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对高职院校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思考论文

时间:2021-09-09 18:29:52 论文范文 我要投稿

浅谈对高职院校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思考论文

  在日常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总少不了接触论文吧,借助论文可以达到探讨问题进行学术研究的目的。你知道论文怎样写才规范吗?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浅谈对高职院校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思考论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浅谈对高职院校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思考论文

  论文关键词:

  教师专业化、教师教育制度、高职教师

  论文摘要:

  论述了高职院校教师专业化的现状与问题,对如何推进高职院校教师专业化的发展进行了探讨。

  近年来,高职教育的快速发展加速了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进程,大大促进了我国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但同时,随着专业设置的多样化和办学规模的扩大,高职教育的质量也呈下降之势,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国内外多年的教育实践印证了一个结论,即:高质量的教育取决于高素质的教师。高职教育质量的高低,首先取决于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而提高教师素质的关键,则是教师的专业化建设。

  20世纪80年代以来,教师专业化逐渐成为国际教师职业发展的重要趋势,也是影响我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时代课题。作为一名职业教育工作者,探讨如何加快高职教师专业化进程,从而建立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教师专业化

  根据具有代表性的一种说法,教师专业化是指“教师在整个专业生涯中,通过终身专业训练,习得教育专业知识技能,实施专业自主,表现专业道德,并逐步提高自身的从教素质,成为一个良好的教育工作者的专业成长过程”。

  教师专业化包括三个方面:一是学科知识的专业化,能够担任相应学科知识的教学任务,要求教师学历水平的高层化;二是教育科学素养的专业化,要用先进的教育理念、教育科学知识、教育技术来武装教师的头脑;三是教师职业道德的专业化,要求教师的思想、道德水平与其从事的职业相适应,使教师不仅能够传授知识,而且能够合格地担负起培养人、教育人、发展人的任务。这就是说,教师职业不单是一种职业,而且是一种专业、一种专业岗位,教师职业的性质就像律师、医生、工程师职业一样,不是一个具有一定学历水平的任何人都可以从事的职业,具有不可替代性。

  目前,世界各国都关注着教师专业化的进程,并普遍把教育专业技能的完善、特殊的知识技能体系、专门的职业训练等作为教师专业化的努力方向。

  我国1993年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规定了教师是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第一次以法律的形式确立了教师的专业地位。1995年,我国又建立了教师资格证书制度,这些都为提高教师专业化程度提供了保障。

  二、高职院校教师专业化的现状与问题

  目前,虽然我国高职院校教师专业化的进程已经取得了不小的成绩,如教师的待遇得到了提高、学历层次得到了提升等,但是就整体而言,教师专业化建设的现状仍然难以令人满意,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1、高职院校及高职院校教师对教师专业化的认识不足,从而直接影响了教师专业化的推进高职院校近年来虽然有许多致力于教师队伍改善的举措,包括对教师提出的在学历、学位、职称、课堂教学、学生学业评定、学术研究、专业和学科建设等方面的要求,但这只是一种经验指导下的管理改革,还没有能从“专业化”的高度来认识教师队伍的建设问题。因为高职院校教师在实际的专业发展方面并没有多少自主权利,或者说,高职院校并没有为教师的专业发展提供很多帮助。

  2、高职院校教师专业素质整体不高,教师的专业素质主要包括专业知识、专业能力和专业精神,三个方面相辅相成,缺—不可。

  (1)专业知识,主要指学术性知识、师范性知识和实践性知识。我国由于实行对社会开放的教师资格证书制度,再加上高职专业设置的职业性和应用性,导致许多非师范的毕业生或企业的工程师进入高职教师队伍。这些教师均具备较强的学科知识,但是他们缺乏能够指导教育教学实践的教育学、心理学等师范性知识。

  (2)专业能力,主要包括学术。

  生探究能力和教育教学能力。我国高职教师受师范性知识匮乏的影响,其专业能力还处于相对薄弱的水平,尤其是教育科研能力和创新能力显得不足。

  (3)专业精神,主要指教师的职业道德和职业伦理。我国高职教师受社会功利化的影响,在职业道德和职业伦理方面还有许多不尽如人意的地方,如教学不负责任、不能公平公正地对待学生、言行举止与教师形象不符等。

