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案

时间:2023-03-26 13:21:02 小学数学教案 我要投稿

【实用】小学数学教案模板合集9篇

  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时常会需要准备好教案,教案是教材及大纲与课堂教学的纽带和桥梁。那么问题来了,教案应该怎么写?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小学数学教案9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实用】小学数学教案模板合集9篇

小学数学教案 篇1

  教学内容:

  课本第76页例7及练习十六第4、5、10题。

  教学目标:

  1、通过比一比活动,掌握万以内数的大小比较的方法,能够用正确的符号表示万以内数的大小。

  2、通过现实的素材,感受大数的的意义,加深学生对万以内数的认识。

  3、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1、通过比较、理解数位的意义和数的实际大小掌握学会比较10000以内数的大小。

  2、掌握万以内数的大小比较的方法,能够正确运用符号表示万以内数的大小关系。

  教学准备:计数器、教学挂图。

  教学过程:

  一、准备活动

  1、读一读,并说一说,各个数中的5在什么数位上,各表示什么?

  25710595791135

  2、填空

  ()个一是十。

  ()个十是一百,10个百是(),10个()是一万。

  八百七十二是由()个百、()个十、()个一组成的。

  8个千、4个十组成的数是()。

  3、在2287、650、80、285、651、79这几个数中:

  是两位数的有()是四位数的有()最大的数有()。最小的数有()。

  [设计意图]

  通过练习巩固学生对数的组成、数位的认识以及千以内数的比较。

  二、学习情景的创设

  1、看挂图

  聪聪和妈妈一起去商场买电器,聪聪和妈妈看中了空调和电视机。售货员说空调的价格是由3一个千、四个百和三个十组成的。你知道空调的价格吗?

  2、引导学生猜出电视机的价格。售货员又告诉我们电视机的价格比1000少,又比500多,你还能猜出电视机的价格吗?

  教师根据学生的汇报提示学生多一些、多得多

  3、引导学生进行数的大小比较。

  4、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比一比万以内数的大小。

  板书:万以内数的大小比较

  [设计意图]

  通过猜价格的游戏激发学生比较数的大小的.兴趣,同时创设生动、活泼的课堂氛围。

  三、教学互动活动

  (1)提示:想一想我们千以内不同数位大小数比较的方法。

  自主探究四位数和三位数的大小比较。

  出示1430和980的大小,同时说一说自己是怎么比的?

  引导学生用多种方法比较

  小组汇报结果1430大于980。因为1430是四位数,而980是三位数。四位数比三位数大。也就是不同数位的数比较,数位多的数就大。

  谁来说说聪聪和妈妈能买到什么电器?你是怎么想的?及时帮助学生理清思路,比较出数的大小。

  探究四位数与四位数的大小比较。

  出示课件,聪聪正在和另一个小朋友比赛谁读数的速度快,聪聪得了3864分,另外一个小朋友得了3529分。

  (2)小组进行讨论:怎样比较3864和3529的大小?

  汇报得出:

  因为3864大于3529。所以聪聪获得胜利,是先比较千位一样大,所以比较百位,3864的百位是8比3529的百位5大,所以3864大于3529。

  师生总结:

  比较万以内数的时候,先比数位,数位多的数大,数位一样从高位比起,最高位大的数就大。

  [设计意图]

  通过活动掌握万以内数位相同的数的比较大小的方法,同时培养学生的思维的能力和语言的表达能力。

  教后练习要求学生独立比较各组数的大小,并集体订正。

  (3)引导学生完成练习十六第5题。理解题意。独立比一比。

  汇报比较的结果。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出示:5850和8637239和70072133和31445488和5458

  独立比较,集体订正。

  [设计意图]

  在练习中巩固所学的知识。

  四、课外练习

  1、在里填上合适的数字。

  28□3○28677□0072406466□2□49413□2120142934□6315+7□+7

  20-205□-205

  2、找规律,填一填。

  (1)596、597、()、()、()

  (2)1720、1730、()、()、()

  (3)5000、5100、()、()、()

  (4)1360、2360、()、()、5360、()

  (5)2130、3240、()、()、6570、()

  (6)9999、8888、()、()、5555、()

  .

