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数学教案《倍的认识》

时间:2023-12-05 12:10:49 诗琳 数学教案 我要投稿

二年级数学教案《倍的认识》(通用12篇)

  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可能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借助教案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教案要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二年级数学教案《倍的认识》,欢迎阅读与收藏。

二年级数学教案《倍的认识》(通用12篇)

  二年级数学教案《倍的认识》 1

  教材分析

  “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是苏教版小学数学第四册第八单元的内容。这个教学知识点主要有两个:一是认识“倍”,理解“倍”的含义;二是在此基础上,学习“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简单实际问题。“倍”的概念是依据乘除知识中“份”的概念扩展而来,通过两个数量的比较,由“份”引出“倍”,使学生初步认识“倍”的含义,自主体会到“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方法。在此基础上,教材明确指出: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可以用除法计算“。

  学情分析

  因为在各种练习、测试卷中经常出现有关“倍”的问题,大部分学生都知道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用除法计算,但对于“倍”是什么意思,为什么用除法计算,学生们都不明白。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结合具体情境理解“倍”的含义,并学会运用“倍”的含义解决“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在学习过程中体会数学知识之间的联系,发展观察、比较、抽象、概括和动手操作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进一步体会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与信心。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

  让学生理解倍的含义。

  教学难点:

  “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为什么要用除法来计算。

  教学过程

  一、课前复习。

  看图说一说有几个几,12里面有几个3

  二、创设情境,揭示课题。

  让学生根据主题图提出数学问题。引导学生从两个数量之间的相差关系切入,然后再进一步关注两数之间的'新型关系即倍数关系,使学生初步认识到“倍”是指两个数量之间的关系

  三、认识“倍”。

  1、首次感知“倍”的含义

  课件出示2朵蓝花,6朵黄花。把2朵蓝花看成一份并把它圈一圈,那么黄花有这样的几份呢?

  老师揭示:把2朵蓝花看成1份,黄花有这样的3份,就可以说,黄花的朵数是蓝花的3倍。

  2、再次感知“倍”的含义

  减少2朵黄花,问学生,现在黄花的朵数是蓝花的几倍?为什么?再减少2朵呢?

  3、老师再添上一朵蓝花,现在黄花的朵数是蓝花的几倍?

  通过这三个步骤,让学生明白,要回答黄花的朵数是蓝花的几倍,首先要先看蓝花有几朵为一份,再看黄花这样的几份,那么黄花朵数是蓝花的几倍。

  4、说一说,谁是谁的几倍?

  5、按老师的要求动手摆小棒。

  四、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

  1、让学生在前面学习的基础上,自己动手圈一圈,填一填,说出红花的朵数是蓝花的4倍。

  2、红花的朵数是蓝花的几倍,还可以用什么方法计算?为什么?

  引导学生这样想:蓝花有2朵,红花有8朵,8朵里面有几个2朵,红花的朵数就是蓝花的几倍,它其实就是求8里面有几个2,所以用除法计算。再扩展开来,“求一个数里面有几个另一个数”就是“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

  五、练习。

  课本第73-74页的“想想做做”第1-4题、“森林运动会”。

  二年级数学教案《倍的认识》 2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93~94页例1、例2,课堂活动第1题及练习十八第1题。

  【教学目标】

  1、经历两个数量的比较过程,初步建立“倍”的概念,能用算式表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

  2、结合生活经验,通过观察、动手操作、同伴合作,对为什么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能作出分析、解释,培养学生分析推理的能力。

  3、初步体会“倍”是作为一种用于比较的方法在生活中的应用。

  【教具、学具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初步建立“倍”的概念

  教师:(请两位同学站起来)我们可以怎样对他俩进行比较?

  学生1:xx高,xxx矮。

  学生2:xx轻,xxx重……

  教师:在生活中,我们常常需要对两个量进行比较。

  (多媒体出示数学书和桌子比较的情境)教师:比较它们的长度你发现了什么?

  学生:桌子长,数学书短。

  教师:估计一下,桌子的长度有几本数学书那么长?

  学生1:……

  教师:到底是几本呢?我们一起来量一量。(1本、2本、3本、4本)(闪动)

  教师:当桌子的长度有4本数学书那么长时,就可以说:桌子的长度是一本数学书长度的4倍。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认识一个新朋友“倍”。(板书课题:倍的认识)有了它,我们就能用“倍”来比较两个量之间的关系。

  教师:下面我们再来比一比,仔细观察,你又发现了什么?(如图:逐步出示1杯酸奶,1袋饼干,再加上2杯,天平从不平衡到平衡)

  学生1:1袋饼干相当于(等于、包含)3杯酸奶的质量。

  教师:你能用“倍”来说明饼干和1杯酸奶质量间的关系吗?

  学生2:饼干的质量是1杯酸奶质量的3倍。

  教师:接着看,你又发现了什么?(出示左图)

  学生1:1尾鱼的质量相当于6杯酸奶的质量。

  学生2:1尾鱼的质量是1杯酸奶质量的6倍。

  教师小结:当一个量里含有几个这么多时,我们就说这个量是它的几倍。

  二、独立探究,合作交流

  1、猜测并证明6是3的几倍

  教师:刚才比较了长度,比较了质量,我们接着比,你们看谁来了?

