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层干部交流“难”的原因及对策思考

时间:2021-08-21 20:24:30 政治论文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有关中层干部交流“难”的原因及对策思考

    干部交流是我国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党政领导干部的交流工作已经走上经常化、规范化、制度化的良性循环轨道,而中层干部交流工作因其固有的特性,成为干部工作中的一个难点,亟待加以研究和解决。

    当前,导致中层干部交流“难”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本位思想社会偏见影响比较深,导致中层干部交流难。从部门领导干部层面来看,有的思想不重视,抱“无所谓”的态度,认为中层干部交流不交流无关大局;有的本位思想严重,不愿意交流优秀、年轻、有潜力、用得顺手的干部,怕影响本单位、本部门的工作;有的心胸狭窄,把政绩平平、难以胜任或“看不顺眼”的干部推荐出来交流,想“甩包袱”;有的怕工作难度大,怕得罪人,拉不下“面子”;也有的怕交流进来的干部占了位置,影响本单位、本部门干部的提拔使用。从被交流干部本身来看,有的长期在一个单位形成了错综复杂的关系网,不愿交流到新的环境;有的条件好的单位的干部,贪图安逸,不愿交流到条件艰苦的单位;有的担心到新的工作岗位后,一切都要重新开始,怕难以胜任,影响今后的发展。从社会公众角度来看,有的人误认为干部是犯了错误、能力水平低,或在原单位“混”不下去了才被交流的,特别是一些从机关到基层、从“热点”岗位到“冷门”岗位、从比较“安逸”的部门到矛盾复杂、困难重重部门接受锻炼的干部,往往被怀疑是被组织“发配”的,从而影响了中层干部交流的积极性。

    二是部门待遇岗位技能差别比较大,导致中层干部交流难。无论是行政人员还是事业人员,虽然执行的工资标准是一致的,但不可否认的是,在现实生活中,由于单位之间、部门之间的职能差异,造成了事实上的分配差异。中层干部交流必然涉及干部的切身利益,有的担心交流后,收入水平会降低,晋级晋职会受到影响,导致中层干部向收入高的单位交流易,向收入低的单位交流难。同时,由于中层干部岗位一般专业性都比较强,对政策把握、业务要求都比较高,而且相当一部分中层干部都是专业出身,是某一方面的行家里手,加之中层干部交流的区域性限制,一般难以找到对口或相近的专业岗位,客观上制约了中层干部的交流。如果专业型中层干部交流过于频繁,也容易使一些技术性部门的工作受到影响,形成工作脱节。

    三是制度滞后管理缺失调节能力比较弱,导致中层干部交流难。虽然《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和《党政领导干部交流工作暂行规定》对干部交流工作明确了政策性规定,但总体而言,比较原则,特别是在中层干部交流方面缺少操作性的制度规定,一些地方虽然也相应出台了中层干部交流的有关规定,但相对而言缺少规范性、系统性,一些规定还滞后于形势的发展要求,不能适应新时期干部工作的需要,不能有效地解决中层干部交流面临的体制、机制性实际问题。例如:行政岗位与事业岗位之间如何实现双向流动,不同的职称与职位设置之间如何实现互评互聘,条管部门与块管部门之间如何实现人才的流动整合,不同的岗位之间如何实现职级、职称、待遇的有效调节,等等,都是亟待探索和解决的问题。在具体工作中,少数组织人事部门也存在“重交流轻管理”的现象,对交流干部的考核监督和管理教育机制不够健全,跟踪培养和交流保障措施跟不上,从而影响了中层干部交流工作的健康开展,加大了中层干部交流的难度。

    中层干部,上承领导,下启一般工作人员,是一个单位、一个部门管理链上的重要枢纽和中间环节。中层干部交流是对中层干部实行动态管理,优化人才配置,培养锻炼,预防违法犯罪的重要举措。做好新形势下中层干部交流工作,可以更好地增强中层干部的本领,更大限度地发挥中层干部的潜能,促进经济和社会事业的全面协调发展。

    1、加大宣传力度,努力营造中层干部交流的良好环境。思想是行动的指南。解决思想认识问题是搞好中层干部交流工作的前提和基矗要多渠道宣传中层干部交流的重要意义,引导领导干部养成大局意识、容人之量,教育中层干部树立服从意识、奉献精神,要使全社会消除误解,形成共识,理解和支持中层干部交流工作,为广大中层干部施展才华、开拓进娶干事创业营造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

