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袋麦子》教学实录

时间:2024-03-13 00:11:39 好文 我要投稿

《三袋麦子》教学实录(共6篇)

《三袋麦子》教学实录1

  [教材简析]

《三袋麦子》教学实录(共6篇)

  《三袋麦子》是一篇童话故事,课文情节生动有趣,语言浅显易懂。讲的是土地爷爷给小猪、小牛和小猴各送了一份节日礼物——三袋麦子后,小猪、小牛和小猴各自用不同的方式处置了这袋麦子。一年后,土地爷爷故地重访,并对小猪、小牛和小猴的不同举措作出了三种不同的评价。

  面对憨厚可爱的小猪,土地爷爷忍不住哈哈大笑;看到勤劳节俭的小牛,土地爷爷点头夸赞;尤其是小猴,土地爷爷显得异常兴奋。那么,在土地爷爷心目中究竟谁是最优秀的?这既是本文教学的重点,又是本文教学中可以出彩的亮点。

  [片段赏析]

  一、务本————以学生为本,以教材为本,以师生互动的对话空间为本

  实录:

  师:同学们,今天土地爷爷给大家带来了三袋麦子。(课件出示,土地爷爷)这三袋麦子将要作一次长途旅行,(课件出示,三袋麦子旅行动画)在旅行中他们会有怎样不同的命运呢?

  师: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第九课——(出示课题)

  生齐读《三袋麦子》

  师:让我们一起随土地爷爷和三袋麦子做一次愉快的旅行吧!请同学们打开课本,翻到49

  页。

  师:先轻声读读课文,说说自身能读出什么?

  生自读,师巡视引导。

  师:(示意停下来)读了课文,你想说些什么?

  生:我感觉到小猪的确很贪吃。(怎么知道的?)因为小猪迫不和待地把麦子磨成面粉,做

  成了各种各样的食品。

  师:能说说小猪的心情吗?

  生1:非常着急。

  生2:急得不能等待了。

  生3:迫不和待。

  师:还想请你读读这句话,试着感受小猪贪吃的心情。

  生有感情地读。

  师:看来小猪是很着急,生活中有过这样着急的经历吗?

  生1:有次我烧得厉害,妈妈迫不和待地把我送到医院诊治。

  生2:马上要检查黑板报了,老师迫不和待地给同学们分配工作。

  对啊!

  生读:“小牛捧起丰满的麦粒,看了又看,心想:多好的麦子呀,我要先把它保管起来——

  ————小牛经常把那袋麦子搬到屋外透透风,晒晒太阳。”

  师:你觉得小牛怎样?

  生1:比较节俭。

  生2:我还知道小牛有种勤劳的特性。

  师:喜欢小牛吗?(喜欢)请你们再读读,一起品味品味小牛的节俭、勤劳。

  师:谁想说说小猴?

  生读写小猴的相关语句。

  ……

  师:还有什么不懂的地方?

  (略)

  [赏析:著名语文教育专家张庆先生在总结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时,他强调指出了“务本”的观点。他说,语文教学一定要回归学生、教师的本体,回归语文文本的本位。什么是本体,怎样实现本位的回归?从这节简简单单的'语文课堂上,我们似乎可以窥见其中的一二。首先,从整个教学流程来看,无论是教师的提问、引导,是教学具的准备,无论是读文的感受,是联系实际生活的经历,都紧紧围绕着学生这一中心,都有助于他们自由的表达,快乐的倾吐。其次,在教学的过程中教者始终以文本为依托,引领学生走进文本,品评文本,从而使小朋友们在文本中发现、获取、发明,并坚持从文本中来到文本中去,既要让学生读出所感所悟,又要让学生读出所疑所惑,既要让学生读懂语句,又要让学生读出语句中蕴涵的情意。第三,在这样的教学中,我们不难感受至始至终都是师生、文本之间的平等对话,有文本与学生之间的无声交流,有学生与教师之间的有声对话,更有教师、学生、文本三者之间自由民主对话的构建。而这才是真正意义上的语文阅读教学。]

  二、求实————语文基本功的扎实,语文情感的真实,语文课堂的朴实。

  实录:

  师:同学们说得好,读得更好。让我们再来细细品读课文,再次真切地感受这三袋麦子不同的命运。

  生品读有关语段。

  师:一起来看课前的这张表格,(表格分四栏,一是动物名称,二是怎么做的,三是土地爷爷的评价,四是我的想法)请选择一种小动物,用最简洁的语言,写下你的考虑。

  生在教师指导下完成表格。

  生1:小猴,做麦种,来年种的麦子丰收了。其实小猴很聪明,我也要和小猴变得一样聪明。(将表格贴到黑板上)

  师:这可是你的专利哦!

  生2:小猪,做成吃的,土地爷爷觉得它憨厚可爱,只是笑了笑。我想小猪一定活得很快乐,

  很自由。(将表格贴到黑板上)

  生3:小猪,……

  师:正可谓“英雄所见略同”!

  生4:小牛,……我以为小牛的勤劳节俭值得每一个人学习。

  师:你的发现真敏锐!

  生继续发言(略)

  师:(学生贴完)你们看,这些不就是我们自身的劳动果实吗?这些不就是我们的发明吗?同学们,请记住,只要努力了就都会品尝到收获的喜悦。

  师:在宽厚、仁慈的土地爷爷面前,三袋麦子有着三个不同的命运。那我们人呢?

  生交流讨论(略)

  师:其实只要你学会了付出,就一定会有收获。因为每个人的命运都掌握在他(她)自身手中。不信,再来读读课文,你一定会从中找到自身的影子。

  生读课文。

  师:(总结)今天,很高兴我们与三袋麦子做了一次快乐的旅行,或许你就是那袋憨厚可爱的麦子,或许你就是那袋勤俭节约的麦子,或许你就是那袋聪明能干的麦子。但无论如何,他应该成为我们心灵的麦子,成为我们精神的麦子,成为我们一起的永远的麦子。

  [赏析:“这样的教学太平实了”,一位听课的老师如是说。的确这是一堂简单的课。但我想到的却不只仅是“简单”,语文课怎么教,语文课教什么?江苏小语界曾经就语文的定性定位提出过这样的口号:“语文姓语、小语姓小”。语文姓语要求我们明确教的是“语文”,应该认认真真地将语言文字的学习与训练抓好抓实。就这堂课来讲,教师指导学生在阅读实践的基础上填写表格,在填写表格的基础上组织交流、讨论,在充沛讨论、交流的基础上又引导学生从自身角度感悟道理,而这些不都是教者坚持抓语文基本功的体现吗?同样,我们还可以从教者的课堂上感受到“小语姓小”的身影。整个教学过程,教者一直在着重于培养小朋友最起码的、实用水平的语文基本功,读,议,思,说,课堂上所关注的不只仅局限在学习的对象儿童上,更关注的是语文学习启蒙阶段的基础性与阶段性。

《三袋麦子》教学实录2

  【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有生字组成的词语。

  2、知道小猪、小牛、小猴谁的做法好,体会三个动物的美好品格。

  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 教学重难点】

  1、熟读课文理解课文内涵。

  2、培养学生用正确的思维方法,体会课文内容的价值取向。

  【教学时间】 一课时

  一、激情导入、复习回顾

  ⒈听写生字词,提醒学生注意写字姿势。

  ⒉练习朗读课文。

  二、精读课文

  1、理解课文内容。

  师:想一想:《三袋麦子》讲的是谁和谁之间的一件什么事?