  教师:猜一猜,猫的只数是青蛙的几倍?

  学生1:2倍。

  学生2:3倍。

  学生3:1倍。

  教师:请小朋友们动脑筋,想个办法证明你的猜想。可以用学具摆,用嘴说,动手写。4人小组可以相互交流一下。(学生独立活动后进行交流)

  学生1:我认为是3倍,因为对齐后,右边还剩3个。

  学生2:看几倍应该是看6里面有几个3这么多,不是看还剩几个。

  学生3:可以这样摆一摆。左边摆3个,右边摆3个。让人一看就知道6是3的2倍。

  学生4:我认为应该是2倍,因为6÷3=2,6里面有2个这样的3,所以6是3的2倍。

  学生5:我是想口诀“二三得六”,说明6里面有2个3,所以是两倍。

  学生6:多了一个这么多,是不是1倍?

  学生7:我认为是多了1倍……

  教师:小朋友们运用了这么多方法来证明自己的猜想,真棒!正像大家所说的,看6是3的几倍,关键是看6里面有几个3,有几个这么多,就是几倍。

  2、巩固练习

  教师:我们接着摆,第一排不变,第二排摆4个这么多。用倍比较怎么说?(4倍)你是怎样想的?

  学生1:一看就知道。第二排里面有4个第一排这么多,所以是4倍。

  学生2:12÷3=4这个算式说明了12是3的4倍。

  教师:如果第二排是21个呢?

  学生1:不够摆,怎么办?

  学生2:能不能不摆?我能知道21是3的几倍。

  教师:你是怎样想的?

  学生3:21÷3=7,说明21是3的7倍。

  教师:的确,当不够摆时,可以直接用除法计算更方便、更简洁。

  教师:现在将第二行多余的.小棒去掉,两行都是3个,用“倍”可以怎么说?

  学生4:1倍。

  教师:你是怎样想的?

  学生4:第二行只有1个3,所以是1倍。

  教师:当两个数一样多时可以用1倍来表示它们之间的关系。

  3、变式练习,解决问题

  (1)12÷312÷212÷1

  教师:看来生活中对事物进行比较时,常常用到“倍”这位朋友,你们看小叮当买水果时也用到了它。

  教师:小叮当家里买了水果,苹果有3个,草莓有12个,草莓的个数是苹果的几倍?

  学生:草莓的个数是苹果的4倍。算式是:12÷3=4。

  教师:小叮当吃掉一个苹果后,草莓的个数是苹果的几倍?

  学生:草莓是苹果的6倍。算式是:12÷2=6

  教师:小叮当再吃掉一个苹果后,草莓的个数是苹果的几倍?

  学生:草莓是苹果的12倍。算式是:12÷1=12。

  教师:观察这3道题,你发现了什么?

  学生:当草莓的个数不变,苹果的个数发生了变化,草莓与苹果的倍数关系也发生了变化。

  (2)()÷()=3

  教师:下面我们放松一下,做个游戏,游戏的名字叫“猜一猜”。

  教师:你们喜欢吃糖吗?

  学生:喜欢。教师:这里有两个盒子,一个大一个小,我不知道里面各装了几颗糖,我只知道大盒子里的颗数是小盒子里的3倍,猜一猜大盒子里可能有几颗,小盒子里可能有几颗,猜中有奖。

  学生1:大盒子里有12颗,小盒子里有4颗。

  学生2:大盒子里有3颗,小盒子里有1颗。

  学生3:大盒子里有18颗,小盒子里有6颗。

  学生4:大盒子里有24颗,小盒子里有8颗。

  (3)()÷()=()

  教师:“倍”不仅在我们的生活中随处可见,它也悄悄地来到我们小朋友中间。请两小组站起来。观察男生和女生用“倍”比较怎么说?

  学生:男生4人,女生2人,男生的人数是女生的2倍。

  教师:在他们中间你还能找出那些量是可以用“倍”来进行比较的?

  学生1:戴红领巾的3人,没戴红领巾的3人。戴红领巾的人数是没戴红领巾人数的1倍。

  学生2:短头发的5人,长头发的1人,短头发的人数是长头发人数的5倍。

  学生3:没戴眼镜的4人,戴眼镜的2人,没戴眼镜的人数是戴眼镜人数的2倍。

  教师:小朋友们还能结合生活实际自己说说生活中哪些地方可以用倍来进行比较。4人小组相互说一说。

  (小组交流)

  学生1:妈妈今年32岁,我今年8岁,妈妈今年的年龄是我今年的年龄的4倍。

  学生2:教室里电灯有6盏亮着,有2盏灯没有亮,亮着的电灯数量是没有亮灯的3倍。

  学生3:我有4支铅笔,小明有2支铅笔,我的铅笔支数是小明的2倍。

  三、反思小结

  (出示饼干图与鱼图)想一想:鱼的质量是饼干的几倍?

