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促进农民增收作为“三农”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时间:2021-08-20 11:33:38 社会文化论文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把促进农民增收作为“三农”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把促进农民增收作为“三农”工作的

    出发点和落脚点

把促进农民增收作为“三农”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学习中央一号文件的一点体会

    改革开放以来,中央下发过四个关于农业农村工作的一号文件,与以往不同的是,今年中央一号文件用了四个“不仅而且”,即农民收入长期上不去不仅影响农民生活水平提高,而且影响粮食生产和农产品供给;不仅制约农村经济发展,而且制约整个国民经济增长;不仅关系农村社会进步,而且关系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不仅是重大的经济问题,而且是重大的政治问题。应该说,这四句话引证了整个文件的核心主题——促进农民增收。围绕这个中心,文件出台了关于发展粮食生产、调整农业结构、发展二三产业、改善农民进城就业环境等一系列促进农民增收的方针、政策和措施。因此,深入领会好、贯彻好中央一号文件精神,就必须把促进农民增收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三农”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就我县而言,全县32万人口中80%在农村,没有农民的增收就没有全县的富裕和小康,没有农村的稳定就没有全县的繁荣和发展。改革开放特别是近十年来,全县上下扎实苦干、顽强拼搏、努力克服前进中的种种困难,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取得了明显进展。但是随着宏观形势的变化和发展的深入,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县域农民增收面临前所未有的困难。农产品卖难、农业投入少、农业科技投入率亟待提高、农村二三产业发展滞后等现象相继显现,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农业结构层次有待提升。目前县域农业在注重种植业内部品种结构调整的多,而注重大农业和战略性调整的少;注重量的'增减多,而注重质的提高少;跟风走的多,而根据市场调整的少;注重生产的多,而提供服务的少,这与全方位的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有一定的差距。二是农业产业化水平有待提高。缺乏一批实力强、层次高的农业骨干企业带动,农业产业链条短,组织化程度低,农民只得户自为战,农业资源大多以初级产品低价进入市场,不能做到精深加工,分类开发,导致增值效益流失严重。三是农民就业途径有待拓宽。本土乡镇企业发展萎缩,吸纳劳动力能力差,外地输出又缺乏组织培训和服务,就业竞争力较弱。解决存在的这三个突出问题,笔者认为必须紧紧抓住中央一号文件所赋予的机遇,切实抓好三个转换,促进农民增收。

    一、加快产业转换,着力提升农业结构调整层次

    过去的农业结构调整被简单理解为调整粮经比,种养比,往往无视市场需求变化,搞一厢情愿,结果大多一哄而上,又一哄而下。今后的结构调整要取得成效,就必须以新思路,应对新问题,求得新突破,牢牢把握以下几个原则。

    (一)在产业转换中实现特色化。所谓“特色”,就农村经济而言,就是具有独特市场优势的资源、产品(包括加工制成品)和产业。结合我县实际,我们务必利用好各种独特资源。一是要利用好一个水系。县域北部濒临长江,东、中、西段各有几十公里夹江,其水势缓慢,含氧量高,浮游生物多,水域面积较大,且无商业船只通行,是发展水产品动态养殖的极佳场所。胥坝乡率先依托这一自然优势发展夹江网箱养殖名贵水产品,现已初具规模,养殖农户人均年增收数千元。我们一定要用足用好自然合成的水域资源,大力发展名特优水产养殖,重点推广池塘精养、河流拦网和夹江网箱养鱼技术,尽快形成规模,抢占周边市场,拓展江、浙等地区市常二是要利用好一个板块。县内后山区这一块,有两个特色产品——丹皮和生姜。要以市场优质化、多样化为目标,在山丘区大力发展丹皮、生姜等特色农产品,优化其种植品种,提高产品质量,壮大基地规模,吸引鼓励省内外、国内外厂家、商家与农户签订产销合同,扩大“以销促产”,发展订单农业,增加收入,促其早日成为全国名牌农产品。三是要利用好一个长廊。县内城关到胥坝公路两侧十余公里,近两年养殖业呈现集聚发展态势,目前有数十家企业入驻,初步形成育、种、繁生产模式,我们要充分利用已有条件扩大铜胥公路沿线禽类养殖长廊龙头企业的生产规模,通过小额贷款、贴息补助、提供保险等服务形式,支持农民和企业优化畜牧禽结构,把长廊发展成大走廊,形成名符其实的特色产业,增强市场竞争力。

    (二)在产业转换中实现优质化。只有优质化,才能满足国内变化的市场;只有优质化,才能在国际上逐步提高竞争力。而优质化,不仅是选择优良品种,还要有科学技术和生态环境作保证。品种是根本。要按照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要求,以品种更新为载体,切实推广市场畅销的优质品种,提高优质农产品比重。重点推广“三优”水稻品种、双低油菜品种及抗虫棉、保龄棉品种,在东联乡、西联乡等洲圩区乡有步骤地实施优质粮棉油产业工程,努力实现品种优质化。技术是关键。农产品的竞争,关键取决于农产品的科技含量。目前,我县农业科技水平还不高,竞争力还不强,农业科技化进程还不快,故而必须要以良种良法示范推广为主体,加大科技创新和技术成果转换,全力抓好农业科技示范园建设,提高园区科技含量和辐射带动能力,使科技示范园区真正成为本地新技术示范中心、新品种繁育中心和新技术推广培训中心。生态是保障。我县有江心洲4个,总面积近200平方公里,洲内空气清鲜、土地肥沃、水质较好,极适宜于发展优质无公害蔬菜产业。要在优化现有的大通、老洲、胥坝、西联沿江蔬菜基地的基础上,建立县无公害蔬菜质量检测站和无公害蔬菜基地检测点,大力推广保护地栽培,主攻精细菜、反季节菜和无公害蔬菜,争取形成沿江无公害蔬菜产业链,扩大规模,促进增收。

