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案

时间:2023-03-25 13:18:41 小学数学教案 我要投稿

【推荐】小学数学教案范文集合7篇

  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通常需要用到教案来辅助教学,教案是教学活动的总的组织纲领和行动方案。那么什么样的教案才是好的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小学数学教案7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推荐】小学数学教案范文集合7篇

小学数学教案 篇1

  教学内容:

  里程表(一)

  教学目标:

  1.会看里程表,能从里程表中获取数学信息。

  2.对照路线图,能解决求两地之间路程的问题。

  教学重点:

  从里程表中获取信息。

  教学难点:

  对照路线图,解决求两地之间路程的问题。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482-167+456863-(285+578)428+(547-398)

  【探究展示】

  下图是“北京—西安”沿线各大站的.火车里程表 。

  二、学生通过独学、对学小展示完成任务。

  学生通过独学、对学小展示完成。教师在巡视中发现共性问题,通过大展示完成,教师适当点拨。

  三、达标训练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对自己的表现满意吗?你觉得

  这节课哪个组表现得最棒?

  学生通过独学、对学小展示完成。教师在巡视中发现共性问题,通过大展示解决,教师适当点拨。

  独立完成后小组内交流,教师抽查。

小学数学教案 篇2

  教学目的与要求

  1、使学生知道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法则也适用于整数和分数相乘,把分数乘法统一成一个法则。进一步巩固分数乘法的计算法则。

  2、使学生经历解决问题的探索过程,进一步培养观察、比较、分析、推理的能力,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以前我们学习了分数的意义,下面请同学们看黑板上贴的长方形纸,涂色部分分别表示这张纸的几分之几?随着学生的回答,教师继续对它们进行操作,并引出新课

  二、组织探究

  1、教学例4 出现教材中的图形

  然后问:画斜线部分是1/2 的几分之几?又是这个长方形的几分之几?

  由此明确:1/2 的1/4 是1/8 ,1/2 的3/4 是3/8

  启发学生进一步思考:求1/2 的1/4 是多少,可以怎样列式?

  求1/2 的3/4 呢?

  师问:你能列算式并看图填写出书中的结果吗?

  打开书p45完成

  提示:根据填的结果各自想想怎样计算分数与分数相乘?

  学生进行讨论得出:分数与分数相乘,分子相乘做分子,分母相乘做分母

  2、教学例5

  (1)让学生说说23 ×15 和23 ×45 分别表示23 的几分之几?

  你能用前面得出的结论计算这两道题吗?

  学生试做

  订正完后问:你能用什么方法来验证你的计算结果呢?

  (2)验证比较

  让学生在自己准备的长方形纸上先涂色表示23

  再画斜线表示23 的15 和23 的45

  学生动手操作,教师巡视对学困生进行指导

  看看操作的结果与你计算的结果是否一致?

  学生观察比较

  3、归纳总结

  比较刚才计算的每个积的分子、分母与它的因数的分子分母,讨论有什么发现?

  得出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方法:分数乘分数,用分子相乘的积作分子,分母相乘的积作分母。

  三、练习

  1、完成p46的'试一试

  提醒学生注意:计算分数与分数相乘时,能约分的要先约分在计算

  通过交流进一步明确计算分数与分数相乘的计算方法

  四、分数与分数相乘的计算方法的推广

  同学们,下面着几道题你回计算吗?

  出示:2/11 ×3=

  4×5/6 =

  请同学们先完成p46的填空,提醒学生把整数看作分母是1的分数来计算

  讨论:分数与分数相乘的计算方法适用于分数和整数相乘吗?为什么?

  学生分组讨论

  明确:(1)整数可以看作分母是1的分数,所以分数与分数相乘的计算方法也适用于分数和整数相乘

  (2)实际计算时可以直接按以前学过的方法计算分数和整数相乘,而不必把整数改写成分母是1的分数,这样比较简便

  (3)也可以整数与分数直接进行约分后再计算。这样更简便

  教师进行示范如p46

  2、练习

  完成p46的练一练

  引导学生用直接约分的方法进行计算

  五、综合练习

  1、做练习九的第1题

  先在图中画一画再列式计算

  2、做练习九的第3题

  说出错的原因

  3、做练习九的第4题

  看谁算的最快

  六、全课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疑惑?