  教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新的收获吗?还有什么问题吗?

  结束语:小朋友们,只要你能用眼去观察,用心去感受。你就能体会到数学王国里景色的迷人,体验到学习数学的乐趣。现在我们一起踏上幸福快车,去感受愉快的数学之旅吧。

  二年级数学教案《倍的认识》 3

  教学内容:

  教材第84页6~10。

  教学目的:

  帮助学生进一步认识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乘法应用题的结构和数量关系,使学生进一步巩固解答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应用题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解答。初步培养学生分析、推理的能力。

  教学准备:

  口算卡片,实物投影仪。

  教学过程:

  一、计算练习。

  1、口算。

  用卡片出示已学过的一些乘法算式,指名口算。

  2、完成“想想做做”6。

  先指名说说每道题的运算顺序,再计算,集体校对。

  二、应用题练习。

  1、看图口头列式解答:

  (1)小鸡:

  小鸭:

  是小鸡的3倍

  (2)分析:小鸡有几只,小鸭的只数是小鸡的几倍,也就是几个几只?求小鸭有多少只,就是求什么,用什么方法计算?

  (3)学生独立列式解答,指名说说为什么用乘法算?

  (4)老师小结: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就是求几个几是多少,因此用乘法计算。

  2、完成“想想做做”7。

  (1)出示第7题图,提问:一只小船坐多少人?一只大船坐的人数是小船的几倍?求什么?

  指名完整地说说题意。

  (2)分析:一只大船坐的人数是小船的4倍,也就是大船可以坐几个几人?求大船坐多少人,也就是求什么,用什么方法计算?

  (3)学生独立列式计算、口答,集体订正时指名说说解题思路。

  3、完成“想想做做”8。

  (1)出示第8题,指名说说图意,题中告诉我们什么?求什么?(题中已知小松鼠采了5个松果,大松鼠采的个数是小松鼠的3倍。求大松鼠采了多少个松果?)

  (2)学生独立列式计算,口答。集体订正时说说为什么用乘法计算?

  4、完成“想想做做”9。

  出示第9题,说说这题有几个问题?

  学生独立解答,集体订正时说说各是怎样列式的?并指导工作名学生用两句话口答题中所问的两个问题。

  三、想一想。

  完成“想想做做”10。在()里填上合适的'数。

  1、出示第一组数3,6,9,12,(),()。观察:这一组中后面的数和前面的数比,怎样?(多3)

  想一想后面的两格该怎样填?为什么?

  2、独立完成第2小题,说说你为什么这样填?

  四、作业布置:

  1、列式计算。

  (1)4个5是多少?

  (2)4的3倍是多少?

  (3)4和5的和是多少?

  (4)3的2倍是多少?

  2、应用题:

  (1)小红用5天的时间读完一本书,每天读4页,这本书有多少页?

  (2)小红读一本书每天读4页,小明读的页数是小红的3倍,小明每天读多少页?

  小红读一本书第一天读4页,第二天读5页,两天一共读多少页?

  3、你能在()里填上合适的数吗?

  (1)1,4,7,10,(),()。

  (2)1,2,4,7,(),()。

  二年级数学教案《倍的认识》 4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新课标二年级数学上册第76页例2,例3,“做一做”及练习十七第1、4题。

  教学目标:

  (1)经历“倍”的概念的初步形成过程,体验“一个数的几倍”的含义。

  (2)在充分感知的基础上建立“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计算思路。

  (3)培养学生操作、观察、推理能力及善于动脑的良好学习习惯和对数学的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经历“倍”的概念初步形成过程,建立“倍”的概念。

  教学难点:建立“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计算思路。

  教具、学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小棒、图片。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1)出示课件。

  师:今天的数学课,老师要介绍一位新朋友给同学们认识,它就是小狗菲菲。这节课,我们的新朋友菲菲将和同学们一起学习数学知识,同学们原意吗?

  (2)学生活动。

  师:上课前,老师请一些同学上来。

  师叫3名女同学站在第一排,再叫6名男同学站在第二排(3个3个地站在一起)。

  师:第一排有几个女同学?

  (3)第二排有几个3?(2个3)

  生回答后,师引出课题:像这种情况,我们就说男同学是女同学的2倍。今天,老师就和同学们一道,学习“倍”的认识。(板书课题)

  二、动手操作,探究新知。

  (1)初步形成“倍”的概念。(教学例2)

  菲菲有三个好朋友,他们正在用小棒摆正方形,下面我们来看看他们摆的情况,用了多少根小棒。(课件演示例2中第一个小朋友,摆了一个正方形)

  学生观察。你知道了什么?

  生:摆了一个正方形用了4根小棒。

  4根小棒还可以说是几个?

