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文档列表

浅谈高校计算机基础教学

时间:2021-12-08 12:26:10 教育教学论文 我要投稿

浅谈高校计算机基础教学

浅谈高校计算机基础教学1

本文分析了计算机基础课程的'特点,并且结合日前教学方式中存在的问题及自身实践经验,探讨其计算机基础教学方式的改革方向.

浅谈高校计算机基础教学

作 者: 翟建丽 作者单位: 广东工业大学华立学院,广州,511325 刊 名: 中国科教创新导刊 英文刊名: CHINA EDUCATION INNOVATION HERALD 年,卷(期): 20xx ""(7) 分类号: G642 关键词: 计算机基础 教学改革

浅谈高校计算机基础教学2

  论文关键词:计算机基础教学教学模式教学改革

  论文摘要:大学计算机基础是高等学校大一新生的一门计算机基础入门课程,主要培养学生学习计算机的兴趣、更好的利用计算机这个工具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本文从分析音体美专业的学生现状入手,结合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在教学内容、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的改进。

  1引言

  《大学计算机基础》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实践性很强的非计算机类专业学生的公共基础课程,是我校音体美专业的学生大学教育中的第一门计算机课程。本文作者根据音体美专业学生的特点,在教学模式、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资源等方面的进行研究与探索,希望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使学生对计算机技术在自己本专业领域中的应用形成初步认识,并为以后的深入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2现状分析

  学生在认识上存在误区。音体美专业的学生普遍存在“重专业、轻文化”的现象。不少学生认为计算机基础课不是专业课,不需要投入太多精力学习,只要会用计算机上网、娱乐即可。正是由于对计算机学习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导致学生的学习兴趣不浓,认为学习该门课程的意义不大,采取应付考试的心态学习,对所学的内容不求甚解,缺乏学习动力和热情。同时由于机房的计算机可以访问外网,在实验课堂,不可避免地致使部分学生的注意力会转移到浏览网页甚至玩游戏上。

  3问题的解决

  3.1教学模式的改变

  课程原有的教学模式为:教师+多媒体教室。虽然采用多媒体教学的手段,但是却无法从根本上改变教师灌输知识,学生被动学习的知识传授方式。

  随着Internet在教学中的广泛使用,教师可积极引导学生利用网络资源自主学习。在深入研究教学内容的前提下,教师选取某些适合的章节,例如计算机的硬件,组织学生在课前分组预习。学生可自行分工,利用网络收集资料,对收集到的资料进行加工整理,有能力的学生还可以制作幻灯片,然后选出代表在课堂上进行讲解,最后由教师进行点评。当学生走进课堂时,已不是对课堂内容一无所知、完全陌生的人,他们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知识基础。教师打破以往严整、呆板的课堂常规,创设认知情境,让出机会,让出问题,让学生自己解决。学生人人参与课堂交流,互相学习互相帮助,从课前预习回到课堂中再认识、再发现,走向深入。这种教学模式使学生认识到只有自己亲自参与新知识的发现、独立解决问题、善于思辩、习惯于归纳整理,才能真正锻炼自己的思维、开发自己的智力、发展自己的能力。这种教学模式既能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又能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可以充分地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作用,大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大学计算机基础》是学生学习计算机的启蒙课程,如果一味追求学生掌握理论知识,那么在教学过程中,难免会出现课堂气氛沉闷的情况。采用案例教学法引入知识点,联系实际应用,以应用为目标、结合生活实践组织课堂教学,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教学中应用的案例都是经过精心挑选的,有一定难度的,具有代表性的案例,把学习内容巧妙地融合在一个个案例任务中,引导学生通过完成案例任务达到掌握所学知识的目的,使学生的学习直观化和形象化。如在讲授Excel软件时,首先以怎样用Excel制作“考试成绩统计表”入手,从输入数据,工作表的编辑与格式化,到使用公式和函数进行计算,最后统计各分数段的人数,制作出成绩分布图。这个案例来源于学生的`日常生活,学生们觉得所学知识能帮助他们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因而表现出极大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充分发挥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 通过案例使学生更好地掌握所学的知识。在案例教学过程中,学生成为教学活动的主体,形成了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研究性学习和发现性学习的学习氛围,教师只起引导、启发的作用。总之,案例教学法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能较全面掌握知识,灵活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计算机应用能力。