  七、作业

  练习九的第2、5题

  教后记:本课的目的是使学生知道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法则也适用于整数和分数相乘,把分数乘法统一成一个法则,进一步巩固分数乘法的计算法则。基本达到教学要求。

小学数学教案 篇3

  教学内容:教材第115页正、反比例的意义和正、反比例应用题、练一练,练习二十二第l、2题。

  教学要求:

  1.使学生更清楚地认识正比例和反比例关系的特征,能正确判断成正比例关系或反比例关系的量。

  2.使学生进一步掌握正比例和反比例应用题的数量关系、解题思路,能正确地解答成正、反比例关系的应用题。进一步培养学生分析、推理和判断等思维能力。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这节课,复习正、反比例关系和正、反比例应用题。(板书课题)通过复习,要进一步认识正、反比例的意义,掌握正、反比例应用题的数量关系、解题思路和解题方法,能更正确地判断成正、反比例关系的量,正确地解答正、反比例应用题。

  二、复习正、反比例的意义

  1.复习正、反比例的意义。

  提问:如果用x和y表示成比例关系的两种相关联的量,(板书:x、y是相关联的量)那么,什么情况下成正比例关系,什么情况下成反比例关系?想一想,成正比例关系和成反比例关系的两种量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指出:正比例关系和反比例关系的相同点是:都有相关联的两种量(x和y),一种量随着另一种量的'变化而变化。不同点是:成正比例关系的两种量中相对应数值的比值一定,成反比例关系的两种量中相对应数值的积一定。

  2.判断正、反比例关系。

  (1)做练一练第1题。

  指名学生口答。提问:判断是不是成比例和成什么比例的根据是什么?

  (2)做练习二十二第1题。

  指名学生口答。

  3.判断x和y这两种量成什么关系,为什么?

  (1)y=8x (2)y=

  指出:我们根据正、反比例关系的特点,可以判断两种相关联的量成什么比例。如果一道题里两种量成正比例或反比例关系,我们就可以应用比例的知识,根据比值相等或者积相等的数量关系来解答。

  三、复习正、反比例应用题

  1.做练练第2题。

  让学生读题,判断每题里两种量成什么比例。提问:这道题成正比例或反比例的关系,各要根据什么相等来列式解答?指名一人板演,其余学生做在练习本上。集体订正,突出列式的等量关系是比值还是积一定。

  2.启发学生思考:

  你认为正比例应用题实际上是我们过去学过的哪一类应用题?反比例应用题是哪一类应用题?怎样解答正、反比例应用题?指出:用比例知识解答应用题,要先判断两种相关联的量成什么比例。如果成正比例,根据比值相等列等式解答;如果成反比例,根据积相等列等式解答。

  四、课堂小结

  成正、反比例的量各有什么特点?成正、反比例量的应用题要怎样解答?

  五、课堂作业

  练习二十二第2题。

小学数学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1、理解两位数减一位数的退位减法的算理,掌握两位数减一位数的退位减法的口算方法。

  2、 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口算能力、操作能力、对知识的总结概括能力。

  3、体会知识的内在联系,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感受数学就在身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

  掌握两位数减一位数退位减法的口算方法。

  教学难点:

  理解两位数减一位数退位减法的算理。

  教具学具:

  课件、学生准备小棒。

  教学过程:

  一、口算练习

  1、12-5=

  15+3=

  4+9=

  6+8=

  3+7=

  20+13=

  30+14=

  24+5=

  2、说说24+5=你是怎么进行计算的?

  二、新课学习

  1、出示主题图:箱子里24瓶矿泉水,外面有9瓶矿泉水,一共有多少瓶矿泉水?

  2、学生观察,讨论得到用加法计算,算式为:24+9

  3、请学生领用小棒来进行操作,演示计算过程。

  4、全班交流展示不同的计算方法,明确先算个位上的数,再加上十位上的数比较简便。

  三、巩固练习

  1、做一做第1题,先圈一圈再填写计算过程。

  2、填出()里的数

  14+3=()7 2+44=()6

  25+6=()1 36+4=()0

  59+2=()1 59+20=() 9

  3、练习十五第6题。改错,说明错的原因。

  4、爷爷有50元钱,买一副眼镜花了35元钱,一个杯子花了9元钱,用去多少钱?