  自由读课文

  师:谁来告诉大家,课文讲了谁和谁的事?

  生:课文讲的是快要过年了,土地爷爷送给小猪、小牛和小猴每人一袋麦子

  师:(板书“小猪”、“小牛”、“小猴”)

  师:看,这就是土地爷爷送给三个小动物的麦子,咱们看来一模一样的麦子,三个小动物看到的却不太一样,小猪看到的是——

  生:黄灿灿的麦子

  师:想想“黄灿灿”是什么样子?

  生:金黄金黄的

  生:闪着金光的,亮闪闪的

  师:多诱人的麦子啊,小猪望着这“黄灿灿的麦子”一定眼睛一亮,谁来读读这个词语(板书“黄灿灿的麦子”)

  生:朗读“黄灿灿”,读出色泽的鲜亮,读出小猪眼前一亮的感觉

  师:小牛看到麦子是——

  生:饱满的麦粒

  师:啊,小牛看的该多仔细啊,一粒粒都那么饱满,来,让也我们捧起麦子看看,体会小牛仔细观察的感觉,轻轻地读,慢慢地体会(板书“饱满的麦粒”)

  生:朗读“饱满的麦粒”

  师:小猴发现这袋麦子是……

  生:上等的麦种

  师:板书“上等的麦种”,同学们,这“上等的麦种”也就是怎样的麦种啊,你能换个词说说你的理解吗

  生:最好的

  生:百里挑一的

  生:不仅颜色金黄而且颗粒饱满的

  师:说的多好啊,小猴眼中的麦子又该怎样读呢,请同学们带上动作,夸夸这一袋“上等的麦种”

  生:读词语

  师:他们三个人眼中看到的麦子都不太一样,那他们拿到自己那袋麦子是怎么想的,又是怎么做的'呢?咱们把这些词语带进课文再来读读。这次我请一个同学来读读第二自然段。

  生:朗读第二自然段

  师:小猪看着黄灿灿的麦子的时候他是什么样的心情啊?

  生:开心

  师:是啊,瞧瞧小猪开心的样子,想想他此时此刻脑子里立刻会出现哪些好吃的东西?

  生:有包子和饺子

  生:还会有面包和蛋糕

  生:面条

  师:哇,这么多好吃的东西,所以小猪开心的喊道——

  生:朗读“太棒啦!我最爱吃白面馒头和烙饼了!”

  师:想着你们平时开心的样子,请你再读读这句话,把小猪开心的样子读出来。

  生:朗读

  师:是呀,他一分钟也等不及了,课文中有一个词最能体现小猪这种着急的心情,

  生:迫不及待

  师:请你再读读这段话,把小猪的开心和迫不及待的心情读出来。

  生:朗读第二自然段,读的有滋有味

  师:读的多投入啊!我们读书就应该这样,把自己当成书中的人物,课文自然就读的有滋有味了。现在我们就用这样的方法读一读第三自然段。我请女同学一起读第三段。

《三袋麦子》教学实录3

  听写,复习旧知,直接导入。

  师:想一想:《三袋麦子》讲的是谁和谁之间的一件什么事?

  生:自由读课文

  师:谁来告诉大家,课文讲了谁和谁的事?

  生:课文讲的是快要过年了,土地爷爷送给小猪、小牛和小猴每人一袋麦子

  师:(板书小猪、小牛、小猴)

  师:看,这就是土地爷爷送给三个小动物的麦子,咱们看来一模一样的麦子,三个小动物看到的却不太一样,小猪看到的是

  生:黄灿灿的麦子

  师:想想黄灿灿是什么样子?

  生:金黄金黄的

  生:闪着金光的,亮闪闪的

  师:多诱人的麦子啊,小猪望着这黄灿灿的麦子一定眼睛一亮,谁来读读这个词语(板书黄灿灿的麦子)

  生:朗读黄灿灿,读出色泽的鲜亮,读出小猪眼前一亮的感觉

  师:小牛看到麦子是

  生:饱满的麦粒

  师:啊,小牛看的该多仔细啊,一粒粒都那么饱满,来,让也我们捧起麦子看看,体会小牛仔细观察的感觉,轻轻地读,慢慢地体会(板书饱满的麦粒)

  生:朗读饱满的麦粒

  师:小猴发现这袋麦子是

  生:上等的麦种

  师:板书上等的麦种,同学们,这上等的麦种也就是怎样的麦种啊,你能换个词说说你的理解吗

  生:最好的

  生:百里挑一的

  生:不仅颜色金黄而且颗粒饱满的

  师:说的多好啊,小猴眼中的麦子又该怎样读呢,请同学们带上动作,夸夸这一袋上等的麦种

  生:读词语

  师:他们三个人眼中看到的麦子都不太一样,那他们拿到自己那袋麦子是怎么想的,又是怎么做的呢?咱们把这些词语带进课文再来读读。这次我请一个同学来读读第二自然段。

  生:朗读第二自然段

  师:小猪看着黄灿灿的麦子的时候他是什么样的心情啊?

  生:开心

  师:是啊,瞧瞧小猪开心的样子,想想他此时此刻脑子里立刻会出现哪些好吃的东西?

  生:有包子和饺子

  生:还会有面包和蛋糕

  生:面条

  师:哇,这么多好吃的东西,所以小猪开心的喊道

  生:朗读太棒啦!我最爱吃白面馒头和烙饼了!

