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文档列表

素质教育与物理

时间:2021-12-07 16:48:01 教育教学论文 我要投稿

素质教育与物理

素质教育与物理1

在初中的物理素质教育中存在着许多误区,我们应该运用正确的.教学方法实施素质教育.

素质教育与物理

作 者: 作者单位: 刊 名: 黑河学刊 英文刊名: HEIHE JOURNAL 年,卷(期): 20xx ""(5) 分类号: G632.0 关键词: 物理 素质 教育

素质教育与物理2

  本学期我任教理科7班、文科5和13班、学考14班。在教学过程中,继续探索教育教学规律,有意识地培养学生观察、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形成对书本知识的综合、迁移、拓宽和加深,从而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和要求。

  一、以学生为主体,实施开放式教学

  为适应新课程理念下的素质教育,我摒弃传统的“填鸭式”的教学模式,不断探索并采用符合现在中学生实际的教学方式,变封闭型教学为开放型教学,将课堂大胆、充分地让学生们自己支配。采用以自学(自读课本及相关资料、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实验探索)——互学(讨论交流)——督学(老师督促个别不太专心的学生、适当点拨知识重点、解析学习难点)——验学(当堂练习巩固,检验学习效果)链接起来的课堂结构模式。这样的教学模式,减轻了学生的课业负担—— 作业基本能在课堂内完成,使学生有足够充分的课外时间做自己喜欢的事,比如阅读课外读物、体育运动或做一些手工制作;也提高了课堂效率—— 一节课内,学生需要完成四个不同内容的活动,学生不容易感到疲劳和厌倦,整节课都能集中精力。

  二、运用现代媒体,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多媒体能把文字、图像、声音、动画和视频信息等众多信息集于一体,能在视觉、听觉上产生丰富的刺激,引起学生的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学习欲望,能使抽象的概念具体化,静态的'知识形象化,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获取、记忆。

  三、加强实验教学,增强学生实践能力

  遵循物理教学规律和物理学科的特点,以实验启动物理概念、定理、定律的教学。在演示实验中,引导学生有目的的观察,启发积极思维,提示物理现象的本质。组织好学生实验,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培养学生独立操作的能力、团结协作的精神和学生自主创新的能力。配合校园文化节,开展了物理小制作比赛,极大地调动了学生们动手做实验的热情。

  四、因材施教,整体性提高学生成绩

  学生智力、素质的参差必然导致教学的不统一性,在教学的过程中注意兼顾全体学生,难易有度,激励先进学生,鼓励后进生。对学习成绩优秀的学生,重点给予学习方法上的指导,提高他们的自学能力,鼓励、倡导他们超前学习,指导他们适当拓宽学习内容、加深学习深度、提高学习难度,争当“领跑者”。特别关注有学习欲望但学习困难的学生,经常与他们沟通,了解他们的困难所在,经常表扬他们的进步,放大他们的闪光点,增强他们的学习信心和学习热情,再循序渐进地指导他们掌握一些简单有效的巩固知识的技巧,尽可能使他们感觉到“付出总有回报”。

  五、重视德育渗透,培养科学态度

  在物理教学过程中,恰当地向学生渗透辩证唯物主义教育、爱国主义教育、道德品质教育和科学态度教育。着重介绍一些我国科学家对物理学的贡献,介绍各国科学家们在探索物理学的过程中经历的细节事件,让学生了解科学探索中的艰辛,学习科学家们敢于质疑权威、善于发现极细微的现象、勤于实验反复探索的精神,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六、加强校本研修,提高业务素质

  坚持每周一次集体备课活动,同本学科组同事们一道,反复解读《物理新课程标准》,跟进了解我省近几年的考试动向,尽量熟悉新形势下的教学教育价值观,精心组织教学内容,不断改进教学方式,整体提高学生们的物理素质。

素质教育与物理3

  摘要:物理实验是大学的课程中一门基础的学科,是大学物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理工科学校或者理科教育中,物理实验和理论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基本素质的重要课程。本文通过对大学物理实验中存在的问题及教学的现状,提出了素质教育和创新在大学物理实验中的培养。

  关键词:大学;物理实验;素质教育;探索

  大学生的综合素质是大学生活教育中的重要组成,素质教育是按照科学的方式方法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最终目的是让学生具备自主的思维能力。通过对大学物理实验的改进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在目前来看,大学物理实验教学中,考核学生的一般都是完成实验报告等笔式作业,有时则是放入一定比例的操作考试及笔试实验在期末考试中,通过考试这种评价忽略了在物理实验过程中大学生所体现出的探索精神和实践能力等,这种方式导致学生只注重实验的结果,而不重视实验的过程,这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学生自己分析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的创造性和灵活性,最后失去了对学习物理学科的兴趣。

  一、大学物理实验的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大学物理实验是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思维能力的,可以让学生将理论联系实际达到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大学物理实验在大学中普遍不受重视,物理实验是基础的实验课,尤其是对师范类的非物理专业学生而言,教学效果并不明显,无论是学校还是学生都不是特别重视,要针对这种情况要让学生对物理实验有正确的认知,让学生认识到物理实验可以提高个人能力,而且也可以使自己的素质得到提高。态度端正之后,学生才能主动去进行物理实验,这样才能真正发挥物理实验的作用。在大学物理实验中的课时少,不能使学生的动手能力得到满足,根据学习情况,应该多设定几个物理实验项目。目前在学习的过程中,学生可以按照老师的要求完成物理实验,但是每次的物理实验时总能发现有少数学生对自己的学习并不认真负责,例如:实验课前并不预习,总是到了实验室时匆忙填写实验预习报告;在实验中不认真听讲,实验中的数据并不是自己亲手操作得出的,而是抄袭其他同学的实验数据;课后写实验报告应付了事,不是根据自己的实验数据进行填写,而是直接引用他人的实验结果,这是严重对自己不负责任的行为;不对自己的实验结果进行分析。

  二、大学物理实验对培养学生素质的意义

  物理作为一门基础学科对自然科学的发展有着巨大的作用,是理科学生进入学校后最先接触的必修实验课之一,这不仅是培养了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而且也可以让学生在实验中发现问题并从多个角度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大大调动了大学生学习物理实验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大胆想象,不让学生只将目光放在原有的实验操作手册中,从而提高学生的素质,还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和不拘泥于现有的创造能力。让学生们与日益增长的科技水平相适应。因此,大学物理实验在全方面推行素质教育的今天可以说对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和科学素质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三、利用大学物理实验提高学生素质的方法

  在传统的教学中,以填鸭式教学为主,老师先对实验进行讲解和对具体的实验进行逐步演示,然后由学生按照老师的步骤来进行实际操作,在实验中遇到问题时学生第一时间是找老师解决问题,只有少部分的同学自己寻找解决方式和方法。这种僵化的教学模式忽略了学生的自主性,不利于学生素质的培养创新意识的提升。

  1、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学生为主体进行实验设置

  对于传统的实验教学弊端,我们要去掉跟不上时代发展需要的,教学中提倡以老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在设置实验时要先了解学生的想法,将物理实验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与时代发展的新技术联系起来,要调动起学生的好奇心,得到学生的共鸣,使学生的兴趣得到激发,让他们自主的参与到物理实验中,这会很大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为了学生提高物理实验操作能力和素质教育打下坚实的基础。

