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文档列表

内外贸一体化与流通创新

时间:2021-09-30 19:03:11 管理论文 我要投稿

内外贸一体化与流通创新

   一、历史地分析内外贸分割体制的形成,解决内外贸一体化可以从四个方面入手

    (一)融化内外贸分割体制之坚冰非一日之功

    1949年11月1日,成立中央人民政府贸易部。从1949年到1952年,贸易部统一管理国内贸易与对外贸易。从1953年至1977年在计划经济时期,逐步形成了内外贸分割的体制,长达25年。与内外贸分割的同时,形成了生产资料流通与生活资料流通,城市流通与农村流通的分割。先后成立了外贸部、商业部、粮食部、农产品采购部、水产部、第二商业部、城市服务部、全国供销合作总社、物资部,在改革开放前是商业部、物资部、外贸部三分天下。合久必分,分久必合,合与分都有一定的历史背景。改革开放以后,中国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但流通管理体制一直摇摆不定。1993年成立内贸部,把生产资料流通与生活资料流通以及城市流通与农村流通一体化,被外国人称之为迈向市场经济,形成统一大市场的重要一步,但不久供销社与粮食部门又分离出来。1998年,本来应该实观内外贸一体化管理,但顾虑重重,下不了决心。到2003年才成立商务部,从组织形成上解决了内外贸一体化,但晚了5年,且思想上并没有真正解决问题。内外贸分割根深蒂固,加上商务部的成立是原封不动的外贸部加上一小块内贸,使这种分割不可能彻底打破。这种长期形成的体制性、习惯性不是短时间内可以解决的。商务部成立后,内外贸两张皮,分割依然如旧,如最近召开的全国流通改革与发展工作会,这里的“全国流通”实际上只单指内贸,不包含外贸。内外贸不能真正融为一体,对整个大流通、大市场、大贸易的形成极为不利。但也不可能操之过急,需要一个过程,需要从制度上、思想上来一个脱胎换骨的改造,才能解决问题。

    (二)对内外贸一体化要有一个客观的认识

    内外贸分割的体制是历史形成的,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发挥过巨大的历史作用,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危害很大。但打破内外贸分割并不是说内外贸易是一回事,内贸与外贸是绝然不同的,打破内外贸分割,也不是说内外贸要平分天下,半斤八两,中国国民经济发展的内需主导型,决定了内贸的重要地位,但外贸对国民经济的发展举足轻重,内外贸的作用从不同的角度有不同的含义,不能一概而论。现在的问题是商务部成立了,但并没有在内外贸一体化上迈出多少实质性的步伐,这是需要反思的一个问题。

    (三)解决内外贸分割,可以从四个方面入手

    1995年我在《人民日报》理论版发表文章,系统提出了“流通三论”即“流通决定论”、“流通调节论”与“流通一体论”。这里的“流通一体论”指的就是内外贸一体化。后来,又加上了“流通发展阶段论”与“流通运行统一论”。1995年,我承接了国家级课题“跨世纪中国流通发展战略研究”,其中有一个子课题叫“商品流通内外贸一体化研究”,这个子课题是由外贸部承担写的,负责人是周捷同志,王子先同志是主要起草人。对于中国流通的管理体制,我在总论中提出,在管理范围上,可选择实行面向全社会的大市场、大流通、大贸易和商务管理体制;在机构设置上,实现内贸、外贸、旅游、工商管理、物价、质量监督、计量等合并;在管理方式上可选择中央与地方两级管理与中央垂直领导两种形成并存。商务部的成立,从组织上宣布了内外贸分割体制的结束,但仍然要做好四个方面的工作。

[1] [2] [3]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