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文档列表

财政负担面面观

时间:2021-09-30 12:50:23 财经会计论文 我要投稿

财政负担面面观

提到财政,社会上大多数人普通都这样认为:财政是财神爷,有的是钱!殊不知,如今的财政(特别是地方财政)已是入不敷出,难以为继。请看:

——债务包袱 。一是外债。据《中国财经信息资料》 2001 年第 5 期报道:截止目前,湖北省襄樊市已有 6 大项目利用外国政府贷款,包括“黑字还流”贷款、贴息贷款、政府混合贷款等,贷款总金额 6341 万美元。由于主客观因素、生产不景气,贷款单位还息都很困难,无形中财政成了“买单人”。从 2001 年开始进入还债高峰期,每年要偿还世界银行贷款债务在 2500 万元以上,这个时间一直要持续到 2015 年。二是内债。据《中国财政》 2001 年第 7 期报道:近几年来,湖北省黄冈市在向上争取 7.3 亿元国债专项资金和 2.9 亿元农业综合开发资金的同时,向国内商业银行和信托投资机构举借建设性贷款和项目配套资金 11.7 亿多元。在债务偿还机制还不够健全的情况下,举债过多,还贷压力过大,使县乡财政举步维艰,如履薄冰。

——赤字包袱 。一是明赤字。由于地方财政实现预算收入具有相当大的难度,只能是消极的、低水平的收入增长,久而久之,必然形成“虚胖”财政。而实际可用财力小,收入短欠导致支出拖欠,有明确政策规定的支出水平,也无法给予足够的保证,在预算执行过程中,还会不可避免地遇到一些无法预计的政策性、突发性的增支因素,这样,进一步撕开了赤字缺口。据《财政研究》 2001 年第 1 期报道:湖南省汨罗市 29 个乡镇中, 1999 年末有 24 个共累计赤字达 3340 万元,收支缺口大,支付难保,已经严重影响了乡镇政权的运转和社会事业的发展。二是暗赤字。最突出的是越滚越大的粮食挂账。据《中国财政》 2001 年第 7 期报道:截止 2000 年,湖北省黄冈市各县市因政策性亏损造成的老财务挂账仍有 9000 多万元未处理完,新财务挂账(政策性贴息) 17 个多亿。这些挂账,使表面平衡的县乡财政被动地卷入赤字的泥潭,无法自拔。

——企业包袱。 企业是地方各级政府赖以存在的经济基础和财政支柱,而现实是很多中小企业变成了政府的包袱。一方面大批企业经营者难以为继,无钱纳税,造成财政收入不能与时间进度和经济发展同步增长;另一方面企业由于经营不善,亏损增加,效益下滑,导致大批职工下岗失业,下岗职工的生活保障和再就业必须由地方政府拿出一定财力解决,使经济问题变成社会问题。而且,随着各项改革的不断深入,以牺牲财政利益为代价的现象也屡见不鲜。这对于财力本不充实的地方财政来说,无疑是雪上加霜。据《财政研究》 2001 年第 1 期报道:汨罗市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基金潜伏着养老保险不保险的危机。全市到 1997 年底止,累计养老保险基金 2100 万元,从 1998 年起,由于参保人数下降,投保企业收缴难度大,欠缴严重,每年亏损 390 万元。在社会保障制度改革中,下岗职工基本生活费等“三条保障线”无疑是“三条高压线”,一旦资金的征缴、筹集出现缺口时,最终是由财政兜底。

——供养包袱 。近几年来,中央和省市出台了幅度极大的职工增资和提高社会保障水平的政策,并对各级财政安排的农科教、公检法、计划生育甚至宣传、文化的支出,提出了法定的定额、定比要求。尽管这些政策要求的刚性很强,但许多县市无法达到。据《湖北财税》 1999 年增刊报道:某省直机关 1997 年“三定”后,行财口供给的编制人员非但未减少,反而比“三定”前增加 1478 人,增长 14.7% 。地市以下更是如此,地方政府对机构改革是“雷声大,雨点小”,未动真格。据某市统计, 1999 年全市所辖 10 个县市区财政供给人数已膨胀到 17.5 万人,而同期财政收入仅有 17.3 亿元,剔除不可用财力,人均供给经费不足 6000 元,保工资发放极其艰难。在每年新增财力远远低于法定增资、增支标准的情况下,消失多年的拖欠工资现象卷土重来就不足为奇了。让人揪心的是,自该市规定乡镇教师工资上划县市区统一发放后,一些本已蜕变为“教育(www.xfhttp.com-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财政”的乡镇财政,除去上划的教师工资,乡镇金库竟空空如也。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