  2、教师转换授课方式

  为了进一步完善教学的现状,老师在教育中应该加大对物理实验教学的力度,转换自己传统的授课方式,需要调动学生做实验的兴趣性、主动性和积极性。在大学物理实验教学中,老师的教学方式可以寻求多样化,不要求所有人都一致,并且可以根据不同学生的特长而制定不一样的授课方式。但对于设计性实验而言,可以建立不同的学习方式,例如“自主式、研究式、合作式”等等,改变教师先讲,之后让学生再做的教学方法。在上实验课的过程中,要求学生自己解说一下自己的实验原理及实验目的,让同学之间互相讨论实验方法,而且可以让同学们用不同的方式方法对实验进行论证,有时也可能得到不同的数据,老师针对性地对一些实验进行点评和讲解,让学生在实验过程中发挥主导作用,改变教师的主导地位,从而鼓励学生在实验中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

  3、举办大学生物理实验竞赛

  举办大学生物理实验竞赛,也是为了提高学生和教师开展物理实验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应该每年定期组织本校学生开展全校性的大学生物理实验设计大赛,也可以在此基础上举行两年一次的在全省大学的学校范围内开展一次学生物理实验设计大赛。这项工作要以物理实验室作为硬件保障,以物理实验教学作为支撑,以激励机制作为政策导向。

  4、以科学素质为基础培养的设计性实验

  素质教育一直以来都是以提高学生素质为目标的教育,是以人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为需要,为了掌握和培养学生能力的基础之上,并且以提高受教育者的素质作为目标,是以尊重学生主体地位作为出发点,注重开发人的.创新能力和潜能,形成健全人格为根本特征的教育方式。一些学校总是在想方设法的为了实现大学生的素质教育创新与发展在大力推进大学生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唯有体现出科技创新能力的培养,在总体向前推进的基础上,而且针对科学技术创新能力培养的活动中开展,才能真正实现大学生素质教育的全面发展。我个人认为科学素质的培养设计性实验应该包括以下几种教学模式的内容:1)需要建立一个新的兴趣小组;2)需要启动一项新的物理实验任务,其中需要注明实验的任务,所需的实验器材和操作技能等;3)完成实验,学生进行讨论所用到的学习资源、分析实验结果等;4)要求学生在实验结束之后进行总结

  四、教育部应该加大对高校物理实验的支持力度

  1、加强激励机制建设

  对激励机制建设的完善是对物理实验工作的支持和鼓励,会使各高校更加看重物理实验,建立科学的激励目标和方法等是为了建立长效的物理实验激励机制的根本保证。因此,各个大学学校必须加强以物理实验建设为基础的激励机制建设。但是激励机制应该循序渐进,要使全校师生自觉去认识到物理实验的重要性,以利于真正达到激励的目的。

  2、全方位加强物理实验平台的建设

  物理实验平台的建设应该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为硬件建设,另一方面为软件建设。要充分认识到物理实验对大学生素质教育的重要性,充分调动各院校师生对物理实验的热情和积极性。要充分注重物理实验环境的建设,有好的物理实验学习环境,才能使其向着健康可持续发展的目标前行。加强物理实验平台的建设学校需要将思想观念、规章制度和激励机制等纳入到平台建设中。

  五、结束语

  物理是一门基础的自然科学,而实验在物理学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加大对物理实验的重视程度有着巨大的作用。大学物理实验的主要目标是为了提高大学生的素质教育,在大学物理实验中的主要受益者也是大学生自己,要如何调动大学生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吸引学生主动参与到物理实验中,更好的学习理论知识与实际动手能力相结合,最终达到提高大学生整体素质的目的。物理实验教学的目的不光是为了传授知识给在校大学生,从长远目标来看是为了学生的未来,更是为了学生会很快适应社会的能力,为社会培养出不仅具备系统理论知识的人才,而且还要具有较高的实践应用能力的人才,还有善于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的人才等等。为了培养大学生的良好意志品质和过硬的心理素质,应该对大学物理实验给予足够的重视。

  参考文献:

  [1]周晓平,陈军.大学物理实验在大学生素质教育中的探索[J].科技资讯,20xx,01:186-188.

  [2]张红燕.大学物理实验中的素质教育[J].教育教学论坛,20xx,06:210-211.

  [3]杨洋,耿小丕.大学物理实验与大学生创新素质的培养[J].黑龙江高教研究,20xx,05:110-111.

  [4]王婷.浅谈大学物理实验与学生素质教育[J].甘肃科技纵横,20xx,04:180-181.

素质教育与物理4

  实施素质教育是面向二十一世纪基础教育改革的基本任务。要实现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宏伟蓝图,最根本的一点就是要提高全民族的素质。这就迫切需要教育特别是基础教育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也只有这样,中国才能在本世纪的国际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现在的中小学生是本世纪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培养他们的素质就是争取我们国家和民族未来的繁荣昌盛。

  素质教育在培养目标上要求:基础教育的任务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一代新人,使全体受教育者在思想品德、智力、体质诸方面得到生动活泼的主动发展,使他们成为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其中,思想品德素质教育是教学中的一项重要任务。物理教学与思想品德教育有着密切的联系。思想品德素质教育要求在物理教学时努力做到:培养学生爱国主义思想情操,培养学生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培养学生实事求是、严肃认真、按规律办事的科学态度,培养学生刻苦钻研、互助协作、爱护公物等良好习惯。

  一、爱国主义教育

  物理学的宏伟大厦是一砖一瓦构成的。我国无论是古代还是现代都在不断地为大厦添砖加瓦,在很多方面甚至是大厦的顶梁柱和奠基石。教学中要通过介绍我国古代和现代的科学成就,培养学生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激发学生爱国主义热情。

  如我国古代计时方法、天坛、圜丘、编钟等声学贡献,《墨经》中小孔成像的研究,古代质量测量的天平、郑和下西洋大轮船的浮力应用,指南针的发明和磁偏角的发现,这些知识能激发学生对我国古代物理学贡献的自豪感。我国现代科技成就、运载火箭的发射、卫星技术、原子弹、氢弹的研制及核能的和平应用、超导材料、电子技术的飞速换代更新、华裔物理学家杨振宁等的贡献等,这些知识能激发学生民族自信心,培养学生历史责任感。

  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

  物理学中许多的物理现象、规律都包含着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如测量工具的逐渐完善、精密,乐音和噪声的辩证转化,牛顿第一定律理论与实践的联系和发展,物理学中模型、假想,微观粒子的实验检测,牛顿经典力学与爱因斯坦相对论的对立统一及爱因斯坦理论的最新论证和发展,通过这些知识使学生体会到认识源于实践,理论指导实践,世界的矛盾统一,实践检验真理等辩证唯物主义的思维方法。

  三、科学态度教育

  实事求是、严肃认真、按照客观规律办事的科学态度是每一个中学生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物理课本中介绍了许多科学家严肃认真对待物理科学的事例,可以使学生得到启迪,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培养学生掌握物理规律的认真态度,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如:牛顿定律的发现、法拉第电磁感应现象的'发现等。课本中也介绍了许多违背客观规律办事,结果劳而无获的事例。可以使学生辨别一些假象,避免走许多弯路,做一些徒劳无功的事。例永动机不能做成,因为违背了能量守恒定律或客观物质世界中能量流动的方向性。