  3、高职院校教师学历和学位结构不合理

  我国高职院校大多从中专、成人高校升格而来,而教师的学历并不因学校的升格而自动升格,因此就造成了高职院校教师队伍整体学历偏低的局面。教育部办公厅在《关于加强高职高专院校师资队伍建设的意见》中规定:“至2005年,获得研究生学历或硕士以上学位的教师应基本达到专任教师总数的35%。”但是,目前全国高职院校中,具有研究生学历或硕士学位的教师比例平均不足15%。这一数据表明,我国目前高职院校高学历、高学位教师的比例与国家规定有较大差距,与世界发达国家和地区相比差距更大。此外,不具备高教教师资格的人数还有相当比例,直接导致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偏低。

  4、“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滞后

  据统计,目前高职院校具有双师素质的.教师占教师总数的不到2O%,多数教师实践能力、动手能力、现场指导教学都处于弱势,与社会的需求差距明显,无法满足高等职业教育教学的需要。其主要原因在于:第一,我国现有的教师“入口”制度和条件无法保证聘任到符合“双师型”标准的师资;第二,高职院校教师接触实践的机会较少,除个别由企事业单位调入的教师外,其他人很难达到“两年以上的专业实践经验”这一条件;第三,高职院校生师比普遍较大,与传统学术型高校相比,教师忙于应付日常教学,没有更多时间和精力实践锻炼;第四,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现有制度没有国外那种继续实践训练的规定和政策;第五,各学校缺乏对“双师型”教师的有效培养措施,使用、选拔的规定多,培训提高的措施。

  5、专业自主受到限制

  教师拥有相当程度自主决策的权力,是衡量教师专业化水平的一项重要指标,也就是说教师要像医生、律师、建筑师等一样,在教学工作中有作出重要决策的权利。我国《教师法和《教育法中规定教师现阶段的权利主要有以下几项:教育教学权、科学研究权、管理学生权、获取报酬待遇权、民主管理权、进修培训权。但在当前我国高职院校教师的实际职业生涯中,教师的主要任务是教,是按照教材、教学参考资料去教。至于为什么要教这些,为什么要这么教,怎样教更好,教师进行更深思考的并不多,教师事实上成为游离于研究过程之外的被动的旁观者,成了学校各级教学管理部门各项要求的机械执行者。教师自主权受到种种限制,教师的教育教学活动缺乏主体自主意识,教师权力名不副实。

  6、高职院校教师专业发展的自主性有待提高,教师专业发展的目标不甚明确

  近年来,受多种社会因素的影响,教师职业倦怠的现象越来越突出,这也是影响教师专业化,特别是教师个体专业化的非常重要的方面。其实在影响教师职业倦怠的因素中,除社会地位、经济待遇、工作环境等外,最为重要的还是教师所感受到的越来越严重的社会压力和越来越渺小的社会成就感。尤其是高职院校的教师,由于任职学校的条件、教育对象等方面的特殊性,给教师造成了更大的社会压力,部分教师把从事的工作仅仅看成是谋生的职业,缺乏对所从事工作的强烈的认同感和投入感,少有专业的自豪感和责任感,更谈不上社会成就感。

  三、推进高职院校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对策

  1、树立高职教育新理念,提高教师专业化的认识实现教师的专业成长是一个长期艰苦的过程,不仅需要包括学校、社会等在内的外力支持,更需要教师的内在改变。从教师思想观念的更新与转变着手,推进教师的专业成长,日益成为人们的共识。

  一方面,广大高职教师自身要转变传统观念,树立教师职业的新理念,要充分认识到:教师职业是专业化的社会职业,应该成为不可随意替代的专业。教师专业化符合世界教师教育发展潮流和趋势,也代表着我国教师教育发展的方向。

  另一方面,学校和社会要从高职教育的整体发展、高职教育质量提高的战略高度看待教师专业化问题,采取多种措施加大对教师专业化重要性的宣传力度,改变那些认为教师职业具有替代性或是准专业化等模糊看法。学校应当引导并帮助教师制定具体的发展规划,对个体成长发展的重要阶段提出具体的目标,以加速教师从“新手”到“专家”的进程,并最终提高高职院校教师专业化的程度。

