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文档列表

在实验中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时间:2021-10-02 11:20:33 生物论文 我要投稿

在实验中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随着课程改革的进一步深入,我们越来越认识到:自然学科课程改革以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为宗旨,积极倡导探究为主的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发展学生对科学本质的理解,使学生学会探究解决问题的策略,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和生活打好基础。实验是自然教学中有效的方法,也是实施素质教育(www.xfhttp.com-上网第一站xfhttp教育网),培养创新意识,提高实践能力的基本要素。所以,实验对于学生掌握科学方法、培养学生的科学志趣及学科学、用科学的能力,使学生受到科学的自然观、科学态度的教育(www.xfhttp.com-上网第一站xfhttp教育网),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在实验中掌握科学方法

在实验中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科学方法是科学素养的重要组成要素,是科学的认识方法。我们要改革传统的教学模式,积极引导学生从客观实际中探求知识,让学生在收集信息、处理信息中获得新的知识。这样他们得到的才可能不仅仅是知识,还有科学思想和方法等。因此,在自然教学过程中,我们要善于通过实验使学生掌握一定的科学方法。

1、培养实验观察的能力

自然课中有大量的观察实验,我们要让学生亲自动手进行观察实验,使学生不仅从中学习科学知识,获取探索乐趣,培养科学的行为方式。在实验方面,要指导学生认识和使用一些简单的仪器,学习初步的设计实验的方法,会做一些基本的分组实验,包括验证性实验、探索性实验和测定性实验等等;在观察方面,要指导学生观察各种事物现象的观察方法,包括明确观察目的,把握观察重点,有计划有步骤地按顺序观察、多角度观察,边观察边思考、边观察边研讨、边观察边记录等等,从而培养学生认真细致的科学态度,掌握基本的科学方法。

2、传授科学研究的方法

在探究实践活动中,我们要教给学生“发现问题──作出假设──实验验证──得出结论”的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学生一旦掌握了这些方法,也就学会了真刀真枪搞科学的本领,就能在探求科学的过程中,不断获取新知发展能力。

我们还要教给学生记录与整理、思维和逻辑等科学研究的方法,使学生逐步养成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地分析问题的习惯,养成他们全面而不片面、联系而不孤立、发展而不静止地看问题的习惯,从而使学生学会良好的科学方法。

二、在实验中倡导科学精神

科学素养的核心是科学精神。它是一个人在处事行事中所具有的一种精神气质,是一种执着的探索精神。科学精神只有在实践中才能真正养成。因此,我们应该给学生提供尽可能多的实践机会,使学生在科学实践中锻炼、学习和体验,使他们在实践中享受科学探索的乐趣,在实践中萌生科学精神。

1、培养求真务实的品格

科学精神就是实事求是的精神。我们应该让学生懂得我们要对任何发现都应该问一下是真是假,可靠还是不可靠。所谓的“眼见为实”,也有它的局限性。例如太阳的东升西落现象恰恰是地球围绕太阳自西向东运动的反映。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任何一个科学结论的产生都必须通过实践的检验,必须采取科学的方法。应该让学生懂得,只有按照科学方法设计的,在严格的科学检查和验证下进行的实验,并且要求在相同条件下实验必须可以重复进行,才具有科学意义。

2、鼓励质疑问难的品质

辩证的怀疑和批判意识是科学精神的内在要求。其实,书本上的东西和权威们的说法,都是在当时当地的客观情况下得出的结论。如果爱因斯坦不突破牛顿关于时间和空间的观念,就不可能提出相对论。敢于怀疑,善于怀疑,才会去钻研、去创新。所以,我们要鼓励学生解放思想,大胆猜想,大胆向教师质疑问难,树立起肯疑、敢疑和善疑的优秀品质。“塑料直尺不摩擦也会吸纸。”你恐怕不会相信这出自一位刚上二年级的小朋友口中。记得我在上《静电》一课时,我曾问学生:“你还有哪些方法使这把塑料尺吸引纸屑、鸡毛等呢?”学生实验后,纷纷告诉我:把塑料尺在外套、毛衣、皮背心、红领巾等物体表面摩擦后,会吸纸屑、鸡毛等轻小物体。可这时有一位学生的回答令大家震惊,他说:“老师,我不用摩擦也会吸纸屑。”他一边说一边做,“我只是把直尺藏在内衣里面,等几分钟拿出来,去靠近纸屑,也能把它们吸上来。”当时,我也被他的大胆和自信惊呆了。在表扬这位同学的奇特发现后,我引导其他同学开始做同样的实验,来证实一下这位同学说的是否属实。过了一会儿,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