  本教学模式的设计目标在于改变教师与学生传统的教与学的观念,培养以学生为中心的观念,达到使教师从传统的中心地位走出来,使学生从传统的被动学习中解放出来目的,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动学习、独立探索、自我提高。

  3.2教学内容的改变

  在保证教学任务完成的前提下,不同专业的计算机基础课的侧重点也应该有所不同。以因材施教的为原则,不同专业、不同教学对象,要适当调整教学内容,增加针对该专业特点的内容。比如音乐专业的学生可增加计算机绘谱、音乐制作和视频编辑软件的介绍;体育专业的学生可以多介绍一些计算机在体育领域中的应用的内容;美术专业可以注重图像处理的教学内容。总之,教学内容应该突出专业应用性,学生将来能够学以致用。对于部分希望深入学习的学生,教师应给予鼓励,提供学习资料,并指导学生利用网络教程进行自主学习。

  3.3分级思想

  针对学生计算机水平差异大的情况,现阶段,教师要采用“着眼中间,兼顾两头”的教学策略,在教学时,不能整齐划一,一味强求同一标准,教师可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设计不同的教学目标与练习,作业布置要层次化,教师要精心设计,尽可能让各层次学生都能“摘到桃子”,获得成功的喜悦。对基础差的学生,可布置一些较为简单的基础题,既能使他们稍加努力就能完成,又能体验到成功的喜乐;也可使其通过训练,更进一步巩固知识。对中等生,要在大纲标准要求的基础上,适当拔高;对优等生要广泛调动其积极性,让其能钻、能拼,布置作业和练习当然要拔高标准,使其尽可能“吃得饱”。

  3.4完善网络教学平台,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我们以教学单元为依据,采用模块化的组织方法,利用现有Blackboard网络辅助教学平台,逐步完善《大学计算机基础》的网上学习资源,包括《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教学大纲、课程简介、教案、在线学习、上机指导等相关教学内容,并提供了其它网络资源的链接,提供下载服务,学生可下载PPT课件和参考资料等。

  网络教学平台的使用,有利于实现优秀教学资源的共享,对学生的社会参与能力、协作能力、知识学习与实践都具有重要的训练作用。

  4结语

  计算机基础教学对培养学生掌握计算机的基础知识和技能,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发挥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为学生今后使用计算机解决本专业相关问题打下良好的基础。作为一名从事计算机基础教育的教师,一定要与时俱进,不断创新,将计算机基础教育的改革推向一个新的高度。

  参考文献:

  [1]袁剑,王文海.音乐类艺术院校计算机教学问题与对策[J].电脑学习,20xx(04).

  [2]杨瑞兰,朱昭.计算机基础课案例教学的实践探讨[J].实验室科学,20xx(03).

  [3]李向群,许新征,赵作鹏.艺术体育类“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J].计算机教育,20xx(10).

浅谈高校计算机基础教学3

  一、存在的问题

  随着信息技术迅猛发展和计算机技术日益普及,学生计算机应用水平和计算机文化意识有了明显的提高,从近几年的高校计算机基础课教学状况和教学效果来看,出现了新情况和新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1、新生计算机基础水平差异加大。由于我国中学计算机及信息科学的教育极不平衡,造成了大学新生的计算机基础水平参差不齐。在一些边远地区,很多学生都没有上过计算机课,甚至还有学生从没有见过计算机。而经济发达地区的学生一般都受过较好的计算机教育,其中一部分学生的计算机基础操作非常熟练,有的还掌握了网页设计、Photoshop等软件的使用。这种状况将会持续相当长的一段时间。上述情况给高校计算机基础教学提出的一个十分尖锐的问题,即教师在课堂上如何兼顾其基础差异明显很大的学生。在高校的计算机基础教学中,如果无视这种差异,对所有学生均采用一个起点授课的做法,则会出现基础好的学生不想听,基础差的学生跟不上的状况。这是高校计算机基础教学必须面对的一个问题。

