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德育教育评价机制与体制改革论文

时间:2021-09-09 17:25:54 教育论文 我要投稿

高职院校德育教育评价机制与体制改革论文

  摘要:目前我国的高职院校德育工作面临着新的考验,面对新常态,认识新情况,排查问题,探索新思路,从分析内涵现状及高职院校德育特点,研究影响当前高职院校德育工作非弹性及弹性模量成效的因素,并有针对性地提出适应新常态要求并具有实效性的新时期高职院校德育工作评价机制与体制改革对策,通过多渠道构建良好的德育环境,从而为高职院校德育工作提供理论支持。

高职院校德育教育评价机制与体制改革论文

  关键词:高职院校;德育教育;弹性模量;成效因素;评价机制;改革研究

  一、高职院校德育教育非弹性

  及弹性模量成效因素状况调查针对课题研究的需要,更好地了解当前高职院校德育工作状况和高职学生的思想道德特点,本课题组精心设计了德育教育非弹性及弹性模量成效因素的《高职生思想道德状况调查表》和《高职院校德育工作调查表》,分华东、华北、华南及西部地区四个方向,选择了北京电子科技职业技术学院、吉林师范大学博达学院、江苏建筑职业技术学院、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盐城卫生职业技术学院、南京机电职业技术学院、丽江高等师范专科学校、长春工程学院、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三江学院等院校进行了为期半年的问卷调查。调查分为两个部分,一是以学生为调查对象,主要目的在于了解学生的家庭状况,在校的基本生存状况以及基本的价值倾向。调查覆盖了东中西部的十几所高校,共计调查了4859名学生,男生占59.79%,女生占40.03%。二是以学校为调查对象,目的在于了解高职院校德育工作的状况。调查对象包括东部、中部、西部等十几所高职院校,在行业分布上覆盖了机电、电子、铁路、建筑、司法、卫生等多上述调查结果显示,在被调查的4859名高职生中,绝大多数来自于中小城镇和乡村,占其学生总数的86.5%。其中家庭月平均收入在1000元以下的学生家庭占55.47%。父亲的教育程度在中学以下的占64.17%,母亲小学文化程度占27.25%,中学毕业的占40.69%;而中专以上学历中,父亲占总人数的比例为27.53%,母亲仅占其总数的17.68%,父亲的受教育程度明显高于母亲。在父母的职业分布上,工人、农民阶层父亲所占比例为55.4%,母亲在这两个阶层的比例为54.68%;父母无固定工作者,父亲所占比例为3.91%,母亲所占比例为5.33%。调查结果显示,家庭状况对于学生的人生影响深刻。在被调查的4859名学生中,有64.14%的被调查学生认为高职生最重要的能力是专业技术能力,这是安身立命的重要基础。在“你字崇拜的人物”一项的调查中,百分比找过20%的选项依次是军事家(29.08%)、政治家(28.65%)、实业家(24.94%)、父母(21.75%);而影响学生职业选择的首要因素(在经济收入、社会地位、升迁机会、权力、专业对口、工作的舒适程度、风险大小、工作特点、充分体现自身价值等十个备选项目中选择两项)是“经济收入”,其比例达到68.59%;其次是“充分体现自身价值”,其比例是45.13%。同样,有25.54%的同学认为其产生的心理负担的最大根源是“家庭经济负担过重”。绝大部分高职生将“责任意识”首先理解为家庭责任,有67.57%的学生认为“孝敬父母”是其责任意识的首要体现。以上调查结果可以相互印证,通过学习改变命运以及改变家庭的状况是高职生最为重要的人生诉求。调查结果还显示,通过对高职生的基本家庭状况及其人生意向的比较分析,可以得出两个基本结论:其一,高职教育是高等教育大众化、民主化的产物,也是其赖以生存的基础。其二,从大多数高职生的家庭状况而言,对于高职教育最重要的诉求是使其获得改变其生存状况的生存技能,而非其他。前者关系到高职院校正确定位自身的生存空间,后者则决定了学校基本的培养目标。脱离以上两点,谈高职教育的和谐发展,是与社会需求以及学生的主体诉求相背离的。调查还发现,高职生的法律意识比较强。52.11%的学生认为法律与现实生活关系密切,在合法权益受到侵害的时候,31.67%的学生能够通过学校来处理,45.63%的学生认为应该诉诸法律。高职生获得法律知识的途径有两个,一是通过学校相关法律课程的学习和有关的普法教育,再一个是通过媒体。从学生最想获得的法律知识选项上可以看出,学生不仅关注与自己安身立命的法律知识,同时从公民的角度关注国家法制建设。