  生:一个4根。

  下面我们来看看另外两个小朋友,他们摆图形的时候用了几个几根。

  出示例2中另外两个小朋友摆的两个和三个正方形。

  学生观察。

  学生说自己的'发现。

  引导学生得出:2个4根,3个4根

  (板书:2个4根,3个4根)

  揭示倍的含义,指出第三个学生摆的小棒说:第三个同学摆了3个4根,3个4根也可以说成4的3倍。

  让学生反复说几遍。

  (2)巩固“倍”的概念。

  判断第二行是第一行的几倍?生解答时,师要求学生说出想的过程。

  (3)教学例3。

  ①出示例3,问:同学们会摆吗?下面,同学们自己动手摆摆看。

  ②要求第二行有几个图片,应怎样列式?为什么?

  ③小结:要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也就是求几个几是多少,用乘法计算。

  三、拓展延伸,巩固深化。

  1、拍手游戏。

  师拍表示一倍的次数,生按要求有节奏地拍表示几倍的次数。

  2、76页“做一做”。

  3、78页第1题。

  四、全课小结。

  同学们,今天你有什么收获?

  二年级数学教案《倍的认识》 5

  教学内容:

  倍的认识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具体情景中初步理解倍的含义,能解决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简单实际问题。

  2、使学生经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过程,发展初步的观察、比较、操作能力和有条理地表达能力。

  3、使学生在参与数学活动的过程中,初步体会变与不变的辩证关系,激发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教学过程:

  一、在有效探究中认识倍

  1、引出倍,揭示课题。

  谈话:春天来了,花园里五彩缤纷的鲜花都张开了笑脸!瞧,这里有黄花和蓝花(课件演示同样多的黄花和蓝花)。

  提问:黄花的朵数和蓝花的朵数怎么样?(课件演示增加黄花的朵数)现在谁来说说黄花和蓝花的朵数关系呢?

  小结:其实,黄花与蓝花的朵数之间,除了小朋友们刚才所说的多与少的关系,还有倍的关系。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有关倍的知识。(揭示课题:倍的认识)

  【评析: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引入,通过让学生比较黄花和蓝花的朵数,从而引出倍的概念,沟通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

  2、在圈画中形成对倍的初步认识。

  出示:2朵蓝花,6朵黄花。

  谈话:如果我们把蓝花的2朵圈起来,看作一份的话,(师边说边圈)那么,黄花有这样的几份?可以在练习纸的第一题上圈一圈,再告诉大家。

  提问:谁来说说你是怎么圈的呢?黄花有这样的几份呢?

  小结:蓝花有2朵,黄花有3个2朵,我们就说黄花的.朵数是蓝花的3倍。(板书)

  课件出示:蓝花2朵,黄花12朵。

  提问:黄花变成12朵,现在黄花的朵数是蓝花的几倍呢?能用圈一圈的方法解决吗?在练习纸的第二题上试一试。

  提问:谁来汇报?说说你是怎么圈的?发现黄花是蓝花的几倍了?

  (修改板书:黄花有6个2朵,黄花的朵数是蓝花的6倍。)

  设疑:我们来观察刚才的两幅图。你们是怎么一眼就从图中看出第一幅图中黄花是蓝花的3倍,而第2幅图中黄花是蓝花的6倍的?

  追问:第二行有3个圈就是有这样的3份,也就是3倍,有6个圈就是有这样的6份,也就是6倍。真就这么简单吗?【评析:在学生掌握几个几的知识基础上,帮助学生初步认识倍的概念,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通过让学生自己在图上圈一圈,有利于学生建立倍的表象。再通过对比,使学生感知,能圈出这样的几份,就是一份数的几倍。有利于学生理解倍的含义。】

  3、在比较中充实对倍的认识,掌握倍的内涵。

  课件出示下图

  课件出示:12朵黄花,没有红花。

  提问:我们再来看看,黄花的朵数是红花的几倍呢?

  引导:大家觉得有困难吗?

  小结:看来1份红花有几朵太关键了!

  提问:那就让你来猜,你猜猜红花可能是多少朵,再说说你又会怎么圈?

  提问:如果红花有3朵,黄花的朵数是红花的几倍呢?

  在练习纸第3题上先圈一圈、再填一填。

  交流:谁来说说是怎么圈的?得出什么结论了?

  追问:如果把1份红花有4朵、6朵,它们之间的倍数关系又会是怎样呢?

  完成练习纸的第

  4、第5题。

  交流:你是怎么圈的?得出什么结论。

  提问:如果红花只有1朵,黄花还是12朵,黄花的朵数是红花的几倍呢?我们在自己的脑海里默默地圈一圈,再告诉我答案。

  交流:你能说说脑海中是怎么圈的吗?

  设疑:如果红花是12朵,黄花也是12朵,现在它们的倍数关系又怎样呢?

  交流:孩子们,黄花一直是12朵,那为什么两种花之间的倍数关系也发生了变化?(出示上述蓝花3朵、4朵、6朵、1朵、12朵的5幅图)

  【评析:创设变式情境,不断引起学生认知的冲突,让学生在困惑中感受1份数的重要性与关键性,使学生的认识得到了升华,对倍的认识更加深刻。】

  谈话:孩子们,我们每人的信封里,都有一些圆片,你能摆一摆,表示第二行的圆片个数是第一行的2倍吗?摆完的同学可以跟小组的交流交流自己的方法。

  请学生做小老师介绍方法。

  提问:还有不同的摆法吗?或者你还想到了什么不同的摆法?