  四、刻苦钻研、互助协作、爱护公物教育

  物理课本中介绍了许多科学家几十年如一日刻苦钻研的事例,可以培养学生的正确的学习态度。在物理实验时也应进行互助协作、爱护公物等的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实验习惯和工作态度,端正学生的价值观和人生观。例如课本中介绍了法拉第十年努力发现电磁感应现象,制成世界上第一台发电机,居里夫人四十年如一日艰辛劳动,提炼出一克镭等事迹。

  从素质教育的要求出发,在物理学科教学中同样必须培养学生的思想品德素质。因而我们必须从以上各方面注意培养,为使本世纪我国成为高素质的人才库,从而屹立于世界强国之林而奋斗。

素质教育与物理5

  《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第三条规定:“义务教育必须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努力提高教育质量,使儿童、少年在品德、智力、体质等方面全面发展,为提高全民族的素质,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建设人才奠定基础”。这给义务教育提出了总的培养目标和任务,为完成这一目标和任务,过去的教育观念、教学方式方法已不再适应新的教育形势要求,必须转变教育思想、更新教育观念,进一步深化教学改革。在中学物理学科实施素质教育,是深化物理教学改革的重点课题,本文就此问题进行初步探讨。

  一、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我国新时期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对当今人才素质的要求越来越高,在国际学术研讨会上,对21世纪的人才素质提出了以下特征:一是具有积极进取和开拓精神,二是具有适应社会急剧发展的适应力和创造力,三是具有与人交往的交际能力和应变能力。

  素质教育是八十年代我国实行改革开放政策后提出的以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为目标的新的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是我国基础教育改革的发展和深化,它的实质是一种对人的身心潜能进行开发的教育,是生理心理品质的培养与社会文化素质的培养相结合的整体教育,它的目的是全面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它的根本任务是根据国家的教育方针和少年儿童身心发展的规律,促使他们的“基本素质”得到全面和谐的发展,为使他们成为适应时代需要和全面发展而又具有健康个性的社会主义新人打下基础。素质教育是面向未来、立足于21世纪人才观的全面教育,不是以眼前的升学或就业为目标的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使每个学生的.兴趣、爱好、特长、个性都得到和谐、充分发展的教育,不是单一传授知识,只注重个别优等生、尖子生的英才教育;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开发智力,培养学生学习自觉性,使学生感到学习既艰苦又愉快的教育,不是压制学生学习兴趣、枯燥、单调、强迫学生学习的教育;是激发学生独立思考、创造欲望的教育,不是墨守成规的教育。通过素质教育,能充分发展学生自身潜在的、先天的因素,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使学生在身体素质上做到;健全、健康、强壮、灵活;在思想政治、道德素质上,有崇高的理想和高尚的情操,有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在科学文化素质上,使学生及时获得现代科技的新信息、新知识,开阔学生的视野,使学生的特长得以发挥;还可使学生在自学、操作、实验、人际交往、综合分析、社会适应、心理承受能力等方面得到锻炼与提高,培养出来的学生能顺利从事各种社会实践活动。可见,要培养适应我国现代化建设多层次、多规格的跨世纪人才,必须在基础教育中实施素质教育,这是教育形势发展的需要,势在必行。

  二、素质教育的目标体系及内容

  素质教育的目标应该建立在素质的结构、育人的方向和现实条件这个三维度上,因此,可把思想道德素质、文化科学素质、身体素质、审美素质、劳动技能素质、心理素质和交往素质这七种素质作为中小学生素质教育培养目标的基本要素。

  1.思想道德素质教育

  思想道德素质包括良好的品德修养、健康的思想情操,正确的政治方向、远大的理想抱负等。这是调节个人的行为,处理个人与他人、个人和社会关系所必需,是学生成长为一个合格的现代公民最重要的条件,是学会做人的根本,思想道德教育就是按照一定的社会需要,有计划的目的地进行政治立场,理想、世界观和道德品质的教育。结合物理教学内容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是物理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因此,要强化思想道德教育意识,充分看到物理教学与思想道德教育的密切联系,根据《物理教学大纲》要求,要努力做到:培养学生热爱科学的思想感情,焙养学生初步具有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和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使学生树立远大的共产主义理想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人生观,具有历史的使命感和责任心。

  2.文化科学素质教育

  文化科学素质包括旺盛的求知欲、良好的学习习惯、正确的学习方法、必要的知识技能结构、一定的智能基础、积极的创造精神等。这是学生将来认识、改造自然和社会、迎接科学技术高速发展的挑战所必需,是他们将来获取谋生手段和发展自身的必要条件。文化科学素质教育就是以系统的文化科学知识和技能武装学生,发展学生智力,培养能力,具有创造精神的教育。在物理教学中,要转变教育思想,改进教学方法,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和学生的主体作用;要把传授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与发展智力结合起来,使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发展智力和能力;要重视物理实验和物理学的研究方法,使“导”与“学”相结合;要重视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使“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相结合;要重视物理知识的应用,使“知识”与“能力相结合。让学生学得积极、主动、生动、活泼,通过耳听、眼观、脑想、表述、操作等来实现文化科学素质的培养,使之具有较高的智力和技能;具有较强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思维能力和自学能力;具有较强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具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独立学习新知识的基本素质。

  3.身体素质教育

  身体素质包括良好的卫生习惯、浓厚的体育活动爱好、正常的发育、良好的体能及健康的体质等。这是适应和改造环境的需要,是人的其他各项素质发展的生理基础。身体素质教育就是要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卫生习惯和健康的体魄,掌握提高身体素质的科学训练方法。在教学过程中,使学生学得轻松、愉快,要特别强调学生参加体育锻炼和各种文体活动,积极参与社会实践活动,把物理教学与身体素质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

  4.审美素质教育

  审美素质包括良好的审美意识、健康的审美情趣、一定的审美创造能力等。良好的审美素质有助于人追求真理、发扬善性、增进健康,是少年儿童按照美的规律来塑造自己的完美人格的必要条件。审美素质教育就是通过物理教学培养学生的审美观,具有良好的审美能力,具有高尚美的情操。在教学过程中,要克服视美育可有可无的偏见,要纠正把美育局限于艺术教育的做法,要把美育贯穿在整个教学之中。

  5.劳动技能素质教育

  劳动技能素质包括热爱劳动的态度、自觉劳动的习惯、生活自理的能力和劳动技能的掌握等等。这是少年儿童将来投身改造自然、社会的物质生产劳动和精神生产劳动的基础,也是通过实践促使其他素质形成和发展的需要。劳动技能素质教育就是通过上选修课、劳动、参观、社会实践、课外活动小组等形式进行劳动观点和劳动习惯的教育,生产基本知识和基本技术的教育。让学生学到初步的生产组织和管理知识。若条件允许,可结合教材,组织学生搞小修理、小实验、小制作、小发明、小创造,培养学生动脑动手能力,以适应今后发展的需要。

  6.心理素质教育

  心理素质包括以思维能力为核心的智力因素和由动机、兴趣、情感、意志、性格等组成的非智力因素两部分。这是适应环境、赢得学习和生活成功的必要条件,是形成和发展人的社会文化素质的基础。心理素质教育就是依据学生心理发展的规律、年龄特点和个性差异,通过科学有效的途径,提高学生的智力因素,促进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发展和成熟,这是物理教学中的新任务。因此,在教学中必须转变原有的教育、教学、教法和教绩观念,通过多种方式加强学生心理素质训练,把心理素质教育落实到各章节各知识点教学中,并贯穿于物理教学的全过程,使他们在当今发展迅速、变化复杂、竞争激烈的社会生活中,具有较强的心理适应能力。