  二、构建高职院校德育弹性模

  量评价体系的思考与对策选择《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提出的“高素质教育人才培养工程”中,提出了双师型教师的培养问题,这对于加强我们职业教育,对于推进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培养一线创新人才,建设人力资源强国,具有里程碑式的重要意义。它也预示着双师型教师将成为高职教育的主力,而为适应高职教育模块式教学而建设的双师型教学团队将成为培养培养高职院校创新型人才的骨干力量。在新时期,高职教育的教育目标就是培养适应时代需要的具备较强的技术能力、创新能力和较高职业素养的高素质的应用型人才。高素质的师资队伍是高职教育发展的内在动力,而教师的思想道德素质在教师的素质结构中又具有特殊的意义。因此,加强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学团队的思想建设,是高职院校创新人才培养体系中的重要一环。

  1.加强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学团队思想建设的重要意义

  高等职业教育以就业为导向和以技术应用能力、创新能力培养为主线的教学模式,把加强学生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职业技能的培养摆到了重要位置。高职院校专业教师除了课堂教学以外,还要带学生实习、实训,这使得专业教师与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教师相比,有更多的时间与学生相处。专业教师的思想观念和政治态度、言行、习惯、学问、对职业教育的认识以及教师的人格魅力,对学生的影响更直接、更深刻。但是,当前高职院校中少数专业教师的思想政治素质存在着一些不容乐观的现象。第一,少数专业教师对思想政治教育态度淡漠,对政治理论学习不感兴趣、消极应付,对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不了解或认识片面、不深刻,在纷繁复杂的社会现象面前,不能保持清醒的头脑,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得前景信心不足。第二,少数专业教师只重视业务水平,而轻视思想素质的提高,只关注教学、科研、攻读学位,对于政治学习和其他公益性活动只是应付了事。

  2.加强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学团队思想建设的主要途径

  加强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学团队的思想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不能一蹴而就。这需要我们从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学团队的实际出发,深入调查研究,探索出提高双师型教师思想政治素质的有效途径。(1)系统学习与专题培训相结合,加强教师的政治理论学习。重视对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的学习,树立科学的理想信念,始终保持正确的政治方向,是高职院校教师适应新形势、迎接新挑战,为社会培养合格人才的必然要求。系统学习与专题培训相结合,是高职院校加强教师的政治理论学习的有效途径。首先,高职院校应当组织教师对思想政治理论进行系统学习。马克思主义是一个完整严密的科学理论体系,其内容博大精深,广大教师只有通过系统的学习,才能掌握其精髓,提高自身思想政治素质,才能在各种复杂的局面中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使学生成为具有一定专业理论知识,较强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人才。(2)高职院校应根据社会形势新发展和新情况,及时开展专题学习。随着国际形势变化加快和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社会利益关系更为复杂,新情况新问题层出不穷。高职院校应根据教师的思想状况,聘请具有丰富经验的专家学者对当前社会的热点、难点及容易混淆视听的问题进行专题培训,以解决教师心中的疑虑,澄清思想政治上的模糊认识,增强教师的政治敏锐性。(3)高职院校应积极创新思想政治理论学习方式,提升学习的实效性。针对传统理论学习方式的不足,高职院校应积极创造条件,利用业余时间组织教师开展社会调查,增加感性认识;充分利用现代网络技术,创新思想政治理论学习的方式,拓展思想政治学习的途径,采用网络课堂,手机报等新的方式,生动活泼地进行宣教,寓教于乐,使思想政治学习不再是一种“空洞的、呆板的、单向的”说教,还能提高教师对思想政治理论学习的积极性,确保学习活动收到成效。

  3.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发挥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

