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弹力》教案

时间:2023-01-05 09:00:00 物理教案 我要投稿

高中物理《弹力》教案4篇

  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常常需要准备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如何把教案做到重点突出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高中物理《弹力》教案,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高中物理《弹力》教案4篇

高中物理《弹力》教案1

  在学生学习了弹力后,知道弹力是一种最基本的性质力,是摩擦力产生的前提和基础。弹力同时也是物体受力分析中最重要的一种力。弹力来源于形变:“弹力的大小跟形变的大小有关系,形变越大,弹力也越大,形变消失,弹力就随着消失”(高一物理必修)。但弹力与形变究竟有何关系,人教版高中物理课本只给出了定性的关系,原因是弹力与形变关系比较复杂。为了降低难度,减小知识的跨越台阶,课程设置为探究性学习,且只研究弹力与弹簧伸长形变的定量关系。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新颖,形式比较生动,有讲解,有实验,有板演,有讨论,有归纳,有练习,可以上成一堂比较典型的探究性实验教学课。我们改变课堂视角,在培养学生科学研究方法的教育中作了一些探索,让学生重走科学家的探索之路,体味科学家的探索精神。

  【教学目标】

  1、加深弹力和形变关系的理解,知道弹力产生的条件;

  2、通过实验得到弹力与弹簧伸长量的关系;

  3、学习本课题所用的科学方法;

  4、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团队协作精神,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5、提高学生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并体验成功的愉悦。

  【教学重点】

  弹簧的弹力与弹簧伸长量的关系。

  【教学难点】

  实验数据的处理方法。

  【教学方法】

  实验法、谈话法。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弹簧秤、钩码、直尺、铁架台)12套、CAI课件、多媒体展台。

  学生准备:三角板、笔、草稿纸。

  【教学地点】

  物理多媒体实验室。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知识并引入课题

  师:[多媒体展示]

  1、什么是弹力?弹力的方向如何?举例说明。

  2、弹力产生的条件是什么?

  3、什么叫形变及弹性形变?

  生:回忆并作答。

  师:根据学生回答纠正总结,并用多媒体展示答案。

  1、发生形变的物体,由于要恢复原状,对跟它接触的物体会产生力的作用,这种力叫弹力。

  例如:放在水平桌面上的书受到桌面对书的弹力,弹力的方向垂直桌面指向书;而桌面受到的弹力方向垂直桌面向下。

  挂在电线下面的电灯,受到电线对电灯的弹力,弹力的方向沿着绳而指向绳收缩的方向。

  2、弹力产生的条件是:两物体相互接触且发生弹性形变。

  3、物体的形状或体积的改变叫做形变;当物体发生形变时,如果撤消外力,物体又能恢复原状,这种形变叫弹性形变。

  师:[在投影上展示]用手拉弹簧,弹簧会伸长,用力越大,弹簧伸长也越大,手放开弹簧,弹簧立即恢复原状。请同学们分析演示的实验原理。

  生:……

  师:分析并设问

  弹簧受到拉力会伸长,且平衡时弹簧受到的弹力和外力大小相等,弹簧的伸长越大,弹力也就越大。可见:伸长(原因)→发生形变(原因)→弹力。那么弹力和伸长量之间有什么定量关系呢?本节课同学们通过实验来探究这个关系。

  二、实验探究

  师:[多媒体投影思考题]

  1、采用什么方法给弹簧施力?

  2、弹力的大小如何确定?

  3、需要测量那些数据?如何记录数据?

  4、弹簧能否被过分拉伸?

  5、什么是弹簧的伸长量?用什么测量?

  师:将学生前后两桌四人一组,阅读课文并讨论问题,形成统一答案写在草稿纸上,准备派代表回答。

  生:阅读课文并积极讨论。

  师:在实验室巡视,并询问情况。

  ……

  师:请学生逐一回答……

  师生共同总结:

  1、用悬挂钩码的方法给弹簧施加拉力;

  2、根据二力平衡条件,当钩码平衡时,弹簧产生的弹力和钩码的重力大小相等。

  3、实验需要测量的数据有:弹簧的`原长和每次所挂钩码对应的弹簧的长度。数据可用表格记录,也可用有序实数对记录。

  4、加在弹簧上的拉力不能太大,以免弹簧被过分拉伸,超出它的弹性限度。

  5、用直尺测量弹簧挂钩码时的长度与未挂钩码时的长度之差,就是弹簧的伸长量,

  师:将仪器发给学生,每4人一套。

  生:学生讨论并得到实验方法:

  将弹簧上端固定在铁架台的支架上,下端挂上钩码静止时,弹力大小等于重物受的重力,以此测量弹力的大小F,从固定于竖直支架上的刻度尺上测出悬挂重物时弹簧的伸长量x(或总长度)。

  生:学生实验,并列表记录实验数据。

高中物理《弹力》教案2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了解形变的概念,了解弹力是物体发生弹性形变时产生的

  2、能够正确判断弹力的有无和弹力的方向,正确画出物体受到的弹力。

  3、掌握运用胡克定律计算弹簧弹力的方法。

  能力目标

  1、能够运用二力平衡条件确定弹力的大小。

  2、针对实际问题确定弹力的大小方向,提高判断分析能力。

  教学建议

  一、基本知识技能:

  (一)、基本概念:

  1、弹力:发生形变的物体,由于要回复原状,对跟它接触的物体会产生力的作用,这种力叫做弹力。

  2、弹性限度:如果形变超过一定限度,物体的形状将不能完全恢复,这个限度叫做弹性限度。

  3、弹力的大小跟形变的大小有关,形变越大,弹力也越大。

  4、形变有拉伸形变、弯曲形变、和扭转形变。

  (二)、基本技能:

  1、应用胡克定律求解弹簧等的产生弹力的大小。

  2、根据不同接触面或点画出弹力的图示。

  二、重点难点分析:

  1、弹力是物体发生形变后产生的,了解弹力产生的原因、方向的判断和大小的确定是本节的教学重点。

  2、弹力的有无和弹力方向的判断是教学中学生比较难掌握的知识点。

  教法建议

  一、关于讲解弹力的产生原因的教法建议

  1、介绍弹力时,一定要把物体在外力作用时发生形状改变的事实演示好,可以演示椭圆形状玻璃瓶在用力握紧时的形状变化,也可以演示其它明显的形变实验,如矿泉水瓶的形变,握力器的形变,钢尺的形变,也可以借助媒体资料演示一些研究观察物体微小形变的方法。通过演示,介绍我们在做科学研究时,通常将微小变化“放大”以利于观察。

  二、关于弹力方向讲解的教法建议

  1、弹力的方向判断是本节的重点,可以将接触面的关系具体为“点——面(平面、曲面)”接触和“面——面”接触。举一些例子,将问题简单化。往往弹力的方向的判断以“面”或“面上接触点的切面”为准。

  如所示的简单图示:

  2、注意在分析两物体之间弹力的作用时,可以分别对一个物体进行受力分析,确切说明,是哪一个物体的形变对其产生弹力的作用。配合教材讲解绳子的拉力时,可以用具体的例子,画出示意图加以分析。

  第三节弹力

  教学方法:实验法、讲解法

  教学用具:演示形变用的钢尺、橡皮泥、弹簧、重物(钩码)。

  教学过程设计

  (一)、复习提问

  1、重力是的产生原因是什么?重力的方怎样?

  2、复习初中内容:形变;弹性形变。

  (二)、新课教学

  由复习过渡到新课,并演示说明

  1、演示实验1:捏橡皮泥,用力拉压弹簧,用力弯动钢尺,它们的形状都发生了改变,教师总结形变的概念。

  形变:物体的形状或体积的变化叫做形变,形变的原因是物体受到了力的作用。针对橡皮泥形变之后形状改变总结出弹性形变的概念:能够恢复原来形状的形变叫做弹性形变。不能恢复原来形状的形变叫做塑性形变。

  2、将钩码悬挂在弹簧上,弹簧另一端固定,弹簧被拉长,提问:

  (1)钩码受哪些力?(重力、拉力、这二力平衡)

  (2)拉力是谁加给钩码的?(弹簧)

  (3)弹簧为什么对钩码产生拉力?(弹簧发生了弹性形变)

  由此引出弹力的概念:

  3、弹力:发生弹性形变的物体,会对跟它直接接触的物体产生力的作用。这种力就叫弹力。

  就上述实验继续提问:

  (1)弹力产生的条件:物体直接接触并发生弹性形变。

  (2)弹力的方向

  提问:课本放在桌子上。书给桌子的压力和桌子对书的支持力属于什么性质的力?其受力物体、施力物体各是什么?方向如何?

