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苹果里的五角星》教案设计

时间:2023-01-28 21:30:00 小学语文教案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苹果里的五角星》教案设计(通用10篇)

  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时常要开展教案准备工作,教案是教材及大纲与课堂教学的纽带和桥梁。那么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苹果里的五角星》教案设计,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苹果里的五角星》教案设计(通用10篇)

  《苹果里的五角星》教案设计 篇1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重点理解词语“魅力”、“创造力”句子:如果你要知道什么叫做创造力,往小处说,就是换一种切苹果的方法。懂得人的创造力来源于打破常规的思维方式。

  教学重点、难点:

  理解课文内容,并从中得到启示:创造力来源于打破常规的思维方式。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上节课我们初读了第5课苹果里的五角星,请同学们说说文章主要写了什么?

  2、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这篇文章。

  二学习第一段

  1、你觉得小男孩是一个怎样的孩子?从哪里看出来的?

  (活泼机灵、好奇心强、乐于与人交往)

  2、他向我显示了什么“新本领”?

  (将苹果拦腰切下去,里面可以看到一个五角星。)

  3、我一开始相信小男孩的“新本领”吗?从哪里看出来的?

  (不相信。从“我知道里面是什么。”可以看出我有些不把小男孩的话当回事。)

  (1)、在我们看来苹果是一种司空见惯的水果,里面会有些什么?

  (果肉,果核)

  (2)、通常我们是怎样切苹果的?

  (从顶部切向底部)

  请同学演示

  (3)、而小男孩是怎样切的?

  (拦腰切下去。)

  师故意切错,从靠近果蒂的部位切下去,什么也没有看到。学生焦急

  谁来示范一下,怎么个拦腰法?

  看到了什么?

  (真的,从横切面看,可以清晰地看出,苹果核像一颗五角星。)

  此时的我是怎样的心情?

  (惊喜万分,激动不已)

  哪里可以看出?

  朗读体会我的这种心情。

  朗读我和小男孩的对话。

  (小男孩开始的话要读出充满自信的语气,后面是自豪的语气。我开始是平缓的语气,最后是惊讶的'语气)

  4、平时的生活中我们为什么不拦腰切苹果呢?

  学生如回答不出就让他们讨论:

  (1):不拦腰切好看。我们把从顶端切到底部的苹果放在盘子里,就比拦腰切的苹果美观。

  (2):不拦腰切能体现公平。如果几个人来平均分一个苹果,因为苹果不是一个圆柱体,拦腰切可以一眼看出大小,谁愿意吃小的?谁好意思直接拿大的吃?而一般切法切出的苹果大小往往一样,不存在公平的问题。

  (3):不拦腰切也是一种习惯,人们习惯了,也感觉到这种方法顺手。

  (4):人们不会想到切苹果还会有什么创造,怎么方便怎么切。

  所以我们就循规蹈矩:拘泥于旧的准则,不敢稍变动,也就不利于创新。

  三、学习第二段。

  1、请学生自由朗读第二段,看看有哪些不理解的地方?

  学生可能会说魅力

  出示:“这鲜为人知的图案竟有那么大的魅力。”

  (辞典中说魅力是“很能吸引人的力量”,本文的魅力指的是拦腰切苹果发现到五角星,是许多人没有发现的,所以特别吸引人。在第5段中“这个秘密不知从什么地方传到那男孩的幼儿园,然后又由他传给我,现在我又传给你们大家。”可以看出吸引人的力量。)

  (从邻居家的小男孩“显示显示他学会的新本领”,并且还要切亲自切苹果来显示,可以看出苹果中的五角星自身的魅力已经感染了这个小男孩。拦腰切苹果的人很少,而发现五角星的人更少,这是许多人没有发现的,所以有魅力。这中切法与众不同,很独特,所以有魅力。)

  2、我从这种切苹果的方法得到了什么启示?

  出示:“是的,如果你想知道什么叫创造力,往小处说,就是换一种切苹果的方法。”

  理解这句话的含义。

  换句话说:往小出说就是换一种思维去做事。换一种解题的方式。

  创造力就是打破常规的思维方式。

  3、说说生活中你有没有做过类似的拦腰切苹果的事?

  游戏的新玩法

  最近你们数学老师要你们买针筒干什么?

  4 、学习了这篇课文,你有什么收获?

  我们要善于换一种思维方式做事。

  今后生活中要善于去探索发现创新

  四、课后作业

  请同学们寻找生活中的创造力。

  《苹果里的五角星》教案设计 篇2

  教学目标:

  一、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 通过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使学生从中受到启发:人的创造力来源于打破常规的思维方式。

  2. 感受留心观察会带来意外收获的快乐。

  二、过程与方法

  1.教学中采用自己动手操作观察的方法,让学生自主学习,自由畅谈。

  2. 在阅读中感受通过动作语言等体现的小男孩的意外、惊喜。为学生写作奠基。

  三、知识与技能

  1. 理解词语的含义,并能使用它们。

  2. 培养学生观察能力、表达能力、阅读能力、感悟能力。

  重点难点:

  1.学生观察能力、表达能力、阅读能力、感悟能力。

  2.懂得换一种角度思考,就会有新的发现。

  教具学具:

  每人三个苹果、水果刀一把

  自制课件

  教学环境

  多媒体大屏幕

  教学设计:

  一、、激趣导入

  1、(出示苹果)苹果里有什么?【生可能回答:果核、五角星、果肉………】

  2、你怎么知道苹果里有五角星?【学生会回答:看书知道的……】

  你真是一个认真的孩子,能从文中获得知识。【对学生进行评价】

  小男孩聪明吗?你愿不愿意和他交朋友呢?今天,我们就来认识这个说苹果里有五角星的小男孩。

  二、认识小男孩,见识本领

  1.读读读第1、2自然段【出示课件,突出词语引导学生读出小男孩的自信】

  第1自然段有几句话?你能读懂什么?