  7.交往素质教育

  交往素质包括参与社会政治生活、人际交往,群体合作等方面所要求的素质。这是学生进入社会正常参与社会实践活动的必要条件。交往素质教育是培养学生社交能力、应变能力的教育,是通过社会活动,群体生活来完成的。在物理教学中,要鼓励学生多参加社会活动和集体活动,通过物理科技活动小组、物理游戏、物理分组实验、物理故事会、夏令营等形式,培养学生乐群合作、热心参与、善于交往、善于应变的品质,提高交际能力。

  三、在物理教学中如何实施素质教育

  1.教师首先要转变教育思想,更新教育观念,充分认识到素质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摒弃“应试教育”的束缚,自觉地向素质教育转化。

  2.严格执行教学计划、教学大纲,不增加学生负担,在制订教学计划时,要合理安排各方面素质教育的内容和方式,使素质教育落实到实处。

  3.构建素质教育的课堂模式,以素质目标-教学计划-课程设置-课堂教学为实施素质教育的主线,进行改革、试验,探索。

  4.全面把握物理学科特点,充分利用现有设备,创造条件,加强实验教学。

  5.建立健全备课制度,把素质教育落实到备课中去。在备课时,结合教材,充分挖掘进行素质教育的素材,合理安排素质教育内容,把传授基本知识、基本技能与素质教育有机结合起来。

  6.素质教育形式要多样化,可采用几句话简单扼要说明的介绍式,可采用参观、讲座、专栏、第二课堂等专题式,可采用潜移默化的迁移式,还有社会活动,集体活动、体育活动、劳动等形式,要因地制宜,因材施教,灵活多变。

  7.重视理论联系实际,增强实用性教学,拓宽教学内容,扩大学生知识面,开阔学生视野。

  8.要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教师必须具有良好的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具有扎实的基础理论知识和专业知识,能灵活运用教育学、心理学原理指导教学。

  四、结束语

  素质教育理论是具有中国特色的教育理论,对素质教育理论的研究探索已有十多年的发展历史,对指导基础教育具有积极的推动和促进作用,其发展前景广阔,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当前,素质教育已由重点研究外部关系向重点研究内部要素逐步深化,取得了可喜的研究成果,但要形成完整的、适合中国国情的、具有中国特色的教育理论体系,有待今后进一步研究探讨,逐步充实、完善、提高。

素质教育与物理6

  一、科学态度的培养与物理课堂教学

  物理学科最大的特点就是可以采用实验教学,通过实验去探寻物理规律,一切的发现与思考都要以实验结果为依据,一切的想象都要用实验去求证。在实验过程中要求学生认真仔细,运用科学求实的态度,绝对不能主观想象,在教学中,教师也要尽量做好实验课程的设计,各个实验环节的把握要做到位,排除一切可能影响实验结果的因素。做到严谨仔细。绝不可以马虎大意,更不可以把实验失败说成是条件不足,设备不足,做实验前要充分准备,严格操作。

  二、合作意识的培养与物理课堂教学

  在课堂教学中,尤其是提问过程中,要多让学生们互补答案,启发创造性思维,传递给他们合作的概念,一个完整的答案,可能是大家一起给出来的。在学生实验过程中,也可以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提高动手能力,在实验中,教师可以多采取两个人或者多个人合作实验的方式,让他们一起出主意,一起合作完成实验,也可以让学生们分工合作,可以让一名同学负责任务的安排,另一名同学负责实验监督。然后,实验结束让他们角色互换再来一次,这样的合作可以培养很强的责任意识。

  三、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科学的思考问题方式

  中学物理教学的重要任务就是培养学生的物理思维方法,这也是提高学生发展能力的有效方法。在解决一个物理问题的时候,可以用几种不同的方法来,难易程度有相当大的区别,这个时候,如果能够运用一些科学的思维方法,能够在解题过程中运用一些技巧,就可以轻松拿下验证题。所以,从这个角度上来说,教会学生掌握一个解决问题的方法,远远要比教授他们知识重要,我们教师一定要做到授之以渔。教师在实验过程中,不能让学生有不正确的认识。我们要通过正确的实验操作让他们明白:实验过程只是一个物理规律归纳总结的过程,只是一种科学的思路和科学的方法的展示。要重视“假想”在科学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当然,这样的假想也是要有一定的知识储备做基点,而不是天马行空的想象。通过实验,去求证想象的正确性。创造性的思维是需要假想的。

  四、在物理学习中掌握积累研究问题的`方法

  在物理学习中,我们要教授学生学会用物理思维解决问题,研究问题,通过科学的思维找到一种最直接、最易掌握的方法,去探索、研究物理。这里介绍一种物理研究方法:控制变量法。当一个物理量和许多因素有关系的时候,为了能够保证这个物理量与其中一个特定因素之间的关系,就要做到能够控制其他的因素不改变。然后,通过改变这个因素的方法,探究物理量与这个特定因素之间的变化关系。

  五、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物理学科本来也是来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的。我们生活的周围随处可见物理现象,当然也要通过物理知识去解答。比如,我在讲述大气压时,把小试管放入装满水的大试管,然后将其倒立,小试管将上升。看到这样的实验结果,学生们都很兴奋,也很好奇,抓住他们的兴奋点,问他们为什么的时候,他们往往会表现出极大的求知欲,而且,通过观察,我发现,在这样的情形下教授的知识,最容易被他们接受和掌握。对学生的素质教育,也是教师自身素质提高的一个过程,在培养学生的过程中,教师们更要注重自身素质要跟得上,这样才能引导学生参与到教学的各个环节。物理教学,一切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为目的。

素质教育与物理7

  一、教学内容

  (一)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

  伴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对物理学科的教学提出了更高要求,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不仅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还能培养其逻辑思维和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如果在物理课堂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只是讲解概念、公式,而忽视教学方法的作用,对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起不到促进作用。所以,在物理课堂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制定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使学生在掌握基础知识的同时能进一步的扩展,进而不断提升自身的学习能力。在中职物理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不断的研究、探索出适合学生学习的教学方法,例如,在讲到质点概念时,首先,教师应列举出一些有关运动的例子,使学生认识到物体运动的障碍是各个部位的运行情况不同,之后再列举出一些有关运动的例子,让学生对这两组例子进行对比,经过学生之间的比较和研究,能够得出结论,有时可以忽略物体的形状、大小,进而建立有关质点模型。

  (二)加强思想道德教育

  素质教育的.最终目标是实现德育、智育、美育、体育全面发展的综合型人才,所以,在物理课堂的教学过程中,教师的职责不仅仅只是教物理知识,更重要的是应加强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在中职物理课堂教学中,教师应不断的找到与德育方面相关的内容。例如,可以向学生列举出我国物理学的主要成就,使学生的民族自豪感不断提升,通过分析我国近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进程,学生能够了解与发达国家之间存在的差距,以此激发其学习热情,为我国的科技发展做贡献[2]。此外,还可以向学生介绍一些先进人物的感人事迹,例如,在物理学领域里,有很多科学家为了寻求真理付出了极大的努力,有的甚至以生命为代价,一个典型的例子,对于万有引力定律的研究,是牛顿、哥白尼、伽利略等众多科学家的共同成果。