  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发挥教师党员的模范带头租用,是高职院校加强双师型教学团队思想建设的'又一重要途径。一方面,高职院校应加大在教师中发展党员工作的力度,通过对教师开展以党的性质、党的奋斗目标和宗旨等党的基本知识和理论为内容的党课培训,提高教师对党的认识,促使教师自觉加强思想政治学习,提高思想政治素养。另一方面,高职院校要高度重视党的基层组织建设,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贯彻从严治党的方针,严格党的组织生活,强化教师党员的理想信念教育与世界观、人生观教育,增强党的凝聚力和吸引力。同时,要注意树立典型,表彰先进,鞭策后进,充分发挥教师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推动高职院校教师思想政治素质教育工作向深层次发展。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充分发挥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和教师党员在教学、科学研究中的先锋模范作用,就能在高职院校教师队伍中形成一种健康向上的思想政治氛围,为提高教师的思想政治素质提供强有力的组织保证,促进教师思想政治素质的提升。(1)强化管理和考核,建立教师思想政治学习的长效机制。加强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学团队思想建设,要靠全体教师的高度自觉,但也不可忽视管理和考核的推动作用。思想政治学习与培训的常态化需要严格的管理制度,思想政治学习与培训是否取得了预期效果需要通过考核来验证。因此,高职院校建立双师型教学团队思想政治学习长效机制,强化管理和考核,是加强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学团队思想建设的必要措施。第一,思想政治理论学习是一个系统的学习过程,必须坚持深入持久的学习,建立健全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学团队思想政治理论学习管理制度,制定科学的学习方案和计划,使系统学习和专题培训常态化,才能让教师对马克思主义理论进行系统化学习,准确把握其深刻内涵,提高思想政治觉悟,提升思想政治理论素养。(2)思想政治理论学习不仅要注重学习过程,还应当关注学习的效果。对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学团队思想政治理论学习进行考核,是检验思想政治理论学习和培训是否达到预期目标的必要措施和手段。建立健全高职院校教师理论学习与培训的质量。考核可以采取查读书笔记、撰写心得体会、进行知识竞赛等多种方式进行,考核结果可与教师的聘任、晋升、奖惩相结合,以达到思想政治理论学习与培训的效果,使广大教师普遍受到深刻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保持政治上的清醒,坚定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信念,切实肩负起新时代赋予的历史使命。

  三、加强思想教育监控与考评的弹性模量机制和体制改革创新

  1.监控和考评与高职院校创新人才培养机制中思想教育的关系

  教学质量是高职院校创新人才培养体系中思想教育的生命线,作为弹性模量关键指标的教学质量高低直接决定着高职院校思想教育的成败;教学成果是高职院校创新人才培养体系中思想教育的最终体现,教学成果的好坏直接影响到高职院校创新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监控和考评是促进高职院校创新人才培养体系中思想教育质量、增强高职院校创新人才培养体系中思想教育实效性的重要手段和措施。(1)对高职院校创新人才培养体系中思想教育的各个环节进行监控。促使教师树立新的教学理念,创新教学方法,增强就业精神,增强教师的责任感和荣誉感,提升教学质量。(2)对学生的思想教育学习进行考核。调动学生思想政治理论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引导学生在学习中培养爱国情怀、改革精神和创新能力,从而以饱满的热情,积极投身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