  交流体会:邻居家的小男孩活泼天真的特点。

  你能读出小男孩的天真可爱吗?。

  (生试读,师指导)

  过渡:事情就是这样平静地开始,可接下来却有了意外。

  2.自读第3、4自然段,请你用自己喜欢的符号画出文中小男孩向“我”显示了什么样的本领。

  a(读后交流)

  b能说说你们平时是怎么切苹果的.吗?为什么这么切呀?(学生回答:好切、平均)

  c你们想不想试试?看看怎样切出的“五角星”最清晰?(学生切苹果,并在小组内交流自己所观察到的。【切实理解“拦腰”、“清晰”】相继【出示苹果,学生切】【出示横切竖切图片】【出示课件帮助理解“横切面”、“清晰”’循规蹈矩”等词语指导读好感叹句,体会作者惊奇的心情】

  你们平时切苹果有谁和小男孩一样?

  E、今天我们知道了小男孩横切苹果并且发现里面有“五角星”,你们心情怎样?(惊喜、意外)(让学生与作者产生共鸣激发学习热情)【随机板书:竖切苹果 、横切苹果、循规蹈矩】

  作者也和大家一样,让我们一起读读第四自然段

  F.指导朗读

  三、悟道理【出示课件,指导朗读引导理解“魅力”】

  1.指名读第5自然段。

  2.用上文的词语说说第一句里的“这样切苹果”是指怎样切。

  两次用“也许是出于”表示什么意思?

  指导朗读:读出不确定的猜测语气。

  3.指名读最后三句话。

  ① “鲜为人知的图案”指的是什么?

  ②从哪里看出它“竟有那么大的魅力”?

  ③谁能用自己的话说说最后一句的含义?

  4.小结:创造力来源于打破常规的思维方式。

  四、总结全文。

  因为习惯我们不再思考,缺少了创造,因为爱美我们往往忽略丑陋,恕不知丑的东西也有美的一面。不过值得老师高兴的是你们有创造性地学习了本文。

  2.讨论交流:你从小男孩横切苹果后所带来的有趣发现中受到什么启发?

  你有没有经历过类似的事情,讲给同学们听。

  《苹果里的五角星》教案设计 篇3

  教学目的: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懂得人的创造力来源于打破常规的思维方式。

  教学重、难点:

  理解小男孩能切出“五角星”的原因,并通过这个故事受到启示,取于质疑传统打破常规。

  教具:苹果、小刀。

  教学过程:

  一、创设环境,导入新课

  1、小朋友们,我们每天都要做数学题,有的数学题可以有不同的解法和做法。今天我们就学习一篇课文讲的是用不同的处理方法,会产生意想不到的结果,相信大家一定会感兴趣的。我们一起来学习这篇课文就是《苹果里的五角星》。

  板书课题《苹果里的五角星》

  二、初读课文,理解大意

  1、现在大家用自已喜欢的阅读方式去读课文,并理解课文内容。

  2、好!哪位同学愿意来告诉大家通过读课文,你读懂了些什么?

  三、精读课文,感悟道理

  1、学习课文第一、二自然段

  (1)大家一起来读第一、二自然段。

  (2)从哪儿看出邻居家的小男孩是我家的常客,他来干什么?请男同学读第一自然段,女同学认真听。

  想想这个小男孩是怎样的孩子呢?(活泼天真和好奇心强)从哪些词可以看出来?

  板书:报告新闻,显示新本领

  (3)我是怎样回答小男孩的?

  (4)过渡:真的像“我”想得那么简单吗?

  2、学习第三、四自然段:

  (1)他的新本领是什么呢?我们学习三、四自然段,请女同学一起来读,男孩子认真听。

  (2)他是怎样显示他这一项新本领呢?(先说 —再切—然后举—最后让我看) 他是怎样切苹果的?(指名回答)

  板书:拦腰切苹果——五角星

  交流操作,实践情况(小组交流)

  (3)同学们刚才幼儿园的小朋友告诉了我们他的新闻,那么这是不是真的呢?

  (4)现在大家拿出准备好的苹果和小刀,动手试一试。各组按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切苹果一下,切后认真观察发现什么结果?再次用不同的方式切,结果会怎样?(小组讨论汇报)

  (5)大家通过两次切不同方法的结果和小男孩的发现是否一样?

  (6)从小男孩展示他的真本领后,我见到五角星时的惊奇请从第四自然段中找出有关的词语。

  板书:见过......总是......从未见过

  ......更没有想到

  (7)指导学生分角色朗读小男孩和我的对话。

  过渡:从小男孩横切苹果发现五角星时,你们会想到什么?

  3、学习第五自然段:

  (1)请喜欢读这个自然段的同学一起站起来读,让我们去感受作者的想法吧。

  (2)说说自己是如何理解的。

  (3)交流

  思考:那鲜为人知的图案为什么有那么大的魅力?“魅力”一词怎样理解?

  理解课文最后一句:往小处说是什么意思?那么如果从大处说该怎么讲呢?(根据学生回答进行板书。)

  板书:创造力来源于打破常规的思维方式

  四、总结全文 升华感悟

  1、为什么人们都不会想着拦腰切苹果呢?

  2、说说你从小男孩切苹果的方法中想到什么?

