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数学教案

时间:2023-08-26 11:00:26 数学教案 我要投稿

【荐】大班数学教案10篇

  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总归要编写教案,教案有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动的开展。快来参考教案是怎么写的吧!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大班数学教案10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荐】大班数学教案10篇

大班数学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熟练地进行10以内的加减运算。

  2、间接比较算式卡片的长度。

  重点难点:

  把玩具中相应的卡片放在合适的位置上

  活动准备:

  幼儿用书《我的数学》第17页、搭配第17页的玩具卡、10以内的算式卡片如干、1—10的数字卡片若干,加号与减号的卡片若干、、黑板、磁铁。

  活动过程:

  一、导入

  1、教师将幼儿分成两组,一组幼儿扮演加减号,一组幼儿扮演数字宝宝。然后带领幼儿玩算式接龙的游戏。

  规则:扮演数字宝宝的幼儿站成一排,扮演加减号的幼儿站成一排。有教师随机点一位数字宝宝出来,他先找到一位代表加号或减号的幼儿,再由这位幼儿随机找另一位数字宝宝,此时3位幼儿站成一排与其他幼儿面对面,5秒钟内代表算式结果的数字宝宝就要出来,然后由这位幼儿再开始找代表加号或减号的'幼儿,游戏继续进行。如果期间有狮子宝宝该出来的时候没有出来,或者不该出来的时候出来了就要被惩罚。每当正确的数字宝宝出来就表示一轮结束,此时其他幼儿就要回归原位。

  2、你们自己代表什么数字?能看清楚别人代表什么数字和加减号吗?

  3、每次算式组成后赶快算算结果是多少?代表这个结果的小朋友马上就要站出来。

  二、将幼儿分成若干组,每组一套算式卡片,和你的同伴合作玩算式接龙的游戏。

  1、每组都有一套算式卡片,和你的同伴玩一玩,怎么能接起来呢?

  2、哪个组的算式接龙最长?为什么?

  三、请幼儿操作《我的数学》第17页。

  1、书上也有算式接龙的游戏,请把玩具中相应的卡片放在合适的位置上。

  2、教师来回指导。

  教案二:数字接龙

  活动目标:

  1、引发幼儿对一组数字的记忆与敏感性,培养孩子的专注力。

  2、理解并遵守规则,按不同任务要求进行游戏。

  活动准备:

  任务卡,游戏币

  活动过程:

  一、颠三倒四数数。

  1、师:你们知道什么是接龙吗?接龙就是在座的小朋友指定一个“头”和“尾”,从头到尾说一件事情或东西,中间不能说错,不能停顿,一个接一个,到了尾再回到头。

  师:今天外面用数字来接龙游戏,现在有1~5一组数字,请你们听好游戏规则。

  规则:头尾相连,以接龙的方式一个接一个的数:一组数字数完以后一组重复的接下去。不漏数、不慢数。有节奏的数。

  小结:接龙的游戏会了没有?一旦漏数、慢数、错数,这条龙就接不上,也就输了。

  2、出示任务图示,颠三倒四数数。

  师:我今天带来了任务卡,你们能看明白吗?上面告诉我们些什么?(数字3和4有两个箭头是什么意思?数的时候3和4的位置要变一变,先数4再数3)

  师:谁能按要求任务上的要求数一次。

  小结:任务上告诉我们要数哪些数字,任务表上的箭头还告诉我们数的过程中哪些数字的顺序有了变化。

  3、接着我们就这个颠三倒四的任务开始接龙。(强调不漏数、不错数和不慢数)

  师:你们都数对了,你是用了什么好办法?