小学数学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知道计算大面积的土地用平方千米,知道平方千米与公顷之间的关系.

  2.使学生掌握土地面积单位间的进率和简单换算,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教学重点

  平方千米和公顷之间的关系.

  教学难点

  土地面积单位间的进率和简单换算.

  教学过程

  一、复习准备.

  1.板演:一块长方形稻田,长200米,宽150米,合多少公顷?

  订正时,让学生说一说是怎样想的?

  2.卡片口算.

  1公顷=( )平方米 4公顷=( )平方米

  20000平方米=( )公顷 70000平方米=( )公顷

  二、学习新课.

  1.引入.

  教师提问:(1)计算土地面积的单位有哪些?

  (2)边长是多少的正方形土地,面积是1公顷?

  (3)1公顷等于多少平方米?

  教师叙述:计算土地面积的单位有平方米、公顷,计算大面积的土地用平方千米做单位.今天我们学习土地面积单位―――平方千米.(教师板书课题:土地面积单位―――平方千米)

  2.教学平方千米.

  教师叙述:上节课我们学习了边长为100米的正方形土地面积,它的面积是100100=10000(平方米),也就是1公顷.(板书:1公顷=10000平方米)

  边长1000米(1千米)的正方形土地,它的面积是10001000=1000000(平方米),也就是1平方千米.1平方千米也叫1平方公里,我国领土面积大约是960万平方千米,也可以说我国领土面积大约是960万平方公里.

  同学们想一想:1平方千米等于多少公顷呢?

  (100000010000=100,被除数和除数各划去4个零.)

  1平方千米=1000000平方米=100公顷

  从上面可以看出,公顷和平方千米这两个土地面积单位间的进率是100.前面我们学过平方米与公顷这两个土地面积单位间的进率是10000.我们把这些土地面积单位按从大到小排列,它们之间的关系是这样的.

  1平方千米=100公顷

  1公顷=10000平方米

  1平方千米=1000000平方米

  三、巩固反馈.

  1.基本练习.

  2平方千米=( )公顷 8平方千米=( )公顷

  4000公顷=( )平方千米 30000公顷=( )平方千米

  2.综合练习.

  (1)8公顷=( )平方米 4平方千米=( )公顷

  30000平方米=( )公顷 9000000平方米=( )平方千米

  3400公顷=( )平方千米

  (2)在下面○里填上>、<或=.

  3公顷○2900平方米 200公顷○2平方千米

  4平方千米○404公顷 8000平方米○8公顷

  3.思考性练习.

  一个占地1公顷的正方形苗圃,边长各加长100米.苗圃的面积增加多少公顷?先让学生画出这道题的'示意图.如下图:

  组织学生讨论:

  (1)1公顷的正方形苗圃,原来的边长各是多少?

  (2)边长各增加100米后,边长是多少?

  计算出增加后苗圃的面积,即(100+100)(100+100)=40000(平方米)

  换算成公顷:40000平方米=4公顷

  苗圃面积增加了4-1=3(公顷).

  如果有的同学从图中直观地看出增加了3公顷,也是可以的.

  4.课后练习.

  (1)了解本区或本乡的面积大约是多少平方千米.

  (2)5平方千米=()公顷 300公顷=()平方千米

  4平方千米=()公顷=()平方米

  12000000平方米=()公顷=()平方千米

  (3)3公顷○2900平方米 200公顷○2平方千米

  4平方千米○404公顷 8000平方米○8公顷

小学数学教案 篇3

  教学内容:

  教材90-92页例5-6和课堂活动

  教学目的:

  1、通过观察、操作和交流,学会认识几时几分

  2、通过活动,感知时间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

  1、养成珍惜时间 的好习惯。

  2、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实践能力

  教具准备:

  钟表、作息时间表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放收音机正点报时的声音

  2、教师:同学门,你们听见了什么?

  3、出示钟表图,让学生说

  二、探究新知

  (一) 学习例5

  1、教师:同学们已经认识几时、几时半了,下面钟表上的时间你认识吗?

  出示例5图

  2、请同学们仔细观察,想一想,你认为应该怎样认?同桌交流

  3、学生汇报

  4、教师小结:时针超过了几格,就是几时,分针走了多少个小格,就是几分?

