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文档列表

《散步》又教案

时间:2021-09-30 13:16:35 初中一年级语文教案 我要投稿

《散步》又一篇教案

教学目标 :  

《散步》又一篇教案

1.品味文章语言表达上“举轻若重”的特点。以词语的选用与句式结构两方面)

2.感受文章字里行间的亲情与责任感。

教学重点:  

   品味文章语言“举轻若重”的特点。

教学难点 :  

   小组活动时,寻找典型词句,体会“举轻若重”的特点和表达作用。

教学方法:  

   在教师有效的指导下,学生运用自主探究的方法建构新的学习。学习策略有:朗读、圈画、质疑、小组讨论、比较研究与拓展强化。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设计:  

一、激发兴趣,导入  学习

1.回忆生活,引入学习。

   出示问题:你们一家人一起散步会发生些什么事情?

   请两至三位同学讲述经历,与大家交流。

   (新知识的学习是在原有知识建构的基础上进行的,以学生现有的生活积累为学习的前提,引导学生培养自己积累生活感悟生活的能力,希望给新知的学习构筑起合适的背景,以达到教材与生活,作者与读者情感上的沟通。)  

2.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出示要求:轻声地朗读课文,熟悉课文的内容。

检查阅读效果:

A. 散步的人有哪些?

B.散步的季节呢?

C. 散步的地点?

D.散步中发生了什么事情?

E.结果如何?

   (问题宜简单,学习起步阶段要尽量让每个学生感受到成功的愉悦。梳理内容的目的是提醒学生初读文章时应该关注的要点有哪些,也是让不同程度的学生拉近距离,为下一步的学习活动提供一个共同的平台。)  

3.交流感受,把握作者的感情。

   出示问题:读了这篇文章,你从中感受到什么?

   请几位同学谈谈个人的感受。

   肯定个性化的发现。

   (这问题比较宽泛,目的是希望学生能注童个体的体验。)

   进一步研究文本:作者表达的感情是什么?

   (回到文本研究,文本本身始终是研究的主要对象,这一个环节也是探究本课语言特点的思维起点)

   总结:散步是日常生活,既轻松又微不足道的一件事,在作者笔下变得那么重要。作者从中感受到责任的重大,领悟到家庭、社会乃至整个世界的内涵。(总结可以请学生做。)

二、师生合作,初步发现

1.朗读第一、二两节,师生共同探讨。

   朗读前提出要求:注意,文章中哪些词语或句式很“特别”。

   学习第一节:以学生平常习惯的表达方式作为参照进行比较,发现作者选用句式的匠心。

   通常习惯的表达有:

   我们一家四个人在田野上散步。

   我、我的母亲、妻子和儿子在田野上散步。

   ……

   归纳比较结果:文章选用的句式有强调的意味,郑重其事地推出一个一个镜头。

   (进一步朗读并感受课文语言,切入到本课主要目标——语言的探究,通过比较发现句式的不同寻常。)

   学习第二节:自主发现句式比较特殊的句子。推选用得巧的词语。

   句子:她现在很听我的话,就像我小时候很听她的话一样。词语:信服

   (学生通过自己的探究,会发现句式与词语的选用上都有一种“举轻若重”的感觉,更深入地把握作者把小事情写得很重,写得意义不凡。)

2.学生归纳本文语言的主要特点。

   作者用心选用句式与词语,整篇文章给人一种“举轻若重”的感觉,使一件平常的生活小事显得那么不同寻常。

   (归纳的环节非常重要,它把对具体内容的推敲上升到理性的规律性的认识。)

三、小组合作学习,自主探究

1.小组学习,圈画交流。

   出示要求:在前面学生自己阅读、发现的基础上,圈画后面几节文字中比较特殊的句式与词语,进一步探究语言。

   (小组活动,全员参与,教师适当帮助有疑问的小组,到一定时候教师要提醒小组及时总结,准备交流。这一阶段也可以将文章分成几部分,分别交给不同的学习小组探讨,这样有利于深入推敲每一部分文字。)

2.班级交流,共享发现。

   每个小组派代表把最重要的发现与全班共享择一个句子、一个词语。

   可能有的句子与词语:

   前面也是妈妈和儿子,后面也是妈妈和儿子。

   我的母亲老了,……在外面,她总是听我的。

   我的母亲虽然高大……就是整个世界。

   太迟、总算、熬、分歧、委屈、水波粼粼、慢慢地、稳稳地、仔细

   教师在交流中适当引导。

   (分享学生的发现有助于培养学生的信心与兴趣,把学习的乐趣、发现的乐趣还给学生。教学目标 的真正达成在于学生自主的发现与交流中。)

四、拓展:强化发现

1.调用积累,向课外拓展。

交流明确:

   (1)举轻若重的语言能把小事情写得庄重、意义不凡。由学生联想平时生活或阅读中类似的例子。教师可以适当引导:如“免受鲨鱼之吻”。

   (2)有时举轻若重能使得文章轻松幽默,如“扛着一支铅笔”,“学生周末大逃亡”。

   (3)分场合与对象,轻重得体,例如北京申奥时何振梁的一席话:“无论你们今天做出什么样的选择,都将创造历史,但是只有一种决定能改变历史。你们今天这个决定将通过运动促进世界和中国的友谊,从而使全人类受益

2.与作者原文比较,推进研究。

   文章选进教材时删了三处文字,出示这三句话,讨论编者删改的意图,并且评价删改的效果。

   (教学中,讨论编者的删改意图相对于初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