  师:想着你们平时开心的样子,请你再读读这句话,把小猪开心的样子读出来。

  生:朗读

  师:是呀,他一分钟也等不及了,课文中有一个词最能体现小猪这种着急的心情,

  生:迫不及待

  师:请你再读读这段话,把小猪的开心和迫不及待的心情读出来。

  生:朗读第二自然段,读的有滋有味

  师:读的多投入啊!我们读书就应该这样,把自己当成书中的人物,课文自然就读的有滋有味了。现在我们就用这样的方法读一读第三自然段。我请女同学一起读第三段。

  女生:朗读

  师:女同学声音真好听!小牛这段话写得多好啊,我们先来看这一句(小牛捧起饱满的麦粒,看了又看,心想:多好的麦子啊,我要先把它保存起来,等家里的草料和杂粮都吃完了,再慢慢吃这好东西。),请你来读,老师建议你读的慢一点,特别注意这几个描写小牛动作的词。

  生:朗读第一句话

  师:有点味道了。想听听老师读吗?

  师:范读

  师:谁能像老师这样和小牛一起看一起想,再读读这句话,注意体会他先再的思考过程,相信你比我读的更好!

  生:朗读

  师:听完你的朗读老师看到了一个会思考的小牛,一个做事有条有理的小牛。那他到底是怎样保存麦子的呢?请同学们读读这个长句子,(为了防止发霉和虫蛀,小牛经常把那袋麦子搬到屋外透透风,晒晒太阳。)这个句子读好了你也就读明白了。请男同学一起读!

  男生:朗读

  师:男同学的声音就是洪亮!如果读的时候在这两个地方稍微停顿一下换口气就会读的更轻松了,跟着老师一起试一次。就这感觉!请你再试试行吗?

  生:再读

  师:小牛做事有条有理,同学们读得有滋有味!来,我们再一起读读第三段。

  生:齐读第三段

  师:小猪面对黄灿灿的麦子不管三七二十一把它做成食品,吃了!(板书做成食品)而小牛捧起饱满的麦粒是看了又看决定保存起来慢慢享用;(板书保存起来)我们看看小猴,他发现这是上等的麦种决定怎样做?

  生:全种下了地(板书全种下地)

  师:小猴这段话语言最少,但包含的内容可不少,你觉得小猴当时可能想些什么才决定把麦子种下地?

  生:小猴肯定想,如果现在把麦子吃了,明年就没东西吃了,不如种下地,就会有更多的麦子吃。

  生:小猴想,一袋麦子很快就会吃完,我要种下地,明年收到更多的麦子还可以分给大家吃。

  师:恩,看来小猴更是动了一番脑筋啊!看看故事越读越有意思了,同样是一袋麦子,三个小动物看法不同,做法也不一样。那一年以后,当土地爷爷又来拜访三个小动物的时候,他们会对土地说些什么,土地又会做出什么样的反应呢?请大家默读课文6、7、8、9自然段,默默地读,静静地想,老师特别想知道这次读完后,你会读出一只怎样的小猪,怎样的小牛和怎样的小猴?

  生:自己默读课文6、7、8、9段。

  师:你看到了一只什么样的小猪呢?

  生:憨厚可爱

  师:从哪里看出来的啊?

  生:我从这句话读出的小猪说着不由得舔了舔舌头

  师:真会学习啊,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那请你学学小猪憨厚可爱的样子,恩,带着这样的感觉请男同学一起读读小猪说的话。

  生:刚才的插图里小猪口水都流出来了,能看出他特别憨厚可爱!

  师:啊,课文插图也被你们合理利用了,你再读读小猪说的话。

  生:朗读感谢您去年送给我那袋麦子,让我吃到了最好吃的东西!

  师:读的多好啊!看看,从插图里看到了小猪的憨厚可爱,从语言文字里读出了小猪的憨厚可爱,相信同学们的心里一定也出现了一只憨厚可爱的小猪!(老师板书憨厚可爱)

  师:说说你们看到了一只什么样的小牛?

  生:做事有条有理

  生:珍惜粮食

  生:不浪费粮食

  师:你看看小牛不仅做事认真,而且勤俭节约爱惜粮食,真会生活啊,这也可以用一个词语来说就是精打细算。(板书勤俭节约)谁来读读小牛说的话?

  生:朗读去年您送我的麦子至今还没吃完呢。

  师:我知道大家和小猴特别熟悉,那今天读这个故事你读出了一只什么样的小猴呢?

  生:聪明能干(板书聪明能干)

  师:从哪些地方看出来的啊

  生:小猴给土地爷爷说的话

  生:小猴不仅没有吃,还种下地收获了一大囤麦子

  师:恩,我们来看看这两处语言描写,小猴没有直接告诉老人而是神秘地说,谁愿意和老师合作读读这两个对话。

  师生合作,老师引读

  师:想想小猴对土地爷爷介绍自己这满满的收获的'时什么心情?

  生:自豪!

  师:是啊,小猴靠自己的劳动把一袋麦子变成满满一囤麦子,肯定特别激动特别自豪!你再读读,小猴自豪地说

  生:我把麦子种下了地,这都是我的收获,您带一些回家吧!

  师:来,同学们我们一起合作读一读(引读,全班参与)

  师:读出味道了!看看,课文读到现在,每个人的眼前都出现了三个活灵活现的小动物。我们现在能不能这样,看着这三幅插图,想着课文的故事内容,我们把故事演一演。

  师:来,谁愿意展示一下你们的表演天赋啊?其他同学注意,你们现在要努力做一个优秀的评委,认真看表演,一会要说说你最欣赏哪个演员,为什么。

  师:来,我们再请四个同学,谁觉得你能把土地爷爷演好?小猪谁愿意挑战,小牛,小猴?

  生:表演

  师:该评委们发言了,说说你的意见

  生:评议

  师:真了不得啊,小演员演的精彩,小观众看的认真,几个评委说的在理!老师想提醒大家想一个问题,刚才土地爷爷听了三个小动物的话反应一样吗?

  生:不一样

  师:那他对小猪哈哈大笑是笑什么呢?(板书哈哈大笑)

  生:笑小猪的憨厚可爱

  师:对小牛点点头又表示什么?(板书点点头)生:因为小牛知道珍惜粮食,土地爷爷点头是夸小牛

  生:他点头表示知道小牛是怎么做的了

  师:最后到小猴家,土地爷爷又是怎么做的?他为什么会兴奋地说?(板书抚摸着头兴奋地说)

  生:因为土地爷爷看到小猴收获了这么多麦子所以很高兴

  生:小猴自己劳动收获了麦子,土地爷爷夸奖他呢

  师:我们看,(黑板板书的三组词串,)就这普普通通的麦子,三个小动物的看法不一,做法不同,得到的评价也不一样。请同学们再横着读一读这三组词语,一边读一边联系课文内容展开想象。

  (憨厚可爱的)小猪 (勤俭节约的)小牛 (聪明能干的)小猴

  黄灿灿的麦子 饱满的麦粒 上等的麦种

  做成食品 保存起来 全种下地

  哈哈大笑 点点头 抚摸着头兴奋

  生:横着读三组词语。

  师:请你们再竖着读一读这三组词语,边读边想课文内容。

  生:竖着读三组词语。

  师:你们发现了吗?一个小动物就是一个有趣的故事,你更喜欢哪个小动物和他的故事呢?说说为什么?如果这袋麦子送给你,你会怎么做呢?那又会是一个什么样的故事呢?