  四、总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你有哪些收获?

小学数学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1.在游戏活动中,帮助学生掌握有关“6”和“7”的加减法.

  2.在游戏活动中,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积极交流、积极思考,并培养学生有序思维的能力.

  3.在游戏活动中,使学生不断积累经验,发展他们的数感.

  教学重点

  掌握“6”和“7”的加减法.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有序思维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活动一:师生进行猜数游戏

  (一)猜数“2”或“4”

  1.教师谈话:我们一起玩一个猜数游戏好不好?(教师出示一个磁珠,让学生看看它的大小)猜一猜老师的两只手里一共抓了几个这样的磁珠?

  2.学生猜数,并说出简单的理由.

  3.教师提问:

  (1)老师的.手里到底有几个磁珠哪?想不想知道?

  (2)看看老师的左手有几个?(教师把左手的4个磁珠贴在黑板上)

  (3)右手哪?(教师把右手的2个磁珠贴在黑板上)

  (4)有谁猜对了?你怎么知道一共有6个磁珠呀?

  (左手有4个磁珠,右手有2个磁珠,合起来一共有6个.)

  (5)你能用数学算式表示吗?

  2+4=6 4+2=6

  4.教师谈话:还想不想再玩一次?我们还用这6个磁珠,(教师把这六个磁珠摘下,重新握在手里)老师的两只手里都有磁珠,如果告诉你一只手里有几个,你能猜出另一只手里有几个吗?(教师按照学生的意愿出示一只手中的磁珠的数量2或4)谁能猜出我的另一只手中有几个?

  5.教师提问:

  (1)你猜对了吗?你怎么那么肯定你猜对了?

  一共有6个磁珠,老师左手有2个,右手一定有4个.

  (2)能把你的想法用数学算式表示出来吗?

  2+4=6 4+2=6 6-2=4 6-4=2

  6.小结:你们猜得有理有据,所以都猜对了,快为你们的胜利鼓鼓掌吧!

  (二)猜数“3”

  1.我们还用这6个小磁珠,换个玩法好不好?(教师用手捂住3个)猜猜老师用手捂住了几个?

  2.你能用数学算式表示吗?3+3=6 6-3=3

  (三)猜数“1”和“5”

  1.还是这6个磁珠,谁愿意当小老师带大家玩一玩,(教师悄悄地引导请上来的学生捂住1个)猜一猜他捂上了几个?

  1+5=6 5+1=6 6-1=5 6-5=1

  2.你们是不是都很想玩猜数游戏?那同桌的两位小朋友就来一次猜数大赛好不好?

  二、活动二:生生进行“猜数游戏”

  (一)教师谈话:同学们从学具盒里数出7个小珠子,看谁数得快!

  (二)教师说明游戏规则

  一个同学捂,另一个同学猜,并说出算式.如果猜和算式都说对了,就可以从学具盒里拿出一个小珠子,放在盒盖中,表示得一分.比赛结束时,谁得的小珠子多,谁就获得了胜利.

  (三)小组活动.

  (四)你们俩是怎样玩猜数游戏的,结果怎样?

  0+7=7 7+0=7 7-0=7 7-7=0

  1+6=7 6+1=7 7-1=6 7-6=1

  2+5=7 5+2=7 7-2=5 7-5=2

  3+4=7 4+3=7 7-3=4 7-4=3

  (五)小结

  我们一起玩了猜数游戏,玩得高兴不高兴?我们今天又结识了许多算式朋友!这些朋友可以帮助我们做许多事,信不信?

  三、活动三:口算抢答

  3+4= 7-4= 7-3= 7-5= 1+6= 2+5=

  6-3= 7-1= 7-7= 4+2= 3+3= 1+5=

小学数学教案 篇6

  教学内容: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第102~103页第5~10题。

  教学目标:

  1、能够掌握小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正确计算小数加减法混合运算。

  2、会运用数学知识解决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熟练掌握小数四则混合运算顺序。

  教学难点:运用小数混合运算,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课前练习:

  师:在正式进入课堂前,我们先来做几道口答题热热身,好让我们的脑筋灵活起来。请抢答。

  1、口算下列各题。

  2、把下面的分数改写成小数。

  问:你是根据什么来改写的?