  与学生讨论,然后总结:

  4、压力的方向总是垂直与支持面而指向受力物体(被压物体)。

  5、支持力的方向总是垂直与支持面而指向受力物体(被支持物体)。

  继续提问:电灯对电线产生的拉力和电线对电灯产生的拉力又是什么性质的力?

  其受力物体、施力物体各是谁?方向如何?

  分析讨论,总结。

  6、绳的拉力是绳对所拉物体的弹力,方向总是沿着绳而指向绳收缩的方向。

  7、胡克定律

  弹力的大小与形变有关,同一物体,形变越大,弹力越大。弹簧的弹力,与形变的关系为:

  在弹性限度内,弹力的大小跟弹簧的伸长(或缩短)的长度成正比,即:

  式中叫弹簧的.倔强系数,单位:N/m。它由弹簧本身所决定。不同弹簧的倔强系数一般不相同。这个规律是英国科学家胡克发现的,叫胡克定律。胡克定律的适用条件:只适用于伸长或压缩形变。

  8、练习使用胡克定律,注意强调为形变量的大小。

  弹力高中物理教学反思

  本节课注意了对学生开放性、创新性思维的培养。开放性创新性思维的培养不是一句口号,而应该落到实处,这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要求,也是在教学实际中很难落实的一个问题。

  一般情况下,教师在组织学生学习塑性和弹性的时候,往往是通过举出生活中或者学生能够接触的弹性物体和非弹性物体若干实例,通过归纳的方法得出塑性和弹性。在这个问题的处理上并没有按照往常的方法,而是让学生对教师给出的若干物体进行分类,潜移默化的对学生进行了方法教育。分类的标准不同,分类结果也就不同,学生的兴奋点就非常多,都试图依照不同的分类标准进行分类,学生的思维随着分类的翅膀在飞翔。

  从学生的生活出发,关注学生的体验。物理不是独立和抽象于生活之外的,尤其在初中阶段来看更是如此。在组织教学的时候没有过分关注基本的知识和概念,而是从学生生活中常见的橡皮筋、海绵、弹簧、减震等学生常见常听的事物出发,学生在对物体的弹性和塑性有充分的感性基础上,总结出什么是塑性和弹性。关注学生自己的体验,让两位同学在拉测力计的活动中体验拉力的不同,认识到弹力的大小与弹性形变的物体的形变大小有关的。学生亲自参与到了物理知识的建构中,认识当然是非常深刻的。师生关系融洽和谐,这也是本节课的一个闪光点。

  主要缺点:

  学生在进行分类的时候没有充分放开学生的思维。为什么学生的分类答案都是与本节内容是对应的?为什么没有学生按照物质的组成去分?为什么没有按照物质的导电性能或者密度大小去分?这是受到了思维定势的影响,既然本节学习弹性和塑性,当然就是这一种分类方法。在以后的教学中应该让学生在充分分类的基础上,从中挑出一组依照弹性和塑性分类的一组,让学生分析这一种分类的标准是什么,同样回到了环节的主题。

高中物理《弹力》教案3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知道常见的形变,了解物体的弹性;

  2、知道弹力产生的条件;

  3、知道压力、支持力、绳的拉力都是弹力,能在力的示意图中画出它们的方向。

  【过程与方法】

  通过探究弹力的存在,能提高在实际问题中确定弹力方向的能力,体会假设推理法解决问题的巧妙。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观察和了解形变的有趣现象,感受自然界的奥秘,感受学习物理的乐趣,建立把物理学习与生活实践结合起来的习惯。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

  弹力产生的条件及弹力方向的判定

  【难点】

  接触的物体是否发生形变及弹力方向的确定

  三、教学过程

  环节一:导入新课

  教学一开始前,给每个学生小组分发弹簧和尺子,让每个小组试着把玩这些物件,如用力拉或压弹簧,用力弯动尺子等。在操作过程中思考被拉或压的弹簧,弯动的尺子的有什么共同点是什么?大家可否试着举出生活中其他的一些诸如这个弹簧和尺子的例子?

  物体的形状都发生了改变。由此引入物体的形态发生了变化是源于物体都受到了力的作用,这种力就是今天要学习的弹力。

  环节二:新课讲授

  (一)弹性形变和弹力

  概念:物体在力的作用下形状或体积的改变叫做形变。

  提问:刚才举的那些例子都很容易观察到,如果一本书放在桌面上,书和桌面发生形变了没有?