  在认时间的时候,应该注意什么?

  小组讨论后汇报

  (二) 学习例6

  1、 教师:出示例6图,学生认时间

  2、看,小熊还等大家来帮他们写一写,你会吗?

  3、抽学生板书,并说方法

  4、教师教写法

  先写几时,再写:,再在:的后面写几分,几分要占两位

  注意:不是冒号,要写在中间

  5、书91页,学生练习

  三、在活动中体会

  1、出示时间,学生边说边拨

  8:10分 11:15 7:35 3:08

  学生边说边拨

  2、同桌练习

  3、帮助动物纠正错误

  课堂活动3题,学生仔细观察,有错误吗?你认为应该怎样说?

  4、联系生活实际,估计时间表

  你们喜欢看那些电视节目?

  这些节目在什么时间播出,请你填写节目时间表,

  学生活动

  四、课后记:

小学数学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学生对除数十位上的数较小,个位上的数又不接近整十数的除法,学会灵活运用试商方法。

  ●初步培养学生观察、比较、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学会灵活运用试商方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沟通。

  1.让学生口算。

  145 158 164 254 245 263 156 147 156+15 258-25

  2.在下面的里填上<或>。

  256 160 159 120

  3.笔算下面各题。

  33)2 8 0 38)1 8 0

  独立试做,反思做法,达到灵活运用

  让学生观察复习3得两道题是用什么方法试商的?各有什么特点。

  二、探究新知

  1、学习例4。

  (1)出示例4:学校礼堂每排有26个座位,四年级共有140人,可以坐满几排?还剩几人?

  (2)引导学生根据问题列出算式14026=

  (3)让学生利用学过的试商方法进行试商。完成后说说有什么感觉?

  (4)小组讨论有没有别的试商方法。然后进行小组汇报交流。

  (5)教师把学生说的几种情况板书,让他们比较那种方法简便一些,根据题目的特点灵活运用,选择合适你自己的试商方法。

  学生观察、比较哪一种方法简便些?

  2、引导学生认真观察例题和做一做的.题目中除数有什么特点?这类题目用什么方法试商简便些?

  使学生认识到:遇到除数是14、15、16、24、25、26商是一位数的除法,可以利用口算直接想出商几,这样试商比较简便。

  三、练习

  练习十五第512题

  第5题,全班共同练习,订正时,让学生说说是怎样想的。

  第6题,运用所学知识解决解决实际问题。练习时,让学生独立分析解决问题。对有困难的学生及时给予帮助。做完后,请学生说一说解决问题的过程,并引导讨论两题之间有什么联系?

  第7~11题,实际应用的题目。学生通过计算解决实际问题,既巩固了计算的方法又体会了计算的意义和作用。

  第12题,是开放题。让学生自主选择条件,独立解答,再互相交流思路。

  四、总结。(略)

小学数学教案 篇5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98~99页的内容。

  【活动目的】

  1.通过调查每天锻炼身体的时间,让学生认识到我们每天的活动都与时间有关系,增强学生的时间观念。

  2.通过各种途径了解各种活动的时间,培养学生收集信息的能力,发展学生的统计观念。

  3.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并养成遵守作息时间和珍惜时间的良好习惯。

  【活动准备】

  1.课前把学生分成4个小组,每个小组完成一张时间统计表格,设小组长一名。(每个小组统计一个方面的内容)

  2.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

  【活动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活动

  教师用多媒体播放公园里人们进行晨练的情境。

  教师:同学们都看到了什么?

  学生1:有人在打太极拳。

  学生2:有人在舞剑。

  学生3:有人在跑步。

  教师:这些人每天早晨都做这些活动,你知道为什么吗?

  学生:为了锻炼身体。

  教师:对,人首先要有一个强健的身体,每天锻炼身体是非常重要的,同学们每天也锻炼身体吗?

  教师:你们是怎样锻炼的?