  追问:咦,老师发现了一个奇怪的现象:你们都是表示第二行圆片的个数是第一行的2倍,怎么你们用的圆片个数并不一样呢?能具体说说吗?小结:只要第一行的1份的个数确定了,第二行就摆这样的几个几。

  设疑:那如果要摆第二行是第一行的3倍,该怎么想?5倍呢?10倍呢?

  【评析:在学生操作的基础上,启发学生观察和思考:都是表示第二行圆片的个数是第一行的2倍,为什么用的圆片个数却不一样呢?以此推动学生进行比较、分析、抽象和概括,完善对倍的认识。】

  4、探究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计算方法。

  课件出示图:紫花8朵,黄花56朵;问题:黄花的朵数是蓝花的几倍?

  谈话:大家可以圈一圈、可以用竖线分一分,也可以想其他的办法。

  在作业纸上完成第6题。

  追问用除法计算的孩子:怎么想到用除法计算的?

  谈话:我们圈一圈、画一画,不就是为了发现56里面有几个8吗?

  追问用画圈方法的孩子:如果重新选择,你会用什么方法?为什么?

  小结:是呀,如果黄花更多,用圈一圈、画一画的方法就麻烦了。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可以用除法来计算。看来,我们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也要不断地发现规律,总结经验。注意,在书写结果时,因为倍不是单位名称,所以在结果的后面不要写倍。

  二、在多层练习中完善建构

  谈话:通过刚才的画一画、圈一圈、算一算等活动,我相信大家一定对倍有了自己的认识与体会。小动物们还带来了题目想考考大家,愿意接受挑战吗?

  课件出示

  1、看一看、想一想。

  第一行 红带子12厘米

  第二行 绿带子3厘米(变化:2厘米、1厘米)

  提问:红带子的长是绿带子的几倍?。

  思考:大胆地想像一下,如果红带子的长不变,绿带子越来越短,那么它们之间的倍数关系就会怎样变化?

  2、连一连、填一填(想想做做第3题)。

  3、比一比,说一说。

  让学生用两种方法说一说。

  练习后,把第一行的6个变成5,让学生试着说一说。

  追问:现在黄色的圈5个,为什么不能说黄色圈的个数是红色圈的3倍?

  三、总结

  概念形成过程中的精致过程越来越被大家所重视。我们认为:在数学学习中,精致的实质是对数学概念的内涵与外延进行尽量详细地深加工,对概念要素进行具体界定,以使学生建立更清晰的概念表象,获得更多的概念例证,对概念的细节把握得更加准确,理解概念的各个方面,获得概念的某些限制条件等。为此,张老师在本课的教学中,从强化感知,让学生在圈圈画画中初步建立倍的表象;提供反例,让学生在比较思辨中突出倍的意义;应用变式,让学生在矛盾困惑中凸显倍的内涵;重视操作,让学生在动手活动中完善倍的建构等方面,引领学生 精致地完成了倍的概念的建构过程。或者说,把概念的精致提到了可操作的层面,使精致落到实处

  二年级数学教案《倍的认识》 6

  教学内容:

  倍的认识教学背景分析:

  教材分析:“

  倍的认识”是西师版数学教材第三册第四单元“表内除法”的重要内容之一,“倍”是小学数学中比较抽象的概念,也是承前启后的概念,是进一步学习有关倍数知识的基础,也是学习分数、比例等知识的基础。

  学情分析:

  “倍”这一概念对于二年级的学生是陌生的,缺乏已有的知识基础和生活经验,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过程,感受“倍”的含义,建立“倍”的概念。初步学会用倍的含义解决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教学做到由浅入深,有具体到抽象,内容安排是科学的,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

  教学策略:

  教法:

  点拨引入、组织探究、启发巩固。学法:动手实践、自主探究、合作学习。

  教学目标:

  1、经历“倍”的概念的初步形成过程,能用“倍”的意义叙述两个数的倍数关系。

  2、通过观察、动手操作、小组讨论,对“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能作出分析、解释,培养学生分析推理能力。

  3、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动手操作能力和合作交流意识,激发学生求知欲。

  教学重难点:

  理解倍的意义,学会描述两个数的倍数关系。

  教具、学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实物投影仪、小棒(红黄蓝各30根)、题单。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

  热情好客的村长邀请羊村里的小伙伴们到它家做客,瞧!(出示PPT)篮子里面有许多丰盛的水果,我们去看看吧!(图片展示其中苹果2个,梨子6个)

  二、探索新知:

  (一)比较引入,初步感知“倍”(PPT展示苹果2个,梨子6个)

  1、师:瞧,比较一下苹果和梨子的数量,你发现了什么?

  生:苹果比梨子少4个,(师引导,适时板书水果数量)也就是2比6小,6比2大,(还有什么发现)6里面有3个2,2+2+2=6.(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6里面有3个2.)