  2.高职院校创新人才培养体系中思想教育监控体制建设的原则和途径

  高职院校创新人才培养体系中思想教育监控体系的建设,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它涉及学校所有的思想教育教学活动,既包括显性思想教育活动,也包括隐形思想教育活动,只有精心的统筹设计和细致的安排,才能在教学活动过程中,充2016年第01期总第430期分发挥思想教育质量监控体系的作用和功能。(1)思想教育监控体制建设的原则。高职院校创新人才培养体制中思想教育监控体系的建设原则,应从高职院校的教学实际情况以及学生的发展需要出发。第一,以培养目标为的原则。高职院校建立思想教育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必须紧紧围绕培养高级应用型、创新型专门人才这一教学活动总目标进行质量控制,实施目标管理。第二,监控机制系统化原则。建立高职院校创新人才培养体系中思想教育监控体系,应全面考察质量保障活动的各个要素和要素关系,形成学校和各系部联动,影响教学质量的各因素、教学过程各环节紧密联系的思想教育质量监控体系。第三,教学质量增长型原则。建设高职院校创新人才培养体系中思想教育监控体系的目的在于提高思想教育的教学质量。思想教育监控体系的建立应从持续提高教学质量的角度,把握教学质量的改进、发展和变化,最终形成能促进高职院校思想教育教学质量持续提高的机制。第四,教学秩序有序性原则。良好的教学秩序是学校教学活动正常进行、教学质量得以保证的基础。教学监控的目的应是通过维护良好的教学秩序,为提升教学质量提供保障。因此,建设高职院校创新人才培养体系中思想教育监控体系,应坚持教学秩序有序性原则,不能为监控而监控,更不能因为监控而影响正常的教学活动。(2)思想教育监控体制建设的途径。高职院校创新人才培养体制中思想教育监控体系建设的目标就是,以培养高级应用型、创新型专业人才为核心,深化教学改革,建立具有高职专业特色的思想教育教学监控体系,不断提升教学质量。应当包括以下内容:一是以职业为导向的人才培养模式和人才培养方案;二是与培养学生成为社会和企业需要的思想素质过硬、动手能力强的创新人才相适应的教学大纲、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手段及考核方式。三是增强学生就业和创业能力,提升学生职业素养的实践教学活动。(3)建立思想教育监控体制的组织机构。高职院校创新人才培养体制中思想教育监控体系要建立由院、系(部)、教研室构成的三级监控机构,根据各自的管理职能,在不同层面上实施质量监控,上下联动,形成完善的思想教育监控体系。在学院层面应建立教学指导委员会、专业建设委员会、学术委员会及教学督导专家组等机构对教学质量进行全面的监控。教务处是监控执行的中心,起组织协调、分析反馈作用,系(部)则是思想教育监控机构中的重要环节,发挥着承上启下的作用。一方面,它负责把学校制定的各项教学监控指标落到实处,并根据实际情况对教学监控指标进行细化,使其具备可操作性;另一方面,它应当把监控指标实施过程中的各种问题进行分类和管理,为学校进一步完善教学监控指标提供科学的依据。教研室是教学监控组织机制中最基层的教学单位,是实施教学及管理的最小单位,也是实施教学质量监控最直接与最关键的组织,其任务和功能是执行学校各项教学活动的质量标准,使学校的教学工作有法可依、有章可循。(4)建立多方位的思想教育监控实施机制。高职院校创新人才培养体系中多方位的思想教育监控实施机制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日常的教学秩序检查。通过全校性的期初、期中和期末教学检查,及时了解和掌握思想教育教学中的动态问题,有的放矢地解决实际教学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二是常态化的教学督导监控。教学督导监控是由教学督导组专家对所有教学活动、各个教学环节、各种教学管理制度、教学改革方案等进行经常性的随机督导和反馈。三是教学操作规范检查。对教师的课前教学准备、教学材料(包括教材、教学大纲、教学进度表、教案、讲稿、教学课件、教学日志、课表等),教学中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作业布置等情况以及教学结束后的教学档案进行检查,规范教师教学操作程序,养成良好的教学习惯,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5)建立多角度的教学质量监控制度体系。高职院校创新人才培养体系中多角度的思想教育监控制度体系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建立三级听课制。三级听课制是指由学院、系部和教研室三级机构组织的校领导或教学督导组专家、系部领导及教研室同行进行常态化的听课制度,对授课教师从教学态度、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创新、学生的参与度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价,对教师在教学中出现的问题,及时反馈并督促整改。二是建立学生评教制。学生评教制就是发挥学生教学主体的作用,由学生作为课程教学评估的主体,通过网上评分的方式对教师的教学质量进行评估,并将评估结果作为教师考核的依据之一。三是建立新教师上岗培训考核制。思想教育的特点是要求任课教师必须具备正确的政治方向、较高的思想政治素质,建立新教师上岗培训考核制,严格把关,对即将授课的教师在上岗前实施培训考核,考核过关才允许其承担教学任务,以确保教师的高水平,授课的高质量。(6)建立隐性思想教育评价机制和体制。隐性思想教育是高职院校创新人才培养体系中思想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建立隐性思想教育评价机制和体制对于促进高职院校创新人才培养体系中思想教育的教育质量提高至关重要。首先,开展创建安全文明校园活动,以评促建,促进高职院校校园文化环境建设,为学生提供安全、文明、有序的校园环境,营造积极进取、健康向上的良好氛围。其次,开展优秀社团文化活动评比,引导社团文化活动的发展方向,丰富社团文化活动内容,提升社团文化活动的质量,打造具有高职院校特色的校园文化精品,提升学生的精神境界。第三,建立实训基地创优鼓励机制,鼓励学校各类实训基地创优申报工作,促进实训基地建设,提高培养学生职业技能和创新能力的条件,提升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水平,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四、高职院校创新人才培养体系中思想教育考评机制建设的原则和途径