  学生1:我喜欢上体育课,在体育课上锻炼身体。

  学生2:我喜欢跳绳、打乒乓球来锻炼身体。

  学生3:我喜欢早晨跟爸爸跑步锻炼身体。

  教师:同学们的锻炼方法都不错。其实锻炼身体的方法还有很多。例如:课外活动、课间操、做家务等,也可以锻炼身体。锻炼身体需要一定的时间,我想知道同学们每天锻炼多长时间,有什么办法吗?学生积极为老师想办法。

  教师:这节课我们就来了解同学们每天锻炼的时间好吗?

  板书课题:每天锻炼的时间。

  二、小组合作,统计结果

  教师:刚才同学们想的方法都很好。既然每个同学都想帮助老师,就让我们以小组为单位,全体进行活动吧。

  教师:我把任务已经分给了你们小组,想知道是什么吗?请小组长宣布每个小组统计的内容。

  教师:怎样才能完成你们小组的任务呢?

  教师讲解统计方法:让每一名学生都说出自己活动的项目和时间,并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记录下来。然后小组整理数据,完成表格。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活动,教师参与每个小组的活动,适时给予指导和帮助。

  三、课内交流,展示成果

  教师展示每个小组统计的结果。

  教师:同学们仔细观察,都有什么发现?

  学生1:我发现每个同学每天锻炼的时间大约有60分,也就是1时左右。

  学生2:我发现同学们比较喜欢的项目有跳绳、跑步、打乒乓球等。

  学生3:我发现同学们写作业的时间多,做家务的'时间少。

  学生4:我发现同学们大部分喜欢在早晨和晚上锻炼身体。

  四、提出建议,统一认识

  教师:我们每天的时间是一定的,要想做好每项活动,要求怎样安排时间?

  学生1:要合理地安排时间。

  学生2:我们每天至少要安排1时的时间锻炼身体,养成锻炼身体的好习惯。

  学生3:我们要抓紧时间学习和锻炼,不浪费1分、1秒的时间。

  教师小结:同学们说得非常好,我们每天要安排好各项活动的时间。国家十分重视我们青少年的健康成长,还专门下发了积极锻炼身体的通知,要求我们每天锻炼身体的时间不能少于1时,这样我们才能有一个好身体,才能做好建设祖国现代化事业的接班人。

  五、活动总结

  今天我们研究了每天锻炼的时间有多长,可以看出我们每天所做的各项活动都离不开时间,只有合理安排时间,我们的生活才会丰富多彩。下课后,同学们都要安排好自己学习和生活的时间,养成遵守作息时间和珍惜时间的良好习惯。

小学数学教案 篇6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青岛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2-8页。

  教材简析:

  本单元是在学生已经认识自然数、小数和分数的基础上编排的,是对数的认识的又一次扩展,是对今后学习有理数及其运算的基础。本单元选取具有典型意义的素材,以“中国的热极—吐鲁番”为现实背景,从温度的表示方法入手,借助温度计来学习正、负数的知识,并且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学习新知。

  教学目标:

  1、结合现实情境,了解正、负数的意义;会用正、负数表示一些日常生活中具有相反意义的量,能借助温度计比较正、负数的大小。

  2、在用正、负数描述生活中具有相反量的过程中,体会正、负数的作用,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供素材

  师谈话:同学们喜欢旅游吗?今天老师就带领大家去领略一下我国最热的地方—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吐鲁番盆地的奇异风光。(师出示情境图,让学生认真观察)

  师谈话:你看到什么?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引导学生提出与本节课学习有关的数学问题)

  【设计意图】从学生感兴趣的教学素材入手,引导学生观察情境图,提出与正、负数有关的问题,感受数学就在身边,从而产生求知的欲望。

  二、分析素材,理解概念

  小组合作探索第一红点问题。师谈话:谁能说一说零上13度与零下3度表示什麽意思?怎样用数学符号表示呢?请同学们动动脑筋,并把自己的想法在小组内交流一下,好吗?(学生分组交流)

  师谈话:哪个小组愿意交流一下你们的想法?(各小组展示自己的交流结果)

  师小结:用一组相反的符号表示出零上与零下的温度,通常这样表示:(教师板书)+13℃-3℃。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独立探索,合作交流,主动获得新知,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三、借助素材,总结概念

  1、小组自主探索第二红点问题。师谈话:比海平面低115米怎样表示?(请各小组自己解决,并交流解决办法)