  五、拓展练习

  1、从小男孩横切苹果的方法中,体会到学习或生活中这方面的例子说一说。

  《苹果里的五角星》教案设计 篇4

  教学要求: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比较文中切苹果的两种不同方法,逐步感悟“创造”的真正含义,懂得人的创造力来源于打破常规的思维方式。

  教学重难点:

  体会文中切苹果的两种不同方法,逐步感悟“创造”的真正含义,懂得人的创造力来源于打破常规的思维方式。

  教具: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揭题悬疑,诱发创造力

  1、教师揭题,引发学生思考:

  (1)看到这个课题,你有什么疑问吗?

  (2)你看见过五角星吗?你看到过哪些物品上有五角星?

  (3)苹果里怎么会有五角星呢?

  (4)谁发现苹果里的五角星的?我们能发现吗?

  2、师生互动交流。

  二、再读感知,认识创造力

  1、学生自由阅读课文,可以大声读,可以小声读,可以默读,注意读顺句子,读通课文。

  (1)学生自读课文,划出不理解的词和句子。

  (2)检查学生生字的掌握情况,帮助学生正音。

  注意“疏”是翘舌音;“案”是前鼻音;“秘”读mì。

  (3)指名读课文。提示生字的读音,注意长句的停顿。

  范读“……差不多/每天都要跑来/向我/报告幼儿园的新闻……这/鲜为人知的图案/竟有/那么大的魅力。这个秘密/不知从什么地方/传到/那男孩的幼儿园……”

  2、学生通读课文几遍后,鼓励提出一些问题。

  学生提问的过程,教师要及时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归纳和整理,重点围绕“这鲜为人知的图案竟有那么大的魅力。”和“是的,如果你想知道什么叫创造力,往小处说,就是换一种切苹果的方法。”两句理解。

  (1)你怎样联系上下文理解“魅力”这个词?

  (2)为什么说换一种切苹果的方法,就能理解创造力?

  三、细读体验,启发创造力

  1、教师让学生拿出苹果,四人一组练习切。提醒学生不要一起切,最好先切一个,观察观察再切第二个,再观察再切第三个、第四个……

  2、请学生用尺子量一量自己切的苹果,绘制一张图谱,说明什么是拦腰切?怎样切才能发现苹果里的“五角星”?

  3、请学生汇报自己切苹果的情况。

  4、怎么理解“这鲜为人知的图案竟有那么大的魅力”?

  (多媒体出示第5自然段,并且引导学生多读。)

  师:请联系上下文说说自己是如何理解的?

  教师可以从学生的理解中大致归纳出这样几种观点:

  (1)辞典中说“魅力”是“很能吸引人的力量”,结合上下文与辞典中的解释,本文的魅力指的是拦腰切苹果发现到五角星,是许多人没有发现的,所以特别吸引人。在第5自然段中“这个秘密不知从什么地方传到那男孩的幼儿园,然后又由他传给我,现在我又传给你们大家。”从中可以看出吸引人的力量。

  (2)从“是的,如果你想知道什么叫创造力,往小处说,就是换一种切苹果的方法”这句话中,可以读出魅力的.意思就是创造力。

  (3)综观全文,那种从顶部切到底部的切法是常用的方法,是没有魅力的,是不要传的,而因为拦腰切的人太少了,且拦腰切又能发现到五角星的人更少,所以才有魅力。

  (4)课文第1、2、3自然段写到邻居家的小男孩想“显示显示他学会的新本领”,并且还要通过亲自切苹果来显示,可以看出苹果中的五角星自身的魅力已经感染了这个小男孩。

  (5)从第4、5自然段中作者发自内心的话,可以读出作者是被感染了,尤其是“现在我又传给你们大家”。

  5、学生自读第4自然段,理解“是的,如果你想知道什么叫创造力,往小处说,就是换一种切苹果的方法。”(生读自悟)

  四、研读玩味,激活创造力

  师:我想请同学们用研究的方法来解决“这个五角星最早是由谁发现的?一般人为什么不拦腰切苹果?”两个问题。

  1、寻找这个极具创造力的世界名人。

  教师或学生简介世界第一个发现这个五角星的人——美国迪·恩·帕金斯的儿子。

  2、探索一般人为什么不拦腰切苹果?

  通过学生反复讨论,再次观察学生动手切苹果思考、交流,教师归纳整理:

  (1)苹果不拦腰切——好看。我们把从顶端切到底部的苹果放在盘子里,就比拦腰切的苹果美观。

  (2)苹果不拦腰切——体现公平。如果几个人来平均分一个苹果,因为苹果不是一个圆柱体,拦腰切可以一眼看出大小,谁愿意吃小的?谁好意思直接拿大的吃?而一般切法切出的苹果大小往往一样,不存在公平的问题。

  (3)苹果不拦腰切——一种习惯。人们习惯了不拦腰切苹果,也感觉到这种方法顺手。

  (4)人们不会想到切苹果还会有什么创造,怎么方便怎么切……

  通过师生互动,教师小结:因为好看、美观,人们发现不到丑拙之中也有美;因为公平,人们缺少了发现;因为习惯,人们缺少了思考,也就缺少了创造和发明。所以,打破常规思维,或许就能展现你的创造力。

  指导学生感情朗读。

  (提示读出自己创造发现的喜悦之情。)

  五、调动积累,链接生活。

  1、读到这儿,我想起了一个人,(板:李秉哲)他是世界知名企业韩国三星集团的创始人。师讲卖报的故事。出示故事。你觉得李秉哲的做法怎么样?

