4~10题和思考题。)

  复习要求:通过复习,使学生掌握列方程解应用题的方法,进一步明确列方程解和用算术方法解应用题的区别,培养学生灵活运用两种解法解应用题的能力。

  复习重点:分析应用题中数量关系的特点,恰当地选择解题方法。

  复习过程:

  一、基本练习

  1.解方程。

  (1)952+7x=253(2)0。58-10x=3。5

  (3)4x+5x6=94(4)90-3x=21

  2.师徒合做180个零件。师傅每小时做18个,徒弟每小时做12个,几小时做完?(先用算术方法解,再用方程解。)

  3.某机械厂今年每月生产机床150台,比去年每月产量的3倍少30台,去年每月生产机床多少台?

  二、复习指导

  1.复习列方程解应用题。

  (1)指名学生说一说列方程解应用题的一般步骤,并说出列方程解应用题的关键是什么?(找数量之间的等量关系。)

  (2)出示P。133页第4题的第(1)小题,说说设哪个量为x,数量间有几种等量关系,看看哪一种列方程比较简便。方程是:8x+80=224或224-8x=800

  然后出示第(2)小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完成后,指名让学生说一说原题是怎样解答的?题目改编后,又是怎样解答的?

  原题的方程可列为:①383。5+3。5x=245,②(38+x)3。5=245,③245-3。5x=383。5。

  改编成求多少小时相遇的应用题后,用算术方法解,其算式是:245(38+32)=3。5(小时)。

  接着出示第(3)小题,让学生说说这道题里有几个未知量,怎么办?使学生明确,可以先把其中一个未知量设为x,另一个未知量根据它们之间的关系用含有x的式子表示。然后再根据数量间的等量关系列方程解答,并注意检验。方程是:3x-x=9。

  2.复习列方程解和用算术方法解应用题的比较。

  (1)出示P。133页第5题,先让学生用算术方法解,再用方程解。

  (2)解答完后,指名让学生说一说两种方法有什么区别,使学生进一步明确:用方程解,未知数用字母表示,参加列式,然后根据题意找出数量间的相等关系,列出含有未知数x的等式进行解答;用算术方法解,未知数不参加列式,要根据题目中已知数和未知数间的关系,确定解答步骤,再列式计算。

  (3)然后教师指出:在解答应用题时,除了题目中指定解题方法的以外,都可以根据题目中数量关系的特点,选择解题的方法。

  3.练习三十一第9题。

  第9题中,给出的三个方程都是对的。

  第一个方程是用x表示甲数,则乙数为x3,然后根据两数的差是8来列方程。第二个方程是用工表示乙数,则甲数为x+8。第三个方程是用x表示甲数,则乙数为x-8。后两个方程都是根据甲数是乙数的3倍这一数量关系列出方程的。

  4.练习三十一第10题。

  第10题,适合列方程解。设宽x厘米,根据长方形周长的计算公式得2(2x+x)=30,也可以列成2x+x=302。

  5.思考题。

  可以这样想:两种球的数目相等,乒乓球取完时,羽毛球还剩6个,说明乒乓球多取了6个。而每次乒乓球多取2个,可见一共取了3次。算式是6(53)。用方程解,可以设一共取了x次,同理可得(53)x=6,解方程得x=3。再求两种球各有多少可有两种算法:53或33+6。

  三、课堂练习

  练习三十一第48题。

整理和复习数学教案12

  复习目标:

  1、使学生掌握分数乘法的计算方法,并能运用这个方法进行相关计算。

  2、使学生能分辨清楚先乘后加减的运算顺序,并能熟练地应用乘法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计算。

  3、引导学生准确地找到单位1,并能熟练地解答一步和二步的乘法应用题。

  复习重点:

  引导学生找准单位1,分析应用题的数量关系。

  复习难点:

  让学生正确、独立地分析应用题的数量关系。

  复习过程:

  一、复习分数乘法

  1、学生独立计算P26第1题,并思考式子的意义及计算法则。

  2、分数乘法的意义

  (1)分数乘整数的意义是什么?(表示几个相同加数的和或表示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

  (2)一个数乘分数的意义是什么?(表示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

  3、分数乘法的计算法则

  (1)分数乘整数:把能约分的先约分,然后把整数与分子相乘,分母不变。

  (2)分数乘分数:同样把能约分的先约分,然后用分子乘分子,分母乘分母。

  4、练习:练习七第1题。

  二、复习计算及简便计算

  1、复习乘加乘减的运算顺序:先算二级运算,再算一级运算,有括号的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再算中括号里面的。