  小结:注意力集中,挺好前面小朋友数的数。在数字的顺序有变化时要特别注意,别人数的时候你要一起思考。

  二、游戏:数字接龙大闯关

  游戏玩法:每个人手中会获得10枚游戏币,参与游戏。从简单到的一组数字颠倒开始游戏,有人说错就要往盒子里扔1枚游戏币作为惩罚,同时游戏难度逐步提升。

  游戏规则:

  1、每人获得10枚游戏币进行游戏,游戏过程中保管好自己的游戏币,掉落作废。

  2、难度会随游戏次数提升。

  3、报错数字或没跟上节奏,就要在一关结束以后自觉丢弃一枚游戏币。

  4、三关游戏结束后,所剩游戏币最多的幼儿获得冠军。

  1、第一关:1~10为一组数字3和4颠倒。

  2、第二关:第一关3和4颠倒的同时,7和8颠倒。

  3、第三关:添加新任务,指定数字不报数,而拍手。

  三、活动延伸:

  师:学会了这个游戏,我们也可以把它带回班级里和几个小朋友一起玩,我们来看看4位老师是怎么玩的吧。

  师:(提示观察:游戏准备、游戏过程、游戏规则)

  小结:此游戏按要求来进行,记得不漏数、不错数而且要有节奏的数,回去把游戏分享给班里的老师和小朋友们。

大班数学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探索9的分合,培养幼儿科学的探究意识。

  2、引导幼儿用9的分合知识,解决活动中的问题,激发幼儿对数学活动的兴趣。

  3、用适合幼儿的方式参与数学活动的积极性。

  4、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5、引发幼儿学习的兴趣。

  活动重点与难点:

  调动幼儿参与数学活动积极性;掌握9的分合。

  活动过程:

  一、从操作中探索9 的分合。

  1、师:“今天,老师准备了9个双色的圆片,并且还要和这9个圆片来做游戏呢!大家可要看仔细了。”教师念儿歌并把9个圆片撒在盒盖上,此时,圆片撒在地面上的结果是4个红色的和5 个绿色的圆片,教师用数字在板上的记录单上记录结果。

  2、撒圆片

  (1)教师强调要求:把9个圆片握在手里,同时念儿歌,儿歌念到最后一句时,把圆片轻轻地撒在盒盖上,看看撒出来几个红的和几个绿的,把它记在记录单上;撒一次记一次,记录的结果和撒出的结果要一样,如果撒出一样的结果那就不需要再记录。

  (2)幼儿游戏,教师观察幼儿操作情况,提醒幼儿每次都要撒9个圆片,并按要求记录。

  二、对照检验,相互交流。

  1、请个别幼儿介绍自己的结果,教师在板上的记录单上记录。

  2、幼儿对照自己的`记录结果,找一找,自己记录单上有没有不同的记录,看一看,一共有几种记录结果。

  3、教师出示一张排列有规律的记录单,引导幼儿观察并说说和刚才记录过的记录单有什么不同。教师请个别幼儿回答。

  4、整齐而又响亮的念一遍排列有规律的分合式。

  三、应用。

  1、笑脸娃娃捉迷藏

  (1)、教师请出9个磁性娃娃笑脸

  师:“小朋友,你们真能干,娃娃笑脸都来找我们做游戏了,它要和我们做个《捉迷藏》的游戏,你们愿意吗?”幼儿:“愿意”教师把9张笑脸展示在黑板上说:“9张笑脸咪咪笑,一张笑脸在板上,几张笑脸藏起来?”幼儿:“8张笑脸藏起来。”师:“9可以分成1和几?几和几组成9?幼儿:“9可以分成1和8,1和8组成9。”

  (2)、用同样方法可请个别孩子回答。

  2、游戏《拾花瓣》

  师:“春天来了,花园里的花真美啊!你们喜欢吗?”幼儿:“喜欢”

  师:“我们一起来唱一首《我的小花园》的歌吧!”师幼齐唱歌曲一遍。

  师:“小朋友,你们想不想让我们的教室也象小花园一样的美丽呢?”幼儿:“想”师:“你们看,草地上有那么多的花瓣,我们听音乐去拾花瓣吧!”(教案来自:幼儿园学习网教案网。)教师讲解拾花瓣和贴花瓣的要求:听音乐去拾花瓣,并且看看花瓣上面的分合式,其中的方框中应该是数字几,就把花瓣贴在相应的花盘里。

  第一遍游戏:教师请女孩子去拾花瓣,颜色是黄色的,一次拾一个花瓣。集体检查,及时纠正。

  第二遍游戏:教师请男孩子去拾花瓣,颜色是红色的,一次拾一个花瓣。集体检查,及时纠正。

  第三遍游戏,教师请全体孩子一起去拾花瓣,一次拾二个花瓣,集体检查并纠正。

  四、全体幼儿唱《我的小花园》结束。

  活动反思: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颁布以来,“在生活中整合”“在游戏中感知”“在操作中发现”已经成为教学的一个亮点,李老师本次活动充分展示了这一点,做到了“生活化”“游戏化”、“整合性”。活动观摩后,我园数学教师开展了一次研讨,发现本次活动存在三大亮点:

  一、 严密性。活动设计巧妙,语言规范,值得教师在教学中借鉴。

  本活动简单、巧妙,能让每个听课的教师现学现用。教师语言总体规范、严密,概

  念清晰,科学准确,为我们听课教师起到了很好的示范作用,让我们对分合教学的重点把握有了更明确的认知。

  二、趣味性。让幼儿在生活中学数学,浅显、实效。

  学具硬币是孩子们生活中熟悉的也常常接触到的东西,幼儿很感兴趣。活动始终以游戏串联:抛硬币(发现数的分合)――猜硬币(在玩中运用数的分合)――用硬币(巩固分合,在生活模拟游戏中融入数学知识,让幼儿在实践中运用知识)。活动层层深入、环环相扣,教师在游戏中把一个个问题抛给孩子,幼儿带着问题和要求去探索、发现,情绪始终积极,活动氛围非常浓郁。

  三、 自主性。活动始终以幼儿为主,教师只是引导、点拨。

  本活动教师始终以幼儿为主,每个环节,教师都先引导幼儿去亲身操作、感知,在幼儿讲述的基础上再进行归纳、整理,并抛出问题让孩子们去思考,完善。幼儿思维始终活跃,随着游戏的展开,不断迁移、运用所学的分合知识,真正达到了在做中思、做中学、玩中巩固。

  一点建议:整个活动时间的把握还需要合理些。教学中,部分环节拖得过长,如第一次展示幼儿分合式时,教师的评价可以简练些,集体游戏环节时,教师组织还可以再干脆些。

大班数学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运用已有经验感知各种不同面值的人民币。

  2、尝试运用不同策略进行10元以内人民币之间的兑换。

  3、能自主结伴三至四人开展小银行游戏。

  4、考验小朋友们的反应能力,锻炼他们的个人能力。

  6、喜欢参与游戏,体验。

  重点难点

  运用已有经验感知各种不同面值的人民币。并尝试运用不同策略进行10元以内人民币之间的兑换。

  活动准备

  个人操作材料人民币替代玩具,同色数卡5两张、2五张、1十张同组幼儿玩具不同色教具……1元、2元、5元、10元、20元、50元100元人民币若干,大数卡,实物投影仪

  活动过程

  1、投影各面值钱币,引导幼儿认识各种人民币。

  教师提问:你们认识这些钱吗?这些钱一样吗?什么地方不一样?

  它们分别是多少钱?你是怎么知道的?

  比这小的钱币还有什么?

  小结:

  我们中国只有1、2、5,10、20、50,100这几个数字面值的钱币。不管你要多少钱都要由这几个数来组合。

  2、鼓励幼儿大胆尝试10以内面值钱币支取的'不同策略。

  教师提示:

  我们来玩小银行游戏,你们做银行职员,老师来取钱,试试看你们能否让顾客满意。

  游戏形式:

  教师出数卡,表示要取多少钱,幼儿用自己的操作材料在面自己前摆放。 你用哪几张钱币组合成顾客想要取的钱数?

  (1) 引导幼儿观察同伴间有没有不同方法,正确吗?

  (2) 鼓励幼儿用自己的玩具摆出不同的取钱策略。

  (3) 同组幼儿讨论摆放出各种不同的取钱策略,越多越好。

  3、幼儿自主结伴三至四人开展小银行游戏。

  教师提示:

  下面我们来开银行,我们自由组合三到四人,玩具合并在一起,银行柜台可以用桌子或椅子来代替,场地和角色大家商量,可以轮流做银行职员和顾客。

  游戏形式:

  幼儿分组,自主游戏。

  教师指导:

  (1)对能力强的幼儿,启发他们分类整理钱币,以提高操作效率。

  (2)在玩具充足的情况下,鼓励幼儿尝试10以外的取钱额度。

  4、总结讲评。

  (1)宣传教师指导中幼儿成功的尝试。

  (2) 鼓励幼儿在今后的游戏中大胆运用和尝试。

  教学反思

  我觉得这是一个非常好的选题,钱币虽然不是幼儿每天要接触的东西,但是对他们来说并不陌生,设计这样的活动,能有计划地调动幼儿的生活经验,启发和引导幼儿尝试把所掌握的简单数学知识,运用到自己的生活和游戏之中,不断丰富经验促进能力提高。但是原活动的设计并不令人满意,原因一,活动形式的设计以个别演示、集体讨论、自己记录的方式,游戏性不强不能充分激发幼儿的兴趣;操作活动以个人书面的形式,教师不能快速有效给予帮助,也将影响教学效果。原因二,探索钱币的不同兑换策略,限定兑换7元钱,过于死板,不能充分调动幼儿的已有经验,发挥幼儿参与活动的主动性。同时以数字、符号等方式记录策略,增加了幼儿的思维难度,也没有考虑幼儿间个体的差异性。

大班数学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1、通过活动让幼儿学习比较轻重的方法,并初步学会记录。

  2、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

  3、体会数学的生活化,体验数学游戏的乐趣。

  4、了解多与少的相对性。

  活动准备:

  1、两个蛋壳小娃娃、一篮玩具、一桶水、一个布娃娃,苹果、梨、柑橘各一个。

  2、每个幼儿一架自制天平称、一个小篮(内装玻璃珠、木珠、积塑等)、记录纸、笔等。

  活动过程:

  1、教师出示两个蛋壳小娃娃:“今天,老师给小朋友带来了两个小娃娃,它们是用什么做的?(蛋)这两个小娃娃,一个是用蛋做的,一个是用蛋壳做的。请小朋友想办法分辨出哪一个是蛋?”请一幼儿上前分辨,并说出方法。教师小结:“刚才这方法叫惦一惦。”

  2、出示各种玩具、材料,让幼儿分组用各种方法比出它们的轻重。教师:“你们用什么方法分出它的轻重?”启发幼儿说出:端一端、提一提、抱一抱的方法比较物体的轻重。

  3、教师出示自制的天平称:“要想准确比较物体的轻重还可以用称一称的方法。”教师在天平称一头放木珠,一头放玻璃珠,请幼儿观察,哪边重,哪边轻。师小结:“玻璃珠重,木珠轻,重的一头垂下去,轻的.一头翘起来。”(学习词汇:垂、翘)

  4、幼儿第一次分组操作活动—比较两种物体轻重。

  (1)请幼儿从篮子里拿两样东西比轻重。

  (2)请幼儿与同伴交流操作结果。

  5、教师出示三种水果:“老师这儿有三个水果,苹果、梨,柑橘它们谁重、谁轻?”请一名幼儿用教师的天平称,共同得出结论后,教师在黑板的记录纸上示范记录结果。(学习词语:不轻不重)6、幼儿第二次分组操作活动—比较三种物体的轻重。

  (1)请幼儿从小篮子里拿三样东西比轻重。

  (2)请幼儿记录操作结果。

  活动反思:

  此次活动来源于幼儿生活,体现了尊重幼儿的发展、让幼儿成为学习的主动者与活动的主体这一教育思想。活动一开始,教师以游戏的方式引入活动,选用压跷跷板这一生活场景,使幼儿在轻松自然的氛围中对比较轻重产生了兴趣。接着,教师引导幼儿比较日常生活中十分熟悉的物品,通过对不同物品不同形式的比较,进行多角度顺向与逆向的提问,激发了幼儿积极思考,发挥了幼儿的创造性。整节活动设计紧凑,环环紧扣,幼儿在动手操作、动脑思考、动口表达的过程中,比较了物体的轻重,体验了采用多种方式比较物体轻重的乐趣。

大班数学教案 篇5

  活动目标:

  通过观察比较正确认识和区分物体的长短和高矮,能将物体按长短高矮排序。

  在比较的过程中,逐步养成仔细观察的习惯。

  能根据操作的理由,检查操作的.结果是否正确。

  活动准备:

  经验准备:幼儿有过大小、长短排序的经验。

  物质准备:教具,学具。

  活动过程:

  彩色纸条的游戏:

  引导幼儿迁移生活经验交流:"你看过哪些颜色的纸?它们是什么样子的?在哪儿看到的?"请个别幼儿在集体面前介绍。

  教师出示长短不同的红色卡纸纸条,请幼儿通过看和触摸,说说它是什么纸,有什么不同。

  出示排序底版,鼓励幼儿为纸条排排队

  请幼儿介绍自己是按什么顺序排的,先排什么样的,再排什么样的,用的是什么方法。

  启发幼儿思考:

  你还有什么排队的方法?这些纸条还能怎么排的?