  师小结:正因为他有创造力,才让他一步步走向成功,走向辉煌。是的,如果你想知道什么叫创造力,往小处说,就是换一种卖报纸的方法。

  你还能说一两个例子,换一种说法吗?(曹冲称象、田忌赛马、司马光砸缸····)

  2、补充关于创造、创新方面的话。

  3、其实创造力离我们并不遥远,它就在我们身边,你想不想做个有创造力的人?请同学们用“苹果核、秘密、孙悟空、种子、机器猫”等词语编一个有趣的小故事。

  六、作业

  1、阅读介绍名人发明创造的故事,总结他们成功的原因。

  2、故事接力棒:把这个魅力无比的故事传给更多的人。

  《苹果里的五角星》教案设计 篇5

  一、教学目标 :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理清文章脉络,概括各个段落的大意

  3、人的创造力来源于打破常规的思维方式

  4、通过读、写的方式让学生当堂记忆生字。

  5、动手实践、启发疏导中理解文章意图,从而知道,创新就是换一种思维方式。

  二、教学重点:

  让学生亲手操作切苹果,发现五角星,从而在实践中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三、教学难点 :

  在实践中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四、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小黑板、苹果

  五、教学过程:

  (一)引入课题:

  出示苹果的图片,让学生谈一谈对苹果的了解,然后提出问题:”同学们知道苹果里面有什么吗?苹果里面其实有颗五角星你们知道吗?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课文《苹果里的五角星》看看苹果里面是不是真的有五角星呢?“

  (二)学习生字

  让学生自读课文,学习本课生字词瞧、 横、疏、循、矩。

  可以通过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三)、自主探究

  1、下面我们请同学们分段朗读课文,其他同学注意听

  2、同学读完后你当小评委评一评他读得如何。

  3、通过预习,和刚才听读课文,你能提出什么感兴趣的问题吗?

  (1)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2)“我”从中得到了什么启示?

  4、现在请同学们围绕这些问题开展自学,不要忘记给课文分分段,概括出段意来。

  5、汇报交流

  第一段(1-4):写领居家的小男孩,把苹果拦腰切开,把苹果里的五角星给“我”看,出乎我的“意料”

  第二段(5):我从横切的苹果发现五角星得到启示

  指名读,互相评价。

  提出问题

  给课文分段,概括段意。

  (四)分段学习:

  1、 学习一、二、三自然段

  2、 老师想请两位来扮演,一位读旁白

  (1)、什么样的小男孩出现在我们面前了?

  活泼,机灵、可爱

  小男孩来向我展现新本领,那么大哥哥当时真的知道吗?那么同学们想不想知道呢,这里老师也有个苹果,我来切一切,大家看仔细了

  3、 学习四—五自然段

  (1)师的切法为什么没有五角星呢

  那么同学用词来形容老师的切法

  板书:从顶部到底部(循规蹈矩)切法----一搬的'苹果核

  (2)、小男孩切苹果的方式和人们的通常的切法有什么区

  别?

  邻居家的小男孩真的让我们重新认识了一下苹果,真的让我们感到吃惊。

  学习“我见过…………”对比两种切法,想一想,这中切法为什么那么常时间没被发现呢

  看来要想看到苹果里的五角星那真的得换一种新的切法发。那么从小男孩的切法中你发现什么。再读“我见过。..”那么现在作者看到苹果里的五角星,看到举着苹果的小男孩,会都多惊讶呢,你能再读德更惊讶,更有感触吗

  那么,现在作者面对小男孩会说什么?

  教师对以上问题进行讲解,概括总结。

  六、教学结束:

  每个小朋友回去都切一个苹果,下次上课时进行比较,看哪些小朋友切出五角星了。

  《苹果里的五角星》教案设计 篇6

  一、说教材

  1、教材分析:

  《苹果里的五角星》是苏教版第八册中的第5课。课文主要讲了邻居家的小男孩把他在幼儿园里学到的横切苹果的方法传给“我”的事,告诉人们:创造力来源于打破常规的思维方式。全文内容浅显,富有儿童情趣,叙述清楚,重在引人思考,给人启迪,是适合学生阅读的好教材。

  2、教学目标:

  根据教材编写的意图和新课标的有关要求,结合四年级学生的思维情感、认知发展的需要和教学实际情况,在课前布置预习的基础上,我把第一课时的学习目标确定为:知识与能力:(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2)学会本课生字,掌握多音字“鲜”,理解“循规蹈矩、鲜为人知”等意思。过程与方法:自主、合作、探究,解决学习中的疑问。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理解课文内容,从中受到启示:人的创造力来源于打破常规的思维方式。

  3、教学重难点: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和学会本课生字。是本课的教学重点,而说出课文的主要内容却是教学的难点所在。

  二、设计理念

  力求渗透基础训练意识,有效促进学生多种感官参与教学活动,让学生在读读、想想、说说、议议的氛围中有效内化文本,同时让学生“流利地朗读”及“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能力也能得到扎实的训练。

  三、说教法、学法

  本课篇幅不长我准备用两课时完成。根据教材特点、重点和难点,我采用循序渐进的突破法进行教学,渗透基础训练意识。第一课时我采用以读为主线,采用四个层面的朗读引导学生初读课文,整体感知,通过学习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以自主形式正确朗读有关词语,并尝试理解课文。通过初读,再读,感知读等形式来理解课文。学生通过联系生活说说、读读、质疑等一系列简单易行的教学方式,语感、理解、表达、朗读等方面将会得到有效的促进。

  四、说教学过程:

  实施教学时,我采取五个教学环节来引领学生学习。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我采用谈话导入的.方式——你在什么地方见过五角星?学生说了并齐读课题后,让学生然后谈谈苹果里的五角星实际上就是苹果核。然后再带着苹果里的五角星怎样才能被发现?它又带给我们怎样的启示来读课文。

  (设计意图:以课题导入,同时作为初读铺垫环节自然过渡的“前奏”。)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我紧跟着第一个环节课件出示自学要求:

  (1)读准字音,读顺句子,读通课文。

  (2)边读边想,画出不懂的词语,可以通过联系上下文,查阅工具书或与同桌讨论解决。

  (3)遇到长句子或难读的句子多读几次,能够正确停顿。

  (设计意图:以生字词为切入口,激活生活经验,同时作为实施后续检查自学效果的“药引子”。)

  (三)了解大意,理清层次。

  读通了课文,我再让学生默读课文,思考这篇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找出本课的中心句是什么?弄清楚了后再一次读课文,思考:围绕这件事情,课文每一小节写了什么?尝试给课文分段。

  (设计意图:避免单调机械的字词教学,以问题来进一步激发大家的学习兴趣,同时检测学生独立解读文本的能力。)

  (四)再读课文,发现问题。如果说上面的教学环节是铺垫,那下面的环节则能有效渗透,引领学生初悟创造。我先让让学生说说读了课文后的收获,再提出自己不懂的问题。

  (设计意图:扩散学生的思维,把学生思维逐渐引向深入。)

  (五)最后一个环节我让学生思考提出的问题,回家操作,用不同的方法切苹果,看看能发现些什么?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的设计不言而喻,就是以问题为引领,总结全文,激励学生动手操作。)

  纵观这一节课的教学,我努力实践着对新课标的理解,希望在教学中落实以下几点:

  一、以学生为主与因材施教相结合。我积极树立了在教学活动中,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想,发挥学生的主动作用,使之成为学生的主人。同时,我精心研读教材,力争把握教材,超越教材。课前我了解到学生对这篇课文非常感兴趣,本着以学定教,顺学而导的教学理我念,在课堂上我鼓励孩子们进行梳理,并广泛质疑。

  二、注重对学生基础的练习,加强了语言文字的训练。读准字音,读懂课文,在字音上指导了易读错的多音字,并且引导学生根据字义判断多音字的读音,帮助学生找寻规律,达到举一反三,自主学习的目的。

  三、教师的有效引导与学生的合作交流相结合。两者相辅相成,激发了学生探究的主动性。引导学生分小组讨论,学生在观察和交流中产生了新的冲动,激活了创新思维的火花。

  不足之处就是心态不好,面对众人就紧张。特别是上课前几分钟,由于紧张,板书课题时,竟然把平常最熟悉的“里”字笔顺写错了。检查词语朗读时,应发现错误及时纠正,待读准音了再齐读比较好。其次性子急,在划分段落时,学生有了分歧,我没有耐心等待就说出了答案,以致于错过了生成的机会。

  当然还有好多缺点,希望同仁们真诚地指出来。

  《苹果里的五角星》教案设计 篇7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会用“清晰”、“魅力”造句。

  3.理解课文内容,懂得人的发明力来源于打破常规的思维方式。

  教学重点难点:

  理解课文内容,并从中得到启示:发明力来源于打破常规的思维方式。

  教学具准备及辅助活动:

  卡片、磁带、多媒体课件

  第一课时

  教学要求:

  1、初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语句。

  2、学习生字新词。

  3、能给课文分段。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同学们,俺们每天都要做数学题。有的数学题可以有不同的解法和做法,可以训练俺们的思维,提高俺们的解题能力。今天俺们要学的一篇课文讲的是用不同的处置方法会发生意想不到的结果,相信大家一定会感兴趣的。

  2.质疑:看到这个课题,你想知道些什么?

  二、初读指导。

  1.自读课文:

  ①读准字音,读顺句子,读通课文;

  ②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③给课文各自然段标上序号。

  2.检查自学情况。

  ①生字卡片正音。

  “案”是前鼻音,无声母,不读ngan;

  “魅”读mei,不读mo;

  “循”前鼻音,第二声,不读sun。

  ②交流词语意思。

  ③分自然段指名读课文,评读。

  3.再读课文。

  边读边考虑: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俺”从中得到了什么启示?

  4.讨论交流。

  ①分段说说段落大意。

  ②分段指名读。

  三、指导写字。

  1.提示注意点:

  “魅”字是一个半包围结构的字,笔画较多,不能丢里面的局部。

  “循、矩”左窄右宽。

  “案”上下所占比例基本一样。

  2.同学描红。

  四、作业。

  1.誊写词语。

  2.多音字组词。

  第二课时

  教学要求:

  1、理解课文内容,懂得人的'发明力来源于打破常规的思维方式。

  2、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听写词语。

  2.指名读课文。

  二、细读课文第一段。

  1.名读第1、2自然段。第1自然段有几句话?你读懂了什么?交流体会:邻居家的小男孩活泼天真的特点。

  2.过渡:事情就是这样平静地开始,可接下来就有了新的发现让人惊奇了。

  3.自读第3、4自然段,画出文中小男孩切苹果的方法及由此发生图案的有关句子。实物演示,讨论交流。(结合理解“横切面”、“清晰”等词语)“俺”想到了什么?板书:横切苹果。指导读好感叹句,体会作者惊奇的心情。

  4.小结:谁能说说这个自然段主要讲了什么?