  (三)与生活实际相结合

  在物理课堂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适当举出一些和日常生产、生活有关的例子,使学生感受到物理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进而激发其学习兴趣,不断的进行研究、探索,主要是使学生学习的理论知识能够转化为实际应用能力,以达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目的。例如,在学到有关摩擦力的相关关知识时,依据摩擦力的三个基本要素和产生摩擦力的根源,进而分析和研究自行车所受摩擦力的情况。

  二、教学课程

  素质教育主要强调的是学生的全面发展,这就要求教师转变角色,由以往的教师为主导转化为学生为主体,发挥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学生主体地位的概念是:在学习的过程中,学生具有的自觉性、主动性、参与创造性,学生只有将知识转化为自身所有,才能在不断变化中应用自如;只有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才能够做到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在物理课堂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积极引导学生发挥其主体地位,主要应做到以下几点:首先,教师应引导学生进行课前预习,使学生在掌握基础知识的同时,了解知识的侧重点,以便在上课的过程中,学生能够抓住重点、突破难点;其次,教师应不断的创设课堂教学环境,成立学习小组,对于同一个问题不同学生发表各自的观点,使学生之间相互学习和交流。最后,教师应不断的引导和鼓励学生,使其感受到教师对自身的重视,进而形成一个正确的学习态度。

  三、教学评价

  教学评价是整个教学活动中一个关键环节,评价的对象可以是教师、学生,不仅仅是评价教师的教学质量以及学生的学习成绩,还应评价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以使学生能够正确认识学习的重要性,进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以达到素质教育的发展目标。

  四、结论

  综上所述,通过分析在中职物理课堂教学过程中,如何培养学生的素质教育,我们能够看出,素质教育在学生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一直以来,我国教育界也在提倡发展素质教育,虽然取得了一些成效,但是仍然存在很多问题,例如,教学体制的落后、教学方法的死板等等。因此,现阶段,我国应全面实施素质教育,这就要求学校、教师、学生之间共同努力与合作,学校应积极响应素质教育的相关规定;教师应转变教学方法,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不断提升自身的专业技能和素质,使其适应素质教育发展的要求;学生应积极主动的配合教师进行教学活动,不断的参与到活动之中。

素质教育与物理8

  物理学科作为高中阶段的一门基础性的课程,对于提高学生科学素养和培养学生创新精神都具有一定的先导性、基础性和无可替代性。而如今,素质教育代替应试教育成为新课改的主旋律,着重于培养学生的智力素质、身体素质、品德素质等方方面面。这就要求在高中物理教学中要有效渗透素质教育。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特别讲究方式方法,既不能将物理课讲成单调、枯燥的理论课,更不能讲成讲理、说教的德育课。

  一、寓素质教育于物理教学,培养学生创新精神

  在高中物理的教学中,除了要让学生具备系统的物理知识之外,还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意识,让学生敢于突破和超越。

  一方面教师应采用探究式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通过一些熟知的数学方法来探究物理规律,将物理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再还原为物理结论,这样不仅能培养学生利用数学知识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而且也能提高创新思维;也可以引导学生通过做一些物理实验来探索物理规律,实验的每一步都有可能激发出学生的创新灵感。实验探究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还能提高学生的动手和创新能力;另一方面教师应多给学生介绍高科技的物理成果。通过一些现代高科技的成果引入,让学生置身于一个与时俱进、具有潮流气息的物理天地中,这对于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是非常有帮助的。

  二、寓素质教育于物理教学,培养学生科学素养

  物理除了是一门高中必修课之外,它还是整个自然科学的基础,除了单纯物理知识的传授之外,学生科学素养的培养和提高也是非常重要的。

  一方面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注重物理学史的介绍。物理学史不仅是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爱国主义和科学精神教育的好教材,德育的好载体,而且还是让学生深入了解物理概念的'萌芽与成长的好机会,点燃创新火花的好火把;另一方面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注重对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和怀疑精神的培养。要引导学生打破传统思维和理念的禁锢,鼓励学生勇于提出与教师相反的意见和问题,敢于质疑,无论是教材中的知识,还是实验中的发现;最后,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注重学生想象力的培养。传统应试教育中,教师、大纲、考试三重枷锁将学生思维封锁,更别提想象力了。教师应注重安排一些有利于刺激学生思维活跃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思考,发展学生想象,培养学生创新精神。

  参考文献:

  许其赞。高中物理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吉林教育,20xx(16)。

素质教育与物理9

  在有关素质和素质教育的众多文章和议论中,这两个概念的含义不尽相同。本文所谈的素质,主要指社会文化素质,即指人的价值观、道德品质和行为规范、科学信念和科学精神、文化科学知识、劳动生活技能、审美观和审美能力等。社会文化素质是人通过环境和教育在后天形成的。本文所谈的素质教育,指的则是以全面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心理素质、社会文化素质为目标的教育。

  一、两种物理教育观

  中学物理教育的目标是什么?尽管建国以来历次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的说法不尽相同,其基本目标都是要与其他学科和其他学校活动一起,“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全日制中学物理教学大纲》,1990年4月第二版)。但是,在实际工作中,两种不同的实践反映出来的却是两种不同的物理教育观。多数人的作法实际是在努力把学生培养成为物理专业工作者,另一种则是力图使物理课程在培养高素质公民的过程中作出贡献。

  1。 两种教育观对重点知识的不同认识

  中学物理的教学内容分为重点知识、重要知识和一般常识。什么是重点知识?举例来说,一般认为牛顿第二定律是重点知识。1990年教学大纲(修订本)在高一和高三两次安排了牛顿第二定律的教学。按照现行高中课本,包括必修和选修两部分内容,牛顿第二定律和为这个定律做铺垫及随后巩固的教学约达七、八课时,若考虑到其后在学习牛顿第三定律及力学单位制时肯定要出现的有关第二定律的练习,所占课时数还会大得多。关于运动学的三个公式的教学也有类似的情况。如果把这部分内容所需的预备性知识,例如力的分析,所用的教学时间也包括在内,所占课时会更多。至于高三总复习,这部分内容所用时间的比例就更大了。

  高素质公民的一个重要标志是能够适应未来技术化的社会生活,但在实际生活中,很难想象在什么场合会用到“连接体”等高中物理中这类典型问题。即使将来从事科技工作,如果不是去作大、中学的物理教师,恐怕也很少需要在这样的层次上去应用牛顿第二定律。

  产生上述问题的原因,是因为这些同志们认为,在中学的有限课时内,应该多学一些“主干知识”。所谓主干知识,则是那些在物理学中影响全局的,掌握不好就无法进一步学习的,也就是说,考虑得较多的是物理学科本身,而非公民素质的需要。

