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文档列表

《当代戏剧之命运》的几点补充

时间:2021-10-01 11:06:15 社会文化论文 我要投稿

关于《当代戏剧之命运》的几点补充

记者:您所说的戏剧观众稀少的根本原因不是由于戏剧本身,而是由于当代人们社会  生活方式、文娱方式的巨大变化,其内在含义是什么?

魏明伦:首先,我想强调的是,现在的观众不看戏并不是因为戏不好。实际上与处于  黄金时代的五六十年代的戏相比,今天的有些戏从剧本创作上早已大大地超越了前者,  在二度创作上也是各有千秋。与同时代的姐妹艺术相比也毫不逊色,我们的戏剧有许多  是现代化的思维,而许多电视节目表现得却是一些陈旧不堪的观念,帝王崇拜充斥着荧  屏。我注意到,现在的青年人到剧场看戏一般有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听说要去看戏就  没有兴趣,无可奈何,勉强而来;第二阶段看了都说好,比如我写的《潘金莲》、《图  兰朵》、《变脸》等戏,青年看过了一般都会说好,这些都不是什么奉承话,而是由衷  的,他们甚至会感动得落泪,随你悲而悲,随你喜而喜,我们现在的戏不但水平高,而  且内容和形式也是丰富多彩的,传统的,现代的都有;但第三阶段,即使有了好戏,他  们还是不到剧场来。每户人家都有“魔盒”,装有千万个演员,千万个节目。招之则来  ,方便已极。人们已进入“斗室文娱”时代了。戏剧观众少,不完全是戏剧的水平问题  。就如同电报曾是最快的信息传播形式,但在网络时代它也消亡了,这不是电报本身的  错。现在有许多形式可以代替它,如电话,传真,甚至E-MAIL,网络时代的速度早已不  是朝发夕至,而是分发秒至,而且可以容纳更大的篇幅,更多的内容。邮政也如此,现  在有好多人已不再写信了,这并不是邮政服务得好不好,邮票设计得精美不精美的问题  ,而是时代变化了,邮政也走过了它的黄金时代。

过去看戏是一种时尚。没有其它娱乐选择,只有到舞台下看戏。又由于信息、交通的  不发达,过多县里的人只看县一级水平的戏,市里的人只看市一级水平的戏,省里的人  才看省一级水平的戏,许多乡下人一辈子都看不到省级的演出,更不用说是全国水平的  了。现在科学发达了,人们坐在家里就能看到全国乃至世界水平的演出,而且天天看,  看都看腻了,谁还会花钱受累去看本地低水平的演出?

我说这些话的意思是,对于戏剧现状我们要有一些新研究,新视点,不能老是说一些  老话、套话。比如说,现在谈到戏剧危机,许多人总爱说戏剧的体制问题。说实话,我  是一个体制改革的激进者,但唯独对于戏剧体制改革有着不同的见解,不是说现在的戏  剧体制就很好了,体制还是要改的,但戏剧危机的根本不是体制问题。环顾全球,在不  同的社会体制下,戏剧都不是黄金时代的盛况,台湾、香港、新加坡等国家和地区是十  足的商品社会体制,没有我们这种计划经济的遗留弊端,但他们的戏剧为什么比起内地  来还差得很远呢?所以,研究综合的社会发展形式,找到新视点,发现新问题,从而找  出我们戏剧今天和将来发展的方针和策略,是我们现在应该做的事情。

记者:您对戏剧商品属性有独到精辟的见解,以您的观点,是不是戏剧永不会成为能  赚大钱的商品?

魏明伦:对于戏剧商品的属性,文中我已有详细的阐述,我想补充的是,不但现在或  将来戏剧不能成为很赚钱的商品,从中国戏剧发展史上来看也是如此。从元曲到梅兰芳  到现在,从来没有靠戏而成为富豪的,只有各行各业的大资本家,没有戏剧大资本家。  即使是在戏剧的黄金时代,演戏的利润也是很少的。现在我们可以看到留存下来的各种  历史票证,可是很少有戏票,只有海报,这是因为过去在乡下演戏是没有人买票的,人  们看戏是不花钱的。过去中秋、端阳等节日,庙会、迎神拜佛等活动,需要满足当地人  们的文娱需要,一般都是由

[1] [2]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