  5.指导朗读:小男孩第一次和第二次说的话要读出充溢自信的语气;第三次说的话,要读出自豪的语气;俺”说的话要读出平缓的语气。最后一句感叹句要读出惊奇的语气。

  6.齐读第一段。

  三、学习第二段。

  1.指名读第5自然段。

  2.用上文的词语说说第一句里的“这样切苹果”是指怎样的切法。

  两次用“也许是出于”表示什么意思?

  指导朗读:读出不确定的猜想语气。

  3.指名读下面三句话。

  理解三层意思:

  ①第一层意思是什么“鲜为人知的图案”指的是什么?

  ②从哪里看出它“竟有那么大的魅力”?说说第二层意思。

  ③谁能用自身的话说说第三层的含义?

  4.小结:发明力来源于打破常规的思维方式。

  5.齐读第五自然段。

  四、总结全文。

  1.这篇课文主要讲了邻居家的小男孩把他在幼儿园里学到的横切苹果的有趣发现传给“俺”的事。告诉人们:发明力来源于打破常规的思维方式。

  2.讨论交流:你从小男孩横切苹果后所带来的有趣发现中受到什么启发?

  你有没有经历过类似的事情,讲给同学们听。

  五、作业。

  魅力造句。

  《苹果里的五角星》教案设计 篇8

  一.教材

  今天我所说的是苏教版第八册《苹果里的五角星》,这是一篇讲读课文,课文主要讲了邻居家的小男孩把他在幼儿园里学到的横切苹果的方法传给我的事。

  告诉人们:创造力来源于打破常规的思维方式。全文内容浅显,叙述清楚,重在引人思考,给人启迪,是适合学生朗读的好教材。根据教材编写的意图和新课标的有关要求,结合四年级学生的思维情感、认知发展的需要和教学实际情况,我将制定以下一些目标。

  知识目标:学会本课生字,注意“魅”字的读音,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技能目标: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会用“清晰”“魅力”造。

  情感目标:能从课文内容中得到启示:创造力来源于打破常规的思维方式。其中能从课文内容中得到启示:创造力来源于打破常规的思维方式。既是本课的重点又是本课的难点。为了能更好的帮助学生理解这一重点和难点,上课前布置学生带几个苹果到学校,在上课的时候让他们亲手操作一下,亲自感受一下。把课文第5自然段的内容打印出来。

  二.教学程序

  本课篇幅不长我准备用两课时完成。

  第一课时我采用以读为主线,采用三个层面的朗读引导学生初读课文,整体感知,通过学习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以自主形式正确朗读有关词语,并尝试理解课文。通过初读,再读,感知读等形式来理解课文。用韩国三星集团创始人李秉哲买报的故事导入新课,然后提问:从这一故事中,你们发现到什么?对于学生的回答老师不做评价,然后让学生初读课文,自由读课文,读准生字的音,把句子读通顺。在初读课文时指导学生读准“魅”。再读课文时要求学生感觉自己没有阅读障碍了,再试试提出一些问题。感知读时要求学生边读边思考:课文围绕切苹果展开的,哪些段落是讲切苹果前的.?哪些段落是讲切苹果时的?哪些段落是讲切苹果后的,指导学生给课文分段。在第一教时的基础上,引导学生精读课文重点段落,采用同学间合作探究的方式领悟课文内容。

  接下来,我将重点对一下第二课时做如下说明。我将采用复习导入,抓重点段动手操作,练说解读,研究研究,布置作业4个环节来学习课文。

  在复习导入时,我通过“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知道了什么?”这一问题导入新课的学习。

  在第二环节的教学中,第一段我抓住重点词:两个“新”字,展开教学。然后通过感情朗读来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然后直奔重点段——第二段来教学。我请同学们拿出准备好的苹果,四人一组练习切。关照同学们不要一齐切,最好先切一个,观察观察再切第二个,再观察再切第三个、第四个。然后请学生汇报刚才切苹果的情况。估计到许多学生第一次切,是找不准腰的,所以我让他们小组一个一个切,观察后再切。我事先对此做过多次尝试与测量,最好在苹果的黄金分割点上才能切出好看的五角星。所以等他们汇报完后,我让他们请同学们用尺子量一量自己切的苹果,绘制一张图谱,说明什么是拦腰切?怎样才能切出五角星。而让学生绘制图谱也有利于学生从动手实践的角度深刻理解这种切法的魅力所在,才能与一般的切法形成对比。通过这样的动手操作,让学生了解什么叫拦腰切。

  接下来我就直奔第5自然段,在这一段的教学中,为了帮助学生理解“这鲜为人知的图案竟有那么大的魅力”这一句话,我出示第5自然段的内容,并且这一句话用红色显示,引导学生多读。因为魅力这个词不好解释,而本课学习,如果每个孩子不能真实的理解这个词,孩子也很难理解什么是作者告诉学生们的创造力。所以在这点教学上,我不急于忙着让孩子回答,而是要求他们反复读课文,小组之间进行讨论,当然也允许学生借助有关手段来理解这个词。同时“魅力”这词用红色显示。在学生交流的时候加以点拨指导。

  《苹果里的五角星》教案设计 篇9

  一些时候,从不同的角度看问题,也许会有意想不到的答案。正如《苹果里的五角星》中所说,用不同的方法切苹果也会产生意想不到的结果。想知道是怎么回事吗?就让我们拿起手中的教材一起去探个究竟!