  生:讨论交流

  师:总结全文

  布置作业,讲讲三个小动物的故事和自己的故事,完成练习题。

《三袋麦子》教学实录4

  师:上课前我们先来玩个游戏,我来说你们猜,我来说一句台词,你们猜猜是出自哪个故事——芝麻,芝麻,开门吧!

  生:《阿里巴巴和四十大盗》

  师:小兔子乖乖,把门开开

  生:《小兔乖乖》

  师:“魔镜啊魔镜,请你告诉我,谁是全国最美丽的女人?”

  生:《白雪公主》里王后说的。

  师:看来大家的脑海里已经留下了好多精彩的童话故事。让我们带着这份快乐一起走进今天的课堂,上课!

  师:今天周老师也给大家带来一个童话故事《三袋麦子》。请同学们举起右手,和老师一起写课题。“麦”,是我们本课的一个生字……

  师:《三袋麦子》是一个非常有趣的童话故事,老师读了一遍又一遍,每读一遍都有不同的感觉,每读一遍都有新的收获,你们想这样读书吗?赶紧打开书,自己把课文读一次,遇到生字词借助拼音多读几次,把字音读准确。

  生:自由朗读课文。

  师:老师发现啊,课文有些词语比较难读,大家快来看看,(课件出示词语)一起读!恩,声音再大一点……

  生:认读词语。

  师:这些词语读好了,课文读起来就更容易了。现在我们把这些词语放回到课文中,同桌两人一起读课文,在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的基础上,想一想:《三袋麦子》讲的是谁和谁之间的一件什么事?

  生:同桌一起读课文

  师:刚才同桌一起读书时老师发现一个特别值得表扬的地方,两个人一个读一仔细的听还不时帮忙指正,这样学习进步一定很快!谁来告诉大家,课文讲了谁和谁的事?

  生:课文讲的是快要过年了,土地爷爷送给小猪、小牛和小猴每人一袋麦子

  师:(板书小猪、小牛、小猴)

  师:看,这就是土地爷爷送给三个小动物的麦子,咱们看来一模一样的麦子,三个小动物看到的却不太一样,小猪看到的是——

  生:黄灿灿的麦子

  师:想想“黄灿灿”是什么样子?

  生:金黄金黄的

  生:闪着金光的,亮闪闪的

  师:多诱人的麦子啊,小猪望着这“黄灿灿的麦子”一定眼睛一亮,谁来读读这个词语(课件出示第一组词语中第一个词“黄灿灿的麦子”)

  生:朗读“黄灿灿”,读出色泽的鲜亮,读出小猪眼前一亮的感觉

  师:小牛看到麦子是——

  生:饱满的麦粒

  师:啊,小牛看的该多仔细啊,一粒粒都那么饱满,来,让也我们捧起麦子看看,体会小牛仔细观察的感觉,轻轻地读,慢慢地体会(课件出示词语“饱满的麦粒”)

  生:朗读“饱满的麦粒”

  师:小猴发现这袋麦子是……

  生:上等的麦种

  师:课件出示“上等的麦种”,同学们,这“上等的麦种”也就是()的麦种啊,你能换个词说说你的理解吗

  生:最好的

  生:百里挑一的

  生:不仅颜色金黄而且颗粒饱满的

  师:说的多好啊,小猴眼中的麦子又该怎样读呢,请同学们带上动作,夸夸这一袋“上等的麦种”

  生:读词语

  师:他们三个人眼中看到的麦子都不太一样,那他们拿到自己那袋麦子是怎么想的,又是怎么做的呢?咱们把这些词语带进课文再来读读。这次我请一个同学来读读第二自然段。

  生:朗读第二自然段

  师:小猪看着黄灿灿的麦子的时候他是什么样的心情啊?

  生:开心

  师:(出示课件情境图)是啊,瞧瞧小猪开心的样子,(插图特别形象,特别是小猪嘴边流出的口水,一下子调动了学生丰富的想象力)想想他此时此刻脑子里立刻会出现哪些好吃的东西?

  生:有包子和饺子

  生:还会有面包和蛋糕

  生:面条

  师:哇,这么多好吃的东西,所以小猪开心的喊道——(课件出示小猪喊的话)

  生:朗读“太棒啦!我最爱吃白面馒头和烙饼了!”

  师:想着你们平时开心的样子,请你再读读这句话,把小猪开心的样子读出来。

  生:朗读

  师:是呀,他一分钟也等不及了,课文中有一个词最能体现小猪这种着急的心情,

  生:迫不及待

  师:请你再读读这段话,把小猪的开心和迫不及待的心情读出来。

  生:朗读第二自然段,读的有滋有味

  师:读的多投入啊!我们读书就应该这样,把自己当成书中的人物,课文自然就读的有滋有味了。现在我们就用这样的方法读一读第三自然段。我请女同学一起读第三段。

  女生:朗读

  师:女同学声音真好听!小牛这段话写得多好啊,不过想把它读得有滋有味却不太容易,我们先来看这一句(“小牛捧起饱满的麦粒,看了又看,心想:多好的麦子啊,我要先把它保存起来,等家里的草料和杂粮都吃完了,再慢慢吃这好东西。”),请你来读,老师建议你读的`慢一点,特别注意这几个描写小牛动作的词。

  生:朗读第一句话

  师:有点味道了。(预设:这句话的确不好读,周老师在下面练了好多遍,才把它读好。)想听听老师读吗?

  师:范读

  师:谁能像老师这样带上动作,和小牛一起看一起想,再读读这句话,注意体会他“先……再……”的思考过程,相信你比我读的更好!

  生:朗读

  师:听完你的朗读老师看到了一个会思考的小牛,一个做事有条有理的小牛。那他到底是怎样保存麦子的呢?请同学们读读这个长句子,(为了防止发霉和虫蛀,小牛经常把那袋麦子搬到屋外透透风,晒晒太阳。)这个句子读好了你也就读明白了。请男同学一起读!

  男生:朗读

  师:男同学的声音就是洪亮!如果读的时候在这两个地方稍微停顿一下换口气就会读的更轻松了,跟着老师一起试一次。就这感觉!请你再试试行吗?