  不适当地强调本学科的主干知识,占用了较多的教学时间,使得我国物理教学内容过窄、过旧,不利于学生科学素质的提高。

  英美的教育制度不像我们这样整齐划一,学生在高中阶段可以自己决定是否学习物理课或者学习哪种类型的物理课。他们有若干物理教学大纲(或考试大纲)和很多种物理教科书,各具特色,侧重点不同,可供师生选择。以美国一本有名的CONCEPTUAL PHYSICS为例,关于牛顿第二定律,书中只有一个由力和质量直接计算加速度的例题,章后也只有一个这样的计算性习题;但是这本书却较为深入地分析了有空气阻力时落体的运动,包括降落伞的作用等实际问题,这类内容在实际生活中有重要应用,却是我们的课本中所没有的,原因是这类问题派生于牛顿定律,况且由于中学数学知识所限,不能进行“深入的、定量的”研究。

  附带说一下,英美也有一些旨在培养未来物理学家的中学物理课本,但是这些课本在牛顿第二定律、运动学定律、力的分析等老问题中并没有像我们这样下功夫,他们用全新的现代物理的观点研究物理学,其实这才是培养物理学家的道路。这个问题不在本文深入讨论。

  2。对于应用性知识在物理课程中的作用,两种教育观有不同的认识

  物理学是一门应用性极强的学科,没有物理学就不会有我们今天的文明生活,这一点没有争议。拿我国90年代的课本和50年代的相比,可以看到联系各种产业和日常生活的例子大大增加了。在九年义务教育物理教学大纲(1992年颁布)规定的教学目的中,物理知识的应用和物理知识本身是同等重要的。这些都是很大的进步。本文要谈的问题是,在不同的教育观的支配下,在课程、教材和教学中,对于物理课程中应用性知识的处理是不同的。

  科学素质,作为公民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指较为丰富的科学知识,而且包括把这些知识应用到日常生活和本职工作中的能力。教学中的应用性实例有多种作用,第一,给学生指出,在实际生活中,什么地方用到了这些知识;第二,这些实例是一些示范,让学生看到,怎样使理论中的公式、条文和现实生活中的问题相互沟通;第三,向学生展示科学技术对于人类社会的意义。我们制定大纲、编写课本和进行教学的人,大多是物理专业出身,在工作中常常不自觉地要把学生复制成我们自己,因此,往往把应用实例处理成诠译理论的工具,好像在物理学中只有系统的理论才是最重要的,因而不能全面发挥教材中应用性实例的作用。这种认识和在它支配下的教育实践是和素质教育的精神相悖的。

  义务教育物理教学大纲把知识的应用规定为教学目的之一,为了贯彻这一规定,进一步体现素质教育的精神,在九年义务教育初中物理课本中,编者尝试了从两个方向建立物理理论和实际应用之间的联系:过去的习惯是讲过一段理论之后讲一讲理论的.应用,以说明理论的重要意义;现在在保留这种形式的同时,也从另一个方向上加强了理论和应用之间的联系,即抓住了一些场合,从实际问题出发,向学生介绍怎样在实际问题中找出科学道理,以深化对于问题的认识并进一步解决问题。在义务教育物理课本第二册中较多地作了这种尝试。在这些尝试中,有的需要综合运用某些物理知识,如“生活用电”,有的要求讲清原理,如“热机原理”,有的要提及技术层次的某些考虑,如“能源和节能”。关于技术层次的讨论,需要说明的是,自义务教育教材的编写以来,编者力求改变长期以来流行的重科学、轻技术的倾向,在教材中努力体现这样一种思想,即科学发现和技术发明对人类社会的发展同样重要。例如在讨论燃料的有效利用时,对比了煤块、煤粉和煤粒在锅炉中的燃烧效率;在讲到直流电动机时比较详细地讨论了换向器的作用。这些问题不涉及新的物理原理,但正是当年的这些“技术决窍”,推动了科学成果向生产力的转化。

  学生应用物理知识能力的提高必须有足够数量的实例作基础。和现行高中教材相比,在用于两省一市的高中试验教材中应用性实例大大增加,在前四册的16篇阅读材料中,9篇是有关实际应用的。此外,还有为数不少的练习和习题介绍了物理知识在各种产业和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这点和过去的教材有很大不同。希望老师们了解教材编者的初衷,充分利用这些阅读材料和题目,让它们在提高学生科学素质方面发挥作用。

  十分遗憾的是,在市面上众多的复习资料和习题集中,训练学生把物理知识用于日常生活和各种产业的题目几乎没有,它们很难在这方面提高学生的科学素质。此外,目前的各种考试,命题时也不大考虑它们对素质教育会起到什么作用。在作者手头的7个省市近年的15份高中会考试卷中,没有一个实际应用的题目,这使得这些考试在提高学生科学素质方面难以进行正确的导向。值得一提的是,每年三月在全国范围内进行的初中物理知识竞赛,其命题一直强调物理知识的应用,这个导向是正确的。

  3。 物理课程与其他科学课程的关系

  生活在社会中的人对科学知识的需求是综合的,人们为了教学的方便把它们分成了物理、化学、生物等几门课程,在按照素质教育的要求考虑课程、教材和教学时,不能认为这种课程设置和内容划分以及课时分配比例是理所当然的和一成不变的。

  物理学是研究物质结构和运动规律的科学,在几门基础学科中,它的研究对象最广泛,它研究的规律最基本。物理学的研究对象可以是无生命的,但是,生命活动却绝对不会违背物理规律。现在人们常说,21世纪是这门学科的世纪、那门学科的世纪,这是从某学科的发展前景来讲的。这里可以肯定地说,出现了跃进式发展的学科,必然广泛地应用了物理学的研究成果和研究方法。从这个意义上讲,物理学科在提高公民的科学素质方面具有其他学科不可替代的作用。

  但是,学科的重要性不能等同于学校中课程的重要性。这里要回到我们的出发点:中学物理课程不是为培养物理专业工作者而设立的,它应该和其他学科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为提高学生素质这一总的目标作出贡献。

  一个有趣的事实是,我们在谈到中学的三门科学课程时,总是按照物理、化学、生物这样的顺序,而英美的教育工作者则相反,说起来总是生物、化学、物理。在问到为什么把生物课程放到这样重要的位置时,他们说,(按照西方人的观点)人最关心的是自已的生活,而人的身体 医学,人的食物 农业,都是和生物学密切相关的,所以社会舆论对于学校中的生物课程十分重视。他们的说法给我们一个启发:今天的中学生,包括能够考上理工科大学的那部分高中学生,他们之中将来从事物理、化学、生物学的基础研究的人所占比例微乎其微,对于居民中绝大多数的工人、农民、一般工程技术人员和其他许多从业人员来说,到了下一个世纪哪门科学领先并不十分重要,重要的是能够懂得周围的科技环境,适应技术化社会的日常生活,能够应付本职工作中不断进步的技术要求,有能力对于与科学技术相关的社会问题发表意见。

  素质教育要求我们把培养学生成为某学科专家的潜意识转变一下,更多地考虑未来的普通公民切身的实际需要,那么学科的重要性、课时分配等难题也就容易解决了。

  二、物理课程应该加宽知识面

  物理学发展到今天,已经深入到各种产业和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可以说,在生活中到处都能碰到物理问题。在这种形势下,过窄的物理学知识面不利于学生适应未来的社会生活,也不利于实现物理课程的其他教育功能。