  一、教材分析

  《苹果里的五角星》是苏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一篇充满童趣的文章,这一单元的主题为“探索发现”。课文记叙了邻居家的小男孩“传”给“我”一个鲜为人知的“秘密”:把苹果拦腰切下去,苹果核部分就会出现一个“五角星”的图案,这使“我”从中受到启迪——创造力来源于打破常规的思维方式,文章叙议结合,重在引人思考,给人启迪,因此本课最后一自然段是理解的重点,也是难点所在,在教学时我会予以着重引导,同时利用好课文中的插图,引导学生观察,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二、教学目标

  根据教材特点及新课标的要求,结合四年级学生的学情,我将制定如下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5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1个字只识不写。认识1个多音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成语。

  3、理解课文内容,从中受到启示:人的创造力来源于打破常规的思维方式。

  三、教法和学法

  在教法和学法上普罗塔戈说过的一句话曾让我陷入深深地思考,“头脑不是一个被填满的容器,而是一束需要被点燃的火把。”所以针对本篇课文,在教学方法上,我力争体现“以情境为动力,以朗读为主线,以对话为灵魂,以感悟为核心”的教学策略,采用朗读感悟法、合作探究法等。

  四、接下来就来谈谈本课的教学过程

  根据课文内容,教学目标,本课我打算分两课时来进行教学。具体分如下四个教学环节:

  (一)故事导入,揭示课题进文本

  课伊始,我将通过阿凡提的故事导入新课,趁势提问:从这一故事中,你们发现到什么?在学生的回答后进行一个简单的过渡去揭示课题,从而引入本课的`学习,这样的设计既给学生学生营造了一个很好的学习情境,又便于激发他们的学习欲望。

  (二)三读课文,整体感知扫障碍

  紧接着我会在课堂上安排三读,第一遍引导学生带着浓厚的兴趣自读课文,随后提出自读要求,并借助字词教学把课文读通顺读流畅。叶圣陶先生说过:“要让学生在书中走几个来回。”不同层次的读,让学生真正走上几个来回,才能把书读通了读懂了。二读时着重指导朗读和对课文整体脉络的把握,其后可以多种形式来读课文,小组赛读,男女生分读等让学生再次感知文章内容。在不知不觉中这也培养了学生竞争与合作的意识。这一环节充分落实后,我所确定的教学目标1和2中的部分内容就基本实现了。

  (三)由句扣词,比较做法悟创造

  本环节教学中,我紧跟第一环节自然过渡:对于苹果里的五角星作者也觉得特别新奇,因此他有这样的一番想法——出示文中语句:我见过许多.....隐藏着“五角星”!在齐读的基础上,让学生说说“循规蹈矩”一词的意思并联系生活说说哪些做法属于“循规蹈矩”?这一环节主要以“循规蹈矩”一词为切入口,激活学生的生活经验,同时作为实施后续读悟环节的“药引子”。接着我引导学生从文中找出“循规蹈矩”与“不循规蹈矩”不同做法的相关语句,并以苹果示意图指名让学生用红粉笔演示两种切苹果的方法。这样可以避免单调机械的讲解式教学,以直观形象的图示法来创设趣味性的情境,同时检测学生独立解读文本的能力。接下来,借交流评议契机让学生了解这两种切法的其他不同说法。

  在此基础,提供一些词语,让学生连贯地说一说这两种不同的切法。这样以学生画的两种切苹果的图示方法为载体,促进学生更透彻的理解文本、内化文本,同时有效培养学生的有序表达。弄清两种不同的切法,我指名两位学生上台演示两种切苹果的方法,让学生观察并说说看到了什么?此时出示文中句子:“真的,从横切面看,可以清晰地看出,苹果核果然像一颗五角星。”以这个句子为载体,进行品词品句及朗读训练。接下来稍作小结后,相机进行有序表达的训练,即“对于这两种情况,谁也能用连贯的话来说说自己的感受,最好也能用上“却”这个词。”以此来激发学生有感情地朗读。此时顺势提问:“喜欢哪种切法?为什么?”,引导渗透“不循规蹈矩切苹果,也就是拦腰切苹果,发现里面有五角星,这其实就是创造的结果。”这样有助于扩散学生的思维,把学生思维逐渐引向深入,借机提炼文章的主旨。由于文末最后一句话既是本课的重点又是难点,所以我引导学生

  从第一次这样切苹果的人谈起,揭示作者的感触,并出示这句话:“使我深有感触的是,这鲜为人知的图案竟有那么大的魅力。”让学生联系上下文谈谈对“魅力”的理解,进一步得出这魅力不仅仅是苹果中五角星的魅力,更是创造的魅力,从而引出教学的难点,并出示:“是的,如果你想知道什么叫创造力,往小处说,就是换一种切苹果的方法。”

  (四)悟出道理,总结全文谈收获

  此时,学生的思维已与情感完全贯通。我会引导学生进行说话练习:“创造力,往小处说,就是换一种方法,比如......”学生在自由练说的基础上,追问:

  “那从小男孩切苹果的方法中你想到了什么?”交流的基础上点拨渗透:创造力,往大处说其实就来源于打破常规的思维方式。这样设计是以亲身经历进一步促思,以对话交流进一步促悟,引导学生逐步感悟和领会“创造”的真正含义,

  懂得人的创造力来源于打破常规的思维方式。最后我将借助板书,进行总结。同时让学生齐读有关“创造”的名言,以此为基础,再激情谈话励志。这样一来教学目标3的内容也就逐步落实了。

  当然课堂中还会出现许多意外的生成,我会充分尊重学生个性化的理解,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以学促教,让学生扎扎实实地学到知识。

  《苹果里的五角星》教案设计 篇10

  教学目标

  1、在学生预习的基础上,掌握文中生字新词。

  2、通过联系上下文和实践操作理解、运用文中词句。

  3、感悟创造的思维方法,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

  教学准备

  1、学生预习

  2、准备每人一只苹果,一把小刀。

  3、制作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上课前,想请大家认识两样东西。

  1、看五角星

  你觉得这些五角星怎么样?在哪儿见过?板书:五角星

  2、拿苹果交流:吃过吗?感觉如何?知道苹果的结构是什么样的吗?预习了课文的同学都知道,在苹果里还有什么?书:苹果里的

  3、过渡:看样子,课文大家都已经预习好了,能说说通过预习你学会了什么吗?