  生:再读

  师:小牛做事有条有理,同学们读得有滋有味!来,我们再一起读读第三段。

  生:齐读第三段

  师:小猪面对黄灿灿的麦子不管三七二十一把他磨成面粉(课件出示词语),吃了!而小牛捧起饱满的麦粒是看了又看决定保存起来慢慢享用;我们看看小猴,他发现这是上等的麦种决定怎样做?

  生:全种下了地

  师:小猴这段话语言最少,但包含的内容可不少,你觉得小猴当时可能想些什么才决定把麦子种下地?

  生:小猴肯定想,如果现在把麦子吃了,明年就没东西吃了,不如种下地,就会有更多的麦子吃。

  生:小猴想,一袋麦子很快就会吃完,我要种下地,明年收到更多的麦子还可以分给大家吃。

  师:恩,看来小猴更是动了一番脑筋啊!看看故事越读越有意思了,同样是一袋麦子,三个小动物看法不同,做法也不一样。那一年以后,当土地爷爷又来拜访三个小动物的时候,他们会对土地说些什么,土地又会做出什么样的反应呢?请大家默读课文6、7、8、9自然段,默默地读,静静地想,周老师特别想知道这次读完后,你会读出一只()的小猪,()的小牛和()的小猴

  生:自己默读课文6、7、8、9段。

  师:你看到了一只什么样的小猪呢?

  生:憨厚可爱

  师:从哪里看出来的啊?

  生:我从这句话读出的“小猪说着不由得舔了舔舌头”

  师:真会学习啊,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那请你学学小猪憨厚可爱的样子,恩,带着这样的感觉请男同学一起读读小猪说的话。

  生:刚才的插图里小猪口水都流出来了,能看出他特别憨厚可爱!

  师:啊,课文插图也被你们合理利用了,你再读读小猪说的话。

  生:朗读“感谢您去年送给我那袋麦子,让我吃到了最好吃的东西!”

  师:读的多好啊!看看,从插图里看到了小猪的“憨厚可爱”,从语言文字里读出了小猪的憨厚可爱,相信同学们的心里一定也出现了一只憨厚可爱的小猪!老师把“憨厚可爱”写到黑板上。

  师:说说你们看到了一只什么样的小牛?

  生:做事有条有理

  生:珍惜粮食

  生:不浪费粮食

  师:你看看小牛不仅做事认真,而且勤俭节约爱惜粮食,真会生活啊,这也可以用一个词语来说就是精打细算。谁来读读小牛说的话?

  生:朗读“去年您送我的麦子至今还没吃完呢。”

  师:我知道大家和小猴特别熟悉,那今天读这个故事你读出了一只什么样的小猴呢?

  生:聪明能干

  师:从哪些地方看出来的啊

  生:小猴给土地爷爷说的话

  生:小猴不仅没有吃,还种下地收获了一大囤麦子

  师:恩,我们来看看这两处语言描写(课件出示语言)小猴没有直接告诉老人而是神秘地说,谁愿意和老师合作读读这两个对话。

  师生合作,老师引读

  师:想想小猴对土地爷爷介绍自己这满满的收获的时什么心情?

  生:自豪!

  师:是啊,小猴靠自己的劳动把一袋麦子变成满满一囤麦子,肯定特别激动特别自豪!你再读读,小猴自豪地说——

  生:“我把麦子种下了地,这都是我的收获,请您带一些回家吧!”(学生多加了一个“请字”)

  师:及时评价:你比小猴更有礼貌,一个“请”字加的很及时!来,同学们我们一起合作读一读(引读,全班参与)

  师:读出味道了!看看,课文读到现在,每个人的眼前都出现了三个活灵活现的小动物。我们现在能不能这样,看着这三幅插图,(课件出示课文三幅插图)想着课文的故事内容,我们把故事演一演。谁最先把三个小动物对土地爷爷说的话有声有色有滋有味地背下来,我就请谁来演!

  生:小组练习表演

  师:各组巡视指导。来,哪个小组愿意展示一下你们的表演天赋啊?其他同学注意,你们现在要努力做一个优秀的评委,认真看表演,一会要说说你最欣赏哪个演员,为什么。

  生:表演

  师:来,我们再请四个同学,谁觉得你能把土地爷爷演好?小猪谁愿意挑战,小牛,小猴?

  生:

  师:该评委们发言了,说说你的意见

  生;

  师:真了不得啊,小演员演的精彩,小观众看的认真,几个评委说的在理!周老师想提醒大家想一个问题,刚才土地爷爷听了三个小动物的话反应一样吗?

  生:

  师:那他对小猪哈哈大笑是笑什么呢?

  生:笑小猪的憨厚可爱

  师:对小牛点点头又表示什么?生:因为小牛知道珍惜粮食,土地爷爷点头是夸小牛

  生:他点头表示知道小牛是怎么做的了

  师:最后到小猴家,土地爷爷终于开口说话了,他为什么是“兴奋地说”?

  生:因为土地爷爷看到小猴收获了这么多麦子所以很高兴

  生:小猴自己劳动收获了麦子,土地爷爷夸奖他呢

  师:我们看,(课件出示三组词串,)就这普普通通的麦子,三个小动物的看法不一,做法不同,得到的评价也不一样。请同学们再横着读一读这三组词语,一边读一边联系课文内容展开想象。

  黄灿灿的麦子饱满的麦粒上等的麦种

  磨成面粉保存起来全种下了地

  哈哈大笑点点头兴奋地说

  生:横着读三组词语。

  师:请你们再竖着读一读这三组词语,边读边想课文内容。

  生:竖着读三组词语。

  师:你们发现了吗?一个小动物就是一个有趣的故事,如果这袋麦子送给你,你会怎么做呢?那又会是一个什么样的故事呢?相信你从今天的学习中一定会受到很多启示,下节课我们再展开交流听你们讲故事!下课!

《三袋麦子》教学实录5

  《三袋麦子》教学实录。

  (课前游戏)

  师:我说你猜,我说一句台词,你来说说出自哪个童话剧!芝麻芝麻,快开门?

  生:《芝麻开门》。

  师:小兔子乖乖把门开开?

  生:《小兔乖乖》。

  师:魔镜呀,魔镜呀,请你告诉我谁是世界上最美的女孩?

  生:《白雪公主》。

  上课

  师:今天周老师给大家带来的也是一个童话故事,一起读课题。

  生:《三袋麦子》。

  师:“麦子”的“麦”是本课的一个生字,看老师写。上面的“生”字头要写得大一点。下面的一起读。读书要细心读,每一遍都要有新的感受,你们想不想这样读书?