  2、复习乘法的运算定律:

  乘法交换律:ab=ba乘法结合律:(ab)c=a(bc)

  乘法分配律:(a+b)c=ac+bc

  3、观察P26第2题,说说这三题适合运用什么运算定律?为什么?然后学生独立完成。

  4、练习:练习七第4题。

  三、复习分数乘法应用题

  1、复习解答分数乘法应用题的步骤:

  (1)找到题目中的分率句,确定单位1。

  (2)根据题目中的数量关系,求出所要求的部分量。

  2、P26第3题

  (1)读题,分别找到两道题的单位1,并说说这两道题有何不同?

  (2)根据题意分析数量关系,然后列式计算,全班讲评。

  3、练习:练习七第6题。

  四、复习倒数

  1、复习倒数的`意义:乘积是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

  2、互为倒数的两个数有什么特征?(分子、分母的位置刚好颠倒位置)1的倒数是多少?0有没有倒数?

  3、复习写一个数的倒数的方法:交换原来分子和分母的位置(注意强调如果是整数要先把它写成分母为1的分数,然后在交换分子和分母的位置。)

  4、练习:练习七第7题。

  五、练习

  练习七第2、3、5题(学生独立列式计算,指名板演,讲评时让学生说清是怎样思考的)

整理和复习数学教案13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136页上面的第1~3题及练习三十一的第1~6题。

  教学目的

  1、通过周长和面积的对比复习,使学生进一步加深对周长和面积的理解。

  2、通过长度单位和面积单位的对比复习,使学生加深对它们的认识,进一步熟悉长度单位间和面积单位间的进率。

  3、使学生进一步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

  教学重点

  使学生进一步加深对周长和面积的理解,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面积和周长的概念

  1、让学生指出自己的课桌面的面积和周长。

  2、做第136页的第1题。让学生指出黑板的面积和周长并指名学生到讲台前用教鞭指一指。

  通过指实物的面积和周长,使学生进一步体会到物体表面的大小就是物体的面积;围成一个图形所有边长的总和就是周长。

  二、复习长度单位和面积单位的概念。

  (1)让学生用手势比划出1厘米、1分米、1米实际长度。

  (2)让学生用手势比划出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的实际大小。

  (3)做练习三十一的第1题。填写时,要让学生联系实际来确定在每件物品的后面应填哪个长度单位或哪个面积单位

  2、复习长度单位间和面积单位间的进率。

  (1)教师板书:1米=()分米=()厘米

  每相邻两个长度单位间的进率是()。

  让学生回答()里应填几,教师用彩色笔板书出来。

  (2)教师板书:1平方米=()平方分米

  1平方分米=()平方厘米

  每相邻两个面积单位间的进率是()。

  让学生回答()里应填几,教师用彩色笔板书出来。

  (3)教师板书:30米=()分米=()厘米

  指几名学生说一说如何推想。

  接着教师板书:42平方米=()平方分米

  500平方厘米=()平方分米

  指几名学生说一说如何推想。

  然后,让学生做练习三十一的第2题。做完后,集体订正。

  三、复习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的计算

  1、教师在黑板上画一个长方形,如下图:

  15厘米

  30厘米

  让学生说一说这是一个什么图形,如何计算它的面积。然后指两名学生到黑板前板演,其他学生在下面计算。计算完后,指名学生订正黑板上的计算,其他同学也检查一下自己的计算是否正确。

  让学生根据刚才的计算,想一想长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是怎样的。学生说出后,教师板书出长方形的面积=长宽,并加上框。

  2、仿照长方形面积公式的复习方法复习正方形的面积公式。

  3、做练习三十一的第3题。

  先让学生计算出表中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和面积,并填入表中,然后集体订正。订正时,让学生说一说周长和面积的计算有什么不同。使学生通过计算同一个图形的周长和面积,进一步明确周长和面积的含义。

  四、混合练习

  1、做练习三十一的第6题。

  先让学生自己判断各题的对错。集体订正时,说一说判断的理由。第(4)题,如果学生判断有困难,教师可以画出图来帮助学生理解,使学生直观地看到用两个相同的正方形拼成的长方形,它的长等于正方形的两个边长,宽等于正方形的边长,所以长方形的周长应等于正方形的6个边长。正方形的.边长是1分米,所以长方形的周长应是6分米而不是8分米。第(5)题比较难判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弄清下面的问题后,再判断就不困难了。

  (1)用8分米铁丝围成的图形的周长是多少分米?