  2、学时缩减与授课内容增加的矛盾。在高校的教学改革中,给予学生更多的学习自主权已成为一种趋势,其中的一条措施就是大量缩减课程的学时,包括计算机的课时。但是随着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及其与其他学科的交叉融合,计算机课程教学内容都在不断增加。这样,内容的增加与学时的缩减造成了很多不适应的状态。教师们总感觉课程上不完,很多授课内容很难完整地讲授出来;学生一方面,则又觉得老师讲得太快,无法消化吸收。

  3、计算机基础课程设置与专业结合不紧密。由于信息技术已广泛渗透到各个学科领域,使得各学科自身也对计算机课程提出了各自的要求。但在目前,许多高校非计算机专业的计算机基础教学,则几乎都把侧重点放在对计算机本身的学习和掌握上,与学生的专业结合较少。有的学校虽然按照文科、理科、工科几大类来分别设置计算机课程,但在授课内容上却没有区分专业的.差别,这样做的结果必将使毕业生难以与行业需求相适应,在社会上缺乏竞争力。

  4、存在应试教育的倾向。随着就业市场对学生计算机应用能力的要求愈来愈高,许多用人单位都在通过看等级考试证书的办法来衡量学生的计算机水平,因此部分学校或教师为追求过级率而采用了应试教育的办法,忽略或削弱了学生计算机应用能力的培养。很多高校还将计算机等级考试与学位挂钩,要求学生在毕业前通过省市或国家的二级等级考试,甚至以计算机等级考试通过率作为考核计算机基础教育水平的手段,即使是学校统一命题也是靠近等级考试的题型。这样,学生们为了应付考试就不惜花大量时间和精力强行记忆各种题型,明显限制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

  5、教师的综合素质有待提高。近年来,各高校基本上都建立了自己的较稳定的从事非计算机专业的计算机基础教学的教师队伍,但也有少数学校是由各院系自己的教师承担自己所教院系学生的计算机教学任务。这些教师可以满足计算机教学的需要,但是也还存在一些问题,即随着高校的扩招,使得高校承担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工作的教师长时间、超负荷地进行教学,无暇顾及自身的知识更新,因此造成了师资队伍的综合素质偏低。计算机是应用性很强的学科,不会应用计算机技术进行研究的教师是教不出应用能力强的学生的,所以这也直接地影响了教学效果。

  二、解决的方法

  1、认真钻研教材,加强备课环节。备课是一切教学的前提。课前是否准备充分直接影响教学的成功实施。平时认真钻研教材,明确教材的重难点,确保教材中所有知识点无一疏漏,并且紧跟计算机技术最新进展,及时了解、补充与课程教学内容相关的技术和理论前沿知识。开课前,结合学生整体实际情况和每一次课的内容特点认真撰写教案、讲稿。对于教案的编写要整体把握,根据教学内容特点和学生认知规律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创造教学情境,科学、合理的设计课堂教学。由于学生的学习背景不尽相同,教师要结合学员的实际情况,选择学生所熟悉的或岗位需要的事例作对比,同时根据教学内容适量补充计算机技术发展的前沿知识,一方面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另一方面又可以在讲解是切中要害,易于学生所理解和接受。

  2、精心设计课件,充分发挥学生学习主动性。教学所用课件质量的高低对于课堂的教学效果起着关键作用。设计课件时,要在优化设计教学内容的基础上依照学生的认知规律来设计课件,充分发挥教师和学生的良性互动。本课程设计课件时一改以往用电脑的“人机交互”代替教师、学生之间的“人际对话”,采取“以学为中心”的模式设计教学课件,充分发挥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3、改进教学方式,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计算机基础课程是一门侧重动手操作的实践课。学好本课程的前提条件是要尽可能多的接触计算机,学会使用计算机为工作服务的能力。采取讲练结合的机房授课方式更好的将理论知识和动手操作结合起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更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掌握。

  4、培养积极情绪状态,营造良好课堂教学气氛。课堂教学中,学生是主导者。教师的情绪状态对学生的学习有很大的影响。计算机基础课程具有一定的实践性,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往往专注于具体的一步步上机操作的讲解,而忽略课堂学习氛围的培养。教师冷漠、消极的情绪状态会降低学生的学习积极情绪,影响学习效率,所以,教师要培养并保持积极的情绪状态来感染学生的学习情绪。比如教师可以通过语调、语速的变化,幽默诙谐的语畜,适当的肢体语言来吸引和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保持良好的学习热情,提高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