  生:想!(大声齐说)

  师:那就这样读吧!注意读准生字的读音,读通句子。

  生:(自由读)。

  师:刚读了课文,看看下面的词语你能读准吗?

  (出示生字词:捧起太棒了)这两个红色的字,我想请个同学单独来读读。

  生:读词。

  师:你读得真准!我还想请同学做个“捧”的动作。

  生:(做动作)

  师:看清了。谁还能用“棒”组个词?

  生:棒子。

  生:木棒。

  师:“棒”与什么有关?

  生:与木头有关。

  师:对了,让我们做动作来记住这两个词。

  (领着学生做“捧”)

  师:课文中还有三个多音字,请同学们再来读。

  生:“兴奋、能干、磨成面粉”。

  师:字词读好了,课文就能学得更好了。下面请同学们再读一遍课文,这次在读通句子的基础上还要再思考一下课文讲了谁和谁的一件事?

  (生默读课文)

  师:思考一下课文讲了谁和谁的一件事?

  生:小猪、小牛……

  师:土地爷爷把麦子送给了谁?

  生:小猪、小牛、小猴。

  师:它们眼中的麦子一样吗?

  生:不一样,

  师:小猪看到的是什么麦子?

  生:黄灿灿的。

  师:多诱人呀!一齐读读“黄灿灿”。

  (生齐读)

  师:小牛看到什么样的麦子?

  生:“饱满“

  师:“饱满”是什么样的?怎么读?

  生:饱饱的。

  师:(齐读)小猴呢?

  生:“上等的麦种”

  师:什么样的是“上等的麦种”?

  生:……

  师:一起读读这个词。

  生:(齐读)

  师:三个小动物眼中的麦子都不同。再读读课文,他们拿到麦子是什么表现?先看小猪的。

  生:他全吃完了

  师:你们看看小猪

  (出示小猪的图)

  师:它看到麦子想到什么?

  生:包子、饺子等。

  师:多好的“等”,都是好吃的东西,难道它喊道——

  (大声齐读)“太好了,我最爱吃”

  师:它都等不及了,哪一个词看出来?

  生:“迫不及待“

  师:你能读出这种“迫不及待”的语气。

  (生读得很着急)

  师:孩子们,我们都应该像他这样,把自己当成小猪,读出这种语气。现在,请全班女同学一起读读第三小节,小牛的做法是什么呢?

  (女生齐读)

  师:小牛怎么做?

  (指名一生读出相应的句子)

  师:不错,想听听老师读吗?边听边注意小牛动作的词语。

  (加动作表演读)

  师:谁愿意向老师这样一边读一边做出相应的动作

  (生边读边做动作)

  师:咱们一起读,边读边体会小牛准备先怎么做,后怎么做?

  生:先吃杂粮再吃麦子。

  师:小牛做事有条有理。同学们读得有滋有味!小牛到底是怎么做?请男同学来读读这个长句!

  (相机出示:为了防止麦子发霉……)

  (男生读)

  出示课件:小猪磨成粉做食物、小牛全种下了地、小猴全种下了地。师:想想小猴做之前,想了些什么?

  生:吃完了就没得吃了。

  生:上等的麦子种下去,等没有麦子了我就把它卖出去。

  师:三个小动物想法不同,做法也不同。一年后,土地爷爷来了,他们会对土地爷爷说些什么,做些什么?请同学们默读7、8、9三个小节,默默地读、静静地想。老师想知道,你会看到什么样的小猪,什么样的小牛,什么样的小猴?

  生:默读。

  师:你看到一只什么样的小猪?

  生:憨厚可爱。

  师:从哪儿看出来?

  生:“小猪:感谢您送给我的那袋麦子,那是我吃过最好吃的东西!”

  师:还有什么样的小猪?

  生:爱吃干粮的

  师:从哪儿?

  生:我从这里看出来“我已经把它们全吃光了!”

  师:同样的一句话,不同的人就读出不同的感受,这就是读出自己的感受!

  板:(憨厚可爱)

  师:憨厚可爱的小猪,什么样的小牛?

  生:有条理的小牛。

  师:它会安排好先吃什么后吃什么,给大家一个词“精打细算”。什么样的小猴?

  生:聪明“你真聪明!”

  师:小猴与土地爷爷有两段对话,谁愿意与老师合作读一读他们的对话?

  (师生合作读对话)

  师:你能说说你在介绍麦子时是什么心情?

  生:高兴!

  生:兴奋!

  生:欣慰!

  师:为什么欣慰?

  生:因为我可以吃到更多的麦子。

  生:可以送给土地爷爷。

  师:是啊,小猴多兴奋,激动!谁愿意和老师合作再来读读这段话。

  (师生合作表演读)

  师:故事读到这儿,三个小动物的形象活灵活现地出现在我们面前。特别是小猴它聪明能干。

  (相机板书:聪明能干的)

  师:土地爷爷面对憨厚可爱的小猪是什么反应?

  生:“哈哈大笑”

  师:对精打细算的小牛呢?

  生:“点点头”

  师:面对小猴呢?他终于说话了!一起读——

  生:(大声齐读)“你真是太聪明了!”

  师:三种不同做法,不同的表现,不同的反应。现在我们再来读读三个不同的词。

  生:(竖着大声齐读)

  师:现在我们竖着来读。你们发现吗?一个小动物就一个生动的小故事。现在谁能看着屏幕,来讲一讲其中的一个小动物的故事?

  生:(讲小猪的故事)

  师:讲得真好,不仅有课文的语言,还有自己的创造力!

  生:(讲小牛的故事)

  师:孩子们,能用自己的语言来创造性地讲故事已经很了不起了!如果给你一袋麦子,你会怎么处理?等到我们下节课来交流。下课!