  高职院校创新人才培养体系中思想教育不仅要求学生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思想政治理论的认知,更重要的是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使学生符合创新人才的成才标准,这就要求学生由知到行的逐步转化。高职院校创新人才培养体系中思想教育考评机制建设应当紧紧围绕这一目标,既要考核学生根据学校地理条件和特点,做好整体绿化规划,根据学校的办学特色,设置优雅别致的人文景观,弘扬既符合时代精神又具有本校特色的校园精神和人文精神;加强室内外环境建设,将室内外环境的思想性与职业性相结合,使学生时时处处感受到技能与思想相融合的环境气氛,起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其二,建设和谐的校企合作的人际环境。校企合作的人际环境是影响学生成长发展的土壤,对学生素养的培养意义巨大。作为教师或企业管理管理人员,要真正以“以人为本”的理念从事教育教学工作,充满爱心地对待每一名学生,通过民主管理创建一个学生喜欢接受、乐于融入的集体,使每位学生能在舒畅、愉悦的氛围中学习和生活。以学生管理队伍为主,认真做好心理健康服务工作,促进学生人格的健全发展,重点加强学生共处、自信、自律、责任、意志等方面的教育。校企合作是高职院校极为倚重的一种人才培养途径和模式,校企合作视域下思想教育融入技能教育,不仅能提升高职院校的内涵和活力,也能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在高职院校与企业合作培养高技能应用型人才的过程中,思想教育融入技能教育是高职院校职业教育的必然选择。

  1.整合各种教育资源,更新德育手段

  德育是一个全方位、多层次、复杂多变的系统性工程,德育工作不仅仅是思想政治课教师或者班主任、辅导员的工作,实际上是学校全体教职工共同的责任。要彻底改变当前高职院校德育工作的不利局面,必须抛弃目前德育工作由党委负责、学生管理部门主抓,而教学活动由行政负责的相互割裂的德育教育体制,整合各种教育资源,调动师生的积极性,建立起统一的德育工作机制,使各个部门和组织包括后勤人员都为实现德育的目标协调行动,就必须科学地设置管理结构,明确各机构之间的关系和职责,形成高效有序的德育教育工作网络。具体来说,校领导作为学生德育工作的重要责任人,要努力把业务教学和思想工作有机地结合起来,建立起一个齐抓共管、彼此协调的工作机制。只有真正树立“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系统教育理念,才能形成强大的教育合力,真正提高学生道德素质的提高创造良好条件。德育教育工作是高职院校的重要的日常性工作。作为高职院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必须打破按照普通本科院校的教材和教学模式的做法,应该结合高职教育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创新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有针对性地开展教学工作,提高教育教学实际效果。在教学内容上,坚持“理论够用”的原则,对原有教材进行再创作和加工,结合高职院校的实际情况编写教材,深化教学内容,不求面面俱到,但求实际效果。同时,要结合高职院校学生的实际情况,注重理论教学和实践技能的结合,建立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实践教学基地,积极创新教学形式,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方法,包括组织学生到社会上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到新农村和大型现代化企业参观考察,请有较大社会影响力的校友到校作报告等,从而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和德育工作的针对性与时效性,使德育工作充满时代感。通过创新,推动德育工作内容的多元化,完善具有高职特色的德育教学体系,凸现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地位。从教育内容上创新,不仅进行政治理论教育,还应加强高职生的心理素质教育。在进行德育教育过程中,学生是主体,因此德育教育必须坚持以学生为本,从学生实际需要出发,有针对性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道德素质。应该认识到,当前高职院校学生思想道德上存在的问题,大部分是心理问题引起的。例如由于对环境不适应而引发的孤独、郁闷等;由于失恋或情感挫折而对生活失去信心;由于对我认识不足而导致的忧虑、抑郁等,或者因为受到别人的不公正对待而产生的自卑心理等等。这些心理问题发展到一定程度,如果没有及时得到矫正,就会导致学生产生错误的道德观念和行为方式,进而产生严重的后果。因此,高职院校学生德育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就是要及时发现并帮助学生克服心理障碍。在当前社会发展阶段,为了做好高等职业院校学生德育教育工作,要充分利用现时代科技手段,借助于互联网以及信息技术的快速、便捷、信息量大等优势,积极组织和调动各种社会德育资源,营造出良好的育人氛围,提高德育工作的成效。应该认识到,由于互联网具有的空前开放性特点,信息获取的便利性,可为高等职业院校的德育教育提供了丰富的资源,对学生开展全员、全程、全方位的教育。同时,为了保证教学效果和教育质量,也要注重加强对网络信息的监控与管理,尤其是网络上出现的危害国家安全以及违反社会公德的信息,必须通过一定的监控机制,借助于先进的技术手段,运用行政、法律等手段,控制信息源头。同时,要进一步加强技术力量,采取有效措施监控、过滤或消除可能侵入或破坏学校网络的不良信息,防患于未然。同时,加快德育教育网站的建设步伐,实现德育工作的网络化和信息化,增强教育工作的吸引力,不断提高德育工作的实际效果。同时,积极推进高职院校德育工作方法创新,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自主意识,改变传统的灌输式德育教育方式,结合不同情况,有针对性选择启发式或讨论式,加强教育引导,培养学生主动参与和积极思考问题的自觉性。同时,一定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充分发挥学生的创造性。要重视提升高职院校德育教育的大环境意识,积极以社会课堂为载体,推动高职院校德育工作的社会化。引导学生走向社会,认识社会,了解社会,使学生在社会实践过程中亲身感受到端正道德品行的重要性,从而使学生树立起自我价值的实现与社会的发展融为一体的观念。通过组织学生开展各种各样的社会实践活动,切实感受社会的发展和生活的改善等,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之中不断提升自己的思想道德水平。此外,要重视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因为先进的校园文化可以成为开展道德教育的有效载体,具有明确的导向性,可以引导学生朝健康的方向发展。要采取有效措施和灵活多样的方式,进一步丰富校园文化生活,陶冶学生情操,从而有助于提高学校德育教育工作的效果。

