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门难出贵子”误读教育公平

时间:2021-12-30 18:46:09 教育 我要投稿

“寒门难出贵子”误读教育公平

“寒门难出贵子”误读教育公平

“寒门难出贵子”误读教育公平

  日前,“寒门难出贵子”的话题引发热议。近年来,北大、清华这样的名校农村学生比率连续下降,就连中国农大新生中来自农村的也不及30%。有人说,许多世界著名高校都注意生源所在阶层、地域的均衡,对弱势群体采取招生优惠。清华、北大都表示已考虑了相应措施。

  也有人指出“寒门难出贵子”的说法不真实,并拿出数据说,高校新生中农村考生总体比例在上升。江苏4所名校农村学生都占到三成乃至四成以上。中国农大的老师分析说,农村新生减少是因为城镇化与城乡差别,比如农村考生中高分学生多不报农业院校;成绩差的才报涉农专业,而不可能被中农大录取。网友们的争论热烈且理性。有人认为家境好的孩子,从胎教、早教到兴趣班都有大把投入,从起跑线就已经不平等。也有网友认为社会越来越开放,干得好才是成功之路。

  笔者认为这场讨论是有益的。公平公正是国民教育的重要原则,追求教育公平是我们长期奋斗的目标,但是对于教育公平的理解不能过于狭隘,要从发展的角度,从全局来看待这个问题。

  缩小城乡教育条件的差距必须从起点做起。如这次讨论中反映的,部分农村中小学困难,教师工作条件差、待遇低,开始流失。看重子女教育的农村家庭,设法送孩子去城镇读书,憧憬进入大城市公办学校。一些地方顺势撤并村小、乡中,造成小城镇学校拥挤不堪,“大班额”近百人。前不久,江南某市公办学校对流动人口开放。市长答记者问为何要设限时,谈到“有人听说公办学校要开放,一家带来了9个小孩”。如果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过程中不能把村镇学校办好,任由农村教育垮掉,农村社会就失去了重要的.支点,城市也将受到严重冲击。

  网友谈到的农村物质、文化条件差,农民贫困等问题,说明部分地区城乡差别和农民的弱势状态依然严重,需要社会加大帮扶力度,当地也要增强造血功能。近来农村孩子不想学农的倾向加重,一些农业地区的农校种植专业已招不到新生。办教育的目标是提高素质增加发展机会,并非让年轻人都离开农村,造成农业后继无人,培养有眼光、有志于农业、有能力创业的年轻人才是成功的教育。

  至于“知识能否改变命运”,我认为应该讨论。掌握必要知识是公民生存发展的基础,但是否成功还要看他的社会化程度,看他在经济、文化、科技等领域参与社会活动时所作的贡献。至于有人提出,教育真正的意义在于“从底层向上流动,从农村流到大城市,最后变成一个精英”的观点,笔者更不敢苟同。精英是在实践中有所建树,得到社会承认而形成的,与是否有高学历不呈正相关。教育的作用是使人得到全面发展,再因材施教,各得其所,而绝非向上爬的唯一阶梯。正是由于我们的用人标准与学历捆绑太紧,使得社会对于教育产生近乎科举的误解,无论是强势群体想传代,还是弱势群体想翻身,都集中在对优质教育资源的争夺上,应试教育的死结解不开,学校教育变成没完没了的竞争,早教班、奥数班、“占坑班”等摧残孩子的乱象屡禁不止。

  教育公平对社会公平既是因亦是果。在社会公平的大环境里,教育公平才能真正实现,教育才能回归本原。(时间:2011年08月31日 来源:中国教育报 作者:陈宝泉)

【“寒门难出贵子”误读教育公平】相关文章:

中教评论:“寒门难出贵子”误读教育公平09-01

寒门难出贵子,是对奋斗者的公平01-18

寒门再难出贵子作文300字08-05

从此,寒门再难出骄子01-01

寒门如何出“贵子”02-09

刘媛媛《寒门贵子》02-10

寒门还能出贵子否?01-18

寒门贵子作文700字09-14

寒门贵子何以出散文09-09