  现场记录整理:何金钟、崔兴君、湘江风景、阿远

  《三袋麦子》反思

  《三袋麦子》是苏教版三年级上册的一篇童话故事,讲了土地爷爷送给小猪、小牛、和小猴各一袋麦子,小猪把麦子磨成面粉,做成了各种各样的食品吃了,小牛把麦子保存好,慢慢享用,而小猴则把麦子全种下了地,一年后收获了满满一囤麦子。课文情节有趣,语言浅显易懂,人物个性鲜明。

  对于三年级孩子,他们刚刚从低年级进入中年级学习,怎样把握好这个年段教学特点,帮助孩子们顺利过度,是我抽到这篇课文备课时不断思考着的一个问题。于是我的教学定位有两个依托:一是学生的认知特点;二是文本的语言特点。整个课堂教学我努力突出一个“趣”字——童话语言浓浓之趣,教学情境创设之趣,学生参与学习乐此不疲之趣。

  回顾刚才的课堂,我很欣慰很激动,孩子们在和我相处的40分钟里我能感受到他们的心始终是快乐的,学习状态是高涨的积极的,这正是我所希望带给孩子的享受,也是这篇童话故事应该留给学生的享受。作为第一课时的教学,再从“趣”这点出发来检验我今天课堂,还是有一些值得我和大家分享的地方:

  首先是读。故事内容虽然简单,但文中长句子多,拗口的地方也多,要读好却不是那么简单。课文九个自然段,三个小动物的故事,分前后两年,交错讲述,怎么办呢?我想,读,惟有扎扎实实地引导学生反复朗读,读懂课文语言,读活人物形象,读得有声有色、有滋有味、有情有理,才能为进入第二课时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和感悟,并能创造性地表演故事搭好桥,铺好路。

  1、初读课文,整体把握,落实一个“实”字。

  初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同桌互读,互帮互学,了解课文主要内容。教师检查,落实课文中难读,难认,易混淆的生字词。在检查学生生字词认读情况时我特意安排了三个层次,一是认读本课新字词,二是辨析两个难认的形近字,三是读准课文中容易混淆的三个多音字的练习。其中兴奋与磨成面粉是我们大多数人最容易读错的两个字,刚才的课堂也看到了,尽管领读练读了好几次,但课文学习中还是有出错的现象,这是意料中的,不可能在一节课里让所有的孩子都完全巩固,也提醒我们下节课要继续把这两个字放到语境中巩固练习强化记忆。

  2、读懂课文,体会情感,突出一个“趣”字。

  在这个环节的教学中,朗朗的读书声体现了学生浓浓的学习兴趣和扎扎实实的学习过程。(1)、读词语,情趣盎然。比如第一组词串的出现就是让学生在语境中反复涵咏,

  进而用自己的心灵去触摸词语的温度。理解“黄灿灿”是先让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理解,再结合小猪当时的心情朗读体会;而理解“上等”则用了换词语的方式,让学生体会小猴的聪明机智。(2)、读课文。中年级教学应该加强朗读,练习默读;学习用多种方法理解词、句、段,体会词句的.表达效果。正是在遵循这个年段教学目标的基础上,我设计了多种读的方式。课文描写小猪、小牛、小猴看到麦子后的想法和做法非常形象,把三个小动物的性格特点刻画的栩栩如生,但要读好却不容易。读小猪,是创设情境引导想象,让学生在读中感悟在读中体会,这一段学生读的特别好,课堂气氛也活泼有情趣;读小牛一段可能显得有点沉,但这正是学生读书的真实情况,这一段句子长且拗口,所以我在这一段用了指名读,范读以及比赛读多种方式,扎扎实实指导学生读书,同时渗透了朗读的一些技巧,比如长句子的断句处理,比如边读边想象,比如用体态语言辅助朗读,这些方法都是我在平时的教学中行之有效的朗读指导方法,是拿来指导就能生效的方法,所以,虽然老师引的多但学生收获的更多。同时,这段的教学还是建立在突出中年级段的教学上,虽然在指导学习过程中我没有强化段的意识,没有明确指出段的概念,但相信这样的朗读训练已经潜移默化的给了学生段的层次意识。小猴的读主要放在课文后半部分,在这个环节老师和学生真正成了学习的合作者,是平等的对话,在老师的帮助激励下,学生对小猴的理解已经到位,需要的只是教师的引领和促进,所以这里采用教师引读的方式,课堂显得生动活泼,彰显个性。相信在这样的朗读中,学生接受的不仅仅是语言文字训练,更有情感的熏陶和精神的滋养,记得崔峦理事长在贵阳会议讲话中一再强调,要把学习语言、培养语文能力和人文熏陶统一起来!我想,我一直在朝着这样的方向努力!

  其次是语言训练。崔理事长在讲话中还嘱咐我们要把阅读观摩课上成常态的精品课,要有明确的教学目标,更要呈现真实扎实朴实的教学过程,让学生在课堂上学有所获。我这节课的过程应该说是扎实的,大家和我已经一起感受过,我只想说说其中的一个词串教学环节。词串教学是苏教版教材一个训练点,它有利于引导学生通过朗读一组有关联的词语展开想象,培养学生读语言想画面的能力。而这节课的三字词串是依据故事内容设计的,横着读三组词是课文的三条暗线,竖着读三组词又分别是三个小动物有趣的故事。这一设计不仅简化了对故事内容的繁琐分析,而且同时又为后面的复述故事做铺垫,大家在刚才的课堂上已经看到,学生在最后复述故事时已经把课文语言内化为自己的语言,能够比较完整条理的讲述故事,这对刚升入三年级的孩子很不容易,也的确是令我们教师所欣慰的!

  最后,我还是想说,小学阶段是漫漫求学路的开始,所以我们小学教师有一个重要的使命就是让我们的孩子爱上语文,爱上学习,爱上学校生活。所以,我一直把学生能积极主动地学习语文、轻松快乐地享受语文放在第一位。当然,这样的教学是需要精心设计用心经营全心投入的,因为课堂毕竟是学生学习语文知识提高语文素养的阵地,我衷心希望我们的学生能够在课堂这个知识大熔炉中快乐成长!

《三袋麦子》教学实录6

  [教材简析]

  《三袋麦子》是一篇童话故事,课文情节生动有趣,语言浅显易懂。讲的是土地爷爷给小猪、小牛和小猴各送了一份节日礼物——三袋麦子后,小猪、小牛和小猴各自用不同的方式处理了这袋麦子。一年后,土地爷爷故地重访,并对小猪、小牛和小猴的不同举措作出了三种不同的评价。

  面对憨厚可爱的小猪,土地爷爷忍不住哈哈大笑;看到勤劳节俭的小牛,土地爷爷点头夸赞;尤其是小猴,土地爷爷显得异常兴奋。那么,在土地爷爷心目中究竟谁是最优秀的?这既是本文教学的重点,又是本文教学中可以出彩的亮点。

  [片段赏析]

  一、务本——以学生为本,以教材为本,以师生互动的对话空间为本

  实录:

  师:同学们,今天土地爷爷给大家带来了三袋麦子。(课件出示,土地爷爷)这三袋麦子将要作一次长途旅行,(课件出示,三袋麦子旅行动画)在旅行中他们会有怎样不同的命运呢?