  (2)周长是8分米、边长是整分米的长方形有几个?边长是多少分米?面积是多少平方分米?

  (3)周长是8分米的正方形边长是多少分米?面积又是多少平方分米?

  2、做练习三十一的第4题。

  这是一道联系实际的有关面积计算的应用题。如果学生理解题意有困难,教师可以画出洒水车的工作示意图,使学生直观地看到洒水车每分洒水的地面是一个长50米、宽8米的长方形,然后再让学生自己计算。

  3、做练习三十一的第5题。

  指名学生读题并说出条件和问题。这道题有两个问题,第一个问题让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第二个问题教师可以给予适当的提示:要求1平方米的阔叶林每天能制造氧气多少克,还需要知道什么条件?这个条件题目给了没有?然后让学生自己完成。

整理和复习数学教案14

  复习内容:

  1、求一个数的百分之几是多少和已知一个数的百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的应用题。(练习三十四第1、3、4题)

  2、折扣、纳税、利息

  复习目的:

  1、通过复习使学生进一步理解求一个数的百分之几是多少和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的应用题的数量关系,能正确熟练地进行解答。

  2、能正确熟练地解答有关税款、税后利息等实际应用问题。

  复习过程:

  一、基本练习(只列式不计算)

  (1)10万元的5%是多少?(2)一个数的.80%是100,求这个数。

  (3)500减少20%后是多少?(4)1000元增加2%后是多少?

  (5)100比某数多10%,求某数?

  二、知识梳理

  1、某校男生人数比女生少10%。

  ①谁是单位1。

  ②男生人数是女生人数的百分之几?

  ③已知女生有500人,求男生有多少人?

  ④已知男生有450人,求女生有多少人?

  2、把③、④两题进行比较,然后小结。

  3、课本104页第3题,105页第1题。

  二、税款的计算方法,利息的计算公式。

  1、复习税款的计算方法。

  2、复习利息的计算公式:利息=本金利率时间(定期整存整取通常还要叫20%的利息税,因此所得利息只有80%)

  3、什么利息不纳税?利息与税后利息有什么不一样?

  三、巩固与深化练习

  1、课本104页的第4题。

  2、课本105页的第6题。

  四、作业

  课本105页练习二十四第2、3、5题

整理和复习数学教案15

  教学重点:

  运用百分数知识解决问题。

  教学难点:

  进一步提高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同学们,百分数单元的新课学习已经结束了。今天我们一起来对这一单元的知识进行整理和复习。

  板书:百分数单元整理和复习二、整理复习,形成网络1、小组合作,系统整理(1)独立整理。

  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将百分数单元知识整理在作业本上,注意突出所学知识点之间的联系。

  学生整理,教师巡视,对不会整理的学生给予指导。

  (2)小组交流。

  整理好的同学请在小组中说一说你是怎样进行整理的。

  2、汇报展示,交流评价。

  3、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小结。

  三、复习巩固:

  1、练习六第2题。

  (1)说一说:百分数和分数、小数是怎样互化的?(2)学生独立完成,然后同桌互相交流。

  (3)指名汇报,全班交流。

  2、练习六第3题。

  学生独立完成,同桌交流。指名汇报,并说一说是怎样做的?3、练习六第5题。

  (1)说一说:上座率指什么?(2)学生独立完成,然后同桌互相交流。

  (3)指名汇报,全班交流。

  4、练习六第6题。

  (1)独立思考,然后在小组内交流自己的想法。

  (2)学生独立完成,指名汇报,全班交流。

  (3)说一说:选择哪类土壤比较合适,为什么?5、23页算一算:

  (1)独立思考,然后在小组内交流自己的想法。

  (2)学生独立完成,指名演板,并说一说解题思路。

  6、练习六第7题。

  (1)学生读题,引导学生理解题意,强调“一成”表示的含义。

  (2)思考:“增收一成”是什么意思?(3)学生独立完成,指名演板,并说一说解题思路。

  四、全课小结:

  1、通过这节课的整理和复习,你最大的收获是什么?2、关于百分数知识,你还有什么问题?

【整理和复习数学教案】相关文章:

整理和复习数学教案02-11

数学教案-整理和复习09-29

数学教案-课题:整理和复习09-29

整理和复习09-29

课题:整理和复习09-29

数学教案-20以内退位减法的整理和复习09-29

比的整理和复习教学反思11-01

比的整理和复习教学反思11-24

圆柱和圆锥的整理与复习教案1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