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说明文的教学的思考

时间:2021-11-04 09:07:20 教育论文 我要投稿

关于初中说明文的教学的思考

初中说明文教学的重点在八年级,实际上,学生在七年级时已接触过说明文,对说明文的知识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因此教课文前先布置一下预习,让学生考虑谈一谈以前学过的说明文内容上说明了些什么,使用些什么方法进行说明的,按什么顺序说明的,作者围绕中心从哪几个方面来说明的,然后在课堂上围绕这些问题展开讨论。学生也就逐步掌握了说明文阅读的基本步骤,并养成一种良好的阅读习惯。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可以以课本为主,适当选用课外材料。

关于初中说明文的教学的思考

一般来说,学生对科技说明文较容易感兴趣,因此教师可以选用较浅易的有一定趣味性的说明文作为切入口,提出明确的阅读要求,使学生由此对说明文阅读产生浓厚的兴趣。教师还可以设计一到两道题目让学生思考、分析,所设计的题目,既要符合文章内容的特点,又要符合文体的阅读要求。经过反复的训练,学生对说明文的阅读能力将会不断加强。另一方面能使学生进一步熟练运用所学到阅读技巧,不断提高对说明文实实在在的阅读能力。要注意的是,在选择训练材料时,教师要选用与文章内容相关的、有一定趣味的、难易适中的文章,设计有针对性的练习题进行训练。让学生在训练中逐步掌握各种说明文的特点,在这些训练过程中,教师要及时对学生进行指导和点拨。

初中教材选编的说明文大部分都富有趣味性。我们教这类课文,要抓住这个有利条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苏霍姆林斯基说:“你应当努力使学生自己去发现兴趣的源泉,让他们在这个发现过程中体验到自己的劳动和成就——这件事本身也就是兴趣的重要源泉之一。”他在这里强调了“发现过程”对激发兴趣所起的作用,这个作用教师应当充分重视。如教《人民英雄永垂不朽》时,教师可展示介绍碑座浮雕内容的挂图,先用纸把图上的标题遮住,打乱次序,让学生看图思考:每幅画面的内容是什么?应当怎样排列这十幅画的顺序?这样,学生就会认真观察,积极思考,迅速判断。为了知道自己的“发现”有无价值,他们在阅读课文时必定认真仔细。这样,学生将在强烈的.求知欲的驱使下,接受知识。大家各谈所知,教师因势利导,及时地把学生的思路引入要学习的课文上。

有些说明文的教学可让学生自己动手制作模型或画图。如《中国石拱桥》一课,可让学生用硬纸、塑料泡沫及其他废料做赵州桥和卢沟桥的模型。这样“寓教于乐”,学生可以在愉快的气氛中掌握课文的主要内容。如果能借助现代电教手段给学生播放一些有关资料片,或组织学生进行一些参观,将更能激发学生的兴趣。

写说明文务必遵循两条原则:一条是必须抓住事物的特征;一条是必须遵循人们认识事物的规律。二者是统一的。教学说明文也有两条相应的原则必须遵循:一条是必须抓住文章的特点;一条是必须遵循学生接受知识的规律。这二者也是统一的。初中语文教材把说明客观事物的说明文安排在前面,把说明抽象事理的说明文放在后面。这样安排,符合学生接受知识的规律,体现了由浅入深、从具体到抽象、循序渐进的原则。我们绝不能在教学生学习第一篇说明文时,就把说明文的基本知识一股脑儿全部教给学生,而是先让学生了解说明这一基本表达方式,把握说明文的特点,再逐步教给学生说明顺序、说明方法、说明语言等,做到教之有序。

如教《苏州园林》,教师首先要指导学生搞清作者为什么先写游览者对园林的总印象,即“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让学生理解,说明事物的特点是写说明文的第一要点,作者就是抓住苏州一百多处园林的整体特征来写这篇文章的,为的是让读者对苏州园林先有一个总印象。接着,教师应指导学生理解,作者在具体说明苏州园林的景物时,为什么先写亭台轩榭的布局、假山池沼的配合;再写花草树木的映衬,近景远景的层次;最后写园林的细微处。让学生理解,作者是站在游览者的角度,从整体到局部,先看到的是引人注目的景物,随着目光的转移,自然地注意到景深、层次,最后观察到细小的地方。先说什么,后说什么,合情合理,自然成章。读者读后,犹如跟着作者游览了园林,得到了精神上的享受,同时也自觉地接受了知识。

说明文和记叙文、议论文的根本区别就在于它客观地反映事物的本质。在语言的运用上要求准确、简明,恰如其分,既不能夸大也不能缩小,科学性贯穿于始终。如记叙文《在烈日和暴雨下》可以写气温“天热的发了狂”,“地上已经像下了火”,而作为说明文的“气象预报”却必须准确地写出气温的具体度数。因此,科学性是写说明文的第一要素。如教《蜘蛛》一课,这篇说明文采用了一些“描写”,尤其是比喻用的较多。教师必须让学生搞清楚比喻的本体是什么。否则,学生因对古代兵器了解得不多,误把“枪”理解为现代武器中的枪,就不能搞清楚蜜蜂等昆虫特有的自卫武器——刺针的作用。尽管本文记叙描写较多,趣味性强,我们在教学中也不能忘记它是一篇说明文。化学、物理等学科的教学,十分重视实验,语文教学是否可让学生实践体会呢?闻一多最后一次讲演时的感情,学生没有机会体会;朱自清夜游荷塘的心情,学生也难以现场体会,而华罗庚用泡茶喝为例说明统筹方法,学生是完全可以用实践验证的。

为了巩固所学的知识,培养学生说明事物的能力,教学说明文要重视课后的写作练习。如学习了《雄伟的人民大会堂》、《苏州园林》等课文后,可组织学生参观结构较复杂的建筑物或游览公园等,让他们学习课文的写法进行相应的练习。学习了《春蚕到死丝方尽》、《蜘蛛》后,可让学生以小动物或昆虫为对象进行写作。写这类说明文,可指导学生学习借鉴文艺作品的语言,增加文章的生动性。有一个学生在介绍蜜蜂的生活习性和对人类的贡献后,就借用了杨朔《荔枝蜜》中的语句“多可爱的小生灵啊!……”,运用得十分贴切,使文章增色不少。还有一个学生在说明家兔雌雄区别时引用了《木兰诗》中的句子:“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写得很生动。这样的训练能帮助学生巩固说明文的新知识,也能运用学过的记叙文知识,起到一箭双雕的作用。

【初中说明文的教学的思考】相关文章:

对初中物理教学的思考10-04

农村初中物理教学思考论文08-30

关于初中地理教学的几点思考12-26

初中物理实验教学的思考论文08-30

初中数学分层教学的实践与思考09-03

对初中化学实验教学的思考11-08

对初中数学“教学做合一”的思考10-28

初中美术教学中的情感教学思考论文09-04

思考的初中作文1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