  小组操作活动。

  (1)涂圆圈

  (2)比较长短。

  3、活动。

大班数学教案 篇6

  活动目标:

  1、探索物体等分的多种方法,激发对等分的兴趣。

  2、学习将一个物体分成相等的两份,学习感知二等分。

  3、发展观察能力、比较能力。

  活动准备:(加粗)

  各种图形若干、各种实物图片若干、夹子若干、拱形两个、记录卡人手一张。

  活动过程:(加粗)

  一、参观商店导入,引起兴趣,初步感知二等分。

  1、导入语:“今天天气真好!我们一起去参观商店,好吗?”

  2、幼儿自由参观。

  3、小结:“你看见了什么?”

  4、自由探索二等分的分法。

  5、要求:请用折叠的方法把喜欢的折成相同大小的两份。

  6、小结:把一个物体分成相等的两份,叫做二等分。

  二、幼儿操作探索,进一步感知二等分。

  1、示范演示。

  2、操作要求:

  (1)请用折叠的方法把图形分成相等的两份,并完成记录卡。

  (2)操作时注意自己的坐姿和握笔姿势。

  三、小结与评价。

  四、游戏:“找朋友”,巩固二等分的学习。

  活动反思:

  在本次活动中,教师能设计情境、游戏让孩子们学习感知二等分。孩子们的`兴趣高,活动目标基本上能达到。另外,在材料的准备上,分组准备了不同水平的材料,让不同水平的孩子在自己的基础上得到发展。不足的是:、整体与部分的概念不清楚。

大班数学教案 篇7

  活动目标:

  1、通过动手操作,激发幼儿学习图形的兴趣。

  2、观察和比较正五边形、正八边形和正十边形,感知其主要特征。

  3、培养幼儿观察、辨别的能力。

  活动准备:

  1、教具准备:挂图“美丽的窗户”

  2、学具准备::“多边形”彩色小珠子、彩色笔若干。用彩纸剪成五边形至十边形卡片(做成伞面)。正五边形、正六边形、正八边形和正十边形纸样。

  3、《操作册》p45——46页

  活动过程:

  1、创设情景:小动物们的房屋装修好了,只乘下窗户没有刷上彩色油漆,我们去帮帮他们吧。

  2、出示挂图,引导幼儿观察。看看小动物们家里的窗户一样吗,分别是什么形状的?

  3、给每个窗户涂上不同的颜色,它们分别是正五边形、正六边形、正八边形和正十边形。

  4、讨论说说在生活动中见过哪些边形的物体如密蜂的蜂房是正六边形的,伞面是八边表的。

  5、操作活动。

  幼儿拿学具“多边形”,触摸多边形,感知多边形的基本特征。与多边形卡对应摆放,加深地多边形的.认识。

  6、作业:

  (1)、描一描是和边形,并将数字写在图形中间,再把相同的图形连在一起。

  (2)、小密蜂迷路了,让我们来帮它找找吧!仔细观察花园里的花坛,数一数它们都是几边形的。按照顺序依次从五边形走到十边形花坛,中间不能重复,请画出线路。

  7、作业讲评。

大班数学教案 篇8

  活动目标:

  1.复习6的组成,体验两个部分数之间的相互转换关系。

  2.学习7的分合,知道7分成两份有6种分法,感知递增递减的关系。

  3.能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推理,并注意倾听、理解同伴的发言。

  4.引导幼儿对数字产生兴趣。

  5.积极参与数学活动,体验数学活动中的乐趣。

  活动准备:

  1、ppt课件、数字卡片;

  2、幼儿用书。

  活动过程:

  1、集体活动。

  (1)"碰球"游戏。

  教师出示数字卡片6,与幼儿共同玩"碰球"游戏。

  教师:嘿、嘿,我的2球碰几球?