  [设计意图:通过口算调动学生的思维灵活度,通过分数改写小数练习,为下面小数的混合运算埋下伏笔。]

  一、导入

  同学们,在智慧国里有一颗智慧树,这是它的树桩。今天就让我们用学过的小数加减法的知识帮它吸收能量,从而长出叶子、结出果实,你们有信心吗?(板书:小数加减混合运算练习)。

  [设计意图: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二、巩固练习

  师:树桩上的每根树枝,都含有一个问题,同学们只有解决了每这些问题,智慧树才能获得能量,长出叶子和果实。

  1、锦囊袋一:把下面的分数改写成小数再计算。(教材P103第9题)

  问:你能把每道算式里的分数改写成小数吗?(学生口答)

  问:你能口算出这些题的答案吗?(学生汇报)

  过度:通过这个练习,我们知道,有时把分数改写成小数,计算起来会更

  简便。第一枝丫的叶子获得能量长出来了。还有其它的枝丫等着我们的帮助呢,我们要赶快去看长二个锦囊。

  [设计意图:通过这个练习,让学生意识到有时把分数改写成小数,计算起来会更简便。从而提醒学生,在解决问题时要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

  2、锦囊袋二:我会算

  ①6.07+0.4-0.08②4.013.5+0.31

  ③40(2.75+0.86)④85.7(15.34.8)

  师:课前让同学们回去做了预习,谁来说说小数加减法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是怎样的?请同学们在练习纸上完成这些题。

  过渡:计算小数加减混合运算,没有括号的要按从左往右的顺序来算;有括

  号的先算括号内的,再算括号外的。它与整数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是一样的。在你们的努力下,这枝丫也长出叶子来了。我们要加油,看最后一个锦囊。

  [设计意图:新课程最终要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计算教学是在原有知识上的迁移、变化、综合而成。通过本题练习,使学生发现小数加减法混合运算与整数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是一样的。]

  3、锦囊袋三:我能解(书本P102第8题)

  问:从图里你获得哪些数学信息?怎样计算现在储蓄罐里有多少钱?

  学生独立练习,指名板演。

  过渡:同学们,当我们熟练的掌握了小数加减法混合运算的运算方法后,我们就可以利用它来解决一些实际问题了。大家请看,最后一根枝丫的叶子也长出来啦,现在智慧树充满着朝气。那我们再一起帮它结出果实,好不好?

  [设计意图:小数加减法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极为普遍,学生也有与价钱打交道的经验。通过这道题设计,让学生回忆并体验到小数加减法实用性。]

  三、解决问题

  1、解决问题。(书本P102第7题)

  师:从图里,你可以获得哪些数学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吗?同学们提了许多有价值的数学问题,真不错。老师也提了些问题,你们只有解决了这些问题,智慧树才能获得果实能量,有信心吗?

  问题一:买一副乒乓球拍用去35.50元,买2个乒乓球用去1.60元。应找回多少元?

  问题二:怎样买最便宜?应找回多少元?

  过度:同学们的聪明才智帮助智慧树获得了果实能量。接下来是一道富含大能量题目,同学们可要努力啦。

  [设计意图:让学生积累从现实情境中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经验,培养问题意识,感受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并且通过本题,提高学生的处事能力。]

  2、思考题

  一个物体从高空下落,经过4秒落地。已知第一秒下落的距离是4.9米,以后每一秒下落的距离都比前一秒多9.8米。这个物体在下落前距地面多少米?