  许多与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物理知识,在中学物理课本中却难以找到,即使有,也往往作为选讲处理,多数老师不讲。相对湿度是一个常用的物理概念,夏天,人们对于温度的感觉在很大程度上受相对湿度的影响,在技术上,许多仪器设备对相对湿度都有一定的要求,但它在现行课本中只是一个选讲内容。现在,天气预报常讲降水概率,但是,作为应该具有较高素质的公民,有几个高中毕业生能够比较准确地说出概率的含义呢?现实生活中,有的人看问题片面,以偏盖全,究其认识论上的原因,也和缺少概率与统计的观念有关。其实,作为物理学的重要概念(当然也是数学中的重要概念),在热学和原子物理学中,关于概率与统计的问题本应多作一些文章的。

  其他一些物理知识,如角动量守恒、多普勒效应、绝热过程,以及流体动力学的初步知识等,较高素质的公民是应该有所了解的,但是由于种种原因都不能包括在《普通高级中学物理教学大纲(供实验用)》中。

  基于以上讨论,正在两省一市试用的新编高中物理课本(必修)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做了一定的努力。在尽力限定那些与实际生活距离较远的内容的同时,在可能的情况下以不同形式增加或加强了例如多普勒效应、电话磁卡、电话IC卡、高空气温为什么低、怎样测定古物的年代等与生活常识关系密切的内容。

  课本的编写必须遵照教学大纲。由于在降低“主干知识”的要求方面无法加大力度,所以增加的内容也十分有限。

  目前我国中学生的课业负担过重,物理课尤其被认为“深、难、重”,在这种情况下能否进一步扩大物理课程的知识面呢?解决这个问题的前提就在于能否在正确的物理教育观的指导下较大幅度地降低“重点知识”的要求,不再在这些知识点上“深挖洞”。只有这样才能解决物理课程“深、难、重”的问题,也才能扩大学生的知识面,使物理课程更好地为提高学生的科学素质服务。

  三、必须加强科学方法、科学觉悟和科学精神的教育

  如上所述,公民的科学素质首先表现为具有较多的科学知识,此外,还表现为掌握一定的科学方法、具有较高的科学觉悟和较强的科学精神。

  1。 科学方法

  物理学理论的建立遵循着这样的途径:观察实验(广义的) 假设 设计实验验证假设 理论 通过广泛的实践验证理论……在其他领域,大至科学理论的建立,小至自行车、台灯故障的排除,基本途径都是相似的,有意识地沿着这样的途径去思考问题,寻求解决的方法,是一种重要的能力。 我国的物理课程一直对学生进行“物理学是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这样的教育,这次新编高中试验教材在坚持这个优良传统的同时又作了以下努力。

  首先、注意不给学生造成这样的错误印象,好像通过课堂上的一两个实验,收集三五组数据就可以得出一个物理规律。要让学生认识到,课堂上用于归纳物理规律的实验不过是科学方法的一种演示。这一点,在新教材中多次做了特别的说明。

  第二、重视“猜测”在科学发展中的作用。我们一直重视从事实归纳科学规律,而后用演绎的方法利用这些规律去解决问题。这样作是正确的,但有两点常被忽略。其一,单纯的演绎不能得到新的认识;其二,单纯的归纳得出的规律只适用于与原型相同的场合,不能成为普遍规律。这两点都告诉我们:创造性思维需要猜想。在新编高中试用教材中,编者多次正面提到“猜一猜”、“可能”这样的词语,这在过去是十分忌讳的。

  最后,在新编高中试用教材以及九年义务教育初中物理教材中,多次应用并正面介绍了某些普遍适用的科学方法,例如控制变量法、用比值定义物理量的方法。新教材中还渗透了使用仪器设备时把它们视为“黑箱”的思想方法。在使用多用电表和使用示波器的教学中,教材有意识地把它们作为“黑箱”处理,即不引导学生考虑它的内部结构和原理,只让学生注意它们的两个界面与被测电路的界面和与使用者的界面。新设备、新电器层出不穷,任何人都不可能全面掌握它们的结构和原理,能够有意识地用“黑箱”的思想方法处理问题是一种十分有用的能力。

  能否掌握一定的科学方法是人的素质高低的重要表现之一,近年来,方法教育已经得到很多物理教育工作者的重视。但是,方法教育只能以知识教学为载体,以潜移默化的方式进行,不能把科学方法异化为新的知识点。这个问题在《普通高中物理教学大纲(供试验用)》中已经明确指出。高中物理试用教材以旁批的形式在适当时机指明某些常用的科学方法,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

  在一门课程中学到的科学知识是有限的,对于不以物理学为自己专业的学生,某些知识的细节可能以后再也不会用到,但是通过这些知识的学习所掌握的科学方法却可以迁移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甚至自然科学以外的其他领域,使人终生受益。因此,在物理课程中不断探索方法教育的内容和方式,是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课题。

  2。 科学觉悟

  科学觉悟,在本文中指的是对于科学技术在人类历史和现实生活中的作用的认识,包括积极的和消极的作用;也指对于科技成果的亲近感。

  关于科学技术的作用,已经有很多文章进行了充分的讨论。教材的编者作了一些努力来落实这方面的教育。过去的教材中关于科技成果的应用一般到技术层次为止,九年义务教育初中物理教材和新的高中试验教材则在可能的场合把它延伸到科学和技术对于推动社会发展所起的作用(包括资源和环境问题)。在高中试验教材的阅读材料中安排了一定数量的物理学史的内容,目的之一也是进行这方面的教育。这两套教材都用了一定篇幅讨论资源和环境问题,也是出于这种考虑。

  对于科技成果的亲近感是一种重要的科学素质。这样的亲近感属于非智力心理素质,它并不要求人们对新科技成果有深刻的理解,但是从内心里愿意接近它、愿意了解它,在可能的条件下应用它。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看到有些人对于新出现的微波炉、IC卡电话,以及过去的压力锅、电子煤气点火器等事物非常关心,有条件时总想试一试,这种作法未必出于具体的功利目的,似乎只是好奇,这就是本文所说的亲近感。相反,有的人,特别是那些本职工作与科学技术距离较远的人,常常对于新科技成果呈茫然、恐惧以至排斥的心态。

  许多受过高等教育的人缺少对于科学技术的亲近感,中学里的物理教育是有责任的。究其原因,一是许多学生学不会,二是教学内容远离学生的生活。这样学生自然会疏远物理学,进而疏远一般的科学技术。在课程、大纲、教材和课堂教学这几个环节上,不分学生的学习水平和能力倾向,一律片面强调本学科的主干知识,许多与生活密切相关而又有趣的内容,由于在物理学科体系中处于枝节的位置而不能在中学教材中入选。一门课程如果以这样的面孔出现,怎么能够使人亲近呢?

