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的誓言课后反思

时间:2024-04-12 13:25:27 好文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土地的誓言课后反思

  在发展不断提速的社会中,我们要有一流的课堂教学能力,所谓反思就是能够迅速从一个场景和事态中抽身出来,看自己在前一个场景和事态中自己的表现。反思我们应该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土地的誓言课后反思,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土地的誓言课后反思

土地的誓言课后反思1

  通过这节课我深刻的认识到:

  一、语文与其他学科紧密相关。

  《土地的誓言》这篇课文的学习,没有历史、音乐、地理学科的辅助学生很难接受,单纯在语文学科范围内学特别枯燥无味。通过教师设计课前巩固翻阅历史知识,才能让学生了解东北三省,头脑中有印象及沦陷的历史经过,课中很好的体会被沦陷人民的心情和感受;引课时让学生接触地理知识,了解我们通辽市历史上归吉林省管辖,引起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在平时看到学生不愿读书、写作业,却有兴趣唱歌、抄歌词,故与音乐老师借资料给学生,投其所好,课上让其唱、读,给其一个施展才华的空间,顺理成章的引导他们去写作,使其有内容可写,有格式可依。音乐的旋律使学生精神愉快,不知不觉中促使他们愿学、乐学、爱学、学好。

  二、教师在课堂中的角色是导演

  教师在课前周密的设计环节固然很重要,但是实施是关键,它关系到一节课的成败。本课教师设计的环节,都将学生自然推倒演员的位置上,教师的不适时机的`引导,教师的配乐朗读,将学生导入遥远的战争年代,让学生进入角色;让学生自主合作探究,教师有引导学生入境,将课文的内容清楚的理解;根据课文内容进行发挥创新写作,教师时刻用生动的语言感染学生,让学生动起来,活起来,尽情表演,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三、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尤为重要

  本篇课文结构清晰、语言生动,如按旧的教学模式教师灌输,学生无味的听讲,这节课只能讲结构层次,语言特点,学生接收的效果可想而知。教师采用“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整篇课文仅用二十五分钟左右时间,这样,留给学生更广阔的空间进行创新写作,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激活思维,提高写作水平。所以“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模式发挥了重要作用,值得推广。

土地的誓言课后反思2

  今天上午,我们语文组进行听课活动,是要对我进行听课。我要学习的是《土地的誓言》。

  我是根据展示学习目标、学生诵读、课堂练习这一流程进行教学的。

  课前先播放了《松花江上》这首歌曲,酝酿了整节课的课堂氛围。然后询问学生这首歌曲蕴含了什么感情?

  学生回答出这首歌曲表达了激动的感情,有同学说表达了爱国的情怀。

  然后我询问这首歌曲是在什么背景下创作的,学生对这个问题还不是清楚,我告诉学生是日本侵略者制造了九一八事变,东北三省完全沦陷。然后让学生介绍本文的写作背景和作者,由此导入新课,板书课题。

  首先我让学生读了学习目标:

  1、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全文结构,领会本文的诗意和情感。

  2、学习呼告手法的运用,品析文中的关键意象和关键语句。

  3、理解作者对沦陷的故园的眷恋以及誓死收复失地的爱国热情。

  然后听读课文范读录音,进行整体感知。之后我又检查了本课的生字词语。

  之后询问课文标题的含义是什么?学生回答不够准确。我又进行补充。

  然后我告诉学生从三个方面学习本课,从语言、结构、主旨,然后询问本课两个自然段分别写了什么内容?学生回答是思忆故乡,发出誓言!然后我从结构给这两个方面立了起来。之后从语言方面,根据课后题,第一,作者在第一段话中列举了哪些东北特有的景色、物产?学生能够回答出来,但还不够完整。然后我让同桌进行补充,这样就引出了意象这一问题。

  然后询问学生2题,作者用了大量的词语形容东北地区的种种事物,你觉得哪些词语用得好,能够引起你丰富的联想?学生找出一些词语,我进行评价,这段话运用了大量的形容词和短语修饰事物,使事物带上丰富的、耐人寻味的意味。

  之后我又引导学生思考第3小题,有人说这段话排列的词语过多,不够简洁,有些句子完全可以删掉。比如“红玉的脸庞,黑玉的眼睛”“狐仙姑深夜的谰语,原野上怪诞的'狂风。”你是否同意这种看法?为什么?

