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数学教案

时间:2023-08-12 10:18:18 数学教案 我要投稿

实用的大班数学教案(实用)

  作为一名老师,时常需要用到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科学、合理地支配课堂时间。来参考自己需要的教案吧!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大班数学教案10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实用的大班数学教案(实用)

大班数学教案 篇1

  大班数学活动按规律排序

  活动目标:

  1、能够细致观察并发现排序的规律。

  2、能够自创、合作创设另种或两种以上的规律。

  活动准备:

  1、各色图形卡片若干(幼儿操作用),16张长条白色卡纸(上面画有曲直不同的线)展示板一张。

  2、音乐(军民大生产)、课件

  3、五彩塑料夹若干、硬纸卡圆形4块、地垫若干

  活动流程:

  一、初步感知有规律排序(激趣)

  1、自身感知:

  (1)敲小鼓(XX)孩子拍手转圈、跺脚进入→“刚才小手小脚是怎么做游戏的”?发现规律→小结:原来这是按规律延续的舞蹈动作。

  (2)“小手小脚能跳舞,胳膊有没有这个本领呢?我们来试试看”(尝试)“根据孩子的表现(......动作..)宝宝能不能排成一排有规律的把这两个动作做出来呢→(展现)”真厉害!老师奖励你“(拍手:拍手、大拇指、双拍手、大拇指......)

  (3)“你看,小手、小脚、胳膊都能有规律地来游戏,我们可不可以学小猫和小狗的叫声来进行有规律地声音排序呢”先和同伴商量一下怎么排?现在小猫和小狗一边叫一边做回小凳子。(喵..汪汪...喵...汪汪.喵...)

  小结:刚才小朋友做的游戏,都是一组一组有规律延续下去的,这就是有规律的排序。

  2、拓展感知:

  “现在老师请你做小小侦查员,四下侦查一下活动室里有没有按规律排序的东西?我给你1分钟的时间,可以边走边找,但是要注意轻声慢步不要影响到别人。(找→坐回→叙述→认同)有规律排序的物体真的在我们活动室有好多啊!

  现在你再回忆一下,在家里、在路上、在广场和公园里有没有按规律排序的地方?(想象、回忆→课件:生活中有规律排序的场景)

  小结:有规律排序的物品真是无处不在啊,它使我们的生活变得更美丽、更方便!

  二、操作感知有规律排序,引导幼儿探索发现不同的排序方法。

  “刚才小朋友做了小侦查员和小小观察员,我不知道你的建筑能力怎么样”?文盛家园又新盖了一栋50号楼,就在我们幼儿园的楼后边,物业管理处把设计小花园的任务给了我们班的.小朋友,今天我们先设计图纸,设计好了送给他验收,你有信心完成吗”?

  “好,现在我们先进行一个小任务,用各种颜色的“石头”设计花园的围墙,围墙必须是按规律排序的,争取设计的和别人不一样,有创造力的人才是最好的建筑师”(设计→师观察发现→展示点评,突出:按形状不同排列、按物体量的差异的特定规律排列、按不同形状物体数量递增规律排列等排序特征)

  教师小结:原来同一种的物品可以按不同的规律进行很多不同的排法。

  三、验证操作:合作感知多种规律排序的有趣方法。

  1、“有了漂亮的花园围墙,我们进行下一个“大工程”铺两条长长的路,铺的路不仅要美观而且要通往花园的各个地方。(1)、现在请自己找8个好朋友一组(2)1分钟商量好设计方案(3)到材料处领好“大理石地面砖”开始铺路。

  2、巡视发现有意识引导→评价(孩子叙述地面砖的排列规律)

  结束活动:“工程设计完成我们来庆祝一下吧:敲小鼓随节奏做拍手跺脚各种动作,现在,我用相机吧咱们的设计图拍下来,给物业管理处送过去,他们肯定会很满意。同时我也要把设计图给你们的爸爸妈妈发过去,让他们知道自己的宝宝有多厉害!走吧!