  师:对两个数量进行比较,我们已经学过可以求这两个数量相差多少,也就是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多少或者少多少,用减法计算。这节课我们将要学习比较两个数量的另一种方法,要学习一个新的数学概念“倍”。(板书课题:倍)

  师:关于“倍”,你想知道什么呢?(生回答)今天我们就带着这些问题来认识它。(补充板书:倍的初步认识)

  2、认识“3倍”,建立概念

  教师指出:6里面有3个2,也就是说6是2的3倍。(板书:6是2的3倍)

  1、师:苹果有2个,如果2个苹果为一份把它圈起来,那么梨子有这样的几份,梨里面有几个2?请你在题单上面圈一圈。(学生活动,师巡视正确圈发,并抽生上台汇报)生:有3个2,因为可以把梨子圈出3圈,为3份。

  师:真能干!用圈一圈的方法让我们一眼就能看出6个梨子里有这样的3份。像这样(演示PPT)把第一排的苹果的数量看作一份,在6个梨子里能全出3个2,也就是这样的3份,我们可以说“6里面有3个2,也可以说6是2的3倍。”这就是6和2的倍数关系。师:大家跟着我一起完整地说出它们的关系。(隐藏三句话)

  师:如果没有这三句话了,你还能说吗?(抽生说,师板书,生再其读)

  生:2个苹果作为一份,梨有这样的3份,梨的个数是苹果的3倍。(6里面有3个2,也可以说6是2的3倍)

  (二)课堂活动

  摆一摆、说一说(近一步感知“倍”)

  1、大屏幕出示第一排摆2根蓝色的小棒,让生操作第二排摆2份这样的红色小棒。师:红色是几根?(4根)

  师:红色小棒的数量是蓝色的几倍,谁是谁的几倍?

  生:2倍,因为2根蓝色为一份,红色小棒有这样的2份,所以红色小棒的数量是蓝色的2倍。4是2的2倍。

  2、摆2根红色和2根蓝色小棒,问:这时候的关系是几倍,谁是谁的几倍?(强调1倍关系)

  生:1倍,因为2根蓝色为一份,红色小棒有这样的1份,所以红色小棒的数量是蓝色的1倍。2是2的1倍。

  3、师:第一排摆3根蓝色小棒,请摆出红色小棒,要求是蓝色小棒的9倍。(为了快速又准确地摆好,有什么方法?)

  生:3根3根为一份。9个3就是27根小棒。(生摆好,选一人起来说理由。)

  (三)改变比较量,理解倍。

  1、师:村长见发现还有梨子没拿出来,于是就多摆出来了2个,现在请大家观察这时候梨子和苹果有怎么的数量关系?(引导几个为一份,有几份,谁是谁的几倍)

  生:2个苹果是一份,梨有这样的'4份,梨子的数量是苹果的4倍,8里面有4个2,8是2的4倍。(适当表扬)

  2、游戏抢答:2个苹果是1份,假如梨有这样的3份?7份?8份?分别是怎样的关系?

  生:回答(师给予一定的鼓励与表扬)

  (四)改变标准量,理解倍。

  1、出示PPT,3个苹果和6个梨子,生说谁和谁比?谁的数量作为一份?谁有这样的几份?谁是谁的几倍?

  2、师:梨的数量都是和苹果比较,为什么一会儿是3倍一会儿是4倍呢?(PPT上出示2组图片进行对比)

  3、生讨论并小组上台汇报。(师给予适当的鼓励与表扬)

  4、师小结:在寻找倍数关系时,最关键的是看比较的标准,标准变化了,倍数也就跟着变化。

  三、巩固练习完成教材P83“课堂活动”

  1、2题看卡片,说一说。

  2、3题圈一圈、数一数、画一画。(先独立完成,在展台汇报更正,说一说做得又快又好的秘诀)

  3、P84练习十九第1题,生先独立完成再集体更正。

  四、小结

  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懂得了什么知识?你有什么收获?

  师:今天,你们的表现都非常出色,老师想把热烈的掌声送给你们,仔细听老师拍了几下?(3下)请你们也用掌声表扬一下自己,请注意你们拍的下数是老师的3倍。(生齐拍)你们拍了几个三下?你们真聪明!

  师:掌声里都有“倍”的知识,可见“倍”的知识就在我们身边。

  五、作业布置:

  课后请同学们找一找生活中还有哪些可以用“倍”的知识解决的问题,把它记录下来。

  六、教学反思:

  “倍”这个概念对于学生来说是比较陌生的,建立倍的表象认识有一定的难度。因此在教学《倍的认识》前,我仔细翻阅了教材和教参,教参中明确要求,教学时要用现实生活中的实例,让学生感到“一个数的几倍”的存在,通过操作,建立“第一行几个为一份,第二行有这样的几个几,有这样的几分,就是几倍”。原本认为倍的认识比较难学,看了教材才知道自己平时就对几个几乘法的意义训练的比较多,如看图写算式;看乘法算式、口诀画图等练习,学生在大脑里已经形成一定的模式。基于这样的认识,本节课我的目标定位是:

  1、初步感知倍,经历倍概念的初步形成过程。

  2、培养学生操作、观察、推理、迁移的能力及语言表达能力。

  3、培养学生善于动脑的良好学习习惯和对数学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创新的意识和自行探究的能力。

  二年级数学教案《倍的认识》 7

  学习内容:

  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教材第12—13页。

  学习目标:

  1.我能理解因数与倍数的含义。

  2.我会有序地思考,掌握了找一个数的因数的方法。

  3.我知道一个数的因数的'个数是有限的。

  学习重点:

  理解因数和倍数的含义,掌握求一个数的因数的方法。

  学习难点:

  能熟练地找一个数的因数。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二、检查独学

  1.互动分享收获。

  2.质疑探讨。

  三、合作探究

  1.小组讨论:乘法算式中的因数和这里讲的因数一样吗?

  (1)我的想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小组代表交流、汇报。

  (3)自读课本第12页下面的一段话。

  2.自学课本第13页例1。思考:

  (1)18的因数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共 有________个。

  (2)18的最小因数是________,最大因数是________。它的因数的个数是________的。

  (3)也可以这样表示: 18的因数

  3.组内交流并讨论:怎样找最快,而且不容易遗漏?

  我的想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小组代表汇报,总结。

  5.试试身手(第13页“做一做”)。

  二年级数学教案《倍的认识》 8

  学习内容:

  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第23、24页。

  学习目标:

  1.我能理解什么是质数和合数,掌握了判断质数、合数的方法。

  2.我知道100以内的质数,记住了20以内的质数。

  3.我能在自主探究中独立思考,合作探究时畅所欲言。

  学习重点:

  能理解质数、合数的意义,正确判断一个数是质数还是合数。

  学习难点:

  用恰当的方法找出100以内的质数;会给自然数分类。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二、检查独学

  1.互动分享收获。

  2.质疑探讨。

  3.试试身手:第23页做一做。

  三、合作探究

  1.小组合作,利用课本24页的'表格,用恰当的方法找出100以内的质数,做一个质数表。

  2.展示、交流:你们是怎样找出100以内质数的?

  3.小组讨论:

  (1)有没有最大的质数或合数?

  (2)根据因数的个数,可把非零自然数分成哪几类?

  我的想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我能很快熟记20以内的质数。

  5.独立思考:

  (1)是不是所有的质数都是奇数?

  (2)是不是所有的奇数都是质数?

  (3)是不是所有的合数都是偶数?

  (4)是不是所有的偶数都是合数?

  6.组内交流。

  二年级数学教案《倍的认识》 9

  [教学内容]

  3的倍数特征

  [教学目标]

  1、经历探索3倍数的特征的过程,理解3倍数的特征,能判断一个数是不是3的倍数。

  2、发展分析、比较、猜测、验证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发展分析、比较、猜测、验证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3的倍数的特征的猜想

  我们研究了2、5的倍数的特征,那么3的倍数有什么特征呢?引导学生提出猜想。学生可能会猜想:个位上能被3整除的数能被3整除等,老师引导学生进行讨论、研究。

  二、3的倍数的特征的探究

  让学生在100以内的数表中找出3的倍数,用自己的方式做记号,并观察、思考3的倍数有什么特征。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将3的倍数每个数位的各个数字加起来再观察,逐步引导学生发现规律,从而归纳出3的倍数的特征。

  引导学生归纳3的倍数的特征:每个数位的各个数字加起来是3的倍数。

  试一试:尝试用3的倍数特征来判断一个数是不是3的倍数。

  三、练一练:

  第2题:

  让学生准备几张卡片:3、0、4、5 边摆边想,再交流讨论思考的过程。

  (1)30、45、54

  (2)30、54

  (3)30、45

  (4)30

  四、实践活动:

  让学生运用研究3的倍数的特征的.方法去研究9的倍数。让学生经历涂、画、想等过程,使学生获得真实的体验。

  [板书设计]

  3的倍数的特征

  3的倍数的特征:这个数各位数字之和是3的倍数。

  二年级数学教案《倍的认识》 10

  教学内容

  第十册数学P72—74最小公倍数

  教学目标

  1、在原有知识结构的基础上,通过自主建构,形成新的知识结构,掌握最小公倍数的意义及求法。

  2、培养学生的迁移、判断、推理、分析能力。学会反思,学会合作。

  3、培养学生的积极学习情感,学会欣赏他人。

  教学过程

  一、再现原有知识结构

  1、用短除法求30与45的最大公约数

  独立完成,一人板演,集体订正。

  师提问:怎样用短除法求两个数的'最大公约数?

  (评析:根据教材的内容与学生的实际需要设计课堂引入环节,实实在在,利于学生再现原有知识结构,为构建新的知识结构做好了知识准备与心理准备。)

  二、构建新的知识结构

  1、揭示课题

  今天我们来研究最小公倍数。(板书课题)

  2、明确意义

  师:你认为什么是最小公倍数?