  之后询问学生此处省略号的含义,突出了故乡物产的丰富,家乡的美好,更增添了对土地的思念。因此不能删掉这些句子。

  之后,我让学生找出课文中哪些语句写得最富有感情、最能打动你找出来,读一读,背一背。

  有的学生找到了,于是又引出了本课人称变化的特点,和呼告的手法。因此这几点就体现了语言的特点!之后让学生练习《课时练》1、2、3、4。

  这样我引出了本文从语言和结构两个方面体现了本文的情怀是眷恋家乡,保家卫国的情怀,今天我们学习这一课有很大的现实意义,就要勿忘国耻,形我中华。因此就结束了本课。

  课后进行评价这节课,我首先做了自评,认为自己在学生朗读上还不够好,因为今天打扫卫生晚上了8分钟,影响了上课。指导学生朗读得不多。

  主评人王老师肯定了这节课整体是不错的。放歌曲之前应该给学生讲解本歌曲的特点,还有放录音之前对学生的要求。后来岳老师又给我说了她的建议,肯定从标题入手是很好的,但是因为时间少的原因,应该把检测学生字词这一流程去掉。毕竟本课又是自读课文,况且这里有这一流程也不够衔接。标题是土地的誓言,就从怎样的土地?怎样的誓言来贯穿课文,这样课文就衔接了。我认为这个提议真是比较好。

  真的收益很大,从准备,到讲课,有同事的帮助,有同事的提议,参与就是进步的。以后多多参与!

土地的誓言课后反思3

  本课教学的成功之处有

  1、整节课贯穿着一个“读”字,而且对读提出了不同层次的要求。学生通过各种形式的读,理解了课文,积累了知识,训练了思维。

  2、在课堂教学中充分体现了新课标、新课改的精神。与本文直接对话,而非越俎代庖,以教师的个人阅读经验影响学生,既教给学生如何阅读,又让学生进行了初步感知。

  3、“板块式”教学思路具有简捷灵活实用的特点,给人而目一新之感。按照理解──积累──发现──创造这一步骤设计的四个板块符合学生的认识规律,做到了由浅入深。

  4、教学设计避免面面俱到,处处分析,无微不至,而致使课文支离破碎。相反,牢牢抓住重点环节以点带面,在整体感知的前提下突出前半部分的探究思考,使教学思路清晰可感,起到管窥全豹的效果。

  5、运用多媒体手段介绍九·一八事变后的人民生活情况,其丰富的.图版文字资料给学生营造了良好的教学情境,留下了深刻的感性认识,事半功倍的实现了爱国教育的情感目标。

  6、注重学生阅读、写作、思维想象能力的多重培养,锻炼了积极创造与合理想象的意识与能力,同时及时反馈了教学效果。

土地的誓言课后反思4

  回来后静静地回味思考着这两节课。不同的导入,却产生了截然不同的效果,原因何在?学生的回答中规中矩,表达的也是人之常情,但一节的情境是漫不经心,甚至有点嘻皮笑脸,整个教室的气氛热闹。一节的情境是严肃,甚至带有点庄严,整个教室的气氛悲愤。相对于教学《土地的誓言》,哪一种更为合适,自是不言而喻。因此我想到:课堂教学的'导入要能点燃学生智慧的火花。

  本课教学存在的不足之处有

  1、课堂的深度挖掘、细致品味仍未足够,虽然学生朗读课文及回答问题不乏闪光之处,但教师本人的“精讲”功力仍须深化提高。

  2、课堂上学生虽然读的很多,但他们并不能真正地走进文本,同时教学思路和框架的设计有些机械、呆板,影响学生个性化的体验和感受的产生。

  3、教师教学语言还不够精炼,点评学生答题还可更加简练而富于变化。

  4、教态过于随便,不必要的肢体动作应注意避免,这也是年轻教师不够严谨的表现之一。

【土地的誓言课后反思】相关文章:

土地的誓言作文07-25

[优秀]土地的誓言作文2篇08-01

语文《土地的誓言》知识点归纳02-28

《白杨》课后反思12-19

草原课后反思03-16

《春雨》课后反思03-17

安全课后反思03-13

《坐井观天》课后反思03-15

小班课后反思03-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