大班数学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学习9的分合,知道9分成两份可以有8种分法,并记录结果。

  2、在探索操作活动中,知道按序分合不易漏掉数字,在观察中发现两部分数之间的增1减1的关系。

  3、会用较完整的语言讲述操作过程。

  4、了解数字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初步理解数字与人们生活的关系。

  5、发展观察、辨别、归案的能力。

  活动准备:

  1、教具:放大的操作材料。

  2、学具:购物券、水果卡片,记录卡。

  活动过程:

  一、复习8以内的加减

  游戏:开火车

  玩法:师:我的火车就要开,幼:几点开?老师出示一算式卡片:请你猜猜看?幼:16=7你的火车7点开。

  游戏时速度由慢到快,由集体游戏到小组、个人游戏。

  二、学习9的组成

  1、情境导入,引起幼儿兴趣。

  师:今天,小兔水果店开业了,这个水果店里的水果都卖9元钱。小兔水果店还为我们小朋友每人准备了8张购物券呢。

  2、介绍购物券。

  师:购物券上有什么图形?(圆形)一个圆形表示1元钱,两个圆形表示2元钱。这张购物券是几元钱?(5元)为什么?(因为上面有5个圆)想一想,哪两张购物券合起来是9元钱,正好可以买一样水果?等一会你能买几样水果?

  3、分组进行活动。

  (1)每组一个营业员(挂牌),其他幼儿去营业员那买水果,营业员一定要严格验证小朋友是不是付了9元钱。

  师:营业员一定要把好关,看看买水果的人是不是付了9元钱,不然会赔钱的。

  顾客买了水果后,要将自己用的是哪两张购物券、买的是什么水果记录到记录卡上,记录好后,再去买,看看谁买的多。

  (2)幼儿把自己买的情况记录到卡片上,例如我用1元钱和8元钱买了桃子。

  4、展示个别幼儿的记录卡,发现互换关系。

  师:谁来告诉大家,用哪两张购物券合起来正好是9元?

  5、知道9的8种分法。

  师:哦,原来9有这么多的分法呢,让我们一起来按顺序说一说吧。

  9可以分成1和8……9有几种分法呀?(8种)

  6、操作活动。

  师:刚才我们玩了水果店游戏,玩的时候我们小朋友了9的八种分法,小朋友真聪明。现在小兔的妈妈想我们小朋友帮个忙,小兔在幼儿园学了9的组合,可还是不会做,请我们小朋友做给他看,你们愿意吗?

  (1)出示操作材料,介绍做法。

  (2)幼儿做,教师指导。

  师:做完后请爸爸妈妈检查,检查对了再交给我,我送给小兔妈妈,让她的孩子看看。

  活动反思:

  这是一堂寓教于乐、生动、有趣的数学活动,幼儿在轻松自由的氛围中探索出9的8中不同分法。

  本活动注重以游戏的形式,让幼儿主动探索,获得知识。活动中,运用去玩具店购物这一情节贯穿,为幼儿提供多种活动材料,让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主动、积极地探索出9的最佳分合方法,充分调动了幼儿的积极性、主动性。

  注重了幼儿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活动中让幼儿来讲述自己的操作过程,既是幼儿思维的过程,又使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得到了培养。

  最后知识巩固时,为孩子创设了多个生活情景,让他们把所学的组成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去,使得孩子们感受学习数学的重要性。

大班数学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发现两种图形的排序规律并能按此规律进行走迷宫活动。

  2、理解游戏规则,并在游戏情景中增强幼儿数学逻辑推理能力。

  3、增进幼儿勇于接受挑战,积极动脑的习惯。

  教学准备:

  1、白板课件,视频转换仪,电子白板一块。

  2、操作纸每人一张,图形(不同颜色、不同形状)若干。

  3、场地布置:迷宫游戏图一张。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激发幼儿学习的兴趣:

  瞧!是谁啊?是懒羊羊!懒羊羊的的表情怎么样?为什么这么着急?

  懒羊羊:不好了,村长被灰太狼抓走了,要我赶紧回羊村拿锦囊去救他。发生了什么事情?

  小朋友你们知道什么是锦囊吗?原来锦囊里装的一般都是解决问题的好方法。那就让我们一起帮助懒羊羊回羊村吧!

  二、主动探究,找出规律顺序。

  (一)学习ab形式的排序方式。

  1、铺桥。

  (1)可是回去的路上灰太狼设了许多陷阱,看,前面是什么?(操作: 懒羊羊过桥)懒羊羊要过桥了,呀!桥上的木板没有了,走不了了,我们来帮懒羊羊铺好吧!

  (2)看一看这座桥是按什么规律铺的?那后面应该怎么铺?谁愿意来帮助懒羊羊?注意了铺错了可是要掉进陷阱的哦!

