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校学生工作组织结构模式的改进与创新论文

时间:2021-09-16 11:33:49 论文范文 我要投稿

浅谈高校学生工作组织结构模式的改进与创新论文

  [论文关键词]学生工作 组织结构 模式 改进与创新

浅谈高校学生工作组织结构模式的改进与创新论文

  [论文摘要]本文应用管理学及组织行为学理论,分析了高校学生工作管理的组织结构模式,提出了高校学生工作组织结构模式变革的主要趋势。

  高校学生工作管理模式是指高校学生工作的组织结构及其运行机制的模型.主要包含组织结构和制度规范两个部分,前者是刚性的,后者是柔性的。建立健全高校学生工作管理模式,是改善学生工作领导体制、管理体系等组织架构及改变相应的管理制度,建立相对完善的学生工作决策、执行、监督、咨询机制,形成与人才培养目标相一致的履行教育、管理、服务职能的组织结构和运行方式。

  一、目前高校学生工作组织结构的主要模式

  (一)直线型层级结构

  即校与院(系)两级管理、条块结合的运行机制。(如图1所示)其特点是:学校党委负责决策有关工作重大事项,学校行政具体指挥和执行党委的决策,具体由一位党委副书记或副校长分管负责;学生工作部(处)、团委是学生工作的职能部门,负责贯彻落实学校党委和行政的决策和部署,具体指导院(系)的学生工作;院(系)在学校党委和行政的领导下,在学生工作职能部门的指导协调下组织开展学生工作,一般由一位党总支副书记具体领导,由分团委、学生工作办公室等组成的院(系)学生工作部门具体开展学生工作。直线型层级结构的特征是高度集权,其优点是决策迅速,指挥灵活,决策层能够快速控制职能部门和院(系),整合校内资源,推进学校全局工作的开展。其缺点是:多层领导条块分割,职能交叉重叠,沟通协调难,如就业指导工作多由招生就业部门、学工部、教务处、院系等多个部门参与,横向协调性的工作量大,专业化的指导不够,容易造成“领导不负责、负责不领导”的工作局面;层级多信息不畅,学生工作的信息需经过学校党委、行政、学工部、团委、院(系)、辅导员、班级干部才能传递到普通学生,容易导致信息传递障碍和信息失真;组织跨度大,院(系)的工作重点主要集中在教学、科研上,学生工作往往游离于院(系)党政一把手领导之外,游离于中心工作之外;人事分离,学生工作部门在党委的领导下负责辅导员等学生干部的教育、考核、评价,但辅导员的用人权限却在院(系),产生了学生工作部门”管事不管人”、院系“管人不管事”的人事分离的现象。

  (二)横向职能型结构

  即一级管理体制,条状运行机制。(见图)2这种管理模式是借鉴或参考美国等西方高校学生事务管理模式建立的,目前仅在国内的少数高校实行。其特点是:多头并进条状运行,学生工作管理机构的设置和权限分配只在学校一级进行,学生工作管理是学校直接面对学生开展的,根据分工由各个职能科室直接面向学生和学生社团组织开展工作;管理扁平化,减少了管理层级,工作职能直接延伸到学生之中;分工明确,职责清晰,横向协调容易;组织跨度大,指挥更加灵活机动,决策者对管理的潜在影响增强。主要缺点是:过分专注于分工的专业化和管理层次的减少,致使工作的强度增加,学生工作干部的心理压力增大,在工作负荷增大的情况下会导致工作效率降低;如果继续在院(系)一级保留辅导员建制,会使辅导员的隶属关系不明确,辅导员的工作职责不清晰。这种管理模式是在完全学分制和后勤社会化改革的大背景下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是在学生逐渐淡化了班级、院(系)的隶属关系前提下,将所有学生工作事务都划归学生工作部门,形成了领导、决策、执行相互统一,教育、管理、服务职能相互协调的“大学工”格局。

  (三)矩阵型结构

  是在原有的学生管理的直线型层级结构、横向职能型结构的基础上,再建立一个横向的系统,两者结合成为矩阵型管理模式。(见图)3其特点是加强了部门之间、组织之间的协作,把垂直领导和水平联系较好地结合起来,是既讲分工又讲协作的一种组织结构模式;矩阵型结构模式以解决问题为目标,以任务、工作为中心,组织间信息交流以横向为主、纵向为辅。例如,为加强学风建设,组成由学校党委、行政领导的,学生工作部牵头负责,由学生工作部(处)、团委、教务处、招生就业处、院系组成的学风建设领导小组;为加强新生人学教育工作,成立大学生人学教育工作领导小组,整合学生处的教育、管理、服务职能,由学生处、团委、武装部、图书馆、教务处等部门组成阶段性、临时性机构,全面组织开展学生人学教育工作。