  幼儿答:嘿、嘿,你的2球碰4球。

  教师可以变换数字卡片,与集体、小组、个别幼儿玩,也可以请个别幼儿上来出示卡片带领大家玩碰球游戏。

  (2)ppt课件复习6的组成,引导幼儿自主学习7的分合。

  (3)学习7的分合。

  在已经学会6的组成基础上,请幼儿将7朵花分到两个不同的'花瓶中,请幼儿说说有几种分法。

  请幼儿齐读一读7的分合式。

  (4)出示7只小狗图片,找找小狗的不同特征,然后根据小狗的不同特征分类。

  (5)让幼儿看一看、读一读,巩固7的分合。

  2、操作活动。

  (1)依样涂色进行7的分合,并记录7的分合式。

  引导幼儿观察图上辣椒的数量及颜色的变化,请你按序涂色,并看图记录7的分合式。

  (2)看分合式填空。

  观察点卡分合式,请你在方框内,画出相应数量的圆点填写分合式。

  (3)观察数字7,学习在日字格中,正确地描写数字。

  3、活动评价。

  (1)请个别幼儿上来讲述自己的操作活动,其他幼儿边看边念分合式,巩固对7的认识。

  (2)教师展示幼儿的操作材料,对书面整洁、操作正确的幼儿给予表扬和肯定。

  活动反思:

  在学习7的组成时,我先以“看数拍手”的游戏的形式引入幼儿兴趣,孩子们在拍手游戏过程中都显得很有兴趣,也特别喜欢这样的游戏形式。在用故事《水果成熟了》引导幼儿帮助小动物分水果。在分水果的过程中,孩子们都想上来分,争先恐后的举手。边分边引导幼儿说左边分了几个,右边分了几个等。在这个游戏过程中,孩子们基本能正确分配。也能很好的说出7可以分成1和6、2和5、3和4、4和3、5和2、6和1。为了让每个孩子都有操作的机会,我利用操作材料(玩具)让每个孩子都和我一起来分一分,提高孩子参与的兴趣,让每个孩子对数学更有兴趣。从孩子的操作过程中看,她们基本上都能进行独立操作了,并能进行口头表述。

大班数学教案 篇9

  一、活动名称:学说反义词

  二、活动目标:

  1、了解反义词的意思,学习几组常见的反义词:多—少、快—慢、大—小、哭—笑、高—矮、粗—细、胖—瘦、冷—热等。

  2、培养幼儿良好的观察能力,判断能力。

  三、活动准备:几组动物的头饰,花姐姐头饰,大小不同的花朵,小皮球,音乐磁带等。

  四、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1、教师(扮演花姐姐):小朋友们好!我是从大森林里来的花姐姐,今天花姐姐要带你们到森林里去玩一玩好吗?到森林里去,我们就要先变成可爱的小动物啦!

  首先按动物角色分两队,介绍各队成员。

  二、基本部分:

  2、我们先一起来看看哪个队的队员多,哪个少。让我们一起数一数。分出多和少。

  3、像“多”和“少”这样意思相反的词,我们叫它反义词。

  4、我们两队进行一场比赛,看看哪队最棒好不好?

  游戏一:跳跳跳比赛

  规则:每队选出一个小朋友,比谁跳的快,快的'得到一朵大花,慢的得一朵小花。小结:快和慢,意思相反就是一组反义词。大和小的意思也是相反的所以也是反义词。

  游戏二:投皮球比赛

  规则:从起点算看谁投的远,每组分别选一个小朋友进行!

  小结:远和近也是一组反义词。

  5、两项比赛结束了,我想问问小朋友,刚才得第一的小朋友高不高兴?高兴的时候我们就怎样?(笑!),那么伤心的时候呢?(哭!)所以我们知道了:笑的反义词应该是:哭!(笑—哭)

  6、小结:其实在日常生活中还存在着很多意思相反的词(拓展学习),如:胖—瘦、粗—细、冷—热、快—慢等等。小朋友今后只要留心观察,多动脑筋就能找出很多很反义词,学习到很多知识。就能成为聪明的好孩子!