  (3)小结铺桥规律:原来这座桥的路是按照1个正方形、1个圆形、两个图形为一组的规律来铺设的。

  有了你们的帮助懒羊羊终于顺利的通过了这座桥。

  (二)学习abb形式的排序方式。

  1、过山洞。

  (1)看,来到哪了?山洞,山洞里灰太狼设置了很多迷宫,也要我们自己铺一铺道路。山洞里一共有几个迷宫?3个迷宫,它们的路都不一样。

  (2)各个山洞

  我们先来看一看第一个迷宫,你看到了什么?原来 这是禁止标记,它告诉我们有它的地方能通过吗?你还看到了什么?图形,这些图形告诉我们什么?原来是铺路的规律。这个规律是什么?(1个圆形2个正方形或圆方方)还看到了什么?箭头,箭头表示什么?那入口在哪呢?请小朋友找一找入口,你觉得在这里那我们插一面小旗,再用手指画一画看一看能不能走出迷宫?呀,碰到 还能通过吗?不行,那谁还找到了入口,我们一起用手指走一走,

  能走出迷宫说明入口找对了。找到入口和出口后,再按照规律圆方方来铺路。接下来应该铺什么?后面铺什么?后面还有几个迷宫要请小朋友动动脑筋帮助懒羊羊铺路,好吗?

  2、幼儿操作。

  请小朋友在铺路的时候先找一找迷宫的'入口和出口,找到入口后将小旗贴在入口处,然后找一找铺设道路的规律,从入口处开始,按照规律把迷宫里的路铺好。(小朋友加快速度,不然我们会被灰太狼发现的),铺好后请你用手指按照你的路线走一走,看看能顺利走出迷宫吗。完成的小朋友请你拿好迷宫图轻轻坐回小椅子上和旁边的小朋友说一说你是按照什么规律铺的

  3、交流纠错。

  谁来介绍一下你的迷宫?好,我们按照他的路线一起用手指走一走看看能走出迷宫吗?你是怎么铺路的?按照什么规律?他铺的对吗?我们按照规律说一说。你们都铺对了吗?

  三、集体游戏,体验成功快乐。

  1、出示锦囊。

  懒羊羊终于回到了羊村拿到了锦囊了,我们打开看一看,锦囊里有什么好办法?要请我们小朋友按照规律铺设道路去救村长。

  2、了解“营救村长”的方法。

  你看到了什么?小旗表示什么?是起点,你还看到了什么?这些图形告诉我们什么?铺路的规律。是三角形、圆形、正方形。

  示范: 看着就是那条小路,从起点处开始按照三角形、圆形、正方形的规律一格一格往下铺。

  请小朋友小组合作,每一组上都有一个锦囊请小朋友打开锦囊,看清锦囊里的指示的规律一起铺路,铺好后请你检查一下是否和你锦囊中的规律一致,完成后把你们的小路放在前面相应颜色的小旗处,然后排好队。

  3、游戏“营救村长”。

  你们的道路都完成了,下面我们赶快排好队伍,和懒羊羊一起去营救村长吧!还记住我们要轻轻的不然会把灰太狼引来的。“村长,你在哪?我们来救你了。”我们赶快把村长扶出来。(教师带领幼儿按照示意图走出迷宫)

  四、结束(村长成功获救)。

  耶!终于成功救出村长。我们赶快送村长回羊村吧!

大班数学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1.认识钟面数字与指针表示的意思,以及在钟面上看整点和半点。

  2.了解时间与生活、学习的关系。

  3.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4.发展目测力、判断力。

  活动准备:

  1.几台不同样式的时钟(如外形不同、指针数量不同、刻度表示方法不同等),玩具钟若干。

  2.整点记录表(见操作材料包“下课10分钟”)。

  活动过程:

  一、看时间

  1.讨论:时钟有什么用?这些中有哪些不一样?(如外形不一样、钟面有方有圆、指针数量不一样等。)

  每个时钟的钟面上都有什么?(如1—12个数字,时针,分针等。)

  2.区分时针和分针,谈论他们不

  3.同的功能。

  二、学习认整点

  1.讨论:现在是几点钟?你是怎么知道的?

