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开展第二课堂活动的再认识论文

时间:2021-09-08 16:54:09 历史论文 我要投稿

高中历史开展第二课堂活动的再认识论文

  素质教育是依据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以全面提高全体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目的,以尊重学生主体和主动精神,注重开发人的智慧潜能,注重形成人的健全个性,提高人的自主性和创造性等主体性品质为根本特征的教育。其核心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让学生学会求知,学会合作,这就要求教师要有较高的教学水平,学生要有在课堂上的主动参与意识。教师传授知识是在课堂上进行的,而在每一堂课上,教师必须完成教学大纲要求的任务。因此,每一堂课是有时限性的,教师必须对每堂课的内容精心地安排,详略得当,不可能面面俱到。这时,第二课堂的作用就体现了出来。那些在第一课堂解决不了或没有时间解决的问题,可以在第二课堂中得到解决。在第二课堂上,学生搞清楚了课堂上没有弄明白的地方,这样,学生不但掌握了书本上的知识,而且增强了对自己的信心,培养和提高了自己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另外文科方面注重的思想性的培养,必须借助于课外大量的阅读、观察和思考;理科方面注重的理论联系实际或实际操作的动手能力,只有辅以第二课堂,才能得到更充分地培养和锻炼。第二课堂虽不同于第一课堂,但它们并不相互抵触,第二课堂是第一课堂的有益补充,二者相辅相成、相得益彰。

高中历史开展第二课堂活动的再认识论文

  高中历史课如何有效地开展第二课堂活动呢?笔者从自身的教学实践和经验出发,提出以下几点看法。

  1.从学生的兴趣出发开展活动

  兴趣,是指人力求接触、认识某种事物或从事某种爱好活动的意识倾向。乌申斯基说过:“没有任何兴趣、被迫进行的学习会扼杀学生掌握知识的愿望。

  ”所以“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它往往胜过责任感。”(爱因斯坦语)兴趣对于人们的活动具有重要的作用。与成年人相比,学生正处于成长发育阶段,他们不断地接触外界的新鲜事物和信息,因而,他们的兴趣更为广泛,更易变化,可塑性更大。对于讲课的内容,学生的兴趣可能各不相同,若能把讲课的内容与学生已有的或潜在的共同的兴趣点相结合,就能激发和引导出学生们的兴趣。课堂教学如此,开展第二课堂活动更应如此。因为第二课堂活动是在学生们宝贵的课余时间进行的,如果学生兴趣索然,开展第二课堂活动就起不到相应的作用,“兴之不至,心不为之思。”例如,在高中历史这门学科的教学过程中,理解和分析历史材料和现象是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之一,内容繁琐而且较难理解和掌握,是学生们较感头痛的一个问题。但大量的分析材料,又不宜占用课堂教学的'课时,于是准备几个小课题作为材料,组织课外教学活动。在这些教学活动中,引导和帮助学生们从网上和图书室查阅大量的资料,并以讨论会,辩论会等形式开展活动。学生们会以极大的热情和兴趣参与这些第二课堂活动,不仅加深了对课堂所学知识的理解,同时能结合实际分析问题,增强了历史意识。

  2.从拓宽知识面的角度出发

  知识是一个网络,浩如翰海,互相贯通。尤其历史知识,古今中外,天文地理,包罗万象,无不囊括。如果单凭课堂和书本上所学的知识,根本不够。所以合理安排学生课外阅读,网络查阅,社会调查,知识竟猜,历史墙报等活动,拓宽学生的知识面,使学生获取更多的知识,培养更高的兴趣,为历史能力的提高和历史思维的培养打下良好的基础。

  3.从强化训练,深化理解,培养学生应用能力和合作交流意识出发

  根据心理和行为学家的研究,学生的认知有他们自己的特征,受情绪、情感、经历、环境条件的制约。教师所传授的知识必须经过学生的感知、思考、练习才能得以掌握。学生在听课时通过感知在头脑中留下记忆,但是单纯的记忆,并不能真正地记住,必须对所学新知识进行思考和理解。只有理解的知识才能有效地记住,而且理解的知识是比记忆的知识较高层次的知识。但是单纯的理解还不足以学以致用,必须对新知识反复练习和运用,才能作到灵活应用。历史教育是一个庞大的工程,不能也不可能仅在短短的课堂上解决,在课堂上根本没有足够的时间和具体的环境条件去操作和练习。此时,如果开辟第二课堂,进行搜集查阅,调查走访,就可以不断地将学生们记忆的知识变为理解的知识,进而将理解的知识变为能灵活运用的知识,并且在活动中使学生的合作交流意识得到很好的培养。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的同时,开展相应的第二课堂活动,就会使学生们如鱼得水、如虎添翼,翱翔在知识的海洋里。

【高中历史开展第二课堂活动的再认识论文】相关文章:

幼儿涂鸦活动的开展的论文10-09

谈高中历史活动课论文12-15

高中历史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开展论文09-10

对设计教育伦理的再认识论文09-09

识美崇俭以养德论文09-19

开展第二课堂活动总结(通用11篇)11-02

利用学校植物园开展生物第二课堂论文01-03

全人培养与通识教育论文09-12

高中历史教育教学论文0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