    2、健全交流制度,全面形成中层干部交流的政策规范。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要建立健全中层干部交流制度,对交流的目的、范围、形式、时限、程序、纪律等作出明确规定,减少随意性,每年都要组织1-2次中层干部交流工作,使之正常化。要把中层干部交流与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有机结合起来,与公务员制度的执行、干部的升降、奖惩、回避等结合起来,形成中层干部能上能下、能进能出的动态管理机制。同时,要建立跟踪培养制度,促进交流干部在实践中健康成长。

    3、实施分类指导,不断增强中层干部交流的质量效果。

    中层岗位千差万别,中层干部个性迥异,交流目的各有侧重,对中层干部交流在实行统一规范的基础上,必须根据交流指向,进行分类指导,形成多层次、宽领域、多形式的有序交流。一是实施锻炼型交流。根据有发展潜力、培养前途的后备干部的知识特点、能力状况和岗位需要,通过置换的办法,腾出相应岗位,进行横向交流,为他们提供多岗位锻炼的机会,不断积累工作经验,丰富人生阅历,更好地提高适应环境、把握全局、应对复杂局面的应变能力和工作能力,为走向成熟、快速成长奠定基矗二是实施任期型交流。针对在同一单位、同一岗位任职时间比较长的中层干部,明确必须交流的任职期限,定期组织交流,打破因职能关系建立起来的“小圈子”、“利益共同体”,遏制腐败现象的.滋生。三是实施结构型交流。根据考察情况,按照专业对口、岗位相适、身份相符、便于发挥作用的原则,对因性格、知识、健康等因素不适应岗位需要、发展要求的适时进行调整交流,提高中层干部队伍的战斗力。四是实施指令型交流。结合年度考评情况,对连续两年处于末位的中层干部进行指定交流,增强中层干部的危机意识,消除工作惰性,提高工作效能。五是实施整顿型交流。对群众关注的热点岗位、服务窗口,实行一次举报查实,就地免职交流的原则,彻底摒弃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的衙门作风,解决“肠梗阻”的痼疾,为群众、为社会构建起优质、高效、便捷、畅通的服务平台。六是实施回避型交流。严格按照《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和《国家公务员暂行条例》之规定,对应当任职回避或公务回避的对象进行交流,保证中层干部行使职权的公正、公平性。

    4、科学合理交流,切实保证中层干部交流工作平稳有序。

    能不能科学有效、合理规范地进行交流,直接关系到中层干部和社会公众的接受程度,关系到中层干部交流能否正常有序进行。要不断创新中层干部交流工作举措,努力构建公平、公正、公开、透明的交流环境,在制定交流方案、确定交流对象时,要实事求是,出以公心,不搞平衡照顾、变相提拔,更不能以交流为名打击报复,借交流之机拉帮结派,排斥异己。不搞简单地搬“人头”,要立足岗位实际,以工作需要为主,兼顾中层干部的特点、意愿等因素,尽量向工作需要加强的部门交流,向业务相近的部门交流,向个人擅长的岗位交流。要防止简单凭借学历、年龄或任职年限“划杠子”、搞“一刀切”,防止“体内循环”,以部门间轮岗代替中层干部交流,杜绝调不出、派不进的现象,更要防止片面追求中层干部交流的“大手笔”,把中层干部交流变成“形象工程”。领导干部要克服“媚下”的心态,不宜帮交流干部说情,甚至提出过高的任职条件,为中层干部交流设置障碍。组织人事部门要对交流干部详细介绍调进单位的性质、特点及需要注意的问题,加强跟踪考察,随时了解他们的情况,及时帮助指点提醒;对不服从交流的干部,要严肃批评教育,经批评教育不改的,应予以相应的党纪政纪处分,情节严重的应予以就地免职、降职或撤职,确保交流干部心情舒畅,工作顺利。

    

【中层干部交流“难”的原因及对策思考】相关文章:

有关中层干部交流“难”的原因及对策思考08-09

面对就业难:原因与对策分析07-01

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与对策07-21

浅析民间案件执行难原因及对策01-20

当前民事行政检察监督难的原因与对策01-20

高校毕业生就业难问题的原因及对策10-04

小学生数学交流能力培养的思考与对策07-19

民营企业融资难问题原因分析及对策07-29

浅析中小企业融资难的原因与对策0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