  2.教师小结:钟面上一共有12格,每一个代表不同的时间;当分针指向12的时候,时针指向数字就是几点钟。

  三、拨时钟

  1.教师与幼儿共同拨弄时针,分辨准确的时间。

  2.幼儿两人一组,玩玩“我说时间你来拨”的游戏。

  3.在已能辨认整点的基础上,适当出现“半点”,让幼儿尝试拨“X点半”,辨认“X点半”;从中面上分辨是超过了“X点”还是没有到“X点”。

  活动延伸:

  1.利用“整点记录表”,版主幼儿建立时间与自身生活的联系,如8:00来幼儿园、11:00午餐、4:00回家等。

  2.在区角中投放相关游戏材料,支持幼儿开展“看看拨拨”(看时间,拨钟点)、“连连看”(时间与相应的时间相联)等游戏。

  活动反思:

  《整点探秘》是我进入虹古路幼儿园一年后的一次比较重要的汇报课,我也非常的重视,所以无论是前期的教具准备还是设计教案都格外仔细,也请老教师为我的活动提了很多意见和建议,在活动中也格外注意提问的有效性和回应的策略,这也是将平时大教研活动的内容学以致用。整个活动完成的还是比较顺利、流畅的,但是问题也不少。

  1、整个活动的致命缺陷是:平。活动太稳,老师教的稳,幼儿学的也很稳,没有什么大的挑战性,没有让幼儿“跳一跳摘果子”的感觉。活动中其实可以增加“半点”“一刻”“三刻”的内容,这样的话更贴合实际生活,更具有实用性,幼儿才是真正学到了有用的知识。这主要源于我担心设计了过于困难或者复杂的'内容,自己又无法驾驭,会使这次活动搞砸。其实活动过后回想一下,这次活动我没有真正的教给孩子将来能用到的实际的东西,反而就是浪费了他们的时间,这与我课程设计的初衷就是背道而驰的,我不能因为怕搞砸了自己的汇报课而刻意的降低活动的难度,这是对孩子的不负责任,我应该吸取这个教训。

  2、活动配套使用的FLASH是在网上下载的现成的,制作虽然精美但是不可避免的一个问题就是,与我设计的活动并不是百分百契合的,这就会影响活动的进行,我这次的处理方法是配合FLASH更改了教案中的个别步骤,虽然这样做对结果并没有太大的影响,但是我知道这样是错误的做法,FLASH作为教育教学的一种辅助手段,应该是配合活动的进行,起到锦上添花的作用,而不是妨碍活动的进行,这就是主次颠倒了,我应该好好学学多媒体课件的制作方法,正确以后少依赖网上现有的资源,而更多的是自己制作课件,因为在制作课件的过程中,也是从另外一个角度再次探究了活动内容,让自己对活动有更深一层次的理解和想法。

  3、教具的制作上还不够精良。活动中幼儿使用的可操作钟面如果可以塑封一下,使纸质更硬质一点,然后钟面和指针用子母扣连接,这样可能从美观性和可操作性而言会更好一点。

大班数学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1.在具体的情境中进一步体会减法的含义,理解得数是0的减法算式的实际意义,体会由多到少,由有到无的过程,并能正确计算5以内加减法。

  2.初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产生喜欢数学的情感。

  【教学重点】进一步体会减法的含义。

  【教学难点】理解得数是0的减法算式的实际意义。

  【教学过程】

  一、引入数学情境

  1.多媒体课件出示“小猫吃鱼”图。

  有一天,猫妈妈有事外出,她给小猫准备了丰盛的午餐,你们猜是什么?对了,是小猫最爱吃的鱼。(出第一幅图)数一数,猫妈妈给小猫准备了几条鱼呢?

  师:猫妈妈给小猫留了3条鱼,你猜后来会怎么样呢?请你们认真看,发生了什么变化,是怎样变化的呢?课件出示“小猫吃鱼”片段2,3,4。

  2.师:你能把这4幅图连起来,编成一个故事吗?把你编的故事讲给你的同桌听。

  生同桌交流后教师指生交流。

  二、建立数学模型:

  1.师:在“小猫吃鱼”的故事中,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呢?(可以一幅图一幅图的提问题,也可以连在一起提问题)

  生先自主思考再小组交流,最后全班交流。

  生可能问:小猫吃了一条鱼,还剩几条鱼?

  小猫又吃了一条鱼,还剩几条鱼?

  小猫再吃了一条鱼,还剩几条鱼?

  以上一一在“小猫吃鱼”课件片段2,3,4上出示。

  2.师:你们能解决这些问题吗?想一想,怎样列式?