  二、检查预习,感知课文

  1、映示生字:练读

  2、映示新词:练读

  3、通过预习,你认为这些生字新词中,哪些字的哪些地方在写的时候要注意?

  4、大家生字新词的预习能力很强,课文朗读预习的怎么样呢?

  指定五位同学,并对其他学生提出听读要求:

  如果谁能听出他们朗读中的错误,那就说明你的水平更高。请每位同学手中拿一支笔,准备记下他们读错的地方,等一位同学读完了再指出他读错的地方。

  5、通过预习,和刚才听读课文,你从课文中知道了些什么?

  点拨:

  (1)常客。联系课文第一自然段的内容来理解。

  (2)苹果有两种切法。

  6、通过课前的预习和刚才的学习,你现在最想干什么?

  引出切苹果,看苹果里的五角星。

  三、品读课文,感悟体验

  1、引导讨论:小男孩是如何切的?学生比划动作,理解“拦腰”和“切下去”,映示图片。

  2、我们平时一般是怎么切的?映示图片。大家都是这样一种切法,那么这种切法就可以说成是什么样的切法?(通常)我们每个人都按照这种通常的方法来切,没有人用其他的方法来切,这种切法还可以说成是什么样的切法?(循规蹈矩的切法),这种切法我们都很熟悉,那么这种切法又可以说成是什么样的切法?(不生疏)

  3、小男孩的切法可以说成是一种什么样的切法?

  4、我们的切法和小男孩的.切法不一样,谁能用连贯的话来描述一下这种情况?如果能用上“却”这个字就更好了。

  指导不同的说法,如:通常、循规蹈矩等

  5、弄清楚了这两种不同的切法,现在我们请同座位的两位同学合作,一只苹果按通常的方法切,一只苹果按小男孩的方法切,切后仔细观察,说说你看到了什么?

  6、交流:看到了什么?引导学生用上“……却……”、“横切面”、“清晰”……,并在观察中理解“横切面”“清晰”等词。指导造句:你平时清晰地看到过哪些东西?

  映示文中句子:真的,从横切面看,可以清晰地看出,苹果核果然像一颗五角星。

  读后比较:真的,从横切面看,可以清晰地看出,苹果核像一颗五角星。

  联系上下文理解“果然”。

  7、刚才我们发现了两种不同的切法,有两种不同的结果,我们从未见过“拦腰”切的方法,所以也从未见过苹果里的五角星。不同常规的方法带来了不同常规的结果。对于这两种情况,谁也能用连贯的话来说说我们的感受,最好也能用上“却”。

  引导不同的说法。

  映示文中的一段话,读。

  8、小结:刚才,我们用两种不同的切法切开了苹果,看到了两种不同的情况,也描述了我们亲自体验后的感受,并且用上了文中的新词。现在能不能把这个过程连起来完整地说一说?要注意说清楚怎么切的,说清楚看到了什么,说清楚自己的感想,尽量学用上文中的词句。先请大家在小组里说说。

  小组内练习,推选代表。

  指名代表发言。

  9、讨论:你喜欢哪种切法?为什么喜欢这种切法?自读第五自然段,看能不能用上第五自然段的一些词句来回答:我喜欢小男孩的切法,是因为。

  (1)自读思考

  (2)交流:指导用上“魅力”“创造力”

  a随机指导理解“魅力”:

  你为什么要用上“魅力”这个词来表达你对小男孩切法的喜欢?板书:魅力

  映示句子:使我深有感触的是,这鲜为人知的图案竟有那么大的魅力。

  引导:句中的“魅力”说得是什么东西?理解“图案”和“鲜为人知”。

  五角星有这么大的魅力,以前有没有想到?没有想到这个意思,这句话中有一个字表明了,是哪个字?(竟)指导朗读这句话。

  第五自然段中还有一句话也能说明五角星有很大的魅力,看出来是哪一句话吗?

  指导造句:平时见过哪些有魅力的东西?

  小结:这样有魅力的五角星,谁不喜欢呢?

  b随机指导理解“创造力”:

  你为什么要用上“创造力”这个词来表达你的喜欢?板书:创造力

  联系课文内容点拨:创造力——创造的能力——不同的切法。板书:换一种切苹果的方法

  映示句子:如果你想知道什么叫创造力,往小处说,就是换一种切苹果的方法。

  联系平时的生活经验,“换一种切苹果的方法”还可以说成换一种干什么事的方法?

  映示:如果你想知道什么叫创造力,往小处说,就是换一种的方法。

  讨论:文中哪一种做法是没有创造力的做法?哪些词语不能说明有创造力?

  小结:有了这种创造力,就能发现别人没有发现的“五角星”,做出别人没有做过的事情。有魅力的东西来源于创造力。完成板书:

【《苹果里的五角星》教案设计】相关文章:

苹果里的五角星作文03-02

苹果里的五角星作文03-02

《苹果里的五角星》的教案03-06

《苹果里的五角星》教学反思04-21

小学语文下册《苹果里的五角星》教案01-15

苹果里的爱04-14

《苹果里的五角星》读后感04-11

苹果里的五角星读后感06-15

《苹果里的五角星》读书心得(精选20篇)06-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