  生1:两个数公有的最小的倍数。

  师:说的很好,你很会扩写。(生笑)

  生2:两个数公有的倍数叫做它们的公倍数,其中最小的一个是它们的最小公倍数。

  生3:公倍数可以是两个数公有的倍数,也可以是三个或四个数公有的倍数。我认为应改成几个数公有的倍数叫做它们的公倍数,其中最小的一个是它们的最小公倍数。师:太好了,谁能再说一遍。

  生说完师出示,齐读。

  (评析:有了最大公约数的认知基础,学生很容易通过迁移实现对最小公倍数这一概念的自主建构。因此教师直接揭示课题,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互相补充完善最小公倍数的概念,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3、探讨求法

  出示:求4与5的最小公倍数。

  师:你认为可以怎样求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

  生1:用短除法。(师板书:短除法)

  师:oh,你会吗?

  二年级数学教案《倍的认识》 11

  教学目标

  1、经历探索3的倍数特征的过程,理解其特征,能判断一个数是不是3的倍数。

  2、能根据解决问题的需要,收集有用的信息,进行归纳、类比与猜测,发展分析、比较、猜测、验证的能力。

  3、通过归纳、类比猜测等学习数学的活动,体验数学问题的探索性和挑战性,感受数学结论的'确定性。

  教学重点

  理解3的倍数的特征

  教学难点

  探索活动中,发现规律,并归纳出3的倍数的特征。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提示课题

  我们已经研究了2,5的倍数的特征,那么3的倍数又会有什么特征呢?(板书课题)

  二、探索交流、获取新知

  1、出示1~100数字表格

  2、找出3的倍数,并做出记号

  3、观察3的倍数,你发现了什么?(生认为没有什么规律,师再引导观察)

  ⑴任意选择几个3的倍数。如42、87、93。

  ⑵板书在黑板上

  ⑶交换个位和十位上的数字,得到24、78、39。

  ⑷判断这三个数是不是3的倍数

  ⑸想一想:交换数位前后的两个数中什么不变?(给足充分的讨论时间)生得到:交换前后两个数字的和不变。

  ⑹引导提问:3的倍数的特征跟一个数各个数位上数字的和有关系,到底有什么关系呢?

  ⑺分析、猜测。生从这几个数字的和,可以看出它们又刚好是3的倍数(6、15、12)

  ⑻验证、归纳

  ① 让生随意再找几个3的倍数,利用同样方法,将每个数的各个数字加起来进行验证。

  ② 发现规律,进行归纳

  ⑼尝试检验:

  ①出示84、92、102、315。

  ②利用规律进行检验。

  ③小结:这个规律对三位数一样成立。

  三、巩固练习

  第7页的试一试和练一练

  四、板书设计:

  3的倍数的特征

  3的倍数的特征:把一个数各个数位上的数字加起来的和正好是3的倍数。

  五、课后反思:

  略

  二年级数学教案《倍的认识》 12

  教学目标:

  1、在探索活动中,观察发现3的倍数的特征。

  2、能够运用2、3、5的倍数的特征,迁移类推出其他相关倍数问题的解决方法。

  教学重点:

  观察发现3的倍数的特征

  教学难点:

  运用2、3、5的倍数的特征

  教学过程;

  活动一:复习巩固。

  1、前面我们研究了2和5的倍数的特征,能用你的话说一说他们的特征么?指名说

  2、请你举例说明。(请学生说,教师把学生的举例板书在黑板上。)

  3、说说能同时被2和5整除的数有什么特征?(观察特征。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活动二:探索研究3的倍数的特征。

  1、在书上第6页的表中,找出3的倍数,并做上记号。

  2、观察3的倍数,你发现了什么?先独立完成,看谁找的快

  教师参与到讨论学习中。先独立思考,想己的想法,然后与四人小组的同学说说你的发现。

  生一:3的倍数个位上的数有0、1、2、3、4、5、6、7、8、9没什么规律。

  生二:十位上的数也没有什么规律。

  生三:将每个数的各个数字加起来试试看

  3、你发现的规律对三位数成立吗?找几个数来检验一下。

  活动三:试一试

  在下面数中圈出3的.倍数。

  284553873665

  活动四:练一练

  1、请将编号是3的倍数的气球涂上颜色。自己独立完成,在小组内说说自己的想法。

  361754714548

  2、选出两个数字组成一个两位数,分别满足下面的条件。独立完成,说说你的窍门和方法。

  (1)是3的倍数。

  (2)同时是2和3的倍数。

  (3)同时是3和5的倍数。

  (4)同时是2,3和5的倍数。

  活动五:实践活动

  在下表中找出9的倍数,并涂上颜色。可以在自主实践以后再交流。

【二年级数学教案《倍的认识》】相关文章:

《倍的认识》数学教案02-25

倍的认识教案01-01

《倍的认识》教案01-03

倍的初步认识案例03-01

倍的认识教学反思04-07

倍的初步认识教案01-27

最新倍的认识教案11-27

倍的初步认识(教案)12-17

小学二年级数学教案:倍的认识(通用11篇)1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