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有效教学的几点思考论文

时间:2021-09-08 09:22:57 论文范文 我要投稿

关于课堂有效教学的几点思考论文

  有关课堂有效教学问题是近年教学研究中的一个热门话题,有关这方面的研究文章充塞于有关教学研究的各种报刊杂志;如果你有兴趣在网络搜索引擎上键入“有效教学”这一关键词,由此搜索到的相关文章,数以万计,真可谓汗牛充栋。也许是自己水平太低,我在教研上从不追赶潮流,参与成千上万人的学术论争。因为,在众多名家学者研究之下,似乎自己想说的别人已说,没有自己的独立见解的人云亦云又有多少意义呢?于是就有了以下所谓的思考:

关于课堂有效教学的几点思考论文

  一、课堂有效教学的命题对吗?

  课堂有效教学研究如此强势,我却对这一研究命题提出质疑,无疑是自找苦吃,不识时务。但对这一研究命题,从一开始我就深表怀疑。怀疑自己教学是否有效?怀疑广大教师的教学是否有效?如果我的教学是有效的,广大教师的教学是有效的,那这一问题还需要讨论吗?如果像有些论者所说,我们以前的教学无效甚至于负效,那么众多的学生是怎样培养出来的?难道真的是学生自主学习所得?如果是这样,按新课程教育教学观,又岂不反证了我们不自觉地实践了“自主、合作、探究”的新课程教育教学理念吗?是耶非耶?!

  课堂有效教学,在我看来这是一个伪命题。因为,课堂有效教学是相对于课堂无效教学而言的。从教二十余年,我就没有发现过无效教学课堂。不是吗?如果“自主、合作、探究”课是有效教学,难道那些号称“满堂灌”的课就是无效教学?甚至是负效教学?如果这一观点成立,我们怎么解释以前教育培养出来的人才?我就清楚记得当年自己的老师,有不少就是所谓“满堂灌”的老师,我们不就是在他们“满堂灌”的教育下成才的吗?如果某位教师在课堂上因对某个学生教育处理不当,这个学生因此在教学中没有学到相关的知识等,我们仅凭此就认为这堂课是无效教学?甚至是负效教学?这似乎有失客观公平。我们最多只能说这节课对这位学生是无效的或负效的。当然,我这样说,并不是支持“满堂灌”教育,也不是为教师课堂教学失当进行辩护,而是为了说明课堂有效教学这一提法的偏颇。实际上,当今关于课堂有效教学的讨论,根本目的是为了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因此,“课堂有效教学”应更名为“课堂教学有效率(性)”或“高效教学课堂”等。因为,不同的教学理念,或不同的教学方法,其教学效率是有高低之别的,这对每一教育工作者是不言而喻的问题。

  二、什么是高效教学课堂?

  要讨论高效教学课堂或课堂教学效率(性),首先必须定位什么是高效教学课堂或课堂教学有效率(性)。没有高效教学课堂评价标准,而妄言他人课堂教学效率自然是不负责任的言行。而要弄清中学各学科高效教学课堂评价标准,又必须弄清中学各学科的教育功能与培养终极目标问题。这自然不是一篇小文章能解决的。尽管当今中学各学科的课程标准都对自己的教育功能和培养目标作过界定,但这一界定是否科学和是否符合中学历史教学实际,我们在实际课堂教学评价和对学生学习作最终评价时是否遵循了这一标准,那又是另外一回事了。说白了,我们当今评价教师课堂教学效率最终标准还是学生的考试成绩,是升学率。至于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统统都去见鬼吧!不然,怎么会有“高分低能”“高分缺德”之说呢?只要学生分数高,只要学生升学率高,我的课堂就是高效课堂,我就是优秀班主任,我就是优秀教师。有关这些,似乎也是我们每位教育工作者不言而喻的事情。