  师谈话:地势高度称为海拔高度,是相对于海平面来说的,一般的以海平面为分界线,海平面以下115米通常表示为“-115米”。

  师归纳总结:像+13℃、+38℃、+49℃都是正数,“+”是正号,通常省略不写,像-3,-10,-155都是负数,读作负三,负十“-”是负号;0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2、独立思考,加深概念理解。

  师谈话:看小电脑中的问题,你能用正、负数来描述生活中的`现象吗?(学生讨论,师提醒学生要从生活中找)全班交流。

  师谈话:同学们都能用、负数表示生活中的一些量,你能说说它们有什么共同点吗?学生再次讨论。交流总结:描述具有相反意义的量可以用正、负数。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自主探索,教师适时总结,帮助学生建立了正、负数的概念、对生活中的一些鲜活的数学问题,学生会有不同的看法,教师鼓励学生阐述自己的观点,与同学们分享自己的见解,使课堂气氛、学生的思维活跃起来。

  四、巩固拓展,应用概念

  1、自主练习第一题:这是一道认识正负数的基本练习题。(练习时,可让学生读出正、负数,再将正负数填写在相对应的集合圈里,提醒学生注意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2、自主练习第3题。先让学生仔细看图,分析题意,然后独立填空,再集体交流。

  3、自主练习第4题。让学生独立完成,订正时,主要看学生能否正确运用正负数的意义解答问题。

  【设计意图】通过有层次的练习,让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问题,形成初步的应用意识。

  五、反思总结,提升认识

  谈话:今天。我们又学习了一种新的数,你有什么收获?能和大家分享吗?学生谈收获。

小学数学教案 篇7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材第81页及练习十五第1、2题。

  教学目的

  1、使学生在已认识整时的基础上掌握认识几时几分(整五整十分);

  2、能正确书写时间。

  3、学会节约时间,养成按时作息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

  1、能准确数分(整五整十分);

  2、能认识几时几分;

  教具、学具

  钟,教学用钟面模型,纸制的钟面模型(2至3个),课件,学生用钟面模型。

  教学方法

  游戏法、操作法

  教学理念

  从生活出发,让学生学有用的数学;

  在游戏中学,让学生体验学习的快乐;

  由易入难,循序渐进,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游戏一:报数接力。以开火车形式让学生5个5个报数到60,如5、10……60,再全班同学齐数5、10、15……60,;

  2、认整时:用教学用钟面模型让学生复习整时的认识;

  3、引入新课:课件演示一位小学生睡眼蒙胧,因不认识钟面的几时几分继续睡导致迟到的小故事。引发讨论:他为什么会迟到?他做的对吗?教育学生要按时作息,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同时还要会认识钟面上的几时几分,从而导入新课。板书课题:时间的认识。

  二、新授

  1、几时多一些的认识教学

  利用课件做隐藏分针的钟面,比如3时15分,提问:“是3时整还是3时多一些,为什么?”让学生学会根据时针距离3的位置判断是3时整还是3时多一些,学生判断完后显示完整的钟面。继续练习用“几时多一些”来回答钟面上的时间。(也可以用教学用模型让学生练习认出“几时多一些” );

  用钟面模型出示“5时20分”,问“几时多一些?”“多多少?”“下面我们一起来学习怎样数分。”引出下一步的教学。

  2、“多少分”的教学

  出示没有时针和分针的钟面,让学生观察钟面,钟面上都有些什么?引导学生观察并发现:有数字1至12;每两个数字间有5个小格(用课件放大一部分让学生数出);有12大格。

  教师指出,时针走一大格是一时,分针走一小格是一分走一大格是五分。接着出示教材例1第一个钟面,让学生练习数分,并完成课本钟面上的空白。

  利用课件出示只有分针的钟面,进行“过了多少分”的练习。

  出示刚才的“5时20分”,教师:“我们已经能认出这是5时多一些,那请同学们数数分针走了多少分?