  三、结束部分

  今天我们学习了这么多的知识,你们高兴吗?让我们一起听听音乐跳跳舞活动活动吧。同时,请小朋友们找找歌词里面有没有反义词呢?

  五、活动提升:

  鼓励幼儿回家后与父母共同寻找生活中的反义词

  今天,小朋友们跟随花姐姐学习的反义词都记住了吗?那么请小朋友们回家后看看在你的家里能不能找到这些反义词呢?下次我们就来比比看谁找到的反义词最多!谁最棒!最聪明!

大班数学教案 篇10

  活动目标:

  1、在测量过程中养成做事细心认真的学习态度,体验测量成功的快乐。

  2、学会用首尾相接和做记号的方法测量不同动物身体各部位,能对测量结果进行简单记录。

  3、喜欢将自己探索的过程及结果和同伴交流分享,学会分析解决测量中遇到的问题。

  4、通过各种感官训练培养幼儿对计算的兴致及思维的准确性、敏捷性。

  5、初步培养观察、比较和反应能力。

  活动准备:

  课件、“一寸虫”卡片若干;小图片若干(知更鸟的尾巴、巨嘴鸟的嘴巴、斑鹭的腿、蜂 鸟的全身)、笔若干。

  活动过程:

  一、 通过故事激发幼儿兴趣,引出活动内容。

  1、 出示课件,提问:“这里是哪里,它是谁?”。 问:“一寸有多长”

  二、运用“一寸虫”测量不同动物的部位,探索测量方法,初步学会运用首尾相接和做记号的方法进行测量。

  (一)运用多条一寸虫测量知更鸟的尾巴。

  1、出示课件,介绍一寸虫,讲述知更鸟请一寸虫帮忙量尾巴的故事。提问:猜猜知更鸟的尾巴有多长?

  2、幼儿用一寸虫量知更鸟尾巴的长度。

  3、幼儿交流测量的`结果和方法,解决测量中出现的问题。

  (二)出示课件,观看一寸虫测量知更鸟尾巴的片段,共同总结首尾相接的方法。

  1、观察课件,引导幼儿总结一条一寸虫量知更鸟尾巴的方法。 提问:一寸虫是怎样量的?它把身体的什么地方连接在一起呢?

  (三)用一条一寸虫测量三种动物身体的不同部位。

  1、出示课件,提问:又有许多的朋友想找一寸虫帮忙,你认识它们吗?

  2、幼儿自由选择自己喜欢的一种鸟类图片测量长度。要求:只能用一条一寸虫进行测量。

  3、幼儿交流测量结果,总结测量方法,鼓励幼儿测量时要认真、仔细。

  5、看课件,幼儿检查自己测量的结果。用一条一寸虫进行测量。

  四、游戏:量一量。

  1、用一寸虫量一量五官 ,再次体验测量的方法。

  两个小朋友合作测量。交流测量结果

  五、结束部分

  讲诉故事的结尾部分,当一寸虫碰到夜莺,是怎么逃脱的。 (因为他有数学家的脑袋,他能快乐的解决困难)。在今后我们也会碰到很多困难,我们也能快乐的解决,因为我们也有数学家的脑袋。

  活动反思:

  活动中,老师为幼儿创设了一个“经验化、探究化、过程化、多元化”的活动环境,让幼儿随着一寸虫遇到的种种危险去感知、去思索、去寻找方法,将预设的目标融入游戏活动中,使幼儿主动依据个人的已有经验、认知水平,愉快地学习;同时,也告诉孩子,在生活中,我们随时都会遇到许多困难,但是有很多事情并不是靠强壮的身体或力气大就可以解决的,而动动脑、用智慧来解决问题,往往会比那些外表看似强大的力量来得更有力!就像一寸虫一样,它脆弱得不堪一击,但它化解危机、解救自己生命的方法,无关身体大小,也无关力气大小,而是对自己的认识和善用自己的智慧。

【大班数学教案】相关文章:

大班数学教案06-27

大班对称数学教案04-02

大班快乐数学教案04-02

【精选】大班数学教案07-22

大班数学教案07-20

大班数学教案(精选)08-07

大班数学教案【精选】08-02

(经典)大班数学教案08-17

大班数学教案[经典]08-19

大班幼师数学教案0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