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文档列表

多方位训练,培养口语交际能力

时间:2021-10-02 17:18:40 语文论文 我要投稿

多方位训练,培养口语交际能力

新颁发的《语文课程标准》,把对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作为语文教学的一项基本要求。《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小学阶段应“培养学生倾听、表达和应对的能力,使学生具有文明和谐地进行人际交流的素养。”可见,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与培养学生的“识字与写字”、“阅读”、“习作”等语文能力同等重要。那么,在教学实践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呢?

一、规范语言——口语交际训练的基本功

多方位训练,培养口语交际能力

《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学生“能用普通话交谈”,而我们潮汕农村地区,由于受方言的影响,小学生不习惯讲普通话,甚至上课时也用方言回答问题,这种不良习惯严重影响了学生的语言交际。因此,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首先应让学生爱读普通话,读准普通话,规范学生的语言。这就要求老师在日常教学中要抓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首先,教师应坚持用普通话进行教学,带动学生说普通话,指导学生说准普通话,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语言习惯。一节课中,教师应该自始至终坚持用普通话进行教学,包括提问、讲解、与学生对话等。当学生用方言回答问题时,教师要示意中止,特意用普通话给他们作提示,并作示范;当学生回答问题时出现普通话不标准或语法不规范的现象时,在适当的情况下,教师应及时让其中断,并以标准的普通话予以纠正,让学生跟着读,读到准确为止。这不但有利于规范学生的语言,还有利于端正学生对普通话的学习态度。在这个过程中,学生逐渐走上课堂只用普通话、用准普通话的正常轨道。课外鼓励学生用普通话交流,教师亲自投身到学生中去,如打招呼、谈话等,教师应主动运用普通话,调动学生说普通话的积极性,让他们敢说、乐说,也有利于教师对学生出现的语言不规范现象及时加以纠正、指导。同时结合班级实际开展如:朗读比赛、讲故事比赛、演讲赛、辩论会等活动,增强学生讲普通话的意识,提高讲普通话的能力。

其次,努力调动学生对生活语言的积累,在此基础上,教师根据需要给学生提供或指导搜集一些有关交际内容的语言材料。如指导搜集一些日常生活中的礼貌用语等,以便在日常生活中进行语言实践。

再者,对学生的听说习惯、交际方式与态度等教师应进行精当指点,如语言要准确、连贯,说话态度要诚恳,认真倾听别人的谈话,并作出相关的回应等,同时引导学生共同参与评价,形成师评生,生评生的局面,使学生的口头语言变无序为有序,从说一句完整的话开始,逐步过渡到说连贯的几句话或一小段话,并且用词准确、恰当。

二、课堂教学——口语交际训练的主阵地

教学过程,其实质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过程,是师与生、生与生进行学习交流的过程,也是实施口语交际训练的主阵地。因此,充分重视在教学过程中加强对学生口语交际训练是十分重要的。

(一)利用口语交际课培养口语交际能力

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要在双向互动的语言实践中进行。教师应努力选择贴近学生生活实际或接近学生已有经验的话题,使学生有话可说;在口语交际课创设多种多样的交际情境,让每个学生无拘无束地进行口语交流,这对提高全体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起着重要作用。

  1、创设情境,在表演中培养口语交际能力。

“情境”实际上就是一种以情感调节为手段,以学生的语言生活实际为基础,以促进学生主动参与、整体发展为目的的优化了的语言生活环境。在这些情境中利用角色效应,让学生扮演、担当特定的角色进行口语交际,他们为了扮演好自己担当的角色,必然会认真倾听他人的语言,才能顺利地用恰当的语言加以回应。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之间的互动必然培养了其合作精神,也达到《语文课程标准》提出的“培养学生倾听、表达和应对的能力,使学生具有文明和谐地进行人际交流的素养”的要求。比如《讨价还价》这一口语交际课中,先准备好商店场景中的商品,让学生自由选择扮演角色——“店主”和“顾客”,教师提出交际要求:根据商品的质量判断商品的价格后进行讨价还价,要认真倾听对方的语言并作出回应,注意语言礼貌文明。然后放手让学生自由进行交际活动,教师也参与其中。他们个个兴奋不已,很快地投入到角色中,情不自禁地按自己所扮演角色的身份去表达、去交流、去表演,一个个表演得有模有样,有的还说得头头是道。这样,学生融入情境之中,言语表达得以充分、自由地发挥,达到了培养学生倾听、表达和应对的能力。我们还可模拟一些社会交际活动情境。如模拟在“旅游”活动中当小导游,向“游客”介绍学校和各地的风土人情、景物;模拟在“购物商场”活动中当售货员,向“顾客”推介商品;在模拟“银行”、“餐厅”等服务活动中当服务员等。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