  3。 科学精神

  我们的国家曾是一个文明古国,但从几百年前开始,逐渐落后于西方。对于这个现象,可以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多方面进行探讨,从不同侧面寻找原因。从文化传统上看,儒家思想在我们国家统治了几千年,在很多场合道德思维代替了科学思维。在民族心理的深处,重人情、重道德,轻逻辑、轻规则。与西方文化相比,不能不说科学精神有些欠缺。

  不唯上、不唯书,不受传统观念的左右,把实践作为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就是一种重要的科学精神。真正作到这一点并不容易,有时候要经受痛苦的观念转变。供试验用的新高中教学大纲在建国以来第一次把量子论和相对论列入教学内容,目的之一也是进行这样的教育。

  质疑的习惯和独立思考的习惯也是重要的科学精神。新编高中物理试验课本和九年义务教育初中物理课本都十分注意从习以为常的现象或“理所当然”的想法中引导学生找出矛盾,展开课题。课本写得思路清晰、节奏轻快,本身就会给学生以潜移默化的影响。如果有的实验在课堂上做不了,有的理论推导对中学生说来预备知识不够,或者有的推导或运算是留给学生自己完成的,那么这些地方都有明确的交代,不丢失任何一个思维环节,也就是说,绝对不给学生养成死记硬背、人云亦云的坏习惯。

  相信科学技术的力量,是又一种科学精神。关于技术,除了一般理解的产业技术外,还有管理技术,包括使用符号的技术。在工业社会里,管理庞大的企业、管理复杂的社会,需要技术,它是产业技术的延伸。企业和社会的法制化管理,则是科学学科的公理化体系的延伸。科学教育不仅在传授科学知识,它还在塑造人,塑造人的价值观、行为准则和思维习惯。目前一些学校中,对于不准备升入理工科大学的学生,物理课教学不认真,除了应试教育在作怪外,就是对于这门课程在培育学生的科学方法、科学觉悟和科学精神方面的作用认识不够。

  四、物理课程和美育

  审美素质是人的素质的一个重要方面。美育不仅是艺术类课程的任务,科学课程同样负有美育的责任。物理学作为一门成熟的科学,它把科学的和谐美、简单美、对称美和新奇美全面地展现在我们面前。在供试验用的新高中物理课本中,编者在适当的地方已经用旁批的形式作了指点,目前还只是一种尝试。新教材强调了电学规律与磁规律的对称与不完全对称,同时以注解的形式指出磁单极子存在的可能性,意为向学生展示对称美与对称破缺的美。新教材加强了守恒关系的教学,这也是对称美的一种表现。目前,在科学课程中进行美育的研究还有待进一步深入。

  综合以上讨论可以看到,使物理教育(进而科学教育)真正转到素质教育的轨道上来,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它涉及课程计划和教学大纲的制定、教材的编写,以及广大教师的教学实践。这里既有教育观念的问题,也有考试制度、学校条件和师资水平等具体问题,还要考虑到巨大的教学惯性。这个转变必须得到社会各方面的认可才能实现。因此,向素质教育的转变是一个长期艰巨的任务,我们科学教育工作者任重而道远。

素质教育与物理10

  一、引导学生对物理学习的重视

  对于高中物理的学习首先要让学生认识物理,认识物理是利一么以及重要性.物理是研究物质的结构、物质的相互作用和运动规律的自然科学.有的学生也许在对物理的学习过程中一直都有这样的疑问:“物理有什么用?’“口常生II中好像没有什么明E34V的物理现象.”其实,物理无处不在,只是产生这样想法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肯定是遇到过一此问题.比如说给他们上课的老师只是一味的讲课,传授给他们一大堆的课木知识、书面知识,而不注重与实际生活的联系,长期下去,学生的学习兴趣势必会一低再低,其教学效果必也不会好到哪里.教师在传授给学生物理知识的同时,一定要与实际生活相结合,让学生们对物理产生源源不断的兴趣并将这份兴趣长久的保持下去.

  这就要求教师在物理教学中要注意培养学生对物理的情感,要让学生不单能学会知识,还能够拥有与物理相关的其他方面的能力,比如物理思维力、物理想象力等.情感的力量是巨大的,一旦培养成功,其对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的激发将无法估量.由此可见,教师若想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在口常教学对学生情感的培养至关重要.只有学生愿意学习物理,才能得到更好的结果,学生的物理能力与物理素养才能进一步得到提高。

  二、培养学生的物理实验能力与方法

  众所周知,无论是一门重视物理实验的学科,在实施物理教学中,我们要培养学生重视物理实验,培养学生物理实验技能与方法.培养学生的知识技能是各门课程要实现的基木目标之一]’大教师们在新课改实施之前的操作中一直都将其作为最主要的目标之一,事实上这样是不对的,不过这也充分说明了“知识技能”的重要地位.高中物理课程的知识包括力、力与运动、能量守恒、电磁感应等方面的内容,这都是需要高中学生必须要掌握的内容.物理学同生物学、化学一样,也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因此,对学生实验技能的培养也一样重要.比如加速度的测定实验,比如电场偏转与磁场偏转的实验等.在涉及实验的地方,教师一定要注意尽量创造合适的条件供学生练习,因为有关实验的技能目前来说只能是“热能生巧”,这个没有什么捷径可以走,毕竟对于科学来说,踏踏实实走好每一步才是最重要的.最主要的就是能让学生养成科学的实验方法,养成科学的思维与精神,这才是教学的最终目标。

  三、让学生树立科学的态度与探求愿望

  了解物理学史的人都知道,人类社会的进步物理的贞献巨大.物理学的发展促进了人类文明的发展,不过这其中有好的,也有不好的.如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国在口木的广岛、长崎投掷了两颗原子弹,给口木人民带来了重大的伤害。

  原子弹的发明,的确是物理学上的.一个伟大成就,而核反应堆的使用也确实可以造福人类,但如果运用不好的话,其也会给人类带来各种灾难.这就要让学生明自,我们的科学技术是用来造fi}人类的.物理学的发展是由许多科学家的努力才实现的,而物理学史是培养学生科学态度和探索精神的很好地素材.物理学是人类对自然界各种物理现象认识的发展史,在对物理学史的讲述中,教师要注意抓住各种机会让学生了解所学的物理学规律、物质结构等内容都是由一批又一批的科学家不懈的努力换来的.这对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和探索精神是十分有利的.它可以让学生明自,科学的进步离不开永不11_步的探索.比如牛顿关于力的研究,就是从那一个苹果开始,牛顿经历了长时间的研究和探索才创造出了经典的力学物理.再如,在面对国外的技术堡空时,中国的科学家们鞠躬尽瘁,使得中国的原子弹和氢弹成功升空.我们要渗透向先辈那样,学好物理,报效祖国。

  四、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高中物理的学习需要很强的思维能力,所以我们在高中物理教学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这是学好高中的关键.思维能力是一个人综合能力的体现,它需要一个人的知识能力、智力能力、人生阅历、实践体验等各方面的融合.高中生正处于思维能力的初步形成期,对其思维能力的培养不容忽视.比如在讲到法拉第电磁感应原理时,就要注意灌输给学生反向思维的能力.电能生磁,那么磁能生电吗?正是对于这一问题的思考,电磁感应的想法应运而生,从而使物理电学登上了一个新的发展台阶.再比如说,遇到关于物体碰撞的问题,一般都是需要动量定理、动能定理以及能量守恒定律等知识的综合.教师在口常教学中要多注意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能力,不要只是中一地、机械地向其输出这此内容,融会贯通方能尽E34V“英雄木色”.在物理教学中,我们要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灵活运用所学物理知识也是学生需要的一个基木技能。

  总之,我们在物理教学中要特别重视对学生物理能力的培养,教师需要注意在高中物理教学中时刻透着素质教育,这符合新课改的精神,也是新课改的必然要求.如何更好地实现物理教学中的素质教育需要每一位教师深入探索、努力钻研,积极转变教学态度,努力寻求科学、先进的教学方法.这不但是为学生个人的发展着想,更有利于国家的教育大计,需要每一位教师坚持不懈的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