  二、学生工作组织结构模式变革的趋势

  高校学生工作模式发展的总体趋势及主要特征是:组织结构由以往的静态结构向动态结构转化,组织结构呈现出社区化、信息化、扁平化、柔性化等趋势。 (一)社区化

  学生工作职能部门应适应学生工作内容的变化,延伸工作区域,拓展工作职能,建立以社区党团组织为中心,以社团活动为依托,以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为内容的学生社区管理工作体系,切实推进学生党建、思想政治工作进社区。首先,成立社区党支部。由社区辅导员和学生党员依托学生宿舍建立学生党支部,在宿舍中建立党员责任区,结合院(系)的学生党建工作建立相应的考核评价机制,形成党建进社区的网络系统。其次,成立社区团工委。以宿舍、楼层为单元组成团的基层组织,以楼栋活动室为舞台,以学生社团为依托,开展丰富多彩、生动活泼的团组织活动。第三,成立社区管理委员会。社区管理委员会是由校学生会建立的学生自律性组织,在学生生活园区管理中心的领导下,积极组织开展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活动。

  (二)信息化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尤其是计算机网络技术的普及,引人计算机技术对学生工作进行信息化、网络化管理已是高校学生工作发展的趋势。目前,大部分高校都开发了自己的信息管理系统,但在实际运行中,多数只是以信息发布和宣传为目的,缺乏信息互动,缺少办公平台等问题。适应信息化发展的要求,应不断改善学生工作信息化的模式。首先,要结合学生工作的特点和职能,设立学生教育管理、就业指导与职业生涯规划服务、学生活动、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等模块,提供信息发布管理、办公、信息共享等平台;其次,学生工作干部要以明确的学生工作目标为工作重心,依托于信息技术的应用和发展,建立相互交流、沟通学生工作与学生互动的信息交流机制,如设置留言版、辅导员博客、学生工作QQ群等;三是增强部门内部和校际间的交流与沟通,通过信息化建设,实现校内和校际间的资源共享,促进资源的整合,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进网络提供保障。

  (三)扁平化

  扁平化是指减少学生工作组织的中间层次,压缩行政人员规模,增大管理幅度,促进信息的有效传递与沟通。目前,大部分高校采用的是直线层级结构和横向职能型结构相结合的管理模式,从学生管理的发展趋势上看,基于以人为本的学生工作理念,使扁平化成为高校学生工作模式变革的必然趋势。

  扁平化理论的技术支持是信息,扁平化的管理是通过现代化的信息手段,将新的管理思想、理念贯穿到具体的工作流程之中;管理层次的`减少和管理幅度的扩大,使信息处理基层化、流程管理简单化;简化组织结构,弱化等级制度,促进了内部信息的交流,强化信息的共享和全员参与决策的过程,使学生工作对内外环境的变化更敏感、灵活;扁平化促进了学生工作信息的流动,使横向信息交流加强,纵向信息流动加速,为高效、科学的决策提供了信息和组织基础。

  (四)柔性化

  多元化的社会思潮,学生工作理念的创新,必然要求其组织结构更加灵活,并富于柔性化。柔性化随势而变,提高对不可预测变化因素的迅速重构能力,是变革与稳定的统一,基于职能型结构的矩阵结构模式就体现柔性化的趋势。适应柔性化变革要求,学生工作队伍的专业化的程度更高,团结协作的能力更强,团队创新意识更优。因此,加强学生工作干部队伍的培养、培训,提高队伍整体素质是适应柔性化变革的紧迫需要。

  学生工作管理组织结构模式的构建必须明确三项任务:一是有效地控制和协调学生工作的权力、责任、资源;二是构建领导、决策、管理过程所需的信息渠道;三是建立学习型组织,构建学生工作的组织文化,形成凝聚和激励学生工作干部的共同的价值追求。

【浅谈高校学生工作组织结构模式的改进与创新论文】相关文章:

浅谈高校组织结构的检视和“扁平化”组织结构设想论文02-08

浅谈道路清扫车工作装置结构的改进的论文06-10

浅谈历史教学模式的创新10-04

浅谈外出人员管理创新模式论文01-18

浅谈科学地构建创新教学模式论文01-07

浅谈数学课堂教学的结构模式论文01-22

产业组织创新的目标模式研究11-04

浅谈生产制造型企业的组织结构07-12

电解实验的改进创新论文1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