  生独立思考后,同桌互相交流并说说是怎么想的。

  师巡视,引导学生说说“为什么这样列式?”算式中的每个数都表示什么,为什么要这样写。

  学生可能出现的答案有:

  ①3-1=2 3-2=1 3-3=0

  ②3-1=2 2-1=1 1-1=0

  讲一讲每个算式的意思。

  以3-3=0这个算式为例:小猫太喜欢吃鱼了,它把所有的鱼都吃了,它吃了几条?(3条)还剩几条?应该怎么列算式呢?(3-3)一条没剩用几表示?(0)3-3=0

  为了进一步理解得0的过程,我设计了动手操作的'环节—----摆小棒:

  3.听老师的口令摆小棒。

  摆1根小棒,拿走1根小棒,还有几根小棒,应怎样列算式?(1-1=0)

  摆2根小棒,拿走2根小棒,还有几根小棒,应怎样列算式?(2-2=0)

  摆4根小棒,拿走4根小棒,还有几根小棒,应怎样列算式?(4-4=0)

  摆5根小棒,拿走5根小棒,还有几根小棒,应怎样列算式?(5-5=0)

  5-5=0 这个算式中,前面的5表示什么?(我们摆的5根小棒)后面的5表示什么?(拿走5根)得数0表示什么?(都拿走了,还剩0根)

  你发现了什么规律?同桌之间说一说。(发现相同的数相减,结果等于0)

  4.游戏活动:玩“青蛙跳水”的游戏,拿5个乒乓球,一盆水,把球往水盆里投,看能投中几个,有几个没投中,(也可先预设自己能投中几个,)再列出相应的算式。

  投中1个,有几个没投中?5-1=4

  投中2个,有几个没投中?5-2=3

  投中3个,有几个没投中?5-3=2

  投中4个,有几个没投中?5-4=1

  投中5个,有几个没投中?5-5=0

  投中0个,有几个没投中?5-0=5

  青蛙跳水的游戏实际上是套圈的铺垫。

  5.课件出示第28页“试一试”(套圈)。你能根据图和所给的加法算式,列一道减法算式吗?

  1+3=4 4-( )=( ) 学生可能出现4-1=3 或 4-3=1

  说一说,每个算式所表示的意思,算式中的每个数表示什么?这两个算式之间有什么关系?(通过这个练习,体会加法和减法意义的联系,加减混在一起,也能提高学生兴趣)

  还有其他的可能吗?你能列出算式吗?和同桌说一说。

  6.你们玩过“吹泡泡”游戏吗?课件出示,(吹泡泡)。请你们认真观察这幅图, 说说每幅图的意思,再列出算式。

  三、练习应用:

  1.29页第1、2题,可以变换一些形式,比如说:小动物找家;找朋友;摘星星等方式来巩固5以内加减法的计算。

  2.29页第3题,这是一道开放题,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根据图意展开想象,培养求异思维。

  可能出现:5=4+1 5=1+4 5=3+2 5=2+3 5=0+5 5=5+0

  5-4=1 5-1=4 5-2=3 5-3=2 5-5=0 5-0=5

  3.29页第4题,有5个小朋友,桌上只有4个杯子,3把勺。差几个杯子?差几把勺?看懂题意,再列算式解决。

  四、总结:今天你学会了什么?(学会了得数是0的减法)

  出示:□-□=0,你能说几个?(老师设计了一个开放题)

  本节课的教学设计,力求尊重和体现编者的意图,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寓教学于活动之中,让学生轻松地投入学习活动。在情境创设阶段,通过学生所喜爱的童话故事,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发现其中的数学问题,让学生产生求知欲。建立数学模型阶段,组织学生进行观察、操作、游戏、思考等一系列活动,让他们手脑并用,自主探索研究,培养了学生独立学习的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应用拓展阶段,注意采用多种有效的练习方式,使学生在各种活动中逐步提高计算能力

大班数学教案 篇6

  活动目标:

  1、利用学具“加法、减法板”的操作,尝试进行20以内简单的减法运算。

  2、能积极思考、细致观察,体验数学活动的趣味性。

  活动准备:

  1、教具准备:“加法、减法板”;20以内的减法算式;2个圆形的蒙氏线场地;数字卡1-20;戒指样的小圆圈若干。

  2、学具准备::“加法、减法板”;20以内的.减法算式;作业单若干。

  3、《操作册》第6册第31-32页

  活动过程:

  1预备活动。

  师幼互相问候。

  走线,线上游戏:青蛙跳水。幼儿分成两组,分别站在两个蒙氏线的圆圈上,每组小朋友记住自己组的人数,边听音乐边走线。当音乐停止时,教师任意出示一张数卡。如“8”,每组8个小朋友跳进圈里,再数数线上每组还剩下几个小朋友。游戏可反复进行。

  2集体活动

  (1)复习10以内的减法。

  教师出示答案在10以内的减法算式,请幼儿口算得出结果。

  (2)学习20以内的减法。

  创设情景:神奇工具又现身。小朋友,谁又来到我们班上作客啦?