  小结:认识不是整时的时间时要先看时针是“几时多一些”,再数数过了多少分。

  3、认一认,用课件出示9时5分、9时25分、9时40分……让学生熟练认出9时过了多少分,再变化时针的位置让学生认出几时几分。

  游戏二:猜分针的位置。

  利用课件出示可以隐藏分的.针的钟面。如4:15,分针隐藏了,问:“4时多少分”学生根据时针距离4的位置判断是4时多一些还是多很多,继而猜出多多少分。猜完后现出正确答案,对猜对的学生给予奖励。继续猜5:40、6:20等。

  4、时间的书写教学

  出示纸做成的钟面,依次让学生认出,教师板书:10时5分、6时25分; 10:05、6:25。学生动笔写一写,教师要强调第二种写法表示分的部分是两位数,所以5分时要写成“05”,另外,第二种写法中不用文字,如“10:05”不能写成“10:05分”

  教师用教学模具操作出几个时间,让学生认一认并写出,如5时30分、4时35分……

  5、实践操作

  “刚才同学们认出了老师拨出的时间,现在请你们也来拨一拨?”学生拿出学具钟面模型后,教师提出要求:“拨出屏幕上的时间。”如课件依次出示“2:10、 2:30、2:40、2:50”过一会儿后再显示钟面,让学生同学间互相比一比,看谁拨的对。

  演示2:50后继续拨过10分问“现在是什么时间?”

  纠正部分学生“2:60”的错识认识。分针走完一圈刚好是60分,时针走了一大格,让学生知道1时=60分,教师在黑板上板书:1时=60分

  同学时互相拨出某一时间给同桌认。

  三、巩固

  1、游戏三:贴分针

  教师在黑板上贴出没有时针和分针的纸制钟面模型,再拿出一根时针和一根分针,根椐提供的时间先由教师贴出时针的位置(因为学生一时还难以根据过了多少分来把握时针偏离数字的大概位置),再让学生到黑板前来贴出分针的位置。根据课堂剩余时间的多少可以多贴几个时间。其他学生则作出判断。

  2、用投影仪出示课本练习十五第1题,学生填出钟面时间,结合作业讲评,再次教育学生要学会认识时间,合理安排时间,养成按时作息的良好生活习惯。

  3、学生独立完成第2题。

  四、课堂小结

  教师利用板书结合钟面模型小结如下:时针走一大格是一时,分针走一大格是5分,认识时间时先看时针是几时或几时过一些,过了多少则要数分针走了多少格,分针走完一圈是60分,这时时针走完了一大格,1时=60分。

小学数学教案 篇8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理解小数四则混合运算与整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相同,掌握小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能正确计算小数四则混合运算;

  (2)体会小数四则混合运算在实际生活上的应用价值,能利用小数四则混合运算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3)进一步培养学生迁移、类推的数学能力,使学生养成认真计算的习惯,坚定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

  掌握小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能正确计算小数四则混合运算。

  教学难点:

  掌握小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使学生体会迁移、类推的数学思想,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

  多媒本课件、练习题卡。

  教法学法:

  新课程标准指出: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根据这一理念,我遵循“激”、“导”、“探”、“放”的原则,在教学中我精心设计准备题,诱导学生思考,鼓励学生概括交流,并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迁移、类推,促进学生对新知的内化和建构。

  在合理选择教法的同时,我还注重了对学生思维能力、学习能力的培养,融观察、比较、讨论、交流、自主探究等学习方法为一体,让学生利用已掌握的整数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来解决新课。教学中,突出“五让”的特色:书本让学生自学;问题让学生提出;规律让学生发现;疑难让学生研讨;评价让学生参与。以上的“五让”,符合了新课程标准的理念,真正体现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揭示课题(大约10分钟)

  1、谈话引入。

  2、出示情景图。

  让学生明确题中的`数学信息,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用20元买3本笔记本和1支钢笔,还剩多少元?让学生独立计算,并说出解题的思路。

  3、回顾整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只有加减法或只有乘除法的运算,应从左往右依次计算;如果既有加减法又有乘除法,要先算乘除法,再算加减法。在有括号的算式里,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再算中括号里面的。

  4、揭示课题。

  在实际生活中,文具的单价不仅仅是整数,还有很多小数的情况。 小明今天运气就非常的好,赶上了文具店庆周年降价促销的活动,价格由整数变成了小数。

  由此引入今天的课题:小数四则混合运算。(板书课题)