  师:这个物体所做的运动就是自由落体运动。(介绍相关知识)

  师:要求物体下落前距地面多少米,我们可以先列表整理一下数据。(师生共同列表整理)

  师:通过列表整理,我们可以知道第一秒下落多少米?第二、三、四秒呢?下落前距地面多少米该怎么列式计算?(4.9.7.5.3总78.4)

  学生独立列式计算。

  过渡:一个物体从78.4米高的地方下落只要4秒钟,在这么短的时间里,人是很难作出及时反应的,为人为己,我们要极力杜绝高空砸物行为。

  [设计意思:科学是神秘,是学生极为好奇而又极为迷惑的领域。这一道题的设计,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求知欲望。一方面是为激起了学生对科学的好奇心,增长科学知识。另一方面是为了激发学生思维,要根据实际问题选择适当的策略,才能有效地解决问题。]

  四、课堂小结

  同学们,你们喜欢这满树的智慧果吗?你们用自己的聪明才智帮智慧树长出了叶子,结出了果实,你们真棒。也相信同学们,通过这节课的学习,能更好地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看着这棵满是果实的智慧树,你能根据刚才由树桩,到长出叶子,再到结出果实的整个过程,结合自身来说说你的想法吗?

小学数学教案 篇7

  教学内容:

  人教版第五单元 简易方程 第1节 用字母表示数 52—53页

  教学目标:

  1、经历用字母表示数的过程,初步理解用字母表示数的意义;

  2、能用含字母的式子表示数、数量关系或计算公式。

  3、使学生经历把实际问题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进行表达的抽象过 程,体验用字母表示数的简明性。

  4、 体会用字母表示数的简洁和便利,感受符号化思想,培养学生用字母表示数的意识和兴趣。

  教学重点:

  用字母表示数的意义及用字母表示数量关系。

  教学难点:

  理解并掌握含有字母的.乘法式子的简便写法。

  教学准备:

  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 创设情境, 生成问题

  生活中,我们都见过哪些字母?它们都代表什么呢? 学生自由汇报 结合课件出示 你们看,字母不仅和生活密切相连,简洁地表示一些特定的名称、场所或标志,而且在数学王国中也有着广泛的应用。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用字母表示数”。(板书课题)

  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

  1、学习例1

  (1)彤彤11岁对吗?老师比刚才这位同学大30岁。(幻灯片)现在你知道老师几岁吗?怎么算的?

  (2)当彤彤1岁时,2岁, 6岁,18岁时老师多大? 怎样才能用一个概括的式子简明地把你们的年龄,和任何一年老师的年龄都表示出来呢?

  (3)你怎么想,就怎么写。自己开动脑筋。 学生思考交流 师:当a是一个具体岁数时,a+30 表示什么?

  (4)比较: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老师的年龄,不仅简单明了,而且具有一般性。a+30 随着a的变化而变化,它们之间是一一对应的。

  (5)字母的取值范围: 师:根据你的经验,可以是哪些数?

  (6)代入求值 当彤彤11岁时,老师的年龄是多岁?

  (7)小结例1:

  2、自学例2

  (1)课件:航天知识

  (2)看书例2,思考问题,自主学习。

  (3)课件:

  自学提示:

  1、说说省略乘号的习惯写法。幻灯片

  2、6x表示什么?

  3、图中小朋友在月球上能举起的质量?

  4、例1中a与例2中x,表示的数有什么共同点和不同点?

  (4)课件:为什么人到月球上举重是地面的6倍。

  (5)、汇报:

  (6)、小结:用字母表示数6x,a+30非常简洁概括,有一般性,含字母的式子即表示一种数量关系,也表示一个量,取值范围由实际情况所决定。这就是代数学。

  (7)课件,韦达简介

  三、快乐儿歌,新知延续

  1、数青蛙 歌曲 填空,说出数量关系,拍手齐说。

  2、趣味练习,巩固知识 课件:练习判断,填空

  3、拓展知识 :感知用字母表示计量单位(自学提高)

  4、作业设计:

  课下同学们可以搜集一些生活中和学习中的字母。

  四、谈收获,全课总结

  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都学到了什么呢? 用字母可以表示数,含有字母的式子也可以表示数量间的关系。

  简明概括,便于应用。你喜欢用字母表示数吗?(喜欢)如果教师对你们今天的表现打一个分——“A”你认为属于你的A应该表示多少?同学们说得真好。

  字母与我们的生活和学习是密切相关的,希望同学们做一个有心之人,能够发现数学中更多的奥秘!

【小学数学教案】相关文章:

小学数学教案12-17

小学数学教案07-07

小学数学教案07-07

小学数学教案07-07

小学数学教案07-07

小学数学教案07-07

小学数学教案07-07

小学数学教案07-07

小学数学教案07-06

小学数学教案07-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