  教师出示工具“加法、减法板”,按顺序摆放好。

  教师:看,他又说话了:小朋友们好,又和你们见面了。我是加法、减法板,做起减法也有招。先把大数固定好,根据小数取蓝条。数数看看剩多少,减法计算完成了。

  教师从题卡中任意取出一个减法算式如16-4=,教师先读算式,然后再找出加法减法板中的数字16 ,用小圆圈圈住,再从蓝色定规中取出4摆放在右端靠着数字16下面的格子中,最后数出前面还剩下几格,剩下的格数就是答案。即16-4=12。

  (3)用加法减法板学习20以内的退位减法。

  教师从题卡中取出一个减法算式如16—9=,用相同的方法操作加法减法板,得出正确答案。

  3分组活动教师:加法减法板想检测一下小朋友学的怎么样,我们每个人都来露一手,比试比试吧。

  第一组:利用学具加法减法板做减法练习。教师事先准备好减法算式,请幼儿看算式,操作加法减法板计算出结果。

  第二组:利用划点子的方法进行减法练习。每张作业纸上都有一道减法算式题和被减数的点子,减去几,就划去几个点子,最后数出剩下的点子数量,记录在作业单上。

  第三组:做花环。操作加法减法板完成《操作册》32页的活动“美丽的花环”

  4交流小结,收拾学具。

大班数学教案 篇7

  活动目标:

  1.能运用自己的策略为不同等分的馅饼块分发同样数量的红豆,红豆数量为12。

  2.感知不同的数数方式及多种不同的等分方法,初步理解部分与总体的关系。

  3.积极运用自己的图示策略记录相关的数学问题。

  活动准备:

  豆子每人12粒以上;自制数数操作器、三等分圆的操作硬卡;圆片多个,笔、记录纸。

  活动过程:

  1. 观察材料。

  今天老师要和大家一起来做豆豆馅饼,先看看我们都有些什么材料吧。

  (初步了解圆片、记录纸、笔、豆子的用途)

  2. 数豆豆做豆豆馅。

  今天每个人需要取12颗红豆,不多也不能少,说说你怎么取到正好12颗红豆呢?

  (1)鼓励并尝试各种各种不同的数到12的方法。

  (2)请你选一种自己能行的办法,数出不多不少12颗红豆到自己面前的小盘子里。

  3.第一次做馅饼。

  (1)现在开始做馅饼,请把馅饼对折一下,用笔把中间的`折痕用笔描出来。看看现在馅饼分成了几块?

  (2)请你把12颗红豆分到馅饼上,每块红豆一样多,12颗红豆都分完。

  (3)说说你分的结果是怎样的?

  (4)说说我们刚才做了件什么事?请你把刚才做的这件事用自己的办法记在记录纸上,记得告诉别人两个内容:馅饼分成了两块,每一块分到了6颗红豆。

  (5)幼儿操作、记录。

  4.第二次做馅饼。

  (1)再来做馅饼,请把馅饼对折一下,再对折一下,用笔把中间另一条折痕也用笔描出来。看看现在馅饼分成了几块?

  (2)操作过程同上,感受分成四块馅饼,每块分到3颗红豆并做记录。

  5.第三次做馅饼。

  (1)有个难一些的问题,你能把馅饼分成同样大小的三块吗?

  (2)把你想到的办法给大家看看,是不是分成了同样大的三块?

  (3)给幼儿提供三等分圆的操作卡,一个新的馅饼,运用操作卡,把馅饼分成3份。

  (4)给三份馅饼分红豆并记录结果。

  6.第四次做馅饼。

  (1)请幼儿在三等分圆的基础上,尝试把馅饼分成6份,用笔描出来。

  (2)给六等分的馅饼分红豆并记录操作结果。

  7.活动总结。

  (1)看自己的记录纸,你记录了几件事情?