  二、组织活动,探索新知。(大约16分钟)

  1、自主探索,尝试练习

  使学生明白:虽然,文具的单价发生了变化,但是解题思路没有变,让学生独立列式计算。如果用分步计算的要鼓励学生根据解题思路再列出它的综合算式。

  教学中,要引导学生明白综合算式的运算顺序与解题思路的一致性,括号在综合算式中所起的重要作用。对一次性用综合算式解答的同学要加以及时的表扬。

  2、交流讨论,归纳总结

  引导学生观察、比较这四个算式,通过小组交流、讨论得出:小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与整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相同。

  设计意图:在这两个环节的教学中,我让学生先解决整数作条件的问题,再解决小数作条件的问题,然后再引导学生对所列出的整数算式和小数算式进行观察比较从而让学生深刻地体会到小数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与整数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相同,较好地突破了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

  三、实践运用,巩固新知。(大约10分钟)

  为了让学生能够更好的掌握小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正确地进行计算,我设计了四道闯关练习题。

  第一关、我会算。

  368+32×5-88 15×(107-35+18)

  30× [480÷(24-8)] 530+12×25 ÷60

  通过练习,巩固了学生对新知识的掌握,培养学生正确计算的能力。

  第二关、我会解决。

  让学生体会小数四则混合运算在实际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全课小结,交流评价。(大约4分钟)

  课堂总结是对本节课所学知识进行归纳总结,以及对学生学习情况的评价,也是对学生情感、态度进行评价。

小学数学教案 篇9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通过大量的生活实例认识圆,掌握圆的特征,理解直径与半径的相互关系,会用圆规画圆。

  2.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抽象概括等思维能力和初步的空间想象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

  由于学生第一次接触圆规,所以用圆规画圆是难点,掌握圆的特征是重点。

  教学过程:

  一、复习准备

  在日常生活中,你见过哪些物体是圆形的呢?(指名回答)在日常生活中有很多很多的圆形,如有的钟面是圆形的,当然钟面也可以做成方的;现在的硬币有多边形的,也有圆形的。唯独车轮子,不管是中国的还是外国的,不管是大车还是小车的车轮子,为什么都要做成圆的呢?

  (产生疑问,引起争议,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圆的认识。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就可以圆满地解决这个问题。(板书课题:圆的认识)

  二、学习新课

  1.认识圆心、半径、直径。

  同学们在操场上做游戏,想画一个比较标准的大圆,可以怎么画?(指名回答)

  (老师在黑板上演示用绳子画圆)先取一段绳子,把绳子的一端固定在一点上,另一端套在石头和棍棒上,然后拉紧绳子,绕着这个固定的点转一周就画出了一个圆。

  老师刚才画圆时,中间的点怎么样?(中间的点不动。)

  我们把这个不动的点叫定点。(板书:定点)

  粉笔画出的线为什么能首尾相接呢?

  应该说圆上任意一点到定点的距离都是相等的,我们把这段相等的距离叫定长。(板书:定长)

  如果我们在本上画圆,用我们刚才画圆的方法方便吗?(不方便)那可以怎么画?

  (出示圆规)这是我们画圆的工具圆规。圆规有两个脚,一脚带尖,另一脚带笔。认真看老师怎样用圆规画圆。画圆时,先定好一点,然后把圆规的两脚分开,定好两脚的距离,把有针尖的一脚固定在这点上,把带有铅笔的一脚旋转一周就画出了一个圆。(老师用圆规在黑板上画一个圆。)

  你们会用圆规画圆吗?

  请你在本上画一个任意大小的圆,边画边想,画圆时要注意什么?(指名回答)

  画圆时,要先定点,再定长,刚才我们用圆规画圆时哪是定点?哪是定长?

  (先让学生动手画圆,边画边体会出哪是定点,哪是定长。先感性认识,再上升到理性认识。)

  定点,用数学语言说叫圆心。(板书:圆心)

  什么叫圆心?(指名回答)

  哪儿是定长?老师在圆上画出这段定长,观察这条线段两端在什么地方?这条线段叫半径。(板书:半径)

  谁说说什么叫半径?(指名回答)

  (老师再在圆上画出直径。)老师边画你们边观察,这条线段通过哪儿?两端在哪儿?

