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文档列表

运用美术创作课培养学生多方面的能力

时间:2021-10-02 09:51:56 美术论文 我要投稿

运用美术创作课培养学生多方面的能力

美术创作就是指创作者对现实生活的观察、理解、体验等审美认识,经过大脑的提炼、加工形成审美意象,贮存于大脑之中,然后运有各种表现技法使这种审美意象物化,成为可视的、占有一定空间的美术作品的过程。美术创作主要解决两个问题:一是画什么,二是怎样画。美术创作课的教学在解决这两个问题的过程中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抽象、提炼、概括能力;形象记忆能力;美术表现能力等多种创造性素质。笔者通过多年的中学美术教学,提出了运用创作课培养中学生的创造性能力的课题研究思路,下面我就来分析一下美术创作课是如何综合培养学生创造性能力的。

运用美术创作课培养学生多方面的能力

1、观察能力的培养

“画什么”是指创作的素材问题,观察是素材收集的重要手段。当我们面对一个事物或一桩事件时,首先是观看。这事物或事件如果是我们感兴趣的或与我们的某一活动有关,它就有可能继续吸引我们的视线,我们就会用心去观看,这就叫做观察。想要延长观察的时间,提高观察的效率,我们必须加强对这一事物的兴趣,也就是说尽量使这一事物或活动与我们感兴趣的一些事物或事件扯上关系。我们的创作就是一项与观察有着密切关系的活动,如果我们观察到的事物与现象都能直接或间接的为我们的创作服务,我们就会不断的去观察,从中获取对创作有用的信息,多次重复这一过程,逐渐就形成了观察的习惯。创作给观察以源动力,观察为创作提供生命力。如:学生在接到《家乡的民居》这一创作课题时,就会对自己天天从它们身边经过,但从不曾认真看过的房屋,进行仔细的观察,为能顺利完成这一创作打下物质基础。后来即使这一创作过程已进行完毕,学生们仍保留着观察身边事物这一习惯。这难道不是培养了一项对各科学习以及现实生活都有着十分重要意义的创造性能力吗?

2、抽象、提炼、概括能力的培养

观察得到的物体和现象毕竟是一些表象,表象由视神经传入大脑,经过大脑的抽象、提炼、概括,使之成为可储存的主观意象。主观意象经过大脑的处理,与观察到的形象就有了区别,区别的大小在于抽象的程度,因为我们的大脑不能象照相机一样完整的、一丝不变的确输入表象,而是根据主观意愿部分的输入。输入过程中有可能剔除主观上认为的一些细节,枝节;或是把诸多表象揉捏成一个与观察到的表象完全不一样的新形象;储存时又与大脑中本身已有的一些信息相混合,综合。输入与储存的过程不是一个简单的加法,而是一个复杂的化学反应。在这个反应的进行中,大脑的抽象、提炼、概括能力就得到了全面的培养。

3、形象记忆能力的培养

我们观察了的事物是不是永远的装在我们记忆的仓库里,不会遗失也不会改变?当然不是。随着时间的推移以及这些信息是否被利用,我们通常会慢慢的遗忘掉一部分观察到的表象,和一部分经过大脑处理过的主观意象。但有的人大脑经过训练,时间过了很久,也还能记住事物的大部分特征,包括一些细节,也能记住一桩事件的整个过程,这种训练就是我们所说的形象记忆能力的培养。我们所开设的创作课就能很好的训练我们大脑的形象记忆能力,因为观察到的事物不一定马上能为我们所用,想用的物体不一定又能马上观察得到,所以我们只能在现有的、观察到的储存在大脑里的形象中进行搜捕,看哪些素材能为我们的创作提供有利价值就拿来用。那些过去观察的事物都储存在大脑里,为了保证随时用随时拿,就只有把我们过去观察到的物象储存得牢牢的,观察了再观察,记忆了再记忆,我们的形象记忆能力就在这个过程中得到了强化。

4、美术表现能力的培养

创作的最后产品是一件实实在在的美术作品,美术作品是占有一定空间的,也就是说有再好的想法没表达出来就不能叫做创作作品。想要我们的创作构思完美的展现在人们的眼前,美术表现能力的提高就成了必经之路。美术表现能力的提高有许多方法,创作是最重要、最行之有效的手段。当学生接受某一创作课题时,观察、收集资料、思考等都只是在做准备工作,用美术技法把它表现起来才是最后、最关键的一步。创作者明白这一点后,就会尽全力用自身已掌握的美术表现能力来表现心中的想法,也就迫使自己会去不断的提高自身的美术表现能力。当然由于多方面原因,我们的学生美术表现能力有一定的差异,基础比较差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