  2.思想教育考评机制建设途径开放化和综合化

  从实际上来看,高职教育就是一种开放性的德育。这种开放性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方面,高等职业院校德育培养的目标不仅仅是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学生,同时更应该是培养适应现代企业发展要求的专业技能水平较高的专业技术人才。要以开放的眼光看待学生的德育就教育活动。另一方面,“德育要求不是永恒不变的”。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物质条件的改善,德育教育的具体内容和教育方式也要不断发展变化。特别是对于高职教育来说,不同的专业,学生的德育内容也应当有所不同。高职院校的德育教育工作绝对不能“闭门造车”,学生始终要受到家庭、学校、工厂(实习基地)以及社会中各种因素的影响和制约,这种活动范围决定了学生德育素质的形成,不仅要受到学校影响,还直接受到家庭、工厂、社会等因素的影响和制约。学生德育素质的好坏,实际上在不同程度上与家庭、工厂、社会以及学校的影响密切相关。(1)在学校方面,首先充分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作用。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德育教育的重要途径,对学生的道德教育有着重要的制约作用。当然,新时期高职学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应改单向灌输的教学方法为启发式引导式教学,通过一个个生动案例来提高教学质量,在内容上要凸显和体现职业道德教育、择业观教育、理想信念教育的相关内容。其次,要充分发挥其他课程,包括专业课程教学的德育功能,尤其是专业课程教学中蕴含的职业道德的相关教育教学资源,在潜移默化中提高学生的道德素养。(2)在企业方面,企业要营造出积极向上的育人环境。首先,积极将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进行有效对接。高职院校的校园文化具有明显的职业性,在办学理念上应该凸显出以就业为导向,在产品定位上满足企业的要求,在制度文化建设方面积极引进企业管理的相关理念。其次,积极创造条件,组织相关企业与学校之间开展互动交流的相关活动,包括请企业家、优秀毕业生到学校举办讲座,组织学生到企业见习参观,举办企业专场招聘会,在企业指导下成立就业指导协会等。