  像这样,通过圆心,两端都在圆上的线段叫直径。(板书:直径)

  谁再说说什么叫直径?(指名回答)

  我们通过观察,认识了圆心、半径、直径。书上对这些概念做了准确的叙述,同学们打开书,看看我们刚才概括的跟书上完全一样吗?有没有补充?

  (学生补充:圆心用字母O表示,半径用字母r表示,直径用字母d表示。)

  (老师让学生通过观察,自己总结出什么是圆心、半径、直径,这是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再通过看书,使总结出的结论更准确,更完善。)

  老师想看看同学们是不是真正掌握了这些概念。

  练一练

  (1)判断这几条线段中哪一条是半径?

  (2)判断哪条线段画的是直径?

  (3)这四条线段中哪一条是半径?哪一条是直径?(学生举数字卡片判断) 同学们对于半径、直径的概念掌握得很好,我们继续研究圆还有什么特征?

  2.研究圆的特征。

  用我们准备好的学具转动A面,你发现半径有什么特征?转动B面,你发现直径有什么特征?

  (学生分小组讨论。)

  (老师再在幻灯上演示一遍,提问讨论结果。)

  (板书)无数条相等

  刚才同学们自己发现了直径、半径有这些特征。在下面两个圆中:(出示) 甲圆的半径和乙圆半径相等吗?

  甲圆直径是乙圆直径的2倍吗?

  那么圆在什么情况下才存在这些特征?(板书:同一圆里)

  练一练(正确画,错误画。)

  (1)在同一圆里,所有的半径都相等,所有的直径都相等。()

  (3)在同一圆里,半径是4厘米,直径一定是2厘米。()

  (4)圆心在圆上。()

  同学们判断得都很正确。老师想让同学们用直径、半径的倍数关系来计算下面几道题

  同学们对于半径、直径的倍数关系掌握得很好,如果老师给出半径和直径的数据,你们会画圆吗?小组讨论一下,半径2厘米的圆怎么画?直径6厘米的`圆怎么画?(小组讨论)

  请同学们把半径2厘米的圆画在本上,要求标圆心、半径。边画边想,什么决定圆的位置?什么决定圆的大小?直径6厘米的圆请同学们回家画在本上。

  刚才同学们画了半径是2厘米的圆,圆的位置由什么决定的?圆的大小呢?

  (板书)位置大小

  圆心决定圆的位置,画圆时要先点圆心。

  (老师举起一个圆)有一个同学是个小马虎,他在画完这个圆后,忘了点圆心了,你能帮助他找到圆心吗?

  如果这个圆画在黑板上或本子上忘了点圆心,怎么找到它的圆心呢?

  (指导学生说出用直尺在圆面上从下往上推,推到最长的一段,就是直径。)

  三、课堂总结

  今天你学会了哪些知识?

  你能用我们刚学的圆的知识来解答刚上课时提出的问题为什么世界上的车轮子都是圆的吗?(指名回答,前后呼应,用刚学的圆的知识来回答刚才上课时提出的问题,解决实际问题。)

  课堂教学设计说明

  本节课的教学设计分两个层次。

  第一层次,认识圆心、半径、直径。通过演示用绳子在黑板上画圆,使学生体会到:画一个圆必须要有定点、定长。定点用数学语言说叫圆心,定长就叫半径。并引出直径的概念。通过判断半径、直径的练习,巩固其概念。

  第二层次,研究圆的特征。每四人一组,每组有一个学具,学具是在一个硬纸板的正面和反面,分别钉1个用透明胶片剪成的活动的圆,在A面的活动圆上画着半径,B面的活动圆上画着直径。学生分小组转动A面的活动圆,发现在同一个圆中有无数条半径;转动B面发现在同

  出圆心决定圆的位置,半径决定圆的大小。

【小学数学教案】相关文章:

小学数学教案07-08

小学数学教案07-08

小学数学教案07-07

小学数学教案07-07

小学数学教案07-07

小学数学教案07-07

小学数学教案07-07

小学数学教案07-07

小学数学教案07-07

小学数学教案07-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