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文档列表

正确对待探究活动的成败

时间:2021-10-02 11:28:21 生物论文 我要投稿

正确对待探究活动的成败

(编者提示:人教版自然第九册第五课《热空气》)

在《热空气》一课中,教师若提供精致的热气球,实验看上去成功,但含金量不高,而让学生自做的热气球上天,品种繁多,异彩纷呈,探究活动才有特色。我没有给学生提供精致的口袋,而是让他们用锯条或其它可以利用的工具,将塑料薄袋按自己的愿望制成不同样子的热气球。这样做出来的有大有小,有长有短,有方有圆。学生开始烫袋子时不太顺利,没掌握塑料的特性,一触火就是一大洞。他们不气馁,逐渐有了一定经验和技巧,口袋也多了一些,样子也漂亮了一些,教室已俨然像一个手工作坊。放飞的时候,你会欣然发现,有许多有研究价值的现象出现了:热气球有的高,有的低;有的歪向一边,有的上天翻跟头;有的脱手后迅速上升,有的则缓缓上移;还有的同学将袋口扎紧放飞,热气球飞得更快更高……学生有了对热气球诸多有价值的体验。

试想,如果我们包办代替给他们提供精致的热气球让他们实验,只能带给他们放飞时刹那间的激动,看热闹的心态,而我们放弃的是许多有价值的培养时机。表面上看是学生自主探究,实验活动非常成功,实际上探究的结果——十个热气球有九个是孪生兄弟。这是隐藏在创新思想光环下的束缚,是更为深重的束缚。这好比正在学步的小孩,不用手牵着走路改以学步车代替。我们放了一双手,却给了孩子腰间无数只手,它将孩子保护得更好,到学会走路,孩子没摔一个跟头,只有将孩子带到草地上、地毯上,给孩子一个没有伤害的空间,让他自己摸索才是放手。这样,当他学会走路时,你会发现,也许他学会的不仅仅是走路,蹲、爬、滚、翻都体验到了。

在这节课中,你还会看到一系列失败现象,塑料袋极易烧破,活动前我没有演示放飞,也没有提醒有关注意事项,他们的精力只用在激动万分的放飞上。你很快就会看见,在一阵手忙脚乱之后,一个个破洞的袋子出现了。你继续“冷眼旁观”,不一会儿,一个个配合有方井然有序的场面又出现了,每个小组开始拿出实验方案后再放,小组同学心往一处想,劲儿往一处使,即使有个别不专注的对象也被集体力量纠正过来,参与缝补工作或放飞行列,实验成功了,学生欢呼雀跃。“失败是成功之母”这句话真是很贴切!

自然活动主要是让学生经历科学探索的过程,是不是成功的实验,探索就成功了?人言失败的活动是不是就不成功的呢?我认为,在教学中,教师首先要不怕失败,甚至有时要有意创设障碍,致使失败。创新教学研究给我们提供了一个宽松的环境。在科学求索的路上,没有哪条路上有成功的标志,有的只是探索的方向,而求索的路千千万万任凭我们选择。科学探索的结果有成功有失败,但在科学探究的过程中没有失败,只有经历。

有时失败是那么真实的存在于每个人的生活中,为什么我们总是讳言失败?仔细想来,承认失败,面对失败,接受失败的磨练,并没有什么害处。历史上许多伟人都经历过无数失败,失败刺激了他们的思想,使他们对于各种问题,能够深入观察、分析、推理,最终找到解决的方法。于是他们成为科学家、哲学家或各部门的杰出人才,为社会为国家多做贡献。自然探究活动也是如此,我们应当尽可能让实验活动成为学生真实的探究经历。学生一次次的失败将成为一级级台阶,学生拾级而上获得成功,转头回望,每次失败,都是成功的一步。成功带给他们的是短暂的兴奋和喜悦,失败往往给他们带来长时间的思考,促使他们获得更大成功。在科学探究活动中,我们应该说,成功是喜,失败是福!今天实验的一帆风顺,学生在以后的探究活动中表现出的是缺乏应变能力和处理问题的能力。人生的一帆风顺,可能掩藏着不能正确看待挫折的祸根,从而不会形成坚强的意志去克服重重阻力实现崇高的理想和奋斗目标。

摘自《小学自然教学》2002年第3期

 

正确对待探究活动的成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