    (三)在产业转换中实现规模化。我县人均耕地约0.9亩,粮食总产量约9.5万吨,历史和现实上都不属粮食主产区。去年,国家实行粮食直补,县内每亩粮食作物可获补贴7元,显然不足以提高种粮积极性,如何提高这部分农民的收入,关键还是要引导农民通过土地流转,实行规模化、集约化种植,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农民收入。一要规范流转程序。必须加强各级政府对土地流转的监控,完善土地流转合同,变口头流转为书面流转,明确流转双方的责、权、利关系,做到“合法、有序、自愿、有偿”。二要提高流转层次。制定土地承包优惠政策,有意识地引导农民将土地向种植大户流转,以利土地聚集和适度规模经营。同时,农业部门要督促指导承包方加大资金、技术投入,发展高效、安全、生态、有机的经济作物,合理调整种植结构,提高土地经营效益,增加农民收入。三要畅通流转渠道。建立健全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通过农业结构调整、招商引资、小城镇建设等形式,畅通土地流转的各种渠道。同时,不断完善农村税费改革政策,使农民在转让土地时不贴钱,在接受土地转让时不背“包袱”,进一步提高农民参与土地流转的积极性。

    二、加快产品转换,着力提高农业产业化水平

    通过多年来的农村经济体制改革,这样一个事实已不容置疑,即农业生产能力与现实的生产条件已基本吻合,有的地方甚至大大超出,再在有限的资源上过多地要求产出并非易事。而农产品的精深加工潜力却非常巨大。今后一个时期,我们必须通过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提高其转换率,达到农产品的转换增值,做到物尽其用,从而缓解农业资源不足与人口增长的矛盾。

    (一)搞好农产品流通,为农业产业化拓展发展空间。农产品流通,要以市场为载体实现有效转换,而市场制约又是我国农业发展进入新阶段面临的主要矛盾。因此,要适应规模经济的发展,拓展产业化发展空间,必须抓好载体建设。首先要建设硬载体。要因地制宜,在抓好现有农贸市场建设的同时,重点搞好钟鸣、顺安农业大市场和大通、西联(太平)等蔬菜产地批发市场建设,着力培育生姜、花卉、瓜果、肉禽、水产等专业市场,进一步增强我县农产品市场的辐射能力。其次要激活软载体。要进一步加快“农网进村入企”工程建设,促进信息网络向涉农企业、部门、农村经纪人、运销大户和批发市场延伸,针对现阶段消费的核心区域在大中城市的现状,把着眼点放在大中城市对农产品的需求上,在大中城市、大型农产品批发市场上设立销售窗口,发展连锁经营,推行“订单农业”,最大限度地扩大我县农产品的市场份额。三是要培育活载体。要大力发展以农民为主体的营销队伍和各类中介组织,充分发挥其在农业生产中上连市尝下连农户的桥梁作用,搞好协调和服务。重点扶持培育生姜、丹皮、花卉苗木、蔬菜、特种水产、畜禽养殖、蚕桑等农民专业技术协会,帮助农民增收。去年,全县成立农民专业技术协会16个,涌现各类营销大户、农民经纪人及种养示范大户160人,户均纯收入均在万元以上。

    (二)实施品牌战略,为农业产业化注入新的活力。品牌是农产品进入市场的“准入证”,名牌是农产品打入市场的“绿卡”。要大力实施品牌战略,强化以标准育品牌,以质量创名牌,以名牌争市场的意识,做强老品牌,创建新品牌,增强竞争力。一要以标准育品牌。培育农业品牌产品,关键是实施农业标准化。因此,对于农产品生产、加工,凡是目前有标准的,要做到有标必依,按照标准要求进行生产、加工;凡是上级没有标准的,要制订地方标准,努力培育农产品新品牌。二要以质量创名牌。培育名牌农产品,关键是提高农产品的质量。我们要把工作的着力点放在提升规模产品的质量、档次上,重点加强生姜、丹皮、棉花良种繁育、无公害蔬菜的基地建设和樱桃谷鸭、三黄鸡、四川黄羊等养殖基地建设,做到品种优质化、栽培清洁化、养殖生态化、加工现代化,不断提升农产品质量,创建新名牌。三要以名牌争市常目前,我县有“和平”牌糖冰姜、“铜官乐”牌开胃姜、“铜凤”牌凤丹皮和“皖陵”牌优

【把促进农民增收作为“三农”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相关文章:

统筹城乡发展促进农民增收08-16

发展庭园经济 促进农民增收10-03

关于切实转变农民增收方式促进农民增收的实施意见08-23

致力五个突破促进农民增收07-20

保障粮食安全促进农民增收08-01

保障粮食安全促进农民增收10-03

关于促进农民持续增收的建议调研报告范文09-10

沙县农业结构调整对促进农民增收的作用07-05

安庆市促进农民增收战略的实施探讨0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