  (2)从记录的这些事情上,你发现的什么秘密呢?(出示整理好的记录纸,份数从少到多,数量从多到少)

  (3)老师总结:看来,一块馅饼可以用不同法方法分成相同的2,3,4,6份或者更多的份数,馅饼等分的份数越多,每一块上能分到的红豆就越少,可它们合在一起,还是原来的馅饼大小,红豆也还是 12颗,做馅饼分豆豆游戏真有意思。

大班数学教案 篇8

  一、引言

  幼儿园数学教育是通过直观教具使幼儿从具体材料和游戏活动中进行抽象的、由外部的感知活动内化为内部的思维活动,并运用语言促进思维,培养幼儿对数学兴趣的数学活动。数学高度的抽象性、严密的逻辑性,决定了幼儿园数学教育对幼儿发展的作用。因此,幼儿园开展数学活动应更多的通过真实问题的情景产生来运用数学解决问题,并在探索中发现数学和学习数学。

  二、活动背景

  新纲要要求幼儿“应从生活中和游戏中感知事物的数量关系,还要关注幼儿探索操作、交流问题和合作能力。”在前些阶段,本班幼儿已经学习了8以内的数的组成和分解,对于数的组成和分解已具备一定的经验基础,幼儿学习并掌握数的组成和分解使数群概念得以发展,能进一步理解数之间的关系,也为幼儿学习加减运算打下基础。

  因此,我设计了这一活动。在《和9做游戏》的数学活动中,我为幼儿提供了多种操作实物,让幼儿通过自身的探索、操作活动获取有关数的分解和组成的经验,同时引导幼儿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使学与用结合起来。

  三、教学要求

  1.探索9的分合,培养幼儿科学的探究意识;

  2.引导幼儿用9的分合知识,解决活动中的问题,激发幼儿对数学活动的兴趣;

  3.用适合幼儿的方式参与数学活动的积极性。

  四、教学重点与难点:调动幼儿参与数学活动积极性;掌握9的分合。

  五、教学过程

  1.从操作中探索9 的.分合

  (1)师:“今天,老师准备了9个双色的圆片,并且还要和这9 个圆片来做游戏呢!大家可要看仔细了。”教师念儿歌并把9个圆片撒在盒盖上,此时,圆片撒在地面上的结果是4个红色的和5 个绿色的圆片,教师用数字在板上的记录单上记录结果。

  (2)撒圆片

  A.教师强调要求:把9个圆片握在手里,同时念儿歌,儿歌念到最后一句时,把圆片轻轻地撒在盒盖上,看看撒出来几个红的和几个绿的,把它记在记录单上;撒一次记一次,记录的结果和撒出的结果要一样,如果撒出一样的结果那就不需要再记录。

  B.幼儿游戏,教师观察幼儿操作情况,提醒幼儿每次都要撒9个圆片,并按要求记录。

  2.对照检验,相互交流

  A.请个别幼儿介绍自己的结果,教师在板上的记录单上记录。

  B.幼儿对照自己的记录结果,找一找,自己记录单上有没有不同的记录,看一看,一共有几种记录结果。

  C.教师出示一张排列有规律的记录单,引导幼儿观察并说说和刚才记录过的记录单有什么不同。教师请个别幼儿回答。

  D.整齐而又响亮的念一遍排列有规律的分合式。

  3.应用

  (1)笑脸娃娃捉迷藏

  A.教师请出9个磁性娃娃笑脸

  师:“小朋友,你们真能干,娃娃笑脸都来找我们做游戏了,它要和我们做个《捉迷藏》的游戏,你们愿意吗?”幼儿:“愿意”教师把9张笑脸展示在黑板上说:“9张笑脸咪咪笑,一张笑脸在板上,几张笑脸藏起来?”幼儿:“8张笑脸藏起来。”师:“9可以分成1和几?几和几组成9?幼儿:“9可以分成1和 8,1和8组成9。”

  B.用同样方法可请个别孩子回答。

  (2)游戏《拾花瓣》

  师:“春天来了,花园里的花真美啊!你们喜欢吗?”幼儿:“喜欢”

  师:“我们一起来唱一首《我的小花园》的歌吧!”师幼齐唱歌曲一遍。

  师:“小朋友,你们想不想让我们的教室也象小花园一样的美丽呢?”幼儿:“想”师:“你们看,草地上有那么多的花瓣,我们听音乐去拾花瓣吧!”教师讲解拾花瓣和贴花瓣的要求:听音乐去拾花瓣,并且看看花瓣上面的分合式,其中的方框中应该是数字几,就把花瓣贴在相应的花盘里。