  我常想,那些从小就接受政治教育,接受历史教育、接受爱国主义教育的外逃官员、大量留学外国而不回国为国家效力留学生、科学工作者,不少文艺和体育明星在功成名就之后而定居国外,能说我们政治、历史教育的成功?要知道,这些人当中,有很大一部分是当年学习成绩优异考上大学之人啊!我们从初中就开始学习英语,英语在中国国民生活和日常工作中究竟发挥了怎样的作用?发挥了多大作用?当今大学生、高中生从小学就开始学习语文,他们的中文水平是否比英文水平更好?如果人们连自己的母语都没有学好,他能学好外语吗?即使学好了外语,这些人对本民族发展是否有用,这是值得我们怀疑的。

  以历史教学为例,中学历史教学的终极目标,不是要求学生将历史知识背诵下来,在考试中获得100分,而是让学生在在感悟历史过程中获得有益的启迪,从而使自己的人生言行更好地顺应历史与现实发展要求。中学历史教学也不是培养历史学研究专家,学生只要懂得一些历史学常识、掌握一些搜集材料和认识历史问题的基本方法就可以了。我敢说,若以历史考试成绩优劣论教学,那些历史考试成绩优异者,在他们未来人生中未必就从事史学或与史学有关的研究,在其人生过程中也未必注意从历史中吸取教益丰富和完善自己的人生。如果我们不以分数高低来最终评价历史课堂的教学效率,而把评价的重心放在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上,也许当今中学历史教学是“这边风景独好”。

  三、学科价值观认同是获得高效教学课堂的关键

  如果我们勇于面对历史与现实,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就不是一个新问题,千百年来教育工作者都在关注它,研究它,并创造了无数的教学方法。然而,时至今日,我们教育工作者还在将它作为一个重点和热点进行研究,这确实是值得我们深刻思考的一个现象。但综观各种研究,大多限于“方法论”,其研究评判课堂教学效率高低的依据,还是学生的考试成绩。于是,这一话题就成了永恒。我认为,培养学生学科价值观认同,是获得高效教学课堂的关键。

  就中学历史教学来说,历史学科虽然贯穿了初高中教学的各个阶段,但只要我们询问学生,我们学习历史究竟是为了什么?我敢说,大部分学生是不知其所以然的。不用讳言,我们当今大多数学生是为完成学习任务或顺利毕业和升学而学习历史的。我想其它学科,也不会好到那里去。

  实际上,我在长期历史教学过程中,就有大胆的学生非常直白地问我:“老师,学习历史到底有什么用?!”言外之意当然是学习历史无有。有时,我会振振有辞地一言以蔽之:“学习历史是为了鉴往知来,历史是一个人应有的基本素质。”有时,又会为之一时语塞,不知如何应对,从学生的角度看待学习历史这个问题,确实有一个历史学科的价值问题,在现今这样一个讲究实事求是的社会,不能希望所有的人都能够为所谓的人类文明的“薪火相传”去做个大多数人不以为然的“布道者”。试想,如果我们的学生对自己所学的学科没有学科“价值”认同,他们怎么会有真正的“学科”认同,我们历史课堂教学又怎么会用“高效率”?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亲身体验历史教育的价值,就成为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关键。我想,其它学科的教学也应当如此。我们如何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认同自己所教学科的价值呢?

  若以历史学科为例,我认为要让学生认同历史学科,先要让学生认识到学习历史是有用的。对着活人讲着死人的过去,把历史教学自己逼进了死胡同,我们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沉浸在非常“具体”的史与论的讲述里,把一些僵化的自以为是的所谓“思维与能力训练”奉为教学的圭臬,其学习与训练的结果,当然使得历史学习索然无味。因此,历史教学必须让学生真实地体味到学习历史的快乐。于是,历史教学有两点值得我们注意:

  第一,让历史教学与现实紧密的结合起来,让学生体会历史确实是由人创造出来的。社会中林林种种的现实,都是先人或现代人用自己的思想或行为创造出来的,我们也是历史的创造者,我们可以通过自己的“行为”改造自己,改变家庭,改善社会,而这些丰富的“社会性”的行为,都将成为“历史”,书写在个人的生活经历中,从而将历史学习与个人的生活亲近起来。其教学策略一,就是生活加工。将高效学习的起点定位在学生自身已有的生活经验上,并视其为课堂教学第一位的教学资源。当然,教学效率也从这点出发,以求学习结果能够向学生的实际生活延伸,以便他们获得更大的拓展、迁移和有持续性的发展动力。基本方法有四:创建生活化的或基于学生常识性经验的教学情境,使教学内容和学生已有的经验之间形成自然的联系;营造一种自由开放的、平等信任的心理状态,通过合作、对话、全员参与的积极评价等教学方式,使学生处于自然的学习情境之中;激活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赋予学生自由思维和想象的空间;沟通课本知识与学生的现实生活,增加学习的生活意蕴。其教学策略二是价值引导。其中包括:主动建构策略;情感体验策略等。比如,有教师在处理《南京大屠杀》教学内容时,教师通过多媒体由李自健的同名油画导入(感受),再由张纯如的经历深入(领悟)。他把“体验”的'内涵从外在感官的直接经历巧妙地迁移到内在的精神震撼,并为教科书内容注入了具有生命意识的经验。与此同时,又激活了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使其为主动建构历史意识打下基础。显然,这样的教学要比直接的、情绪化的大量渲染日本侵略军的暴行更具有价值判断、价值观提升的效益,因为这种方法已经超越了一般情绪上的激愤,而把“非人性的”“灭绝人性”的概念,进而什么才是“人性”的概念,深深地种在了学生的心田。体验是一种内化了的知识经验,是一种个性化了的知识经验。历史教学的有效性,特别是在价值观养成方面的有效性,恰是通过正确处理这种知识经验做到的。只有当历史教学内容,当然首先是它的知识魅力能够以适当的形式震动学生心灵的时候,价值观才能够借助生活经验注入学生的主体意识,转化为主体能力,且以学生的经验知识作为教学的有效结果,以这些经验知识的积累程度作为对学生学习效果的评价依据。所谓有生命的历史教学,才能够产生。

  第二是要让学生在具体的学习过程中有一定的“作为”,体会历史学习过程中自己可以具有的“能动性”,通过学习可以引发对过去或现在的思考,并通过史实和方法去理解社会的发展。从这角度来说,我们的历史教学要少用既定的“思维”去约束学生的思维,那种循循善诱,然后让学生“入吾毂中”的教学手段,让学生多了点“习惯成自然”,虽然对提升学生的学习成绩非常有用,但却扼杀了学生的“独立精神”。历史是人书写的,不可避免地带有主观性,既然如此,在现实的教学中,我们为何又要忌惮学生有那么一点“出格”的想法或看法呢,允许学生从自己的认识出发,用自己的眼光来看待历史问题,或许学生们的看法和见解有异于常,但只要把握这些看法与见解不违背历史真实,未违反人的基本道德与价值,又有何不可呢?或许正是因为老师的宽容与赞许,才会在保有和培养学生“个性”的基础上,让学生真正地理解历史学习所要展示的“鉴古知今”“鉴往知来”,真正体会到学习历史的快乐。

  创建高效教学课堂是一个常说常新的话题,我的絮絮叨叨,充满了或许,不合时宜。那就姑且论之,姑且听之罢。

【课堂有效教学的几点思考论文】相关文章:

关于数学有效课堂的几点思考07-21

教师提问有效性的几点思考论文09-09

浅谈初中数学课堂有效教学的几点体会论文10-08

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思考论文09-10

关于提高中职物理课堂有效性的几点思考论文12-12

新课程理念下课堂教学的几点思考论文10-01

提高生物实验教学有效性的几点思考论文12-16

对教师进行课堂有效教学的几点建议11-10

《有效课堂的几点思考》学习心得体会12-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