  2、积极完善高职院校教师的培养和培训

  任何社会成员的专业化发展都离不开良好的培养和培训,教师个人的专业成长不仅必须依靠教师的不懈努力和专业能力的提高,而且有赖于有效的专业化训练与培训。伴随着学习化社会的到来,高职教育逐步由终结性教育发展为开放性的终身教育,这对高职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目前我国高职教师的培养和培训已成为其专业化发展的瓶颈,为改善此种状况,既要努力建设专门的高职教师培养培训基地,扩大职业技术师范教育的规模,完善高职教师的培养培训机制及体系,也要努力创新高职教师的培养、培训模式,发挥综合性大学对高职教师培养、培训的主要渠道作用;同时要增进与企业界的联系,加强高职教师在企业的实践培训,以提高他们的生产实践体验和实际职业能力;还要加强高职教师的在职进修提高,积极推进职前、职后高职教师的一体化培养,以此确保高职教师学术性、专业实践性和师范性水平的提高和整合发展。

  3、以产学研结合推动“双师型”教师的建设

  高职教育的特点决定了高职教师队伍应是“双师型”的,这个特色也体现了高职教师专业化核心问题的要求,有助于高职教师学术性、专业实践性和师范性的整合发展。为了把“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落到实处,高职教育需要走产学研相结合的道路,加强校企合作,加快建立教师在学校、企业合理流动的程序和机制,鼓励在职教师轮流到企业和研究所进行实践体验。只有切实做到教学与生产实践和科学研究相结合,努力优化高职教师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素质,才能促进高职教师学术性、专业实践性和师范性的积极整合,并以此推动高职教师不断地向专业化发展。

  4、以学习和反思促进教师自身的专业生长和发展

  教师职业是一种技术性很强的创造性劳动,高职教师要想成为一个成熟的教育专业人员,就需要通过不断地学习与探究过程来拓展其专业内涵,提高专业水平,从而达到专业成熟的目的。

  当前,自我反思已成为新的教师专业成长模式的明显特色,它被看做是教师专业化成长的核心要素。高职教师在教育教学实践中,不断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学理念与行为,使自我发展和完善变成自觉的行动,才能获得持续不断的专业发展。可以说,反思是教师教学经验由积累期向升华期迈进的重要手段,也是教师之所以成为专业教师的核心所在。

  5、完善教师继续教育制度,树立终生学习和反思的观念研究表明,任何职业水平的发展都存在“高原现象”。一般来说,教师在工作几年后就基本上熟悉了教材内容,把握了教学程序,在以后若干年的教学中,教学能力往往徘徊不前,出现所谓的“教学高原期现象”。如果不实施强有力的继续教育,使其教学理念、教育方法、教育技术等全方位更新,其教学水平将长期走不出“教学高原期”。

  因此,落实和完善教师继续教育制度必不可少。一方面,学校必须加大教师队伍建设的经费投入,鼓励教师通过多种途径获得硕士研究生学位,支持教师参加国内外学术交流,培养学科带头人,搞好教师学科梯队建设,拓宽教师来源渠道,同时建立健全与聘任、晋级、加薪相关的激励机制,并将其纳入制度化轨道。

  另一方面,高职教师也要形成对继续教育的深刻认识,要树立继续教育是提高自身综合素质、促进专业成长的有效手段的观念,转变继续教育是单纯的学历补偿教育的传统观念;要树立终身教育理念,转变继续教育是一次性完成的在职培训观念;要树立继续教育重在个人自觉学习的观念,转变继续教育重在接受培训的观念。

  6、提供和增大教师专业自主权

  学校应当根据国家颁布的教育法规,改变传统的教师聘任、提升以及激励机制,给教师充分的对整个教学的控制权。在课堂教学中,要为教师提供条件,使教师能最大限度地影响到教学实践的全过程。要改变传统的单纯依靠行政压力的自上而下的“科层制”学校组织管理体系,为教师提供宽松的专业环境,使教师获得更多的自主权,以充分发挥教师本身的专业潜能和创新能力。

【浅谈对高职院校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思考论文】相关文章:

高职院校构建学生职业发展教育体系的思考论文11-25

高职院校专业化行政管理论文05-29

高专院校英语教师专业化发展的途径教育论文03-05

试论提高高职院校教师实践教学能力的思考教育论文01-25

高职院校教师个人知识管理的论文06-18

高职教育可持续发展的思考论文01-16

浅谈高职院校大学语文的边缘化论文07-14

浅谈高职院校物理实验教学改革论文11-22

高职院校专业英语教学对英语教师素质的挑战论文12-15

加强高职院校教师继续教育论文1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