  第一遍游戏:教师请女孩子去拾花瓣,颜色是黄色的,一次拾一个花瓣。集体检查,及时纠正。

  第二遍游戏:教师请男孩子去拾花瓣,颜色是红色的,一次拾一个花瓣。集体检查,及时纠正。

  第三遍游戏,教师请全体孩子一起去拾花瓣,一次拾二个花瓣,集体检查并纠正。

  全体幼儿唱《我的小花园》结束。

  六、活动反思

  这次活动进行很顺利,孩子们参与积极性高,兴趣浓厚,能大胆尝试各种操作材料进行操作,也能用他们自己的方式记录下结果,活动结束后,我对这次活动进行了反思,

  认为有几个比较成功的地方:

  1.提供的材料丰富且易于操作;

  2.提供很大的操作平台及思维空间,也不急于告诉孩子们答案,而是让他们在操作中通过对比、讨论来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3.重视活动延伸的指导,在区域活动中让幼儿自由操作并作好记录。

  整个活动,充分体现孩子的主体作用、教师站在幼儿背后,全体幼儿都能主动去操作、尝试愿学、乐学,达到预期的目的。同时,活动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值得我去深深的思考:.在孩子们操作的环节中,当我提示孩子们操作即将告一段落,准备进入下一环节的时候,有位孩子兴致正浓,表示还想玩,但我为了活动按时有序的进行,我用“商量”的语气告诉他:“等会儿再玩”,活动结束后,他果然非认真的再操作,一直把9个圆片的结果通过自己的实践操作全都记录下来为止。我们都知道,数学活动最主要的是让孩子在操作学习,可每个孩子的能力是不同的,因此,给孩子充分的操作时间还是必要的,反之,就是把抽象的知识强加给孩子,同时也体现不出操作真正的意图。

大班数学教案 篇9

  一、活动目标:

  1、在实验操作中进一步感知液体的守恒现象。

  2、探索发现判断液体多少的多种方法。

  3、愿意与同伴商量,合作进行液体的实验操作。

  二、活动重难点:

  重点:在实验操作中进一步感知液体的守恒现象。

  难点:探索发现判断液体多少的多种方法。

  三、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幼儿已初步感知过守恒现象。

  2、物质准备:

  ①大小(形状)不一的瓶子(够幼儿操作)、一次性透明塑料杯、量杯、写有“多、少、一样多”字样的粘纸、彩色及时贴,幼儿用红、绿液体等以上物品各若干;

  ②教师操作台、红、绿、蓝、黄(其中这两个容器的材料要不同)液体四瓶、相同一次性塑料杯两只;

  ③空牛奶瓶、饮料瓶、沐浴露、洗发水等瓶子若干;

  ④记录纸、笔。

  四、活动过程:

  (一)请求帮助,导入活动。

  1、出示两个装有黄、蓝液体的不同大小的`瓶子,问: 这量杯水是否一样多?

  ①你用什么方法可以证明?

  ②用幼儿说的方法证明两杯水的容积的多与少,师幼共同讨论方法的正误。 (注意细节提示:操作时,要把杯中液体全部倒出,不能溢出,也不能有剩余部分)

  (二)幼儿实验操作,探索发现用多种方法比较液体的多少。

  1、启发幼儿用一个杯子比较液体的多少。(提示:操作台上的材料可能会给你的实验带来帮助)

  2、幼儿两两协商合作,实践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3、个别幼儿上前边演示边讲述操作方法。

  4、引导幼儿用量杯精确比较液体的多少。

  ①介绍操作材料;

  ②提示操作要求。

  5、幼儿再次合作实践操作,并记录。

  6、师幼共同小结:比较液体的多少可以利用两个相同的杯子,也可以用一个杯子;在使用一个杯子比较时要记得用符号作好标记,以便分辨的清;最好的办法是使用量杯,他能告诉我们多多少、少多少。

  (三)拓展思考,生活迁移

  1、生活中,哪些需要用量杯?

  2、生活中的一些食品或日用品,你从那里能很快比较出他们的多少呢?

  (四)延伸活动。

  回家或去超市时去找一些液体物品,比较他们的多少。

【大班数学教案】相关文章:

大班数学教案【精选】08-02

大班幼师数学教案02-14

大班优秀数学教案02-13

大班对称数学教案04-02

大班快乐数学教案04-02

大班数学教案07-20

【精选】大班数学教案07-22

大班数学教案06-27

大班数学教案(精选)08-07

大班数学教案:小矮人上楼梯_大班数学教案07-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