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文档列表

历史问题设计与思维品质的培养

时间:2021-10-02 10:51:42 历史论文 我要投稿

历史问题设计与思维品质的培养

    (浙江省台州中学 徐世德)

历史问题设计与思维品质的培养

    历史思维能力的内涵涉及三个层次的问题:是什么?为什么?还有什么?第一层次“是什么?”要求学生 “知其然”,从不知到知,具有再认再现历史知识和获取信息、处理历史材料的能力。第二层次“为什么”? 要求学生由“知其然”到“知其所以然”,包括分析、综合、归纳、比较、概括及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 物主义观点分析评论历史现象、阐述历史发展规律等能力。第三层次“还有什么?”则要求学生“豁然贯通” ,具有深刻性、灵活性、批判性、创造性、敏捷性等思维品质,具备对历史知识的迁移能力及应用能力。思维 品质是历史思维能力的核心,是发展学生智力的突破口。培养学生思维品质的方法很多,本文仅从历史问题设 计的角度谈点粗浅认识。

    一、历史问题设计与思维深刻性的培养

    思维的深刻性是指思维活动中的抽象与概括水平。在历史教学中学生思维的深刻性主要表现为:能够在对 历史知识分析的基础上,抽象概括出其中隐含的人类社会变迁与发展的本质特征、规律和趋势;能够“以史为 鉴”、“鉴古而知今”,从而形成科学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有针对性地设计需要学生进行 抽象和概括的思维操作的问题,能为训练和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创造有利条件。教学时可创设新情境,提供 一些史料,并据此向学生提出问题。设计问题时应注意:①史料要隐含历史现象的本质属性、规律。②提出的 问题要求学生进行抽象与概括的思维操作。例如,在讲授秦末农民战争时,可引导学生看教材中提供的史料: “农民把收获物的2/3交给政府”、“建宫室140多处……秦朝人口约2000万,被逼去建宫室坟墓、 修筑长城和戍守边疆地区的就在150万人以上”。引导学生从上述数据中得出结论:苛政暴政是秦末农民起 义和秦朝灭亡的根本原因,从而向学生揭示出隐含在教材中的“量变到质变”的原理,让学生把握政治、经济 变动的内在规律。其后可引出“秦始皇是中国历史上有名的暴君、罪人,对吗?”这一问题,在学生讨论的基 础上,教师要启发诱导学生看到秦始皇的功和过的两个方面,既要看到他灭六国统一中国,结束混战局面,建 立并巩固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的一面,说明他是一位有作为的皇帝;同时又要看到他施 行暴政,残暴专制,引起农民起义,表明他是有名的暴君。这样就将隐含在教材中的一分为二的辩证唯物主义 的观点揭示出来,引导学生在评价历史人物时要坚持两点论,要全面公正,克服片面的形而上学的观点。

    二、历史问题设计与思维灵活性的培养

    思维的灵活性是指思维活动中随机应变,不为习惯性思维束缚的能力。要求在遇到问题时,能根据问题的 具体条件,自觉地、灵活地变换自己思考角度和思考方向,注意采用不同的方法去寻找解决问题的线索;要善 于对历史现象或历史过程灵活地综合运用相关的知识,进行深层次的挖掘和高精度的提炼,以形成较强的迁移 能力。为培养思维的灵活性,设计问题时应注意:①设问的角度要灵活。②问题要含有多个答案或具有多种解 决方法;寻找这些答案或方法需要学生作发散性思维操作。③问题具有迁移价值。具体可设计“发散式”,“ 辐集式”,“变换式”等历史问题。

    1.发散式问题。发散思维是一种从不同角度、不同方向去思考问题

[1] [2] [3]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