  3.思想教育考评机制建设评价系统化和人性化

  (1)在评价主体方面,注重系统化操作。职业院校教育主要是以就业为导向。职业院校的德育就业可以拓展到企业,学校教育与企业结合起来,在企业中指导学生实习的企业员工可以成为学生德育评价的主体,这样就形成了由学校教师,包括班主任和辅导员、实习企业的员工、同学、家长及学生本人构成的多元评价主体。(2)在评价内容方面,要进一步综合化。德育评价应该包括认识、实践、心理等层面,以此为基础对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状况进行综合考察,不仅要考核和评价学生对相关知识点的基本概念、基本观点、基本方法的理解、掌握和熟练程度,而且要考察他们运用理论观点解释、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不仅要考核学生的观察和认识现象的能力,还应当考核他们在实际工作和生活中的实践表现情况。不仅要考察学生的知识和能力,还要判断学生的心理状态。不仅分析和评价学生在校期间的表现情况,还要观察学生在企业实习期间的表现情况,尤其是高职德育的评价更要看学生在实践中职业道德的养成,突出其实践性。

  4.思想教育考评机制建设评价形式多样化

  一般来说,对学生的德育考核可分为理论与实践考核两部分。理论考核要以开卷考试、完成作业、撰写小论文、参与课堂讨论等形式进行,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而实践考核主要是考察和判断学生在实践教学过程中职业道德素养的养成情况、参加社会实践情况、日常生活中表现状况以及社会适应能力、心理素质表现等。在进行德育评价的过程中,要尽可能让所有的评价主体都参与其中,努力把德育教育与学校相关管理部门的思想政治工作结合起来,并使其在各个层面相互配合、相互贯通、相互促进。真正实现德育教育过程中,理论与实践之间的结合,促进知与行之间的统一。在考核评价的过程中真正做到定性考核与定量考核相结合的要求。尤其要高度重视高职学生在实习及实训教学过程中的实际表现,全面考察学生的专业技能、职业道德素养和行为习惯的养成状况,努力使学生的实习成绩体现自身的技能成绩与职业道德表现的综合。

  5.评价功能的拓展化

  学校的德育评价不是终结性评价,而应该是发展性评价,应充分发挥其导向性、发展性的功能。高职生的德育评价功能应体现在两个层面:一是让学生在发展性教育评价活动中不断地认识自己、发展自己、完善自己;另一方面是学校充分利用企业对学生的实习评价、企业招聘学生时的面试评价以及企业对毕业生的反馈评价,准确评价学校德育教育的质量,从而不断改进德育工作,提高学校的德育质量。

  作者:王富兰 单位:南京机电职业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1]中华职业教育社编.黄炎培教育文集第三卷[M].北京:中国文史出版社,1994.

  [2]詹万生.德育新论[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1996.

  [3]李肃东.个体道德论[M].武汉:华中理工大学出版社,1994.

  [4]罗洪铁.思想政治教育学专题研究[M].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

  [5]林娜.高职院校创新人才培养体系中的思想教育研究[M].合肥:合肥工业大学出版社,2013.

  [6]许正中.中国现代职业教育理论体系研究[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7]林斯坦.经济全球化进程对大学生的影响及高校德育的新取向[J].中国高教研究,2001.

  [8]戴秀丽.当代大学生法制观念现状分析[J].大学德育,1998(9).

  [9]周鸣鸣.当代大学生品德心理与品德现状的调查[J].高等教育,2000(10).

  [10]马长世.高等职业院校德育现状与对策研究[D].南京:南京师范大学高校教师在职攻读硕士学位论文,2006.

  [11]蔡婧.新时期高职院校德育工作机制优化研究[D].济南: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2.

  [12]李建军.关于构建高校制度德育体系的探讨[J].邵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4).

【高职院校德育教育评价机制与体制改革论文】相关文章:

试论高职院校学生评价机制的构建09-03

高职院校德育教育模式研究论文01-17

试析高职院校教师激励机制的构建论文02-11

高职院校教学督导工作机制实践与创新论文12-29

高职院校中层干部教育培训机制的完善论文11-09

对高职院校科研业绩评价的几点思考的论文10-09

高职院校数学测试评价革新论文01-14

论文艺体制改革与机制完善07-03

以人为本,构建高职院校教师激励机制论文0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