  师: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第九课——(出示课题)

  生齐读《三袋麦子》

  师:让我们一起随土地爷爷和三袋麦子做一次愉快的旅行吧!请同学们打开课本,翻到49页。

  师:先轻声读读课文,说说自己能读出什么?

  生自读,师巡视引导。

  师:(示意停下来)读了课文,你想说些什么?

  生:我感觉到小猪的确很贪吃。(怎么知道的?)因为小猪迫不及待地把麦子磨成面粉,做成了各种各样的食品。

  师:能说说小猪的心情吗?

  生1:非常着急。

  生2:急得不能等待了。

  生3:迫不及待。

  师:还想请你读读这句话,试着感受小猪贪吃的心情。

  生有感情地读。

  师:看来小猪是很着急,生活中有过这样着急的经历吗?

  生1:有次我烧得厉害,妈妈迫不及待地把我送到医院诊治。

  生2:马上要检查黑板报了,老师迫不及待地给同学们分配工作。

  对啊!

  生读:“小牛捧起饱满的麦粒,看了又看,心想:多好的麦子呀,我要先把它保存起来——

  ——小牛经常把那袋麦子搬到屋外透透风,晒晒太阳。”

  师:你觉得小牛怎样?

  生1:比较节俭。

  生2:我还知道小牛有种勤劳的特性。

  师:喜欢小牛吗?(喜欢)请你们再读读,一起品味品味小牛的节俭、勤劳。

  师:谁想说说小猴?

  生读写小猴的相关语句。

  ……

  师:还有什么不懂的地方?

  (略)

  [赏析:著名语文教育专家张庆先生在总结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时,他强调指出了“务本”的观点。他说,语文教学一定要回归学生、教师的本体,回归语文文本的本位。什么是本体,怎样实现本位的回归?从这节简简单单的语文课堂上,我们似乎可以窥见其中的一二。首先,从整个教学流程来看,无论是教师的提问、引导,是教学具的准备,无论是读文的感受,是联系实际生活的经历,都紧紧围绕着学生这一中心,都有助于他们自由的表达,快乐的倾吐。其次,在教学的过程中教者始终以文本为依托,引领学生走进文本,品评文本,从而使孩子们在文本中发现、获取、创造,并坚持从文本中来到文本中去,既要让学生读出所感所悟,又要让学生读出所疑所惑,既要让学生读懂语句,又要让学生读出语句中蕴涵的情意。第三,在这样的教学中,我们不难感受至始至终都是师生、文本之间的平等对话,有文本与学生之间的无声交流,有学生与教师之间的有声对话,更有教师、学生、文本三者之间自由民主对话的构建。而这才是真正意义上的语文阅读教学。]

  二、求实——语文基本功的扎实,语文情感的真实,语文课堂的朴实。

  实录:

  师:同学们说得好,读得更好。让我们再来细细品读课文,再次真切地感受这三袋麦子不同的命运。

  生品读有关语段。

  师:一起来看课前的这张表格,(表格分四栏,一是动物名称,二是怎么做的,三是土地爷爷的评价,四是我的想法)请选择一种小动物,用最简洁的语言,写下你的思考。

  生在教师指导下完成表格。

  生1:小猴,做麦种,来年种的麦子丰收了。其实小猴很聪明,我也要和小猴变得一样聪明。(将表格贴到黑板上)

  师:这可是你的专利哦!

  生2:小猪,做成吃的,土地爷爷觉得它憨厚可爱,只是笑了笑。我想小猪一定活得很快乐,很自由。(将表格贴到黑板上)

  生3:小猪,……

  师:正可谓“英雄所见略同”!

  生4:小牛,……我以为小牛的勤劳节俭值得每一个人学习。

  师:你的发现真敏锐!

  生继续发言(略)

  师:(学生贴完)你们看,这些不就是我们自己的劳动果实吗?这些不就是我们的'创造吗?同学们,请记住,只要努力了就都会品尝到收获的喜悦。

  师:在宽厚、仁慈的土地爷爷面前,三袋麦子有着三个不同的命运。那我们人呢?

  生交流讨论(略)

  师:其实只要你学会了付出,就一定会有收获。因为每个人的命运都掌握在他(她)自己手中。不信,再来读读课文,你一定会从中找到自己的影子。

  生读课文。

  师:(总结)今天,很高兴我们与三袋麦子做了一次快乐的旅行,或许你就是那袋憨厚可爱的麦子,或许你就是那袋勤俭节约的麦子,或许你就是那袋聪明能干的麦子。但无论如何,他应该成为我们心灵的麦子,成为我们精神的麦子,成为我们共同的永远的麦子。

  [赏析:“这样的教学太平实了”,一位听课的老师如是说。的确这是一堂简单的课。但我想到的却不仅仅是“简单”,语文课怎么教,语文课教什么?江苏小语界曾经就语文的定性定位提出过这样的口号:“语文姓语、小语姓小”。语文姓语要求我们明确教的是“语文”,应该认认真真地将语言文字的学习与训练抓好抓实。就这堂课来讲,教师指导学生在阅读实践的基础上填写表格,在填写表格的基础上组织交流、讨论,在充分讨论、交流的基础上又引导学生从自身角度感悟道理,而这些不都是教者坚持抓语文基本功的体现吗?同样,我们还可以从教者的课堂上感受到“小语姓小”的身影。整个教学过程,教者一直在着重于培养孩子最起码的、实用水平的语文基本功,读,议,思,说,课堂上所关注的不仅仅局限在学习的对象儿童上,更关注的是语文学习启蒙阶段的基础性与阶段性。

  不仅于此,整个课堂教师还积极引领学生去感悟、体验语文情感的真实。新课标有这样一段叙述: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但学生对语文材料的反应往往又是多元的。因此,教学中不仅应注重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更加要注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独特的自我体验。反过来讲,正因为学生对语文材料的反应是多元的,我们才更应该注重语文文本的价值取向。在教学《三袋麦子》中,教者能把三袋麦子所赋予我们的价值归咎于“它应该成为我们心灵的麦子,成为我们精神的麦子,成为我们共同的永远的麦子”,这正是多元反映、独特体验和价值取向三者之间的和谐统一。如此,朴实的语文课堂跃然眼前,鲜活、可人。]

【《三袋麦子》教学实录】相关文章:

《三袋麦子》教学实录03-12

【精品】《三袋麦子》教学实录6篇03-12

《三袋麦子》作文07-21

三袋麦子作文09-01

三袋麦子作文[精选]12-24

三袋麦子作文【经典】12-22

(优秀)三袋麦子作文12-23

三袋麦子作文(热门)12-22

三袋麦子作文(优选)12-23

三袋麦子作文(实用)1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