  学生会产生疑惑分歧,但教师此时可以不用详解,而是做现场演示实验1,让学生观察用手挤压时XX形变(双手握住注满红墨水的烧瓶,用力挤压底部。上插玻璃管中的红墨水液面上升。)

  为了让学生有更直观深刻的印象,也会用视频播放演示实验2:桌面微小形变的激光演示(在一个大桌上放两个平面镜M和N,让一束光依次被这两面镜子反射,最后射在刻度尺上形成一个光点。用力压桌面,观察刻度尺上光点位置的变化。)

  学生观察后思考:通过上面的实验,我们观察到什么样的实验现象?我们用了什么样的方法?那书放在桌面上,书和桌面发生形变了没有?

  分析得出:通过微观放大的方法观察,我们发现原来不容易观察的瓶子和桌面也发生了形变。

  归纳:由此我们可以想到一切物体都可以发生形变,形变分为很多种类,有些物体在形变后能够恢复原状,这种形变叫做弹性形变。

  提问:发生弹性形变的物体是不是在所有的情况下都可以恢复原状呢?请举例说明?

  学生能举出有时弹簧拉得过长就恢复不了原状。指出:如果形变过大,超过一定的限度,撤去作用力后物体不能完全恢复原来的'形状,这个限度叫做弹性限度。

  根据前面的铺垫,总结弹力的概念:发生形变的物体,由于要恢复原状,对与它接触的物体会产生力的作用,这种力叫做弹力。例举蹦床的例子说明。

  (二)几种弹力的方向

  教师在黑板上画出书与桌面之间的相互作用力,与学生一起分析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指出书对桌面的压力和桌面对书的支持力都是弹力。

  举出实例:给出吊灯图片,做出分析。以灯为研究受力对象,链子指向链子收缩的方向吊住吊灯,链子发生形变。链子被拉长,就要企图恢复形变。这里施力物体——链子,受力物体——灯。这时候链子对灯的拉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上,指向链子收缩的方向。

  做出总结:弹力方向——施力物体形变恢复的方向;与施力物体形变方向相反。压力和支持力的方向总是垂直于接触面指向受力物体,绳的拉力总是沿着绳子指向绳收缩的方向。

  环节三:巩固提高

  给出如下三个图片,要求学生画出弹力的示意图。

  归纳总结:

  三种接触情况下弹力的方向:

  (1)面面接触,垂直于接触面指向被支持的物体

  (2)点面接触,垂直于接触面指向被支持的物体

  (3)点点接触,垂直于接触点的切面指向被支持物体。

  环节四:小结作业

  小结:师生归纳弹力的相关知识点。

  作业:预习后面胡克定律,了解弹力大小的特点。

  四、板书设计

  五、教学反思

高中物理《弹力》教案4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知道弹力产生的条件。

  2.知道压力、支持力、绳的拉力都是弹力,能在力的示意图中画出它们的方向。

  3.知道弹性形变越大弹力越大,知道弹簧的弹力跟弹簧的形变量成正比,即胡克定律.会用胡克定律解决有关问题。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在实际问题中确定弹力方向的能力。

  2.自己动手进行设计实验和操作实验的能力。

  3.知道实验数据处理常用的方法,尝试使用图象法处理数据。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真实准确地记录实验数据,体会科学的精神和态度在科学探究过程的重要作用。

  2、在体验用简单的工具和方法探究物理规律的过程中,感受学习物理的乐趣,培养学生善于把物理学习与生活实践结合起来的习惯。

  教学重点

  1.弹力有无的判断和弹力方向的'判断。

  2.弹力大小的计算。

  3.实验设计与操作。

  教学难点

  弹力有无的判断及弹力方向的判断.

  教学方法

  探究、讲授、讨论、练习

  教学手段

  教具准备

  弹簧、钩码、泡沫塑料块、粉笔、烧瓶(内装红墨水瓶塞上面插细玻璃管)、

  演示胡克定律用的铁架台、刻度尺、弹簧、钩码等等.

【高中物理《弹力》教案】相关文章:

高中物理《弹力》教案01-04

高中物理教案:《弹力》01-11

弹力高中物理教案11-17

一、力 弹力教案12-17

物理教案《弹力》08-26

物理教案:弹力01-25

弹力教案 梁文顺12-16

教案:弹力运动会07-15

物理教案《弹力》7篇1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